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司法考试讲义2013

2017-10-08 10页 doc 24KB 7阅读

用户头像

is_729658

暂无简介

举报
司法考试讲义2013司法考试讲义2013 法制史 让你一天记住。 西周 以德配天 德 敬天、敬祖、保民 明德慎罚 明德慎罚 实施德教,用刑宽缓 出礼入刑的礼要求在家庭的范围内,按自己的身份行事,不能以下凌 ,以亲亲 刑关系 疏压亲。 要在社会范围内,尊敬应当尊敬的人,君臣、上下、贵贱应恪尊尊 守名分。 五礼 吉礼、凶礼、军礼、宾礼、嘉礼 礼与刑的关系 出礼入刑、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 买卖契约 质 买卖奴隶、牛马所使用的较长的契券 剂 买卖兵器、珍异之物所使用的较短的契券 借贷契约 傅 把债的标的和双方的权利义务等写在契券...
司法考试讲义2013
司法考试讲义2013 法制史 让你一天记住。 西周 以德配天 德 敬天、敬祖、保民 明德慎罚 明德慎罚 实施德教,用刑宽缓 出礼入刑的礼要求在家庭的范围内,按自己的身份行事,不能以下凌 ,以亲亲 刑关系 疏压亲。 要在社会范围内,尊敬应当尊敬的人,君臣、上下、贵贱应恪尊尊 守名分。 五礼 吉礼、凶礼、军礼、宾礼、嘉礼 礼与刑的关系 出礼入刑、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 买卖契约 质 买卖奴隶、牛马所使用的较长的契券 剂 买卖兵器、珍异之物所使用的较短的契券 借贷契约 傅 把债的标的和双方的权利义务等写在契券上; 是在简札中间写字,然后一分为二,双方各执一半,札上的字别 为半文。 婚姻 三大原则 一夫一妻制,同姓不婚,父母之命。 六礼 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 七出 不顺父母、无子、淫、妒、恶疾、多言、盗窃 三不去 有所娶而无所归、与更三年丧、前贫贱后富贵 继承 嫡长子继承制 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 铸刑书 公元前536年 郑国子产,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公布成文法的活动。 竹刑 公元前530年 郑国邓析 铸刑鼎 公元前513年 晋国赵鞅,中国历史上第二次公布成文法的活动。 法经 地位 魏国李悝,法经是中国历史第一部比较系统的封建成文法典。 法经共六篇,盗法、贼法、网法、捕法、杂法、具法 内容 杂法中规定了六禁:淫禁、狡禁、嬉禁、徒禁、金禁等 维护封建专制政权、保护地主的私有财产和奴隶制,并且贯彻 特征 了法家轻罪重刑的法治理论。法经的内容及特点充分反映了新 兴地主阶级的意志与利益。 商鞅变法 主要内容 改法为律,扩充法律内容 运用法律手法推行富国强兵的 用法律手法剥夺旧贵族的特权 全面贯彻法家以法治国和明法重刑的主张。 诉讼 讼 审理民事案件为听讼。 狱 审理刑事案件为断狱 五听 辞听、色听、气听、耳听、目听 五过 惟官、惟反、惟内、惟货、惟来 三刺 群臣讨论、交官吏们讨论、交所有国人讨论 秦 危害皇权罪 侵犯财产和人身罪 罪名 渎职罪 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 破坏婚姻家庭秩序罪 刑罚 笞刑、徒刑、流放刑、肉刑、死刑、羞辱刑、经济刑、株連刑 刑事责任能力,秦以身高确定是否成年,大约六尺五寸为成年 身高。 区分故意与过失的原则 盗窃按赃值定罪的原则 刑罚适用原则 共犯罪与集团犯罪加重外罚的原则 累犯加重处罚的原则 教唆犯罪加重处罚的原则 自首减轻处罚的原则 诬告反坐原则 公室告 官府必须受理 非公室告 官府不受理 汉代 文景帝废肉刑 结束奴隶制肉刑制度,建立封建刑罚制度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上请 汉律的儒家化 恤刑 亲亲得相首匿 春秋决狱 以,春秋,中提倡的精神原则来审案。 秋冬行刑 魏晋 法典结构与法魏律 将法经中的具法改为刑名 律形式的变化 曹魏律 将八议制度正式列入法典 进一步调整法典的结构与内容,使中国封建法典在系统和科学 上进了一大步。 在刑名律后增加法例律,丰富了刑法总则的内容。同时对刑律晋律 分则部分重新编排,向刑宽、禁简的方向进了一大步。张斐、 泰始律 杜预为之作注。 北魏律 官当的出现 将刑名与法例律合为名例律。北齐律在中国封建法律史上起着北齐律 承先启后的作用,对封建后世的立法影响深远。 法律形式变化 律、令、科、比、格、式 法典内容变化 八议 议亲、议故、议贤、议能、议功、议贵、议勤、议宾 允许官吏以官职折抵徒刑的特权制度。它正式出现在北魏律与官当 陈律中。 北齐律中首次规定。 重罪十条 反逆、大逆、判、降、恶逆、不道、不敬、不孝、不义、内乱 规定绞、斩等死刑制度。 规定流刑。把流刑作为死刑的一种宽贷措施。 刑罚改革 规定鞭刑、杖刑。 废除宫刑。 准五服制罪 斩衰、齐衰、大功、小功、缌麻 死刑复奏制度 唐代 武德律 唐代首部法典 增设加役流,缩小連坐处死的范围,确定了五刑、十恶、八议贞观律 以及类推等原则与制度。基本上确定了唐律主要内容和风格, 对后来的,永徽律,及其他法典有深远的影响。 永徽律疏的完成标志着中国古代立法达到了最高水平。作为中 国封建法制的最高成就,永徽律疏全面体现了中国古代法律制永徽律疏 度的水平,风格和基本特征,成为中华法系的代性法典。永 唐律疏议 徽律疏成为中国历史上迄今保存下来的最完整、最早、最具有 社会影响的古代成文法典。 谋反、谋大逆、谋叛、恶逆、不道、大不敬、不孝、不睦、不十恶 义、内乱 六杀 谋杀、故杀、斗杀、误杀、过失杀、戏杀 六赃 受财枉法、受财不枉法、受所监临、强盗、窃盗、坐赃 指对伤人罪的后果不是立即显露的,规定加害方在一定期限内保辜 对被害方伤情变化负责的一项特别制度。 五刑 笞刑、杖刑、徒刑、流刑、死刑 区分公私罪的原则 自首原则 唐律刑罚原则 类推原则 化外人原则 礼法合一的特点 科条简要与宽简适中的特点 唐律特点 立法技术完善的特点 唐律是中国传统法典的楷模与中华法系形成的标志。 宋 宋刑统 历史上第一部刊印颁行的法典。全称,宋建隆详定刑统, 与永徽律疏的篇目、内容大体相同 将性质相同或相近的律条及有关敕、令、格、式、起请等条文 作为一门 宋刑统特点 收录了五代时通行的部分敕、令、格、式,形成一种律令合编 的法典结构 删去永徽律疏每篇前的历史渊源部分,对个别字也有改动。 是将一个个单行的敕令整理成册,上升为一般法律形式的一种编敕 立法过程。 折杖法、配役、凌迟(在,庆元条法事类,中,正式作为法定刑罚变化 死刑的一种) 法典和司法解释一直是司法考试的重点。法典是指民诉法、仲裁法和海事特别程序法,条文有477条。司法解释主要有《适用民事诉讼法的意见》(320条)、《经济审判中严格执行民事诉讼法的规定》(22条)、《适用简易程序审理民事案件的规定》(34条)、《关于第一审经济纠纷案件适用普通程序开庭审理的规定》(49条)、《关于民事调解工作若干问题的规定》(24条)、《关于执行工作若干问题的规定》(137条),共709条。合计1186条。司法考试的试题有相当数量都是在法典和司法解释的条文中直接命题,或者可以从法典和司 法解释的条文中找到答案,比如:2011年司法考试单选题中民诉法和仲裁法共16分,其中11分来自法典和司法解释。 民诉法和仲裁法虽然条文很多,内容庞杂,但考点相对集中。民诉法的考点集中在管辖、当事人和代理人、证据、一审程序、二审程序和执行程序几个部分。仲裁法的考点集中在仲裁法的适用范围、仲裁、仲裁组织、仲裁裁决的不予执行和撤销上。试题中涉及这些考点的分值占民诉法和仲裁法总分值的70%以上。 二、考察理论 近几年的试题有加强理论考查的趋势。比如2002年考了诉讼标的,2003年考了诉的要素,2004年考了诉的种类。2011年理论考查加重。这些理论问题是民诉法和仲裁法的法典和司法解释没有的。 三、综合性大 试题的综合性越来越大。比如2004年民诉法部分考了可以申请复议的裁定和决定,还考了督促程序和公示催告程序的共同点。这些内容往往涉及几章,需要归纳总结。 四(考试考点在细化 法治理念部分、商经部分、刑法部分、民事诉讼部分考点在细化。 4.1 《汉宫秋》对昭君故事的创新之处 马致远杂剧中,历来论曲者皆以《汉宫秋》为元剧之冠。“《汉宫秋》除故事悱恻动人,隐含家国之痛外,其曲文之雅丽与描写手法之高妙,亦非他家所能及也。” 《汉宫秋》一名《孤雁汉宫秋》,全名《破幽梦孤雁汉宫秋》。全剧共四折一楔子。末本,正末扮汉元帝。大致剧情如下:汉朝奸相毛延寿为了向皇帝献宠,建议向民间广搜美女,以充后宫,元帝应允。毛延寿借给宫女画像为名,广收贿赂。湖北秭归美女王嫱因拒绝行贿,而被毛点破美人图,打入冷宫,不得见君王。后昭君幽怨的琵琶声打动了正在巡宫的元帝,元帝与昭君一见倾心,并分她为“明妃”。命令将罪臣毛延寿问斩,毛得知消息,急忙带昭君画像逃亡番国,并且怂恿单于挑衅汉朝索要昭君。大敌当前文武百官一筹莫展都劝元帝让昭君和番,元帝大骂百官却又无计可施,危急之际,昭君挺身而出情愿和番为国家为君王解忧。元帝伤心欲绝却又无可奈何。昭君行至霸陵桥畔与元帝挥泪饯别,在番汉交界地投江自杀。晚秋时分,景色萧瑟,宫中元帝心烦意乱,睡梦中与昭君相会,然而惊醒时却只有孤雁的哀鸣声。最后番国见昭君已死,便将毛延寿捆绑交回汉朝,元帝命人斩杀毛延寿以祭奠昭君的在天之灵。 细读马致远的《汉宫秋》,可以得出,该剧在对昭君故事的处理上,大约有五点新颖之处。 第一,此剧为末本戏,由汉元帝一人独唱。其他如昭君、毛延寿、五鹿充宗、石显、呼韩邪单于均是陪宾;刷选美人、夜闻琵琶、灞桥饯别等也都是因元帝而设。以汉元帝为主角,改变了以往以昭君为抒情主体的写法。 第二,《汉宫秋》中的历史背景是汉弱匈奴强。这显然与史实不符,实际上,当时的背景应该是汉强匈奴弱。而《汉宫秋》中,如第 2 折,呼韩邪说:“如今就差一番官,写书于汉天子,求索王昭君,与俺和亲;若不肯与,不日南侵,江山难保”;匈奴使者到了汉朝,亦说:“(单于)特差臣来,单索昭君为阏氏,以息两国刀兵。陛下如若不从,俺有百万雄兵,刻日南侵,以决胜负,伏望圣鉴不错”。这是马致远的创新之处。 第三,描写了汉元帝与昭君刻骨铭心的爱情。这是《汉宫秋》对之前的昭君故事最大的改造。在此,马致远加入了元帝和昭君难以割舍的爱情,使故事更 具可读性,也更利于增强悲剧效果;帝妃之爱,牵涉到国之存亡,更富有历史凝重之感。 第四,《汉宫秋》对毛延寿这一形象作了较大的改造。西晋葛洪《西京杂记》,首次提到毛延寿等 6 位画工之名;隋唐以后,逐渐确定“丑画图”之事为毛一人所为,但毛的身份一直只是一名画工。在马致远的《汉宫秋》中,毛不仅是“丑画图”的贪官,还是叛国投敌的罪人。 第五,《汉宫秋》对昭君的结局有大的变动,在剧中,昭君行至番汉交界,投江而死。昭君这一壮举,表达了她对民族压迫的抗议,义不辱身,义不辱国。在这里,她的出塞,并非不得宠时的负气请行,也非被当作“礼物”送给匈奴,而是为保汉室江山,为爱元帝而舍身就死,可见昭君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民族气节,真真奇女子。 4.2 《汉宫秋》的艺术特色 4.2.1 《汉宫秋》的思想主题 这一点学术界讨论颇丰,大体有几种:一种是认为马致远身处异族统治时期,民族感情较为强烈,借昭君之死来颂扬爱国思想,表达对异族统治的不满,还有认为马致远意在借古喻今,讽刺汉族亡国昏君无能,这两种都带有大量的民族心理色彩。也有学者认为,“《汉宫秋》的确透露作者的爱国思想与民族情感,但另一方面,剧中元帝对昭君的深情眷恋,以天子之尊表达了对纯洁爱情的向往与歌颂,无形中让读者忽略了他个性中的软弱,转而同情他的遭遇,并应和他对爱情的信仰。”还有的学者认为元帝与昭君的“爱情”,才是《汉宫秋》的主题,《汉宫秋》其实是一部颂扬爱情的剧作。有的学者对作品的较为细致如:将《汉宫秋》的分为“政治主题”“爱情主题”“双重主题”“借古讽今”“人生体悟”等多个主题思想进行评论,同时揭示出马致远《汉宫秋》的三种情结:民族情结、帝妃恋情结、士不遇情结。在此,笔者个人认为任何一部优秀的剧作,它的主题思想也不是单一的,《汉宫秋》这部经典佳作更不例外。马致远创作初衷姑且不论,但是后世文人的审美心态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就会让《汉宫秋》的主题五花八门了。 4.2.2 《汉宫秋》中的昭君形象 4.2.2.1 美丽与才情同在 王昭君的美丽,都是通过他人之言行表现出来的,在第一折中,毛延寿曾说她是“光彩射人,十分艳丽,真乃天下绝色。”汉元帝的唱词:“将两样赛宫样眉儿画,把一个梳裹脸儿搽,额角香锢贴翠花,一笑有倾城价。若是越勾践姑苏台上见她,那西施半筹也不纳,更敢早十年败国亡家个。”关于她的才情,则主要表现在世人心中与昭君形影不离的琵琶“妾身在家颇通丝竹,弹得几曲琵琶。” 4.2.2.2 不畏强权、深明大义 毛延寿叛国,离间单于前去索取昭君。而满朝文武“都是些畏刀避箭的,惩不去出力。”“似箭穿着雁口,没个人敢咳嗽。”面对元帝的无奈,昭君主动请行“妾既蒙陛下厚恩,当效一死,以报陛下。妾情愿和番,以息刀兵,亦可青史留 名。” 4.2.2.3 忠于爱情和民族 面对和亲定局,昭君对汉元帝表现出了恋恋不舍的爱情。“但妾与陛下闺房之情,怎生割舍也!”“妾身这一去,虽为国家大计,争奈舍不得陛下!”处处流露出对元帝的不舍。临去前留下汉服,表现的也是她对汉的留恋。并且在边界投河自杀,也充分的表现出她不肯委身异族的民族情怀。 4.2.2.4 白璧微瑕 当然,《汉宫秋》中的昭君也并不是一个完美的女子。“迎头儿称妾身,满口儿呼陛下。”,与元帝见面时不忘为家族要荣光“陛下,妾父母在成都,见隶民籍,望陛下恩典宽免,量与些恩荣咱。”有人说这样的昭君表现出了奴性的一方面,但对于一个生活在封建社会的古代妇女来说,这样的行为也在情理之中。而且作者马致远也不可能脱离现实,表现出一个完全摆脱封建气息的女性形象。
/
本文档为【司法考试讲义2013】,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