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中国排球五十年之一:起源於美国

2017-09-01 41页 doc 78KB 34阅读

用户头像

is_594905

暂无简介

举报
中国排球五十年之一:起源於美国中国排球五十年之一:起源於美国 中國排球五十年之一,起源於美國 現代體育運動的許多專案都起源於英國,而籃球和排球則是美國人創造的。1895年,美國麻塞諸塞州,舊稱麻省,霍利約克市,Holyoke,基督教青年會,Y,M,C,A,中,一位叫威廉?基?摩根,WilliamG,Morgan,的體育幹事發明了排球遊戲。當時,他認爲新近發明的籃球運動太激烈,而網球運動的活動量又太小,要尋求一種運動量適當,又富於趣味性、男女老少都能參加的室內娛樂性專案,因而創造了排球遊戲。 最初這種遊戲是以網球和籃球爲基礎的。遊戲時在籃球館里拉上一副...
中国排球五十年之一:起源於美国
中国排球五十年之一:起源於美国 中國排球五十年之一,起源於美國 現代體育運動的許多專案都起源於英國,而籃球和排球則是美國人創造的。1895年,美國麻塞諸塞州,舊稱麻省,霍利約克市,Holyoke,基督教青年會,Y,M,C,A,中,一位叫威廉?基?摩根,WilliamG,Morgan,的體育幹事發明了排球遊戲。當時,他認爲新近發明的籃球運動太激烈,而網球運動的活動量又太小,要尋求一種運動量適當,又富於趣味性、男女老少都能參加的室內娛樂性專案,因而創造了排球遊戲。 最初這種遊戲是以網球和籃球爲基礎的。遊戲時在籃球館里拉上一副網球網,網高6尺6寸,約1.98米,,用籃球膽當球,像打網球一樣打來打去。與網球不同之處就是球在哪一方場地落地,就算哪一方失敗一次。當時只是作爲人們的一種消閒活動。 由於籃球膽太輕,在空中飄忽不定,玩起來不方便。用籃球來玩又太重太大,不能用手拍打,必須設計輕而小的球。於是該市的“司堡爾丁體育用品公司”,Spaulding Company,試做了圓周爲25,27寸,約63.5,68.8公分,、重量爲9,12盎司,約255,346克,規格的球。試驗結果效果非常好,於是就決定採用這種球。現在的國際比賽用球在製作工藝和原料方面雖有千百次改進,但球的規格還和第一代球差不多。 這項新的運動開始叫Mintonette,小網子之意,,1896年春田市,Springfield,霍爾斯特德教授,H,T,Halstead,建議把原名改爲Volleyball,空中連續擊球之意,。因爲這種遊戲的本意是使球在空中飛來飛去,這就是現代國際通用名Volleyball———排球。 出版第一個排球比賽規則的是美國人卡麥隆,J,Y,Cameron,先生。第一場排球比賽出現在1896年。當年,美國基督教青年會在春田市春田學院召開幹事工作會議,該校學生以示範演的形式和觀衆見面,博得了在場觀衆的讚賞。同年由該市的兩個排球隊進行了第一次公開比賽,一個隊的隊長是該市市長庫蘭先生,另一個隊的隊長是該市消防署長林基先生。這兩場比賽都是5人對5人。 在社會、學校紛紛開始熱衷於排球運動的同時,也引起了美國軍隊的重視,並把排球列入軍隊體育專案。第一次世界大戰以來在軍隊中得到廣泛的開展,在空軍中一度達到了狂熱的程度。 但是,排球在美國一直都帶有強烈的娛樂性,因而長期把它當作娛樂專案看待,直到1942年———排球運動誕生後的第47個年頭,才舉行了第一屆全美排球錦標賽。1952年,全美陸軍舉行排球淘汰賽,從此才超出娛樂範圍,向運動競賽發展。 轉載自, 中國體育報 作者, 北客 中國排球五十年之二—從世界到中國 上回說到,春田學院是排球的發源地,該校的基督教青年會是最早傳播排球運動的組織。當時,基督教青年會的幹事、傳教士、春田學院畢業的學生,以及參加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美國軍隊,都成爲排球運動的初期傳播者。 從世界到中國 1900年,通過基督教青年會的傳播,加拿大成爲第一個在美國以外開展排球活動的國家。同年,排球傳入亞洲的印度。1905年,中國和古巴也出現了排球活動。 關於排球是于何時何地由何人介紹到中國的,已無法找到準確的文字依據。但一些資料證明,最遲在1905年,在中國的南方就已開展了排球活動。 臺灣體育史學家吳文忠在《中國體育發展史》一書中指出,排球運動最初稱“隊球”,1905年廣州南武中學及香港皇仁書院首先倡行,其後傳佈各地。 廣州培英中學李聖華也有同樣的記述,即排球“約1905年傳入中國”。 一些資料表明,在排球運動傳入中國的初期,除一些教會學校開展並傳播外,基督教青年會在推廣和傳播這個專案上,也起有相當的作用。 曾親自參加1912年舉辦的青年會體育幹事訓練班的淩希陶先生在回憶文章中記述到,“……1912年,全國青年協會決定聯合幾個大城市的青年會舉辦第一次體育幹事訓練班,以培養一批體育幹事。開班地點在浙江省莫干山,那裏是外國傳教士避暑的地方,除室內運動場外,還有游泳場及網球場……”訓練班“教授的內容除一般體育理論及各項運動比賽規則之外,還訓練游泳、籃球、排球、體操……等。” 王毅成在回憶漢口基督教青年會體育部工作的文章中也寫到,“1910年,漢口基督教所辦的益智學堂……就辦有青年會。”青年會“體育部有會內會外兩方面工作,會內的工作是擔任中學體育課,輔導會員體育活動,專案有體操、籃、排、 室內手球”。 排球運動傳入的初期,通過青年會體育部、留學生、外籍人士等以教學、遊戲、訓練班及表演賽等方式的傳播,排球運動逐步在中國部分城市的學校中開展,但當時僅僅作爲一項遊戲在中國各地開展,多在學校圈子裏傳傳托托,玩玩而已,很少有競賽活動。直到1913年遠東運動會中、菲進行首次排球比賽後,中國各地才逐漸開展排球的競賽活動。 轉載自, 中國體育報 作者, 北客 中國排球五十年之三—排球運動在中國的初期發展 上回說到,排球運動從世界傳播到中國,首先在我國南方城市———廣州發展起來,並向華東、華北拓展。 華東地區的排球運動,以上海開展的歷史最爲悠久。1908年,美國醫生愛克斯納,M,J,EXNER,受北美基督教青年會的派遣,來華擔任上海基督教青年會體育部主任。他在青年會的體育訓練班中開展了包括排球專案在內的多種體育活動。 1911年,上海青年會在四川北路橫濱橋的戶外運動場落成,開幕式上舉行了兩場排球表演賽。第一場由青年會的支隊對青年會中學隊,第二場由青年會商人體操班對青年會混合隊,由中學隊與中西幹事組成,,這成爲上海最早的排球比賽。 1915年,第二屆遠東運動會在上海舉行,大會繼上一屆遠東會仍設有排球競賽專案,中國隊奪得冠軍。在當時的中國排球代表隊中,有4名上海聖約翰大學的學生。是屆比賽,對上海排球運動的開展有一定的促進作用,但開展這項運動的範圍,主要局限在基督教青年會所能夠影響的圈內,以至當時著名的華東大學體育聯合會一直未把排球列入每年的競賽專案中去。 1924年舊中國的第三屆全國運動會在武漢舉行,在排球比賽中華東隊敗給華南,獲亞軍。在這屆全運會排球賽的推動下,1926年,上海開始出現有組織的排球比賽。 福建也是我國開展排球運動比較早的省區之一。1917年,福州市基督教青年會體育幹事播竹孫從上海基督教青年會體育幹事訓練班受訓結業後,將所學到的排球運動的知識、技能和比賽練習的方法等帶回福州。 當時在福州所用的排球,都是舶來品。價貴、數量少,無法滿足人們的要求和需要。於是,祖業從事枕頭商的格致書院體育教師許玉成先生,熱心扶植,精心設計,經其親手仿製,首先製成了比賽用的排球。起初由於材料簡陋、手工粗糙,所制的球圓度不夠,類似枕頭。後來經過研究,改進工藝,製成符合標準的排球。由此福州當時各校的“隊球”隊普遍採用許玉成先生“土産”的球來進行練習和比賽,這個小廠也成爲福建省名噪一時的排球製品廠家。 華北運動會歷來重視田徑比賽,對於球類專案,由於人們對於它的規則還不太瞭解,再加上經濟困難等問題,因此人們對是否在華北舉行球類比賽的問題上一直爭論不休。直到1924年,華北第一次球類運動會在天津舉行,排球被列爲競賽專案之一。 轉載自, 中國體育報 作者, 北客 中國排球五十年之四—從九人制到六人制 上回說到,新中國成立之前,排球運動已經在我國各地蓬勃發展起來。排球在亞洲經歷過16人制、12人制及9人制。中國廣大地區一直流行9人制排球,並且形成了一套獨特的打法。 在50年代,世界高水準的排球隊都集中在蘇聯、東歐等國家,那時世界性排球比賽都是採用6人制。1949年,在捷克斯洛伐克首都布拉格舉行的第一屆男子排球世界錦標賽,就是六人制比賽。爲了適應國際比賽的需要,中國必須學 習六人排球的技術和比賽規則。 1950年8月,在捷克斯洛伐克首都布拉格舉行了世界學生第二次代表大會的體育比賽,其中設有排球專案的比賽。 爲了在實踐中學習六人排球技術和瞭解比賽方法,中華全國體育總會決定派中國學生代表隊參加這次比賽以資學習。參加這次排球比賽的隊只有捷克斯洛伐克、波蘭、羅馬尼亞和中國。由於中國剛剛開展六人排球,對比賽規則、技術、戰術都不熟悉,九人排球的諸多絕招,一下子又用不到六人排球中來,只能是一邊比賽、一邊學習。比賽成績是三戰三負。 當時的發球都是“保險球”,攻擊性比較差,給中國學生隊提供了打“快板”球的好機會。對方發球過來,中國隊運用上手傳球將球傳到位,打“快板”的隊員跳起在空中,二傳隊員把球往他的手上傳出,扣球手隨即往下一“抓”或一“壓”,有時還可以利用手腕往兩邊壓甩,球兒應聲落地。這一絕招,歐洲人從沒有見過,裁判員也不敢判持球,對方也沒有攔過這種球。當時的比賽是對手進攻,中國隊防守不起,中國隊快攻,對方也不知所措。比賽雖是三戰三負,但觀衆觀看時還很感興趣。 中國學生隊途經蘇聯時,蘇聯專門派了米朗教練來指導中國隊。米朗教練過去也未見過快球,不便妄加評說。結果,只要中國隊員一打快球,他就聳聳肩膀,不置可否。米朗教練教會了中國學生隊如何換位輪轉的方法。 中國學生隊這次捷克之行,雖未贏一場球,但初步學習了六人排球規則和比賽方法,試用了快板球絕招,認識到了技術不全面的缺憾,收穫是很大的。 1953年8月,在羅馬尼亞首都布加勒斯特舉行第一屆國際青年友誼運動會排球比賽,中國青年女子排球隊首次出國參加了這次比賽,以3比0戰勝了芬蘭、奧地利、丹麥、挪威等隊,但以0比3負于波蘭、保加利亞。結果,獲這次比賽的第7名。 通過這一系列的國際比賽活動,中國男、女排球隊獲得了極好的在國際比賽中學習、鍛煉的機會,而且是以當時世界最高水準的隊爲對手,這對於中國排球儘快地掌握六人排球的精華,提高技術戰術水平、克服薄弱環節都有極大的裨益。 轉載自, 中國體育報 作者, 北客 中國排球五十年之五—1953年排協成立 上回說到,新中國排球隊在參加了世界大學生運動會和青年聯歡節等排球比賽活動之後,中國排球隊朝氣蓬勃的精神和獨特的技術,引起了國際排壇的注意。 1953年中國排球協會成立,張之槐任主席。1953年11月,張之槐、馬啓偉以中國排球協會的名義參加了在羅馬尼亞首都布加勒斯特舉行的國際排球聯合會行政會議。1954年1月11日,國際排聯正式承認並接納中國排協爲正式會員。 1956年8月,由國際排聯主辦的男子第三屆和女子第二屆世界排球錦標賽在法國巴黎舉行。國際排聯向中國男、女排球隊發出了邀請。8月30日至9月12日,17個國家的女子排球隊和24個國家的男子排球隊雲集巴黎,參加本屆盛會,隊數之多,是世界排球錦標賽歷屆之首。 在世界錦標賽之前,選舉大會的最高權力機構———仲裁委員會時,國際排聯介紹中國爲亞洲冠軍,提名由中國、蘇聯、美國、法國及義大利等五國爲仲裁委員會成員,獲得全體一致通過。 在國際排聯的另一次會議上,通過了由中國、蘇聯、美國、法國、保加利亞、巴西、義大利等七國組成的“爭取排球運動列入奧運會專案”專門委員會。 參加這次世界錦標賽的隊都是世界一流水平的隊。面對強手,中國運動員發揚了敢打敢拼的精神,女排先後戰勝了奧地利、德意志聯邦共和國、荷蘭等隊。雖以2比3負於美國隊,但積分與德、朝、美相同,計算淨勝局數中國隊佔先,獲得第六名。 中國男隊在24個隊中,先後戰勝印度、南斯拉夫及南美勁旅巴西隊,獲第九名。 中國隊在比賽過程中採用後排插上和兩次轉移相結合的戰術,在插上時廣泛地採用中國隊的傳統打法———快球及其掩護戰術,打出了“快慢掩護”、“重叠”、“前交叉”、“後交叉”等多種多樣的進攻配合。這些配合法國觀衆還是頭一次見到。尤其是中國隊的快球,更使法國觀衆耳目一新。中國隊員的魚躍救球也堪稱大會“一絕”。每當中國運動員搶救一個好球時,法國觀衆都要報以熱烈的掌聲。法國報紙誇獎中國隊是“雜技一般的表演”。 這次比賽,對中國排球隊來說,是對幾年來學習六人制排球後運動水平的一次鑒定,也是對中國隊所採用的技術、戰術的一次考試。中國隊參加巴黎世界錦標賽,是第一次參加真正的排球世界大賽。在同世界強手的對抗之中,中國隊看到了自己的長處,增強了信心,也認識到自己的短處,明確了改進的方向,這對 於中國排球技術、戰術在以後一段時間內的發展具有較爲深遠的意義。 轉載自, 中國體育報 作者, 北客 中國排球五十年之六—“發球”技術革命 上回說到,1953年,中國排球協會成立,1954年,中國排協加盟國際排聯,並成爲國際排聯選舉大會最高權力機構———仲裁委員會成員之一。 1957年,廣東男排根據排球比賽的對抗規律和本隊的具體條件,在當年舉行的全國排球甲級聯賽中,大膽地運用了勾手大力發球技術。在實踐中,他們通過系統、嚴格的訓練,摸索出了一套運用大力發球的規律。他們把發球與接發球的訓練比例擴大到整個技術訓練的60,左右,使發球與接發球技術的訓練有了數量上的保證。因而在比賽中發球得分多,一傳失誤少,一次攻佔了很大的便宜。1957年,廣東男排由全國前6名以外的隊,一躍而進入前3名,勾手大力發球發揮了不小的作用。1958年全國甲級聯賽,廣東男排由1957年的第3名上升爲第2名,大力發球成爲他們制勝的“法寶”。 在廣東隊的帶動下,大力發球風靡全國,不僅甲級隊普遍採用,乙級隊及參加全國錦標賽的隊也都開始廣泛地運用,不僅男子隊採用,女子隊也有不少隊員運用。這個時期來華訪問的外國隊,都嘗到了中國隊大力發球搶攻的苦頭,一場比賽他們的一傳要丟18分左右,最多的高達25分。 然而,大力發球的廣泛運用,直接造成一傳失誤率增長,到位率下降。雖然可以使發球技術掌握較好的隊增加了獲勝的機會,但也導致快速戰術的運用受到抑制,造成排球進攻戰術簡單化和單調化。在發球與一傳嚴重不平衡的情況下,組成戰術的實際困難和認識上的不一致,是快速戰術受到了嚴重威脅的根本原因。 當大力發球技術還在方興未艾的時候,出現了另一種攻擊性很強的發球———上手飄球。中國最早運用這種新技術的是上海“紅”隊,即上海體院競技 指導科隊,的龔俊平。當時雖然還沒有人從理論上對這一技術進行總結和提煉,但在實踐中已經感覺到了這種發球的威力。 1958年春天,四川男、女排球隊奉命到上海迎戰保加利亞隊,學習了這種新的發球技術,回省後大力展開訓練,形成了一套獨特的打法。 之後,發上手飄球技術在國內外頗爲盛行,古巴隊、美國隊的“歐式”飄球,也是從上手飄球技術的基礎上派生的。在國內,上飄技術也有“追胸球”、“下沈球”、“輕飄”、“重飄”等發展和變化。 轉載自, 中國體育報 作者, 北客 中國排球五十年之七—第一屆全運會排球賽 上回說到,中國排球進行了一場發球技術“革命”。除勾手大力發球外,還創立了“飄球”發球技術。 1959年,新中國第一屆全國運動會在建國十周年大慶的喜慶日子裏舉行。在學習六人排球的第9個年頭,排球運動在中國已得到了廣泛的普及,運動技術水平有了較快提高,技術、戰術亦有很大的發展。首屆全運會排球賽可以說是新中國六人排球初期發展的大檢閱。 這是一屆規模空前的比賽。參加全運會排球比賽的有28個省、市、自治區隊和解放軍隊,分預賽和決賽兩個階段進行。預賽于當年4月在濟南、南京、長春和南昌4個城市舉行。 參加濟南賽區比賽的有解放軍、河南、貴州、河北、陝西男女隊及安徽男子隊,共有教練員、運動員154人, 參加南昌賽區比賽的有廣東、四川、雲南、廣西、甘肅、江西男女隊及寧夏男子隊,共有教練員、運動員154人, 參加南京賽區比賽的有上海、遼寧、江蘇、湖南、江蘇、青海男女隊及西藏男子隊,共有教練員、運動員154人, 參加長春賽區比賽的有湖北、吉林、山西、內蒙古、黑龍江、福建男女隊及山東女子排球隊,共有教練員、運動員182人。 4個賽區共有46個隊644名男、女運動員參加了角逐。這樣大規模的高水準比賽,在中國排球運動史上還是第一次。各賽區選出前3名進京參加決賽,他們是男子組,解放軍隊、四川隊、山東隊、上海隊、江西隊、吉林隊、廣東隊、遼寧隊、江蘇隊、湖北隊、福建隊、貴州隊。女子組,解放軍隊、四川隊、上海隊、貴州隊、雲南隊、遼寧隊、吉林隊、湖北隊、河北隊、廣東隊、江蘇隊及山東隊。共有男女運動員336名。 中國自1957年實行《運動員等級》以來,到1959年已經擁有了一大批等級運動員,僅參加決賽的男、女24個隊中運動健將就有41人,一級運動員141人。占參加人數的62,以上。 第一屆全運會還組成了一支空前壯大的技術統計隊伍,他們日夜奮戰,爲參賽各隊提供了各項技術統計和各單項技術前10名的資料,爲大會及各隊總結比賽和今後訓練工作,提供了客觀的依據。 第一屆全運會排球比賽的技術、戰術均達到了相當的高水準,發球攻擊性提高,勾手大力發球得到了普遍運用,多樣化的發球受到了人們重視。除勾手大力發球外,上手飄球也是一種攻擊性的進攻手段,特別是上手飄球結合大力發球交替運用,具有突然性和攻擊性。接發球失誤減少,扣球能力明顯加強,攔、防能力普遍提高。 轉載自, 中國體育報 作者, 北客 中國排球五十年之八—一鳴驚人的“東洋魔女” 上回說到,1959年,新中國第一屆全運會排球賽,全國4個賽區共有46個隊644名男、女運動員參加了角逐,是一次對新中國六人排球初期發展的全面檢閱。 1960年,在巴西首都里約熱內盧市舉行的世界女子排球錦標賽上,異軍突 起的日本女排戰勝美國等隊,僅負于蘇聯隊,獲得亞軍。緊接著在1961年訪歐時,又以21天連戰連勝21場的戰績席捲蘇聯和東歐諸強。1962年10月,在莫斯科舉行的第四屆世界女排錦標賽上,以3比1的優勢戰勝蘇聯隊,首次登上了世界冠軍的寶座。 日本女排在1960年之後的118場國際比賽中,只輸9局並獲得全勝,而且場場都以較大的優勢取勝。日本女排的勝利震驚了世界排壇。歐洲人稱她們爲“東洋魔女”,《蘇聯體育報》稱日本女排的發球是“遠東颶風”。 日本女排何以能在短短的五年之中稱雄於世呢,日本女排成功的奧秘在哪里,這是中國和世界排壇都十分關注的問題。日本女隊教練員大松博文先生回答了這個問題,“人只有每天感到不足,並想辦法來糾正缺點,他才能進步。……我們日夜練習,從精神上說,不能敗給任何人。從難度上說,是人的能力的最高限度。人沒有不能做的事情,只要想做是可以完成的。”日本女排把挖掘人的最大潛力、培養運動員的頑強意志力放在十分重要的地位,可以說是她們成功的第一要素。 大松博文充分認識到,日本選手不如蘇聯選手高大、健壯,因此不能照搬蘇聯的打法。所以,日本女排創造性地使用了勾手發飄球、墊球接一傳和滾動防守技術。在世界排壇發球和接發球極不平衡的時期,獨創了一套使發、接球保持平衡的路子,並從防守著手來加強反擊能力,在技術上又有了她們獨到之處。這可以說是她們的第二條經驗。 大松博文指出,“水平不是平均的東西。要充分發揮隊員好的個性,好的個性集合成一個集體,才能發揮出巨大的威力。因爲每個人各有長短,好的指揮員要充分發揮她們的個性。使得場上六個人像齒輪一樣,具有打不破的堅韌力。”日本女排抓住了排球專案的特點,把個性與共性融爲一體,增強了集體的戰鬥力。這一點完全符合亞洲隊的實際情況,即要與歐洲強隊相抗衡,就必須充分依靠和發揮集體力量才能取勝。這可以說是日本女排成功的第三條經驗。 爲了加大訓練強度,日本女排還創造了“多球訓練法”,爲她們能在短時間內取得快速的進步創造了條件。 轉載自, 中國體育報 作者, 北客 中國排球五十年之九—練不到的中國姑娘 上回說到,日本女排在1960年之後連續贏得118場國際比賽的勝利,並在1962年戰勝蘇聯隊,首次登上世界冠軍的寶座,震驚世界。日本隊的成功也引起了中國排球界的重視。 1965年4月21日至5月23日,經周恩來總理批准,中國排協邀請日本大松博文教練來華,協助中國隊訓練。 在這一個月當中,平均每次訓練課5小時,最長的一次達到12個小時,,平均實際做動作72分37秒,密度爲23.9,,平均活動距離4972米,最長7344米,,“極限”訓練時間10分27秒,總動作678次,其中滾動防守和扣球378次,。大松教練用了130多種方法,重點訓練防守,也練了扣、攔、調及二傳、發球等全面技術。因爲時間較短,戰術配合練得比較少。 第一次訓練課剛開始不到20分鐘,隊員們個個暈頭轉向,嘔吐不止。但大松教練好像沒有看見一樣。這樣4小時訓練,情景是可想而知的。訓練中大松教練還不滿意地說,“你剛才是在慢慢地走,這是打不好球的。不要像美國人一樣的軟弱。”“拿出勇氣跑起來,”“這樣練是不能打敗日本隊的。” 訓練十分艱苦,有一次因未完成訓練任務,從下午四點一直練到第二天淩晨一點。還有一次,一個隊員在40多分鐘之內,連續做過68個動作,有的連續練習1024個動作,都是移動和滾翻之類的防守動作,。中國運動員能不能承受這麽大的運動量呢,這是很多人都擔心的問題。但無論大松怎樣嚴格要求,也無論大松的運動量有多大,中國姑娘都忍受下來了,並戰勝了它們。事實證明,她們是“練不倒”的中國姑娘。據北京體育科學研究所排球醫學生理研究組的報告指出, 訓練初期,隊員普遍不能適應。表現爲訓練時及訓練後臉色蒼白、口唇青紫、頭暈眼花、噁心嘔吐、呼吸困難、極度疲乏、食欲不振、睡眠不佳。“極限”訓練後心跳達到10秒鐘34次。百分之百的人出現大量尿蛋白,部分人出現血尿。這些反應,以訓練的頭3至4天最爲明顯。繼續堅持下去就逐步適應了,儘管訓練中、後期,運動量比初期有增無減,但上述不適應反應都較少出現,甚至不出現。尿蛋白排量由開始50至60毫克減少到10至25毫克,出現血尿人數由66,減少到10,以下,血色素有所回升,“極限”訓練後心跳減慢,心電圖檢查正常。這些都說明絕大部分隊員都能適應大松訓練。 通過這些訓練,使中國教練員們認識到,中國隊員在開始階段出現身體和生 理上的不適應,主要是因爲基礎太差,經過一定強度的訓練是可以適應的。關鍵在於要不斷地實踐,大膽地試驗。 轉載自, 中國體育報 作者, 北客 中國排球五十年之十—修改攔網規則帶來新挑戰 上回說到,大松博文來華協助中國隊訓練。經過一個月大運動量的訓練,中國姑娘們克服了身體上和心理上的不適應,訓練水平明顯得到提高。 修改攔網規則帶來新挑戰 1964年,國際排聯在日本東京舉行會議,修改了有關“攔網”的規則。規則條文爲,“當一方扣球前,另一方前排隊員身體任何部分越過球網上沿以上的垂直平面觸球,即爲過網犯規。但一方隊員扣球或吊球後,另一方攔網隊員過網觸球不算犯規。”明確地規定在對方扣球後攔網手可以過網去攔球。 這個變化對於攔網來說是一個極大的轉變。規則修改後允許攔網手過網攔網,完全改變了攔網技術單純防禦的性質,它可以通過攔網將對方的扣球直接攔死在對方場上而得分或得發球權。也就是說,新規則實施後的攔網具有了進攻與防守的兩重性。 新規則對誰有利呢,顯然是對人高、手長,佔有空中優勢的歐美隊有利。這種形勢,給亞洲的中、日、朝等隊帶來了較大的壓力。 1964年初,中國排協獲悉國際排聯將在1965年修改攔網規則。國家体委球類司決定立即在當年舉行的全國排球聯賽中執行新的規則。於是,一個群衆性的鑽研攔網新技術的熱潮迅速在全國掀起。 1965年7月,中國男排參加了在蘇聯里加舉行的五國國際排球賽。中國男排的直臂屈腕蓋帽攔網,在比賽中嶄露頭角。在對蘇聯、捷克斯洛伐克、民主德國等世界強隊的比賽中,中國隊攔網得分占總得分的21.1,,1962年世界錦標賽時,在對羅馬尼亞、南斯拉夫、波蘭、匈牙利、巴西、保加利亞等六場比賽中,中國隊攔網得分僅占總得分的6,,而其他參賽隊占14.2,,,其他的隊攔網得 分占總得分的20.5,。中國隊的攔網,從過去的落後狀態一躍而進入了世界先進水平。 同年11月,日本排球隊訪問中國。當時,日本男排是世界第五名,身高情況和中國差不多。但比賽時由於中國隊在攔網上占了絕對的優勢,結果比賽成了一邊倒的形勢。據三場比賽統計,中國隊攔死77次,而日本隊只有37次。中國隊的平、快球進攻,使日本隊防不勝防,中國隊的蓋帽攔網,使日本隊的扣球受到極大的威脅。在對中國隊和北京隊的比賽中,日本隊有一局只拿到1分,有一局是0分。 重大國際比賽中攔網的成功,給中國隊帶來了信心。 中國隊從逆境中奮起,改變了攔網的落後面貌,並使自己躋身於世界排壇的前列。新規則對中國排球發展的影響,還直接促成了中國隊在快速戰術方面的鞏固、發展和創新。 轉載自, 中國體育報 作者, 北客 中國排球五十年之十一—首次參加世界杯 上回說到,1965年,國際排聯修改了攔網規則。中國排球界大力研究新規則,改變了攔網的落後面貌,並使自己躋身於世界排壇的前列。 1976年6月,新的國家排球隊在北京成立。由袁偉民、戴廷斌分別擔任女排和男排的教練。 1977年11月,世界盃女子第二屆、男子第三屆排球賽在日本的東京、大阪等23個城市舉行。參賽的女排8個隊、男排12個隊大都是1976年蒙特利爾奧運會前3名和各大洲預選賽選拔出來的世界強隊。中國排球代表團在團長黃中的率領下,首次參加世界盃賽,也是中國排球隊同世界大賽闊別十餘年後的第一次征戰。 中國女排在預賽中先戰勝了身材高大、擅長強攻的美國隊,接著又擊敗了經驗豐富、老將衆多、獲1976年奧運會第4名的匈牙利隊,最後又攻下上屆世界 盃賽的冠軍日本隊,取得小組第1名,進入前4名的決賽。在決賽中,中國隊擊敗了實力雄厚的本屆亞軍古巴隊,但因負於日本和南朝鮮隊,根據勝負局數計算而屈居第4名。這是中國女排參加世界大賽以來取得的最好成績。 值得一提的是中國隊在預賽時戰勝日本女排的一場比賽。這是自1957年日本隊訪華後的20年,也是日本隊自60年代摘取世界冠軍的桂冠以來,中國女排第一次戰勝日本國家隊。 參加這屆世界盃賽的教練員是袁偉民、韓雲波。運動員有,曹慧英、陳招梯、楊希、沈散英、周曉蘭、張蓉芳、孫晉芳、張潔雲、齊麗霞、王愛香、許秀梅、林輝等12人。隊長曹慧英在比賽中作風頑強,表現突出,被大會授予“敢鬥獎”、“最佳攔網獎”和“最佳選手獎”,爲祖國爭得了榮譽。 中國男排在本屆世界盃中,以嶄新的面貌和獨特的快速多變的打法,戰勝了加拿大、南朝鮮、巴西等世界強隊。在中國男排參加國際大賽史上,首次獲得世界第5名的好成績。中國隊的新打法在比賽中交替運用,效果甚好。汪嘉偉的“前飛”、“背飛”,叫日本人大傷腦筋,常派兩個專人盯住汪嘉偉,他們稱之爲“魔鬼似的B快攻”,指汪用的短平、前飛等打法變化多端、難以應付之意,。周仲瑜的“錯位差”,李建新的“後飛”,即從後排起跳,沖飛到網前進攻的打法,,在比賽中大顯身手,使他們成爲日本觀衆心目中最受崇拜的人物。 中國參加這次比賽的教練員是戴廷斌、容植聰。運動員有,胡進、汪嘉偉、李建新、王康桓、李連邦、侯傑、周仲瑜、林榆廷、鄭宗源、沈富麟、談一平、張建新等12人。 本次世界盃賽,中國還派出了一個考察組,通過觀摩比賽、臨場記錄和分析研究,發現過去世界排球的戰術風格,有以快速多變爲主和以高打強攻爲主的兩種不同流派。本屆世界盃賽,兩種不同風格的分野逐步在縮小。隨著運動員身材的高大化和彈跳力的加強,以及扣球與攔網技術的提高,比賽的勝負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網上爭奪的優劣,扣、攔得分的高低。防守戰術變得靈活多樣。 轉載自, 中國體育報 作者, 北客 中國排球五十年之十二—兩個排球訓練基地 上回說到,1977年,中國女子排球隊和男子排球隊分別參加了在日本舉行 的世界盃女子第二屆排球賽和世界盃男子第三屆排球賽。在首次參加世界盃大賽中,獲得了女子第四名、男子第五名的好成績。 目前中國排球各年齡組球隊用於集訓的福建省漳州訓練基地和湖南省郴州訓練基地,分別建於1972年和1978年。 漳州訓練基地被稱爲是“中國女排的搖籃”。最初的形象是“填魚塘、平菜地,搭起席棚做球場”。這裏迎接的第一批冬訓的男、女青年隊共13支球隊就是在這樣的環境下完成了大強度、高密度的三個月訓練的。集訓隊平均每周訓練39個小時,每天平均練6個小時左右。江蘇隊一次250分鐘的訓練課,個人的總動作次數平均爲1390次左右,密度達55,以上,這樣大的訓練量和密度,在過去是前所未有的。而且在“賽練結合,以練爲主”的原則指導下,很多隊在比賽時,不僅賽前不減量,甚至賽後還訓練兩個多小時。在星期日舉行的“周末比賽”中,有的隊一天打3至4場比賽,這在中國過去的排球訓練中,也是絕無僅有的。 1979年,基地又蓋起第三館。1986年,建起“三冠樓”,並在訓練館內安裝了空調。目前,這裏已經看不到最初“席棚”訓練場的模樣,而變成一個科學的訓練基地了。 1978年,排球運動在中國正處於復興之時,一個漳州訓練基地已經不能滿足排球發展的需要,於是,郴州訓練基地開始建設。僅用了43天,一座占地1392平方米的竹木結構的練習館奇迹般地建成了。這在現在看來簡直不可思議。 這裏接待的第一批集訓隊伍是來自四川、江蘇、遼寧、湖南、湖北、黑龍江和瀋陽部隊等7支青年女子排球隊。 1979年,中國女排爲準備第二屆亞洲錦標賽,首次來到郴州基地,進行了兩個月的艱苦訓練。12月移師香港,一舉挫敗了世界冠軍日本隊和錦標賽第三名韓國隊,首次奪得亞洲錦標賽冠軍,實現了沖出亞洲的願望。 轉載自, 中國體育報 作者, 北客 中國排球五十年之十三—具有歷史意義的三次會議 70年代末到80年代末這十年間,中國排球特別是中國女排經歷了從衝擊頂峰到獨霸世界排壇,再到水平下滑的不同時期。在此期間中國排協先後三次召開了全國排球工作會議,及時爲中國排球發展總結經驗。 漳州會議 1978年2月,全國排球工作會議在福建漳州召開。參加會議的主要是來自全國29個省、市、自治區和部隊的幹部、教練員、裁判員、運動員和部分科研人員,以及體育院校的教師和業餘體校的教練員代表。 這次會議總結了中國排球運動自建國以來的工作經驗,介紹和學習了世界和本國先進的排球技術、戰術,討論和制定了中國排球的三年、八年發展規劃,研究了中國排球在今後幾年裏的工作部署,提出了儘快奪取世界冠軍的奮鬥目標。這次會議對中國排球運動的發展産生了深遠的影響。 上海會議 1985年,中國女排在第四屆世界盃女子排球賽中再獲冠軍,成爲舉世矚目的“四連冠”隊伍,中國男排在第五屆世界盃亞洲預選賽中負於南朝鮮隊,失去了參加第五屆世界盃大賽的資格,引起了人們的關注。在這種形勢下,國家体委於1985年12月在上海召開了全國排球訓練工作會議。參加此次會議的除了各個級別的國家男女排球隊外,還有全國甲級隊、乙級隊的主教練、部分業餘體校的教練員等等。 袁偉民在提到主教練負責制時說,教練是提高運動水平的重要一環。這一環抓好了,訓練工作才能正常進行。同時,在會上大家還認識到,對於女排,現在既要看到女排的優勢,但是更要看到潛在危險,要居安思危。特別是女排主力隊員日漸老化,而在一、二線運動隊中還未發現很出色的尖子運動員,女排存在著後繼乏人的趨勢。對於男排,與會者認爲,中國男排今後的發展,必須解決三方面的問題,一是徹底轉變訓練作風,二是發展快變戰術,恢復一攻領先地位,三是著力解決防反問題。 北京會議 1989年7月,在北京召開了全國排球訓練工作會議。與會代表主要是各省、市、自治區、解放軍隊和國家隊的主教練,以及部分二隊的教練員。在這次會議上,訓練競賽二司司長吳壽章做了總結報告。 報告中指出,中國女排在取得“五連冠”的重大勝利之後,開始走上曲折的道路,在第24屆奧運會衛冕失利,昔日的優勢已經喪失,男排自1983年後,水平不斷下降,一直徘徊在亞洲出線的邊沿上,並被擠出世界前十名的行列,全國排球訓練工作出現不景氣現象,技術水平下降,多強對峙格局不復存在。會議總結了當前工作中存在的主要教訓,並爲今後的工作確立了方針和措施。明確了訓練爲中心的原則,在加強思想政治工作的基礎上,重視科學研究工作,並全力支援國家隊,加強國家二隊和青年隊的人才培養。 轉載自, 中國體育報 作者, 北客 中國排球五十年之十四—中國女排沖出亞洲 中國女排繼獲得第二屆女子排球世界盃賽的第四名後,於1978年8月又參加了在蘇聯舉行的第八屆世界女排錦標賽,取得了7勝2負的成績,獲第6名。這屆比賽的特點是進入世界一流水平的隊越來越多,古巴隊佔有較大的優勢,其他隊實力相當,水平接近。獲2至6名的隊競爭十分激烈。獲本屆前六名的隊依次是,古巴、日本、蘇聯、南朝鮮、美國、中國。中國女排具有了一定的實力,但還缺乏比賽經驗。 袁偉民教練在女排組隊之初,就決心根據當時國際排壇發展的趨勢,建立一支具有高度、攻防兼備的全面型隊伍。經過幾年的努力,取得了長足的進步。但從這屆比賽中,看到了中國女排的技戰術打法都還有待繼續完善和提高。 這屆錦標賽中國女排進一步鍛煉了隊伍,找到了差距,爲今後更好地提高隊伍的水平,更堅決地貫徹自己的技戰術指導思想,向更高水準衝擊,早日“沖出亞洲,走向世界”打下了堅實基礎,是“沖出亞洲”的一次絕好的“熱身賽”。爲了準備今後的比賽,女排進行了更加刻苦的訓練。 1979年中國女排在6月22日至7月1日訪問了日本,取得了3勝2負的成績。隨後,在8月份訪問了羅馬尼亞並參加了在羅馬尼亞舉行的“托米斯杯”國際女子排球賽。參加的隊有羅馬尼亞、中國、捷克斯洛伐克、保加利亞、匈牙利、古巴等隊。中國隊五戰全勝獲冠軍,在這些比賽中,通過實戰進一步鍛煉了隊伍。 1979年12月5日至13日,中國女排參加了在香港舉行的第二屆亞洲女子排球錦標賽。參加這次比賽的有中國、日本、澳大利亞、印度、印度尼西亞、南 朝鮮以及中國香港等7支球隊。中國隊以六戰全勝的記錄奪得了這屆比賽的桂冠。打開了“走向世界”的大門,實現了沖出亞洲的願望。 這屆比賽的奪標戰是在中國、日本、南朝鮮三隊之間進行的,這是一次世界水平的角逐。日本隊有六次世界冠軍、六次世界亞軍的光榮史,南朝鮮是五次世界季軍的獲得者,中國女排面對強手,力挫群英,登上了冠軍的領獎臺。在這次比賽中,中國女排無論在球場作風、戰鬥素養和技術實力等各方面,均有了可喜的進步,在向世界水平進軍的道路上又向前邁進了一步。女排在技術全面發展的基礎上,已逐步形成了以快速多變爲主體,兼備高打強攻的獨特風格。既有速度,也有高度。發球攔網有所長,後排防守有進步。老隊員日趨成熟,後備力量雄厚。實力水平超過日本和南朝鮮隊。 值得提出的是,自1978年世界錦標賽後,爲了進一步貫徹預定的技戰術指導思想,女排下決心解決強攻問題。在第八屆亞運會上,破格啓用了身高1.84米的新秀郎平,在主攻手楊希的水平還處於上升時期,就大膽地讓比楊希更有發展前途的郎平打主力,從而使中國女排開始進入了能“兩條腿”,即強攻和快攻,走路的時代,使之能互相促進,互相彌補,起到了相輔相承的作用。並在這屆比賽中顯示了它的威力。 轉載自, 中國體育報 作者, 北客 中國排球五十年之十五—女排首奪世界杯 1981年3月,中國女排以全部3比0的戰績獲得在香港舉行的第三屆世界盃女子排球賽亞洲區預選賽第一名,以亞洲冠軍的資格,參加了11月在日本舉行的第三屆世界盃排球賽。 比賽採用單迴圈制,經過了7輪28場激烈的比賽,1981年11月16日,中國隊以7戰全勝的成績首次奪得世界盃賽冠軍。袁偉民獲“最佳教練獎”,孫晉芳獲“最佳運動員獎”、“最佳二傳手獎”、“優秀運動員獎”,郎平獲“優秀運動員獎”。 在比賽中,中國女排敢於鬥爭,敢於拼搏,在吸收歐亞兩種流派長處的基礎上,結合自己本隊的特點,創造了一套“全攻全守”的獨特技術風格,以嶄新的面貌展現在世界排壇。袁偉民在回顧這屆比賽時說,“在1981年世界盃賽上,那長 達兩個多小時的中美之戰,雙方有攻有防、有扣有攔,有高有快,打得異常精彩出色,被譽爲世界最高水準的比賽。國際排壇權威人士稱這場比賽是‘顯示了80年代女排發展新方向、新水平的鏖戰’。有人說,當今女子排壇已進入中美時代。” 在這屆比賽中,中國女排進攻水平有了明顯進步。副攻手快攻變化及成功率有了大幅度提高,主攻手郎平在比賽中顯示出強大的威力,張蓉芳的平拉開進攻及跑動進攻表現得十分出色。以周曉蘭爲代表的、世界第一流的“天安門城牆”式的攔網,給對手造成很大威脅,在7場25局比賽中,共攔死對方111次,平均每局攔死4.44次。高超的攔網技術和嚴密的配合,爲奪得世界冠軍起了重要作用。中日決戰的第五局,在15比15時,中國隊強有力的攔網連得2分,從而結束了這場長達兩個小時扣人心弦的戰鬥。 替補隊員亦發揮了很好的作用。如在對蘇聯隊第二局,中國隊在以0比9落後的被動情況下,當時場上一傳失誤太多,,換上了曹慧英,接了9個一傳,8個到位,穩住了陣腳,對轉危爲安起到了重要作用。 在賽場上隨著比賽的最後一聲哨響,中國女排的姑娘們緊緊地擁抱在一起,每個人的臉上都挂滿了幸福的淚花。當她們站在領獎臺上看到第一次在國際排球大賽中升起的五星紅旗,聽到第一次奏起莊嚴的國歌,從內心感到作爲一個中國人無比的驕傲和自豪。在郎平的日記中這樣記敍著,“我們獲得了全勝,贏得了真正的世界冠軍。這是我們和我們的教練,以及教練的教練,幾代人日夜盼望的一天。記住今天,當我們站在世界冠軍的領獎臺上,望著五星紅旗冉冉升起的莊嚴時刻,永生難忘的幸福時刻,” 轉載自, 中國體育報 作者, 北客 中國排球五十年之十六—中國揚威利馬 在獲得1981年世界盃冠軍後,中國女排立即投入迎接1982年第九屆世界錦標賽的戰鬥中去。首先進行小範圍內的人員調整,張潔雲、周鹿敏和朱玲退役。 從國家青年隊調入楊錫蘭、姜英和鄭美珠。 1982年9月12日至25日,中國女排參加了在秘魯利馬等地舉行的第九屆世界女子排球錦標賽。 預賽分6個組,中國隊以3比0分別戰勝了義大利和波多黎各隊後,卻以0比3負於美國隊,給中國女排奪冠之路投下了陰影。 復賽時,預賽各小組的前2名的隊,分爲2個組。中國女排與美國、古巴、蘇聯、匈牙利、澳大利亞六個隊分在一組。復賽中小組前2名的隊將進人1至4名的決賽。因中國隊在預賽中對美一戰的失利,帶著一場負分進入復賽,可謂“前有蘇、古重兵擋路,後無丟失一場一局之餘地”,形勢十分嚴峻。 復賽中,首戰上屆世界錦標賽冠軍古巴隊。袁偉民教練巧出奇兵,果斷地啓用年輕隊員梁豔、鄭美珠,替下周曉蘭、陳招娣。以3比0輕取古巴。這是扭轉戰局的關鍵一役,使緊張的空氣稍有緩和。但蘇聯隊卻以0比3負於古巴隊,使剛才稍微鬆弛一下的神經又立刻緊張起來。形勢迫使中國女排在對蘇比賽中必須以3比0取勝,才能有把握進入1至4名的決賽。如丟失一局就有可能與古巴隊算小分,真是險象叢生。但女排經住了困難的考驗,終以3比0取勝蘇聯隊,從困境中擺脫出來,獲得回師利馬,參加1至4名決賽的“通行證”。 在中秘冠亞軍決戰中,中國女排又經受了一場特殊的考驗。整個體育館擠滿了2萬多名觀衆。南美洲剛剛爆發起的排球熱是罕見的。觀衆一邊倒地爲秘魯隊呐喊助威,喊聲震耳欲聾。噪音使人難以忍受。久經沙場的日本隊和美國隊被這種喊叫聲搞得心慌意亂,而沒有逃脫失敗的厄運。但是在同樣噪音的幹擾中,中國姑娘鎮定自若,好像噪音對他們不起作用。當時不少外國報紙評論道,“就在這種哄嘯聲中,她們給連續打敗了日本隊和美國隊的銳氣十足、鬥志旺盛的秘魯隊以迎頭痛擊,第一局中國隊就取得了絕對主動,以15比1取勝,秘魯隊僅得了1分。這是整個錦標賽最精彩的一幕。”最後,中國女排以3比0的壓倒優勢,獲得本屆錦標賽冠軍。 賽後,秘魯新聞界把郎平、孫晉芳、梁豔、張蓉芳等四人評爲“最佳運動員”。郎平、孫晉芳被選入“最佳陣容”。郎平被譽爲本屆“最佳扣手”。 轉載自, 中國體育報 作者, 北客 中國排球五十年之十七—中國女排大換血 從秘魯世錦賽到1984年第二十三屆奧運會,期間將近有一年半的時間。中國女排充分利用了這些時間,進行了隊伍調整,加強了隊伍的思想工作,革新訓練手段,多次出訪鍛煉,走過了一段極其艱苦的路程。 1982年世界錦標賽後,中國女排於11月19日至12月4日揮師印度參加第九屆亞運會,並獲冠軍,爲祖國又奪得一枚金牌。 1983年初,中國女排有五名老隊員光榮退役,她們是孫晉芳、陳亞瓊、陳招娣、楊希和曹慧英。中國女排這樣“大換血”,是出乎人們預料的。日本排球界一聽到這個消息,就以爲日本女排將“從黑暗中見到光明”。美國女排則更堅定了他們實現“加裏弗尼亞之夢”的信心。塞林格重申了美國總統雷根的話,“在奧運會上拿第二就是失敗”。國內廣大排球愛好者也爲國家女排此舉感到擔憂。 調整後的中國女排,在1983年,爲了鍛煉隊伍曾多次出訪,由於陣容重新組合,年輕隊員上場,實力一度明顯下降,新隊員們無論從思想作風到技戰術各方面都不成熟,在1983年的比賽中連受挫折。 1983年7月,中國女排訪問了羅、保、匈、蘇四國之後,8月在參加於保加利亞舉行的“瓦爾納之最”11國女排國際邀請賽中,以1比3負於美國隊而獲亞軍。這次比賽美國女排的主力二傳格林及隊長茲特拉帶另一部份隊員去參加泛美運動會。“7名美國隊員抱走了這次邀請賽的蟾杯,發獎時我們站了一長串的人,人家只有幾個,可杯子在他們手裏,真不是味。”郎平在日記中這樣寫道。 同年11月在日本舉行的第三屆亞洲女子排球錦標賽上,中國女排以0比3敗給日本隊。這一場比賽的失利,無疑給大調整後的中國女排心頭又蒙上了一層陰影。 中國女排經過了一年多的磨練,到1984年奧運會前夕,隊伍又逐漸成熟起來了。4月出訪美國,獲6戰5勝的好成績,同年5月在蘇聯舉行的四國聯賽中,中國女排又居於群英之首。國際排壇各強隊對中國女排又刮目相看了。 “四國聯賽”是由中國、美國、日本、蘇聯四國參加的國際女排邀請賽。這次比賽實際上是奧運會前的熱身賽,亦是大賽前四強之間的最後一次較量。各隊都力爭在大賽前戰勝對手,以鼓舞鬥志,增強信心。這次比賽採用雙迴圈制,中國 女排以全勝的成績獲冠軍。 在這次比賽中,中國女排先後亮出三套陣容,年輕的二傳手楊錫蘭有明顯進步,其他年輕選手也已各有特點,能獨當一面。這次中國女排的勝利,對通往洛杉磯冠軍之路,創造了極爲有利的因素。 轉載自, 中國體育報 作者, 北客 中國排球五十年之十八—中國女排折桂洛杉磯 中國女排折桂洛杉磯 第二十三屆奧運會於1984年7月28日至8月11日在美國的洛杉磯舉行。 本屆比賽前蘇聯、古巴及東歐一些國家雖然沒有參加,但從國際女子排壇來看,中國、美國、日本、秘魯等隊都是當時世界上最強的隊伍,因此,這次比賽,仍不失爲世界最高水準的較量。 在這屆奧運會比賽中,中國與美國兩隊又戲劇性地在預賽中相逢。這不能不使人們想起1982年世錦賽預賽時中國隊負於美國隊的情景,人們無不爲中國女排捏了一把汗。說來也巧,在8月3日預賽的最後一場對美國隊的比賽中,中國隊以l比3失利。但這場球的失利與1982年世界錦標賽以0比3輸給美國隊不同。上次在實力上有一定差距。這次比賽總的小分比分是47比46,中國隊還領先1分,而且在三局失利中,都是在中國隊領先的情況下,由於情緒波動而導致失敗的。這也就是說,中國隊已具有戰勝美國隊的實力,只是由於一些隊員首次參加世界大賽經驗不足,心理不穩定造成的。 在半決賽中,中國隊以3比0輕取日本後,8月8日舉世注目的中美決戰的時刻到來了。 這場比賽一開始雙方就展開了激烈的爭奪,第一局打了38分鐘,當比分打到14比14時,袁偉民教練換上了侯玉珠發球,侯玉珠發出的第1個球就直接落在美國隊場地上,拿到了第15分,再發一球,又造成對方一傳過網,被郎平一個探頭球扣死,中國隊以16比14勝了關鍵性的第一局。在後兩局的比賽中,張 蓉芳有打有吊,楊錫蘭,楊曉君、鄭美珠等巧妙的配合,使美國隊防不勝防。中國隊越打越好,全面發揮,而美國隊則越打越亂,情緒波動。中國女排僅用了49分鐘就拿下了後兩局,以3比0結束戰鬥。 中國女排在美國本土戰勝了美國女排,獲得了“三連冠”的勝利,她們撒下狂喜的熱淚,互相擁抱,彼此撫慰,當教練員袁偉民、鄧若曾走進更衣室時,激動的隊員們情不自禁地把他倆擡起來,抛向空中。 當中國女排榮獲第二十三屆奧運會冠軍的喜訊通過電視與廣播傳遍神州大地後,全國各地鞭炮齊鳴,各族人民歡欣鼓舞,北京、上海等地的人民群情激昂,在街頭巷尾、工廠、學校,人們情不自禁的高呼,“中國萬歲,”、“向中國女排學習”, 中國女排的勝利,在世界各地也引起了強烈地反響。紐約幾家中文報紙於8月9日均以大字標題突出報導了中國女排奪魁的消息,並詳細描述了中美決戰的情景。在港澳地區,中美女排決戰之際,街上行人比往常疏落,電器店前卻擠滿看電視實況轉播的人,有的店主索性大開方便之門,連生意也不做,和顧客一起看電視。人們爲炎黃子孫的勝利感到無限的幸福和喜悅。 轉載自, 中國體育報 作者, 北客 中國排球五十年之十九—中國女排再捧世界杯 在袁偉民離開中國女排後,鄧若曾被任命爲中國國家女排的主教練。在他上任前,爲祖國屢建功勳的張蓉芳、周曉蘭、朱玲等人已光榮退役,他上任後,補上了年輕隊員殷勤、葉萍和巫丹。調整後的中國女排平均身高1.79米,其中1.80米以上的有6人,平均年齡爲22.5歲。 1984年奧運會之後,國際女子排壇的形勢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世界各強隊根據四年一次世界大賽周期的特點,普遍進行了隊伍的調整。美國女排在未能實現奧運會奪冠之後,主教練塞林格卸任,隊伍進行了大改組。著名運動員海曼、克羅克特等紛紛離隊應聘去日本。新組建的隊伍雖然年輕、條件好,但技術實力已大幅度下降,失去了昔日世界強隊的地位。日本女排的江上由美、森田和三屋等三員主將退役,水平也明顯下降。蘇聯女排在1982年第九屆世界錦標賽後, 隊伍進行了大幅度調整,在新任教練帕特金的率領下,經過了三年的努力,隊伍有了長足的進步,已成爲爭奪世界冠軍的勁旅。古巴女排已渡過了困難時期,在1985年的“海鷗杯”賽中給中國女排構成了嚴重的威脅。中國女排在奧運會後,雖然也進行了“傷筋動骨”的調整,儘管少了主攻手張蓉芳,但其他幾名主將雄風猶存,基本上保持了原有的陣容和打法。世界女子排壇,由1984年奧運會中、美、日三強鼎立的局面,轉變爲中、古、蘇爭雄的勢態。中國女排在重大國際比賽中面臨著古巴、蘇聯的挑戰。 1985年11月10日至20日在日本舉行了第四屆女子排球世界盃賽。在開幕式上,中國女排隊長郎平把四年前奪得的世界盃流動獎盃親手交給國際排聯主席阿科斯塔。當記者問到郎平有什麽感想時,她說,“我們要把杯子再奪回來”, 在這次世界大賽中,中、古之戰是世人注目的焦點。賽前雙方均以3比0擊敗了實力雄厚的蘇聯隊,因此這場比賽可謂本屆比賽的冠軍爭奪戰。古巴隊“誓奪桂冠”的勁頭很足,比賽一開始,就對中國女排發動了猛烈的衝擊,在第一局的關鍵時刻,古巴隊曾以14比10領先,路易斯的超手扣球,使中國女排陷入困境。但久經沙場的中國女排臨危不懼、情緒鎮定,技術發揮良好,在已用完了兩次暫停的情況下,打得有條不紊,章法清晰,敢打敢拼,毫不手軟,郎平連扣連中,終於反敗爲勝。最後中國女排以3比1獲勝。 賽後國際排聯主席阿科斯塔說,“今天中國對古巴這場球,是排球史上罕見的,除了她們的技術之外,還在於她們的精神狀態和頑強鬥志。這場比賽可以給人們帶來在別的比賽中得不到的享受,那就是第一局反敗爲勝的技藝。” 在這次比賽中,鄧若曾獲“優秀教練員”獎,郎平獲“最佳選手”及“優秀選手”獎,楊錫蘭獲“最佳二傳”獎及“優秀選手”獎,鄭美珠獲“優秀選手”獎。 賽後,中國女排代表團團長袁偉民指出,“我們奪取了冠軍,取得了勝利,開始了一個新的征程。我們必須頭腦清醒,居安思危,……我們應該繼承老隊伍的拼搏精神,勵志奮進,更上一層樓。” 轉載自, 中國體育報 作者, 北客 中國排球五十年之二十—世界明星排球賽 鑒於中國女排的出色成績,國際排聯決定舉辦一次世界明星排球表演賽,以 推動世界女子排球運動的進一步發展。 這項動議起於1984年洛杉磯奧運會舉行時期。當中國女排取得“三連冠”後,國際排聯主席阿科斯塔就曾說過這樣一段話,“中國女排在袁偉民先生的率領下,經過八年奮鬥,達到了今天可以說是舉世無雙的地步。中國女排爲人稱道,不僅在於她的精湛技術,更在於她們高尚的體育道德作風。我們想如果能舉辦一次由三連冠的中國女排對世界聯隊的比賽,來表彰這一代中國女排的成就,將是很有意義的了。這樣,我們爲世界排球運動員樹立了一個榜樣。” 阿科斯塔的建議立即得到當時國際奧會主席薩馬蘭奇的支援,他認爲,三連冠的中國女排值得有這樣的榮譽。 在1985年第四屆女子世界盃賽期間,阿科斯塔又說,“爲了給本屆沒有輸過的中國隊找到新的對手,使人們看到更精彩的排球比賽,國際排聯將組織世界明星隊和中國隊比賽,以推動排球運動向新的水平發展。”並於11月19日下午,在日本東京代代木體育館會議廳舉行的記者招待會上,宣佈了首批世界女排明星隊名單,確定於1985年12月28日至31日分別在北京和上海與世界冠軍中國女排先後進行兩場表演賽,這次比賽的名稱叫“國際排聯‘日立杯’世界女排表演賽”。 國際排聯舉辦世界明星表演賽,是世界排球史上一個創舉,對進一步推動世界排球運動的發展,具有深遠的意義。中國贏得了舉辦這一歷史性世界大賽的榮譽,引起了中國廣大排球愛好者的極大興趣。 1985年12月28日,首場比賽在北京舉行。國際排聯主席阿科斯塔和夫人,副主席松平康隆和夫人觀看了比賽。 中國女排在與世界明星聯隊的兩場比賽中,分別以3比1、3比2獲勝。雙方精湛的球藝給熱情的觀衆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轉載自, 中國體育報 作者, 北客 中國排球五十年之二十一—中國女排榮獲五連冠 國際邀請賽後,鄧若曾辭去國家女排主教練的職務,由張蓉芳出任主教練,郎平、江申生任教練。 大賽臨近,主教練易人,久經沙場的郎平退役,古巴女排的衝擊,給中國女排前進道路上又投下陰影。中國女排能否再次奪冠,成爲當時廣大排球愛好者議論的話題。 1986年9月,在,前,捷克斯洛伐克舉行的第十屆世界女排錦標賽上,中國女排團結一致,奮力拼搏,克服了重重困難,越打越有信心,終以8戰8勝的出色戰績,蟬聯冠軍,成爲世界排球史上惟一獲得“五連冠”的隊伍。在本屆錦標賽上,張蓉芳獲得“最佳教練員獎”,楊錫蘭獲得“最佳運動員獎”和“最佳二傳手獎”,楊曉君獲得“最佳一傳獎”。 在本屆比賽中,中古之戰向世界排壇展現了當今女排的新水平。國際排聯主席阿科斯塔認爲這場比賽是本屆世界錦標賽中“最精彩和水平最高的比賽”。在這場比賽中,中國隊二傳手楊錫蘭的進攻組織能力及防守水平都發揮得十分出色。頂替郎平的主攻手侯玉珠在進攻中也表現了較高的水平。古巴女排擁有世界上第一流的扣球手,實力雄厚,但在防守上和經驗上還顯不足。該隊世界著名進攻手路易斯在大賽前20多天剛剛生下一個女兒,體力還未完全恢復,也參加了世界大賽。 中國女排由於郎平的退役,實力受到削弱。和古巴、,前,蘇聯、,前民主,德國相比,主力隊員年齡偏大,傷病較多。年輕隊員一時還難以挑起重擔。中國女排和1981年前後相比,已不是顛峰時期。中國女排的當務之急是要及時、迅速地完成新老交替,在不斷完善自己強攻打法的同時,技戰術上要有創新和突破,才能立於不敗之地。 中國女排在剛剛結束世界錦標賽後不到一周,於9月下旬揮師漢城,參加了第十屆亞運會,並以全勝的成績奪得了亞洲冠軍。 中國女排奪取“五連冠”正值中國處於改革開放的初期。中國女排的成功,成爲億萬中國人民寶貴的精神財富,激勵著全國人民,也使旅居海外的僑胞揚眉吐氣,使他們感到作爲一個中國人無比的驕傲和自豪。在第23屆奧運會比賽期間,洛杉磯的一位老華僑說出了海外赤子的共同心聲,“我花了100美元買了一張票,25,看體育運動,75,看國旗。” 中國女排自1979年以來,沖出了亞洲,走向了世界,她向全世界宣告,中國人完全有能力自立于世界強隊之林,並在國際大賽中奪取世界冠軍。 轉載自, 中國體育報 作者, 北客 中國排球五十年之二十二—中國女排受挫漢城 中國女排在獲得“五連冠”和第十屆亞運會冠軍之後,臨時上任的教練員張蓉芳和郎平卸職,李躍先,河北女排教練,任主教練,董傳祥,上海女排教練,和程蜀琦,成都部隊男排教練,爲副教練。 李躍先執教後,經過短期的訓練,中國女排於1987年3月訪問美國、古巴和加拿大三國。在美國與新組建的美國國家隊進行了4場比賽,12名隊員全部亮相,獲全勝。而在訪問古巴的三場比賽中皆敗北。繼而在“加拿大杯”比賽中,中國隊又以0比3敗於古巴隊手下。在對古巴隊4場比賽中,中國隊負12局,只勝1局,在所負12局中,中國隊多數得分都沒有超過10分,其中有3局分別只得了1、2、3分。這是中國女排在這一時期少有的敗績。 1988年9月,舉世矚目的第24屆奧運會在漢城舉行。世界女排八強分爲兩個組進行預賽,中國女排同美國、秘魯和巴西在同一組,另一組是前蘇聯、日本、前民主德國和前南朝鮮隊。在預賽中中國隊首戰美國隊以3比0順利取勝,但第二場苦戰秘魯隊以2比3敗陣,令人遺憾不已的是,在決勝局中,中國隊曾以14比9領先,勝利在望,由於求勝心切,技術發揮一時失去水準,反而以14比16輸掉。第三場對巴西隊,開局以2比15失利,險些翻船,後經艱苦爭奪,才連下三局取勝。 9月28日半決賽,中國女排以小組第二名的資格,同另一組的第一名前蘇聯隊打交叉賽。出乎人們意料的是,中國女排很快就以0比3敗下陣來,而且其中一局的比分是0比15,這在國際強隊對抗中是罕見的。對前蘇聯隊比賽的失利,意味著中國女排奪冠的希望喪失了,從而也終止了連續稱霸國際大賽的歷 史。最後,前蘇聯隊在決賽中與秘魯隊相遇,3比2獲得勝利,重登失去多年的世界冠軍的寶座。第三名的爭奪在中國隊和日本隊之間進行,最後中國隊擊敗了日本隊。 中國女排在漢城的失利,有關人士認爲,以下幾條教訓是值得反思的, 一、 教練員更叠頻繁。在1985年到1987年短暫的二、三年內,先後更 換了三任主教練共8名教練員,給隊伍的建設帶來一定的不利影 響。教練更叠頻繁,不可避免地會影響訓練與慣例工作的連續性與 繼承性,容易産生短視行爲。 二、 缺乏系統訓練。1987年是“輪空”年,沒有重大的國際比賽,本是加 強系統訓練、主動調整陣容、大膽培養新手的時機,但卻過多地參 加了各種出國訪問比賽和國內邀請賽,干擾了系統訓練,影響了運 動能力和技術水平的提高。 三、 隊伍管理不嚴。 四、 心理狀態不佳。中國女排這兩年由於技術水平下降,賽前狀態不 佳,信心受到影響,而社會輿論對奧運會任務要求很高,力圖保持 桂冠的願望強烈,這又在本來就很不平衡的信心天平上,增加了心 理壓力的砝碼。 五、 新老交替斷檔。中國女排在這一時期後備力量薄弱,在比賽中不敢 大膽使用新人,難以保持強大和長盛不衰。 轉載自, 中國體育報 作者, 北客 中國排球五十年之二十三—受挫漢城奧運老將退役 中國女排在挫折中奮起 受挫于漢城奧運會的中國女排,取得了深刻的經驗教訓。1989年初,領隊陳招娣、教練胡進和江申生走馬上任。在楊錫蘭等五名老將退役的情況下,重新調整與組建了隊伍,除了留用原班人馬中的蘇惠娟、李國君、巫丹和李月明外,充實了一批新秀。全隊平均身高1.81米,其中1.86米以上有3個人,平均年齡22歲,主力隊員身高1.801米,年齡21.6歲。 新調整組成的中國女排,既要著眼於1992年巴賽隆納奧運會,又要準備應戰1989年世界杯賽以及1990年世界錦標賽和亞運會。而在隊伍管理、作風培養、訓練指導思想和技術戰術等方面,既要繼承與發揚老女排的優良傳統,又要適應當前世界排球發展的新形勢,在原有基礎上有所發展,有所前進,以便使中國女 排重振雄風。 1989年11月,第五屆世界盃女排比賽在日本舉行,中國、蘇聯、古巴、日本、秘魯、民主德國、南朝鮮和加拿大共8個隊參加了這屆比賽。經過28場的單迴圈角逐,古巴隊榮登榜首,蘇聯隊獲得亞軍,中國隊得第三名。 從本屆比賽來看,世界女排除了中、古、蘇三強外,其餘各隊的水平幾乎低了一個檔次。因此衡量中國隊當時的水平和所處的地位,主要應從同古、蘇兩隊的對抗來分析。 中、古之戰,從當時總體實力特別是進攻能力和網上爭奪來看,古巴隊高過中國隊。古巴隊3比1勝中國隊的總得分爲52比39,其中發球9比5,扣球15比10,攔網15比7,對方失誤13比17。中國隊除了失誤少丟4分外,其他各項得分手段都不及對方,反映了古巴隊扣球、攔網的水平,反攻能力和發球攻擊性都勝過了中國隊。 中、蘇之役決定亞軍歸屬,中國隊開局以15比7取勝,但第二局因一攻不穩、失誤較多而以10比15失利。第三、四局中國都曾以14比13、13比12領先,勝利在望,但終因缺乏打關鍵球的經驗、氣勢和技術實力而敗陣。四局總得分52比53,僅一分之差。 從本屆杯賽看到,年輕的中國隊具備了一定的實力,表現在,隊伍年輕,身高具有國際強隊水平,技術比較全面,逐步正在形成自己的特點,進攻速度快,戰術變化多,由於老女排的雄風與影響猶存,加上現有實力水平,因而心理上佔有一定優勢,隊伍團結協調,士氣比較旺盛等。主要弱點是,進攻缺少實力,強攻力量不足,發球攻擊不強,一傳不很穩定,替補力量薄弱,此外,這支年輕的隊伍,尚缺乏打硬仗、打惡仗的考驗。因此,要登攀高峰,走向成熟,還需要一個艱難的甚至是痛苦的過程。 轉載自, 中國體育報 作者, 北客 中國排球五十年之二十四—歷史瞬間,1979年中國男排首奪第二屆亞錦賽冠軍 中國男排在1976年重新組建隊伍時,在世界排壇上處於比較落後的狀態。在1974年第八屆男子世界錦標賽上,僅獲得第15名,水平降到了建國以來的最低點。在第七屆亞運會及1975年第一屆亞洲錦標賽上,名次又排在日本及南朝鮮之後。 這樣的處境,激勵著中國男排健兒們奮發圖強的精神,在戴廷斌主教練帶領下,全隊齊心協力,勤學苦練,技術戰術上有所發展和提高。在1977年第三屆世界盃賽中,一舉獲得 第五名,取得了中國男排在歷次世界大賽中最好的成績。接近了世界一流水平。尤其可喜的是,在這次世界盃比賽中,兩次挫敗了亞洲排壇勁旅南朝鮮隊,僅以2比3負於日本隊。 1978年中國男排在參加第九屆世界男子排球錦標賽前,進行了一系列的比賽練兵。6月出訪日本,與日本國家隊比賽,一勝一負。8月至9月參加了在羅馬尼亞舉行的“托米斯杯”國際男子排球錦標賽,和在法國舉行的四國國際男排邀請賽,中國隊均獲得了冠軍。通過大賽前的練兵,增加了比賽經驗,瞭解了對手情況,增強了隊伍信心。緊接著於9月20日至10月1日參加了在義大利舉行的第九屆男子世界排球錦標賽,比賽中,中國隊戰勝波蘭、民主德國、巴西、比利時和埃及隊,負于蘇聯、捷克斯洛伐克、義大利和保加利亞隊,獲本屆比賽的第七名。這是中國男排參加理解世界錦標賽所取得的最好成績。 在這屆錦標賽上,各隊在技戰術風格上主要有三種不同的類型和流派, 一種是以強攻爲主,快攻爲輔的打法,還有一種是以強攻爲主的打法,這種打法已顯得保守和陳舊,堅持這種打法的不少世界強隊,已失去昔日的優勢,學習快攻打法勢在必行。一股在國際男子排壇上,學習亞洲快攻戰術之風正在興起。 中國男排自1977年以來,在繼承傳統快攻打法的基礎上,又創新了“前飛”、“背飛”、“拉三”、“拉四”等快攻戰術。使得中國男排在快攻打法上新穎、獨特,佔有一定的優勢。但在這屆比賽中,中國男排在技術上暴露的問題是強攻不力,防守較差。 1979年,男排面臨的重大比賽是爭奪1980年莫斯科奧運會亞洲出線權的第二屆亞洲男子排球錦標賽。賽前男排多次出訪,抓緊練兵,5月出訪日本,與日本國家隊進行3場比賽,1勝2負,與美國男排賽一場,3比1獲勝,9月參加羅馬尼亞“托米斯杯”國際男排邀請賽獲亞軍,繼之訪問了聯邦德國,在16場比賽中獲全勝。11月迎戰來訪的美國男排,2戰2勝。經過充分準備,當年12月赴巴林參加第二屆亞洲男子排球錦標賽。 這次錦標賽是亞洲排壇歷史上少有的一次高水準的比賽,經過激烈的爭奪,中國隊終以3比1勝1977年世界盃亞軍的日本隊,以3比0擊敗了1978年世界 錦標賽第四名的南朝鮮隊,第一次獲得了亞洲男子排球錦標賽冠軍,取得了參加1980年奧運會的資格。 轉載自, 中國體育報 作者, 北客 中國排球五十年之二十五—中國男排歷史回顧 1981年世界盃再次排名第五 1980年中國男排爲在奧運會上取得好成績,做了充分準備,但中國未參加第22屆奧運會。 1981年3月,第四屆世界盃亞洲區預選賽在香港舉行。出線權的爭奪主要在中國和韓國之間進行。 比賽中,中國隊在先失2局的情況下,連扳3局取得勝利。全場比賽共進行了2小時45分鐘。中央人民廣播電臺、中央電視臺,通過衛星轉播了這場比賽的實況,全國億萬人民懷著濃厚的興趣觀看了這場比賽。當中國男排獲得最後勝利時,廣大學生和人民群衆爲中國男排奮勇拼搏的精神所振奮,廣大青年學生在向中國男排學習中,發出了團結起來“振興中華”的時代最強音。 中國男排是這樣總結這場比賽的,“綜觀全場比賽,若籠統的按‘優秀’、‘良好’、‘及格’、‘不及格’評分法,中國隊只能得及格分數。然而卻是一種及格中的‘不及格’和又體現出‘良好’的風格。所謂‘及格’,是指經過艱苦努力,終於擊敗對手,獲得了參加11月份世界盃決賽的資格,爲‘走向世界’邁出了第一步,但由於前二局打得急躁,攻防失據,被動挨打,連失二城而不及格,然而在面對逆境的緊急關頭,臨難不餒,團結奮戰,轉危爲安,表現出難能可貴的韌勁和後勁,因此又達到了‘良好’,甚至是‘優秀’的標準。” 1977年與1978年,中國男排取得了世界盃第五名和世界錦標賽第七名有史以來的好成績,形成了一套獨特的戰術打法,達到了一個新水平。 1981年11月,中國男排以亞洲冠軍的資格參加了在日本舉行的第四屆世界盃賽。參賽隊有東道國日本、上屆杯賽冠軍前蘇聯、錦標賽亞軍義大利、歐洲亞軍波蘭、南美冠軍巴西、中北美冠軍古巴、非洲冠軍突尼斯隊等。 中國男排經過7場角逐,取得3勝4負的成績,繼1977年第三屆世界盃之後,再次名列第五名。 本屆比賽正是中國男排處於較成熟的階段,是向世界水平衝擊的好機遇,但 由於缺乏過硬思想和意志方面的訓練,丟不掉思想包袱,因而未能如願以償。如對巴西隊比賽,勝負直接影響名次,總認爲過去一直勝它,這次打它不成問題。但是,在比賽中遇到困難就産生了怕輸的思想,束縛了手腳,不能正常發揮技術水平。另外,技戰術方面也存在一些不足,尤其是技術全面程度和防反水平較低。主力隊員汪嘉偉的意外受傷給全隊實力和情緒也帶來一定影響。 從這屆比賽中,仍可看出中國男排是一支有相當水平和實力的隊伍。有的場次發揮了較高的水平,快攻戰術也具有相當的威力。二傳手沈富麟表現得十分出色,被大會評爲“優秀二傳手”,全隊在攔網水平上也有一定的提高。 男排在世界盃後,認真總結了經驗教訓,決心“臥薪嘗膽圖再強,立志打好翻身仗”。冬季在郴州基地進行了艱苦的訓練。 1982年6月,中國男排在上海參加了有日本、美國、南斯拉夫、加拿大、法國,以及江蘇、上海、中國青年隊參加的上海國際男排邀請賽,中國男排獲冠軍。 轉載自, 中國體育報 作者, 北客 中國排球五十年之二十六—科學研究推動中國排球的發展 新中國成立後,國家体委一直重視排球的科學研究活動。1959年第一屆全國運動會排球比賽時,國家体委排球科委託北京體院排球專業師生對全運會各場次參賽的全體運動員各項技術的運用效果、失誤原因進行全面調查。這是我國排球界第一次大規模的調查研究活動。經過一個月的奮戰,獲得了數萬個資料。比賽結束後向全體教練員做了總結彙報,受到了好評。這些材料由國家体委編印成冊,保存至今。第一屆全運會之後,歷屆全運會排球賽都要組織調查研究組進行科學探索活動,調查報告都刊登在國家体委科研所發行的專業雜誌———《體育科技資料》或《中國體育科技》上。 一些重大的國際比賽,國家体委也都組織專題調查研究活動。這些調研組賽前都擬定調研計劃,賽中搜集大量資料,賽後寫出調查報告和建議,供領導決策和運動員、教練員參考。1955年4月至5月,當捷克軍隊中央之家俱樂部及保加利亞男、女排球隊訪華時,國家体委就組織了兩個學習、調研組,一個組由當時國內骨幹裁判員組成,一面進行裁判工作,一面調查研究有關裁判方面的問題,另一組是教練組,他們的任務主要是研究捷、保隊的技術、戰術及訓練方法和經驗,對比我們的訓練,找問題、找差距。通過這次調查研究活動,比較了捷、保兩種不同戰術體系的優劣,對於中國排球發展的方向做了進一步探討,從而堅定了走自己發展道路的決心。 在一些國際比賽中,雖然經費緊張,但還是盡可能地組織科研人員進行調查研究活動。1972年借中國隊訪日之機,國家体委排球處派專人對日本青少年訓練現狀進行了考察,取得了日本排球在基礎訓練方面的第一手材料。1977年和1981年,又組織了國內排球甲級聯賽前幾名的教練員赴日本對世界盃進行調查研究。 電腦作爲工具,較早地就進入到排球科研工作中。1982年上海國際男排邀請賽時,首次利用電腦對統計資料做終端處理。1983年第五屆全運會在上海舉行時,各比賽場地均運用電腦進行現場統計,並及時給各隊提供資料,作爲總結和制定作戰的依據。 1983年底,北京體育科研所劉匡生等,與北京工業大學二分校電子電腦軟體系聯合研製的“電子電腦分析排球比賽技、戰術的軟體系統”,在北京通過鑒定。該系統以系統論和資訊理論爲指導,研究了排球比賽中資訊傳輸和資訊變化的規律,進而以“排球比賽網路圖”爲核心,對比賽全過程進行統計,既能幫助教練員和科研人員全面瞭解比賽中雙方技、戰術發揮的情況和存在的問題,使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結合,又能幫助他們制定訓練計劃和比賽方案,建立情報檔案等,具有先進性和實用性。 1986年在上海舉行的“魚尾杯”國際排球教練員學習班上,上海電腦研究所和上海市體育運動技術學院聯合研製的“聲控”排球比賽統計電腦進行了現場表演。這台電腦只需要“聽到”廣播員的專業術語講話,就可以把比賽情況輸入機中,即可隨時提取技術統計資料。比賽結束後,立即可以拿到運動員個人和全隊各項技術的成功率、失誤率等的統計材料。 國際排聯教練委員會主席巴克先生看過表演後,對中國應用電腦進行排球比賽統計的辦法給予了高度的評價,並邀請上海電腦研究所的科研人員帶著電腦,參加在洛桑舉行的國際排聯會議。 轉載自, 中國體育報 作者, 北客 中國排球五十年之二十七—中國女排跨世紀的衝擊 進入上世紀90年代之後,中國排球在國際賽場上經歷了一系列的起起伏伏。 中國女排幾次向世界冠軍發起衝擊,但都功虧一簣,被前蘇聯隊和古巴隊阻擋住了前進的腳步。1990年在中國舉行了女排世錦賽,爲了重新奪回冠軍,中國女排特意召回了老將郎平,在她的帶領下中國女排一路衝殺,與前蘇聯隊相遇 在決賽,但經過了一番艱苦的較量,最終屈居亞軍。1991年胡進率領年輕的中國女排獲得了世界盃的亞軍,雖然沒能攻克古巴這道難關,但人們已經看到了新希望。可就是這支被寄予厚望的隊伍,在巴賽隆納奧運會上卻連前四名都沒能進入。此後中國女排又在1994年世錦賽上大敗而歸,一時間似乎沒了希望。這時又是郎平在最關鍵的時候挺身而出,擔任了中國女排主教練。在她帶領中國女排的幾年裏,雖然沒能重奪世界冠軍,但1995年世界盃季軍、1996年奧運會亞軍、1997年世錦賽亞軍的成績,讓中國女排重新成爲世界強隊。郎平離開中國女排後,中國隊在1999年世界盃上獲得第五名,沒能在第一時間獲得進軍悉尼奧運會的入場券,在2000年奧運會比賽上,中國女排最終名列第五。雖然這一階段的成績不十分理想,不過當時的主教練胡進吸收了一批有潛質球員進入國家隊,爲中國女排的重新崛起打下了基礎。 轉載自, 中國體育報 作者, 北客 中國排球五十年之二十八—新世紀的中國排球 2000年奧運會之後,中國男排和中國女排都進行了調整,組成了新的國家隊。 中國男排由於未能獲得悉尼奧運會的入場券,所以實際上2000年8月之後,由汪嘉偉任主教練的教練組就已經結束了任期。汪嘉偉在從1997年到2000年的任期中,先是在1997年率領中國男排獲得了闊別已久的亞洲錦標賽冠軍,然後在1998年亞運會上摘得金牌, 1999年中國男排蟬聯亞錦賽冠軍,取得了多年來中國男排的最佳戰績。然而在奧運會預選賽上,中國男排由於在心理調整、新老更替等一些環節沒有做充分的準備,最終在亞洲區預選賽上連續負于日本、韓國,在落選賽上也沒能通過歐洲強隊設置的重重關卡,未能完成第一次靠自己的力量沖進奧運的目標,給一批老將留下了遺憾。 2001年2月2日,原中國男排的教練員邸安和成爲新一屆中國男排的主教練,他在保留了部分老隊員同時,吸收了大批年輕選手進入中國隊。這支新老結合的隊伍先後參加了2001年亞洲錦標賽、2002年世界錦標賽、2003年亞洲錦標賽、世界盃,結果都不盡如人意。其中,2001年亞錦賽上不僅未能衛冕成功,還跌落至第四名。2003年亞錦賽在我國天津舉行,這本來是中國男排重新成爲亞洲老大的最好機會,但中國隊在決賽中遭遇老對手韓國隊,面對比自己更年輕的韓國隊,中國男排卻顯得更沈不住氣,自己的連連失誤將韓國隊送上了冠軍寶座。 在2001年幾乎是與男排同時進行調整的中國女排,經過推薦投票,陳忠和成爲新任中國女排主教練。陳忠和在組建新的中國女排時,啓用了一批年輕選手,原來隊伍中的一些老將、名將都未能入選。不過就是帶著這支年輕的隊伍,陳忠和在組隊當年就獲得了一個意想不到的收穫———在2001年底日本舉行的大冠軍杯上,中國隊連克古巴、巴西、美國等衆多強隊,以不敗的戰績獲得冠軍,一時間這支“主力隊員都沒來”的隊伍引起了國內外衆多排球迷以及行家的關注,“中國女排能否重奪世界冠軍”成爲談論的話題。 2002年中國女排首先參加了瑞士精英賽、世界女排大獎賽等一系列賽事,雖然未能獲得冠軍,但已經表現出了較強的實力。而同時,由於古巴隊進行新老交替,世界女子排壇呈現出群雄爭霸的局面,其中,中國、俄羅斯、美國、義大利等組成了第一集團。在這樣的背景下,中國女排出征德國世界錦標賽,並在賽前制定了爭取進入前四名的目標。爲了實現這個目標,中國女排在第一階段和第二階段的最後一場比賽中,在確保出線的情況下出於選擇對手的考慮,以替補陣容出戰希臘隊和韓國隊,結果都以0比3告負,這就是當時引起極大爭議的“讓球事件”。最後中國女排在世錦賽中獲得了第四名。 2003年是中國排球協會成立50周年,在這一年的11月15日,中國女排獲得了世界盃冠軍,在時隔17年後再次成爲世界冠軍,中國女排再次成爲讓國人矚目的焦點。其實在此之前,中國女排已經連續獲得了瑞士女排精英賽、世界女排大獎賽的冠軍,顯露出了雄厚的實力和逼人的氣勢。在世界盃賽上,中國隊一路過關斬將,以11戰全勝的成績加冕,第一時間獲得了參加雅典奧運會的資格。 轉載自, 中國體育報 作者, 北客
/
本文档为【中国排球五十年之一:起源於美国】,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