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注意词语的声音

2017-10-07 16页 doc 34KB 423阅读

用户头像

is_594905

暂无简介

举报
注意词语的声音注意词语的声音 词语修辞的第三个环节 语言学和语音学的原理昭示,语言是以语音为其物质外壳的。词语的运用,除了要注意其词汇意义和感情意义、语体意义外,还必须注意词语的声音,即:语音问题。这一点,尤其对于汉语,更为重要。 因为汉语是一种字音语言,一个字(单音词)读一个音,一个音记一个字,而且一个字一个音表一种义。汉语又是一种音节语言,一个字(单音词)一个音节。汉语还是一种声韵调语言,其字音(单音词)是声韵调的对立统一。因此,汉语在遣词造句中,可以用来调配声音美(音乐美)的要素或载体是比较多的。正因为这样,在词语修辞中,声音(...
注意词语的声音
注意词语的声音 词语修辞的第三个环节 语言学和语音学的原理昭示,语言是以语音为其物质外壳的。词语的运用,除了要注意其词汇意义和感情意义、语体意义外,还必须注意词语的声音,即:语音问题。这一点,尤其对于汉语,更为重要。 因为汉语是一种字音语言,一个字(单音词)读一个音,一个音记一个字,而且一个字一个音表一种义。汉语又是一种音节语言,一个字(单音词)一个音节。汉语还是一种声韵调语言,其字音(单音词)是声韵调的对立统一。因此,汉语在遣词造句中,可以用来调配声音美(音乐美)的要素或载体是比较多的。正因为这样,在词语修辞中,声音(语音)修辞成了提高语言表达效果的又一环节,以求文章的声音(语音)能贴切表达所要表达的内容(语义),做到“声情并茂”。 所谓“声”,指的就是声音,即语音形式;所谓“情”,指的就是情感,即语义内容。“声情并茂”就是语音形式和语义内容的有机结合,相得益彰。因此,“声情并茂”是汉语对遣词造句的最基本要求。当然,在诗歌中,对于声音(语音)的要求更为严格,所以有“三分好诗七分吟”一说。这就是说,汉诗光是语义内容好还是不够的,它还必须通过汉语语音的艺术组配,形成最佳乐感,即:音乐美。请比较: 1 ?A 我骑着马儿过草原~清清的河水蓝蓝的天。 B 我骑马过草地~澄清的河水蔚蓝的天。 B句就没有通过汉语语音的艺术组配,即语音修辞,形成最佳乐感,做到音乐美。 在汉语里,不仅诗歌,就是一般文章,都是讲究语音修辞的。所以,鲁迅说:“我做完之后~总要看两遍~自己觉得拗口的~就增删几个字~一定要它读得顺口。”所谓“拗口”,就是没有按照汉民族的语感进行词语语音的组配,形成汉民族所喜闻乐见的乐感:所谓“顺口”,就是遵循了汉民族的语感进行词语语音的组配,形成了汉民族所喜闻乐见的乐感。鲁迅既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例如: ?A 〃〃〃〃〃〃看鸟雀下来啄食~走 在 筛下时~将绳子 一拉~便罩住了 引自《从百草圆到三味书屋》原稿 A句 筛下时 连用三个单音词,节奏急促,拗口,同时与“走 在”形成2?3节拍,但其前后的节拍却是“看鸟雀下来啄食”为1?2?2?2节拍,“将绳子一拉”为“1?2?1节拍”,无法谐调。 ?B 〃〃〃〃〃〃看鸟雀下来啄食~走 到 竹筛 底下 的 时候 ~将绳子一拉~便罩住了。 引自《从百草圆到三味书屋》发表稿 B句竹筛 底下 的 时候 是使用了三个双音词,又用“的”衬音,音节舒缓自然,上口。“走 到竹筛 底下 的 时候”还与 2 “走 到 ”组成2?2?2?1?2节拍,与“看鸟雀下来啄食”为1?2?2?2节拍和“将绳子一拉”为“1?2?2节拍”,是对应谐调的。 ?A 那头是秀眉长眼~皓齿红唇~脸带笑容~蓬松的头 发~正如青烟一样。 引自《铸剑》原稿 B 那头是秀眉长眼~皓齿红唇~脸带笑容~头发蓬松~ 正如青烟一样。 引自《铸剑》发表稿 A句的“蓬松的头发”为2?1?2节拍,与都是2?2节拍的“秀眉长眼”、“皓齿红唇”、“脸带笑容”不能相应,B句将之改为“头发蓬松”,不但与“秀眉长眼”、“皓齿红唇”、“脸带笑容”的2?2节拍相应,而且与2?2?2节拍的“正如青烟一样”也相应。 总之,在一定的语境与语体中,根据表达内容的需要,注意汉语词语的声音,调动汉语词语的语音要素,组成声音谐调流畅、节奏起落有致的篇章,以达到表达内容的音乐美,取得最佳的表达效果。 根据汉语语音以及汉民族语音美学心理,汉语的词语修辞主要涉及到与两方面。 谐调节奏 3 声音的谐调流畅 声韵调三合一的汉语 声音谐调流畅是指字(词)音组合的和谐优美,动听悦耳。汉语语音的基本单元体现为字或单音词,而字或单音词是由声母、韵母、声调的有机统一,因此,声母、韵母和声调都是进行汉语语音修辞,做到声音谐调流畅的要素或载体。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利用汉语的声母、韵母和声调进行语音修辞,追求声音的谐调流畅呢,对此,根据汉语长期的实践及语音学家和修辞学家等的研究,主要可以归结为如下三个环节: 1(注意音响 2(注意声调 3(注意韵脚 注意音响 具有声母、韵母和声调要素的汉语语音,在其长期的实践和积淀中,形成了可以直接拿来进行语音修辞,能取得明显音响效果,达到语音美的双声词、迭韵词、迭音词、摹声词。因此,古人曰:“迭韵如两玉相扣,取其铿锵;双声如贯珠,取其婉转。”这就是说,把两个韵母相同的字词放在一起,即迭韵,声音特别响亮,铿锵悦耳;把两个声母的字放在一起,即双声词,发声部位一样,说起来自然顺口。例如: 4 ? 真的猛士~敢于直面 惨淡 ,cǎn dàn,的人 生~敢于正视 淋漓 (lín lí)的 鲜血 (xiān xuè)。 鲁迅《纪念刘和珍君》 ?今夜的林中~也不宜于爱友话别~叮咛 (dīn g níng)细语—— 凄意 (qīyì)已足~语音已微,而 抑郁 (yìyù) 缠绵 (c hán m ián)~作茧自缚 的情绪~ 总是太“人间的”了~ 对不上着 晶莹 (jīng yíng)的 雪月 (xǔe yǔe )~空阔 (kōng kuò)的山林。 冰心《往事之二》 这些双声词、迭韵词的运用,使到句子说起来音响优美,听起来和谐悦耳。 同样地,使用迭音词和迭音后缀词,同样具有美化汉语词语声音的作用。 注意声调 语音学告诉我们,汉语的声调是可以辨义的。除此之外,在遣词造句中如能适当组配,也可以增强汉语的音乐美。那么,我们应如何调动声调这一要素来进行语音修辞呢,对此,有必要先了解汉语的声调及其变迁。 在古代汉语中,汉语声调先是被分作平声、上声、去声、入声共四声,再按照声调的长短变化归纳为平声和仄声(包括上声、去声、入声)两类。在现代汉语中,出现了“入派 5 三声”的变化,即:入声分化到平声、上声和去声中,平声又分化为阴平和阳平,所以,现代汉语的声调还是四声,即:阴平、阳平、上声和去声。阴平、阳平是平声,上声、去声是仄声。只是凡来自入声的阴平字和阳平字,还是归入仄声中。 那么为什么要将四声归纳为平声和仄声呢,这是因为平声高昂平直,仄声婉转低沉,两者适当交替配搭,就可以组成抑扬顿挫的变化美。有必要指出的是,平声、仄声交替配搭,根植于汉民族的语音生理结构及其语音美学心理中、根植于汉语的语音系统及其语音组合机制中,因此,是汉语一种很自然的语音现象。人们在日常的说话作文中往往是平仄相间或四声相递的,进而凝聚成成语及四字格中。例如: 光明正大 平平仄仄 谦虚谨慎 平平仄仄 异口同声 仄仄平平 快马加鞭 仄仄平平 风调雨顺 阴阳上去 山明水秀 阴阳上去 汉民族在长期的语文实践中,将这种自然平仄的搭配,有意识地加以、提高,并有意识地运用在文学创作中,于是铸就了具有平仄搭配规则和格式的诗歌,并在唐诗中完美、充分地发挥出来。例如: 6 白 日 依 山 尽~ | | — — | 黄 河 入 海 流~ — — | | — 欲 穷 千 里 目~ — — — | | 更 上 一 层 楼。 | | | — — 王之涣《登鹳鹊楼》 这首诗歌共四句,每一句句内平仄交替,一二句之间、三四句之间平仄对立,参差中有整齐,整齐中参差,构成了一种参差美与整齐美。 诗歌,特别是格律诗,必须遵循严格的平仄规则,但这不等于说其他文体就完全可以不讲究平仄,因为平仄的配搭本就是汉语本身语音特性所自然形成的。鉴于此,在其他文体中有意识地注意平仄搭配,可以美化语音,创造出更加符合汉语语音特点和汉民族语感习惯、语音美学心理的文章,增强感染力和可读性,提高语言表达效果。这就正如老舍在《戏话浅谈》中所指出的:“即使写文章,平仄的排列也该考究。‘张三李四’好听,‘张三王八’就不好听。前者二平二仄,有起有落;后者是四字皆平,缺乏抑扬。四个字尚且如此,那么连说几句就更应该好好安排一下了。”所以,一些优秀的散文,无不是平仄配搭有则,语音和谐悦耳的。例 7 如: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 | | - - | - - | | - | | | - - | | | | 子出水很高~象亭亭的舞女的裙。 | - | | - | - - | | | | - 朱自清《荷塘夜色》 注意韵脚 所谓韵脚,即在句末有规律地使用韵母相同或相近的字。韵脚一般使用平声字,间或也有用仄声字。这是汉民族经过长期的语文实践自然形成的。因此,民歌、谚语大都是押韵的。例如: ? 花喜鹊~尾巴长~取了媳妇忘了娘。,民歌, ? 泥瓦匠~住草房,纺织娘~没衣裳,卖盐的 喝淡汤~编席的睡光床。,民歌, ? 只要工夫深~铁棒磨成针。,谚语, ? 人争一口气~树争一层皮。,谚语, 汉民族这种长期的语文实践,后经文人逐步加以理性总结和有意识的运用,并称之为“押韵”。于是,“押韵”就成为汉语词语语音修辞的又一方式或手段。 从修辞效果视之,押韵可以使到音节回环应合,优美动听,形成回环美。这就正如朱自清先生在《诗韵》中所指出 8 的:“押韵使得同一个音在同一个位置上不断重复,这种声音的回环复沓,可以帮助情感的强调和意义的集中。”正因为押韵有这样的修辞效果,不但诗歌,而且小说、戏剧、散文等文体,为了内容表达的需要,也是讲究押韵的。例如: ? 空山不见人~ 但闻人语响。 返影入深林~ 复照青苔上。 王维《鹿柴》 ? 夜啊~静悄悄~ 静悄悄~ 当祖国渡过了沸腾的春天~ 当人们从梦里发出甜蜜的微笑~ 当睡熟的婴儿脸上现出幸福的酒窝~ 当晶莹的露珠挂上嫩绿的幼苗~ 同志啊~你可知道~ 我们敬爱的周总理的办公室啊~灯光又亮了通宵。 石祥《周总理办公室里的灯光》 ? 我们以我们的祖国有这样的英雄而骄傲~我们以 生在这个英雄的国度里而自豪。 魏巍《谁是最可爱的人》 ? 我们伫立橘子洲头~漫步湘江两岸,回清水塘~ 登岳麓山,徘徊板仓小径~依恋韶山故园〃〃〃〃〃〃万 9 千思绪~随山移水转。正是杜鹃花开遍三湘的季节~ 乡亲们怀着深情厚意~送给我们一棵带着韶山泥土的 红杜鹃。 毛岸青、邵华《我们爱韶山的饿红杜鹃》 把握声韵调谐调字词句 可见,汉语词语语音的声母、韵母、声调等是汉语词语实现语音谐调流畅,做到整齐美、参差美和回环美的载体,因此,是汉语语音修辞的要素。这些载体和要素,是作为一种字音语言和声韵调语言的汉语在其长期实践中自然形成的,同时自然发挥着提高语言表达效果的功效。鉴于此,有意识地分析、认识、把握这些载体和要素,我们就会理性地运用之,在今后的说话写作中创造出谐调流畅的句子,完美表达自己所要表达的一切。 节奏错落有致 单音词双音词并行的汉语 所谓节奏,是指在连续的语音音段中有规则的节拍(音步)组合。大家知道,语言中的各语义单位即词语与词语之间,都会出现一个停顿,形成一个节拍(音步),节拍(音步)与节拍(音步)的有规则的组合就形成连续语音音段的节奏。 10 由于汉语连续语音音段以音节为基本单位并记为一个汉字,因此,在汉语里,一个汉字基本是一个音节。古代汉语的词语,以单音词为主,现代汉语则出现双音化趋势,产生大量的双音词,于是,形成单音词和双音词并存的词语运用面貌。 单复音自由转化的汉语 由于汉语的基本的语义单位,即词义,往往既可以用一个音节即一个汉字记之,形成单音词,也可以用两个音节即两个汉字记之,形成双(复)音词,因此,在汉语的词汇系统里就形成一批有由单音词与双(复)音词组成的同义词。例如: 说 说话 谈 谈话 学 学习 住 居住 慢 缓慢 走 行走 论 论述 唱 歌唱 记 记录 快 快速 由于汉语词语的无形态性,在具体的语境与语体中,同一个语义单位,即词义,既可以“化单为复”,选用双(复)音词,也可以“化复为单”,选用单音词,而且相当自由。于是,在连续语音的节奏配置上,就可以相当灵活地配置出节拍整齐匀称,节奏错落有致的语句来。例如: 11 ? 这种作风~拿了律己~则害了自己,拿了教人~ 则害了别人,拿了指导革命~则害了革命。 毛泽东《改造我们的学习》 例?使用了两对同义词,一是己和自己,二是人和别人。 这是巧妙地调动汉语词语“化单为复,化复为单”机制,组 成整齐匀称,错落有致节奏的例子。请看: ? 这种作风~拿了律己~则害了自己,拿了教人~ 2 2 2 2 1 2 2 2 2 则害了别人,拿了指导革命~则害了革命。 1 2 2 2 2 2 1 2 2 如不是如此处理,就成了: ?A 这种作风~拿了律己~则害了己,拿了教人~ 2 2 2 2 1 2 1 2 2 则害了人,拿了指导革命~则害了革命。 1 2 1 2 2 2 1 2 2 ?B 这种作风~拿了律自己~则害了自己,拿了 2 2 2 1 2 1 2 2 2 教别人~则害了别人,拿了指导革命~则害了革命。 1 2 1 2 2 2 2 2 1 2 2 汉民族的辩证思维方式决定着汉民族追求那种喜双好 对的对称美(节拍(音步))和“易(变)中有不易(不变), 不易(不变)中有易(变)”的变化美。汉民族这种美学心 12 理追求,在语音修辞的节奏配置上也表现得淋漓尽致。 在古代汉语里,单音词居多,汉民族就以单音词与单音词组成双音节拍,再以双音节拍为主,与单音节拍、三音节拍错落有致的节奏。例如: ? 窗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1 1 1 1 1 1 1 1 1 1 2 2 1 2 2 1 2 3 2 3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1 1 1 1 1 1 1 1 1 1 2 1 2 2 1 2 2 3 2 3 李白《夜思》 ? 少小 离家 老大 回~乡音 无改 鬓毛 衰。 2 2 2 1 2 2 2 1 2 2 3 2 2 3 儿童 想见 不 相识~笑问 客从 何处 来, 2 2 1 2 2 2 2 1 2 2 3 2 2 3 贺知章《回乡偶书》 13 依语境组配节奏的汉语 在现代汉语里,双音词与单音词并存,汉民族就以双音词和单音词的交替使用,依据语境与语体,配置成各种各样整齐匀称、错落有致的21节拍(音步)或23节拍(音步)的节奏。例如: ? 投 身 革 命 即 为 家~ 2 2 1 1 1 2 2 2 1 2 2 3 血 腥 风 雨 应 有 涯~ 2 2 1 1 1 2 2 2 1 2 2 3 取 义 成 仁 今 日 事~ 2 2 1 1 1 2 2 2 1 2 2 3 人 间 遍 种 自 由 花。 2 1 1 2 1 2 2 2 1 2 2 3 陈毅《梅岭三章》 14 诗歌是如此,其他文体也是如此。例如: ? 春分 刚刚 过去~清明 即将 到 来。“日 出 2 2 2 2 2 1 1 1 1 2 2 2 2 2 2 2 江 花 红 胜 火~春 来 江 水 绿 如 蓝”。 这 是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2 3 2 2 3 2 革命 的 春天~这 是 人民 的 春天~这 是 科学 的 2 1 2 1 1 2 1 2 1 1 2 1 3 2 2 3 2 2 3 春天:让 我们 张 开 双 臂~热烈 地 拥抱 这 个 2 1 2 1 1 1 1 2 1 2 1 1 2 3 2 2 3 2 2 春天 吧: 2 1 3 可见,汉语的词语不但具有灵活的“化单为复,化复为单”的机制,而且具有组成双音短语(如:这 个、这 是、张 开等)与双音词对举以及自由利用衬字(如:地等)机制,因此,汉民族完全可以根据其表意的需要和语音美学追求,灵活机动地组配节奏。这种机动灵活,甚至到了可以依托语境临时给某个字附加上原来所不具有的意义,以求组配 15 成最佳节奏。例如: ? 要准备打仗。 1 2 2 3 2 这句话恰好用上了双音词打仗,组成了汉民族所喜闻乐见的3 2音步。如改成要准备打,即组配不了音步,还产生了歧义。 ? 阵地就是我的家~时时刻刻准备打。 2 2 2 1 2 2 2 1 2 2 3 2 2 3 这句话意在要融进要准备打仗的意思,但如果说成 阵地就是我的家~时时刻刻准备打仗。 2 2 3 2 2 2 2 音步不对称,结构即失衡~ 现在的问题是:既要完全表达既定的意思,又要做到节律整齐。但汉语一下子又很难找到与打仗相应的单音词。那怎么办呢,这时就要意识到汉语词语具有意义灵活性的这一重要机制,并有意识地加以运用。 汉语词语意义的灵活性有许多表现,比如,义项多,会在语文实践中产生新义等。这里所表现出来的却是依托语境临时给某个字附加上原来所不具有的意义。具体分析如下: 阵地就是我的家~时时刻刻准备打。 16 大家知道,在一般辞书里打是没有打仗的意思的,我们能找到的最多是“打人”、“打架”的意思。所以,在没有特定的语境下,打仗是绝对不能说成打的。但是,在阵地就是我的家~时时刻刻准备〃〃〃的语境下,打却可以并能够获得打仗的意思。或者说,我们可以根据特定的语境给打临时附加上打仗的意思,把打与打仗构成一对临时同义的单音词和双音词,供我们组配节奏选用。 这是在词语语音修辞中一种比较高超的方法,我们应该在今后的语文实践中加以注意和运用。其原则是:要充分调动和利用语境的条件。 汉语由于具有上述这一机制,所以其词语“化单为复,化复为单”的运作之灵活性与巧妙性,确实到了无与伦比的地步,并成为汉民族进行词语语音修辞的重要财富与资源。 追求音义的统一 综上,汉语所特有的声母、韵母、声调及其所组成的音节,都是汉语语音修辞的要素和载体,而他们所承载的单音词、双音词本身是无形态的,其组配只需要语义的贯通,于是,在遣词造句成章中,汉民族都可以完全根据语体、语境及表意的需要,遵循汉民族的语音感受和语音美学心理,灵活机动地谐调声音,组配节奏,做到语音形式和内容意义的完美统一,而且只有语音形式和内容意义的完美统一的作品 17 才有更强的生命力。以匈牙利著名诗人裴多菲《爱情》的中为例,现在大家熟悉的是殷夫30年代所译的: 生命诚可贵~ 2 1 2 爱情价更高, 2 1 2 若为自由故~ 2 2 1 二者皆可抛: 2 2 1 50年代孙用则译为: 自由~爱情: 2 2 我要的是这两样。 1 2 1 1 2 为了爱情~ 2 2 我牺牲我的生命, 1 2 1 1 2 为了自由~ 2 2 我又将爱情牺牲。 1 2 2 2 无庸讳言,孙用则的译文是无法与殷夫的译文相比的~ 殷文不论是在声音的谐调流畅,还是在节奏的错落致上,既充分调动了汉语的语音修辞要素与手段,又完全切合汉民族的语音修辞的美学心理与追求,琅琅上口,言简意赅,雅俗共赏,不陉而走。 孙文却不是这样,完全将汉语传统的诗歌形式及其谐调模式和节奏格式弃之一旁,不但声音无法谐调、节奏不合汉民族语感,而且短短的只用了23个词的诗歌,重复词语就有自由、爱情、我、牺牲、的共5个,其中自由重复2次、 18 爱情重复3次、我重复4次、牺牲重复2次、的重复2次,既完全抛弃了汉语的语音修辞要素与手段,又无法切合汉民族的语音修辞的美学心理与追求,无法上口,言复意繁,雅俗不赏,难于流传。 最后,要强调的是:我们所任何情况下所进行的声音谐调和节奏组配,都是要做到语音形式和内容的完美统一。要做到完美统一,就不能“以辞害意”。所谓“以辞害意”就是为了所谓的协调或节奏而破坏了汉语的语义结构或语义单位,妨碍甚至妨害了意义的表达,不但做不到提高语言表达效果,而且还“辞不达意”。例如: *? 猛听一声爆~音调那么嘹~炸穿敌人一个堡。 *? 备课改作伴星月~拔尖补差无休歇。 这两句话为了谐调声音和组配节奏都有意识地运用了汉语词语“化单为复,化复为单”的机制,但其表达效果却不佳,而且?句被认为是“以辞害意”,?句是“辞不达意”。 现在要讨论的是: 为什么“阵地就是我的家~时时刻刻准备打”同样是有意识地运用了汉语词语“化单为复~化复为单”的机制~却取得截然相反的效果~被认为是语音修辞的比较好的句子~而上引两句却是有毛病甚至是不能成立的句子呢,。 19
/
本文档为【注意词语的声音】,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