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铜仁地区旅游资源开发毕业论文

2020-03-06 9页 doc 26KB 31阅读

用户头像

is_260251

暂无简介

举报
铜仁地区旅游资源开发毕业论文关于开发铜仁地区旅游特色产品的探索 1.、铜仁地区旅游业发展现状分析 1.1铜仁地区旅游资源介绍 铜仁地区位于云贵高原贵州东部,武陵山区腹地,东邻湖南湘西土家族自治州,北接重庆黔江区,是连接中原地区与西南边陲的纽带,享有“黔东门户”之美誉。全区八县一市一特区,总面积约1.8万平方公里,总人口约370万,有汉、土家、苗、侗、仡佬等26个民族,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65%以上。铜仁地区境内众多的喀斯特山水、溶洞景观,大面积的森林和处于深山幽谷中的民族村寨,至今保持着原始古朴的韵味,带有神秘的色彩。境内有着以梵净山、佛顶山、太平...
铜仁地区旅游资源开发毕业论文
关于开发铜仁地区旅游特色产品的探索 1.、铜仁地区旅游业发展现状 1.1铜仁地区旅游资源介绍 铜仁地区位于云贵高原贵州东部,武陵山区腹地,东邻湖南湘西土家族自治州,北接重庆黔江区,是连接中原地区与西南边陲的纽带,享有“黔东门户”之美誉。全区八县一市一特区,总面积约1.8万平方公里,总人口约370万,有汉、土家、苗、侗、仡佬等26个民族,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65%以上。铜仁地区境内众多的喀斯特山水、溶洞景观,大面积的森林和处于深山幽谷中的民族村寨,至今保持着原始古朴的韵味,带有神秘的色彩。境内有着以梵净山、佛顶山、太平河、锦江河为代的山水风光和生态环境;以乌江山峡为代表的江河峡谷风光;以九龙洞为代表的溶洞景观;以石阡万寿宫、松桃寨英古镇、铜仁中南门明清古民居为代表的古建筑群;以梵净山佛教文化、梵净山麓的少数民族风情,以松桃寨英滚龙艺术、玉屏箫笛等为代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等众多极为丰富的旅游资源。铜仁境内的自然资源以“一山二水”为代表。一山即梵净山。铜仁的梵净山是绿色王国,为中国6个加入联合国“人与生物圈”世界性自然保护区的成员之一,是地球同纬度上仅存的一片原始森林,面积为600平方公里,最高峰红云金顶海拔2494米。梵净山共有高低等动植物资源达10000多种,其中珍稀树种在1,400种以上,珍稀动物400种以上,被誉为亚热带动植物基因库。这里有稀缺药用植物达1700种以上,药用动物达150多种,是我国三大“国药库”之一。国家重点保护的珍稀植物如珙桐、银杏、水杉等50余种,国家重点保护的珍稀动物如华南虎、云豹、金钱豹、黄腹角雉、穿山甲、背水鸡、大鲵等40多种。梵净山是中国人与自然完美结合的天然氧吧和避暑名山,沿8000多级石阶而上,有造化神秘的奇峰异石,有“万卷”、“蘑菇石”、“太子石”以及众多的石峰、石笋、石柱。梵净山是中国五大佛教名山之一的弥勒道场。相传明代万历年间李皇后到此出家,修成正果,佛名广播,由此该山被辟为佛教道场,于是便成为寺庙殿堂星罗棋布的佛国,故以佛门净地之意定名为梵净山。现有护国寺、承恩寺、镇国寺等寺庙,有天然万米睡佛,正在建设中的世界最大的弥勒金佛,还有太平寺、天府寺等数处佛教遗址。二水即千里乌江和百里锦江。乌江 作为长江上游南岩最大的支流,有十分之一多流经铜仁地区的沿河境内。滚滚乌江,在沿河境内形成两百多里的天然山峡长廊。"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清清的江水在曲静幽深的五个山峡里,两岸翠绿葱郁,山峦叠嶂,奇峰对峙,各显神姿。乌江不光风景美丽,而且水资源蕴藏量极为丰富,早些年的“西电东输”工程乌江流域的水电站就为东部地区输送了大量能源。乌江可开发资源集观光旅游,脱贫致富,探险漂流为一体,湘渝黔边区目前正在着力打造“重庆-长江三峡-乌江画廊-梵净山-凤凰-张家界-重庆”旅游黄金环线。百里锦江发源于梵净山麓,由西向东贯穿铜仁市全境,其上游的大小两江汇集于铜仁城中,并将铜仁城区一分为三,呈S状环城逶迤东去。沿江两岸奇峰林立,碧波粼粼,山色青青。两岸丰富的自然景观、独特的人文古迹,宛如一颗颗明珠镶嵌于锦江两岸,构成了“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百里锦江画廊。 铜仁地区地处湘渝黔边区交汇处,历史上属于古夜郎文化区,古巴蜀文化区,巫楚文化区,有“五溪蛮”“三苗之地”等指称。境内有苗、土家、侗、布依等少数民族长期聚居于此。多年来国家开发政策辐射较小,交通闭塞的条件反而保存了极为原始古朴的原生态少数民族文化习俗。境内南方古长城延绵至湘西凤凰境内,早已驰名国内外。松桃寨英古镇、铜仁明清居民古民居,松桃新寨苗王城,印江古城,思南古城等也有着极佳的开发潜力。苗族的“接龙舞”、“猴儿鼓”,土家族的“摆手舞”、“打溜子”、“茅古斯”,侗族的“长龙宴”等少数民族舞蹈也别有风情。苗族的“三月三”、“四月八”、“六月六”,侗族、土家族的“芦笙节”,土家族的“赶过年”都另有韵味。尤其以松桃寨英滚龙艺术、玉屏箫笛、铜仁傩文化为代表非物质文化遗产极具特色。铜仁境内的红色旅游也拥有丰富的可开发资源。党的早期领导人之一周逸群就是铜仁人,周逸群故居已列入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当年贺龙肖克率领的红军在松桃境内木黄胜利会师,至今还保存有红军会师纪念碑、红军烈士纪念碑以及梵净山脚的苏维埃黔东共和国等遗迹。 1.2铜仁地区旅游业现状分析 铜仁地区可供开发的旅游资源极为丰富,多年来旅游业发展却一直不见起色,出现抱着金饭碗守穷的现象。限于篇幅,本文仅从旅游活动中最基本的“吃、住、行、游、够、娱”六个要素对该地区旅游业发展现状做一个粗略的分析。吃,铜仁由于地处湘渝黔三省市交界区域,饮食风味皆有全国著名的八大菜系的川、 湘味而独具特色。很著名的食品有贵州牛肉干、贵州腊熏肉等,风味小吃铜仁绿豆粉,江口米豆腐,丝娃娃比较有特色。但多年来这些关于吃的旅游业发展并没有随着旅游基础设施的进步而进步,还停留在不成体系,小摊小贩的开发水平上。到2008年底为止,铜仁市仅拥有星级酒店8家(其中,四星级1家,三星级2家,二星级5家,涉外饭店4家),拥有各类社会旅馆119家,床位2336张。铜仁地区内其它县零星地存在几家二星级别的酒店。总体而言,从旅游发展的要求来说,铜仁地区的旅游居住总量还是偏小,星级饭店比例不高,缺乏个性化服务的特色旅馆,旅游居住场所同景点文化氛围没能很好的融为一体铜仁地区内酒店、宾馆基础设施建设基本还处于初步开发阶段,大大落后于日趋高涨发展的旅游业,且酒店行业的服务素质较低。地区旅游业发展起步较晚,近年来,大兴机场、渝怀铁路的先后通车通航,玉屏至铜仁主干道高等级公路的扩展竣工,使铜仁地区的旅游业交通基础设施有了长足的进步。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铜仁地区交通还存在如下几个问题。一是景区公路质量不高、通达不畅。梵净山、新寨苗王城等著名景区景点的公路都是较低等级的水泥路,区域内主干道都处于亟待修复改建的状态。二是交通工具差。全市现在拥有的客运车辆大都属于中低档的,旅游豪华大巴不多,旅游车辆还没解决脏差乱臭的难题。三是交通管理不规范,各县市的客运车辆互争旅客,互设障碍。铜仁地区的旅游景点除了梵净山近一两年来借助中央电视台媒体宣传而声名鹊起外,区域内很难再找出一两个同级别的景区景点。不是铜仁地区没有这样的旅游资源,而是开发未成功和还没开发。要想让外界游客进入铜仁旅游游玩,除了相关的基础设施要完善外,还必须开发出有区域特色的景区景点旅游产品。游客进行旅游活动的同时还会购买旅游纪念品。当前铜仁地区已开发较成熟的旅游纪念品除了玉屏箫笛、梵净山玉雕等少数几个之外寥寥无几。就是开发较成熟的玉屏箫笛也规模较小,宣传力度远远不够。深度开发特色旅游纪念品,加大开发力度将成为铜仁旅游业发展不容忽视的环节。由于历史上湘渝黔边区有着历史上的文化趋同性,区域内居民山同脉、水同源、族同裔、民同俗、语同音、文同系,有着千丝万缕的天然联系。铜仁地区的旅游娱乐项目开发业较失败,各种小规模的,带有地方保护主义色彩的苗寨,土寨竞相模仿抄袭邻近区域已开发较成熟的湘西、黔东南的苗族土家族文化产品,这在一定程度上反而屏蔽甚至丑化了铜仁地区的旅游地形象。当前铜仁地区关于旅游娱乐项目开发的重点应先整顿规模小,质量品位低的少数民族娱乐旅游项目,重新。在规划的前提下,注重挖掘自身民族区域特色,注重产品质量。 如开发苗族文化娱乐旅游项目,可扬长避短,深度开发铜仁傩戏文化,创新地把湘渝黔边区共有的苗文化,土家文化融入铜仁傩戏文化中。铜仁地区2002年才正式成立铜仁市旅游局,区域内其他县旅游业也几乎为零。2002年以前,全地区旅游业发展基本处于停滞发展的状态,所谓的旅游基本属于政府接待。2002年以后,市委、市政府将旅游事业的发展纳入议事日程,旅游业围绕“打基础、构框架、谋发展”的工作思路,开始步入正常发展的轨道。到2008年,全市旅游总人数达到81.30万人次,比上年增长30.39%,比2001年增长13倍多,实现旅游总收入26829万元,比上年增长34.47%,比2001年增长22倍多。 2铜仁地区开发特色旅游产品的可行性分析 2.1所面临的发展机遇 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进行,近年来国家旅游局在我进行区定点帮扶,省委、省政府把梵净山纳入贵州的重点旅游景区,把乌江山峡纳入全省的特色旅游区,把梵净山佛教文化苑纳入全省文化产业重点项目。铜仁地区的地委、行署也高度重视旅游发展机遇。地委、行署把发展旅游业作为全区“十件大事”之一,纳入发展的重中之重,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地区旅游发展主要负责人也强调“必须高度重视,并加速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要本着统一策划、统一品牌、统一资金的要求,主打梵净山旅游品牌,主推梵净山旅游产品,集中力量打造…梵天净土·桃源铜仁?文化旅游形象”。09年以来,铜仁地区旅游宣传推介活动可谓好戏连台。铜仁地区原生态民族歌、舞、乐陆续亮相央视音乐频道,;“4·28”《欢乐中国行·魅力梵净山》,“4·30”《魅力梵净山·桃源铜仁美》两台文艺演出展示了梵天净土.桃源铜仁的秀丽风采,让全国电视观众领略到了来自黔东高原的独特文化魅力,铜仁旅游资源的知名度得到了很大程度地提升,入境旅游人数有了较大幅度增加。据统计,09年1至10月,梵净山旅游人次达597.78万人,比历史最高年2008年的303.29万人次增长97.1%。旅游热的兴起,对加快旅游基础设施及配套服务建设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2.2自身发展战略所决定 由于铜仁地区地处湘渝黔三省边界交汇区,旅游资源有着天然的文化、地理趋同性,在自身旅游业发展起步晚、起点低、知名度低的情况下,不可避免的受到邻近地区竞争对手们的屏蔽,打压。基于此,要开发好铜仁地区的旅游资源,只能扬长避短,发挥自身特色,开发出标志性旅游产品,才能在铜仁旅游业的发 展中拔得头筹。如与湘渝边区合作开发旅游资源,开发出自身特色旅游产品,“进可攻”,在合作发展中拔得头筹;如合作不成功,则也可以培养出自己标志性特色旅游产品,实现“退可守”。总而言之,要立于不败之地。 2.3自身发展阶段所决定 根据加拿大学者巴特勒(Butler,1980)提出的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旅游地演化经过6个阶段:探索阶段、参与阶段、发展阶段、巩固阶段、停滞阶段、衰落或复苏阶段。以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来看,铜仁地区的旅游业还处于探索、参与阶段,如何正确认识自身定位,实现向发展阶段的过渡,铜仁旅游业的发展之路任重而道远。 三以梵净山景区景点为背景依托下的特色旅游产品开发 1.寨英滚龙艺术的开发方案 寨英滚龙诞生于特定的历史文化条件下,从西南少数民族的关于龙的图腾文化的宗教仪式演化而来,属于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到近代已发展到较成熟的阶段。寨英滚龙诞生于古朴的寨英古镇,与纯朴的民风,原始的古建筑构成了寨英的古色古香。寨英滚龙全长40米左右,共17节(也叫洞或栋),由34人轮换舞动。寨英滚龙以拇指粗的竹篾捆扎连接成龙骨框架,近500个直径二尺左右的篾圈等距排列成龙身,再以整幅的白布画上五彩斑斓的鳞甲罩在篾圈上。龙头以粗竹扭固成框架,再蒙上描绘有龙头模样的布料。更为别致的是,龙头龙身遍布彩灯,在夜间舞动时,晶莹剔透,五光十色,如彩虹飞舞,又如真龙在世。由于寨英滚龙的这些特色,可观赏性高,规模气势宏大,舞龙仪式繁长,能让游客停留时间长,所以具备了深度开发的潜力。寨英古镇位于松桃苗族自治县西部,近年通车的穿越铜仁地区的渝怀铁路擦肩而过,大兴机场航线正在拓展,玉屏—铜仁等高速正在修建,这就为寨英滚龙艺术这一特色旅游产品提供了良好的通达性。寨英向北可以吸引川渝一线的游客,向西可以吸引张家界、凤凰一线的游客,向南可以吸引凯里黔东南一带的游客。故政府可以加大投资,开发、改造这一特色旅游资源。方案大致如下: 一、在寨英镇区域内,每个村(组)至少提供(扎)2条滚龙,平时多加训练,政府以资金的形式鼓励扶持。寨英政府每年过年时期为每条滚龙提供5000元资金。遵循当地的民风民俗,滚龙一般在过年时扎制,正月里出龙(灯),正 月十三全镇各村寨滚龙齐聚寨英街上表演。因此可以在尊重当地民俗的前提下,把农历正月十三开发成寨英滚龙文化艺术节,可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申请上报,让国家加以保护。可喜的是,在08年底铜仁地区从省文化厅、财政厅获得38万元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资金,.寨英滚龙也名列其中。正月十三这晚全镇滚龙齐聚会,盛况空前。今年“人民日报。海外版”用一个较小篇幅加以报导,国内外其他媒体却反应平平。这说明寨英滚龙的宣传力度还远远不够。正月十五是寨英各村寨的滚龙、洞洞龙、狮子灯、茶灯等在寨英镇上寨村聚会的日子,所以也可以把正月十五开发成一个小的滚龙艺术节,作为对十三的补充。让错过正月十三的游客还可以在正月十五看寨英滚龙作为补充。在平时,可由政府出面组建一支20条滚龙的常备舞龙艺术团。本来当地民俗平日里是不扎龙的,政府应该在虚心听取、征求当地人民群众的意见下,尊重当地民俗风情,加以鼓励扶持,以提供就业的形式,吸收当地青年组建常备滚龙艺术团,为游客随时提供观赏游玩的机会。 二.在前一条件成熟的前提下,在当地建设一些有当地民族特色的酒店之类的基础设施。具体方案可参考湘西凤凰的发展模式,但要以不惊扰当地居民日常生活秩序为前提。可适当开发一些附属性质的旅游纪念品,如寨英滚龙小模型,寨英古镇画册等等。 三.尊重当地民俗风情,进行创新开发。龙是中国各民族的吉祥物,在人们心中有着崇高的地位。在原始社会末期,各少数民族逐渐融合,形成了今天的华夏民族主体。各民族的图腾崇拜文化也随之交流融合,产生了龙这一混合崇拜形象。松桃地处中国西南部,远古时期就是苗族先辈居住地,经历几千年的民族融合,现在形成了以苗族为主体,土家,侗等少数民族交错杂居的苗族自治县,寨英正属于汉化了的苗族文化区。这里正月里舞龙期间,每家每户都要烧香烧纸献上贡品供奉龙神,求子求财,祈福祈愿的还要为龙头供奉上红绸布。因此可根据这一风俗加以开发,可开发出包装精美的香纸卖给观赏滚龙表演的游客,还可开发出当地手工织染的红布供游客敬献给滚龙。这样既安置了当地一部分富余的劳动力,也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2.玉屏箫笛的开发方案 玉屏箫笛用贵州玉屏侗族自治县出产的竹子制成,遂因此而得名。玉屏箫笛是我国著名的传统竹管乐器,以音色清越优美、雕刻精致而著称,它是玉屏当地 侗、汉、苗、土家等多民族文化发展的结晶,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和工艺价值。玉屏箫笛,不仅是一种极好的民族乐器,同时也是一件高雅的工艺品,其历史悠久,驰名中外。玉屏箫笛始制于明永乐年间,明、清两朝被列为贡品,深受皇室垂青。在一九一三年伦敦举行的国际工艺品展览会上获得银质奖。一九二三年,又在巴拿马获得金质奖。一九七九年荣获国家轻工部优质产品称号。玉屏箫笛不但畅销全国,还远销东南亚、欧美等地。玉屏箫笛也称“平箫玉笛”,因箫笛上多有雕刻精美的龙凤图案,又称“龙箫凤笛”。据记载,其中的平箫系由明代万历年间的郑维藩所创,玉笛则始创于清代雍正年间。平箫玉笛往往被人们当作礼品赠送或收藏,与贵州茅台酒、贵州大方漆器一道被列为“贵州三宝”。它以生长在玉屏县境内的一种特有的水竹为原料,经过取材、制坯、雕刻、成品4个工艺流程,制作工序繁多复杂,且均采用手工制作。从伐竹到制成,箫制作有24道工序,调音笛有38道工序。最后在箫笛表面刻以诗画,管身用贵州出产的生漆漆成古铜色,刻上各种图案、诗词,显得更加古朴典雅。1988年,邓小平的女儿邓琳订做了玉屏龙凤箫笛及牛角手杖作为对其父母的寿礼,深受邓小平同志的喜爱。 2006年5月20日,玉屏箫笛制作技艺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玉屏侗族自治县少数民族风情旅游资源丰富,自然风光异常美丽。舞阳河一线是集观光、探险、休闲、度假为一体的黄金专线,侗族文化节日芦笙节也很具特色,可在原有的开发基础上,再进行深度开发,加大宣传力度。在营销玉屏箫笛时,可以其他旅游产品搭配销售,其定价要低于邻近地区黔东南一线的凯里等旅游区,以及湘西一线的凤凰旅游区。不然,游客在该两个地区就能购买到同价同质的玉屏箫笛系列产品,玉屏箫笛反而为他人作了嫁衣,削弱了自身品牌吸引力。即使在湘渝黔边区旅游资源开发合作的前提下也应如此。在铜仁地区内大力宣传,以旅游纪念品的形式与本区旅游产品搭配销售。 3.傩戏文化的开发 铜仁的傩戏文化被称为原始的面具文化史上的“活化石”。它是古夜郎文化,巴蜀文化,巫楚文化的共同载体。傩戏文化作为铜仁地区古老的祭祀文化遗产之一,是一种十分古老的历史文化现象,虽历数千年而不衰,自有其特殊的意义和研究价值。傩文化作为中国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既反映了同某些外来文化(如梵文化)的联系,又有浓郁的中国特色,已引起了国内外专家学者的注意和兴趣。它 本应进入世界傩文化的研究行列,可是由于过去研究挖掘不够,困难较多,所以至今尚未走出国。目前傩文化存在的形式林林总总,涉及民俗、音乐、舞蹈、美术、服饰、戏剧等许多艺术门类,也涉及人类学、社会学、哲学、历史学、民俗学、民族学、文化学、宗教学以及医药学等许多研究领域。傩戏所表现的原始崇拜和生命意识的冲动,即使面对风靡全球的古典和现代舞蹈也毫不逊色,略加点缀,就可以成为最优秀的艺术精品。傩画像(神案)、傩面具(脸谱),形态朴实夸张,色彩艳丽,千姿百态,对比强烈,透视出人类心灵深处原始的、深沉的忧患意识和对未来美好追求的强烈欲望,有很高的文物价值、艺术价值、科研价值和商品开发价值。神奇的傩技杂技般地表演,属于用现代科学技术尚不能解释的现象。这些都证明傩文化现象中孕育着深刻的科学内涵。现在,我们绝不能用"迷信”二字简单地予以否定。基于铜仁傩戏的这些特性,可大力开发为特色旅游产品,把资源优势,文化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如开发辟建傩戏文化生态博物馆,开发傩戏文化传统节日等。. 总结 开发铜仁地区特色旅游产品,应依托知名景区(点)和特色景区(点)为背景,带动和开发区域内其它旅游资源,在本区域内以梵净山这样有较高知名度的景区景点来串联其他有较大开发潜力的景区景点,带动它们发展,做到区域内以最低开发成本换取最高开发效益,实现铜仁地区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
本文档为【铜仁地区旅游资源开发毕业论文】,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