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地理材料-俄罗斯

地理材料-俄罗斯

2018-06-13 37页 doc 63KB 21阅读

用户头像

is_633808

暂无简介

举报
地理材料-俄罗斯地理材料-俄罗斯 俄罗斯 俄罗斯 国名 俄罗斯联邦 THE RUSSIAN FEDERATION 一. 自然地理 位于欧亚大陆北部,地跨东欧北亚的大部分土地。北临北冰洋,东濒太平洋,西滨波罗 的海。面积1707.54万平方公里,居世界第一位。人口14713.7万(1997年),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9人。东欧平原为世界著名平原。西西伯利亚平原地势低平。中西伯利亚高原为世 界最大高原之一。乌拉尔山是欧亚分界线。西伯利亚南部和东部及远东为山地。有许多著名 的河流和湖泊,沼泽广布。伏尔加河为欧洲第一长河,贝加尔湖为世界淡水容...
地理材料-俄罗斯
地理材料-俄罗斯 俄罗斯 俄罗斯 国名 俄罗斯联邦 THE RUSSIAN FEDERATION 一. 自然地理 位于欧亚大陆北部,地跨东欧北亚的大部分土地。北临北冰洋,东濒太平洋,西滨波罗 的海。面积1707.54万平方公里,居世界第一位。人口14713.7万(1997年),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9人。东欧平原为世界著名平原。西西伯利亚平原地势低平。中西伯利亚高原为世 界最大高原之一。乌拉尔山是欧亚分界线。西伯利亚南部和东部及远东为山地。有许多著名 的河流和湖泊,沼泽广布。伏尔加河为欧洲第一长河,贝加尔湖为世界淡水容量最大和最深 的湖。属温带和亚寒带大陆性气候。 二. 民族 语言 宗教 历史 有100多个民族。俄罗斯族占总人口的83%。主要少数民族有鞑靼、乌克兰、楚瓦什、 巴什基尔、白俄罗斯、摩尔多瓦、车臣、日耳曼、乌德穆尔特、马里、哈萨克、阿瓦尔、犹 太、亚美尼亚、布里亚特、奥塞梯、卡巴尔达、格鲁吉亚、达尔金、科米、阿塞拜疆等。 官方语言为俄语。主要少数民族都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 主要宗教为东正教,其次为伊斯兰教。 三. 首都 国旗 国徽 货币 首都 莫斯科,位于俄罗斯欧洲部分的西部。人口867.6万(1997年)。 国旗 由三个平行长方形构成。自上而下的颜色是白、蓝、红。这三种颜色为泛斯拉夫颜 色。 国徽 为盾形。盾面为红色,上有一只金色双头鹰。鹰左爪抓着权杖,右爪抓着金球。鹰 头顶上有彼得大帝的三顶皇冠。鹰的胸部有一小盾,盾面为红色,上有一骑白马的勇士。 货币 卢布,汇率:1美元=6000卢布(1997年)。 四. 生活水平 经济已发展到相当水平。工业基础雄厚,部门齐全。主要有机械、钢铁、有色冶金、石 油、天然气、煤炭、森林工业、化工、纺织、食品、木材加工、军火等。农牧业并重。主要 农作物有麦类、玉米、水稻、豆类、马铃薯、亚麻、向日葵、甜菜等。畜牧业主要为养牛、 养羊和养猪业。 1997年居民的月平均工资为96.5万卢布,最低生活标准为每月32.7万卢布。有1/4人口生活在贫困线下。人均月收入超过190万卢布的富人占8%,人均月收入不足21.9万卢布的贫困人口占11%。人均住房面积18.1米。平均每千人拥有小汽车102辆(1996年),电视 机382台,电冰箱309台。每千人拥有病床12.6张,医护人员11.1人。38.5%的家庭有电话。 已基本消灭文盲。现有高等院校569所,中等专业学校2612所,普通中等学校6.84万所,职业技术学校4166所。 五. 名城名地 圣彼得堡 位于西北部,濒波罗的海芬兰湾,人口500万,俄罗斯第二大城市。 伏尔加河 长3690公里,流域面积138万平方公里,为欧洲第一长河。 贝加尔湖 位于亚洲部分的西伯利亚中南部,为世界淡水容量最大和最深的湖泊。 俄罗斯地理 自然地理 俄罗斯位于欧亚大陆的北部,领土包括欧洲的东半部和亚洲的西部。是世界上 国土最辽阔的国家。国土占原苏联总面积的76.3%,大体呈长方形。位于北纬35? 08′到北纬81?49′之间。疆界长达6万里,其中2/3为海疆,1/3为陆界。海岸 线长达4.3万公里,濒临3大洋的12个海。陆界长达1.7万里,与14个国家接壤, 即挪威、芬兰、爱沙尼亚、 拉脱维亚、立陶宛、哈萨克斯坦、格鲁吉亚、阿塞拜疆、 白俄罗斯、乌克兰、中国、蒙古、 朝钱。中苏边界线长达7300公里。隔海还与日本 相望,北部领土中36%在北极圈内。 俄罗斯地形以平原为主,平原、低地和丘陵占国土总面积60%。其欧洲领土大 部分为东欧平原和乌拉尔以东西西伯利亚平原,这是俄罗斯两大著名平原。前者面 积400万平方公里,绝大部分在俄罗斯境内;后者面积300万平方公里。东南缘是 阿尔泰山脉。叶尼塞河与勒拿河之间 的中西伯利亚高原、图尔盖高原、帕米尔高原 是俄罗斯三大著名高原。俄罗斯山脉众多,大 部分分布在边缘地区,可分为高加索 山带、东部山带和斜交山带。高加索山脉的最高峰厄尔 布鲁士山峰高达5642米,是 欧亚两洲分界线的一部分。东部山带海拔4750米的克留赤夫火山是欧亚大陆最高的 火山。斜交山带斜着纵贯俄罗斯东半部。整个斜交山带的山体不高。 俄罗斯联邦境内自北向南为北极荒漠、冻土地带、草原地带、森林冻土地带、 森林地带、森林草原地带和半荒漠地带。 濒临大西洋、北冰洋和太平洋的12个海,远东包括日本海、鄂霍 次克海和白令 海。西面是波罗的海。南部包括黑海、亚速海。北面包括巴伦支海、东西伯利 亚海、 喀拉海、拉普帖夫海、楚科奇海和白海。境内有300余万条大小河流,280余万个 湖泊。 河流总长度为960万公里,但占总长度90%以上的河流均是长度不到100公里 的小河流。长度超过500公里的大河有254条左右,其中超过1000公里的有58条, 在苏联欧洲部分18条,西伯利亚和远东有40条。 欧洲部分的主要河流有伏尔加河、顿河、北德维纳河、 乌拉尔河。伏尔加河是 欧洲最长的河流。长3530公里,流域面积达136万平方公里,占俄罗斯平原面积的 1/3以上。西伯利亚的主要河流有鄂毕河、勒拿河和叶尼塞河。其中鄂毕河 是俄罗斯 最长(连同支流额尔齐斯河为5410公里)和流域面积最大(299万平方公里)的河流。 远东的主要河流有阿穆尔河(黑龙江),长达4400余公里,流入太平洋,是远东 的主要河远干线。上游和中游为中俄界河,下游在俄罗斯境内。 俄罗斯湖泊众多,但分布极不均匀。在 欧洲部分的西北部和西西伯利亚,湖泊 最多,而俄罗斯的森林草原地带几乎没有湖泊。 在西北部的湖泊中,最大的是拉多加湖,其次是奥涅加湖。拉多加湖是欧洲第 一大湖,水面面积1.77万平方公里,平均水深51米,最大深度230米,蓄水量为 908立方公里。是白海—波罗的海及伏尔加河—波罗的海两水道的重要航道。 荒漠和半荒漠地带也有不少湖泊,巴尔 喀什湖是这一带的大湖。其水面面积达 1.83万平方公里,湖水很浅,最大深度为26米,蓄水量112立方公里。 高山湖也较多,最有名的湖泊是贝加尔湖、兴凯湖。贝加尔湖是俄罗斯 最大的 湖,也是世界上最深和蓄水量最大的湖。它位于东西伯利亚南部,水面面积3.15万 平方公里,平均水深730米,最大深度为1620米。蓄水量2.3万立方公里。南北长 600多公里,东西宽25~80公里。共有336条河流注入该湖,而湖水只由一条安加 拉河泄出,该湖可以通航,结冰期长约5个多月。兴凯湖位于俄罗斯滨海边疆区和 中国黑龙江省之间,大半 在俄罗斯境内,水面面积为4190平方公里,最大深度为10.6 米,蓄水量为16.5立方公里。是俄罗斯远东地区的大湖。该湖原为中国的内湖,沙 俄依据《中俄北京条约》(1860年),割占大半,划为界湖。该湖可以通航。 俄罗斯幅员辽阔,气候复杂多样,但总的来说基本属 于北半球温带和亚寒带的 大陆性气候,依其大陆性程度的不同,以叶尼塞河为界分为两部分, 西部属温和的 大陆性气候,西伯利亚属强烈的大陆性气候。西北部沿海地区具有海洋性气候 特征, 而远东太平洋沿岸则带有季风性气候的特点。俄罗斯大部分地区冬季漫长寒冷,夏 季短促、温暖,春秋两季很短。就全俄而言,降水偏少,年平均降水量为530毫米。 俄罗斯国土位于寒带、亚寒带、温带几个气候带上。1月份平均气温为-1~50 ?,7月份平均气温为1~25?。 矿物资源十分丰富。铁矿、石油、天然气、铜、森林和水力资源等,均居世界 前列。仅西伯利亚能源储量就占世界储量的1/3。煤储量占原苏联的70%。非金属 矿藏也极为丰富,石棉、石墨、云母、菱镁矿、刚玉、冰洲石、宝石、金铡石的储 量及产量都较大。宝石和金刚石的主要产地在雅库特自治共和国西部。钾盐储量与 加拿大并列世界首位,钾盐产 地遍布全国各地。 水力资源也相当丰富。技术上可利用的水力资源,亚洲部分占81.7%。仅西伯 利亚水力资源就占原苏联水力资源的61.8%。 森林覆盖率为35%,木材的总积蓄仅西伯利亚和远东就达600亿立方米,居世 界首位,占原苏联的77%。 渔业资源更为丰富,生物 资源总量有2580多万吨,鱼类为2300万吨。 俄罗斯地形 俄罗斯地处中高纬度,其地势是西低东高,大致形成三大地形单元。其西部分布有东欧平 原一部分(又称俄罗斯平原)和西西伯利亚平原,其平原面积约占全俄面积的1/2;叶尼塞河与勒拿河之间为中西伯利亚高原,约占全国面积的1/4,中西部的乌拉尔山、东部山带和 斜交山带等组成的山地面积约占全俄面积的1/4。 俄罗斯有数条长度超过2000公里的河流,其中几条被列为世界长河的均分布在国土的 东部地区,如叶尼塞河、勒拿河等。由于地形和气候条件的影响,东部地区的河流多发源于 南部山地,向北、向东注入大洋;欧洲地区河流多发源于中部丘陵地带,呈放射状向四周分 流。 由于俄罗斯地域辽阔,地势大部平坦,而且不少地区开发较晚,因此依纬度而变化的 水平地带性特点十分明显。俄联邦从高纬向低纬分布有极地荒漠带、苔原带、森林苔原带、 森林带、森林草原带、草原带等自然景观带(或自然地带),在山地则按高度变化形成垂直分 布的景观特征。 俄罗斯概况 俄罗斯概况 俄国全称为俄罗斯联邦共和国,它地跨亚欧两大洲,领土包括欧洲的东部和亚洲的北部,面 积为1110万平方公里,占世界陆地面积的1/8强,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其领土呈长方 形,东西跨经度170多度,最长距离达1万多公里,南北跨纬度约40度,最宽距离达4000多公里。疆界长约5万公里,其中海岸线长约4万公里,濒临太平洋、北冰洋和大西洋三大 洋和多个边缘海;在1万多里的陆上疆界中,与我国黑龙江、吉林、内蒙古等省区有几千公 里边界线。 中俄两国地理位置上是近邻,为两国经济、科技、文化等领域内的交流与合作提供了极大的 便利。 俄国是一个联邦制的国家,全境设有16个自治共和国、5个自治州、10个民族区、6个边疆区、49个州、 1836个区、1033个市。全国划分为自治共和国--自治州边疆区、州--区三级行政区。 俄罗斯工业 俄罗斯已经形成了以9大工业部门(能源、黑色冶金、化学和石油化工、机器制 造和金属加工、木材加工和造纸、建筑和材料、轻工、食品和微生物)为中心的完整 的工业体系。 无论从经济实力的基础情况来看,还是从工业、科技区域布局来考察,俄罗斯 占有了原苏联工业的绝对优势。 以莫斯科为中心的中央区集中了原苏联纺织工业1/2以上,机械工业1/5。 以圣 彼得堡为中心的西北区是原苏联重要的加工工业区,精密机械制造、机电、化学和 有色冶金等部门均较发达。北方区木材采伐、锯木制材、经济用材运出量和制浆造 纸工业均居原苏联的首位。 乌拉尔区的采煤业居原苏联第二位。 俄罗斯主要工业产品,有原苏联经济中也占有决定性地位。主要产品占原苏联 同类产品的比重,分别为:发电量占62.5%,石油占90.9%,水泥占60.2%,天然气 占77.3%,煤占55.4%,钢占57.9%,商品木材占91.6%,纸占84.6%,玻璃占61.9%, 机床占50%,汽车占80%,拖拉机占45%。 能源 电力,1988年发电10660亿度,1991年为10460亿度。煤1988年为4.25 亿吨,1991年为3.53亿吨。石油,1988年5.69亿吨,为历史最高纪录,1990年 5.15亿吨,1991年减 至4.6亿吨。 钢铁 1988年钢产量为6387.7万吨,1991年为5510万吨,原苏联5大钢铁基 地中的乌拉尔、中央区和西西伯利亚3个位于俄罗斯境内。 1991年大多数消费品生产比1990年下降2~6%,食品生产下降9%。 俄罗斯交通运输 铁路为主导,1990年铁路运营线总长85000公里。西伯利亚7416公里长的铁 路中的6000公里是世界最长的电气化铁路。 公路在交通运输中占有重要地位。公路总长71万多公里。以莫斯科为中心,14 条公路干线,四通八达。 海洋运输和内河航运发展都较快。此外还有 发达的管道运输。 航空运输以客运为主,与80多个国家有航线相通。 铁路为主导,1990年铁路运营线总长85000公里。西伯利亚7416公里长的铁 路中的6000公里是世界最长的电气化铁路。 公路在交通运输中占有重要地位。公路总长71万多公里。以莫斯科为中心,14 条公路干线,四通八达。 海洋运输和内河航运发展都较快。此外还有发达的管道运输。 航空运输以客运为主,与80多个国家有航线相通。 俄罗斯民族 俄罗斯民族 俄罗斯境内主要分布着俄罗斯族、乌克兰族、鞑靼族等。其中俄罗斯族人口有11900万,约占其总人口的80%。 俄罗斯人与乌克兰人和白俄罗斯人源于同一祖先。它们的祖先是9至13世纪形成的古罗斯部族。 13世纪的时候,鞑靼蒙古族征服了古罗斯地区,并统治该地区长达240年之久。在与蒙古征服者斗争和建立以莫斯科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国家的过程中,古罗斯人逐步分化为 三个民族,俄罗斯民族逐渐形成。随着沙皇俄国的对外扩张和领土的扩展,俄罗斯人于公元 16~17世纪占据了伏尔加河下游、乌拉尔、北高加索和西伯利亚的广大地区,18~19世纪又扩展到波罗的海沿岸、外高加索、中亚、哈萨克斯但和远东地区。在与其他民族广泛的接触 和杂居过程中,接受了其他民族的许多优秀文化成份和生产技术。在各地区的不同条件下, 俄罗斯人到19世纪中叶形成若干个支系,其中主要有南方支系和北方支系。二者在语音、服 饰、礼仪和建筑风格上有一定程度的差异。南北两大支系之间还形成了一个兼有两者特征的 中部支系。另一个支系是哥萨克人。他们原是逃避封建农奴制压迫从俄国中央地区逃到边疆 的农民和城镇工商民,后被沙皇政府雇佣当兵,在沙皇向西伯利亚、中亚、高加索扩张过程 中充当急先锋,起了重要作用,因此长期享有各种特权。按地域分,哥萨克人又可分为顿河、 库班、乌拉尔、西伯利亚等几个族群。十月革命后,哥萨克人的特权被取消,多参加农业生 产。此外,还在白海沿岸形成了沿海族群,在阿尔泰地区形成了旧教派族群,在西伯利亚和 远东地区形成了带有当地少数民族特点的若干族群。 俄罗斯农业 从60年代以来开始实行集约化经营,主要是全盘机械化、电气化、化学化、水利化、 科学化和知识化,从而逐步改变以前的粗放经方式,使农业生产水平有所提高。 俄罗斯农业中的主要项目,如谷物、马铃薯、亚麻、肉乳等产品,占原苏联的1/2到1/3。近年来农业生产发展水平速度受到动荡局势的影响。 1991年农工综合体产品总值,包括农业总产值比1990年减少5%,并低于最近5年的平均产值。 1991年,国家谷类收购量达2250万吨,比1990年低34%,是最近25年以来最低的一年。 1991年国家向日葵收购量170万吨,比1990年少产25%。国家土豆收购量470万吨比1990年少产6%,国家蔬菜收购量440万吨,比1990年少产28%。 1991年,向国家交售油料的数量是近6年以来最低的,土豆和蔬菜交售量是近18年以来最低的。但1992年10月国家已征购到12300万吨粮食,较去年增加150万吨,粮产量为250万吨,较去年增加50万吨,土豆产量基本与去年持平。 俄罗斯气候 俄罗斯大部分领土属于温带和寒带气候。气温从北向南逐渐升高,东北高原、山地气温最 低,年温差较差大,是气候条件最严酷的地区。由于受西风带、大西洋暖湿气团的影响以及 西大西洋暖流的影响,外加东部山地的屏障作用,太平洋的水气难以进入,导致俄罗斯的降 水量的分布大致由西向东和由森林带向南北两侧呈递减的趋势。太平洋沿岸地区属于温带季 风气候,夏季降水量较大。 俄罗斯人口 人 口 俄罗斯共有人口14850万,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但结合其广阔的领土来看, 俄联邦又是地广人稀的国家,平均人口密度不到9人/平方公里,仅相当于世界人口平均密 度(36人/平方公里)的1/4,可见俄罗斯联邦的人口容量的潜力是巨大的。 俄罗斯联邦在人口方面具有三个明显特征:第一,人口的地区分布严重不平衡,不同的 地区人口密度差别很大,其欧洲部分人口稠密,居住在这里的人口占全部人口的一半以上; 而亚洲部分人口稀少,平均每平方公里3.5人,其中西伯利亚地区平均每平方公里只有1人,其人口最稀少的地区是北冰洋沿岸的寒冷地带,平均每平方公里仅有0.1~0.3人。第二,城市人口(10686万人)占全国总人口比重大,约为74%,农村人口(3850万)占全国总人口比重小,约为26%。人口的地区分布不均,城市农村人口分布不平衡,也是投资者在市 场、筹划投资布局时必须注意的因素。第三,人口出现负增长现象:由于经济的严重衰退、 社会和政局的动荡不安,居民对前途的信心不足,也无力抚养或生育孩子,因而出生率低; 另一方面,由于居民的生活条件和环境的恶化,死亡率上升。目前人口的死亡率是出生率的 1.5倍。专家们预测,人口的负增长必然导致俄罗斯人口老龄化现象更加严重。不久的将来, 劳动力数量的进一步减少,必将与资源开发的需要之间的矛盾更加激化。第四,俄罗斯联邦 人口素质高,尤其是文化素质较高。这为其经济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劳动力条件。 俄罗斯首都----莫斯科 莫斯科是俄罗斯联邦的首都。它位于东欧平原的中央。伏尔加河和奥卡河两河之间,分布在 莫斯科河及其支流亚乌扎河的两岸。面积为900平方千米,人口约900万,是俄罗斯最大的城市和政治、经济、文化及交通中心。 莫斯科始建于12世纪中叶,当时是一座木头构筑的小城堡,后来逐渐发展为城镇。13世纪初成为莫斯科公国的都城。14世纪,俄罗斯人以莫斯科为中心,联合周围的力量,进行反对 蒙古贵族统治的斗争,从而统一了俄罗斯,建立起中央集权的封建帝国。15世纪下半叶至18世纪初,莫斯科一直是俄国的首都。1713年,彼得一世迁都圣彼得堡,但莫斯科仍是俄国最 大的经济、政治和文化中心。1812年,莫斯科毁于拿破仑侵略军的大火,但劫后不久很快重 新建设起来。200多年以后,列宁领导的十月革命取得胜利,1918年苏维埃政府从圣彼得堡迁到莫斯科,从此恢复了它的首都地位。 今天的莫斯科,大部分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重建、扩建而迅速发展起来的,是仅次于 巴黎的欧洲第二大城市。它规模宏大,布局严整。市区以克里姆林宫和红场为中心,呈辐射 状一环套一环地向外展开,5条环形路与近4000条大小街道构成一张巨型的蜘蛛网。全市共 分8大城区,各具功能和特色。中心区集中了中央政府各部机关、名胜古迹、博物馆、影剧 院、大商场;北区是展览和体育活动中心;东区是森林区;东南区是工厂和污水处理基地; 南区是新住宅区;西南区是科学城;西区是历史和军事爱国主义教育中心;西北区是莫斯科 运河中心及新建高层住宅区。从空中鸟瞰,整个城市处在一望无际的绿海之中,古老的建筑 与现代的高楼大厦交相辉映,蜿蜒清澈的莫斯科河穿城而过„„,800年前的小城堡,已经 发展成为闻名世界的现代化大都市。 克里姆林宫是莫斯科的心脏,也是莫斯科最古老的部分,十月革命前是历代沙皇的宫殿。十 月革命后,1918年3月,苏联首都从圣彼得堡迁到莫斯科,克里姆林宫成为苏联政府和苏共 中央的所在地。苏联解体后,是俄罗斯总统的办公地点。 克里姆林宫位于莫斯科河与涅格林纳河交汇处的小山岗上,呈三角形,周长2250米,面积27.5公顷,始建于1156年,原名“捷吉涅茨”。当时是一座用木头建造的小城堡。在800多年时间里,经过多次改造扩建,克里姆林宫已成为世界上最宏伟壮丽的建筑群之一。20座塔楼与红墙结合成一体,耸立在克里姆林宫周围。其中6座有可通车马的城门。用宝石制作的 5颗五角红星,高悬在5座最高的塔楼顶尖,白天随风转动,夜晚红光闪烁。宫墙之内,教 堂争辉,殿宇轩昂,政府大厦拔地而起。各类博物馆穿插其间。在宗教建筑群中,首推圣母 升天教堂,它建于15世纪70年代。上面装有5个金色圆顶,白色墙面,是俄皇举行加冕大 礼的地方。稍晚建成的报喜教堂,有9个金色圆顶,是皇族子孙举行洗礼和婚礼的地点。天 使教堂,有5个圆顶,建于公元1505~1509年,是彼得大帝以前莫斯科历代帝王的墓地。 大克里姆林宫,有700多个厅室,是克里姆林宫的主体宫殿,始建于1487年。它由门厅、侧翼、走廊连接起来的几个大厅构成。这些大厅非常豪华,它们是格奥尔基大厅、弗拉基米尔 大厅、叶卡捷琳娜大厅、亚力山大大厅。后两座大厅于1933~1944年改建为会议大厅。多棱 宫是礼仪大厅,呈正方形,460平方米,中间一根巨柱,擎起十字形穹窿。正式接见、皇家 婚礼、招待宾宴,都在此举行。1959~1961年建起的克里姆林宫大会堂,是一座大理石和玻 璃结构的现代化大楼,有800套房间,其中包括6000个座位的大会厅和2500个座位的宴会厅。苏共代表大会、盛大的文艺活动等都曾在这里进行,故有“苏联第二大剧院”之称。 在克里姆林宫中,最高建筑物是建于1505年的伊凡大帝钟楼,高81米,重叠5层,金色楼顶。钟楼内有22个大钟,30个小钟。在塔旁石座上,是著名的“钟王”,重达200多吨,高达10米。“钟王”有它的“祖父”和“父亲”。“祖父”重1008普特(16.5吨),铸造于里斯?戈杜诺夫时代,在一次大火中坠落摔碎。17世纪50年代,俄罗斯匠师用钟的碎片,添加新材 料,铸造了一个新的大钟,重8000普特(约131吨),即“钟王”之父,1701年也成为火灾的牺牲品。18世纪30年代,决定把摔碎的大钟重新铸造起来。伊凡?费多罗维奇?马托林 克和他的助手,即他的儿子米哈依尔,费时3年(1733~1735)铸钟,但钟未铸成他就去世 了。米哈依尔?马托林克继承父业,终于铸成了现存的这口大钟,重12337普特(约201吨)。大钟放在一个坑内的台座上。1737年5月,莫斯科又发生大火,使大钟脱落一边,在大坑里 放置了99年,1836年才由师蒙费兰重新升起,安置在石座上。 克里姆林宫中的“炮王”,又名“俄罗斯枪”,1586年由匠师安德烈?楚霍夫铸造。重2400普特(约40吨),是世界上最大的铁炮,炮口可同时爬进2个人,每发炮弹重120普特(约2吨)。楚霍夫还铸了2门较轻的大炮,一门是特罗依尔炮,重430普特(约7吨),一门是珂斯皮德炮,重370普特(约6吨)。1658年马尔捷米扬?奥西波夫又铸造一门重779普特(约12.8吨)的大炮。这些武器虽然沉重粗大,但是装璜精美,既是武器,又是供人观赏的 艺术品。 红场,位于克里姆林宫的东侧,呈长方形,长700米,宽130米,总面积约9万平方米。它辟于15世纪末,17世纪中叶起称红场,是沙皇政府宣读诏书和举行凯旋检阅的场所。十月 革命以后,这里成为莫斯科人民庆祝盛大节日和进行重大政治活动的中心。近些年来,则成 为俄罗斯政治风云的晴雨表。 红场周围有许多著名的建筑。其南侧,是瓦西里?布拉仁内大教堂。它建于1560年,上部由9座高低错落、造型各异、色彩不同的塔式圆顶组成,美丽壮观,气势非凡。教堂前面,是 爱国志士米宁和波查尔斯基的铜像。广场北面是19世纪用红砖建造的历史博物馆,具有鲜明 的俄罗斯风格,有42个展厅,陈列着从上古至19世纪中叶的历史文物。广场东侧,是一座 几乎与之等长的宏伟建筑群体。十月革命前,这里开设240家商店,柜台总长度达2.5千米,是当时欧洲最大的商场之一。1953年,它变成了全国最大的国营百货商店。1967年,在广场西北面建立起无名战士纪念碑,以缅怀在卫国战争中英勇牺牲的烈士。碑顶火炬长明不熄, 象征着战士的英灵与世长存。 红场上最引人注目的是列宁墓。它位于广场中部靠克里姆林宫宫墙一侧。陵墓一半在地下, 一半在地表。地上部分呈“品”字形,采用黑色和红色而以红色为主的大理石和花岗岩建成, 色调和协,庄严肃穆。墓上刻着“列宁”字样的碑石,重达60吨。墓顶是检阅平台,逢重要 节日,国家领导人在此检阅游行队伍和武装部队。陵墓两翼,是用花岗岩修建的观礼台,可 容纳1万人。墓底是一个方形深池,内壁用透明的蓝色小石镶嵌。正面墙上有用花岗岩雕成 的苏联国旗和国徽。列宁的水晶棺就安放在方形池内。列宁墓每周开放2次,这时,谒陵人依次从正门沿黑色大理石阶而下,进入陵内,绕棺瞻仰伟大人物列宁的遗容。之后从侧门走 出陵墓。列宁亲手缔造的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虽然已经解体了,但来自全 国和世界各地拜谒列宁陵墓的人们,仍然络绎不绝。 莫斯科是俄罗斯最大的交通枢纽,水陆空运输都十分发达。11条电气化铁路和14条公路,从不同方向通向全国各地、独联体国家以及中、东、北欧各国。9个客运火车站,每天客流量达200万人。莫斯科有4大机场,是重要的国际空港,与本国及独联体国家的200多个城市、世界上70多个国家的首都和大城市直接通航。莫斯科是个内陆城市,但水路交通却很发 达。莫斯科河有3个河港。莫斯科运河沟通了莫斯科河与伏尔加河的联系,另有多条运河与 其它河流连接。特别是伏尔加河——顿河大运河的通航,从根本上改变了莫斯科的水上运输 地位,使它变成了可以直通波罗的海、白海、黑海、亚速海和里海的“五海之港”。 莫斯科的市内交通十分方便。市区街道总长度为5500千米,开辟公交线路4100千米,有200多路公共汽车、60多路无轨电车、近40路有轨电车同时运营。在城区50千米的外围,修筑了一条长550千米的环城铁路,大大缓解了市内的交通压力。但是,莫斯科人的主要交通工 具是地铁,它承担着市区45%的公交客运量,对莫斯科的交通做出了特殊的贡献。 莫斯科地铁于1935年正式通车,当时线路长度为11.6千米。以后逐年扩建,如今已发展成 具有7条辐射线和1条环线的地下铁路网系统。有116个车站,线路总长度近200千米,居世界第五位。但客运量居第一位,日客运量近800万人次,是伦敦地铁的4.7倍,纽约的2.4倍,巴黎的2.2倍,东京的1.5倍。而这几个大城市的地铁长度均超过莫斯科。莫斯科地铁 何以有如此高的效率?主要原因有3条。一是发车间隔时间短,每2~3分钟到开1列,上下班高峰期,每隔80秒1列。每天发车达9000列次。二是运行速度快,包括停靠时间在内, 平均每小时41.2千米。三是自动化程度高,进出车站均有滚动电梯;每个站设8~10个自动门,投币放行,不必买票和检票,大大节省了进出站的时间。此外,大部分地铁站设在交通 要道,与地面的公共交通形成一个整体,换乘十分方便。同时,地铁通道又兼过街人行隧道, 从而减轻了地面交通不畅的压力。最后,莫斯科地铁又是一道奇妙的地下风景线。各地铁站, 建筑宏伟,风格各异。有的采用贵重的天然石料建成,装饰着独特的灯具和大量的雕像、浮 雕和彩绘,显得富丽堂皇。走进莫斯科的地铁,就像置身于丰富多采的地下艺术长廊,令人 赞叹不已。 莫斯科有“绿色都市”之称,绿化面积占全市总面积的40%,人均占有绿地20多平方米。但是在十月革命以前,莫斯科是一座缺少绿色的“荒漠城市”。1928年建成中央文化休息公园,从此开始了大规模的城市绿化工程。每年新栽乔木20万株,灌木200万丛。现在的莫斯科,有98座公园、约800个街心花园、11个自然森林区,大环路以外的郊区防护林,达到 7200多公顷。森林环抱着莫斯科,与市内的林荫道、公园和街心花园相连接,构成了一个完 整的绿化体系。整个城市掩映在一片绿海之中。 与此同时,莫斯科的环境治理也取得了重大成就。莫斯科河,早在100多年前就变成了一条死河,是藏污纳垢的总下水道。河水污浊,臭气冲天。为了从根本上改变恶劣的环境状况, 对莫斯科河实施了大规模的治理工程,在市区30千米的河段,挖除河床半米厚的污泥,之后 填上新砂。同时,在市区敷设总长5000千米的排水管道,把城市污水引入处理厂,之后再排 入莫斯科河。经过处理的污水,净化度达到90~95%。消失的鱼类重新出现在莫斯科河的碧 波中。 为了保持莫斯科河充沛而稳定的水量和满足莫斯科市的用水需求,在莫斯科河上游修建了12个水库,汛期拦洪截流,旱季开闸放水。这个巨大的蓄水系统,与伏尔加河、亚乌扎河的引 水工程结合成一体,通过总长度7500千米的输水管道,每天向莫斯科供应600万立方米的自来水,每天人均用水量近700升,超过巴黎、纽约、伦敦的供水水平。在莫斯科,所有的住 宅、饭店、机关、学校,都装有冷热两条供水管,随时可以用热水洗刷餐具和进行淋浴。 俄罗斯首都----莫斯科 莫斯科是俄罗斯联邦的首都。它位于东欧平原的中央。伏尔加河和奥卡河两河之间,分布在 莫斯科河及其支流亚乌扎河的两岸。面积为900平方千米,人口约900万,是俄罗斯最大的城市和政治、经济、文化及交通中心。 莫斯科始建于12世纪中叶,当时是一座木头构筑的小城堡,后来逐渐发展为城镇。13世纪初成为莫斯科公国的都城。14世纪,俄罗斯人以莫斯科为中心,联合周围的力量,进行反对 蒙古贵族统治的斗争,从而统一了俄罗斯,建立起中央集权的封建帝国。15世纪下半叶至18世纪初,莫斯科一直是俄国的首都。1713年,彼得一世迁都圣彼得堡,但莫斯科仍是俄国最 大的经济、政治和文化中心。1812年,莫斯科毁于拿破仑侵略军的大火,但劫后不久很快重 新建设起来。200多年以后,列宁领导的十月革命取得胜利,1918年苏维埃政府从圣彼得堡迁到莫斯科,从此恢复了它的首都地位。 今天的莫斯科,大部分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重建、扩建而迅速发展起来的,是仅次于 巴黎的欧洲第二大城市。它规模宏大,布局严整。市区以克里姆林宫和红场为中心,呈辐射 状一环套一环地向外展开,5条环形路与近4000条大小街道构成一张巨型的蜘蛛网。全市共 分8大城区,各具功能和特色。中心区集中了中央政府各部机关、名胜古迹、博物馆、影剧 院、大商场;北区是展览和体育活动中心;东区是森林区;东南区是工厂和污水处理基地; 南区是新住宅区;西南区是科学城;西区是历史和军事爱国主义教育中心;西北区是莫斯科 运河中心及新建高层住宅区。从空中鸟瞰,整个城市处在一望无际的绿海之中,古老的建筑 与现代的高楼大厦交相辉映,蜿蜒清澈的莫斯科河穿城而过„„,800年前的小城堡,已经发展成为闻名世界的现代化大都市。 克里姆林宫是莫斯科的心脏,也是莫斯科最古老的部分,十月革命前是历代沙皇的宫殿。十 月革命后,1918年3月,苏联首都从圣彼得堡迁到莫斯科,克里姆林宫成为苏联政府和苏共 中央的所在地。苏联解体后,是俄罗斯总统的办公地点。 克里姆林宫位于莫斯科河与涅格林纳河交汇处的小山岗上,呈三角形,周长2250米,面积27.5公顷,始建于1156年,原名“捷吉涅茨”。当时是一座用木头建造的小城堡。在800多年时间里,经过多次改造扩建,克里姆林宫已成为世界上最宏伟壮丽的建筑群之一。20座塔楼与红墙结合成一体,耸立在克里姆林宫周围。其中6座有可通车马的城门。用宝石制作的 5颗五角红星,高悬在5座最高的塔楼顶尖,白天随风转动,夜晚红光闪烁。宫墙之内,教 堂争辉,殿宇轩昂,政府大厦拔地而起。各类博物馆穿插其间。在宗教建筑群中,首推圣母 升天教堂,它建于15世纪70年代。上面装有5个金色圆顶,白色墙面,是俄皇举行加冕大 礼的地方。稍晚建成的报喜教堂,有9个金色圆顶,是皇族子孙举行洗礼和婚礼的地点。天 使教堂,有5个圆顶,建于公元1505~1509年,是彼得大帝以前莫斯科历代帝王的墓地。 大克里姆林宫,有700多个厅室,是克里姆林宫的主体宫殿,始建于1487年。它由门厅、侧翼、走廊连接起来的几个大厅构成。这些大厅非常豪华,它们是格奥尔基大厅、弗拉基米尔 大厅、叶卡捷琳娜大厅、亚力山大大厅。后两座大厅于1933~1944年改建为会议大厅。多棱宫是礼仪大厅,呈正方形,460平方米,中间一根巨柱,擎起十字形穹窿。正式接见、皇家 婚礼、招待宾宴,都在此举行。1959~1961年建起的克里姆林宫大会堂,是一座大理石和玻 璃结构的现代化大楼,有800套房间,其中包括6000个座位的大会厅和2500个座位的宴会厅。苏共代表大会、盛大的文艺活动等都曾在这里进行,故有“苏联第二大剧院”之称。 在克里姆林宫中,最高建筑物是建于1505年的伊凡大帝钟楼,高81米,重叠5层,金色楼顶。钟楼内有22个大钟,30个小钟。在塔旁石座上,是著名的“钟王”,重达200多吨,高达10米。“钟王”有它的“祖父”和“父亲”。“祖父”重1008普特(16.5吨),铸造于里斯?戈杜诺夫时代,在一次大火中坠落摔碎。17世纪50年代,俄罗斯匠师用钟的碎片,添加新材 料,铸造了一个新的大钟,重8000普特(约131吨),即“钟王”之父,1701年也成为火灾的牺牲品。18世纪30年代,决定把摔碎的大钟重新铸造起来。伊凡?费多罗维奇?马托林 克和他的助手,即他的儿子米哈依尔,费时3年(1733~1735)铸钟,但钟未铸成他就去世 了。米哈依尔?马托林克继承父业,终于铸成了现存的这口大钟,重12337普特(约201吨)。大钟放在一个坑内的台座上。1737年5月,莫斯科又发生大火,使大钟脱落一边,在大坑里 放置了99年,1836年才由工程师蒙费兰重新升起,安置在石座上。 克里姆林宫中的“炮王”,又名“俄罗斯枪”,1586年由匠师安德烈?楚霍夫铸造。重2400普特(约40吨),是世界上最大的铁炮,炮口可同时爬进2个人,每发炮弹重120普特(约2吨)。楚霍夫还铸了2门较轻的大炮,一门是特罗依尔炮,重430普特(约7吨),一门是 珂斯皮德炮,重370普特(约6吨)。1658年马尔捷米扬?奥西波夫又铸造一门重779普特(约12.8吨)的大炮。这些武器虽然沉重粗大,但是装璜精美,既是武器,又是供人观赏的 艺术品。 红场,位于克里姆林宫的东侧,呈长方形,长700米,宽130米,总面积约9万平方米。它辟于15世纪末,17世纪中叶起称红场,是沙皇政府宣读诏书和举行凯旋检阅的场所。十月 革命以后,这里成为莫斯科人民庆祝盛大节日和进行重大政治活动的中心。近些年来,则成 为俄罗斯政治风云的晴雨表。 红场周围有许多著名的建筑。其南侧,是瓦西里?布拉仁内大教堂。它建于1560年,上部由9座高低错落、造型各异、色彩不同的塔式圆顶组成,美丽壮观,气势非凡。教堂前面,是 爱国志士米宁和波查尔斯基的铜像。广场北面是19世纪用红砖建造的历史博物馆,具有鲜明 的俄罗斯风格,有42个展厅,陈列着从上古至19世纪中叶的历史文物。广场东侧,是一座 几乎与之等长的宏伟建筑群体。十月革命前,这里开设240家商店,柜台总长度达2.5千米,是当时欧洲最大的商场之一。1953年,它变成了全国最大的国营百货商店。1967年,在广场西北面建立起无名战士纪念碑,以缅怀在卫国战争中英勇牺牲的烈士。碑顶火炬长明不熄, 象征着战士的英灵与世长存。 红场上最引人注目的是列宁墓。它位于广场中部靠克里姆林宫宫墙一侧。陵墓一半在地下, 一半在地表。地上部分呈“品”字形,采用黑色和红色而以红色为主的大理石和花岗岩建成, 色调和协,庄严肃穆。墓上刻着“列宁”字样的碑石,重达60吨。墓顶是检阅平台,逢重要 节日,国家领导人在此检阅游行队伍和武装部队。陵墓两翼,是用花岗岩修建的观礼台,可 容纳1万人。墓底是一个方形深池,内壁用透明的蓝色小石镶嵌。正面墙上有用花岗岩雕成 的苏联国旗和国徽。列宁的水晶棺就安放在方形池内。列宁墓每周开放2次,这时,谒陵人依次从正门沿黑色大理石阶而下,进入陵内,绕棺瞻仰伟大人物列宁的遗容。之后从侧门走 出陵墓。列宁亲手缔造的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虽然已经解体了,但来自全 国和世界各地拜谒列宁陵墓的人们,仍然络绎不绝。 莫斯科是俄罗斯最大的交通枢纽,水陆空运输都十分发达。11条电气化铁路和14条公路,从不同方向通向全国各地、独联体国家以及中、东、北欧各国。9个客运火车站,每天客流量达200万人。莫斯科有4大机场,是重要的国际空港,与本国及独联体国家的200多个城市、世界上70多个国家的首都和大城市直接通航。莫斯科是个内陆城市,但水路交通却很发 达。莫斯科河有3个河港。莫斯科运河沟通了莫斯科河与伏尔加河的联系,另有多条运河与 其它河流连接。特别是伏尔加河——顿河大运河的通航,从根本上改变了莫斯科的水上运输 地位,使它变成了可以直通波罗的海、白海、黑海、亚速海和里海的“五海之港”。 莫斯科的市内交通十分方便。市区街道总长度为5500千米,开辟公交线路4100千米,有200多路公共汽车、60多路无轨电车、近40路有轨电车同时运营。在城区50千米的外围,修筑了一条长550千米的环城铁路,大大缓解了市内的交通压力。但是,莫斯科人的主要交通工 具是地铁,它承担着市区45%的公交客运量,对莫斯科的交通做出了特殊的贡献。 莫斯科地铁于1935年正式通车,当时线路长度为11.6千米。以后逐年扩建,如今已发展成 具有7条辐射线和1条环线的地下铁路网系统。有116个车站,线路总长度近200千米,居世界第五位。但客运量居第一位,日客运量近800万人次,是伦敦地铁的4.7倍,纽约的2.4 倍,巴黎的2.2倍,东京的1.5倍。而这几个大城市的地铁长度均超过莫斯科。莫斯科地铁 何以有如此高的效率?主要原因有3条。一是发车间隔时间短,每2~3分钟到开1列,上下班高峰期,每隔80秒1列。每天发车达9000列次。二是运行速度快,包括停靠时间在内, 平均每小时41.2千米。三是自动化程度高,进出车站均有滚动电梯;每个站设8~10个自动门,投币放行,不必买票和检票,大大节省了进出站的时间。此外,大部分地铁站设在交通 要道,与地面的公共交通形成一个整体,换乘十分方便。同时,地铁通道又兼过街人行隧道, 从而减轻了地面交通不畅的压力。最后,莫斯科地铁又是一道奇妙的地下风景线。各地铁站, 建筑宏伟,风格各异。有的采用贵重的天然石料建成,装饰着独特的灯具和大量的雕像、浮 雕和彩绘,显得富丽堂皇。走进莫斯科的地铁,就像置身于丰富多采的地下艺术长廊,令人 赞叹不已。 莫斯科有“绿色都市”之称,绿化面积占全市总面积的40%,人均占有绿地20多平方米。但是在十月革命以前,莫斯科是一座缺少绿色的“荒漠城市”。1928年建成中央文化休息公园,从此开始了大规模的城市绿化工程。每年新栽乔木20万株,灌木200万丛。现在的莫斯科,有98座公园、约800个街心花园、11个自然森林区,大环路以外的郊区防护林,达到 7200多公顷。森林环抱着莫斯科,与市内的林荫道、公园和街心花园相连接,构成了一个完 整的绿化体系。整个城市掩映在一片绿海之中。 与此同时,莫斯科的环境治理也取得了重大成就。莫斯科河,早在100多年前就变成了一条死河,是藏污纳垢的总下水道。河水污浊,臭气冲天。为了从根本上改变恶劣的环境状况, 对莫斯科河实施了大规模的治理工程,在市区30千米的河段,挖除河床半米厚的污泥,之后 填上新砂。同时,在市区敷设总长5000千米的排水管道,把城市污水引入处理厂,之后再排 入莫斯科河。经过处理的污水,净化度达到90~95%。消失的鱼类重新出现在莫斯科河的碧 波中。 为了保持莫斯科河充沛而稳定的水量和满足莫斯科市的用水需求,在莫斯科河上游修建了12个水库,汛期拦洪截流,旱季开闸放水。这个巨大的蓄水系统,与伏尔加河、亚乌扎河的引 水工程结合成一体,通过总长度7500千米的输水管道,每天向莫斯科供应600万立方米的自来水,每天人均用水量近700升,超过巴黎、纽约、伦敦的供水水平。在莫斯科,所有的住 宅、饭店、机关、学校,都装有冷热两条供水管,随时可以用热水洗刷餐具和进行淋浴。 俄罗斯首都----莫斯科 莫斯科是俄罗斯联邦的首都。它位于东欧平原的中央。伏尔加河和奥卡河两河之间,分布在 莫斯科河及其支流亚乌扎河的两岸。面积为900平方千米,人口约900万,是俄罗斯最大的城市和政治、经济、文化及交通中心。 莫斯科始建于12世纪中叶,当时是一座木头构筑的小城堡,后来逐渐发展为城镇。13世纪初成为莫斯科公国的都城。14世纪,俄罗斯人以莫斯科为中心,联合周围的力量,进行反对 蒙古贵族统治的斗争,从而统一了俄罗斯,建立起中央集权的封建帝国。15世纪下半叶至18世纪初,莫斯科一直是俄国的首都。1713年,彼得一世迁都圣彼得堡,但莫斯科仍是俄国最 大的经济、政治和文化中心。1812年,莫斯科毁于拿破仑侵略军的大火,但劫后不久很快重 新建设起来。200多年以后,列宁领导的十月革命取得胜利,1918年苏维埃政府从圣彼得堡迁到莫斯科,从此恢复了它的首都地位。 今天的莫斯科,大部分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重建、扩建而迅速发展起来的,是仅次于 巴黎的欧洲第二大城市。它规模宏大,布局严整。市区以克里姆林宫和红场为中心,呈辐射 状一环套一环地向外展开,5条环形路与近4000条大小街道构成一张巨型的蜘蛛网。全市共 分8大城区,各具功能和特色。中心区集中了中央政府各部机关、名胜古迹、博物馆、影剧 院、大商场;北区是展览和体育活动中心;东区是森林区;东南区是工厂和污水处理基地; 南区是新住宅区;西南区是科学城;西区是历史和军事爱国主义教育中心;西北区是莫斯科 运河中心及新建高层住宅区。从空中鸟瞰,整个城市处在一望无际的绿海之中,古老的建筑 与现代的高楼大厦交相辉映,蜿蜒清澈的莫斯科河穿城而过„„,800年前的小城堡,已经发展成为闻名世界的现代化大都市。 克里姆林宫是莫斯科的心脏,也是莫斯科最古老的部分,十月革命前是历代沙皇的宫殿。十 月革命后,1918年3月,苏联首都从圣彼得堡迁到莫斯科,克里姆林宫成为苏联政府和苏共 中央的所在地。苏联解体后,是俄罗斯总统的办公地点。 克里姆林宫位于莫斯科河与涅格林纳河交汇处的小山岗上,呈三角形,周长2250米,面积27.5公顷,始建于1156年,原名“捷吉涅茨”。当时是一座用木头建造的小城堡。在800多年时间里,经过多次改造扩建,克里姆林宫已成为世界上最宏伟壮丽的建筑群之一。20座塔楼与红墙结合成一体,耸立在克里姆林宫周围。其中6座有可通车马的城门。用宝石制作的 5颗五角红星,高悬在5座最高的塔楼顶尖,白天随风转动,夜晚红光闪烁。宫墙之内,教 堂争辉,殿宇轩昂,政府大厦拔地而起。各类博物馆穿插其间。在宗教建筑群中,首推圣母 升天教堂,它建于15世纪70年代。上面装有5个金色圆顶,白色墙面,是俄皇举行加冕大 礼的地方。稍晚建成的报喜教堂,有9个金色圆顶,是皇族子孙举行洗礼和婚礼的地点。天 使教堂,有5个圆顶,建于公元1505~1509年,是彼得大帝以前莫斯科历代帝王的墓地。 大克里姆林宫,有700多个厅室,是克里姆林宫的主体宫殿,始建于1487年。它由门厅、侧翼、走廊连接起来的几个大厅构成。这些大厅非常豪华,它们是格奥尔基大厅、弗拉基米尔 大厅、叶卡捷琳娜大厅、亚力山大大厅。后两座大厅于1933~1944年改建为会议大厅。多棱宫是礼仪大厅,呈正方形,460平方米,中间一根巨柱,擎起十字形穹窿。正式接见、皇家 婚礼、招待宾宴,都在此举行。1959~1961年建起的克里姆林宫大会堂,是一座大理石和玻 璃结构的现代化大楼,有800套房间,其中包括6000个座位的大会厅和2500个座位的宴会厅。苏共代表大会、盛大的文艺活动等都曾在这里进行,故有“苏联第二大剧院”之称。 在克里姆林宫中,最高建筑物是建于1505年的伊凡大帝钟楼,高81米,重叠5层,金色楼顶。钟楼内有22个大钟,30个小钟。在塔旁石座上,是著名的“钟王”,重达200多吨,高达10米。“钟王”有它的“祖父”和“父亲”。“祖父”重1008普特(16.5吨),铸造于里斯?戈杜诺夫时代,在一次大火中坠落摔碎。17世纪50年代,俄罗斯匠师用钟的碎片,添加新材 料,铸造了一个新的大钟,重8000普特(约131吨),即“钟王”之父,1701年也成为火灾的牺牲品。18世纪30年代,决定把摔碎的大钟重新铸造起来。伊凡?费多罗维奇?马托林 克和他的助手,即他的儿子米哈依尔,费时3年(1733~1735)铸钟,但钟未铸成他就去世 了。米哈依尔?马托林克继承父业,终于铸成了现存的这口大钟,重12337普特(约201吨)。大钟放在一个坑内的台座上。1737年5月,莫斯科又发生大火,使大钟脱落一边,在大坑里 放置了99年,1836年才由工程师蒙费兰重新升起,安置在石座上。 克里姆林宫中的“炮王”,又名“俄罗斯枪”,1586年由匠师安德烈?楚霍夫铸造。重2400普特(约40吨),是世界上最大的铁炮,炮口可同时爬进2个人,每发炮弹重120普特(约2吨)。楚霍夫还铸了2门较轻的大炮,一门是特罗依尔炮,重430普特(约7吨),一门是珂斯皮德炮,重370普特(约6吨)。1658年马尔捷米扬?奥西波夫又铸造一门重779普特(约12.8吨)的大炮。这些武器虽然沉重粗大,但是装璜精美,既是武器,又是供人观赏的 艺术品。 红场,位于克里姆林宫的东侧,呈长方形,长700米,宽130米,总面积约9万平方米。它辟于15世纪末,17世纪中叶起称红场,是沙皇政府宣读诏书和举行凯旋检阅的场所。十月 革命以后,这里成为莫斯科人民庆祝盛大节日和进行重大政治活动的中心。近些年来,则成 为俄罗斯政治风云的晴雨表。 红场周围有许多著名的建筑。其南侧,是瓦西里?布拉仁内大教堂。它建于1560年,上部由9座高低错落、造型各异、色彩不同的塔式圆顶组成,美丽壮观,气势非凡。教堂前面,是 爱国志士米宁和波查尔斯基的铜像。广场北面是19世纪用红砖建造的历史博物馆,具有鲜明 的俄罗斯风格,有42个展厅,陈列着从上古至19世纪中叶的历史文物。广场东侧,是一座 几乎与之等长的宏伟建筑群体。十月革命前,这里开设240家商店,柜台总长度达2.5千米,是当时欧洲最大的商场之一。1953年,它变成了全国最大的国营百货商店。1967年,在广场西北面建立起无名战士纪念碑,以缅怀在卫国战争中英勇牺牲的烈士。碑顶火炬长明不熄, 象征着战士的英灵与世长存。 红场上最引人注目的是列宁墓。它位于广场中部靠克里姆林宫宫墙一侧。陵墓一半在地下, 一半在地表。地上部分呈“品”字形,采用黑色和红色而以红色为主的大理石和花岗岩建成, 色调和协,庄严肃穆。墓上刻着“列宁”字样的碑石,重达60吨。墓顶是检阅平台,逢重要 节日,国家领导人在此检阅游行队伍和武装部队。陵墓两翼,是用花岗岩修建的观礼台,可 容纳1万人。墓底是一个方形深池,内壁用透明的蓝色小石镶嵌。正面墙上有用花岗岩雕成 的苏联国旗和国徽。列宁的水晶棺就安放在方形池内。列宁墓每周开放2次,这时,谒陵人依次从正门沿黑色大理石阶而下,进入陵内,绕棺瞻仰伟大人物列宁的遗容。之后从侧门走 出陵墓。列宁亲手缔造的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虽然已经解体了,但来自全 国和世界各地拜谒列宁陵墓的人们,仍然络绎不绝。 莫斯科是俄罗斯最大的交通枢纽,水陆空运输都十分发达。11条电气化铁路和14条公路,从不同方向通向全国各地、独联体国家以及中、东、北欧各国。9个客运火车站,每天客流量达200万人。莫斯科有4大机场,是重要的国际空港,与本国及独联体国家的200多个城市、世界上70多个国家的首都和大城市直接通航。莫斯科是个内陆城市,但水路交通却很发 达。莫斯科河有3个河港。莫斯科运河沟通了莫斯科河与伏尔加河的联系,另有多条运河与 其它河流连接。特别是伏尔加河——顿河大运河的通航,从根本上改变了莫斯科的水上运输 地位,使它变成了可以直通波罗的海、白海、黑海、亚速海和里海的“五海之港”。 莫斯科的市内交通十分方便。市区街道总长度为5500千米,开辟公交线路4100千米,有200多路公共汽车、60多路无轨电车、近40路有轨电车同时运营。在城区50千米的外围,修筑了一条长550千米的环城铁路,大大缓解了市内的交通压力。但是,莫斯科人的主要交通工 具是地铁,它承担着市区45%的公交客运量,对莫斯科的交通做出了特殊的贡献。 莫斯科地铁于1935年正式通车,当时线路长度为11.6千米。以后逐年扩建,如今已发展成 具有7条辐射线和1条环线的地下铁路网系统。有116个车站,线路总长度近200千米,居世界第五位。但客运量居第一位,日客运量近800万人次,是伦敦地铁的4.7倍,纽约的2.4倍,巴黎的2.2倍,东京的1.5倍。而这几个大城市的地铁长度均超过莫斯科。莫斯科地铁 何以有如此高的效率?主要原因有3条。一是发车间隔时间短,每2~3分钟到开1列,上下班高峰期,每隔80秒1列。每天发车达9000列次。二是运行速度快,包括停靠时间在内, 平均每小时41.2千米。三是自动化程度高,进出车站均有滚动电梯;每个站设8~10个自动门,投币放行,不必买票和检票,大大节省了进出站的时间。此外,大部分地铁站设在交通 要道,与地面的公共交通形成一个整体,换乘十分方便。同时,地铁通道又兼过街人行隧道, 从而减轻了地面交通不畅的压力。最后,莫斯科地铁又是一道奇妙的地下风景线。各地铁站, 建筑宏伟,风格各异。有的采用贵重的天然石料建成,装饰着独特的灯具和大量的雕像、浮 雕和彩绘,显得富丽堂皇。走进莫斯科的地铁,就像置身于丰富多采的地下艺术长廊,令人 赞叹不已。 莫斯科有“绿色都市”之称,绿化面积占全市总面积的40%,人均占有绿地20多平方米。但是在十月革命以前,莫斯科是一座缺少绿色的“荒漠城市”。1928年建成中央文化休息公园,从此开始了大规模的城市绿化工程。每年新栽乔木20万株,灌木200万丛。现在的莫斯科,有98座公园、约800个街心花园、11个自然森林区,大环路以外的郊区防护林,达到 7200多公顷。森林环抱着莫斯科,与市内的林荫道、公园和街心花园相连接,构成了一个完 整的绿化体系。整个城市掩映在一片绿海之中。 与此同时,莫斯科的环境治理也取得了重大成就。莫斯科河,早在100多年前就变成了一条死河,是藏污纳垢的总下水道。河水污浊,臭气冲天。为了从根本上改变恶劣的环境状况, 对莫斯科河实施了大规模的治理工程,在市区30千米的河段,挖除河床半米厚的污泥,之后 填上新砂。同时,在市区敷设总长5000千米的排水管道,把城市污水引入处理厂,之后再排 入莫斯科河。经过处理的污水,净化度达到90~95%。消失的鱼类重新出现在莫斯科河的碧 波中。 为了保持莫斯科河充沛而稳定的水量和满足莫斯科市的用水需求,在莫斯科河上游修建了12个水库,汛期拦洪截流,旱季开闸放水。这个巨大的蓄水系统,与伏尔加河、亚乌扎河的引 水工程结合成一体,通过总长度7500千米的输水管道,每天向莫斯科供应600万立方米的自来水,每天人均用水量近700升,超过巴黎、纽约、伦敦的供水水平。在莫斯科,所有的住 宅、饭店、机关、学校,都装有冷热两条供水管,随时可以用热水洗刷餐具和进行淋浴。 俄罗斯宗教与语言 俄罗斯人从10世纪开始信奉东正教。十月革命(1917年)以前,部分地区还保留着精灵 崇拜、祖先崇拜及巫术等各种封建迷信。经过苏联70年社会主义的思想教育和文化水平、物 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俄罗斯人的无神论者大大增加,但仍保留着宗教信仰自由。苏维埃社会 主义共和国联盟瓦解后,宗教势力又有所抬头。 俄罗斯境内的民族语言分为4大语系,即印欧语系、阿尔泰语系、高加索语系、 乌拉尔语系。 俄语为主要语言,属印欧语系的斯拉夫语族,是俄罗斯联邦各族人民 进行民族交往最常用的语言。 俄罗斯联邦境内宗教主要有基督教、伊斯兰教、萨满教、佛教(刺嘛教)和犹太 教等。 基督教以俄罗斯东正教流传最广,人数最多,教徒约有5000万。
/
本文档为【地理材料-俄罗斯】,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