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维生素与身体健康

2017-09-07 38页 doc 64KB 50阅读

用户头像

is_597436

暂无简介

举报
维生素与身体健康vitamin 维生素又名维他命,通俗来讲,即维持生命的元素,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必须的 一类有机物质,也是保持人体健康的重要活性物质。维生素在体内的含量很少,但不 可或缺。各种维生素的化学结构以及性质虽然不同,但它们却有着以下共同点:?维 生素均以维生素原(维生素前体)的形式存在于食物中?维生素不是构成机体组织和细 胞的组成成分,它也不会产生能量,它的作用主要是参与机体代谢的调节?大多数的 维生素,机体不能合成或合成量不足,不能满足机体的需要,必须经常通过食物中获 得?人体对维生素的需要量很小,日需要量常以毫克(mg)或微克...
维生素与身体健康
vitamin 维生素又名维他命,通俗来讲,即维持生命的元素,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必须的 一类有机物质,也是保持人体健康的重要活性物质。维生素在体内的含量很少,但不 可或缺。各种维生素的化学结构以及性质虽然不同,但它们却有着以下共同点:?维 生素均以维生素原(维生素前体)的形式存在于食物中?维生素不是构成机体组织和细 胞的组成成分,它也不会产生能量,它的作用主要是参与机体代谢的调节?大多数的 维生素,机体不能合成或合成量不足,不能满足机体的需要,必须经常通过食物中获 得?人体对维生素的需要量很小,日需要量常以毫克(mg)或微克(μg)计算,但一旦缺乏就会引发相应的维生素缺乏症,对人体健康造成损害。维生素与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3大物质不同,在天然食物中仅占极少比例,但又为人体所必需。有些维生 素如 B6、K等能由动物肠道内的细菌合成,合成量可满足动物的需要。动物细胞可 将色氨酸转变成烟酸(一种B族维生素),但生成量不敷需要;维生素C除灵长类(包括人类)及豚鼠以外,其他动物都可以自身合成。植物和多数微生物都能自己合成维生素,不必由体外供给。许多维生素是辅基或辅酶的组成部分。 人和动物营养、生长所必需的某些少量有机化合物,对机体的新陈代谢、生长、 发育、健康有极重要作用。如果长期缺乏某种维生素,就会引起生理机能障碍而发生 某种疾病。一般由食物中取得。现在发现的有几十种,如维生素A、维生素B、维生素C等 维生素的发现是20世纪的伟大发现之一。1897年,C.艾克曼在爪哇发现只吃精磨的白米即可患脚气病,未经碾磨的糙米能治疗这种病。并发现可治脚气病的物质能 用水或酒精提取,当时称这种物质为“水溶性B”。1906年证明食物中含有除蛋白质、脂 类、碳水化合物、无机盐和水以外的“辅助因素”,其量很小,但为动物生长所必需。1911年C.丰克鉴定出在糙米中能对抗脚气病的物质是胺类(一类含氮的化合物),它 是维持生命所必需的,所以建议命名为“ Vitamine”。即Vital(生命的)amine(胺),中文意思为“生命胺。以后陆续发现许多维生素,它们的化学性质不同”,生理功能不同;也发现许多维生素根本不含胺,不含氮,但丰克的命名延续使用下来了,只是将最后字母“e”去掉。最初发现的维生素B后来证实为维生素B复合体,经提纯分离发现,是几种物质,只是性质和在食品中的分布类似,且多数为辅酶。有的供给量须彼此平衡,如维生素B1、B2和PP,否则可影响生理作用。维生素B 复合体包括:泛酸、烟酸、 生物素、叶酸、维生素B1(硫胺素)、维生素B2(核黄素)、吡哆醇(维生素B6)和氰钴胺(维生素B12)。有人也将胆碱、肌醇、对氨基苯酸(对氨基苯甲酸)、肉毒碱、硫辛酸包括在B复合体内。 维生素是人体代谢中必不可少的有机化合物。人体犹如一座极为复杂的化工厂,不断地进行着各种生化反应。其反应与酶的催化作用有密切关系。酶要产生活性,必须有辅酶参加。已知许多维生素是酶的辅酶或者是辅酶的组成分子。因此,维生素是 维持和调节机体正常代谢的重要物质。可以认为,最好的维生素是以“生物活性物质”的形式,存在于人体组织中。 食物中维生素的含量较少,人体的需要量也不多,但却是绝不可少的物质。膳食 中如缺乏维生素,就会引起人体代谢紊乱,以致发生维生素缺乏症。如缺乏维生素A会出现夜盲症、干眼病和皮肤干燥;缺乏维生素D可患佝偻病;缺乏维生素B1可得脚气病;缺乏维生素B2可患唇炎、口角炎、舌炎和阴囊炎;缺乏PP可患癞皮病;缺乏维生素B12可患恶性贫血;缺乏维生素C可患坏血病。 维生素是个庞大的家族,就目前所知的维生素就有几十种,大致可分为脂溶性和 水溶性两大类。(详见下)有些物质在化学结构上类似于某种维生素,经过简单的 代谢反应即可转变成维生素,此类物质称为维生素原,例如 β-胡萝卜素能转变为维生素A;7-脱氢胆固醇可转变为维生素D3;但要经许多复杂代谢反应才能成为尼克 酸的色氨酸则不能称为维生素原。水溶性维生素从肠道吸收后,通过循环到机体需要 的组织中,多余的部分大多由尿排出,在体内储存甚少。脂溶性维生素大部分由胆盐帮 助吸收,循淋巴系统到体内各器官。体内可储存大量脂溶性维生素。维生素A和D主要储存于肝脏,维生素E主要存于体内脂肪组织,维生素K储存较少。水溶性维生素 易溶于水而不易溶于非极性有机溶剂,吸收后体内贮存很少,过量的多从尿中排出; 脂溶性维生素易溶于非极性有机溶剂,而不易溶于水,可随脂肪为人体吸收并在体内 储积,排泄率不高。 脂溶性 抗干眼病维生素(维生素A),亦称美容维生素 由Elmer McCollum和M. Davis在1912年到1914年之间发现。并不是单一的化合物,而是一系列视黄醇的衍生物(视黄醇亦被译作维生素A醇、松香油),别称抗干眼病维生素 多存在于鱼肝油、绿色蔬菜 水溶性 硫胺素(维生素B1) 由卡西米尔•冯克在1912年发现(一说1911年)。在生物体内通常以硫胺焦磷酸盐(TPP)的形式存在。 多存在于酵母、谷物、肝脏、大豆、肉类 水溶性 核黄素(维生素B2) 由D. T. Smith和E. G. Hendrick在1926年发现。也被称为维生素G 多存在于酵母、肝脏、蔬菜、蛋类 水溶性 烟酸(维生素B3) 由Conrad Elvehjem在1937年发现。也被称为维生 素P、维生素PP、包括尼克酸(烟酸)和尼克酰胺(烟酰胺)两种物质,均属于吡 啶衍生物。多存在于菸硷酸、尼古丁酸 酵母、谷物、肝脏、米糠 水溶性 泛酸(维生素B5) 由Roger Williams在1933年发现。亦称为遍多酸 多存在于酵母、谷物、肝脏、蔬菜 水溶性 吡哆醇类(维生素B6) 由Paul Gyorgy在1934年发现。包括吡哆醇、吡 哆醛及吡哆胺 多存在于酵母、谷物、肝脏、蛋类、乳制品 水溶性 生物素(维生素B7) 也被称为维生素H或辅酶R 多存在于酵母、肝脏、 谷物 水溶性 叶酸(维生素B9) 也被称为蝶酰谷氨酸、蝶酸单麸胺酸、维生素M或叶精 多存在于蔬菜叶、肝脏 水溶性 氰钴胺素(维生素B12) 由Karl Folkers和Alexander Todd在1948年发现。也被称为氰钴胺或[[辅酶B12]] 多存在于肝脏、鱼肉、肉类、蛋类 水溶性 胆碱 由Maurice Gobley在1850年发现。维生素B族之一 多存在于肝脏、蛋黄、乳制品、大豆 水溶性 肌醇 环己六醇、维生素B-h 多存在于心脏、肉类 水溶性 抗坏血酸(维生素C) 由詹姆斯•林德在1747年发现。亦称为抗坏血酸 多存在于新鲜蔬菜、水果 脂溶性 钙化醇(维生素D) 由Edward Mellanby在1922年发现。亦称为骨化醇、 抗佝偻病维生素,主要有维生素D2即麦角钙化醇和维生素D3即胆钙化醇。这是唯一一种人体可以少量合成的维生素 多存在于鱼肝油、蛋黄、乳制品、酵母 脂溶性 生育酚(维生素E) 由Herbert Evans及Katherine Bishop在1922年发现。主要有α、β、γ、δ四种 多存在于鸡蛋、肝脏、鱼类、植物油 脂溶性 萘醌类(维生素K) 由Henrik Dam在1929年发现。是一系列萘醌的衍 生物的统称,主要有天然的来自植物的维生素K1、来自动物的维生素K2以及人工合成的维生素K3和维生素K4。又被称为凝血维生素 多存在于菠菜、苜蓿、白菜、肝脏 特点维生素的定义中要求维生素满足四个特点才可以称之为必需维生素: 外源性:人体自身不可合成(维生素D人体可以少量合成,但是由于较重要,仍 被作为必需维生素),需要通过食物补充; 微量性:人体所需量很少,但是可以发挥巨大作用; 调节性:维生素必需能够调节人体新陈代谢或能量转变; 特异性:缺乏了某种维生素后,人将呈现特有的病态。 根据这四个特点,人体一共需要13种维生素,也就是通常所说的13。 A 不饱和的一元醇类,属脂溶性维生素。由于人体或哺乳动物缺乏维生素A时易出现干眼病,故又称为抗干眼醇。 已知维生素A有 A1和 A2两种,A1存在于动物肝 脏、血液和眼球的视网膜中,又称为视黄醇,天然维生素A主要以此形式存在。A2主要存在于淡水鱼的肝脏中。维生素A1是一种脂溶性淡黄色片状结晶,熔点64?,维生素A2熔点17~19?,通常为金黄色油状物。维生素A是含有β-白芷酮环的多烯醇。维生素A2的化学结构与A1的区别只是在β-白芷酮环的3,4位上多一个双键。维生素A分子中有不饱和键,化学性质活泼,在空气中易被氧化,或受紫外线照射而破坏,失去生理作用,故维生素 A的制剂应装在棕色瓶内避光保存。不论是A1或A2,都能与三氯化锑作用,呈现深蓝色,这种性质可作为定量测定维生素A的依据。许多植物如胡萝卜、番茄、绿叶蔬菜、玉米含类胡萝卜素物质,如α、β、γ-胡萝卜素、隐黄质、叶黄素等。其中有些类胡萝卜素具有与维生素A1相同的环结构,在体内可转 变为维生素A,故称为维生素A原,β-胡萝卜素含有两个维生素A1的环结构,转换率最高。一分子β胡萝卜素,加两分子水可生成两分子维生素A1。在动物体内,这种加水氧化过程由 β胡萝卡素-15,15′-加氧酶催化,主要在动物小肠粘膜内进行。食 物中,或由β-胡萝卜素裂解生成的维生素A在小肠粘膜细胞内与脂肪酸结合成酯,然后掺入乳糜微粒,通过淋巴吸收进入体内。动物的肝脏为储存维生素 A的主要场所。当机体需要时,再释放入血。在血液中,视黄醇(R)与视黄醇结合蛋白(RBP)以及血浆前清蛋白(PA)结合,生成R-RBP-PA复合物而转运至各组织。 它是1913年美利坚合众国化学家台维斯从鳕鱼肝中提取得到的。它是黄色粉末, 不溶于水,易溶于脂肪、油等有机溶剂。化学性质比较稳定,但易为紫外线破坏,应 贮存在棕色瓶中。维生素A是眼睛中视紫质的原料,也是皮肤组织必需的材料,人缺 少它会得干眼病、夜盲症等。 维生素A的生理功能 维生素A是复杂机体必需的一种营养素,它以不同方式 几乎影响机体的一切组织细胞。尽管是一种最早发现的维生素,但有关它的生理功能 至今尚末完全揭开。 维生素A(包括胡萝卜素)最主要是生理功能包括 1. 维持视觉 维生素A可促进视觉细胞内感光色素的形成。全反式视黄醛可以被视黄醛异构酶 催化为4-顺-视黄醛,4-顺-视黄醛可以和视蛋白结合成为视紫红质(rhodopsin)。视紫红质遇光后其中的4-顺-视黄醛变为全反视黄醛,因为构像的变化,引起对视神经 的刺激作用,引发视觉。而遇光后的视紫红质不稳定,迅速分解为视蛋白和全反视黄 醛,重新开始整个循环过程。维生素A可调试眼睛适应外界光线的强弱的能力,以降 低夜盲症和视力减退的发生,维持正常的视觉反应,有助于对多种眼疾(如眼球干燥与结膜炎等的治疗)。维生素A对视力的作用是被最早发现的、也是被了解最多的功能。 2. 促进生长发育 与视黄醇对基因的调控有关.视黄醇也具有相当于类固醇激素的作用,可促进糖 蛋白的合成。促进生长、发育,强壮骨骼,维护头发、牙齿和牙床的健康。 3. 维持上皮结构的完整与健全 视黄醇和视黄酸可以调控基因表达,减弱上皮细胞向鳞片状的分化,增加上皮生 长因子受体的数量。因此,维生素A可以调节上皮组织细胞的生长,维持上皮组织的 正常形态与功能。保持皮肤湿润,防止皮肤黏膜干燥角质化,不易受细菌伤害,有助 于对粉刺、脓包、疖疮,皮肤表面溃疡等症的治疗;有助于祛除老年斑;能保持组织或器官表层的健康。缺乏维生素A,会使上皮细胞的功能减退,导致皮肤弹性下降, 干燥粗糙,失去光泽。 4. 加强免疫能力 维生素A有助于维持免疫系统功能正常,能加强对传染病特别是呼吸道感染及寄 生虫感染的身体抵抗力;有助于对肺气肿、甲状腺机能亢进症的治疗。 5. 清除自由基 维生素A也有一定的抗氧化作用,可以中和有害的自由基。 另外,许多研究显示皮肤癌、肺癌、喉癌、膀胱癌和食道癌都跟维生素A的摄取量有关;不过这些研究仍待临床更进一步的证实其可靠性。 : 正常成人每天的维生素A最低需要量约为3500国际单位(0.3微克维生素A或0.332微克乙酰维生素A相当于1个国际单位),儿童约为2000~2500国际单位,不能摄入过多。近年来有关研究表明,它还有抗癌作用。动物肝中含维生素A特别多,其次是奶油和鸡蛋等。 妇女需要0.8毫克。即80克鳗鱼65克鸡肝,75克胡萝卜,125克皱叶甘蓝或200克金枪鱼。 功效:增强免疫系统,帮助细胞再生,保护细胞免受能够引起多种疾病的自由基 的侵害。它能使呼吸道、口腔、胃和肠道等器官的黏膜不受损害,维生素A还可明目。 副作用:每天摄入3毫克维生素A,就有导致骨质疏松的危险。长期每天摄入大 于3毫克维生素A会使食欲不振、皮肤干燥、头发脱落、骨骼和关节疼痛,甚至引起 流产。 B B B族维生素富含于动物肝脏、瘦肉、禽蛋、牛奶、豆制品、谷物、胡 萝卜、鱼、蔬菜等食物中。它是一类水溶性维生素,大部分是人体内的辅酶,主要有 以下几种。 ?维生素B1 B1是最早被人们提纯的维生素,1896年荷兰王国科学家伊克曼首先发现,1910年为波兰化学家丰克从米糠中提取和提纯。它是白色粉末,易溶于水,遇碱易分解。 它的生理功能是能增进食欲,维持神经正常活动等,缺少它会得脚气病、神经性皮炎 等。成人每天需摄入2mg。它广泛存在于米糠、蛋黄、牛奶、番茄等食物中,目前已 能由人工合成。因其分子中含有硫及氨基,故称为硫胺素,又称抗脚气病维生素。它 主要存在于种子外皮及胚芽中,米糠、麦麸、黄豆、酵母、瘦肉等食物中含量最丰富, 此外,白菜、芹菜及中药防风、车前子也富有维生素B1。提取到的维生素B1盐酸盐 为单斜片晶;维生素B1硝酸盐则为无色三斜晶体,无吸湿性。维生素B1易溶于水,在食物清洗过程中可随水大量流失,经加热后菜中B1主要存在于汤中。如菜类加工 过细、烹调不当或制成罐头食品,维生素会大量丢失或破坏。维生素B1在碱性溶液中加热极易被破坏,而在酸性溶液中则对热稳定。氧化剂及还原剂也可使其失去作用。 维生素B1经氧化后转变为脱氢硫胺素(又称硫色素),后者在紫外光下可呈现蓝色荧 光,利用这一特性可对维生素B1进行检测及定量。 维生素B1在体内转变成硫胺素焦磷酸(又称辅羧化酶),参与糖在体内的代谢。因此维生素B1缺乏时,糖在组织内的氧化受到影响。它还有抑制胆碱酯酶活性的作用,缺乏维生素B1时此酶活性过高,乙酰胆碱(神经递质之一)大量破坏使神经传导受到影响,可造成胃肠蠕动缓慢,消 化道分泌减少,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等障碍。 ?维生素B2 B2又名核黄素。1879年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化学家布鲁斯首先从乳清中发现,1933年美利坚合众国化学家哥尔倍格从牛奶中提取,1935年德国化学家柯恩合成了它。维生素B2是橙黄色针状晶体,味微苦,水溶液有黄绿色荧光,在碱性 或光照条件下极易分解。熬粥不放碱就是这个道理。人体缺少它易患口腔炎、皮炎、微血管增生症等。成年人每天应摄入2~4mg,它大量存在于谷物、蔬菜、牛乳和鱼 等食品中。 ?维生素 B3 是 B 族维生素中人体需要量最多者。它不但是维持消化系统健康的维生素,也是性荷尔蒙合成不可缺少的物质。对生活充满压力的现代人来说,烟酸 维系神经系统健康和脑机能正常运作的功效,也绝对不可以忽视。 建议日摄取量:成人的建议每日摄取量是 13 ~ 19mg。孕妇(孕妇产品,孕妇资讯)为20mg;哺乳期妇女则为22mg。 缺乏症: 糙皮病。 食物来源: 全麦制品、糙米、绿豆、芝麻、花生、香菇、紫菜、无花果、乳品、蛋、鸡肉、肝、瘦肉、鱼等。 需要人群: 因胆固醇而烦恼的人增加烟酸的摄取量会有所助益; 当皮肤(皮肤产品,皮肤资讯)对太阳光线特别敏感时,常常是烟酸不足的早期症状;皮炎、脱皮、皮肤粗糙的 人需要烟酸; 体内缺乏维生素 B 1 、 B 2 、 B 6 的人因不能由色氨酸自行合成 烟酸而需要额外补充; 经常精神紧张、暴躁不安,甚至患精神分裂者补充维生素 B 3 有好处; 糖尿病患者、甲状腺机能亢进者也需要烟酸。 ?维生素B5 B5又称泛酸。抗应激、抗寒冷、抗感染、防止某些抗生素的毒性,消除术后腹胀。 ?维生素B6 它有抑制呕吐、促进发育等功能,缺少它会引起呕吐、抽筋等症状。包括三种物 质,即吡哆醇、吡哆醛及吡哆胺。吡哆醇在体内转变成吡哆醛,吡哆醛与吡哆胺可相 互转变。酵母、肝、瘦肉及谷物、卷心菜等食物中均含有丰富的维生素B6。维生素B 6易溶于水和酒精,稍溶于脂肪溶剂;遇光和碱易被破坏,不耐高温。维生素B6在体内与磷酸结合成为磷酸吡哆醛或磷酸吡哆胺。它们是许多种有关氨基酸代谢酶的辅 酶,故对氨基酸代谢十分重要。 人体每日需要量约 1.5~2毫克。食物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B6,且肠道细菌也能合成,所以人类很少发生维生素B6缺乏症。 副作用:日服100毫克左右就会对大脑和神经造成伤害。过量摄入还可能导致所 谓的神经病,即一种感觉迟钝的神经性疾病。最坏的情况是导致皮肤失去知觉。 ?维生素B7 维生素B7(也称为生物素)是B族复合维生素的一部分。“Vincent DuVigneaud”在1940年首先发现了这种生物素。B7的主要作用是帮助人体细胞把碳水化合物,脂 肪和蛋白质转换成它们可以使用的能量。然而,这只是其许多功能之一。 1、:有脂溶性和水溶性两种不同类型的维生素。首先,脂溶性 维生素非常稳定,难以摧毁。水溶性维生素则更为敏感,很容易被强大的热和光摧毁。 其次,脂溶性维生素可以储存在体内,而水溶性维生素不能。 维生素B7是一种水溶性维生素,这意味着你每天需要摄入一定的数量,建议量 是男子0.03mg,女性0.01mg。此外,还要确保适当的保存和烹饪含有该维生素的食 物,确保其B7成分完好无损。 2、:几乎所有的粮食至少含有微量的维生素B7。然而,某些食物的含量更为丰富。如蛋黄,肝,牛奶,蘑菇和坚果是最好的生物素来源。因此,应该是饮食中包含这些食品。 3、B7:不同于大多数维生素,B7摄入量不足不是唯一导致缺乏症的原因。酗酒会妨碍对这种维生素的吸收,一些遗传性疾病也会 要求你提高B7的摄入量。因此,应该根据上述因素适当考虑采取更多的补充。 4、:研究表明,维生素B7的作用还包括帮助糖尿病患者控 制血糖水平,并防止该疾病造成的神经损伤。 ?维生素B9 在细胞中有多种辅脢形式,负责单碳代谢利用,用于合成嘌呤和胸腺嘧啶,于细 胞增生时作为DNA复制的原料,提供甲基使半同胱胺酸合成甲硫胺酸,协助多种胺 基酸之间的转换。因此叶酸参与细胞增生、生殖、血红素合成等作用,对血球的分化 成熟,胎儿的发育?血球增生与胎儿神经发育?有重大的影响。避免半同胱胺酸堆积 可以保护心脏血管,还可能减缓老年痴呆症的发生。 ?维生素B12 1947年美利坚合众国女科学家肖波在牛肝浸液中发现维生素B12,后经化学家分析,它是一种含钴的有机化合物。它化学性质稳定,是人体造血不可缺少的物质, 缺少它会产生恶性贫血症。 维生素B12,即抗恶性贫血维生素,又称钴胺素,含有金属元素钴,是维生素中唯 一含有金属元素的,抗脂肪肝,促进维生素A在肝中的贮存;促进细胞发育成熟和机 体代谢。它与其他B族维生素不同,一般植物中含量极少,而仅由某些细菌及土壤中 的细菌生成。肝、瘦肉、鱼、牛奶及鸡蛋是人类获得维生素B12的来源。商品可从制造某些抗生素的副产品或特殊的发酵制得。维生素B12是粉红色结晶,水溶液在弱酸中相当稳定,强酸、强碱下极易分解,日光、氧化剂及还原剂均易破坏维生素B 12。它经胃肠道吸收时,须先与胃幽门部分泌的一种糖蛋白(亦称内因子)结合,才 能被吸收。因缺乏“内因子”而导致的B12缺乏,治疗应采用注射剂。脱氧腺苷钴胺素 是维生素B12在体内主要存在形式。它是一些催化相邻两碳原子上氢原子、烷基、 羰基或氨基相互交换的酶的辅酶。体内另一种辅酶形式为甲基钴胺素,它参与甲基的 转运,和叶酸的作用常互相关联,它可以增加叶酸的利用率来影响核酸与蛋白质生物合成,从而促进红细胞的发育和成熟。 缺乏维生素B12时会发生恶性贫血,人体对B12的需要量极少,人体每天约需12μg(1/1000mg),人在一般情况下不会缺少。 ?维生素B13 化学名:乳酸清 尚未有建议每日摄取量。可防肝病及未老先衰,有助于对多种硬化症的治疗。研 究尚未发现有关维生素B13的缺乏症。 富含维生素B13的食物: 根茎类蔬菜、乳浆、酸奶或炼乳的液态部分。 营养补品 市场上有含有维生素B13的补品。 副作用 目前为止,人们对维生素B13的了解有限,因此尚没有有关例证指引。 维生素B13之敌 水、阳光 建议 人们对维生素B13了解有限,未能作出建议,遵照医嘱或营养医师。 ?维生素B15 (潘氨酸)。主要用于抗脂肪肝,提高组织的氧气代谢率。有时用来治疗冠心病 和慢性酒精中毒。 11维生素B17 剧毒。有人认为有控制及预防癌症的作用。 除此之外,胆碱和肌醇也往往归于必需维生素类,它们两是维生素B族的成员。 C 维生素C又叫L-抗坏血酸,是一种水溶性维生素,能够治疗坏血病并且具有酸 性,所以称作抗坏血酸。在柠檬汁、绿色植物及番茄中含量很高。抗坏血酸是单斜片 晶或针晶,容易被氧化而生成脱氢坏血酸,脱氢坏血酸仍具有维生素C的作用。在碱 性溶液中,脱氢坏血酸分子中的内酯环容易被水解成二酮古洛酸。这种化合物在动物 体内不能变成内酯型结构。在人体内最后生成草酸或与硫酸结合成的硫酸酯,从尿中 排出。因此,二酮古洛酸不再具有生理活性。 1907年挪威化学家霍尔斯特在柠檬汁中发现,1934年才获得纯品,现已可人工 合成。维生素C是最不稳定的一种维生素,由于它容易被氧化,在食物贮藏或烹调过 程中,甚至切碎新鲜蔬菜时维生素 C都能被破坏。微量的铜、铁离子可加快破坏的 速度。因此,只有新鲜的蔬菜、水果或生拌菜才是维生素C的丰富来源。它是无色晶 体,熔点190~192?,易溶于水,水溶液呈酸性,化学性质较活泼,遇热、碱和重 金属离子容易分解,所以炒菜不可用铜锅和加热过久。 植物及绝大多数动物均可在自身体内合成维生素C。可是人、灵长类及豚鼠则因 缺乏将L-古洛酸转变成为维生素C的酶类,不能合成维生素C,故必须从食物中摄取,如果在食物中缺乏维生素C时,则会发生坏血病。这时由于细胞间质生成障碍而 出现出血,牙齿松动、伤口不易愈合,易骨折等症状。由于维生素C在人体内的半衰期较长(大约16天),所以食用不含维生素C的食物3~4个月后才会出现坏血病。 因为维生素C易被氧化还原,故一般认为其天然作用应与此特性有关。维生素 C与胶原的正常合成、体内酪氨酸代谢及铁的吸收有直接关系。维生素C的主要功能是帮助人体完成氧化还原反应,提高人体灭菌能力和解毒能力。长期缺少维生素C会得坏血病,。多吃水果、蔬菜能满足人体对维生素C的需要。维生素C在促进脑细胞结构的坚固、防止脑细胞结构松弛与紧缩方面起着相当大的作用,并能防止输送养料的神经 细管堵塞、变细、弛缓。摄取足量的维生素C能使神经细管通透性好转,使大脑及时 顺利地得到营养补充,从而使脑力好转,智力提高。据诺贝尔奖获得者鲍林研究,服 大剂量维生素C对预防感冒和抗癌有一定作用。但有人提出,有亚铁离子(Fe2+)存在时维生素C可促进自由基的生成,因而认为应用大量是不安全的。 :成人每天需摄入50~100mg。即半个番石榴,75克辣椒,90克花茎甘蓝,2个猕猴桃,150克草莓,1个柚子,半个番木瓜,125克茴香,150克菜花和200毫升橙汁。 功效:维生素C能够捕获自由基,在此能预防像癌症、动脉硬化、风湿病等疾病。此外,它还能增强免疫和,对皮肤、牙龈和神经也有好处。 副作用:迄今,维生素C被认为没有害处,因为肾脏能够把多余的维生素C排泄掉,美国新发表的研究报告指出,体内有大量维生素C循环不利伤口愈合。每天摄 入的维生素C超过1000毫克会导致腹泻、肾结石的不育症,甚至还会引起基因缺损。 C 据国内外研究表明,随着维生素C的用量日趋增大,产生的不良反应也愈来愈多。 腹泻。每日服用1~4克维生素C,即可使小肠蠕动加速,出现腹痛、腹泻等症。 胃出血。长期大量口服维生素C,会发生恶心、呕吐等现象。同时,由于胃酸分 泌增多,能促使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疼痛加剧,严重者还可酿成胃黏膜充血、水肿,而 导致胃出血。 结石。大量维生素C进入人体后,绝大部分被肝脏代谢分解,最终产物为草酸, 草酸从尿排泄成为草酸盐;有人研究发现,每日口服4克维生素C,在24小时内,尿中草酸盐的含量会由58毫克激增至620毫克。若继续服用,草酸盐不断增加,极 易形成泌尿系统结石。 痛风。痛风是由于体内嘌呤代谢发生紊乱引起的一种疾病,主要表现为血中尿酸 浓度过高,致使关节、结缔组织和肾脏等处发生一系列症状。而大量服用维生素C,可引起尿酸剧增,诱发痛风。 婴儿依赖性。怀孕妇女连续大量服用维生素C,会使胎儿对该药产生依赖性。出 生后,若不给婴儿服用大量维生素C,可发生坏血病,如出现精神不振、牙龈红肿出 血、皮下出血;甚至有胃肠道、泌尿道出血等症状。 儿童骨科病。儿童大量服用维生素C,可罹患骨科病,且发生率较高。 不孕症。育龄妇女长期大量服用维生素C(如每日剂量大于2克时),会使生育能力降低。 免疫力降低。长期大量服用维生素C,能降低白细胞的吞噬功能,使机体抗病能 力下降。 过敏反应。主要表现为皮疹,恶心,呕吐,严重时可发生过敏性休克,故不能滥用。 D 为类固醇衍生物,属脂溶性维生素。维生素D与动物骨骼的钙化有关,故又称为钙化醇。它具有抗佝偻病的作用,在动物的肝、奶及蛋黄中含量较多,尤以鱼肝油含量 最丰富。天然的维生素D有两种,麦角钙化醇(D2)和胆钙化醇(D3)。植物油或酵母中所含的麦角固醇(24-甲基-22脱氢-7-脱氢胆固醇),经紫外线激活后可转化为维生素 D2。在动物皮下的7-脱氢胆固醇,经紫外线照射也可以转化为维生素D3,因此麦角固醇和7-脱氢胆固醇常被称作维生素D原。在动物体内,食物中的维生素D2和D3可在小肠吸收,经淋巴管吸收入血,主要被肝脏摄取,然后再储存于脂肪组织或其他 含脂类丰富的组织中。在人体中的维生素 D主要是D3,来自于维生素D3原(7-脱氢胆固醇)。因此多晒太阳是预防维生素 D缺乏的主要方法之一。维生素D2及D3皆为无色结晶,性质比较稳定,不易破坏,不论维生素D2或D3,本身都没有生物活性,它们必须在动物体内进行一系列的代谢转变,才能成为具有活性的物质。这一 转变主要是在肝脏及肾脏中进行的羟化反应,首先在肝脏羟化成 25-羟维生素D3,然后在肾脏进一步羟化成为1,25-(OH)2-D3,后者是维生素D3在体内的活性形式。1,25-二羟维生素 D3具有显著的调节钙、磷代谢的活性(图11)。它促进小肠粘膜对磷 的吸收和转运,同时也促进肾小管对钙和磷的重吸收。在骨骼中,它既有助于新骨的 钙化,又能促进钙由老骨髓质游离出来,从而使骨质不断更新,同时,又能维持血钙 的平衡。由于1,25-二羟维生素 D3在肾脏合成后转入血液循环,作用于小肠,肾小 管,骨组织等远距离的靶组织,基本上符合激素的特点,故有人将维生素 D归入激素类物质。维生素D有调节钙的作用,所以是骨及牙齿正常发育所必需。特别在孕妇、婴 儿及青少年需要量大。如果此时维生素D量不足,则血中钙与磷低于正常值,会出现骨骼变软及畸形:发生在儿童身上称为佝偻病;在孕妇身上为骨质软化症。1克维生素D为 40000000国际单位。婴儿、青少年、孕妇及喂乳者每日需要量为400~800单位。 维生素D于1926年由化学家卡尔首先从鱼肝油中提取。它是淡黄色晶体,熔点 115~118?,不溶于水,能溶于醚等有机溶剂。它化学性质稳定,在200?下仍能保持生物活性,但易被紫外光破坏,因此,含维生素D的药剂均应保存在棕色瓶中。维 生素D的生理功能是帮助人体吸收磷和钙,是造骨的必需原料,因此缺少维生素D会得佝偻症。在鱼肝油、动物肝、蛋黄中它的含量较丰富。人体中维生素D的合成跟晒太阳有关,因此,适当地光照有利健康。 0.0005至0.01毫克。35克鲱鱼片,60克鲑鱼片,50克鳗鱼或2个鸡蛋加150克蘑菇。只有休息少的人,才需要额吃些含维生素D的食品或制剂。 功效:维生素D是形成骨骼和软骨的发动机,能使牙齿坚硬。对神经也很重要, 并对炎症的抑制作用。 副作用:研究人员估计,长期每天摄入0.025毫克维生素D对人体有害。可能造成的后果是:恶心、头痛、肾结石、肌肉萎缩、关节炎、动脉硬化、高血压、轻微中 毒、腹泻、口渴,体重减轻,多尿及夜尿等症状。严重中毒时则会损伤肾脏,使软组 织(如心、血管、支气管、胃、肾小管等)钙化。 维生素E的生理功能 维生素E又名生育酚,是一种脂溶性维生素,主要存在于蔬菜、豆类之中,在麦 胚油中含量最丰富。天然存在的维生素E有8种,均为苯骈二氢吡喃的衍生物,根据 其化学结构可分为生育酚及生育三烯酚二类(图12),每类又可根据甲基的数目和位 置不同,分为α-、β-、γ-和δ-四种。商品维生素E以 α-生育酚生理活性最高。β-及γ-生育酚和 α-三烯生育酚的生理活性仅为α-的40%、8%和20%。维生素E为微带粘性的淡黄色油状物,在无氧条件下较为稳定,甚至加热至200?以上也不被破坏。但在空气中维生素E极易被氧化,颜色变深。维生素E易于氧化,故能保护其他易被氧化的物质(如维生素A及不饱和脂肪酸等)不被破坏。食物中维生素E主要在动物体内小肠上部吸收,在血液中主要由β-脂蛋白携带,运输至各组织。同位素示踪实验表明, α-生育酚在组织中能氧化成α-生育醌。后者再还原为 α-生育氢醌后,可在肝脏中与葡萄糖醛酸结合,随胆汁入肠,经粪排出。其他维生素E的代谢与α-生育酚类似。维生素E对动物生育是必需的。缺乏维生素E时,雄鼠睾丸退化,不能形成正常的精子;雌鼠胚胎及胎盘萎缩而被吸收,会引起流产。动物缺乏维生素E也可能发生肌肉萎缩、贫血、脑软化及其他神经退化性病变。如果还伴有蛋白质不足时,会引起急性肝硬化。虽然这些病变的代谢机理尚未完全阐明,但是维生素E的各种功能可能都与其抗氧化 作用有关。 人体有些疾病的症状与动物缺乏维生素 E的症状相似。由于一般食品中维生素E含量尚充分,较易吸收,故不易发生维生素 E缺乏症,仅见于肠道吸收脂类不全时。 维生素E在临床上试用范围较广泛,并发现对某些病变有一定防治作用,如贫血动物粥样硬化,肌营养不良症、脑水肿、男性或女性不育症、先兆流产等,近年来又用维生 素E预防衰老。维生素E于1922年由美利坚合众国化学家伊万斯在麦芽油中发现并 提取,本世纪40年代已能人工合成。1960年我国已能大量生产。它是无臭、无味液 体,不溶于水,易溶于醚等有机溶剂中。它的化学性质较稳定,能耐热、酸和碱,但 易被紫外光破坏,因此要保存在棕色瓶中。维生素E是人体内优良的抗氧化剂,人体缺少它,男女都不能生育,严重者会患肌肉萎缩症、神经麻木症等。维生素E广泛存在于肉类、蔬菜、植物油中,通常情况下,人是不会缺少的。 成人每天的维生素E需要量尚不清楚,但动物实验结果表明,每 天食物中有50毫克即可满足需要。妊娠及哺乳期需要量略增。4匙葵花油,100毫克橄榄油,100克花生或30克杏仁加70克核桃含有一天所需的维生素E。 功效:维生素E能抵抗自由基的侵害,预防癌症的心肌梗死。此外,它还参与抗 体的形成,是真正的“后代支持者”。它促进男性产生有活力的精子。维生素E是强抗氧化剂,维生素E供应不足会引起各种智能障碍或情绪障碍。小麦胚芽、棉籽油、大豆油、芝麻油、玉米油、豌豆、红薯、禽蛋、黄油等含维生素E较丰富。 副作用:每天摄入200毫克的维生素E就会出现恶心,肌肉萎缩,头痛和乏力 等症状。每天摄入的维生素E超过300毫克会导致高血压,伤口愈合延缓,甲状腺 功能受到限制。 K 属脂溶性维生素。由于它具有促进凝血的功能,故又称凝血维生素。常见的有维 生素K1和K2。K1是由植物合成的,如苜蓿、菠菜等绿叶植物;K2则由微生物合成。人体肠道细菌也可合成维生素K2。现代维生素K已能人工合成,如维生素K3,为临床所常用。维生素K均为2-甲基-1,4-萘醌的衍生物。维生素K1是黄色油状物,K2是淡黄色结晶,均有耐热性,但易受紫外线照射而破坏,故要避光保存。人工合成的 K3和K4是水溶性的,可用于口服或注射。临床上使用的抗凝血药双香豆素,其化学 结构与维生素K相似,能对抗维生素K的作用,可用以防治血栓的形成。维生素K和肝脏合成四种凝血因子(凝血酶原、凝血因子?,?及?)密切相关,如果缺乏维 生素K1,则肝脏合成的上述四种凝血因子为异常蛋白质分子,它们催化凝血作用的 能力大为下降。人们已知维生素 K是谷氨酸γ羧化反应的辅因子。缺乏维生素 K则上述凝血因子的γ-羧化不能进行,此外,血中这几种凝血因子减少,会出现凝血迟缓和出血病症。此外,人们公认维生素K溶于线粒体膜的类脂中,起着电子转移作用,维生素 K可增加肠道蠕动和分泌功能,缺乏维生素K时平滑肌张力及收缩减弱,它还可影响一些激素的代谢。如延缓糖皮质激素在肝中的分解,同时具有类似氢化可的松作 用,长期注射维生素K可增加甲状腺的内分泌活性等。在临床上维生素 K缺乏常见于 胆道梗阻、脂肪痢、长期服用广谱抗菌素以及新生儿中,使用维生素K可予纠正。但过大剂量维生素K也有一定的毒性,如新生儿注射30毫克/天,连用三天有可能引起 高胆红素血症。 维生素K于1929年丹麦化学家达姆从动物肝和麻子油中发现并提取。它是黄色 晶体,熔点52~54?,不溶于水,能溶于醚等有机溶剂。维生素K化学性质较稳定,能耐热耐酸,但易被碱和紫外线分解。它在人体内能促使血液凝固。人体缺少它,凝 血时间延长,严重者会流血不止,甚至死亡。奇怪的是人的肠中有一种细菌会为人体 源源不断地制造维生素K,加上在猪肝、鸡蛋、蔬菜中含量较丰,因此,一般人不会 缺乏。目前已能人工合成,且化学家能巧妙地改变它的“性格”为水溶性,有利于人体吸收,已广泛地用于医疗上。 H 生物素,又称维生素H、辅酶R,也属于维生素B族,它是合成维生素C的必要物质,是脂肪和蛋白质正常代谢不可或缺的物质。为无色长针状结晶,具有尿素与噻吩相结合的骈环,并带有戊酸侧链,能溶于热水,不溶于有机溶剂,在普通温度下 相当稳定,但高温和氧化剂可使其丧失活性。它存在于肝、蛋黄、奶、酵母等食物中。 生物素与酶结合参与体内二氧化碳的固定和羧化过程,与体内的重要代谢过程如丙酮 酸羧化而转变成为草酰乙酸,乙酰辅酶A羰化成为丙二酰辅酶A等糖及脂肪代谢中的主要生化反应有关。它也是某些微生物的生长因子,极微量(0.005微克)即可使试验的细菌生长。例如,链孢霉生长时需要极微量的生物素。人体每天需要量约100~300微克。生鸡蛋清中有一种抗生物素的蛋白质能和生物素结合,结合后的生物素不 能由消化道吸收;造成动物体生物素缺乏,此时出现食欲不振、舌炎、皮屑性皮炎、 脱毛等。然而,尚未见人类生物素缺乏病例,可能是由于除了食物来源以外,肠道细菌也能合成生物素之故。维生素H具有防止白发和脱发,保持皮肤健康的作用。如果将 生物素与维生素A、B2、B6、烟酸(维生素B3)一同使用,相辅相成,作用更佳。 在牛奶、牛肝、蛋黄、动物肾脏、水果、糙米中都含有生物素。在复合维生素B和多种维生素的制剂中,通常都含有维生素H。 P 维生素P是由柑桔属生物类黄酮、芸香素和橙皮素构成的。在复合维生素C中都含有维生素P,也是水溶性的。它能防止维生素C被氧化而受到破坏,增强维生素 的效果。能增强毛细血管壁,防止瘀伤。有助于牙龈出血的预防和治疗,有助于因内 耳疾病引起的浮肿或头晕的治疗等。许多营养学家认为,每服用500毫克维生素C时,最少应该同时服用100毫克生物类黄酮。以增强它们的协同作用。在橙、柠檬、 杏、樱桃、玫瑰果实中及荞麦粉中含有维生素P。 PP 维生素PP,抗癞皮病维生素,也称烟酸,化学命名为尼克酸或尼克酰胺,两者能在 体内相互转化。烟酸为白色针状结晶,微溶于水;尼克酰胺为白色结晶,易溶于水。 药用者一般为尼克酰胺,因尼克酸有一时性血管扩张作用。这种维生素较为稳定,一 般烹调不致失活。尼克酰胺在体内与核糖、磷酸、腺嘌呤组成脱氢酶的辅酶?及辅酶 ?。这两种辅酶结构中的尼克酰胺部分具有可逆的加氢和脱氢的特性,在生物氧化中 起着递氢的作用。糖、脂肪及蛋白质代谢中均需要此类辅酶参加。酵母、花生、肝、 鱼及瘦肉中含量丰富,也可工业合成。人体每日需约20毫克。人缺乏此种维生素时,表现为神经营养障碍,初时全身乏力,以后在两手、两颊、左右额及其他裸露部位出 现对称性皮炎。大剂量的尼克酸能扩张小血管和降低血胆固醇的含量;临床上常常用 以治疗内耳眩晕症、外周血管病、高胆固醇血症、视神经萎缩等。 M 也称叶酸,抗贫血;维护细胞的正常生长和免疫系统的功能,防止胎儿畸形。由 喋呤、对氨基苯甲酸及谷氨酸结合而成,富含于蔬菜的绿叶中故名。叶酸是黄色结晶, 微溶于水,在酸性溶液中不稳定,易被光破坏。食物在室温下储存,其所含叶酸也易 损失。叶酸在体内转变成四氢叶酸,后者是许多种酶的辅酶。四氢叶酸传递一碳基团 在化合物之间的交换,这些一碳基团包括甲基(-CH3)、羟甲基(-C啹OH)、甲氧基(- OCH3)、亚胺甲酰基 (-CO-NH)。一碳基团的转换是胆碱、丝氨酸、组氨酸、DNA等 生物合成时的必需。人体缺乏叶酸主要表现为白细胞减少,红细胞的体积变大, 发生巨细胞性贫血。中性白细胞的分叶数不是正常时平均2~3叶,而是5叶以上的白细胞数显著增加。 人的肠道细菌能合成叶酸,故一般不易发生缺乏病。但当吸收不 良,代谢失常或组织需要量过高以及长期使用肠道抑菌药(如磺胺类)等时,皆可引 起叶酸缺乏。人体每日需要量约400微克。 帮助血液的凝固和血小板的形成。 U 名称: 维生素U;碘甲基甲硫基丁氨酸;vitamin U 资料: 分子式C6H14NO2IS,分子量291.2。学名碘甲基甲硫基丁氨酸。存在 于甘蓝、莴苣、苜蓿和其它绿叶蔬菜中。有特殊气味,味咸苦。光照或久置空气中都 不稳定。易溶于水,不溶于乙醇和乙醚。水溶液呈酸性。主要用于治疗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可由蛋氨酸与碘甲烷反应制得。 (water-soluble vitamins) 在理想状态,人们从膳食中获得需要的维生素。在下面情况造成人体所需的维生 素缺乏。所有水溶性维生素都参与催化功能,B族维生素是许多种辅酶的组成成分,这 些辅酶担负着氢、电子或基团的转移。它们参与由酶催化的糖、脂肪、蛋白质及核苷 酸等的代谢,维生素C参与许多羟化反应。水溶性维生素在动植物细胞中广泛存在。 脂溶性维生素的功能没有 B族维生素那样清楚。维生素K参与一些蛋白质中谷氨酸的羧化,维生素D促进钙的吸收,维生素A为视紫蛋白的组成部分。 1.食物匮乏,食物运输、储藏、加工不当,造成食物中的维生素丢失,结果造 成维生素摄入不足。 2.当人们消化吸收功能降低,如咀嚼不足、胃肠功能降低、膳食中脂肪过少、 纤维素过多等会造成维生素消化吸收率下降。 3.不同生理期的人群,如妊娠授乳期的妇女,生长发育期的儿童,疾病、手术 期的人群对维生素的需要量相对增高。 4.特殊环境下生活、工作的人群,由于精神压力或环境污染的缘故,对维生素 的需要量相对增高 往往是由于某种维生素的缺乏症引起人们的注意,接着发现补充某种食物后,症 状就消失了,再从此种食物种提取出有效成分,接着以化学合成的方法得到这种物质, 并加以更加深入的研究。 “” 在维生素的发现过程中,有些化合物被误认为是维生素,但是并不满足维生素 的定义,还有些化合物因为商业利益而被故意错误地命名为维生素: 维生素B族中有一些化合物曾经被认为是维生素,如维生素B4(腺嘌呤)等。 维生素F——最初是用于表示人体必需而又不能自身合成的脂肪酸,因为脂肪酸 的英文名称(Fatty Acid)以F开头。但是因为它其实是构成脂肪的主要成分,而脂 肪在生物体内也是一种能量来源,并组成细胞,所以维生素F不是维生素。 维生素K——氯胺酮作为镇静剂在某些娱乐性药物(毒品)的成分中被标为维生 素K,但是它并不是真正的维生素K,它被俗称为“K它命”。 维生素Q——有些专家认为泛醌(辅酶Q10)应该被看作一种维生素,其实它可 以通过人体自身少量合成。 维生素S——有些人建议将水杨酸(邻羟基苯甲酸)命名为维生素S(S是水杨酸Salicylic Acid的首字母)。 维生素T——在一些自然医学的资料中被用来指代从芝麻中提取的物质,它没有 单一而固定的成分,因此不可能成为维生素。而且它的功能和效果也没有明确的判断。 在某些场合,维生素T作为睾丸酮(Testosterone)的俚语称呼。 维生素U——某些制药企业使用维生素U来指代氯化甲硫氨基酸(Methylmethionine Sulfonium Chloride),这是一种抗溃疡剂,主要用于治疗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 疡,它并不是人体必需的营养素。 维生素V——这是对治疗ED的药物西地那非(Sildenafil Citrate,商品名:万艾可/威而钢/Viagra)的口语称呼。 在实际生活中,维生素经常被泛指为补充人体所需维生素和微量元素或其他营养 物质的药物或其他产品,如很多生产多维元素片的厂商都将自己的产品直接标为维生 素。 维生素A:夜盲症,角膜干燥症,皮肤干燥,脱屑 维生素B1:神经炎,脚气病,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生长迟缓 维生素B2:口腔溃疡,皮炎,口角炎,舌炎,唇裂症,角膜炎等 维生素B12: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维生素C:坏血病,抵抗力下降 维生素D:儿童的佝偻病,成人的骨质疏松症 维生素E:不育,流产,肌肉性萎缩等 如果在空腹时服用维生素,会在人体还来不及吸收利用之前即从粪便中排出。如维生素A等脂溶性维生素,溶于脂肪中才能被胃肠黏膜吸收,应宜饭后吃用,才能够 较完全地被人体吸收。 “” 维生素A:动物肝脏、蛋类、乳制品、胡萝卜、南瓜、香蕉、橘子和一些绿叶蔬菜中。 维生素B1:葵花籽、花生、大豆、猪肉、谷类中。 维生素B6:肉类、谷类、蔬菜和坚果中。 维生素B12:猪牛羊肉、鱼、禽、贝壳类、蛋类中。 维生素C:柠檬、橘子、苹果、酸枣、草莓、辣椒、土豆、菠菜中。 维生素D:鱼肝油、鸡蛋、人造黄油、牛奶、金枪鱼中。 维生素E:谷物胚胎、植物油、绿叶。 维生素K:绿叶蔬菜中。 食用新鲜蔬菜和水果是最简单而安全的补充维生素的方法,千万不要长期大剂量 服用维生素保健品哦! “” 维生素 是人体的七大营养素之一,现在已经发现的维生素有20多种。它们都是维持人体组织细胞正常功能必不可少的物质。因此,许多人把维生素当作一种“补药”,认为维生素多多益善。其实不然,盲目乱用维生素,必然会使维生素走向其反面--危害健康。 —— 在中性和微酸性环境中,VC能将染料2,6—二氯酚靛酚还原成无色还原型2,6—二氯酚靛酚。同时VC氧化成脱氢抗坏血酸。 氧化型2,6—二氯酚靛酚在酸性溶液中呈红色,因此用2,6—二氯酚靛酚滴定含VC的酸性溶液时当溶液由无色转为微红色时即为滴定终点。从消耗的2,6—二氯酚靛酚的量可以计算VC的含量。 1%草酸,2%草酸,0.001mol/L 2,6—二氯酚靛酚 称4.0g新鲜样品——加5ml 2%草酸研磨——过滤到50ml容量瓶中——残渣用2%草酸提取——用1%草酸定容。 2. 吸取10ml滤液于三角瓶中用2,6—二氯酚靛酚滴定,记录所用滴定液体积。 3. 对照:于另一容量瓶内加35ml 2%草酸用1%草酸定容,取10ml进行滴定,记录体积。 VC含量(ug/100gFW)=100*(V1-V2)K V/W V3 式中,W:样品重 V1:滴定样品用滴定液ml数 V2:滴定对照用滴定液ml数 V3:滤液ml数 V:提取液总体积 K:1ml滴定液氧化VC毫克数 丙酮和乙醇双水相测定痕量维生素B2 萃取是一种十分重要的化学分离手段。传统的萃取分离 通常是在两个互不相溶的相——有机相和水相问进行,这种 异相萃取的传质效率通常较低,一般须较长时间振荡或多次 革取才能实现定量萃取,费时,且使用的有机溶剂危害环 境。采用均相萃取、异相分离的双水相萃取(aqueous twoph ase extraction,ATPE)则可以较好地克服上述缺点。以往 对ATPE的研究大部分限于高聚物双水相体系],有关离 子液体03和表面活性剂“]的ATPE体系也时有报道。事实 上,某些能与水互溶的有机溶剂在无机盐作用下也可能形成 双水相体系o],只是有关这方面的研究目前还比较少,有待 进一步扩大和深入。与高聚物双水相体系相比,水溶性有机 溶剂-盐双水相体系具有操作简便、相分离速度快、价廉、低 毒、分相清晰、对测定干扰小及萃取相不吉粘度大,难处理 的聚合物等特点。维生B2(vB2,又称核黄素)临床用于 防治口角炎、唇干裂、舌炎、阴囊炎、角膜血管化等维生素 岛缺乏症,测定方法有分光光度法嘲、催化动力学法啊、磷 光法„”、伏安法、化学发光法[”]、荧光法„”]和色谱法„埘 等。本文对水溶性有机溶剂乙醇和丙酮在无机盐作用下形成 双水相的条件和萃取VB2。的性质进行了对比研究?建立了丙 酮/乙醇一(NH4)2SO4-H2O双水相萃取、荧光测定VB2的新方法。用于VB2片荆和注射液的测定,相对偏差。 维生素E是人体必需的营养物质,许多人经常服用维生素E补充剂。但一项最新科 研成果显示,滥用维生素E对身体不仅无益,而且会减少生命,与降胆固醇药相冲突。 以色列特拉维夫大学研究人员在美国新一期《动脉硬化血栓与血管生物学》杂志 上发表研究报告说,他们对来自美国、欧洲和以色列的约30万人进行跟踪调查,将 服用维生素E的人和不服用维生素E的人进行对比。结果发现,前者的“质量调整生命年”比后者少近4个月。 所谓“质量调整生命年”是将不同生活质量的生存年数换算成相当于完全健康的生 存年数,是一个用以评价治疗和保健所带来生命质量和数量改变程度的概念。不过, 研究人员指出,这并非意味着每个服用维生素E补充剂的人都会少活4个月。 此前也有研究发现,维生素E补充剂不但没有预防某些疾病的作用,而且可能和 降胆固醇药相冲突。研究人员说,如果能从食物中摄取足量的维生素E,服药补充毫 无必要。 不良反应 维生素A 成人连续几个月每天摄取50000IU以上会引起中毒现象。 幼儿如果在一天内摄取超过18500IU则会引起中毒现象。 主要表现: 由于破骨细胞活性增强,导致骨 质脱钙、骨脆性增加、生长受抑、 长骨变粗及 骨关节疼痛;皮肤干燥、发痒、鳞皮、皮疹、脱皮、脱发、指(趾)甲 易脆;易激动、疲乏、头痛、恶心、呕吐、肌肉无力、坐立不安。食欲降低、腹痛、 腹泻、肝脾肿大、黄疸;血液中血红蛋白和钾减少,凝血时间延长,易于出血。 维生素B6 因经前紧张错误地大剂量服用吡哆醇(每日2~6g,连服2~40个月)会出现进行性感觉性共济失调以及下肢定位和振动感严重受损.触觉,温度觉及痛觉很少受影响.运动和中枢神经系统不受损害.停止服用吡哆醇后恢复甚慢,有些病人只能部分恢复. 第一种是维生素A。 研究表明,维生素A能阻止和抑制癌细胞的增生,对预防胃肠道癌和前列腺癌功 能尤其显著。它能使正常组织恢复功能,还能帮助化疗的病人降低癌症的复发率 第二种是B族维生素。 包括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B6、维生素B12等。它们可以抑制癌细胞 生成,还能帮助合成人体内一些重要的酶,调节体内代谢。粮谷、豆类、酵母、干果、 动物内脏等食物中含量较多。 第三种是维生素C。 它又叫抗坏血酸,可以减少致癌物质亚硝胺在体内聚集,极大地降低食管癌和胃 癌的发病率。蔬菜和水果中维生素C含量较多, 第四种是维生素E。 多吃含维生素E的食物,可以提高身体免疫能力,抑制致癌物形成。维生素E主要存在于植物油,尤其是豆油中;蛋、谷物、胡萝卜、鲜莴苣等食物中含量也较多。 老年人的上皮细胞容易受到损伤,抵抗力也相对较低,而维生素A的主要作用是维持各种上皮细胞的生长,因此,适当补充维生素A很有必要。除可从饮食中(如 胡萝卜、奶类、蛋类、动物肝类、深色蔬菜、蛋类、乳类)获取部分之外,可另行服 用维生素A胶丸,每日1次,每次服1粒,含量为25000国际单位,间断性服用。 维生素B1可预防脚气病、增加食欲,营养神经,增进肌肉功能等。老年人一般 容易出现胃口不佳,消化不良,或患有周围神经炎症状,服用维生素B1对康复有重要作用。维生素B1广泛存在于谷类、小麦、大豆等粗制食品中。口服补充时每日3次,每次2片,每片含量为10毫克,可长期服用或间断性服用。 维生素E又叫“生育酚”。它具有消除自由基、抗氧化、清除体内的“过氧化脂质”等作用,从而延缓机体的衰老过程。因而应补充维生素E对老年人来说是尤为重要的。 除饮食中(广泛存在于绿色植物,尤其是各种天然植物油中)摄取到的之外,也可口 服维生素E胶丸,每日量400毫克以上)。 维生素C又被称为“抗坏血酸”。对老年人来说,通过服用维生素C,增加对各种感染的抵抗力,有重要意义;同时,保持血管,尤其是各部位的毛细血管的健全,防 止出血等,对老人更有特殊保健价值。它还可增加机体对多种传染病的抵抗力,促进 伤口的愈合,加速结缔组织的生成。除从食物(广泛存在于各种新鲜水果及蔬菜)中 摄取部分之外,可另行口服维生素C片。
/
本文档为【维生素与身体健康】,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