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新闻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2017-12-05 14页 doc 33KB 34阅读

用户头像

is_594886

暂无简介

举报
新闻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新闻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专业代码:050301) 一、学科简介 1(一级学科简介: 新闻传播学是研究新闻活动、传播活动及其他人类传播现象的学科。本学科以人类社会新闻与信息传播活动为对象,从不同维度研究不同形态和类型的新闻与信息传播活动与人类社会的关系。在性质上,兼跨人文学科与社会科学。除以往主要围绕大众传媒的新闻传播外,本学科的研究对象还包括网络传播、媒介文化、数字传播、信息和文化产业等各领域。目前,本学科下设新闻学、传播学、广播电视学与数字传播、广告学与传媒经济学等四个学科方向。 本学科的前身是1964年获准设...
新闻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新闻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专业代码:050301) 一、学科简介 1(一级学科简介: 新闻传播学是研究新闻活动、传播活动及其他人类传播现象的学科。本学科以人类社会新闻与信息传播活动为对象,从不同维度研究不同形态和类型的新闻与信息传播活动与人类社会的关系。在性质上,兼跨人文学科与社会科学。除以往主要围绕大众传媒的新闻传播外,本学科的研究对象还包括网络传播、媒介文化、数字传播、信息和文化产业等各领域。目前,本学科下设新闻学、传播学、广播电视学与数字传播、广告学与传媒经济学等四个学科方向。 本学科的前身是1964年获准设立的新闻专业,1995年成立新闻与传播学院,1996获准设立新闻学硕士点,2000年获准设立传播学硕士点,2006年获准设立新闻学博士点、新闻传播学一级学科硕士点。2001年、2006年新闻学科被评为江苏省重点学科,2011年新闻传播学科被遴选为江苏省“十二五”一级学科重点培育学科。目前,本学科在发展新闻学、新闻史论、新闻法学、媒介文化等研究方向招收博士生。 2(学科方向简介: 新闻学以新闻生产及传播,特别是职业新闻传播为研究对象。主要包括新闻传播理论、新闻传播史和新闻传播实务三个部分。新闻传播理论作为新闻传播学科体系中的核心部分,其目的是为了探讨和掌握新闻传播活动的基本规律,以启发人们从事新闻传播活动时遵循新闻传播规律的自觉意识;新闻传播史致力于梳理新闻传播历史变迁,以史为鉴,从中西合壁的视角探讨新闻传播事业演进的普遍规律与发展趋势;新闻传播实务立足新闻传播发展前沿,致力于探讨当代新闻传播实务运作的规律、方法、媒介发展的重大战略问题以及新媒体在新闻传播实务中的运用。 二、培养目标 了解新闻传播实践基本规律,掌握厚实的新闻传播及相关人文社科领域基本知识,熟悉新闻传播的历史和现状,具有国际化视野。能够深刻把握本学科的重要理论、核心概念及其历史脉络;能够跟踪学术前沿,把脉学科发展方向,进行理论思考和创新;能够独立开展新 相关理论研究或解决新闻传播领域重大实践问题的能力。 闻传播及 三、质量 总体要求:掌握新闻传播及相关人文社科领域基本理论,了解新闻传播实践基本规律,具有较高学术素养和学术道德,可以独立展开学术研究并撰写原创博士学位论文,具有人文关怀和科学探究精神。 具体要求: 1(全面掌握新闻传播学科的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掌握中外新闻传媒机构的运作方式和现代传媒实践的基本知识,了解哲学、文学、社会学、政治学、经济学、历史学、人类学、心理学、法学和伦理学等人文社科领域的相关知识,对新闻传播及其他领域的社会现象具有 独立的分析和判断能力; 2(遵守基本学术规范,自觉拒绝学术不端行为; 3(具有独立进行文献查阅、调查分析等获取学术信息的能力,具有本学科研究成果学术价值的学术鉴别能力,具有独立撰写学术论文的科学研究能力,具有创新意识以及与学术界分享研究成果的交流能力。 4(新闻传播学博士学位论文应解决本学科面临的重要理论和实践问题,具有理论性和创新点,致力于解决重要问题,能够推进本学科知识的发展,具有重大的学术创新和现实指导意义。 四、学制与学分 博士研究生学制一般为三年,在校学习年限(含休学等中断学习的时间)最长不超过七年。 总学分为20个学分,其中学位课不少于12学分。 五、培养方式 1(重点培养博士生独立从事创新性科学研究的能力,通过有效的课程设计和项目建设,引导博士生研读经典文献,为其创造独立从事科学研究的机会; 2(注重培养过程的质量管理,有效设置培养环节,努力创造国内外交流的机会,以提升博士生的学术视野和学术创新能力; 3(采取主导师负责制和导师组集体指导相结合的方式,主导师负责督促博士生完成课程学习和学位论文写作,导师组亦可根据学科发展的实际情况,指导博士生展开相关领域的科学研究。 六、培养环节 1(入学后二个月内,博士生在导师或导师组指导下确定研究方向和领域,制定个人研究计划,由导师审查通过后报学院备案。 2(在读期间,博士生应至少参加1次国内外学术会议,并宣讲论文,同时在学院层面主持1次以上学术报告会或学术沙龙,共计2学分(要求递交学术论文、邀请函或者会议议程、相关图片资料)。同时,本学科鼓励博士生申请联合培养或赴国内外著名高校或科研院所进行访学和研修。 3(第三学期开学后,对博士生的文献阅读综述报告、课程学习情况和科研能力等进行中期考核,中期考核不通过率在15%左右。中期考核一般在第三学期初,考核合格者方可进入博士学位论文开题。中期考核不通过者,就于6个月内再次进行考核,且毕业时间做相应推迟。 4(开题通过后,博士生须尽早进入博士学位论文写作环节,导师组对论文写作过程进行指导和检查。 5(博士生应根据学校相关要求发表一定数量的科研成果,符合《南京师范大学关于研究生授予学位科研成果要求的规定》,方能申请学位。 七、课程设置 课程由必修课程、选修课程两部分组成。 1(必修课程包含: 公共学位课(6学分):思想政治理论课(2学分)、第一外国语(4学分); 基础学位课(不少于3学分):修读不少于1门,其中至少需修读一门方法类课程; 专业学位课(不少于3学分):修读不少于1门; 必修环节(2学分):学术活动与交流。 2(选修课程包含:方向选修课;跨学科、跨层次选修课;补修课:硕士阶段学位课2门,跨学科或同等学力考入者修读,不计算学分,成绩需合格。方向选修课和跨学科、跨层次选修课修读不少于2门,累计不少于6学分。 课程类别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教师) 学分 开课学期 备注 2 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 1 公共学位课 4 1、2 第一外国语 3 1 新闻传播研究方法 修读不基础学位课 少于1门 3 1 媒介与社会研究 2 2 新闻法治理论研究 修读不 2 1 专业学位课 新闻传播史研究 少于1门 2 2 新闻传播实务研究 2 1-5 必修环节 学术活动与交流 2 2 媒介文化专题研究 2 2 政治传播研究 2 2 媒介理论专题研究 2 2 新闻传播学经典选读 修读不 2 2 专业选修课 新闻传播思想史研究 少于1门 2 2 中国新闻法制文献研读 2 2 新媒体专题研究 2 2 现代图像专题研究 2 2 广播电视专题研究 2 跨学科选修课 须选修新闻传播学科以外任意学科1门课程 1或2 1 新闻理论研究 \ 补修课 1 西方新闻传播学说史 八、学位论文 本专业博士学位论文工作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和学校有关文件的要求进行。 1(选题和开题 入学两月后,博士生在导师指导下确定研究方向,查阅文献、收集资料和调查研究等工作,把握本研究领域的历史与现状,并在此基础上确定具体研究课题。选题经导师同意后, 博士生进入课题的预研阶段。第一学期结束前,须向导师提交参考文献目录;第二学期结束前,完成文献综述的撰写;第三学期结束前,完成开题报告,并进行开题。 开题报告的内容应包括:课题的研究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课题研究目标、研究的内容、拟解决的关键问题;拟采取的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可行性分析等;课题的创新性;计划进度、预期进展和预期成果;与本课题有关的工作积累、已有的研究工作成绩。 博士学位论文的开题报告论证会在本学科范围内公开进行,由3-5位相关领域专家对开题报告进行论证。专家中博士生导师的比例不少于50,。论文选题经开题确定后,不得任意更改。因特殊情况需更改选题者,需再次经过开题报告和论证程序。 2(学位论文基本要求 博士学位论文在导师或导师组的指导下,由博士生独立完成。新闻传播学博士学位论 士生已经掌握本学科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业知识,必须体现为新文须反映博 观点、新材料、新方法,是具有理论创新、材料创新和方法创新的学术成果。 新闻学博士学位论文必须严格遵循的学术规范,包括引文规范、注释规范、方法规范和语言规范。 学位论文的格式按学校有关规定执行,论文字数一般不低于6万字。 3(学位论文审查 博士学位论文研究须经过三次审查,一是前期的学位论文选题和开题报告审查,二是中期的学位论文进展和完成情况审查,三是学位论文基本完成后的质量和水平审查。博士学位论文实行预答辩和校外专家盲审,只有通过预答辩和盲审的学位论文,才能参加答辩。 九、毕业与学位授予 博士生在规定修业年限内完成培养方案规定的课程学习,考核成绩合格,获得规定的学分,通过学位论文答辩,符合毕业资格,准予毕业。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的有关规定,达到学校学位授予标准,经学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核,授予博士学位。 十、阅读书目与期刊目录 下面所列本学科重要阅读书上与期刊目录,学生可根据各自特点选取,也可不受此目录限制。文献阅读量不少于100部著作。 备序号 著作或期刊的名称 作者 出版者 注 1 中国报学史 戈公振 中国新闻出版社1985 2 中国新闻事业通史(1-3卷) 方汉奇主编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6 3 中国新闻舆论史 林语堂 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 4 中国近代报业发展史1815-1874 卓南生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 5 中国新闻史新修 吴廷俊 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 6 中国广播电视通史 赵玉明主编 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4 7 中国传播史论 李敬一 武汉大学出版社2003 8 唐代文明与新闻传播 李彬 新华出版社,1999 9 宋代新闻史 朱传誉 台湾商务印书馆1967 10 元代传播考——概貌、问题及限度 李漫 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 11 中国明代新闻传播史 尹韵公 重庆出版社,1990 12 清代前中期新闻传播史 史媛媛 福建人民出版社2008 13 清代报人研究 程丽红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 14 中国新闻传播学说史 徐培汀、裘正义 重庆出版社1999 15 中国近代新闻思想史 胡太春 山西人民出版社1987 20世纪中国新闻学与传播学?理论新16 童 兵、林 涵 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 闻学卷 20世纪中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应用新17 单 波 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 闻学卷 20世纪中国的新闻学与传播学?新闻18 徐培汀 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 史学史卷 19 精神交往论:马克思恩格斯的传播观 陈力丹 开明出版社2002 美国新闻史:大众传播媒介解释史(第20 [美]埃默里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九版) 21 传播学史:一种传记式的方法 [美]罗杰斯 上海译文出版社2002 22 发掘新闻:美国报业的社会史 [美]舒德森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23 传播理论史:一种社会学的视角 [法]埃里克?麦格雷 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9 24 论出版自由 [英]约翰?密尔顿 商务印书馆1958 25 论自由 [英]约翰?密尔 商务印书馆1959版 26 新闻学 徐宝璜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4 27 主体与喉舌 童兵 河南人民出版社1989 28 华夏传播论 孙旭培主编 人民出版社1997 29 20世纪传播学经典文本 张国良 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 传者图像:新闻专业主义的建构与消30 黄旦 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 解 31 媒介分析:传播技术神话的解读 张咏华 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 32 符号透视:传播内容的本体诠释 李彬 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 效果研究:人类传受观念与行为的变33 周葆华 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 迁 34 新闻事实论 杨保军 新华出版社2001 35 新闻心理学原理 刘京林 新华出版社2012 36 传播与社会:政治经济与文化分析 赵月枝 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1 37 文人论政:知识分子与报刊 李金铨编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38 报人报国:中国新闻史的另一种读法 李金铨编 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2013 超越西方霸权:传播与文化中国的现39 李金铨 香港牛津大学出版社2004 代性 40 交流的无奈:传播思想史 [美]彼得斯 华夏出版社2003 41 作为话语的新闻 [荷]梵迪克 华夏出版社2005 42 作为文化的传播 [美]凯瑞 华夏出版社2005 43 传播政治经济学 [加]莫斯可 华夏出版社2000 44 为什么民主需要不可爱的新闻界 [美]舒德森 华夏出版社2010 45 做新闻 [美]塔奇曼 华夏出版社2008 46 传播媒介与美国人的思想 [美]丹尼尔?切特罗姆 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1 47 大众传播与美帝国 [美]赫伯特?席勒 上海译文出版社2013 48 新闻:政治的幻象 [美]班尼特 当代中国出版社2005 49 传播理论 [美]小约翰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 50 文化与帝国主义 [美]爱德华?W?萨义德 三联书店2003 媒介论争:19个重大问题的正反方辩[美]埃弗利特?E?丹尼斯51 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4 论 等 52 理解媒介:论人的延伸 [加]麦克卢汉 商务印书馆2006 53 公众舆论 [美]李普曼 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 54 消费社会 [法]鲍得里亚 南京大学出版社2008 [美]劳伦斯?格罗斯伯55 媒介建构:流行文化中的大众媒介 南京大学出版社2014 格等 56 揣测与媒介:媒介现象学 [德]鲍里斯?格罗伊斯 南京大学出版社2014 57 符号政治经济学批判 [法]鲍得里亚 南京大学出版社2009 58 景观社会 [法]居伊?德波 南京大学出版社2006 59 文化社会学:浮现中的理论视野 [美]黛安娜?克兰主编 南京大学出版社2006 60 解读大众文化 [美]约翰?菲斯克 南京大学出版社2001 消费文化:20世纪后期英国男性气质61 [英]弗兰克?莫特 南京大学出版社2001 和社会空间 62 通俗文化、媒介和日常生活中的叙事 [美]伯格 南京大学出版社2000 [英]尼古拉斯?阿伯克龙63 电视与社会 南京大学出版社2001 比 64 麦奎尔大众传播理论 [荷]麦奎尔 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 [美] 卡琳?沃尔-乔根 65 当代新闻学核心 森;托马斯?哈尼奇编清华大学出版社2014 著 66 文化研究基础理论 [澳] 杰夫?刘易斯 清华大学出版社2013 67 媒介素养 [美]詹姆斯?波特 清华大学出版社2013 68 人类传播理论 [美]李特约翰 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美]约翰?D?泽莱兹69 传播法:自由、限制与现代媒介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7 尼 消失的地域:电子媒介对社会行为的70 [美]梅罗维茨 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 影响 71 世界大战中的宣传技巧 [美]拉斯韦尔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72 传播的偏向 [加]伊尼斯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73 帝国与传播 [加]伊尼斯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74 机器新娘:工业人的民俗 [加]麦克卢汉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75 传播与社会影响 [法]塔尔德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76 传媒的四种理论 [美]西伯特等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77 传播学简史 [法]阿芒?马特拉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78 模仿律 [法]塔尔德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79 传播学概论(第二版) [美]威尔伯?施拉姆等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80 移民报刊及其控制 [美]帕克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 81 比较媒介体制:媒介与政治的三种模[美]哈林、[意]曼奇尼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 式 82 大众传媒革命 [美]查尔斯?斯特林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 电视与乡村社会变迁:对印度两村庄83 [美]约翰逊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的民族志调查 84 新闻学原理 [美]卡斯珀?约斯特 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3 85 社会传播的结构与功能 [美]拉斯韦尔 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3 86 变化中的时间观念 [美]拉斯韦尔 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3 87 理解媒介:论人的延伸 [加]麦克卢汉 译林出版社2011 88 麦克卢汉如是说:理解我 [加]麦克卢汉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89 麦克卢汉精粹 [加]麦克卢汉 南京大学出版社2000 90 莱文森精粹 [美]莱文森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91 数字麦克卢汉:信息化新纪元指南 [美]莱文森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 92 思想无羁 [美]莱文森 南京大学出版社2003 93 软利器:信息革命的自然历史与未来 [美]莱文森 复旦大学出版社2011 94 理解新媒介:延伸麦克卢汉 [加]罗伯特?洛根 复旦大学出版社2012 95 字母表效应:拼音文字与西方文明 [加]罗伯特?洛根 复旦大学出版社2012 96 娱乐至死 [美]波兹曼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97 技术垄断:文化向技术投降 [美]波兹曼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作为变革动因的印刷机:早期近代欧[美]伊丽莎白?爱森斯98 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洲的传播与文化变革 坦 99 口化与书面文化:语词的技术化 [美]沃尔特?翁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100 媒介环境学:思想沿革与多维视野 [美]林文刚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101 文化理论与大众文化导论 [英]约翰?斯道雷 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102 无声的语言 [美]爱德华?霍尔 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103 超越文化 [美]爱德华?霍尔 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新闻的十大基本原则:新闻从业者须104 [美]科瓦齐 等 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 知和公众的期待 传播学批判研究:美国的传播、历史105 [美]汉诺?哈特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和理论 106 文化对话:跨文化传播导论 [美]迈克尔?H.普罗瑟 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 107 媒介研究经典文本解读 [美]伊莱休?卡茨等 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 108 发现社会(第7版) [美]兰德尔?柯林斯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英]卡特; 109 批判性读本:媒介与性别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美]斯泰纳 110 信息批判 [英] 斯各特?拉什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111 传播理论史:回归劳动 [美]丹?席勒 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 112 数字化生存 [美]尼葛洛庞蒂 海南出版社1997 113 网络社会的崛起 [美]曼纽尔?卡斯特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 114 千年终结 [美]曼纽尔?卡斯特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 115 认同的力量 [美]曼纽尔?卡斯特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 网络星河:对互联网、商业和社会的116 [美]曼纽尔?卡斯特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 反思 117 网络社会:新媒体的社会层面 [荷]简?梵?迪克 清华大学出版社2014 从界面到网络空间:虚拟实在的形而118 [美]迈克尔?海姆 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0 上学 119 未来是湿的 [美]克莱?舍基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120 认知盈余:自由时间的力量 [美]克莱?舍基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 [美]艾伯特-拉斯洛?巴121 爆发:大数据时代预见未来的新思维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 拉巴西 大连接:社会网络是如何形成的以及[美]尼古拉斯?克里斯122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 对人类现实行为的影响 塔基斯 123 手机:挡不住的呼唤 [美]莱文森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124 新新媒介 [美]莱文森 复旦大学出版社2011 [英]维克托?迈尔-舍恩125 删除:大数据取舍之道 浙江人民出版社2013 伯格 大数据时代:生活、工作与思维的大[英]维克托?迈尔-舍恩126 浙江人民出版社2013 变革 伯格 127 大数据:正在到来的数据革命 徐子沛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 128 数字眩晕 [美]安德鲁?基恩 安徽人民出版社2013 129 隐私不保的代 [美]丹尼尔?沙勒夫 江苏人民出版社2011 [英]克里斯托夫?霍洛130 麦克卢汉与虚拟实在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克斯 131 第二媒介时代 [美]马克?波斯特 南京大学出版社2000 132 关于电视 [法]布尔迪厄 南京大学出版社2011 133 新媒体技术:文化和商业前景 [美]约翰?帕夫利克 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134 互联网怎么了? [美]马克?波斯特 河南大学出版社2010 135 信息时代的新闻价值观 [美]杰克?富勒 新华出版社1999 电子媒介人的崛起:社会的媒介化及136 夏德元 复旦大学出版社2011 人与媒介关系的嬗变 137 沉浸传播:第三媒介时代的传播范式 李沁 清华大学出版社2013 138 文化的解释 [美]格尔茨 译林出版社1999 139 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 [德]哈贝马斯 译林出版社1999 140 现代性的后果 [美]吉登斯 译林出版社2003 141 风险社会 [德]贝克 译林出版社2004 142 象征交换与死亡 [法]鲍得里亚 译林出版社2006 143 社会行动的结构 [美]帕森斯 译林出版社2012 144 文化生产:媒体与都市艺术 [美]戴安娜?克兰 译林出版社2001 145 现代性的后果 [英]吉登斯 译林出版社2000 146 消费文化与后现代主义 [英]费瑟斯通 译林出版社2000 147 社会学的想象力 [美]米尔斯 三联书店出版社2001 148 关键词:文化与社会的语汇 [英]威廉斯 三联书店出版社2005 149 想象的共同体 [美]安德森 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 150 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 [法]勒庞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151 法兰克福学派史:1923,1950 [美]马丁?杰伊 广东人民出版社1996 单向度的人:发达工业社会意识形态152 [美]马尔库塞 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 研究 153 科学革命的结构 [美]托马斯?库恩 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 154 社会学理论的结构 [美] H.特纳 华夏出版社 2006 155 社会学方法的 [法]迪尔凯姆 商务印书馆2009 156 社会学与人类学 [法]马塞尔?毛斯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3 资本主义与现代社会理论:对马克思、157 [英]吉登斯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7 涂尔干和韦伯著作的分析 158 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 [美]戈夫曼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159 规训与惩罚:监狱的诞生 [法]福柯 三联书店2012 160 意识形态与乌托邦 [德]曼海姆 商务印书馆2009 161 现代性与矛盾性 [英]鲍曼 商务印书馆2003 162 人类本性与社会秩序 [美]库利 华夏出版社1999 163 心灵、自我与社会 [美]米德 华夏出版社1999 164 动机与人格 [美]马斯洛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165 人情、面子与权力的再生产 翟学伟 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 流动的家园:“攸县的哥村”社区传播166 丁未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4 与身份共同体研究 167 江村经济 费孝通 商务印书馆2005 168 乡土中国 费孝通 人民出版社2012 169 市民社会理论的研究 邓正来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 170 社会研究方法 [美]艾尔?巴比 华夏出版社2005 171 社会研究方法:定性和定量的取向 [美]劳伦斯?纽曼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172 社会研究方法 风笑天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民族志方法要义:观察、访谈与调查[美]斯蒂芬 L. 申苏尔 173 重庆大学出版社2012 问卷 等 [美]詹姆斯?克利福德 174 写文化:民族志的诗学与政治学 商务印书馆2006 等 175 文化研究:民族志方法与生活文化 [英]格雷 重庆大学出版社2009 176 内容分析法:媒介信息量化研究技巧 [美]丹尼尔?里夫 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 177 媒介与文化研究方法 Jane Stokes 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 178 案例研究:设计与方法 [美]罗伯特?K. 殷 重庆大学出版社2010 179 传播研究方法 [美]琼恩?基顿 等 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 180 研究是一门艺术 [美]布斯 等 新华出版社2009 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181 新闻与传播研究 播研究所 182 新闻大学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 183 国际新闻界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 184 现代传播 中国传媒大学 185 新闻学研究(网络版) 台湾政治大学 186 中华传播学刊(网络版) 中华传播学会 香港中文大学、香港浸会187 传播与社会学刊(网络版) 大学 188 二十一世纪(网络版) 香港中文大学
/
本文档为【新闻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