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五淋散(山栀子汤)

五淋散(山栀子汤)

2017-12-07 16页 doc 35KB 32阅读

用户头像

is_153723

暂无简介

举报
五淋散(山栀子汤)五淋散(山栀子汤) (子汤) (《济方》卷18) [异名] 汤(《医学实在易》卷7)。 [] 当归 药赤者 赤者 甘 子等分(9g) [用法] 上为。每服二(6g),水一,至分,心食前服。 [功用]、清热凉血,利水通。 [主治] 湿热血证。时涩痛,中血,或如,或如,腹急 痛。 [病机分] 本方主治湿热血证。湿热血多因食甘,饮酒,湿 热,或感受湿热外邪而致。湿热下注膀胱,热伤血,血行,则时涩痛,中 血,或如;若湿热结,液,则小便涩痛,有;湿热下注, 滞气机,则腹痛。 [配伍意] 本方为湿热下注,血热行之血证而设...
五淋散(山栀子汤)
五淋散(山栀子汤) (子汤) (《济方》卷18) [异名] 汤(《医学实在易》卷7)。 [] 当归 药赤者 赤者 甘 子等分(9g) [用法] 上为。每服二(6g),水一,至分,心食前服。 [功用]、清热凉血,利水通。 [主治] 湿热血证。时涩痛,中血,或如,或如,腹急 痛。 [病机分] 本方主治湿热血证。湿热血多因食甘,饮酒,湿 热,或感受湿热外邪而致。湿热下注膀胱,热伤血,血行,则时涩痛,中 血,或如;若湿热结,液,则小便涩痛,有;湿热下注, 滞气机,则腹痛。 [配伍意] 本方为湿热下注,血热行之血证而设。治清热凉血,利水通 。方中子苦寒,体人气,性阴入血,不可清热利湿,以治湿热下注,可泻 火凉血,以治血热行,为君药。赤甘淡利,以除膀胱湿热。《本目》卷31 称其“泻心、小、膀胱湿热,利行水”。与子相,可利水通之效。赤味 苦微寒,血分而除血分郁热,与子相配,重在强清热凉血作用。热清血, 出血得。经之血即为血,湿热结,亦可致,赤兼有行血之功,可 滞为患。此外,《神本经》卷2云本品:“主邪气腹痛痛,利小便。”以上二 味为臣药。当归养血血,一则热伤阴血及出血伤血,一则赤血以滞, 并可解腹痛,为佐药。甘泻火解,诸药,为使药。诸药相,奏清热 凉血,利水通之效。 本方为剂,原为治而,故名。 本方配伍点为清热与利湿并行,凉血与行血相兼。 [类方比较] 本方与正所治之证,均湿热下注,结膀胱而致;均见时涩 痛,不畅,腹痛等症。前者以子配赤,重在清热凉血,于血较为适; 后者集前子、通、滑、、等大苦寒清利之品,又配以大黄降泄火热, 重在泻火通,使湿热之邪从二便分,于热为适。 [运用] 1(证治要点 本方主治湿热血证,亦可用于其湿热证。用时以中 血,时涩痛,腹急痛为证治要点。 2(法 若出血,可白根、大小等以凉血血;若治,可金 、海金以化通。 3(本方代可用于炎、膀胱炎、膀胱结、肾结、病、炎等属湿热 下注,血行者。 [使用注意] ,属虚寒病证者,不得使用本方,以免损伤正气。 [源流发] 本方见于(《济方》卷18,原名“子汤”,主 治及血。《平剂方》卷6(宝方)其为“”,并变 药剂量:赤六两,当归去、甘生用两,赤、二两,主治肾 气不足,膀胱有热,水不通,不,出少起多,腹急痛,作有时,即 发,或如,或如,或如膏,或热便血。后赤、的用量重, 是其余药量的2(5,其清热凉血作用。后世医家多此方名、剂量、主 治。 与本方同名而、主治相的方剂为甚多,如《平剂方》卷6( 诸经验秘方)原方去当归,通、滑、淡、,主治然相 同,从所药物,此方利水通;清热湿作用强于前方,而血之力稍, 用于湿热证较。《直指方论》卷工6原方黄,主治诸。因其 清热药,故治热邪重的诸较。又因黄为除热安胎要药,《济阴目》卷9用其 治孕妇热结膀胱,小便证;《医金鉴》卷46用其治胎前诸疾。《效良方》卷64 本方去,主治小肾气不足,膀胱有热,水不通,不出。于小 为阴阳之体,阳气未充,故去苦寒伤阳之。《案》卷5本方 小,主治同前方,其凉血血作用较强,适用于出血较多者。《血证论》卷8 原方去赤、赤药,前子,主治心热于小,结而为。此方清热 凉血作用于前方,而利通作用则稍强,可因利导,使心热小便而排出。《医 学金》卷5方中赤药为白,水服,名汤。因白较赤养阴作用 较强,使邪去而阴不伤,故方可用于兼有阴伤者。人本根《平剂 方》之,又通、前子、滑、泽泻、黄而制本。其剂量是: 子2g,甘3g,通3g,前子3g,滑3g,6g,泽泻3g,当归3g,药 3g,黄3g。已本制药制精出。 另外,后人扩大原方的主治,《薛医案》用其治肺中伏热,水不能生而喘 者,又用其治L解、、赤等。上述诸症均在上部,借助于本方利水 通,清热凉血之功而使肺之伏热下行,之水下流,上行之及血热下, 有上病下之意。 [难] 1(关于白与赤 二者自同一源,白为多科真的燥 ,赤为多子L科真的燥外皮部的淡部分。白甘、淡、 乎,归心、脾、肾,作用,无寒热之,能淡渗利水,用于寒热虚实水肿;能 脾补中,用于脾虚诸证;能益心脾而心安神,用于心脾两虚,气血不足之心、 。赤甘、淡、平,归心、脾、膀胱经,能行水,利湿热,主要用于小便不利、 、泻。赤清热利湿作用强于白,无补脾心之功,作用较为纯。 正如《本通》卷5所:“赤能泻热行水,并不及白之多功也。”本方主 治湿热下注膀胱,热伤血,血热行所致之证,赤“泻心、小、膀胱湿热,利 行水”(《本目》卷37),故用之甚为。 2(关于白药与赤药 二药为同一科属物的根,白药为科物药 的根,赤药为科物药生的根(亦有用药、赤等的根者)。 《神本经》卷2中有药,未分赤白。自代以后,始分为赤、白二。白 药苦、、甘,微寒,归、脾经,可养血经而用于血虚或阴虚有热的经不、 等证;亦可养阴,气,平阳,急痛而用于阴不足,气不或阳 的痛、、痛;可阴汗而用于阴虚汗及卫不的自汗 证。赤药苦、微寒,归经,血分,能除血分郁热而有清热凉血、之 功,用于热人血,血;又有血通经,痛之效,用于经闭症,损 伤,肿疮;且能泻火,而血,用于目赤。之,白药养血阴, 痛,故血虚之证多用之;赤药能凉血血,故血热、血之证多用之。本方为 湿热下注膀胱,热伤血,血热行所致,故赤药人血分,除血分郁热而凉血 血,血而使经未体之血而化之。 3。关于 即证。有提法:、气、膏、、热 (《外秘要》卷27引《集验》)。、热、膏、血、(《因一病证方 论》卷12)。血、、气、膏、(《证治要》卷8)。气、热、 、、小便不通(《医学目》卷14)。本方曰治,就其及功用分, 当以治血为主,其证亦可用之。 [方论选录] 1(柯琴:“《经》曰肾膀胱,故肾为水,而膀胱为水。肾主水,受六 之精而藏之;膀胱主水,受六之津而藏之。故膀胱者,之,津液藏焉。 然又曰气化则能出者,何也?膀胱有上口而无下口,能而不能出,气为水母,必 阳之气化,而膀胱之始出,是水无之气化,不专有之矣。然水者阴 也,气者阳也。气为阳之根源,而火为阳之,所以气有余便壮火而为邪热。壮火 上行焦,则伤阳之气,邪热下人膀胱,则涸之津,火胜则水,理然也。夫 之水火皆生于气,故少火生气,而气即为水,水精布,下膀胱,源清则流 矣。如壮火食气,则化源无,乃癃闭涩,膏,血,而水为之不利 矣。化源之不清,非关之,若以正、、功、浚等剂治之, 之阴虚,阳之气化绝矣。故急用、清心肺,以通上焦之气,而火清;归、 滋肾,以安下焦之气,而阴复;甘中焦之气,而阴阳分清,则阳之气白 化,而膀胱水矣。此治本之,法之者也。”(录自《古今名医方论》卷4) 2(吴,等:“正、皆治涩癃闭之药,而不无重之。者有热未结, 见涩、赤、、、膏血、癃闭之证,其痛则,其病不急,用 清水。故以、清热而水,归、益阴而化阳,复佐以甘以其阴阳,而用 者,意在前阴也。重者热已结实,不痛甚急,而且大便亦不通矣,用正兼 泻二阴,故于前阴药中,大黄直后也。”(《医金鉴(补名医方论》卷4) 3(盛心如:“膀胱为水府,焦为水,水不通,则以利水为正法,故以赤 为主;火位之主,其泻以甘,寒为热胜,以苦平之,故以甘、泻火泄热为臣;火 于内,佐以苦辛,肾家苦燥,急以辛润,燥热,以平,故以当归、药为 佐;心为引者,导之使也。且、人心肺,以通上焦之气;归、滋肾,以 安下焦之气;甘人中,以焦之气,焦通利,而膀胱之化源以清矣。当归以气 胜,养血而液;药,破结以阴,甘为中益气之;作之 ,而为通之主药,故不论其为气、为血、为、为膏、为,有不胜。 至园之法,则直人,从变通而人于神化之也。”(《实用方剂学》) 4。良,等:“本方泻火清热,兼利小便,赤清利湿热,二药清热利通 。赤凉血,当归血痛,二药能治热结血,并略有养阴的作用。甘 在本方中主要其泻火解。从药配,本方于热小便赤涩、痛或中 血者,可以效。本方方名“”者,指以其化,可治之症。例如, 海金、滑、首等,可治小便,痛引少腹,出的; 生地、皮、膝等,可治痛血的血;药、,可治膀胱气化不,中 气胀,有余的气;、等,可治如膏,小痛的膏等。不 些是举例而已,在实际用时,须根症,通达变。”(《汤解》) 5。李飞,等:“本方的配伍要点,是以子、赤药清热凉血,与赤、甘 利水通,当归益阴养血相,奏清热凉血,利水通之功。其、赤用量 重,为其余药量的2。5,清热凉血作用为,故为主治热结膀胱而致血证 的有效方剂。方名‘’,然主要用于血,如所:‘指以其化,可 治之症,。其可用时考。与正均治湿热结膀胱之 证,所不同者,主治病机热结不甚,病较,且方中配赤、当归凉血 以血,重于血;而正主治热结较甚,病急,方中集大清热泻火、利水 通之品,重于热。若证热与血相兼者,两方可配用,长补。” (《中医历代方论选》) [评议] 柯关于气化与小便关的分分,然其“膀胱有上口而无下口, 能而不能出”之论则与客观实不,本方可“通上焦之气安下焦之气 中焦之气”亦属强。吴认为证,正证重,有其可之处。云正 证热已结实,大便不通,兼泻二阴,可。盛方的分比较接实际, 多重复柯之论。所较为全确当,所法也为用。李从药物用 量行致人微的分,所论理,令人服。 [验案举例] 1( 《名医类案》卷9:王阳治一人未,病。每作虚 寒泄治之,益甚。王得六脉,难至,立而不能。王曰:此焦不 利,膀胱热,为也。患者曰:膏血,每则痛不可。乃用《方》 子、赤药、通、、、滑,作大剂,人心二 服,。无发,既而便俱不通,秘闭欲。王即令用于患人 作一,如大,下令用一指,高起。以水一两余, 令化,渐人中,令。须,大小便然而出,中血皆如指大。若非热 解气使,则其如之小,何出恶物,复得生?再令服黄解丸,前后 二,不下矣,至今安然不发。 语:此案本湿热下注膀胱,灼伤膀胱血,血内之证,且血较重。前医 作虚寒泄治之,实实之,故病益甚。王用治之,本属确当之举,是 重清热湿,血之力不足,故后发,便俱不通,闭欲。用外治法 后,去通,、故大小便然而出。 2(小便不利 《保金》:一小小便不利,及中涩痛,或血。此禀肾 热为患,先用以导,又用滋肾丸、地黄丸补其肾,渐。出,小便 赤,或赤或白。属肺肾气虚而热也。用补中益气汤、六味地黄丸而。 语:此小血,与人不同,一是小为阴阳之体,阴阳皆有不足,上 禀肾热为患,阴伤为,故先用以湿热,又用滋肾丸、地黄丸以补肾 阴,能渐。渐之体,阴液一时难以充盛,又感之邪,肺气受损,故出 ,治以补气养阴为主,使气阴足而邪自去。 [] 1。病性炎 用味治病性炎54例,所有患者均有的前 炎症,并经学,到病。病3天,长1以上。 有痛者45例,、急者48例,口流者46例,中有血者8例,口 充血肿胀,肿者8例,腹股结肿痛者5例。药用:当归lOg,赤lOg, lOg,30g,子lOg,30g,甘6g,制30g。若发热 者,、;腹胀便秘者,实、大黄;中有血者,白、大小;腹股 肿痛者。金、。1剂,水分服。3为工。结:治 (经12治,症,一后行学,每1,3 阴性)42例,(症,仍为阳性者)7例,无效( 症无)5例。在有效的49例中,经一治者38例,两者u 例[u。 2(证 用味治证44例,其中热30例,血10例,4例, 均获良效。药用:子12g,赤12g,当归12g,赤12g,黄12g,生地15g,泽 泻12g,前子15g(滑15g,通12g,甘3g。热热甚者生地,便秘大黄, 血小饮子,金、海金。举验案3例,分服药4、4、6剂而,1 例患者,服药4剂,排出直1(2cm,不lL2j。 3。膀胱炎、炎 人本以本方通、前子、滑、泽泻、黄而 本,于大感所致的5例膀胱炎、炎及中医所谓等, 获得相当意效。在用时,可配用地黄、。作者指出,经3 多的观,未发有作用L3j。 4(感 用本方味,证施治感26例,其中肾肾炎18例, 膀胱炎2例,感血4例,结感2例。经治少服药5剂,多 35剂,一般10剂,全部治”j。 [方] (《证治补》卷8) 12g 子9g 9g 滑15g 前子12g 为,每服9g,温水下。功用:清热利湿,通排。主治: ,小便涩痛,少腹急,中或见,或排突然中。 亦称“”,多因湿热结下焦,使中杂结而。湿热结,膀胱气 化,则小便;湿热交,气滞不行,则少腹急;中或见,或排突然 中,则是之。治当清热利湿,通排。方中苦甘微寒,为清热利 通的用药,多用于湿热证;子、前子甘寒滑利通,有清热利湿通之 功;滑甘淡寒,能清膀胱热结,通利水;苦寒降泄,利通,为治要药。 以上诸药性味功用相,用则相得益彰,效而力,使湿热去则难以,小 便利则难以,为治病本之法。若在方中海金、金、内金等,则化 通作用。为治之专方,与、正等治之方有所长, 证可选用。原方无用量、用法,上述用量、用法代用 定。 通关丸(滋肾丸) (《兰室秘藏》卷下) [异名] 坎丸(《医指》卷2)、知母黄柏滋肾丸、大补滋肾丸(《医绳大 全》卷6)、泄肾丸(《古今集(医部全录》卷265)、通关滋肾丸(《全中药药处 方集》上海方)、滋肾通关饮(《甘医案》卷6)。 [] 黄柏去皮,,酒, 知母,酒,一两(30g) 肉桂分 (1(5g) [用法] 上为,热水为丸,如子大。每服一丸,心白汤下,顿两足 令药易下行(代用法:上药为,水为丸。每9g,每12,温开水 服)。 ( [功用] 清热滋阴,通关利。 [主治] 热在下焦之癃闭。小便不通,小腹胀痛,涩痛,口不渴。 [病机分] 本方证主要热在下焦,膀胱气化不利而致。“膀胱者,之, 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矣”(《(灵兰秘论》)。热在下焦,导致膀胱气化不利,故 小便不通,涩痛,或有热感;水湿不行,气机受,故小腹胀;阴分受邪,热邪 蒸,津液上腾,故口得以润而不渴。 [配伍意] 本方证为热膀胱,气化不利,兼有阴伤。李呆曰:“热在下焦,填塞 不便,须用感北方寒水之化,气味俱阴之药,以除其热,泄其闭塞”(《兰室秘藏》卷 下)。故治清热滋阴,通关利。方中黄柏苦寒,人肾与膀胱,清下焦之热,使热 去而津,为君药。正如罗美所:“此时以六味补水,水不能遽生也;以生脉保金,金 不免犹燥也。惟急用黄柏之苦以坚肾,则能杀龙家之沸火,是谓浚其源而安其流”(《古 今名医方论》卷4)。知母苦寒而润多,寒可清热,以强黄柏清泄下焦邪热之功; 且可滋阴养液,使已伤之津液得补,阴足阳化,气化出矣,为臣药。肉桂辛热,既可引 火归源,使火安其位,不伤津;又可通阳化气,使膀胱气化得行而小便自通,为佐 药。李畴人谓:“知母、黄柏苦寒,泻下焦相火而平虚热,少用肉桂通阳化气,则。肾阳振 动,膀胱气化得力,使知、柏纯阴不致呆滞。乃滋肾在知、柏,通关在肉桂”(《医方概 要》)。其甚为确当。诸药相奏清热滋阴,通关利之功。原书有“如有小便利, 前阴中如痛,当有恶物下为验”,此恶物指血、血或血等,乃热在下 焦,灼伤血,血液经外出而致。本方可使火热除,小便通,故恶物之而下。 本方具有清热滋阴,振肾阳,化气行水之功,可使下关通,小便利,主治下焦肾 与膀胱阴分受热,闭塞其流所致之小便不通,故名通关丸。 本方配伍点是,清热之中兼滋阴,苦寒为主佐以辛热。 [类方比较] 本方与大补阴丸均用知母、黄柏降火。大补阴丸配伍大量滋阴药物 如地黄、以滋阴潜阳,用于肾阴虚,相火盛所致之热汗,精血诸 症,其证重于阴液虚;而本方配肉桂以通阳化气利水,用于热在下焦,膀胱气化不 利,小便不通,其证重于邪热盛。 本方与正均属清热湿之剂,皆治膀胱有热,气化不利之小便不通。本方以 黄柏、知母配肉桂,功能清热滋阴,通阳化气,适用于热在下焦,灼伤肾阴者。正 以前子、通、、、滑配大黄、子,长于清利湿热,泻火通,适用于 膀胱湿热之证。 [运用] 1(证治要点 本方主治热在下焦之证,以小便不通,口不渴,舌脉为证治要点。 2(法 方中可,以上焦,助利;湿热较甚者,可前子、滑、 、通等以强渗湿清热,利通作用;气虚者,黄、白以益气;阴虚 者,生地、女子等以养阴;热甚者,、等以清热解;兼血者, 以利通,血化。若服本方效,可配肉桂、外中以助膀 胱气化而利。 3(本方代用于前大、、妊娠急性感、急性肾小肾炎、 性排、前除后排功能等而属热在下焦者。 [使用注意] 脾虚食少便者,不使用本方;,肾气虚而致的小便不 通,不使用本方。 [源流发] 通关丸,一名滋肾丸,为金代名医李呆所,出《兰室秘藏》卷下小 便闭门,治“热在下焦血分”,“不渴而大燥,小便不通”之证。原书以“滋肾”之 名者有两方,均见卷上眼耳门。一为味滋肾丸,即本方黄、苦、苦、 膏,主治眼内;一为本滋。肾丸,即本方去肉桂,主治肾虚目。方皆有黄柏、 知母为心,清热泻火以保肾阴。后世医家其旨,化若的方剂。用于利 通方的,如《古今医鉴》卷8之通关丸,即在本方的上滑、通,主治 热在下焦血分,小便不通,兼治诸;《府方》卷2去肉桂,名味滋肾丸, 主治热痛,并两足热;《杂病证治》前、通、滑,名味滋肾汤,主治 湿热结于下焦之病,意,不畅。用于其方的,如《医方集解(补养之 剂》黄柏滋肾丸,即本方去肉桂,黄清心泻火除烦,主治上热下,水心烦。 李呆之后,本方的用有所扩。如《卫生宝鉴》卷6用本方“治下焦阴 虚,腰膝软而无力,阴汗,阴痿,足热不能履地”;《证治准绳(疡医》卷2“治疮疡肾 经阴虚,发热作渴,便赤足热”;《医学正传》卷5“治耳鸣耳聋”;《医学入门》卷5 “治睛痛有火者”,此乃肾阴虚,虚火上炎之。(证指医案》多处运用本方: 卷1用治肾虚有热,痛;卷3用治泄;卷4用治足;卷6用治火 痛,去无定,咽喉下,心,二便不及下不已;卷8用治、、火 证,至足痛等。上述诸证不相同,,皆不外肾虚有热。《薛 医案》则用本方“治小脾肺热作喘”。其热不在下焦,仍用本方清热利,导 热下行,有上病下之意。另外,《医学科全书。方剂学》用本方治热盛伤阴之肺 痿。可见,举凡既有热邪又有阴伤者,无论病在下焦是上、中焦,均可本方泻火保 阴,引热下行而获效。在剂方,原方以水为丸,《中药药学》以蜜制为丸,《甘 医案》卷6为汤剂。在制方,原方黄柏、知母二药是用酒,;《中药药 学》为制,以味人肾,引药达病所也。 [难] 1(关于方中滋肾药 通关丸又名滋肾丸,可见作者认为本方有滋肾之功。方 中何药滋肾?此历,有曰黄柏者,如罗美曰:“惟急用黄柏之苦以坚肾,则 杀龙家之火于是坎盈客而流渐长矣”(《古今名医方论》卷4);王肯堂亦:“黄柏 之苦寒,泻热补火润燥”(《证治准绳(类方》卷6)。有曰知母者,如徐大椿曰:“知母润 燥,滋肾水之不足”(《医略六书。杂病证治》卷4)。有曰黄柏、知母者,如汪昂云:“黄 柏苦寒微辛,泻膀胱相火,补肾水不足,人肾经血分;知母辛苦寒滑,上清肺金而降 火,下润肾燥而滋阴,故二药每相须而行,为补水之良剂”(《医方集解(补养之剂》)。 有认为方中无滋肾之药者,如曰:“滋肾丸并无滋养肾阴之药,其意在降火利 湿,火清湿去而保肾阴”(《中药药学》)。考《兰室秘藏》名曰“滋肾”的方剂有两 首,一为味滋肾丸,即本方黄、苦、苦、膏;一为本滋肾丸,即本方 去肉桂。方的中皆有知母、黄柏。而易见,李呆原意是用黄柏知母“滋 肾”的。我们认为本方之滋肾主要通两方实:一是以苦寒之黄柏清泻下焦之 火,使火去而肾阴得保;二是以凉润之知母滋养肾阴,使阴生则能制火,同时其也有清 热作用,可强黄柏清热泻火之功。正如李畴人所:“乃滋肾在知、柏,通关在肉桂” (《医方概要》)。以滋阴与清热二者相较,则本方重在清热泻火,方证病机以热在下焦 为主。 2(关于“热在下焦血分” 原书云:“如不渴而小便不通者,热在下焦血分。”我们 认为此血分不同于卫气血证中之血分,而是指下焦为阴,也就是“下焦”、“血分” 为意相同的用。如李杲在原书中曰:“热闭于下焦者,肾也,膀胱也。乃阴中之 阴,阴受热邪,闭塞其流。”一目然,原书中的血分即“阴受热邪”中的“阴”,亦即 肾、膀胱。原书又:“热火之邪,而闭其下焦,使小便不通也。”再下焦与血分 意同,一即可。另外,口不渴并不一定为热在血分,“凡病在下焦者,皆不渴也”(《医 学正传》卷2)。 3(关于用法中的“顿两足” 本方证之病变部位在下焦,丸剂一般无汤剂流畅,多 涩而难行,为使药力立即到达病所,故“顿两足令药易下行故也”(《兰室秘藏》卷下)。 另外,顿两足也有利于恶物从下排出。 [方论选录] 1(李呆:“如不渴而小便不通者,热在下焦血分,故不渴而大燥,小便不通也。热 闭于下焦者,肾也,膀胱也。乃阴中之阴,阴受热邪,闭塞其流。易上老云,寒在胸 中,遏绝不入,热在下焦,填塞不便。须用感北方寒水之化,气味俱阴之药,以除其 热,泄其闭塞。《内经》云,无阳则阴无以生,无阴财阳无以化。若服淡渗之药,其性 乃阳中之阴,非纯阳之剂。阳无以化,何能补重阴之不足也?须用感地之水运而生大苦 之味,感天之寒药而生大寒之气。此气味俱阴,乃阴中之阴也。大寒之气,人禀之生膀 胱。寒水之运,人感之生肾。此药能补肾与膀胱。受阳中之阳,热火之邪,而闭其下 焦,使小便不通也。夫用大苦寒之药,治法当寒因热用。又云,必伏其所主而先其所 因。其始则气同,其终则气异也。”(《兰室秘藏》卷下) 2(虞抟:“上二味气味俱阴,以同肾气,故能补肾而泻下焦火也。桂与火邪同体, 故以寒因热用。凡病在下焦者,皆不渴也。”(《医学正传》卷2) 3(吴昆:“肾火起于涌泉之下者,此方主之。热自足心直冲股内而人腹者,谓之肾 火,起于涌泉之下。知、柏苦寒,水之类也,故能滋益肾水;肉桂辛热,火之属也,故 能假之反佐。此《易》所谓水流湿、火就燥也。”(《医方考》卷2) , 4(王肯堂:“《内经》曰:热者寒之。又云:肾恶燥,急食辛以润之。以黄柏之苦 寒,泻热补水润燥,故以为君;以知母之苦寒,泻肾火,故以为佐;肉桂辛热,寒因热 用也。”(《证治准绳(类方》卷6) 5(罗美:“此丸为肾家水竭火炎而设。夫水竭则肾涸,肾涸则下泉不钟,而阳盛于 上,斯喉痹、痰结、烦躁之证作;火炎则金伤,金伤则泽嫫高源,无以蒸昀布沤,斯声 嘶、咳血、焦痿之证生。此时以六味补水,水不能遽生也;以生脉保金,金不免犹燥 也。惟急用黄柏之苦以坚肾,则能杀龙家之沸火,是谓浚其源而安其流;继用知母之清 以凉肺,则能全破伤之燥金,是谓沛之雨而腾之露;然恐水火不相人而相射也,故益以 《古今名 肉桂之反佐为用,兼以导龙归海,于是坎盈客而流渐长矣。此滋肾之旨也。”(医方论》卷4) 6。柯琴:“水为肾之体,火为肾之用,人知肾中有水始能制火,不知肾中有火始能 致水耳。盖天一生水,一者,阳气也,即火也。气为水母,阳为阴根,必火有所归,斯 水有所主,故反佐以桂之甘温,引知、柏人肾而奏其效。此相须之殷,亦承制之理也。” (录自《古今名医方论》卷4) 7(汪昂:“此足少阴药也。水不胜火,法当壮水以制阳光,黄柏苦寒微辛,泻膀胱 相火,补肾水不足,人肾经血分;知母辛苦寒滑,上清肺金而降火,下润肾燥而滋阴, 人肾经气分,故二药每相须而行,为补水之良剂。肉桂辛热,假之反佐,为少阴引经, 寒因热用也。”(《医方集解(补养之剂》) 8(王子接:“东垣滋肾丸,原名通关丸。《难经(关格论》云:关则不得小便。口不 渴而小便不通,乃下焦肾与膀胱阴分受热,闭塞其流,即《内经》云无阴则阳无以化 也。何则?膀胱禀大寒之气,肾感寒水之运,运气窒塞,故受热而闭。治法仍须用气味 俱阴之药,除其热,泄其闭。治以黄柏泻膀胱之热,知母清金水之源,一燥一润,相须 为用,佐以肉桂,寒因热用,伏其所主而先其所因,则郁热从小便而出,而关开矣。再 议膏粱酒湿,损伤肾水,以致关阴者,亦能使火逆而为格阳,或为呃逆,为咽痛。东垣 尝谓阴火上冲,而吸气不得人,胃脉反逆,阴中伏阳,即为呃。又谓肾虚蒸热,脚膝无 力,阴痿、阴汗,冲脉上冲而为喘、为咽痛者,用之亦效。”(《绛雪园古方选注》卷中) 9(徐大椿:“肾水不足,阴火炎而神机闭遏,不能开发灵动,故舌本强硬,舌音不 正焉。黄柏泻热,清阴火之上炎;知母润燥,滋肾水之不足;肉桂导火归原,足以开发 神机而正舌音也。蜜丸滚水下,使阴火下潜,则心肾交通而水火既济,安有舌本强硬, 舌音不正之患乎?此壮水导火之剂,为阴火上炎舌强之专方。”(《医略六书(杂病证治》 卷3)( “妊娠肾水不足,不能施化津液,故小便不通,即无阴则阳无以化,小腹鼓胀,胎 孕不安焉。知母滋肾水不足,黄柏降龙火之有余,稍佐肉桂之辛温以导水闭也。白蜜丸 之,沸汤下之,俾阳化阴施,则肾水内充,而膀胱无闭塞之患,小便无不通之虞,其臌 胀无不退,胎孕无不安矣。”(《医略六书(女科指要》卷3) 工O(李畴人:“知母、黄柏苦寒,泻下焦相火而平虚热,少用肉桂通阳化气,则肾阳 振动,膀胱气化得力,使知、柏纯阴不至呆滞。乃滋肾在知、柏,通关在肉桂。治阴虚 阳结气闭而小便不通之症,与湿热秘结,肺脾之气不化者,未可同语。”(《医方概要》) u(李飞,等:“本方在后世方书中亦名通关滋肾丸、滋肾通关丸,具有滋肾降火、 助气化之功,适用于热在下焦,气化不利,小便不通者。方中重用黄柏、知母为君,以 泻下焦肾经之火,知母并能滋阴而润燥;反佐以少量之肉桂,助膀胱气化以通小便。李 畴人谓此方:‘滋肾在知、柏,通关在肉桂。’颇有见地。本方原治:‘不渴而小便闭,热在下 焦血分也’,后世医家扩大其用。例如罗天益《卫生宝鉴》用于下焦阴虚,腰膝软而无力,阴 汗,阴痿,足热不能履地;薛已《校注妇人良方》用其治下焦阴虚,小便不利,肚腹肿胀,或皮 肤胀裂,眼睛突出,并称其为‘神剂’,李梃《医学入门》又用于阴虚火动之耳鸣耳聋;王肯堂 《证治准绳》则用其治疮疡肾经阴虚,发热作渴,便赤足热等。以上诸书所谓‘阴虚’,实际 上均属下焦有热,热灼阴伤所致。黄柏、知母均为苦寒之品,能清热降火,肉桂导火归原, 使热清火降,则真阴自复。若肾水不足而肾火又甚者,法当滋阴与降火并重,须用知柏地 黄丸之类,方能获效。”(《中医历代方论选》) [评议] 李呆借用《内经》“无阳则阴无以生,无阴则阳无以化”的理论论述方证 病机及配伍原理深刻确当。关于本方证之病变部位,有些医家认为在肾,如吴昆曰:“肾 火起于涌泉之下者,此方主之”;王肯堂曰:“肾恶燥,急食辛以润之”;汪昂曰:“此足少 阴药也”;徐大椿曰:“肾水不足,阴火炎而神机闭遏”。而罗美首先肯定“此丸为肾家水 竭火炎而设”,接着又提到火炎金伤,并“用知母之清以凉肺。”李杲自己则认为:“热闭 于下焦者,肾也,膀胱也”;王子接亦曰:“口不渴而小便不通,乃下焦肾与膀胱阴分受 热,闭塞其流”。我们同意后一观点,即热在下焦肾与膀胱,灼伤阴液,使气化无力, 小便不出。本方何药为君?有曰黄柏者,有曰黄柏、知母者。我们认为前一观点比较确 当,方中用黄柏泻热,清阴火之上炎为君;知母润燥,滋肾水之不足为臣。二者相配, 则火热去,阴液复,有相得益彰之妙。 [验案举例] 1(癃闭 《名医类案》卷9:东垣治一人,病小便不利,目睛突出,腹胀如鼓,膝 以上坚硬,皮肤欲裂,饮食且不下。服甘淡渗泄之药皆不效。李曰,疾深矣,非精思不 能处。思之半夜曰,吾得之矣!内经有云:膀胱者,津液之府,必气化乃能出焉。今服
/
本文档为【五淋散(山栀子汤)】,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