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江苏省苏州市2016年中考化学试卷(解析版)

2017-09-26 24页 doc 207KB 20阅读

用户头像

is_036899

暂无简介

举报
江苏省苏州市2016年中考化学试卷(解析版)2016年江苏省苏州市中考化学试卷 一、选择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50分) 1. 2016年“世界环境日”中国确定的主题为“改善环境质量,推动绿色发展”.下列做法与之相违背的是(  ) A.农作物的秸杆就地焚烧    B.社会公共场所严禁吸烟 C.积极开展绿化国土行动    D.工业废水处理达标后排放 【考点】防治空气污染的措施;水资源的污染与防治. 【专题】化学与环境保护;化学规律的类比. 【分析】A、露天焚烧垃圾,会污染空气; B、从吸烟的危害解答; C、绿化国土可以净化空气; D、根据工厂废水任意排放会污染水...
江苏省苏州市2016年中考化学试卷(解析版)
2016年江苏省苏州市中考化学试卷 一、选择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50分) 1. 2016年“世界环境日”中国确定的主题为“改善环境质量,推动绿色发展”.下列做法与之相违背的是(  ) A.农作物的秸杆就地焚烧    B.社会公共场所严禁吸烟 C.积极开展绿化国土行动    D.工业废水处理达标后排放 【考点】防治空气污染的措施;水资源的污染与防治. 【专题】化学与环境保护;化学规律的类比. 【分析】A、露天焚烧垃圾,会污染空气; B、从吸烟的危害解答; C、绿化国土可以净化空气; D、根据工厂废水任意排放会污染水源分析 【解答】解:A、直接焚烧秸秆,会污染空气,不符合主题; B、吸烟能危害人体健康,污染环境,符合主题; C、绿化国土可以净化空气,符合主题; D、工厂废水任意排放会污染水源,所以工业废水处理达标后排放,符合主题.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根据各种污染源和防治措施进行分析解题,并增强环保意识,保护环境. 2. 下列化学用语中,既能表示一种元素,又能表示一种物质的是(  ) A.H2    B.Cu    C.CO2    D.HCl 【考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元素的符号及其意义. 【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根据化学式与元素符号的含义进行分析解答,金属、大多数固体非金属等都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故它们的元素符号,既能表示一个原子,又能表示一种元素,还能表示一种物质. 【解答】解:元素符号能表示一种元素,还能表示该元素的一个原子;化学式能表示一种物质,当元素符号又是化学式时,就同时具备了三层意义. A、该符号是氢气的化学式,不是元素符号,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B、Cu属于金属元素,可表示铜元素,还能表示铜这一纯净物,故选项符合题意. C、该符号是二氧化碳的化学式,不是元素符号,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D、该符号是氯化氢的化学式,不是元素符号,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由原子构成的物质的化学式一般有三层含义(宏观:表示一种元素、一种单质,微观:表示一个原子)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3. 下列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甘薯酿酒    B.石蜡熔化    C.烟花爆炸    D.食物腐败 【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专题】化学反应的分类思想;物质的变化与性质. 【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解:A、甘薯酿酒的过程中有新物质酒精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B、石蜡熔化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C、烟花爆炸的过程中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D、食物腐败的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4. 下列物质属于混合物的是(  ) A.氧气    B.氧化铜    C.硫酸钠    D.空气 【考点】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 【专题】物质的分类. 【分析】物质分为混合物和纯净物,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纯净物又分为单质和化合物.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化合物.氧化物是指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 【解答】解:A、氧气属于纯净物中的单质,故选项错误; B、氧化铜属于纯净物中的氧化物,故选项错误; C、硫酸钠属于纯净物中的化合物,故选项错误; D、空气中有氧气、氮气等物质,属于混合物,故选项正确; 故选D 【点评】本考点考查了物质的分类,要加强记忆混合物、纯净物、单质、化合物、氧化物等基本概念,并能够区分应用.本考点的基础性比较强,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5. 下列物质化学式书写正确的是(  ) A.铝:AL    B.氯化钾:KCl2 C.硫酸铜:CuSO4    D.四氧化三铁:O4Fe3 【考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 【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金属单质、固态非金属单质、稀有气体单质,直接用元素符号表示其化学式;气态非金属单质,在元素符号的右下角写上表示分子中所含原子数的数字. 化合物化学式的书写一般规律:金属在前,非金属在后;氧化物中氧在后,原子个数不能漏,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 【解答】解:A、铝属于金属单质,直接用元素符号表示其化学式,其化学式为Al,故选项化学式书写错误. B、氯化钾中钾元素显+1价,氯元素显﹣1价,其化学式为:KCl,故选项化学式书写错误. C、硫酸铜中铁元素显+3价,氧元素显﹣2价,其化学式为:CuSO4,故选项化学式书写正确. D、四氧化三铁的化学式为Fe3O4,故选项化学式书写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单质(用元素符号或元素符号的右下角写上表示分子中所含原子数的数字)和化合物化学式的书写(金属在前,非金属在后;氧化物中氧在后,原子个数不能漏,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6. 过滤时不需要的仪器是(  ) A. 玻璃棒    B. 漏斗    C. 烧杯    D. 燃烧匙 【考点】过滤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 【专题】实验操作型;化学学习中的实验思想;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分析】过滤是把不溶于液体的固体与液体分离的一种方法,根据过滤操作所需的仪器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过滤是把不溶于液体的固体与液体分离的一种方法,过滤操作的装置由铁架台、烧杯、玻璃棒、漏斗四种仪器组成. A、过滤时需用玻璃棒引流,该仪器过滤时需用,故选项错误. B、过滤时需用漏斗完成过滤操作,该仪器过滤时需用,故选项错误. C、过滤时需用烧杯盛放液体,该仪器过滤时需用,故选项错误. D、过滤时无需使用燃烧匙,故选项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明确过滤操作的原理、所需的仪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7. 下列人体所缺元素与引起的健康问题关系不正确的是(  ) A.缺钙会引起骨质疏松    B.缺碘会引起甲状腺疾病 C.缺铁会引起龋齿    D.缺锌会导致儿童智力低下 【考点】人体的元素组成与元素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 【专题】化学知识生活化;化学与生活. 【分析】A、根据钙的生理功能和缺乏症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碘的生理功能和缺乏症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铁的生理功能和缺乏症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锌的生理功能和缺乏症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钙主要存在于骨胳和牙齿中,使骨和牙齿具有坚硬的结构支架,缺乏幼儿和青少年会患佝偻病,老年人会患骨质疏松,故选项正确. B、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主要元素,缺乏会患甲状腺肿大,故选项正确. C、铁是合成血红蛋白的主要元素,缺乏会患贫血,故选项错误. D、锌影响人体发育,缺锌会引起食欲不振,生长迟缓,发育不良,故选项正确. 故选C. 【点评】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的关系是中考考查的热点之一,掌握人体化学元素的分类、生理功能、缺乏症等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8. 硝酸银受热时会发生如下反应:2AgNO32Ag+2X↑+O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推测X是(  ) A.N2O    B.NO2    C.N2O5    D.NO 【考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根据化学变化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不变,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AgNO32Ag+O2↑+2X↑,推断反应中生成物X的分子构成,根据分子的构成确定X物质的化学式,分析解答即可. 【解答】解: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AgNO32Ag+O2↑+2X↑,可得知反应前后各原子的个数为:       反应前 反应后 银原子 2        2 氮原子 2        0 氧原子 6        2 根据化学变化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不变,生成物X的2个分子中含有2个N原子和4个O原子,则每个X分子由1个N原子和2个O原子构成,物质X的化学式为NO2; 故选:B. 【点评】此题是一道多点知识考查题,解题的关键是质量守恒定律应用,属基础性知识考查题. 9. 铬酸钾(K2CrO4)是印染、医药、电焊、搪瓷等工业的原料.铬酸钾中铬元素(Cr)的化合价为(  ) A.+3    B.+4    C.+5    D.+6 【考点】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 【专题】化学式的计算;有关化学式的计算. 【分析】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结合铬酸钾的化学式进行解答即可. 【解答】解:钾元素显+1价,氧元素显﹣2价,设铬元素的化合价是x,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1)×2+x+(﹣2)×4=0,则x=+6价.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利用化合价的原则(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计算指定元素的化合价的方法即可正确解答此类题. 10.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取下刚加热后的蒸发皿    B. 稀释浓硫酸 C. 熄灭酒精灯    D. 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二氧化碳 【考点】蒸发与蒸馏操作;加热器皿-酒精灯;浓硫酸的性质及浓硫酸的稀释;常用气体的收集方法. 【专题】实验操作型;化学学习中的实验思想;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分析】A、根据蒸发操作的注意事项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浓硫酸的稀释方法(酸入水,沿器壁,慢慢倒,不断搅)进行分析判断. C、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 D、根据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二氧化碳的注意事项,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正在加热的蒸发皿温度较高,为防止烫伤手,不能用手直接拿热的蒸发皿,应用坩埚钳夹取,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B、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缓缓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使热量及时地扩散;一定不能把水注入浓硫酸中;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C、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熄灭酒精灯时,不能用嘴吹灭酒精灯,应用灯帽盖灭,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D、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二氧化碳时,导管应伸入集气瓶的底部,以利于空气的排出,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11. 下列属于合成材料的是(  ) A.陶瓷    B.塑料    C.羊毛    D.木材 【考点】合成材料的使用及其对人和环境的影响. 【专题】化学物质的分类思想;化学与生活. 【分析】有机合成材料简称合成材料,要判断是否属于合成材料,可抓住三个特征:有机物、合成、高分子化合物,据此常见材料的分类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陶瓷是用泥土烧制而成的,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故选项错误. B、塑料属于三大合成材料之一,故选项正确. C、羊毛属于天然材料,故选项错误. D、木材属于天然材料,故选项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合成材料的三大特征(有机物、合成、高分子化合物)、分类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所在. 12. 下列关于氧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液态氧可用作火箭的助燃剂 B.氧气在空气中的体积分数为78% C.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黄色火焰 D.鱼类能在水中生存,证明氧气易溶于水 【考点】氧气的化学性质;空气的成分及各成分的体积分数;氧气的物理性质. 【专题】氧气、氢气的性质与用途. 【分析】根据氧气的性质、用途、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和常见物质燃烧的现象分析判断. 【解答】解:A、氧气具有助燃性,液态氧可用作火箭的助燃剂,故A正确; B、氧气在空气中的体积分数为21%,故B错误; C、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故C错误; D、鱼类能在水中生存,是因为水中溶有一定量的氧气,氧气能供给呼吸,但是不能判断溶解程性的大小,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的难度不大,了解氧气的性质、用途和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等即可分析解答. 13. 下列关于二氧化碳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二氧化碳有毒    B.二氧化碳常用于灭火 C.干冰可用于人工降雨    D.光合作用会消耗二氧化碳 【考点】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二氧化碳的用途. 【专题】碳单质与含碳化合物的性质与用途. 【分析】根据二氧化碳的性质考虑本题,性质决定用途,用途反映其性质. 【解答】解: A、二氧化碳不帮助呼吸,能使人致死,但没有毒性,故A说法错误; B、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可用于灭火.故B说法正确; C、固体二氧化碳叫干冰,干冰升华能吸收大量热量,可用于人工降雨.故C说法正确; D、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二氧化碳和水,光合作用会消耗二氧化碳,故D说法正确; 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和用途,解答时要充分理解各种物质的性质,然后再根据物质的性质方面进行分析、判断,从而确定物质的用途.通过回答本题知道了二氧化碳的一些用途,并知道了利用了它的哪些性质. 14. 水是生命之源.下列关于水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水由液态变成气态时,分子间空隙变大 B.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说明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 C.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用于除去水中的异味 D.如果将水样蒸干后有固体析出,这种水样中一定含有杂质 【考点】电解水实验;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碳单质的物理性质及用途. 【专题】空气与水. 【分析】根据水组成、电解水试验的现象和结论、水的净化等分析判断. 【解答】解:A、水由液态变成气态时,分子间空隙变大,故A说法正确; B、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说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故B说法不正确; C、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用于除去水中的异味,故C说法正确; D、如果将水样蒸干后有固体析出,这种水样中一定含有杂质,故D说法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从不同的角度考查了有关水的知识,难度不大,加强有关水的知识的归纳和学习有利于解答本题. 15.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所有金属都呈银白色 B.铁制品在潮湿的空气中不易生锈 C.铁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 D.工业炼铁的主要原理是用一氧化碳与铁矿石在高温下反应生成铁 【考点】铁的冶炼;金属的物理性质及用途;金属锈蚀的条件及其防护;地壳中元素的分布与含量. 【专题】金属与金属材料. 【分析】A、根据金属的物理性质,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铁在空气中锈蚀,实际上是铁跟空气中的氧气和水共同作用,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工业炼铁的反应原理,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不是所有金属都呈银白色,如铜呈紫红色,故选项说法错误. B、铁制品在潮湿的空气中,跟空气中的氧气和水共同作用容易生成铁锈,故选项说法错误. C、铝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故选项说法错误. D、工业炼铁的主要原理是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与铁矿石在高温下反应生成铁,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工业炼铁的反应原理、铁锈蚀的条件、金属的物理性质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6. 根据如图甲、乙、丙三种物质的转化关系,推测丙可能为(  ) A.碳酸钙    B.氧化钙    C.氢氧化钙    D.碳酸钠 【考点】物质的鉴别、推断;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专题】常见物质的推断题;框图型推断题. 【分析】根据图中物质间的转化关系,找准解题突破口,丙可以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甲,而甲高温生成乙,乙与水反应生成丙,从而可推得答案. 【解答】解: 根据图中物质间的转化关系,丙可以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甲,而甲高温生成乙,乙与水反应生成丙,则推测甲、乙、丙三种物质分别为碳酸钙、氧化钙、氢氧化钙,代入检验.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常见物质额推断,完成此类题目,关键是找准解题突破口,直接得出答案,然后顺推或逆推从而得出其他物质的化学式. 17.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葡萄糖是有机高分子化合物 B.蛋白质受强热会失去原有的生理功能 C.油脂是人体必需的营养物质 D.人误食重金属盐中毒后服用蛋清可减轻毒性 【考点】生命活动与六大营养素;有机物的特征、分类及聚合物的特性;常见中毒途径及预防方法;鉴别淀粉、葡萄糖的方法与蛋白质的性质. 【专题】化学知识生活化;化学与生活. 【分析】A、根据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的定义进行分析. B、根据蛋白质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 C、根据人体必需的营养物质进行分析. D、根据重金属盐可以使蛋白质变性来分析. 【解答】解:A、葡萄糖的化学式为C6H12O6,是含碳的化合物,属于有机物,但相对分子质量较小,不是有机高分子化合物,故选项说法错误; B、加热可以使蛋白质固化,失去原来的生理功能,故选项说法正确; C、人体所必需的六大类营养物质: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水和无机盐,脂肪是人体内备用的能源物质,故选项说法正确; D、重金属盐可以是蛋白质变性,所以误食后会中毒,服用大量的蛋清和牛奶后,可以和重金属反应,变为不被吸收的物质,减弱对肠胃的影响,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化学与生活的有关知识,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 18. 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食用油加入水中,振荡后可形成溶液 B.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时吸收热量,溶液温度降低 C.稀硫酸能够导电,因为溶液中有较多自由移动的离子 D.硝酸钾饱和溶液中加少量氯化钠固体,固体不溶解 【考点】溶液的概念、组成及其特点;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溶液的导电性及其原理分析. 【专题】化学规律的类比;溶液、浊液与溶解度. 【分析】A、食用油不容于水;B、氢氧化钠溶于水,放出热量;C、稀硫酸能够导电,因为溶液中有较多自由移动的离子;D、硝酸钾饱和溶液中加少量氯化钠固体,固体溶解. 【解答】解:A、食用油不容于水,与水混合形成乳浊液,故A错; B、氢氧化钠溶于水,放出热量,溶液温度升高,故B错; C、稀硫酸能够导电,因为溶液中有较多自由移动氢离子和硫酸根离子,故C正确; D、硝酸钾饱和溶液中加少量氯化钠固体,固体溶解,故D错. 故选C. 【点评】应熟悉溶液是一种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在不改变条件时,溶液的组成和浓度都不会发生变化,要与悬浊液和乳浊液区分. 19. 鉴别下列各组物质,不能达到目的是(  ) A.氧气与二氧化碳:带火星的木条 B.面粉与玉米粉:碘水 C.铜绿与二氧化锰:看颜色 D.酒精与白醋:闻气味 【考点】物质的鉴别、推断;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鉴别淀粉、葡萄糖的方法与蛋白质的性质. 【专题】常见物质的推断题;物质的鉴别题. 【分析】A、根据氧气有助燃性,二氧化碳无助燃性,进行解答; B、根据面粉与玉米粉中都有淀粉,进行解答; C、根据铜绿为绿色,二氧化锰为黑色,进行解答; D、根据酒精有特殊的香味,醋有特殊的酸味,进行解答. 【解答】解:A、氧气有助燃性,二氧化碳无助燃性,故鉴别氧气与二氧化碳,可以用带火星的木条,故A正确; B、面粉与玉米粉中都有淀粉,所以不能用碘水鉴别面粉和玉米粉,故B错误; C、铜绿为绿色,二氧化锰为黑色,所以可用看颜色的方法鉴别,故C正确; D、酒精有特殊的香味,醋有特殊的酸味,所以可以通过气味区别它们,故D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氧气与二氧化碳、面粉和玉米粉、酒精和白醋、铜绿与二氧化锰的性质,难度较小. 20. 苏州东山白沙枇杷是中国“十大”枇杷品牌之一.枇杷中富含的维生素A1;具有预防夜盲症、抗衰老和促进骨骼生长等功效,其化学式为C20H30O.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维生素A1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86g B.维生素A1是由20个碳元素、30个氢元素和1个氧元素组成 C.维生素A1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D.维生素A1中碳元素,氢元素、氧元素的质量比为20:30:1 【考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相对分子质量的概念及其计算;元素质量比的计算;元素的质量分数计算. 【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A.根据相对分子质量的单位来分析; B.根据元素的规定来分析; C.根据化合物中元素的质量比来分析; D.根据化合物中元素的质量比的计算方法来分析. 【解答】解:A.维生素A1的相对分子质量=12×20+1×30+16=286,但是相对分子质量的单位为“1”,而不是“g”,故错误; B.元素是个宏观概念,只讲种类、不讲个数,故错误; C.根据维生素A1的化学式C20H30O,维生素A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12×20):(1×30):16=240:30:16,可见其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故正确; D.根据维生素A的化学式C20H30O,维生素A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12×20):(1×30):16=240:30:16,故错误. 故选C. 【点评】熟练掌握相对分子质量、元素质量比的计算方法;明确分子和原子的关系.化学式中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总和,就是相对分子质量. 21. 下列各组离子在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 A.H+、SO42﹣、OH﹣    B.H+、Cl﹣、CO32﹣ C.Cu2+、Cl﹣、OH﹣    D.Na+、NO3﹣、SO42﹣ 【考点】离子或物质的共存问题. 【专题】物质的分离、除杂、提纯与共存问题. 【分析】根据复分解反应的条件,离子间若能互相结合成沉淀、气体或水,则离子不能共存,据此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解:A、H+、OH﹣两种离子能结合成水,不能大量共存,故选项错误. B、H+、CO32﹣两种离子能结合成水和二氧化碳,不能大量共存,故选项错误. C、Cu2+、OH﹣两种离子能结合成氢氧化铜沉淀,不能大量共存,故选项错误. D、三种离子间不能结合成沉淀、气体或水,能大量共存,故选项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离子共存的问题,判断各离子在溶液中能否共存,主要看溶液中的各离子之间能否发生反应生成沉淀、气体、水. 22. 除去下列物质中所含的少量杂质(括号内的为杂质),所用试剂及主要实验操作均正确的一组是(  ) 项目 物质 所用试剂及主要实验操作 A CO(CO2) 通过装有足量NaOH溶液的洗气瓶后,干燥 B Fe 粉(Cu粉) 加入足量的稀盐酸,充分反应后,过滤、洗涤、干燥 C NaCl溶液(CaCl2) 加入适量K2CO3溶液,充分后,过滤、蒸发、结晶 D NH4HCO3固体(NaCl固体) 充分加热 A.A    B.B    C.C    D.D 【考点】物质除杂或净化的探究;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金属的化学性质;盐的化学性质. 【专题】物质的分离和提纯;物质的分离、除杂、提纯与共存问题. 【分析】根据原物质和杂质的性质选择适当的除杂剂和分离方法,所谓除杂(提纯),是指除去杂质,同时被提纯物质不得改变.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解答】解:A、CO2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CO不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再干燥,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B、Fe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溶液和氢气,铜不与稀硫酸反应,反而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C、CaCl2能与适量K2CO3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钾,能除去杂质但引入了新的杂质氯化钾,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D、NH4HCO3固体在加热条件下生成氨气、水和二氧化碳,氯化钠受热不反应,反而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故选:A. 【点评】物质的分离与除杂是中考的重点,也是难点,解决除杂问题时,抓住除杂质的必需条件(加入的试剂只与杂质反应,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23. 如图为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乙两物质均属于难溶物质 B.甲物质的溶解度大于乙物质的溶解度 C.t1℃时,甲、乙两物质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D.t2℃时,甲物质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50% 【考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物质的溶解性及影响溶解性的因素;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性和溶解度的关系. 【专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 【分析】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可以:①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从而确定物质的溶解性,②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从而判断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③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从而判断通过降温结晶还是蒸发结晶的方法达到提纯物质的目的. 【解答】解:A、通过分析溶解度曲线可知,在10℃时,甲、乙物质的溶解度大于10g,所以甲、乙两物质均属于易溶物质,故A错误; B、在比较物质的溶解度时,需要指明温度,故B错误; C、t1℃时,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所以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故C正确; D、t2℃时,甲物质的溶解度是50g,所以甲物质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00%=33.3%,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是很大,主要考查了固体的溶解度曲线所表示的意义,及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来解决相关的问题,从而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4. 分析和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因果关系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洗洁精能够洗去餐具上的油污,是因为洗洁精能够溶解油污 B.饱和澄清石灰水受热后变浑浊,是因为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C.碳酸钠溶液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是因为碳酸钠属于碱类物质 D.氯化铵与草木灰不能混合施用,是因为铵态氮肥与碱性物质混合产生氨气,降低肥效 【考点】乳化现象与乳化作用;固体溶解度的影响因素;盐的化学性质;常见化肥的种类和作用. 【专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常见的盐 化学肥料. 【分析】A、根据用洗洁精洗去餐具上的油污,是因为它具有乳化功能进行解答; B、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 C、根据碱性溶液不一定是碱溶液,也有可能是盐溶液; D、铵态氮肥与碱性物质混合施用生成氨气造成肥效降低,要合理使用农药和化肥. 【解答】解:A、用洗洁精洗去餐具上的油污,是因为它具有乳化功能,形成的是悬浊液,故A错误. B、给饱和澄清石灰水加热.由于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所以溶液会由于有溶质析出而变浑浊.故B不合题意; C、碱溶液能使无色酚酞变红,但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的不一定都是碱溶液,如碳酸钠溶液显碱性,但属于盐,故选项错误 D、铵态氮肥与碱性物质混合施用生成氨气造成肥效降低,故正确. 故选D 【点评】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大多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升高;一部分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而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 25. 控制变量是化学实验中常用的一种研究方法.下列实验设计不合理的是(  ) A.用两个相同型号的塑料瓶各收集一瓶氧气和二氧化碳,再分别注入等量的水,旋紧瓶盖,振荡,通过观察塑料瓶变瘪的程度,比较氧气和二氧化碳在水中溶解度性的强弱 B.用等体积等质量分数的双氧水和不同质量的二氧化锰混合,测定收集相同体积氧气所需要的时间,探究催化剂用量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C.取等体积不同地区的两种天然水,分别加入不同体积的同种肥皂水,振荡.观察产生泡沫的多少,比较两种天然水中Ca2+、Mg2+含量的高低 D.在相同规格的烧杯中分别加入等体积的热水和冷水,分别在其中加一滴红墨水,比较红墨水在水中的扩散速率,探究温度对分子运动速率的影响 【考点】化学实验方案设计与;催化剂的特点与催化作用;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硬水与软水;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 【专题】实验设计题;简单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 【分析】根据题意,控制变量是化学实验中常用的一种研究方法.根据实验目的,要注意变量的控制,注意要除探究要素不同之外,其它条件都应该是相同的,据此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用两个相同型号的塑料瓶各收集一瓶氧气和二氧化碳,再分别注入等量的水,旋紧瓶盖,振荡,符合控制变量的要求,通过观察塑料瓶变瘪的程度,可以比较氧气和二氧化碳在水中溶解度性的强弱,故选项实验方案设计合理. B、用等体积等质量分数的双氧水和不同质量的二氧化锰混合,符合控制变量的要求,测定收集相同体积氧气所需要的时间,可以探究催化剂用量对反应速率的影响,故选项实验方案设计合理. C、取等体积不同地区的两种天然水,分别加入不同体积的同种肥皂水,振荡;由于加入的肥皂水的体积不同,通过观察产生泡沫的多少,无法比较两种天然水中Ca2+、Mg2+含量的高低,不符合控制变量的要求,故选项实验方案设计不合理. D、在相同规格的烧杯中分别加入等体积的热水和冷水,分别在其中加一滴红墨水,符合控制变量的要求,比较红墨水在水中的扩散速率,可以探究温度对分子运动速率的影响,故选项实验方案设计合理.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是很大,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是考查学生能力的主要类型,同时也是实验教与学难点,在具体设计时要对其原理透彻理解,可根据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结合实验目的进行分析判断. 二、非选择题(共7小题,满分50分) 26. 物质的性质决定用途,请用线段连接有对应关系的两列间的点(每个点只能连接1次). 【考点】常见气体的用途;浓硫酸的性质及浓硫酸的稀释;金属的物理性质及用途;中和反应及其应用;甲烷、乙醇等常见有机物的性质和用途. 【专题】物质的性质与用途;性质决定用途;化学与生活. 【分析】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根据物质的性质分析物质的用途即可. 【解答】解: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可用作保护气;铜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可用作电缆;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可用作干燥剂;酒精具有可燃性,可用作燃料;熟石灰具有碱性,能和酸性物质反应,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 故答案为: 【点评】本题考查了常见物质的性质和用途的关系,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 27. 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所化镁: Mg+O22MgO ; (2)锌和稀硫酸反应: Zn+H2SO4═ZnSO4+H2↑ ; (3)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反应: HCl+NaOH=NaCl+H2O ; (4)实验室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 2KMnO4K2MnO4+MnO2+O2↑ ; (5)硫化氢(H2S)气体和二氧化硫气体混合生成硫和水: 2H2S+SO2=3S+2H2O . 【考点】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首先根据反应原理找出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然后根据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步骤进行书写; 【解答】解:(1)镁条在空气中在点燃条件下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Mg+O22MgO; (2)锌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Zn+H2SO4═ZnSO4+H2↑; (3)氢氧化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HCl+NaOH=NaCl+H2O; (4)高锰酸钾在加热条件下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KMnO4K2MnO4+MnO2+O2↑; (5)硫化氢(H2S)气体和二氧化硫气体混合生成硫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S+SO2=3S+2H2O; 故答案为:(1)Mg+O22MgO;(2)Zn+H2SO4═ZnSO4+H2↑;(3)HCl+NaOH=NaCl+H2O;(4)2KMnO4K2MnO4+MnO2+O2↑; (5)2H2S+SO2=3S+2H2O;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学生根据反应原理书写化学方程式,掌握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即可正确解答本题. 28. 化学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请回答下列问题: (1)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消耗的化石燃料主要是指煤、 石油 和天然气.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 CH4 (填化学式). (2)天然降水中会溶解部分空气里的二氧化碳气体.因此正常雨水的pH < 7(选填“>”或“=”或“<”). (3)端午节吃粽子是苏州地区的一项传统民俗.制作粽子的原料有:糯米、瘦肉、食盐等.上述原料的主要成分不属于有机化合物的是 氯化钠 . (4)在蒸馒头和炸油条时,下列物质既可以除去发酵过程中产生的酸,又能起发泡作用的是 ② (填序号). ①氢氧化钠  ②碳酸氢钠. 【考点】化石燃料及其综合利用;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盐的化学性质;有机物与无机物的区别. 【专题】化学与能源;化学知识生活化;物质的分类;常见的酸 酸的通性;常见的盐 化学肥料. 【分析】(1)根据化石燃料的种类进行分析;根据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进行分析; (2)根据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使雨水显酸性进行分析; (3)根据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是有机化合物进行分析; (4)根据氢氧化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进行分析. 【解答】解:(1)化石燃料主要是指煤、石油和天然气;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故填:石油;CH4;  (2)空气中含有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溶于水后生成碳酸,碳酸显酸性从而使雨水的pH约为5.6;故填:<; (3)糯米中富含糖类,糖类是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有机物,瘦肉中富含蛋白质,蛋白质是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有机物,而食盐的主要成分为氯化钠,其组成中无碳元素,为无机物;故填:氯化钠; (4)氢氧化钠具有强烈的腐蚀性,不能用于能除去面团中的酸;碳酸氢钠能与面团中的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气体,能起到发泡作用;故填:②. 【点评】本题考查的知识点较多,综合性较强,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 29. “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是初中化学的基础实验之一.请回答下列问题: (1)现欲配制一瓶500g溶质质量分数为0.9%的生理盐水,需氯化钠固体 4.5 g. 下列实验操作与目的分析均正确的一组是 D (填序号). 项目 实验操作 目的分析 A 称量时,将取出的过量氯化钠放回原瓶 节约药品 B 溶解氯化钠时用玻璃棒搅拌 增大氯化钠的溶解度 C 称取氯化钠时,在天平两边托盘上各放一张质量相等的纸 整洁美观 D 最取所需水量时,视线与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 准确读数 (2)实验室若用15%的氯化钠溶液加水稀释成5%的氯化钠溶液,此时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量筒和 胶头滴管 . (3)实验室若用恒温蒸发的方法将15%的氯化钠溶液变成饱和溶液,其过程如图所示.与丙烧杯中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相同的是 丁 烧杯中的溶液(填序号). 【考点】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 【专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 【分析】(1)根据溶质质量分数的公式计算. A、根据实验室剩余药品的处理原则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玻璃棒的作用解答; C、根据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量筒的使用方法解答. (2)根据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所需的仪器解答; (3)根据①溶液变化为②溶液,没有晶体析出,②转化成③后析出晶体,③④都是常温下氯化钠的饱和溶液进行解答. 【解答】解: (1)配制500g溶质的质量分数为0.9%的生理盐水,需氯化钠的质量为:500g×0.9%=4.5g. A、对化学实验中的剩余药品,不能放回原瓶,以免污染试剂,故错误; B、溶解氯化钠时用玻璃棒搅拌,可以加速溶解,不能增大氯化钠的溶解度,故错误; C、天平调平后在左、右托盘中各垫一张相同的纸,并不是为了保证称取的食盐质量更准确,而是因为防止避免污染天平,错误; D、最取所需水量时,视线与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准确读数,故正确. 故选:D. (2)实验室若用15%的氯化钠溶液加水稀释成5%的氯化钠溶液,此时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量筒和胶头滴管; (3)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乙可能是饱和溶液,也可能是不饱和溶液,但是由图象可知,丙和丁是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在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故二者溶液中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答案: (1)4.5;D; (2)胶头滴管; (3)丁.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的溶液的步骤与注意事项、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30. 某科研小组设计利用稀H2SO4浸取某废弃的氧化铜锌矿(主要成分为CuO和ZnO,其余成分既不与酸反应,也不溶解于水)的方案,实现废物综合利用.部分实验如下: 请根据上述实验流程回答下列问题: (1)操作1的名称是 过滤 . (2)在氧化铜锌矿中加入过量稀硫酸,主要成分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ZnO+H2S04═ZnS04+H20 , CuO+H2SO4=CuSO4+H2O . (3)加过量铁粉后,发生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是 置换反应 ,得到滤渣1的成分为 Fe、Cu (填化学式). (4)在实验过程中,双氧水会与Fe2+反应生成Fe3+和水,以便在后续的操作中将溶液中铁元素除去.高锰酸钾溶液也能将Fe2+氧化成Fe3+,选用双氧水的优点是 不引入较难除去的杂质 . 【考点】物质的相互转化和制备;过滤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酸的化学性质;反应类型的判定;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专题】物质的制备;化学学习中的实验思想;物质的分离、除杂、提纯与共存问题. 【分析】(1)根据实验操作的名称分析; (2)根据反应物、生成物及质量守恒定律分析解答; (3)根据基本反应类型的不同特征分析,根据溶液中的固体成份分析; (4)根据除杂实验的注意事项分析; 【解答】解:(1)操作1是将液体和固体分离的操作,是过滤,故填:过滤; (2)氧化铜锌矿的主要成份是氧化铜和氧化锌,金属氧化物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ZnO+H2S04═ZnS04+H20,CuO+H2SO4=CuSO4+H2O;故填:ZnO+H2S04═ZnS04+H20,CuO+H2SO4=CuSO4+H2O; (3)加过量铁粉后,发生的反应是铁和硫酸铜的反应,生成铜和硫酸亚铁,符合置换反应的特征,由于铁粉过量,所以滤渣1的成份是铁和铜,故填:置换反应;Fe、Cu; (4)除杂实验过程中,要注意不要引入新的杂质,特别是难除去的杂质,双氧水只含有氢和氧两种元素,会与Fe2+反应生成Fe3+和水,而不引入难除掉的其它杂质,故填:不引入较难除去的杂质; 【点评】本题看上去是一道分析推断图框题,但题目考查的知识点全是课本基础知识,熟练掌握酸碱盐的化学性质即可解答本题. 31. 图一是探究白磷在水中燃烧的实验装置.该装置的不足之处有:①通过氧气时,白磷易被冲散而较难与氧气接触;②逸散的五氧化二磷会造成空气污染.图二是探究白磷在水中燃烧的改进实验装置,由A、B、C三部分组成.请认真阅读下列内容并回答有关问题: 资料卡:凡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称为酸性氧化物.常见的酸性氧化物有CO2、SO2、SiO2、P2O2等. (1)在仪器①中加入1药匙二氧化锰,用注射器吸入约40mL5%的过氧化氢溶液,然后将注射器的针头刺入橡皮塞中.仪器①的名称为 锥形瓶 . (2)在广口瓶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至其中上部,旋紧双孔塞.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的目的是 吸收逸散的五氧化二磷,减少环境污染 . (3)取一专人绿豆大小的白磷放入小试管中,再加入少量约80℃热水(热水的高度以小试管高度为宜);将大试管必须要小,其原因是 白磷易于氧气接触 . (5)缓慢推动注射器.仪器①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H2O22H2O+O2↑ ,装置B小试管中观察到的现象为:①有气泡产生;② 白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 . 【考点】燃烧的条件与灭火原理探究;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专题】科学探究. 【分析】(1)根据实验室常用仪器的名称和题中所指仪器的作用进行分析; (2)根据常见的酸性氧化物有CO2、SO2、SiO2、P2O2等,会与碱反应进行分析; (3)根据试管的体积决定了氧气与白磷的接触面积进行分析; (5)根据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白磷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五氧化二磷进行分析. 【解答】解:(1)通过分析题中所指仪器的作用可知,①是锥形瓶; (2)常见的酸性氧化物有CO2、SO2、SiO2、P2O2等,会与碱反应,所以在广口瓶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至其中上部,旋紧双孔塞,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的目的是吸收逸散的五氧化二磷,减少环境污染; (3)试管的体积决定了氧气与白磷的接触面积,所以装白磷的试管必须要小,其原因是白磷易于氧气接触; (5)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2H2O22H2O+O2↑,白磷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五氧化二磷,所以装置B小试管中观察到的现象为:①有气泡产生;②白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 故答案为:(1)锥形瓶; (2)吸收逸散的五氧化二磷,减少环境污染; (3)白磷易于氧气接触; (5)2H2O22H2O+O2↑,白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 【点评】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分析题中考查的问题,然后结合学过的知识和题中的提示进行解答. 32. 为测定某市售碳酸钙药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杂质为SiO2,与稀盐酸不反应),某同学的方法是:将样品与稀盐酸反应,测定反应后生成的CO2质量,再根据CO2的质量求出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从而计算出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测定生成CO2的质量,他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已知:无水氯化钙是常见的干燥剂): (1)按图组装好装置,检查装置气密性后,在分液漏斗中加入过量稀盐酸,并在干燥管中加入适量无水氯化钙样品,称得装置和药品的总质量为564.57g; (2)在广口瓶中加入碳酸钙样品,称得装置和药品的总质量为574.57g; (3)旋紧橡皮塞,打开分液漏斗旋塞,向广口瓶中滴加稀盐酸,使样品与稀盐酸完全反应; (4)反应结束后,称得装置及装置内所有物质的总质量为570.57g 请根据上述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该方案测得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是多少(写出解题过程,计算结果精确到0.1%)? (2)该实验中用稀盐酸与碳酸钙样品反应,而不用浓盐酸与碳酸钙样品反应,其原因是 浓盐酸具有挥发性,会带来测量误差 .若实验中不用无水氯化钙干燥,则测得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与上述实验计算结果相比 偏大 (选填“偏小”或“不变”或“偏大”). 【考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专题】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分析】(1)根据化学方程式和题中参加反应的碳酸钙的质量、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进行计算; (2)根据浓盐酸具有挥发性,实验中不用无水氯化钙干燥,会使排出的二氧化碳气体中含有水蒸气,导致结果偏大进行分析. 【解答】解:(1)样品的质量为:574.57g﹣564.57g=10g 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574.57g﹣570.57g=4g 设参加反应的碳酸钙的质量为x CaCO3+2HCl═CaCl2+H2O+CO2↑ 100                  44 x                    4g = x=9.09g 所以碳酸钙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100%=90.9%; (2)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所以在实验中用稀盐酸与碳酸钙样品反应,而不用浓盐酸与碳酸钙样品反应;实验中不用无水氯化钙干燥,会使排出的二氧化碳气体中含有水蒸气,导致结果偏大. 故答案为:(1)碳酸钙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90.9%; (2)浓盐酸具有挥发性,会带来测量误差,偏大.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化学方程式的计算,难度不大,注意解题的性和准确性.
/
本文档为【江苏省苏州市2016年中考化学试卷(解析版)】,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