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哲学与人生》期末考试B卷

2017-09-19 6页 doc 35KB 83阅读

用户头像

is_594905

暂无简介

举报
《哲学与人生》期末考试B卷《哲学与人生》期末考试卷(开卷)  B卷 班级            学号            姓名            得分            分值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一、填空题(毎空1分,共18分) 1、本质与现象是既              ,又            的            关系。 2、“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说明                                  。 3、社会责任感的形成离不开    ...
《哲学与人生》期末考试B卷
《哲学与人生》期末考试卷(开卷)  B卷 班级            学号            姓名            得分            分值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一、填空题(毎空1分,共18分) 1、本质与现象是既              ,又            的            关系。 2、“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说明                                  。 3、社会责任感的形成离不开          、            、            。 4、                与                      构成当代思维方法的主要框架。 5、 人生目标的确立和实现必须符合                和社会发展的。 6、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1)                                        ; (2)                                              。 7、          是事物的根本性质和内部联系,是同类现象中一般的、共同的东西,只能靠抽象思维才能把握。 8、对人的价值的评价,主要是看                                  。 9、                的矛盾、                的矛盾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 10、人存在双重进化:                    和                    。 二、单选题(毎题1分,共20分) 1、“窥一斑而知全豹是(              )的例子。 A、发散思维      B、联动思维        C、原点思维          D、逆向思维 2、关于个人理想错误的是(                )。 A、有主观性      B、有个体差异性      C、有实现可能性      D、有超越性 3、事物现象与本质的关系是(               )。  A、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            B、相辅相成的关系  C、相互排斥的关系                  D、两都不可分割。 4、恩格斯说:“当我们深思熟虑地考虑自然界或人类历史或我们的精神活动的时候,首先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幅由种种联系和相互作用交织起来的画面。这句话说明哲学道理是(            )  。 A、联系是普遍的,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普遍联系的统一体。  B、世界是物质世界  C、世界是运动变化发展的  D、矛盾是事物运动变化发展的根本动力。 5、人区别于物的根本特点是(           )  A、主观能动性                        B、人具有思维能力  C、人能够认识世界               D、人能够改造世界  6、物质与运动的关系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事物的运动是有规律的                      B、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的。 C、不同的运动形式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   D、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7、人生选择的前提和基础是(                )  A、个人的主观条件        B、人生的客观实际    C、个人的主观愿望        D、客观的社会历史条件  8、承认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的哲学观点是(            )  A、唯心主义               B、唯物主义  B、C、形而上学            D、客观唯心主义  9、唐代诗人刘禹锡在一首诗中写道:“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这句诗说出了这样一条哲理(             )  A、新旧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B、新事物是强大的  C、事物是不断发展的,旧事物阻挡不住新事物的产生和成长  D、事物内部的矛盾是推动事物发展的原因 10、下列体现了矛盾观点的有(                 )。  ①金无足赤,人无完人   ②刻舟求剑   ③夜郎自大,目中无人   ④祸兮福之所倚 A. ① ③                B. ① ④        C. ② ③                D. ① ② 11、社会发展最根本的规律是(                  )  A、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          B、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  C、个人动机与物质手段的矛盾运动          D、个人活动与社会环境的相互适应 12、毛泽东说:“你要有知识,你就得参加变革现实的实践,你要知道梨子的滋味,你就得变革梨子,亲口吃一吃。”这说明了(                )的重要性。  A 知识             B 认识             C 实践            D 发展 13、诗人苏轼在《题西林壁》一诗中说:“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体现了(              )                     A  人无法真正认识事物                 B  客观事物是不断变化的  C  人的主观认识要受到客观条件的限制     D  人的主观认识不受客观条件的限制 14、孟子说“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这种说法说明了(             )  A  客观决定主观,主观反映客观            B  物质决定意识  C  事物是变化发展的                          D 人际和谐的重要性  15、“实践是知识的母亲,知识是生活的明灯。”这句谚语的哲学寓意是(            )  A 学习知识比实践更重要   B 在实践基础上形成的正确认识能够更好的指导实践  C 有时实践比认识重要,有时知识比实践重要     D 知识既源于书本,又源于实践   16、“城门失火,殃及池鱼”这一成语包含的哲学道理是(             )  A  一切事物总是和其他事物有条件地联系着。  B  一切事物总是和其他事物无条件地联系着。  C  事物是变化发展的。            D  意识反作用与物质  17、马克思主义哲学以生产实践为基础来考察人区别与物的特点是(            )  A  人具有价值,而物不具有价值。  B  人具有使用价值,而物不具有使用价值。  C  人具有自觉能动性,而物不具有自觉能动性。  D  人具有阶级性,而物不具有阶级性。 18、下列成语中可以体现从客观实际出发进行人生选择的是(                 )  A  量力而行     B  自知之明           C  不自量力     D  妄自菲薄  19、我们每个人在社会生活中确立目标、开展行动,都需要明确(          )所在。 A、国家利益      B、集体利益          C、自己的利益        D、他人的利益  20、人们常说“会看的看门道,不会看的看热闹”。这里的“门道”和“热闹”从哲学上讲分别是(              )。  A “现象”和“本质”                    B “本质” 和“现象”  C “客观”和“主观”                    D “主观” 和“客观”  三、多选题(毎题2分,错选不得分,共20分) 1、历史规律的特点(            )。 A、形成于人的实践活动之中            B、通过人的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才能体现出来 C、主要现为统计规律                D、具有主观性 2、社会理想的特点(              )。 A、有整体性        B、有超越性        C、有阶段性        D、有客观性 3、正确发挥主动能动性受制约的因素有(            )  客观因素     B、 主观因    C、客观条件   D、思维方式 4、人生行动受以下因素的制约(             )  A、体力的制约                          B、智力的制约  C、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                  D、事物运动规律的制约  5、哲学产生后一直存在着两个个基本派别的斗争。这两个基本派别指(          )  A、唯物主义                     B、形而上学     C、唯心主义              D、辩证唯物主义  6、“画猫照虎”、“依葫芦画瓢”的做法(              )  A 违背了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则  B 否认了矛盾的特殊性的原理  C 否认了矛盾普遍性存在于矛盾特殊性之中  D 肯定了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7、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创造快乐人生,要求我们要(                )。  A  走出孤独,主动交往                     B  一切以自我为中心  C  建立真正的友谊                         D  学会与人和谐共处、合作共事 8、下列属于“联系”的特点的是(               )。  A  联系是客观的                            B  联系是普遍的  C  联系是主观的                            D  联系是复杂多样的 9、人的全面发展是指(          )。 A、社会的每一个成员的发展          B、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 C、人的各方面发展条件在相互促进中实现和谐的整体发展    D、包括人的活动尤其是劳动自由展开、人的社会关系全面丰富、人的生活丰富多彩、人的素质全面提高 10、同自然规律一样,社会发展规律也具有(          )。 A、创造性        B、客观性            C、重复性            D、普遍性 四、判断题(毎题1分,共10分) (      )1、评价一个人的人生价值是看他为社会、为他人尽到了什么责任,作出了什么贡献。 (      )2、现象包含着本质,本质通过现象表现出来。 (     )3、人的行动不仅是物质力量的外化过程,也是人的内在精神、道德力量的展示过程。 (      )4、变化就是发展,发展即是变化。 (      )5、个人利益等于个人主义. (      )6、意志的实质在于执行决定、克服困难、实现目的。 (    )7、假象也是事物本质的表现。 (    )8、现象决定本质。 (    )9、事物的发展是由必然性引起的,因而完全可以忽视偶然性。 (    )10、本质是表现在外部的、可以被人们的感官直接感知。 五、简答题(共16分) 1、历史必然性与偶然性的关系。(8分) 2、“拔苗助长”是不是人的主观能动性的表现?为什么达不到预期的目的?(8分) 六、论述题:(共16分) 1、两个人各有一杯水,都喝了半杯。一个说:只剩半杯水。另一个人说:我还有半杯水。两种说法,前者好像透出一种无奈和苦涩,后者倒好像满怀希望,流露出一股安慰。都是半杯水,两人却有着不同的看法。一个是悲观的,另一个却是乐观的。 1、请用矛盾分析法谈谈你的认识。(6分) 2、面对人生矛盾,应如何积极促进自身发展?(10分) 参考答案: 一.1、相互区别、相互联系、辩证统一 2、同一个事物也会表现出不同的现象 3、责任认知、责任情感、责任实践 4、科学思维方法、辩证思维方法 5、社会发展规律 6、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 7、本质 8、个人对他人、社会的贡献 9、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 10、自然进化、社会进化 二.1、B              6、B              11、B            16、A 2、A              7、B              12、C            17、C 3、A              8、B              13、C            18、A 4、A              9、C              14、D            19、C 5、A              10、B              15、B            20、B 三.1、 ABC              6、AB 2、 ACD              7、ACD 3、 AB              8、ABD 4、 ABCD            9、ABCD 5、 AC              10、BCD 四.1、√              6、 √ 2、√              7、 √ 3、√              8、 × 4、×              9、 × 5、×              10、× 五.   1、参考答案:历史必然性与偶然性是一对辩证统一的关系,二者之间相互联系,交互作用,并在一定条件下互相转化。     一)历史必然性居于支配地位,决定着历史发展的前途和方向;偶然性受制于必然性,它是历史必然性的补充和表现形式。     二)事物的发展是由必然性引起的,但偶然性的后面常常隐藏着必然性,历史必然性往往是由若干偶然事件表现出来的。   2、参考答案:是。拔苗助长的故事说明,要很好地发挥主观能动性就必须正确处理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关系。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辩证的统一。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基础和前提。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是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的必要条件。人的自觉能动性的发挥不是随意的,要受到客观规律和条件的制约。只有从客观实际出发,尊重客观规律,才能正确发挥自觉能动性。越是按客观规律办事,收到的成效就越大,甚至做到“事半功倍”;反之,则办事成效就差,可能出现“事倍功半”。任何违背客观规律、夸大自觉能动性的做法都是错误的;同时,在现实面前消极被动、听之任之、无所作为的态度也是错误的。 六.无标准答案
/
本文档为【《哲学与人生》期末考试B卷】,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