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历史知识、历史记忆与民族创伤——以柯文《历史的言说:越王勾践故事在20世纪的中国》为中心

2017-09-01 13页 doc 307KB 185阅读

用户头像

is_562397

暂无简介

举报
历史知识、历史记忆与民族创伤——以柯文《历史的言说:越王勾践故事在20世纪的中国》为中心 历史知识、历史记忆与民族创伤 ——以柯文《历史的言说:越王勾践故事在20世纪的中国》为中心‘ 邓京力 (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北京100048) 美国当代中国研究学者柯文荣休后推出了一部力作<历史的言说:越王勾践 故事在20世纪的中国》?,书中以一种跨文化视角对中国家喻户晓的越王勾践故 事进行了一番颇有新意的研究。他通过描述这一历史故事在20世纪中国社会的流 播,将其与现当代中国所经历的重大民族创伤相勾连,反映出故事本身所蕴含的 民族与政治的通用性,以及其广泛的文化寓意与现实功能。本书表达出既往历史 在社会现实中的被讲...
历史知识、历史记忆与民族创伤——以柯文《历史的言说:越王勾践故事在20世纪的中国》为中心
历史知识、历史记忆与民族创伤 ——以柯文《历史的言说:越王勾践故事在20世纪的中国》为中心‘ 邓京力 (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北京100048) 美国当代中国研究学者柯文荣休后推出了一部力作<历史的言说:越王勾践 故事在20世纪的中国》?,书中以一种跨文化视角对中国家喻户晓的越王勾践故 事进行了一番颇有新意的研究。他通过描述这一历史故事在20世纪中国社会的流 播,将其与现当代中国所经历的重大民族创伤相勾连,反映出故事本身所蕴含的 民族与政治的通用性,以及其广泛的文化寓意与现实功能。本书达出既往历史 在社会现实中的被讲述、发掘、演绎,以致产生民族共鸣,形成社会与文化认同 的流转过程。 一种“内文化”现象 越王勾践的故事广泛流传于中国境内,并为散居于世界各地的许多中国移民 所熟知。然而,这个古代君主的传说事实上却不为西方研究20世纪中国的学者所 广泛了解。柯文在研究中国人对于民族战败与屈辱的普遍反响中,才开始注意到 勾践故事的重要性。起初他发现,帝制晚期和民国初年的文学作品中在鼓舞人心 时都提剑勾践的故事:很快他又在所见的戏剧、学校课本,以及大众传媒的各种 形式中,发现了勾践的身影。于是,一个2500多年前的君主如何成为现代中国集 体与个体行为偶像的历史,引起了作为西方学者的柯文的强烈兴趣。 有关勾践故事的传说本身是复杂而含混的,但其核心无疑是战败的越王 勾践以忍辱负重、卧薪尝胆的方式最终打败吴王夫差,成功复国。本书首先简单 勾勒了越王勾践卧薪尝胆故事本身的内核,及其在中国古代历史与社会记忆中的 演化。而后,依次反映故事在近现代国家政治层面上的广泛应用,如其在晚清抗 。本文系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历史学对后现代主义挑战的回应与”(项目批准号 09YJA770044)的阶段性成果之一(吨Paul to of kCohen(Speaking History((The Story King 6DuJi醐in rwentieth--Centu巧China, of California Press, 2009( University 313 击外国侵略过程中的民族主义意义、在八年抗战中打持久战的精神意义、在国共 两党斗争中的政治意义,以及20世纪中后期蒋介石在败退台湾之后和新中国在冷 战时期勾践故事被发掘出的现实价值。 令人瞩目的是,在现当代的中国,勾践故事不仅大量出现在公共文化领域, 也开始流转于私人话语空间,更多进入到通俗文化的流播中(例如呈现于报纸、 杂志、大众教育、口头文学、广播、电影、电视)。当下在市场经济的改革过程中, 它又成为刺激资本主义经济竞争性发展的伦理文化内容,也为个人主义的滋长注 入精神动力。从某种程度上说,勾践故事的文化功能可能比其政治应用的影响力 要更为长久,这也是这类故事何以成为一个社会创制自身历史与文化的标志性产 物的原因,柯文称之为“内文化现象”?,西方心理学家则称之为“经验的模板” 或“人类生存环境的根本性隐喻”?。 勾践故事的流传及其现代意义的产生深刻体现出历史知识、历史记忆与民族、 社会及个人发展之间的关系,体现出专业化的历史知识与大众文化之间复杂的联 带关系。相比较于西方史学界从19世纪以来对学科边界的强化、对上层历史的过 于侧重、对历史与记忆之间有意识的加以分离,中国史学实践则表现出更大的宽 容性,始终并未使历史知识诉诸于高阁,而是广泛地使其以各种形式(口述的或 文本的、文学的或戏剧化的)在流行文化与社会记忆中保持着持续的影响力和创 造力。当代西方史学界正力图在历史与记忆之间重新架起一座桥梁,以透析过去 在社会意识中的存在,探究文化背后所隐匿的根源,这无疑需要跨越民俗、文学、 神话与历史之间的界限,打破专业化史学所坚守的学科壁垒@。 二勾践故事包含的隐喻 柯文在本书的首章中,依据古代文献(主要是《吴越春秋》)大体勾勒出古代 人所知的勾践故事,并着重点明其中所包含的精神要旨,目的在于为下文的阐发 做出铺挚?。从中我们可以体味到,勾践故事在中国古史中建构的核心内容,及其 本身所具有的在20世纪中国得以广泛流播,乃至形成社会记忆和民族历史叙述的 基础。 首先,故事本身详述了勾践在吴国三年的拘禁生活,着力突出其运用社会的、 经济的等诸种可能的手段减轻越国臣民的负担、富国强兵,并以其巨大的勇气和 to in Paul A(Cohen, Speaking History:The of King GouJinn Twentieth—C锄t埘y Story ix:Conclusion x p23l一233( China, Preface。PP Harvard叠Jerome Bruner,MakingStoriestLaw,Literature,Life,Cambridge(MAzPress。 60(University 2002(p34--35( R(Gi 11 is。 见Paul A(Cohen, to The in Twentieth簟John Speaking Historyt Story ofKing GouJinn V(--Century China,序占(PXiii-X 4to Paul A(Cohen。 The of King GouJi锄in Twentieth—century China( Speaking Historys Story p(1—35( 319 隐忍精神赢得了民众的支持。但其间也显示出勾践作为君主的残酷的一面,这种 残酷包括对待敌人,也包括在必要的时候不惜牺牲自己的臣民。因为对勾践而言, 战争不仅意味着勇气和强化军事训练,更为重要的是需以各种可能的方式(包括 经济的、政治的、社会的、心理的手段)去削弱敌人,这是他所实施的战争策略 的主要方面。为达此目的,勾践不惜自虐和牺牲民众,或施以多种骗术与诡计。 这些故事情节隐喻着为实现民族、国家层面的更大目标,需要个人(包括君主) 和民众为此付出巨大的牺牲。 与吴王夫差相比,勾践与之最大的不同点是他不希求奢华的个人享受。在吴 国的生活及其后在位时期,勾践以身体力行的方式证明,他可以承受最为卑贱、 困苦的生存方式,无论是被迫的还是自我强加的,这为勾践赢得了声誉,同时也 形成了与吴王鲜明的对比。此外,勾践与夫差另一个显然的不同在于他们处理君 臣关系的态度、方式与原则。夫差多次粗暴拒绝伍子胥的良言劝谏,随后又对贪 图私利的小人伯瓠倍加宠信。与此相反,勾践极其倚重和尊崇贤臣范蠡和文种, 更善于纳谏,褒奖忠良;勾践还乐于接受品级较低的大臣的谏言,诸如计然关于 如何善用人才的建议;他甚至可以选用任何有特殊才能的人,而不顾及其社会背 景或性别,只要其才能有利于越国。总之,勾践具备中国传统政治思想中所认定 的明君之道,即崇尚节俭、谨言慎行、善用贤才、虚怀纳谏。 勾践故事的中心线索是复仇,越国对吴国亡国之辱的复仇,而勾践则被塑造 为忍辱负重、以求东山再起的君主形象。在中国古史上,充满了这类隐忍以就功 名的范本,诸如韩信遭胯下之辱终成伟业、司马迁忍宫刑之痛为著《史记》、伍子 胥为报杀亲之仇而弃楚奔吴等。及至现代史上,周恩来在1927年面对大批革命志 士被残杀之际,提出为了革命的未来我们要耐心地等待时机、切忌冲动冒进的主 张,其实也与勾践式忍辱负重有相类之处。这中间可见勾践故事的核心精神似乎 已成为中国古代社会所倡导奉行的传统思想之重要部分,并在现代有所继承与发 展。 柯文从勾践故事中还出两种行为模式的差异,即冲动短视型与隐忍自制 型?。二者标识的历史教训与经验也截然不同,前者代表着缺乏理性、感情用事的 失败典型,而后者则代表以长远眼光全面考鼍前因后果、自觉克服当下之困境、 以求最终达成目标的成功样本。勾践故事强有力地说明了上述两种行为模式的利 弊得失,从而生动地昭示出取得国家、民族、乃至个人成功的普遍因素。同时, 也使这个看似普通而又家喻户晓的历史故事成为20世纪中国人追求民族独立、国 家富强、个体价值的成功模本与精神动力之一。 of in ?Paul^-Cohen,坪呦七衄 Historyto:The Story King C力uJian Twentieth--Century China, 口35( 320 三近代以来勾践故事所引发的民族共鸣 自鸦片战争之后到民国时期,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活动日益加剧,从瓜分狂潮 及至抗日战争的全面爆发。在民族危难时刻,勾践故事的流播将产生怎样的社会 影响?中国人的历史记忆将如何反映到现实的拯救民族危亡的行动中来呢?通 常,人们在历史关键时刻“总会将记忆同转到遥远的过去,对那些尘封已久的往 事重新加以认识,并以移情方式获得某种心灵的共鸣。”?在20世纪上半叶,中 国社会流传着大量以宣传抗击外来侵略、激励民族精神为中心的国耻文化。勾践 复国的故事和岳飞抗金、文天祥抗元、戚继光抗倭、史可法抗清、郑成功收复台 湾等历史知识一起成为这种舆论宣传的主要素材。勾践故事中所包含的卧薪尝胆、 勿忘国耻的核心思想演变为当时中国社会的一种精神动力,也是知识阶层乃至国 家、政府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宣传的重要内容。在勿忘国耻的话语之下所隐含的 是国人对勾践故事的民族共鸣,是将当时中国经历的民族创伤与历史记忆的一种 相互勾连。 那么对于大众而言,为什么需要通过言说历史的间接方式而非直接告知的方式 来传达民族主义的话语呢?柯文认为主要原因在于,‘当时中国大众所具有的教育 与文化水平还不足以单纯用语言或文字的形式达成对民族危亡的广泛而深刻的理 解,而勾践故事却通过民间社会的口述传统以历史记忆的形式能够在很短时间内 获得普遍的社会认同国。因而,藉以大众文化传媒言说历史,就可以达到跨越不同 社会阶层唤起民族共鸣的目的。其次,中国文化从很早就确立起了古为今用的传 统,并凝练为明确自觉的经世致用的史学意识,这在20世纪前期的历史关节点上 也发挥了重要作用。从上层执政者到下层民众,在对历史的认识和记忆中获取的 是关于过去与现在的相似性的思考,更看重的是历史作为道德伦理教育、思想精 神熏陶和现实实践指南的多重资源价值,而非将其单纯视为娱乐的消遣之用。 例如,1915年日本提出《二十一条》后,中国社会爆发了新一轮的反日浪潮。 于是,在当时的报刊杂志、教科书、儿童读物、戏剧作品、海报、宣传画、商业 广告等各种传媒与出版物中,勾践故事被反复言说和提及国。透过这一共享的历史 记忆与文化知识,社会各阶层开始萌生了对当时民族经历的深刻的群体认同。其 后至八年抗战,随着中日之间民族矛盾的日趋激化,上述对勾践故事所隐喻的历 史认同也日趋稳固和持续,并逐步扩展为一种普遍的、现实的社会认同。 勾践故事与岳飞抗金等同类历史相比,尽管其本质上并非是处理民族矛盾或中 气YosefandMemoFy,Seattlez Yerushalmi。Zakhor,Je-ish Je霄ish HayimHistoryUniversityof Press, 2002,pll3( Washington噜Paul to of in China(k Cohen( History:The Story King 60uJian Twentieth—century Speaking p(235( 簟Paul A(Cohen。 to of in Speaking History:The Story King 60uJian Twentieth--Century China, 肛46--#8( 32l 国与外部势力关系的典型,它原本只是在秦统一之前两个邦国之间的争霸,但在 20世纪初它之所以能够在很长一段时间成为中国人与当下的民族创伤相勾连的主 要历史记忆,其根本原因在于故事本身所包含的乐观主义的叙事结构?,这恰恰是 岳飞类悲剧性英雄故事所不具备的。勾践复国的成功背后昭示出,虽然此前中华 民族在反抗外来侵略的道路上遭遇到巨大挫折和沉重失败,甚至面临亡国的危险, 但只要我们不忘国耻,经过长期不懈的艰苦斗争,就可以摆脱亡国的厄运,获得 国家和民族的独立与解放。这一成功的历史模式在当时中国社会演变为一种民族 崛起和自主发展的主流叙述框架。 四跨文化视角的审视 C(Schank曾依据故事产生的来源概括出五种不同类型: 认知心理学家Roger 官方的、编造的、直接经历的、间接获得的、文化共有的回。尽管这种划分并非绝 对且可能交叉,但显然勾践故事属于最后一种——文化共有型。它之所以构成20 世纪上半叶民族叙述的基础内容之一在于其所依托的中国文化资源。勾践故事的 影响也不仅限于中国,而是遍及深受中国文化影响和熏陶的东亚文化圈。虽然这 些国家中有的(诸如越南、日本)在不同历史时期曾与中国交战,但其知识分子 仍然在自身民族危机时,借用了勾践故事来唤起拯救危亡的民族意识圆。这说明勾 践故事所带有的文化共有性使其不仅仅在中国内部产生了历史知识、历史记忆与 民族创伤的勾连反应,而且在更大范围的东亚文化圈内也同样产生了相似的现实 效应。 比较而言,其它文明基本上也都存在这类文化共有型故事,只不过故事的来 源是多种途径的。有的如勾践故事一样来自历史知识或历史记忆,而另一些则可 能来自宗教传统、神话传说、流行文化等。柯文提到,美国文化共有型的故事有 的就来自于旧约,有的脱胎于文学作品(如17世纪早期的西班牙小说),有的则 源于希腊神话等。这类故事在不同文明中的影响范围也会有很大差异,勾践故事 表现为一种“内文化’’现象,并波及其文化豳内的其它亚文化(subgroups)。当然 这种“内文化”现象也并非中国所独有,其它文明也有类似的情况,例如为美国 人、墨西哥人或爱尔兰人所熟知的故事,可能同样也流传于西方各国,但对中国 人而言可能是完全陌生或知之寥寥的@。而另一些故事则可能在更小范围内流传, 也Paul k to of in Cohen。Speaking History:The Story King CouJian Twentieth--Century China。 p228( Me C(Schank(Tellaand Story:,g配rative 。RogerIntelligence,Evanston(IL:Press( University 1995,P(30( to of Goufian in CMna,?PauI九Northwestern Cohen(SpeWing History:The Story King Twentieth--Century 皿220( q Paul of 60叮i彻in Twentieth--Century China( kCohen。Speal【i腿to History:The Story King 口233--234( 322 如精英集团、知识分子、少数民族等特定群体;或者情况完全相反,故事还可能 在某种条件下超越本文化圈的疆界,在不同文化之间流转,产生更大范围的效应 和影响,当然这种现象在全球化的今天将会愈常见。 与勾践故事在20世纪中国所产生的影响类似,其它文明也可以从自身的文化 共有型故事中获取精神滋养和民族鼓舞。例如20世纪晚期,塞尔维亚人就从600 年前的民族创伤中汲取过精神支持,以求在新的条件下重新实现民族独立?。再如, 犹太历史上的马察达传奇在以色列民族神话中也同样占有重要地位,成为犹太复 国的重要精神支柱?。柯文在书中还特别将勾践故事和马察达传奇进行了细致的比 较,说明其在影响广度与深度、隐喻的精神主旨与叙事目标等方面的差异主要源 于中国和犹太的不同民族经历,但二者又具有某些相似的社会与文化功能@。对于 中国而言,勾践故事在整个民族处于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提示出一条指向成功 的解决之道——卧薪尝胆(勿忘国耻)、发愤图强(抵御外辱);对于犹太而言, 马察达传奇的真正意义并不在于故事表面的自杀结局,而在于其昭示出的面对强 敌永不妥协、永不放弃的民族精神?。 可见,不同民族的历史知识与历史记忆中大都潜藏着某种文化的边界,它们在 古今社会发展中可能发挥的效应或实际功用则也取决于不同民族对其文化本身的 认同程度。这种认同一方面需要具有其客观基础,即任何民族与文化赖以生存的 空间和物质条件;另一方面又需要具备一定的主观条件,即从个体到群体的、共 享某些文化符号的“记忆共同体”的形成?,突出表现为其总是可以建构自己特殊 的文化语言应对实时状况,尤其能够在艰难时刻构筑起重新确立民族自信心、完 成崛起的平台。这也许是勾践故事在20世纪的流播向我们所展示出的真实意义, 也是我们当下面对中国社会文化发展出现的种种实际问题,以及反思史学专业化 与历史知识社会化之间的关系时极不应该忽视的方面。 ?此处指1389年的科索沃战役(最终塞尔维亚败于土耳其人之手(导致其后400年被奴役的历史(详见Robert Balkan Ghosts:A New York:Picador, D(Kaplan, Journey through History( 2005,p35--40( 毒J?察达传奇指征公元73年(大约900名犹人人住??察达山顶要塞(已发现其遗址)遭到罗马人的袭 后峄守拒绝投降(最终集体自杀于此。fH(最近一砦研究质疑其真实性(详见Yael 击( Roots:仍]]ective Zerubavel(Recovered andtheofIsrae]i MemoryMakingNationa]Tradi: Press( 1995。 of p60—63 (Chicago9 in Paulion, AChicago(Cohen。: University to of China,Speaking History:The Story King 60uJian Twentieth--Century p(237—239 (田Yael theMakingofIsraeliNational Zerubavel(RecoveredRoots:CollectiveMemoryand Tradition, p70( 9Avishai Ethics of Press, 2002,Margalit。The Memory(Cambridge,MA:Harvard University p95( 323
/
本文档为【历史知识、历史记忆与民族创伤——以柯文《历史的言说:越王勾践故事在20世纪的中国》为中心】,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