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如何提高服务意识

2017-09-21 7页 doc 21KB 18阅读

用户头像

is_003124

暂无简介

举报
如何提高服务意识如何提高服务意识 一、现状和问题 农村中,学校基础薄弱。班级人数少,生源来于农村。对于如何教育子女方面仍然存在着盲点,只是盲目地满足孩子的物质要求。对于孩子的学习关注度不够。村民普遍认为教育孩子主要是学校的事。村民本身工作劳动力度大,经济负担重,自身文化水平低,对于孩子的学习要求低,对于孩子的关注度低,认为孩子能上学就可以了。至于孩子们学得如何,发展成怎么样,都无暇顾及。在这两类家长观念的影响下,大部分孩子对于学习的兴趣不高,学习主动性不强,懒于动脑。另一方面,学生喜欢运动,喜欢玩耍,但课堂自控能力差,学习能力不强,学习成...
如何提高服务意识
如何提高服务意识 一、现状和问题 农村中,学校基础薄弱。班级人数少,生源来于农村。对于如何教育子女方面仍然存在着盲点,只是盲目地满足孩子的物质要求。对于孩子的学习关注度不够。村民普遍认为教育孩子主要是学校的事。村民本身工作劳动力度大,经济负担重,自身文化水平低,对于孩子的学习要求低,对于孩子的关注度低,认为孩子能上学就可以了。至于孩子们学得如何,发展成怎么样,都无暇顾及。在这两类家长观念的影响下,大部分孩子对于学习的兴趣不高,学习主动性不强,懒于动脑。另一方面,学生喜欢运动,喜欢玩耍,但课堂自控能力差,学习能力不强,学习成绩不尽人意。 二、学校管理,增强服务意识,促进内涵发展 (一)、规范学校内部管理为学校内涵发展服务 学校管理包括用人、管物、理财、办事各个方面,在众多的管理活动中,核心的管理是管人,就是怎样把教职工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集中参与学校管理之中,为学校内涵发展服务。 1、把学校发展目标和个人发展目标相结合,科学规划学校发展 人的行动都是指向一定目标的。目标设置合理,对人的行为有导向和激励作用,对集体关系有团结和凝聚作用,它可以有力地激发教职工工作的积极性。目标是制订具体计划和措施,有效使用人力的依据,是协调各方面力量共同完成工作任务的指针。学校有总的发展规划,各部门有分规划和个人有专业发展规划。学校职能就按照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确定学校的总目标,并与各部门的分目标和个人目标统一起来。要使目标更富有激励效果,除了长期目标外,还应有中期和近期的目标。目标的设置应从实际出发,切实可行。既要反对因循保守,也要反对说大话、空话,提出高指标。根据管理心理学的公式:激励力量=目标价值×期望概率。所谓目标价值,即目标符合人的需要的程度;所谓期望概率就是达到目标的可能性的大小。目标价值低当然起不到激励行动的作用,但目标价值虽高而实现可能性很小,也会挫伤教职工的积极性。 2、引入知人与善任,优化用人机制 管理的重要任务是用人,是组织,是充分发挥每个人的聪明才智。因此,领导要深入了解每个教职工的能力、知识、情感、品德、个性等方面的特点,据以安排他们适当的工作。要发挥每个人的专长,尽量做到学用一致,扬长避短。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达到全员参与学校管理的目标。 学校人员除了在思想政治上应有统一要求外,还要有一个在知识、能力、年龄上的合理结构。如在各个学科教师中既有学科带头人(语文学科有胡伟锋、何小芳;数学学科有冯灼均、吴雪梅;英语学科有吴梅英、卢艳萍等学科带头人),也应注意培养年轻接班人,做好传、帮、带的工作,才能保证经久不衰地提高教学水平。学校要根据有关确定每个人的工作任务,实行岗位制,做到各司其职,各负其责,责、权、利三结合。岗位责任制既要有数量的指标,也要有质量的要求。指标应客观可比,要求要具体明确,以利监督检查,实行奖惩。要提倡在分工原则下的协作精神。 3、引入激励与情感,优化奖励机制 激励的核心就是竞争与回报。提倡教师之间教学质量竞争,班主任之间班级管理效果的竞争,并且对教学质量高,教学效果好的教师除了以精神奖励为主外,还应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打破分配的平均主义,能者多劳、多劳多酬、优劳优酬,这样才能有效地调动教职工教学和工作的积极性。 另一方面,也不能把激励与回报简单地认为是多发奖金,激励与回报应该是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相结合。例如:有的学校,教师的工作条件、生活条件都十分艰苦。教师在自己工资不宽裕的情况下,在学校发展的关键时期能自愿把自己的工资拿出来支持学校的发展。教师们毫无怨言,和学校一起同甘苦、共命运,仍然一心扑在培养孩子的事业上。看到此情此景,怎不让人热泪盈眶呢,也有的学校,教师工作起来讨价还价,开口闭口讲的是钱。有钱就干,没钱就不干,多钱多干,少钱少干。为什么会出现这两种截然相反的情况呢,这关键在于学校领导是否正确地对教职工进行了思想教育,是否摆正了精神奖励和物质奖励的关系。 4、引入公平与和谐,净化学校人文环境 心理学研究表明,个体需要在分配上的公平感,可以调动个体活动的积极性。如果职工感到领导处事不公, 个人的劳动报酬(包括物质的和精神的)与自己的劳动投入不相符合,受到不公正的待遇,就会感到苦恼、压抑,产生消极的情绪和离心倾向,这种消极情绪会通过降低工作,不顾工作效益、改变行为方式,制造人际矛盾等多种形式表现出来。学校管理实践也表明,教师的知识、才能、成果、品德得到领导公正的评价,才能保持其良好的心境,努力工作。把公平引入学校管理,当前主要表现在晋职和分配两个方面。其中职称评定当属首要,它标志着教师的“能级”,反映了教师的知识、能力和地位,因而教师把职称评定看得很重。评定职称要严格按各级职称的条件来进行,坚持标准,不得掺杂领导个人的情感因素,克服吃“大锅饭”、“资格饭”的现象,照顾情绪的陈腐观念和做法,克服评定中的不正之风,防止对领导干部宽,对教师严,对老教师宽,对中青年教师严的倾向,力求做到职能相符。要建立教师的业务档案,为评职称提供准确的依据。要通过评职称增加教师的紧迫感,奋发进取,不断提高业务水平。对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教师破格提升,鼓励人才脱颖而出。 5、吸引领导人格力量,增强管理服务意识 在管理活动中,领导者既是管理者,也是榜样者,领导者的人格对被领导者的观念、态度、言谈举止都有重要的影响。学校领导应自觉做到“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加强与教职工的情感交流。不能以权压人,以势迫人。应该是以德待人,以理服人,以情感人,以行导人。自己要说话,也让别人说话,最好是大家商量。自己要做事,也让别人做事,最好是大家合作。自己要吃饭,也让别人吃饭,最好是大家有饭吃。自己要安全,也让别人安全,最好是大家平安。自己要长进,也让别人长进,最好是大家共同长进。唯有如此,才能深入了解教职工的愿望和要求,及时获得信息,集中教职工的智慧,克服官僚主义,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充分发挥教职工的积极性,把学校办好。 (二)、加强学校文化建设,促进学校文化的内涵发展 我们应该明确,学校文化对学校的教育产生重大的影响,能够增强学校师生员工的目标意识,引领其思想和行为朝着明确的高尚的方向发展。学校文化中共同的价值取向和群体意识具有强大的凝聚力,能使师生员工自觉调整个体观念和价值追求,逐渐融入健康向上的学校集体,进而发展成为具有鲜明学校文化特征和气质的社会人。学校的物质文化能够娱悦师生员工的身心;其次,学校的精神文化能够培育师生员工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再次,学校的践行文化能够促进师生员工进一步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所以说它是学校教育的基本内核,学校工作的立体轴心,也是学校育人成才的基础与根本。进行学校文化建设,首先要理清思路、明确目标。要根据学校的办学条件、人文历史、社会背景、发展现状、师资水平、学生特点等提出学校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和基本要求,提出“文化立校”的办学思想和发展理念,并在学校中形成全员共识。要对学校文化建设进行精心的设计和规划。学校文化是由若干要素构成的,大到学校环境、教学大楼的设计,小到班级文化、宿舍文化的设计,都应该精益求精。尤其应该注意,学校文化是内涵于学校的教育思想、教育观念、课程构建、学校管理、名言警句、教具学具以及校园建设之中,校训、校歌、校徽、校旗等也不可小视。好的校训能影响几代人,好的校歌学生能唱一生,这些都是学校文化的重要要素。这些都能促进师生的发展。 (三)、建设优质的课程体系,促进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发展 课程是学校教育的基本途径,也是实现教育目标的重要途径,发现与发展学生潜能的教育不通过学校课程是不可能实现的,课程建设也是提升教师专业发展的一个策略。一方面,课程是学校教育的主要构成,另一方面学校是课程实施的基本单位,因此学校要加强课程的建设,要让课程适合学生的发展,促进学生的发展,通过加强课程建设来促进教师的发展。 发好校本课程,既要重视课程改革又要重视教学改革,在教师专业发展的同时促进学生的发展。为此要处理好基础性课程、拓展性课程、与研究性课程的关系,必修课、选修课与活动课的关系,开齐开足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完成其所规定的教学内容,同时开发和开设校本课程作为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补充,以达到人才培养要求的统一性与个性发展多样性的结合。开发校本课程要注意遵循互补性、针对性、多样性和可行性的原则。而这一切就要求学校的管理者能做到 ,1,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和实干精神;具有创新、变革的能力;具有一定的理论修养和总结、积累教育经验的能力;能在民主参与、科学决策、依法办事的原则下管理学校,提高学校管理效能;具有 团结合作的团队精神。 (2)有明确的办学目标和发展规划;有课程设置、实施与改革的#管理#;有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制度;关注学校教职员工队伍的建设;关注校园环境建设和改善办学条件;注重校内外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3)有促进学校发展、自下而上的教学研究制度,每位教师都有机会参与教学改革,有从改革实践中提出的教学研究课题;学校有归纳课题、组织进行教学研究的能力,有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规划和措施。 (四)、以教师的专业发展,促进学生优质发展和学校内涵发展 教师是教育活动的最终实效的关键影响因素,也是学校教育持续改进的最深刻的变革力量。教师本身的发展,不但是学校教育质量的基本保证,更是学校教育内涵不断提升的动力之源和学校可持续发展的最关键因素。要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主动、和谐发展,就要使每位教师得到终身的专业发展;要使每位教师都得到发展,就要使学校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学校。在社会转型、教育观念方法不断更新的时代,教师越来越成为学生潜能发展和学校持续发展的关键。 日常教学质量和效益不够高,是学校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其原因之一就在于教师缺少将现代教育教学理念转化为教育教学行为、教学方法单一、陈旧,缺少理性,研究意识与研究能力不强。因此,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就成了落实办学理念,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与实现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一个学校的教师专业发展水平是该校办学水平和学校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那么,学校应如何引领教师走专业发展之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呢? 1、规范管理目标引导教师专业发展。学校管理目标要与教师价值实现、教师近远期利益等内容密切相关。只有制定切实可行的管理目标,才能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2、优化人际关系带动教师专业发展。教师专业发展需要良好的人际关系作基础。学校要优化人际关系,对内力求干部教师和谐相处,干部专心为教师发展做实事,教师专心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对外要有勇气打开校门,把专家学者请进学校,指导教师,为教师专业发展建立良性循环的网络。 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既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基石,也是教师的基本功。学校要积极创设良好的人际关系环境,为教师提供良好的发展氛围;学校要重视利用各种机会,培养教师优化人际关系的能力。 3、更新动力机制推动教师专业发展。有研究表明,个别教师的专业发展通过个人追求的动力来实现,多数教师的专业发展则需要动力系统的支持。这个系统包括物质动力、精神动力、信息动力等。学校要不断完善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动力机制,使教师在专业发展上不断有新的想法和进步。 4、强化学习意识与教师共同发展。学校要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服务,就要求管理者成为研究型、反思型的管理者。学习新课程的理念,学习促进教师发展方面的理论,用科研的方法和反思的策略去研究教师专业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和教师共同发展。 5、改革管理方式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管理者如果总是强调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教师的自主发展性就会受到压抑,其专业水平就难以提高。校长要给予教师发展的自主权,如果急功近利,要求教师发展,其结果必然是“欲速则不达”。 教师的专业成长需要学校在管理方式上讲究人性化管理。人性化管理是指学校对教师的管理要讲究差异性,对称职型教师和成熟型教师,对学科带头人和一般教师的要求是不同的。管理者要研究每一位教师的教学起点和发展潜力,在此基础上对教师提出专业发展的建议。人性化管理要求管理者倾听教师的心声,由教师自己制定个人专业发展规划。人性化管理还要求学校建设学习型的教师团队,把教师个体发展与教师群体发展相结合,把教师个人发展目标与学校发展目标有机结合。人性化的管理方式有利于调动教师的内驱力,使教师自觉地追求专业发展。 6、实施反思性教学,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教师专业发展的标志性基点是教育学科知识、教育技能知识和教育实践知识及不断发展丰富的“如何教”的知识和能力。由此可见,在教学研究实践中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也就成了一条最现实的途径。改革最终发生在课堂上,在“课堂拼搏”中“学会教学”,是教师获得发展的重要历程。实施反思教学引导教师对日常教学的反思与研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
本文档为【如何提高服务意识】,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