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中国五岳

2017-09-26 18页 doc 72KB 35阅读

用户头像

is_003124

暂无简介

举报
中国五岳中国五岳 中岳嵩山 嵩山是我国著名的五岳之一。古称“外方”,夏、商时期称“嵩高”,西周时称“岳山”,周平王迁都洛阳后称“嵩 高山”,五代以后称“中岳嵩山”,与泰山、华山、恒山、衡山共称五岳。要说中岳嵩山,在五岳之中,它东 不如泰山雄伟,西不如华山险峻,南不如衡山秀丽,北不如恒山奇崛。然而,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巩山, 以它自己诱人的山川风貌,灿烂的古老文化,独特的演变历史,天然的地质博物,在国内外享有盛名。 嵩山属伏牛山 系北支外方山山脉的一部分,大地构造为前寒武纪地块及盖层,盖层构造以断裂为主,褶皱次之,经历了多次地壳...
中国五岳
中国五岳 中岳嵩山 嵩山是我国著名的五岳之一。古称“外方”,夏、商时期称“嵩高”,西周时称“岳山”,周平王迁都洛阳后称“嵩 高山”,五代以后称“中岳嵩山”,与泰山、华山、恒山、衡山共称五岳。要说中岳嵩山,在五岳之中,它东 不如泰山雄伟,西不如华山险峻,南不如衡山秀丽,北不如恒山奇崛。然而,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巩山, 以它自己诱人的山川风貌,灿烂的古老文化,独特的演变历史,天然的地质博物,在国内外享有盛名。 嵩山属伏牛山 系北支外方山山脉的一部分,大地构造为前寒武纪地块及盖层,盖层构造以断裂为主,褶皱次之,经历了多次地壳和造山运动,形成了山势陡峻、雄伟壮观、。奇峰林立、瑰丽多姿的地貌形态。由 于嵩山地层发育齐全,层序清楚,在不大的范围内能看到太古、元古、古生、中生、新生五个地质年代的 地层出露、类型齐全的岩石,多次地壳运动的痕迹等,是研究地质构造的一个良好的实践基地。这在国内 乃至世界上都是少见的,被誉为“五世同堂”的天然地质博物馆,为中外地质学者瞩目。 嵩山分为东西两支,东为太室山,西为少室山,二山的历史由来已久。太室山下有启母庙,庙前有启母阙, 庙后有启母石。相传大禹受命继父治水,禹因治水心切,凿山不止,连吃饭都不顾,和妻子涂山氏女相约 送饭以击鼓为号,涂山氏女听到鼓声才来送饭。禹在凿山时化作一只大熊,力大无比。一次正干活时不小 心一块石头滚下去击响了鼓,涂山氏女听到鼓声忙来送饭,一眼看到禹是只熊,羞愧难当,扭头就跑,大 禹急忙在后追赶,追到太室南麓时,涂山氏女已经化成一块大石头。此时涂山氏女已身怀有孕,禹便向巨 石大声哭喊:“还我儿来!”只听得山崩地裂一声轰响,巨石开裂,跳出禹的儿子,取名为启,所以这块石 头就叫启母石。涂山氏女化作石头后,她的妹妹又和大禹结了婚,住在太室山西边的一座山下,抚养夏启 王长大成人。古代妻子又称为室,所以禹的第一妻子住的山就叫太室山,第二妻子住的山叫少室山。少林 寺就是因为坐落在少室山阴的茂密丛林之中,所以得名“少林寺”。 太室山东西起伏,奇峰相连,雄深高大,气势巍峨,犹如黄河南岸的一座天然屏障,护卫着夏代的都城-- 阳城,故有中岳如卧之说。太室主峰叫峻极峰,海拔1494米,古来就有“嵩高峻极”、“峻极于天”的说法。朋友们可以想一下,华山是立着的,它高2160米,泰山是坐着的,它高1545米,嵩山在躺着卧下时还 有1494米,那么它立起来该有多高呢?因为清朝乾隆皇帝曾在峻仍峰上赋诗立碑,所以峻极峰又名“御碑 峰”。峰顶平敞开朗,犹如宝幢之盖,四周群峰相向,惟中居高巍,一览众山小。假若你登峰远望,南有箕 颍,山河拱卫;西有少室,争艳夺魁;东视群山,谷幽峰奇;北望黄河,一线连天处,即是古老的伊洛河 三角洲、河图洛书的出处,我们华夏6000年古老文化的发源地。峰岳连绵,云雾缭绕,耳听松涛阵阵, 眼观山花烂漫,置身这种氛围之中。倘若你在夕阳西下时观嵩山,那更是彩霞四射,瞬息万变,河山壮丽, 气象万千。嵩山是历代封建帝王、达官显贵、骚人雅士游览祭祀的地方。历代游人,凡来嵩山参观者,攀 登极峰的,粗略一算,也该有30多个帝王到过嵩山封禅览胜。历代文人墨客,游览胜景之后,也挥毫永 叹,留下了无数石刻墨迹。太室36峰中有一个万岁峰,其来历就是汉武帝登高山时,随贺官员在这里三 呼万岁之声,回荡山谷,此起彼伏,部下吹捧说是山呼万岁,史称“嵩呼”,皇帝老子心潮澎湃,龙心大悦, 遂命名此峰为“万岁峰”。武则天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女皇,她曾几次到嵩山禅祭游览,加封中岳。武后天 册元年(695年),武则天嵩山峻极峰建筑“登封坛”,次年又一镒登上峻极峰加封中岳,并在坛的东南立 碑一通,碑文内容是武则天的自我歌功颂德,叫“大周升中述志碑”。为了纪念她登嵩山封中岳这一盛大典 礼,武则天诏令改当时的嵩阳县为“登封县”,即现在我们所在的登封市,改阳城县为“告成”,即现在的登封 市的告成镇,以显示她“登”嵩山“封”中岳,大功“告成”之意。 少室山又名“季室山”,主峰连天峰,海拔1512.4米,是整个嵩山山脉的最高峰。因金末宣宗曾屯兵少室山顶,抵抗元兵,故又称为“御寨山”。要说少室山势,那真是群峰争艳,千奇百异,有的拨地而起,有的 逶迤连绵,有的像猛虎长啸,有的似雄狮初醒,峰峦参差,峡谷纵横。从山南北望,一组山峰,互相叠压, 状如千叶舒莲,所以唐人有“少室若莲”之说,现在老百姓称为“九顶莲花山”。闻名中外的古刹少林寺面对少 室山,背依五乳峰,坐落在群山环抱之中,山色绝佳,风景如画。站在少林寺南望,少室山崭然若屏,高 峰之下自西向东,并列着五座山峰,依其形态,称之为棋、鼓、剑、印、钟。在剑峰的西侧,有一大块像 刀削般的巨大石壁,雨过天晴之际,光洁耀眼,好似皑皑的白雪,这就是嵩山八大胜景之一的“少室晴雪”。 少林寺山门前,有一条少溪河,潺潺流水,绕寺而过,河里布满了嶙峋多姿的巨石,千姿百态,各具风采。 朋友们请往那边看,少林水库南岸的断崖上,有一个“石和尚”,对,光着头,面北端坐,曳冠楚楚,真是 惟妙惟肖。我们叫他礼宾和尚,客人们来去少林寺,都委托他负责迎来送往。别看我们这里看少室山这样 险峻,上到山顶,却是宽平如寨,还分上下两层,称为“大寨”、“小寨”,大小寨周围有四天门之险。这里既 是古和隐居避世的地方,又是历来屯兵之所,现在山顶还有大、小饮马池和石碾、水柜及其他建筑遗址。 嵩山是世代相传的风水宝地,也是儒、佛、道三教荟萃共存之地,是我国宗教活动的重要地区。嵩山寺庙 林立,风景秀丽,72峰,峰峰有名,72寺,寺寺有故,寺相连,各有奇景,个时期建造的不同风格的寺、庙、宫、庵、观、寨、台、塔、阙、石碑、书院等。文物古迹遍布,书法雕刻满山,更有古树名木,奇花 异草装点着各个景区景点,真是美不胜收。 (嵩阳书院) 嵩阳书院,原名嵩阳寺,创建于北魏太和八年(484年),隋朝时改名“嵩阳观”,唐朝改为“奉天宫”,五代后周时改为“太乙书院”,宋朝改为“嵩阳书院”。此后一直是历代名人讲授经典的教育场所。历经元、明、清 各代重修增建,鼎盛时期,学田有1700余亩,生徒达数百人,藏书达1000多册。比较贵生的书有《朱 子全书》、《性理精义》、《日讲四书》等。它是一所历史悠久,规模宏敞的官办书院,和湖南的岳麓书 院、江西的白鹿洞书院、河南商丘的睢阳书院,共称为我国古代“四大书院”。宋代大儒程颢、程颐、司马 光、范仲淹,都在此讲过学。 嵩阳书院明末毁于兵火,清康熙十三年重建。现存书院的基本布局,大体保持了清代的建制。有房舍近百 间,面积10000多平方米。中轴线的主要建筑,从大门到藏书楼,前后五进院落,最前为卷棚大门三间, 正楹为先圣殿,次为讲堂,讲堂后为道统祠,最后为藏书楼。中轴线两侧配房,均为硬山式建筑,分别为“程 朱祠”、“丽泽堂”、“博学斋”书舍等。整个书院建筑与寺庙相比,别有风采,大多是滚脊硬山,灰筒瓦,出 前檐,古朴典雅,廊庑俱全,巍然壮观。 嵩山的历史悠久,嵩山的故事多,嵩山的自然风光更是千姿百态。当你登上嵩山之巅极目远眺我们的母亲 河黄河时,那扑面而来的不正是我们民族古老文明的雄风吗?五岳中泰山的雄,华山的险已给你留下了深 刻的印象,那么嵩山呢?它给你的不正是华夏民族6000年文化的风采吗? 素有“寨北第一名山”美称的恒山位于山西省浑源县城南5千米处,亦名太恒山,又名元岳,常山,相传4 千年前舜帝巡狩至此,因见其山势雄伟,遂封为北岳。恒山分为东、西南峰,最高峰东峰天峰岭,海拔2 190米,其中西峰名为翠屏山,两峰对峙,以金龙峡分开,地势险要,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相传为古 杨家将征战之处。 恒山风景以地险,山雄、寺奇、泉绝称著。天峰、翠屏两山怪石争奇,古树参天,苍松翠柏间散布着楼台 殿宇。古有恒山十八胜景,今尚存朝殿,会仙府,九天宫,悬空寺等十多处,另有琴棋台,出云洞,紫芝 峪等自然景区。在悬崖峭壁上面,还留有很多名人咏,岳顶松涛,夕阳返照,金鸡报晓,玉羊游云等景 观更令人神往。 恒山第一胜景为悬空寺,位于恒山金龙口悬西崖峭壁上,出悬空寺南行不远为恒山水库,坝顶有虎风口, 此处风力较大,如虎啼山岗,故名。此北方为果老岭,相传为八仙之一的张果老倒骑毛驴上天处,此东为 夕陌崖,值日没时,金辉普照,满峪参差尽收眼底,如临仙境。过果老岭即到朝殿,朝殿两旁配青龙白虎 二殿,此处还有一苦一甜二井,苦井已封,甜井尚存,朝殿前廊有康熙二十四年重修恒山庙碑记等,过朝 殿上行,走一两个小时达主峰,置身于山巅,俯视千里朔方,万种景象尽收眼底,北岳 亦称太华山,为我国五岳之西岳。它位于陕西省关中平原东部的华阴县境内,距西安市120千米。华山奇峰耸立,绝壁巍峙,慑人魂魄。华山,东、南、西、北、中,五峰环峙,雄奇险峻,高擎天空,远而望之 状若一朵盛开的莲花,故名华山。华山向以险著称于世。 自古攀登华山仅南北一条约15公里的山道,“自古华山一条路”, 绝非夸大之辞 。 玉泉院 登华山自古只有一条路,华山脚下的玉泉院是登11J的起点。玉泉院传为五代隐士陈传所建。院内绿荫蔽天,建筑宏伟,回廊曲折,清泉甘美,为游赏佳地。由玉泉院出发,顺着明净清凉的山泉而上,经五里关、 石门、莎罗坪、药王洞、毛女洞、云门、到青柯坪。坪东有一巨石,叫“回心石”,正处于华山第一道险境 千尺峻之下,游人至此,仰观千尺咽,石梯在悬崖峭壁上盘旋,游人在此需手攀铁索,沿陡峭、狭窄的石 缝中的垂直石级向上攀登,面对倚天峭壁,令人望而生畏,因此不少游人至此胆怯而归。出于尺童天并不 远,便是百尺峡,这里是登山的第二道险关,两壁高耸,中夹有一块崩落下来的巨石,人从石下过,惊心 动魄,抬头望去,石上题有“惊心石”三个大字。出峡再过仙人桥、俯渭崖、车箱谷、黑虎岭等小险处又来 到了登山第三道险关——老君犁沟,这是夹于陡峭石壁间的一条沟状险道,沟深不见底,传说古代太上老 君到此见无路可通,就牵来青牛,一夜之间犁成这条山沟,作为登山通道。沟的尽头就是被称为“猢狲愁” 的陡峭崖壁,再向前进,就到了华山的北峰。 北峰 又名云台峰,山势孤耸,三面都是绝壁,只有一道山岭通往南面山岭,形势一分险要。影片《智取华山》 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从北峰继续前进,就到了登华山的第四险关——擦耳崖,因路窄且依壁临渊,游 人无不贴壁擦耳而行(现临崖已筑护栏)。再经上天梯、日月崖等险道便是著名的苍龙岭。它是通往华山 东、南、中、西诸峰的必经险道,其长不足l千米,宽仅1米左右,两边是万丈深渊,游人走到如此奇险 无比的岭脊,每每令人怯步。传说唐朝诗人韩愈,来到此地,为此险境吓得嚎陶大哭,把随身带的诗稿和 与家人诀别的遗书一起丢下崖去,至今崖上还刻有“韩愈投书处”诸字。 金锁关 越过苍龙岭,便来到了金锁关。这里可清晰看到东峰、南峰和西峰,三峰之间有一山间小盆地——莲花坪, 三峰之水汇于坪中,小洼地积水而成玉井。每逢雨季,玉井的水在东西两峰间溢流而出形成飞流直下的瀑 布,成为华山胜景之一。此外,在莲花坪的密林中还有镇岳宫。金锁关是通往东峰、南峰和西峰的咽喉, 这里有两条登山的路:一条路往南,经中峰、东峰、南峰而达西峰;另一条路则是直上西峰。因游人一般 从西峰的东面下山,所以如果要游遍诸峰的话,则以第一条路去东峰方向为宜,如不去其它诸峰,仅到西 峰的话,则可绕过镇岳宫直上西峰。下面按第一条路线顺序介绍。 中峰 又称玉女峰,传说春秋时萧史善吹洞萧,萧声引动秦穆公女儿弄玉的爱慕,弄玉毅然放弃宫廷生活跟萧史 到此隐居,因而峰名玉女。峰上建有玉女词,并有玉女洗头盆。 东峰 又称朝阳峰,峰顶有台,是观日出的好地方。峰东北有仙掌崖,为关中八景之一的“华岳仙掌”。相传古代 河神巨灵为劈山放水所留下的手掌印。峰上还有甘露池、下棋亭等胜迹和鹞子翻身险径。鹞子翻身是一块 三面凌空上凸下凹的巨石,上垂一条铁链,人们必须双手紧握铁链,脚踏石窝,面壁挪步。到石崖尽头, 两处互不相连的石头断了去路,一根横木插在石缝中,游人要像鹞子翻一个身才能迈上对面的峭壁,下达 博台。博台又叫“下棋亭”,传说是陈传与宋太祖赵匡凰一棋的地方。 南峰 又称落雁峰,是华山最高峰,海拔2160米。峰顶有老君洞,洞北有太上泉,池水清澈终年不涸,俗称仰天池,池旁石刻众多,妙点意境,引人遐想。峰上还有炼丹炉、八卦池等胜迹。南峰于仍绝壁卜凿有“长空 栈道”,宽不盈尺,长约3一4米,下临深渊,惊险异常,栈尽为贺老洞,相传贺元希曾在此洞静养。南峰 附近还有孝子峰、谢诏崖(相传五代陈传曾在此写过谢沼)等胜迹。 西峰在千切壁立,悬绝异常的西峰峰顶有翠云宫,宫前有巨石,状若莲花,所以西峰又名莲花峰。翠云宫 旁另有七石,石中有裂缝,犹如斧劈而成,传是《宝莲灯》中沉香劈山救母处。游完诸峰即可从西峰的东 面沿小道而下,经莲花坪回金锁关,再循来时山路返回玉泉院。如有时间可再主西岳庙一游,历代帝工多 在那里祭把华岳且又作巡幸行宫,规模一分宏伟。西岳庙位于华山之北5千米处。 衡山山势雄伟,绵延数百公里,号称有七十二峰,其中以祝融、天柱、芙蓉、紫盖、石禀五座最有名。传 说“三皇”之一祝融,曾到此栖息奏乐,死后葬与此。由于衡山位于衡阳盆地的西北边缘,湘水湿气在风力 吹动下,顺着山势逐渐抬高,形成了峰丛间的云雾,即“衡山烟云”。祝融峰是衡山最高峰,海拔1360米。 南岳四绝是:“祝融峰之高,方广寺之深,藏经殿之秀,水帘洞之奇”。 南岳庙:在衡山麓的南岳镇,唐开元十三年(725)始建南岳庙,历经重建、扩建,今存大庙为光绪八年 (1882)重建,是五岳庙中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建筑之一。 藏经殿:在赤帝峰下,始建于南朝陈光大二年(568),为惠思祖师道场。陈主后妃曾避难于此,拜惠思 法师为师。明太祖曾赐该寺《藏经》一部,后失散。现存大殿为1931年所重建。 方广寺:在莲花峰下,始建于南朝梁天监二年(503),明崇祯年间(1628-1644)重建,清初毁于火,后又经修葺。方广寺地处幽深,多泉石、枫树和杉树,深林密竹,风景极佳。 祝融峰:衡山最高峰,海拔1290米。隋唐时,此处建有天光观,明万历年间(1573-1620)在祝融峰建开元祠,祀祝融。清乾隆十六年(1751)改建为祝融殿,光绪七年(1881)重建。 泰山位于山东省中部,主峰玉皇顶在泰安市境内,景区总面积426平方公里,主峰海拔1545米。泰山自然景观优美,历史文化博大精深,它融自然科学、美学和历史文化价值于一体,被誉为中华民族精神的缩 影。 1987年,泰山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首批列入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名录,成为全人类的瑰宝。 泰山是一座神山。早在远古时期,泰山就因其高大被视作“天”的象征。传说无怀氏、神农氏、炎帝、黄帝、 尧、舜、禹……都曾到泰山封禅(在泰山极顶作坛祭天为封,在泰山前的小山上祭地为禅),以表达对天神佑护的谢意。自秦以降,历史记载又有秦始皇、秦二世、汉武帝、唐高宗、唐玄宗、宋真宗、清圣祖、清 高宗等12位皇帝到泰山举行封禅、祭祀大典。泰山就像一座超乎人力的天然神坛,“气通帝座”、“镇坤维 而不摇”,使历代帝王借泰山的神威巩固了他们的统治,而泰山也在帝王的礼敬中极大地提高了地位,使国 内其他名山无法与之相提并论了。受帝王封禅的影响,泰山产生了众多的神祗。其中最著名的是碧霞元君,她成为中国北方被民众普遍信仰的女神。 泰山是一座圣山。在帝王封禅的同时,泰山也正以它博大的胸怀陶冶着真正的人文精神。春秋时期,以孔、孟为代表的思想家、政治家就曾直接受到过泰山的巨大影响。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的名言,就是两千年前中国圣贤们决心“以天下为己任”,站在泰山般的高度上观察社会与人生,最终实现自己理想的政治宣言。孔子一生曾多次游历泰山,泰山上到处都留下了他的遗迹,孔子的弟子颜回、曾参、孟子、柳下惠等都曾与泰山有着种种关联。北宋初年,范仲淹的门生孙复、石介、胡瑗等在泰山创办书院,探讨儒学要义,弘扬圣人学说,为泰山文化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其影响波及到了山东周围的广大地区。 泰山是一座中华民族精神之山。自古以来,泰山以其高大、厚重、尊严、进取、向上的形象和它所蕴含的优秀文化,启示、激励着中华民族去完善自我品格,实现自身价值。早在战国时期,鲁国人民在一次征战凯旋后,唱出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首咏颂山的歌“泰山岩岩,鲁邦所瞻,”他们歌颂泰山,不再是因为山能通神,而是借泰山的高大雄伟来歌颂像泰山般坚强的英雄。泰山在人们的心中已开始具备了它应有的形象,而人在泰山的启示下也逐渐地增强了人所应有的主体意识。西汉史学家、太史公司马迁同样以泰山为,来衡量人的社会、伦理和道德价值,他说:“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可谓掷地有声,振聋发聩。千百年来,灾难深重的中华民族从未沉沦过,正是有着心系“泰山”的无数中华儿女为社会的进步而前仆后继,血染丹青,推动了祖国历史的发展。泰山造就了一代伟人,而他们的思想又积淀在泰山,丰 富了泰山文化,使它在众多名山中地位更加突出,形象更加高大了。伟人的思想闪现着泰山的灵光,泰山 又折射出优秀民族文化的璀璨光芒,这也是中国其他山岳所无法与之相提并论的。 泰山形成于28亿年前的太古代,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雨水充沛;植被葱郁,地质结构 多样。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造就了它“一山兼数十百山之形状”、“兼南北风景之长”的景貌特点。 泰山风景区内有东溪、中溪、西溪、天津河、天烛峪、桃花峪6条大溪谷,分别向6个方向辐射,把泰山自然划分分为幽、旷、奥、秀、妙、丽六大景区。这既是天成,又有数千年来无数劳动者的构筑,代表了 泰山神秀的精髓,是泰山在中国古老文化中形成“天、地、人合一”的高度和谐集中表现。古代帝王登封泰 山,多从中路缘石级而上,因此中路被称作“登天景区”,也被称作“幽区”。登天景区因帝王封禅、宗教活动、 文人览胜的需求而建设,故人文景观众多;而泰山之阳的山麓部分,由于古人活动甚多,人文景观极为丰富,亦是游览的好去处,人称“丽区”。与西溪基本平行的西路,人称“旷区”,此处丛峦叠嶂、谷深水长,是泰山 自然景色最佳处。从泰山东北麓的天烛峪,经后石坞登顶,•山姿多变,奇石林立,松林似海,有“奥区”之 称;从西北麓桃花峪进山,沿彩石溪东行至岱顶,沿路山水相依,素有泰山小江南之称,是为“秀区”;岱 顶日观峰、月观峰、丈人峰、象鼻峰林立,碧霞祠、玉皇庙、瞻鲁台等景观众多,放眼远望,群山、河流、 原野、城市尽收眼底,是为泰山“妙区”。 泰山保存较好的古建筑群有26处、楼台亭坊等单体建筑近百处、历代石刻1800余处,有我国唯一保存下来的秦代刻石“李斯碑”、我国最大的宫廷式古建筑群岱庙、岱顶古建筑群碧霞祠,堪称“大字鼻祖”、“榜 书之宗”的北齐金刚经摩崖石刻,以及唐摩崖、清摩崖……无一不被人们珍视。 东岳,初名岱山,亦名岱宗,为我国五岳之首,号称“天下第一山”。它拔地通天,巍然屹立于山东东部, 总面积426平方千米,最高峰玉皇顶海拔1545米。1987年5月被联合国定为世界自然文化遗产。 泰山巍峨,雄奇,沉浑,峻秀的自然景观常令世人慨叹,更有数不清的名胜古迹,摩崖碑碣,使泰山成了 世界少有的历史文化游览胜地。 泰山景区分丽、幽、妙、奥、旷五区,其中丽区山水相映,古刹幽深,位于泰山南麓中路与西路之间的环 山路线;幽区绿荫环绕,一步一景,令人目不暇接,位于岱庙沿中路至南天门之间;过南天门经天街至绝 顶一段,虽地势平坦,然别有洞天,景色格外宜人,此段被称为妙区;泰山之阴为后石坞,此处林木苍郁, 花草茂盛,素有奥区之誉;旷区位于大众桥过黑龙潭沿西溪桥至中天门,这里坦途绿荫,溪深谷幽。 岱庙:岱庙位于泰安城内,南起泰安门、通天街,北抵泰山盘道、南天门的中轴线,为历代封建帝下到泰山 封禅时举行大典的场所。从秦、汉起历经修建,留有很多珍稀文物。岱庙主殿天赃殿为我国王大官殿建筑 之一,始建于北来。殿内正中奉把“东岳泰山神”像,殿壁绘“东岳泰山神出巡”大型壁画,东为出巡,西为返 回,画面以仪仗人物为主,场景阵势浩大,人物生动逼真。壁画长62米,高3.3米。殿东汉柏院内有五 株汉柏,传为汉武帝于植。岱庙碑刻林立,由秦至清共160余块,多藏于汉柏院内。大殿前还有秦始皇的无字碑。院北东御座是帝王来泰山封禅时休息的地方。北厅陈列泰山部分文物。院内有秦李斯小篆《泰! 11刻石》。岱庙实为历史文物、诗文、绘画、书法、雕刻艺术之综合博物馆,而碑刻艺术之书法,可谓集 我国书法艺术之大成。登泰山有东西两路,一般从东路上山至极顶,再回到中天门,循西路的公路下山。 东路从岱宗坊开始,至极顶共有9千米,上山蹬道计6293级石阶。中天门是游人小憩或食宿之处,这里还有索道可直上岱顶月现峰。 岱宗坊:建于明代,为泰山之门户。入门不远,路东有王母池,前院为正殿,殿前有王母池和王母泉;后院 有七真殿和蓬莱阁。四周浓荫蔽日,为消暑胜地,过去帝王登山多在此小慈。王母池北上不远,牌坊林立, “天门”石坊首当其冲,“孔子登临处”石坊、“无阶”石坊等接碴而至,越“无阶”石坊即到“红门宫”,其名乃因西 北崖上有两块红色岩石排列似门而得名。 斗母宫:一组较大的道观建筑群,前有寄云楼,中有斗母殿,后有听泉山房,东面有潭叠瀑胜景,依山旁水, 环境幽雅。 经石峪:有一3000平方米的大石坪,上刻隶书《金刚经》全文,字大达半米,笔力刚健道劲,历代尊为“大 字鼻祖”、“榜书之宗”。 壶天阁、回马岭、中天门:危峰四起的壶天阁,因阁建在谷底,三面山峦环绕,一面古柏遮掩,若壶中观天。壶天阁稍北即是“回马岭”,传说宋真宗游泰山骑马至此,惧山路陡峭,拨马而回,故名。翻过回马岭,沿 山路而上就到了中天门。这里地势开阔平坦,北望南天门,云梯高悬;南瞰众群山,逶迄足下。这里是东 西两路汇合处,现建有很多旅游服务设施,可在此小憩和食宿,泰山索道就建在此西首。 五松亭、十八盘:亭前古松参天。史载,秦始皇游泰山至此遇大雨避于松下,免于雨淋之苦,遂封该松为“五 大夫”。由此往前就是险路一八盘了。这里两侧山壁陡峭,中间蹬道盘旋,行人几乎直上直下,不胜有高、 陡、危、奇之感。一般把升仙坊以下称“慢十八、以上称“紧十八”,每盘有石阶二百蹬,紧慢十八紧相连, 恍如上青天,故有“升仙”之称。 南天门、碧田祠:攀上南天门,极目展舒,天高地阔,心旷神恰,真有上天之欢快。进入南天门,便是依悬 崖、临深谷的平坦“天街”,走过天街就是碧霞词。碧霞词是岱顶上最大的建筑群。词内建筑皆铜铁之瓦, 正殿内供泰山女神碧霞元君铜像。道教认为元君乃东岳大帝之女,是受玉帝之命照察人间善恶之神。大殿 前有明代铜碑两座,饲内有铜铸千斤鼎和万岁楼,南神门上有歌舞楼。在碧霞词东北大观峰石崖上,摩崖 碑刻遍布,其中《纪泰山铭》为唐玄宗封泰山时所书。 玉皇顶:泰山极顶——玉皇顶,顶上有玉皇殿,顶东有观日亭,顶西有望江亭,顶东南还有拱北石,这些乃 为观岱顶四大奇观之处
/
本文档为【中国五岳】,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