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中学教育]二陈汤

2017-11-14 38页 doc 72KB 60阅读

用户头像

is_597436

暂无简介

举报
[中学教育]二陈汤[中学教育]二陈汤 二陈汤 二陈汤 药物组成 半夏汤洗七次 橘红各五钱(各15g)白茯苓三钱(9g) 甘草炙,一钱半(4.5g) 生姜七片,乌梅一个湿痰证.咳嗽痰多,色白易咯,恶心呕吐,胸膈痞闷,肢体困重,或头眩心悸,舌苔白滑或腻,脉滑. 方药:制半夏、橘红各9克,茯苓6克,炙甘草3克。 用法:加生姜3克,乌梅1枚,水煎服。 功效:燥湿健脾、化痰止咳、理气和中。 一、伤风感冒 风寒感冒症见恶寒发热,鼻塞流涕,咳嗽痰多,胸闷不适,苔白脉浮,用二陈汤加紫苏、生姜、杏仁、前胡、桔梗、枳壳等,可解表散寒,化痰止咳,宣通肺气...
[中学教育]二陈汤
[中学教育]二陈汤 二陈汤 二陈汤 药物组成 半夏汤洗七次 橘红各五钱(各15g)白茯苓三钱(9g) 甘草炙,一钱半(4.5g) 生姜七片,乌梅一个湿痰证.咳嗽痰多,色白易咯,恶心呕吐,胸膈痞闷,肢体困重,或头眩心悸,舌苔白滑或腻,脉滑. 方药:制半夏、橘红各9克,茯苓6克,炙甘草3克。 用法:加生姜3克,乌梅1枚,水煎服。 功效:燥湿健脾、化痰止咳、理气和中。 一、伤风感冒 风寒感冒症见恶寒发热,鼻塞流涕,咳嗽痰多,胸闷不适,苔白脉浮,用二陈汤加紫苏、生姜、杏仁、前胡、桔梗、枳壳等,可解散寒,化痰止咳,宣通肺气。 二、慢性支气管炎 慢性支气管炎常见胸闷不适,咳嗽频繁,痰液黏稠,食欲减退,舌苔白腻,脉濡滑,辨证属于脾虚湿盛、痰浊内停者,可用二陈汤加白术、苍术、薏苡仁、杏仁、枳壳、款冬花、桔梗、前胡等药化痰止咳、健脾燥湿。 三、胃及十二指肠溃疡 本病属脾胃气虚、运化失常、痰湿内停者,症见胃脘痞闷而痛,恶心烦满,时吐酸水,脉滑或沉迟,用二陈汤加木香、砂仁、海螵蛸 等祛湿化痰、安胃止痛;若脾胃阳虚,宜温中健脾、理气燥湿,以二陈汤加党参、白术、干姜、吴茱萸等温补脾阳、散寒止痛。 症见头额作胀,头晕目眩,甚至天旋地转,恶心欲呕,胸脘痞闷,脉缓滑,苔腻,此因痰浊中阻,上犯头窍,治宜运脾化湿而利痰,可用二陈汤加天麻、白术等药治疗。 五、脑血管意外 脑血管意外属中医“中风”,症见四肢麻木,痰多舌强,语言謇涩(失语或语言不清),舌苔白腻,脉滑,是痰浊内盛、阻滞脉络所致,可在二陈汤基础上加制南星、枳实(即导痰汤);如昏迷,神识不清,口吐痰涎,半身不遂,则加僵蚕、竹沥、菖蒲等药以豁痰开窍。 六、癫痫 癫痫乃因脾湿过盛,聚为痰涎,随风上逆,蒙蔽心窍,可用二陈汤加菖蒲、远志、郁金、枳壳燥湿化痰、开郁理气,加天麻、僵蚕、南星、全虫定痫熄风。 1. 辨证要点 本方为燥湿化痰的基础方。临床应用以咳嗽,呕恶,痰多色白易咯,舌苔白腻,脉滑为辨证要点。 2. 加减变化 本方加减化裁,可用于多种痰证。治湿痰,可加苍术、 厚朴以增燥湿化痰之力;治热痰,可加胆星、瓜蒌以清热化痰;治寒痰,可加干姜、细辛以温化寒痰;治风痰眩晕,可加天麻、僵蚕以化痰熄风;治食痰,可加莱菔子、麦芽以消食化痰;治郁痰,可加香附、青皮、郁金以解郁化痰;治痰流经络之瘰疬、痰核,可加海藻、昆布、牡蛎以软坚化痰。 3. 现代运用 本方常用于慢性支气管炎、慢性胃炎、梅尼埃病、神经性呕吐等属湿热者。 4. 使用注意 因本方性燥,故燥痰者慎用;吐血、消渴、阴虚、血虚者忌用本方。 本方偏于辛热,故口渴有痰、喜欢饮水者,用本方时宜去半夏,以贝母、栝楼代之。 涤痰汤(《济生方》)是二陈汤加胆南星、枳实、人参、菖蒲、竹茹、大枣而成,重在涤痰开窍,主治中风痰迷心窍,舌强不语;导痰汤(《妇人良方》)是二陈汤加制南星、枳实、生姜而成,重在理气化痰、行气开郁,主治风痰上扰所致之头晕头痛、目眩昏仆及痰饮壅盛的胸膈痞塞、恶心呕吐、不思饮食、咳嗽痰多等;金水六君煎(《景岳全书》)是二陈汤加熟地、当归、生姜而成,可滋养肺肾、祛痰化湿,主治肺肾虚寒、湿痰内盛之咳嗽多痰、喘逆呕吐、舌苔白润、脉滑无力等症;半夏白术天麻汤(《医学心悟》)是二陈汤加白术、天麻、生姜、大枣而成,重在燥湿化痰、平肝熄风,主治风痰上扰所致的眩晕头痛、胸闷呕恶、苔腻脉滑;温胆汤(《千金方》)是二陈汤加枳实、竹茹而成,加强降逆和胃作用,主治痰浊内扰、肝胃不和引起的惊悸不眠、呕吐呃逆等症。 加减运用本方随证加减,广泛应用于各种痰证,《医方集解》曾说:“治痰通用二陈”。风痰加南星、白附片、竹沥;寒痰加半夏、姜汁;火痰加石膏、青黛;湿痰加苍术、白术;燥痰加瓜蒌、杏仁;食痰加山楂、神曲;老痰加枳实、海浮石、芒硝;气痰加香附、枳壳;痰在皮里膜外加白芥子;四肢痰加竹沥。亦可根据临床不同症状加减。如咳声重浊,痰多气喘因痰阻气逆所为者,加厚朴、杏仁;痰色转黄时,需以寒凉之品葶苈子易白芥子;阳虚阴盛,湿从寒化,脾失健运, 症见久咳气喘,胸胁满闷加桂枝、白术;寒饮内停,症见咳逆倚息不得卧,咳嗽痰稀,喜唾,舌苔白滑,脉弦迟,加细辛、干姜、五味子;若痰热内郁或胆虚痰热上扰,症见虚烦不眠、胸闷、咳嗽、口苦、惊悸、呕涎等,宜加竹茹、枳实;若痰饮留积不散,胸膈痞塞,胸胁胀满,喘急痰嗽,涕唾黏稠,头目眩晕,甚则发生痰厥,舌苔黄腻,脉滑,宜加天南星、枳实;若因痰热互结于肺出现咳嗽痰黄,黏稠难咯,舌质红,脉弦滑数等痰热壅肺证时,宜加人瓜萎、黄芩、天南星、枳实、杏仁等;若因肺肾阴虚或阴血不足,脾湿生痰或水泛为痰,痰带咸味,咳嗽气急,喘逆多痰,宜加当归、熟地黄,等等。总之,临床应用,当灵活掌握。 7(方解本方为治一切痰湿之基础方。主治痰湿所致之咳嗽痰多、恶心呕逆、脘腹胀满、食欲不振、头眩心悸、舌苔厚腻、脉滑等症。痰湿之症,多由脾肺功能失调所致。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脾失健运,则停湿生痰,湿痰犯肺,致令咳嗽痰多。湿浊内盛,阻碍清阳,令胃气失和,而见头眩心悸,恶心呕吐。治宜燥湿化痰,理气和中为法。方中以半夏为君药,其辛温而燥之性,燥湿化痰,降逆和胃。其用有三:一者辛燥而蠲湿痰;二者降逆以止呕恶;三者散结以消痞满。痰之生,因水湿之不运;液之聚,因气机之不顺。遂以陈皮为臣药,辛苦而温,燥湿祛痰,并善理气健脾,使气顺痰消,脾运得健,痰湿得除。其与半夏相配,共祛湿痰,调畅气机,使胃气得和,清阳得升,眩悸得止。湿痰之生,多缘于中州失运,故佐以茯苓健脾渗湿,俾湿去脾旺,痰无由生。其与陈皮相伍,则脾湿得化,脾气得畅,运化有权,共杜生痰之源,而助君药祛痰之功。煎加生姜者,以其降逆化饮,既能制半夏之毒,又能助半夏、陈皮行气消痰,和胃止呕。复用少许乌梅收敛肺气,其意有三:一者,其性味酸涩“人肺则收”(录自《本草纲目求真》卷2),以敛肺气,与半夏、生姜为伍,寓收于散,相反相成,使痰祛而正不伤,邪气去而正气复;二者,有欲劫之而先聚之之意,即李时珍所谓“涌痰”之功;三者,乌梅亦“去痰”(陈藏器)、“止久嗽”(录自《本草纲目》卷29)。以甘草为使药,既助茯苓健脾和中,使脾脏健运则湿化痰消,又调和诸药而兼润肺。药仅4味,配伍严谨,标本兼顾,共奏燥湿化痰、理气和中之效,为 化湿祛痰的通用方剂。 第二章 历代医家对二陈汤的认识明?吴昆:湿痰者,痰之原生于湿也。水饮入胃,无非湿化,脾弱不能克制,停于膈间,中下二焦之气熏蒸稠黏,稀则日饮,稠则曰痰,痰生于湿,故日湿痰也。是方也,半夏辛热能燥湿,茯苓甘淡能渗湿,湿去则痰无由以生,所谓治病必求其本也;陈皮辛温能利气,甘草甘平能益脾,益脾则土足以制湿,利气则痰无能留滞,益脾治其本,利气治其标也。又曰:有痰而渴,半夏非宜,宜去半夏之燥,而易贝母、瓜萎之润。余曰:尤有诀焉,渴而喜饮水者,宜易之;渴而不能饮水者,虽渴犹宜半夏也。此湿为本,热为标,故见口渴,所谓湿极而兼胜己之化,实非真象也,唯明者知之。气弱加人参、白术,名六君子汤。(《医方考》)清?李中梓:肥人多湿,湿夹热而生痰,火载气而逆上。半夏之辛,利二便而去湿;陈皮之辛,通三焦而理气;茯苓佐半夏,共成燥湿之功;甘草佐陈皮,同致调和之力。成无己曰:半夏行水气而润肾燥,《经》日辛以润之是也。行水则土自燥,非半夏之性燥也。或日有痰而渴宜去半夏,代以贝母„„湿热生痰,故朱震亨主之加枳实、砂仁,名枳实二陈汤,其性较急也。二陈为治痰之妙剂,其于上下左右无所不宜。(《古今名医方论》卷1)清?汪昂:此足太阴,阳明药也。半夏辛温,体滑性燥,行水利痰为君;痰因气滞,气顺则痰降,故以橘红利气;痰由湿生,湿去则痰消,故以茯苓渗湿为臣;中不和则痰涎聚,又以甘草和中补土为佐也。(《医方集解》)清?王子接:二陈汤,古之祖方也。汪切庵谓其专走脾胃二经,豁痰去湿。余细绎之,其功在利三焦之窍,通经隧之壅,而痰饮自化,非劫痰也。观《内经》有“饮”字而无“痰”字,两汉以前谓之淡饮,至仲景始分痰饮,义可知矣。因其通利无形之气,古人警戒橘皮、半夏必以陈者为良,恐燥散之性,能伤正气耳,故汤即以“二陈”名。若云劫痰,正当以大辛大散开辟浊阴,何反惧其太过耶,再使以甘草缓而行之,益见其不欲伤气之意。(《绛雪园古方选注》)清?陈念祖:此方为痰饮之通剂也。痰之本,水也,茯苓制水以治其本;痰之动,湿也,茯苓渗湿以镇其动。方中只此一味,是治痰正药。其余半夏降逆,陈皮顺气,甘草调中,皆取之以为茯苓之佐使耳。故仲景书凡痰多者俱加茯苓,呕者俱加半夏,古圣不易之法也。今人不究古训,以半夏为祛痰之专 品,仿稀涎散之法,制以明矾,致降逆之品反为涌吐,堪发一叹~以此方为三阳解表之剂,服之留邪生热,至死不悟。余于真方桂枝汤下已详言之,兹不复赘。(《时方歌括》)清?费伯雄:痰之为病最烈,痰之为病亦最多。积湿与郁火二者为生痰之大源。其余或因风,或因寒,或因气,或因食,变怪百出,随感而生,难可枚举。治痰大法,湿则宜燥,火则宜清,风则宜散,寒则宜温,气则宜顺,食则宜消。二陈汤为治痰之主药,以其有化痰理气、运脾和胃之功也。学者随症加减,因病而施,则用之不穷矣。(《医方考》)清?张秉成:夫痰之为病,先当辨其燥、湿两途。燥痰者,由于火灼肺金,津液被灼为痰,其咳则痰少而难出,治之宜用润降清金;湿痰者,由于湿困脾阳,水饮积而成痰,其嗽则痰多而易出,治之又当燥湿崇土,如此方者是也。半夏辛温,体滑性燥,行水利痰,为治湿痰之本药,故以为君。痰因气滞,故以陈皮理气而行滞;痰因湿生,用茯苓渗湿导下,二物为臣。湿痰之生,由于脾不和,故以甘草和中补土,为佐也。(《成方便读》)清’张石顽:按此方本《内经》半夏汤,及《金匮》小半夏汤。小半夏加茯苓汤等方而立。加甘草安胃,橘皮行气,乌梅收津,生姜豁痰。乃理脾胃、治痰湿之专剂也。(《张氏医通》)清‘唐容川:此方为去除痰饮之通剂。痰之本为水,茯苓治水,以治其本;痰之动,湿也,茯苓渗湿以镇其动。其余半夏降逆,陈皮顺气,甘草调中,皆取之以为茯苓之佐使耳。故仲景书,凡痰多者,俱加茯苓;呕者,俱加半夏。今人不穷古训,以半夏为去痰专品,不知半夏非不去痰,而辛滑之气最甚,究属降气之主,故用药,不可失其真面也。(《血证论》)近代医学家谢观:此方以半夏和胃,陈皮理气,茯苓佐半夏以燥湿,甘草佐陈皮调和之,乌梅收津,生姜豁痰,上下左右,无所不宜,洵理脾胃、治湿痰之妙剂。然只能治实痰之标,不能治虚痰之本。吐血、消渴、妊娠忌用。(《中国医学大辞典》) 第三章 二陈汤的衍化方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载二陈汤以来,经后世医家长期临床实践的摸索,以本方为基础,创立了很多新方,形成了二陈汤类方,具代表性的就有12首之多。依其源流关系的先 后分述如下:二陈汤(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半夏、橘红各五两,白茯苓三两,甘草(炙)一两半,生姜七片,乌梅一个。参苏饮(宋?《和剂局方》):二陈汤加人参、紫苏、大枣、桔梗、葛根、前胡、枳壳、木香。主治外感风寒,内有痰饮,畏寒发热,头痛鼻塞,恶心呕吐,胸闷咳嗽,咳痰不爽,舌苔白滑,脉弱。苏子降气汤(宋?《和剂局方》):二陈汤减茯苓,加炒苏子、姜厚朴、肉桂、前胡、当归。主治痰涎壅盛,咳嗽短气,胸膈满闷,咽喉不利等症。藿香正气散(宋?《和剂局方》):二陈汤加藿香、紫苏、白芷、大腹皮、炒白术、姜厚朴、桔梗。主治外感风寒,内有湿滞,寒热头痛,胸膈满闷,脘腹疼痛,恶心呕吐,肠鸣泄泻等症. 涤痰汤(宋?《济生方》):二陈汤加枳实、南星、竹茹、大枣、人参、 菖蒲。主治中风,痰迷心窍,舌强失语。 导痰汤(宋?《济生方》):二陈汤加南星、枳实。主治痰厥、眩晕,胸胁胀满,吐逆喘嗽,食欲不振等。不 换金正气散(宋?《和剂局方》):半夏、橘红、炒甘草、生姜、大枣、藿香、姜厚朴、苍术。主治伤寒,瘴疫,霍乱吐泻及胃肠炎等。 丁香柿蒂散(宋?《济生方》):二陈汤配伍丁香、柿蒂、高良姜、。人参。主治胃寒呃逆。 七气汤(宋?《三因方》):二陈汤减甘草,加厚朴、紫苏、桂心、白芍、人参。主治头昏咳嗽,胸腹冷痛,肠鸣泄泻。 竹茹汤(宋?《本事方》):二陈汤减茯苓,加竹茹、山栀、大枣、枇杷叶。主治胃热呕吐。 半夏白术天麻汤(金?《脾胃论》):二陈汤加苍白术、天麻、黄柏、干姜、黄芪、人参、泽泻、神曲、麦芽。功用补脾化痰,祛风燥湿。主治太阴痰厥,头痛眩晕,虚风内作。 顺气消食化痰丸(元?《瑞竹堂经验方》):由制半夏、橘红、胆南星、青皮、莱菔子、炒苏子、炒山楂、炒麦芽、炒神曲、葛根、杏仁、制香附、姜汁组成。功能化痰,顺气,消食。主治咳嗽痰多,胸膈痞闷,纳谷减退者。 加味二陈汤(元?《丹溪心法》):二陈汤去乌梅,加砂仁、丁香组成。功能化痰理气,降逆止呕。主治停痰结气而呕。 保和丸(元?《丹溪心法》):二陈汤减甘草,加连翘、山楂、莱菔子。主治食积停滞,胸脘痞满,腹胀腹痛,嗳腐吞酸,恶食,或大便泄泻,食疟下痢,脉滑,舌苔厚腻而黄。用于消化不良。 大安丸(元?《丹溪心法》):保和丸加白术。宜于小儿消化不良。枳砂二陈汤(元?《丹溪心法》):二陈汤加枳实、砂仁。东南方人多湿热生痰,朱丹溪倡用此方治之。 开郁二陈汤(明?《万氏女科》):二陈汤去乌梅,加苍术、香附、川芎、青皮、莪术、槟榔、木香组成。功能行气解郁,燥湿化痰。主治肝郁气滞、痰湿内阻的经闭。 清郁二陈汤(明?《万病回春》):二陈汤去乌梅,加苍术、川芎、香附、神曲、白芍、枳壳、黄连、栀子组成。功能清热化痰,理气和胃。主治膈有痰热,吞酸嘈杂,脉数而洪。 六安煎(明?《景岳全书》):二陈汤去乌梅,加杏仁、白芥子组成。功能燥湿化痰,降气平喘。主治风寒咳嗽,痰滞气逆等症。 二母二陈汤(明?《症因脉治》):二陈汤去生姜、乌梅,加知母、贝母组成。功能清热润燥,化痰止咳。主治燥咳发热唇焦,烦渴引饮,喘咳短息,时作时止,吐咳难出。 二陈平胃散(明?《症因脉治》):二陈汤去生姜、乌梅,加苍术、厚朴组成。功能燥湿运脾,化痰止咳。主治食积咳嗽,脉沉滑,胸闷;小便不利,泄泻不止,水谷不分,腹中漉漉有声,胃有痰饮者。 二陈四七汤(明?《症因脉治》):二陈汤去生姜、乌梅,加苏梗、厚朴组成。功能理气化痰。主治气结痰凝,腹痛,痛应背心。 清气化痰丸(明?《医方考》):二陈汤去甘草,加黄芩、瓜蒌、枳实、杏仁、胆南星。主治痰热内结,咳痰黄稠,甚则气急,呕恶,胸膈痞满,或发热,或惊悸失眠,小便短黄,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 金水六君煎(明?《景岳全书》):二陈汤加当归、熟地黄。功用滋养肺肾,祛痰化湿。主治肺肾阴虚,湿痰壅盛,咳喘呕恶。 竹沥达痰丸(明?《古今医鉴》):二陈汤方用生姜汁,加人参、竹沥、大黄、黄芩、礞石、沉香。主治正气虚损,实热老痰。 橘半枳术丸(明?《医学入门》):橘皮、半夏、麸炒枳壳、白术。主治脾虚停痰,饮食不消,气滞痞闷。 补气运脾汤(明?《医学统旨》):二陈汤加人参、黄芪、白术、妙仁、 大枣。主治噎膈,气阳虚惫。 香砂二陈汤(明?《症因脉治》):二陈汤加藿香、砂仁。功用醒脾行气,燥湿化痰。可用于夏季感冒夹湿和支气管炎等。 芩连二陈汤(明?《外科正宗》):黄芩、黄连、陈皮、茯苓、半苎、甘草、桔梗、连翘、牛蒡子、花粉各一钱,木香三分,夏枯草二钱,生姜三片。 二术二陈汤(清?《张氏医通》):二陈汤加白术、苍术组成。功能燥湿化痰,理气健脾。主治脾虚痰盛不运。 黄连二陈汤(清?《医宗金鉴》):二陈汤去乌梅,加黄连组成。功能清热化痰,和胃止呕。主治小儿胎前受热,面黄赤,手足温,口吐黄涎酸黏者。 化坚二陈丸(清?《医宗金鉴》):二陈汤去生姜、乌梅,加僵蚕、黄连、荷叶组成。功能化痰散结。主治眼疱及周身痰核。 桔梗二陈汤(清?《杂病源流犀烛》):二陈汤去生姜、乌梅,加桔梗、枳壳、焦栀子、黄芩、黄连组成。功能化痰清火。主治火喘,乍进乍退,食则减,已则发。 和胃二陈煎(清?《类证治裁》):二陈汤去生姜、乌梅,加炮姜、砂仁、大枣组成。功能温中和胃,燥湿化痰。主治伤饮恶饮,伤食恶食,呕而腹满,胃寒生痰,及气滞嗳气者。 芩连二陈汤(清?《重订通俗伤寒论》):由黄芩、竹茹、半夏、陈皮、枳实、赤茯苓、碧玉散、黄连、生姜汁、淡竹沥组成。功能清肝和胃,化痰泄饮。主治发热有汗不解,肝胃不和,痰涎壅滞,或呕黏涎,或呕酸汁,或吐苦水,或饥不欲食,食即胃脘不舒,甚则胀痛,或嘈杂 心烦。香砂二陈汤(清?《重订通俗伤寒论》):二陈汤去生姜、乌梅,加檀香、砂仁组成。功能温中和胃化饮。主治胃有停饮,或伤冷食,胸痞脘痛,呕吐黄水。麻菊二陈汤(清?《重订通俗伤寒论》):由天麻、菊花、钩藤、茯神木、川芎、姜半夏、陈皮、清炙草组成。功能息风化痰。主治痰晕,风痰上扰,头晕目眩,见物飞动,猝然晕倒者。杏苏散(清?《温病条辨》):二陈汤加杏仁、苏叶、前胡、桔梗、枳壳、大枣。主治外感凉燥,头痛恶寒,鼻塞咽干,咳嗽痰稀,脉弦,无汗。加味二陈汤(清?《医宗金鉴》):二陈汤加黄芩、黄连、薄荷,主治舌下痰包。加味二陈汤(清?《沈氏尊生书》):二陈汤加苍术、羌活、黄芩,治疗湿阻、湿疟。另有一方为二陈汤加当归、枳实、桔梗、杏仁、高良姜、缩砂仁、木香、肉桂,治疗痰饮咳嗽。温中补脾汤(清?《医宗金鉴》):二陈汤加人参、黄芪、白术、干姜、附子、肉桂、白芍、砂仁、丁香。主治中焦虚寒,脘腹疼痛,呕吐吞酸,纳呆便溏,神疲乏力等症。二陈平胃散(清?《沈氏尊生书》):二陈汤加苍术、厚朴、山楂、神曲、砂仁、草果、枳实。主治宿食不消,脘腹胀痛,呕恶苔腻。苍附导痰丸(清?《叶天士女科》):导痰汤加苍术、香附。主治胸闷咳嗽,食欲不振,肥胖症,不孕症,带下病,瘕积聚等。加味导痰汤(清?《张氏医通》):导痰汤加人参、白术、黄芩、黄连、瓜蒌霜、桔梗、竹沥。主治湿热痰饮及眩晕。蒿芩清胆汤(清?《重订通俗伤寒论》):青蒿、黄芩、仙半夏、陈皮、赤茯苓、竹茹、生枳壳、碧玉散。主治寒热如疟,寒轻热重,口苦胸闷,或干呕泛酸,舌红、苔薄黄,脉弦数或滑数。清心涤痰汤(清?《医宗金鉴》):二陈汤加人参、麦冬、黄连、菖蒲、南星、竹茹、枳实、酸枣仁。主治慢惊风,虚中夹热,身热口渴,气粗,烦躁,痰涎上泛。和中丸(清?《医学心悟》):二陈汤减甘草,加枳实、白术、神曲、麦芽、扁豆、山楂、香附、砂仁、丹参、五谷虫炭、荷叶。主治腹内包块或兼寒热、纳差神疲。竹茹汤(清?《大生要旨》):二陈汤减甘草,加苏梗、藿香、黄芩、枳壳、炒白芍、竹茹。主治忧郁,呃逆,呕吐。 通气散坚丸(清?《医宗金鉴》):二陈汤加人参、桔梗、川芎、当归、天花粉、黄芩、枳实、胆南星、贝母、海藻、香附、石菖蒲。主治气瘿。可用于单纯性甲状腺肿和甲状腺功能亢进。温中补脾汤(清?《医 宗金鉴》):二陈汤加人参、黄芪、白术、十姜、附子、肉桂、白芍、砂仁、丁香。主治中焦虚寒,脘腹疼痛,呕吐吞酸,纳呆便溏,神疲乏力等症。香砂六君子汤(清?《名医方论》):二陈汤加木香、砂仁。主治胃气不和,脘痛呕恶。半夏白术天麻汤(清?《医学心悟》):二陈汤加白术、天麻。主治痰饮上逆,眩晕头痛。 燥湿化痰 二陈汤虽然功专燥湿化痰,但有时嫌其力量不足,常加用芳香、温燥、行气、祛痰之品。如: 1.香砂二陈汤(《证因脉治》):二陈汤加藿香、砂仁。功用醒脾行气, 燥湿化痰。可用于夏季感冒挟湿和支气管炎等。 2.枳砂二陈汤(《丹溪心法》):二陈汤加枳实、砂仁。东南方人多湿热生痰,朱丹溪倡用此方治之。 3.六安煎(《景岳全书》):二陈汤加杏仁、白芥子。主治寒痰壅滞所致胸胁支满、咳嗽气喘、心悸、眩晕等症。 4.导痰汤(《济生方》):二陈汤加南星、枳实。主治痰厥、眩晕,胸胁胀满,吐逆喘嗽,食欲不振等。 另有加味导痰汤(《张氏医通》),系导痰汤加人参、白术、黄芩、黄连、瓜蒌霜、桔梗、竹沥。主治湿热痰饮及眩晕。 5.苍附导痰丸(《叶天士女科》):导痰汤加苍术、香附。主治胸闷咳嗽,食欲不振,肥胖症,不孕症,带下病,瘕积聚等。 6.启宫丸(《经验方》):二陈汤去甘草,加苍术、香附、神曲、川芎。主治妇女肥胖不孕,带下稠多和月经不调。 7.渗湿清痰饮(《中医临床手册》):二陈汤加苍术、白术、白芷、香附。主治带下稠多,眩晕气喘及肥胖症。 8.不换金正气散(《和剂局方》):半夏、橘红、炒甘草、生姜、大枣、 藿香、姜厚朴、苍术。主治伤寒,瘴疫,霍乱吐泻及胃肠炎等。 9.藿香正气散(《和剂局方》):藿香、陈皮、半夏曲、茯苓、炙甘草、紫苏、白芷、大腹皮、炒白术、姜厚朴、桔梗。主治外感风寒,内有湿滞,寒热头痛,胸膈满闷,脘腹疼痛,恶心呕吐,肠鸣泄泻等症。 10.杏苏散(《温病条辨》):二陈汤加杏仁、苏叶、前胡、桔梗、枳壳、大枣。主治外感凉燥,头痛恶寒,鼻塞咽干,咳嗽痰稀,脉弦,无汗。 11.止咳丸(市售成药):二陈汤加桔梗、枇杷叶、苏子、荆芥、枳壳、马兜铃、前胡、杏仁。主治咳嗽头痛,气逆多痰。可用于感冒和支气管炎。 清热化痰 凡遇痰热或痰火之类的病症,常可在二陈汤的基础上,伍以清热之品 治之。如: 1.清气化痰丸(《医方考》):二陈汤去甘草,加黄芩、瓜蒌、枳实、杏仁、胆南星。主治痰热内结,咳痰黄稠,甚则气急,呕恶,胸膈痞满,或发热,或惊悸失眠,小便短黄,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 2.竹沥达痰丸(《古今医鉴》):二陈汤方用生姜汁,加人参、竹沥、大黄、黄芩,礞石、沉香。主治正气虚损,实热老痰。 3.化坚二陈丸(《中医临床手册》):二陈汤用生甘草,加黄连、白僵蚕。主治霰粒肿。 4.加味二陈汤:(1)《医宗金鉴》方:二陈汤加黄芩、黄连、薄荷。主治舌下痰包。(2)《沈氏尊生书》方:二陈汤加苍术、羌活、黄芩,治疗湿阻、湿疟。另有一方为二陈汤加当归、枳实、桔梗、杏仁、高良姜、缩砂仁、木香、肉桂,治疗痰饮咳嗽。 5.蒿芩清胆汤(《重订通俗伤寒论》):青蒿、黄芩、仙半夏、陈皮、赤茯苓、竹茹、生枳壳、碧玉散。主治寒热如疟,寒轻热重,口苦胸闷,或干呕泛酸,舌红苔薄黄,脉弦数或滑数。 6.抑肝和胃饮(《中医临床手册》):法夏、陈皮、竹茹、苏叶、黄连。主治妊娠呕吐。 7.橘红丸(市售成药):二陈汤加贝母、麦冬、杏仁、生石膏、瓜蒌皮、生地黄、桔梗、苏子、紫菀、款冬花。主治咳嗽气喘,痰白粘或黄稠。 治风化痰 二陈汤配伍平肝息风药,可治疗因风痰上升头目,横窜经络所导致的眩晕头痛、肢体麻木等症。 1.半夏白术天麻汤:(1)《脾胃论》方:二陈汤加苍白术,天麻、黄柏、干姜、黄芪、人参、泽泻、神曲、麦芽。功用补脾化痰,祛风燥湿。主治太阴痰厥、头痛眩晕、虚风内作。(2)《医学心悟》方:二陈汤加白术、天麻。主治痰饮上逆,眩晕头痛。 2.清痰降火丸(《中医临床手册》):二陈汤减茯苓,加大黄、僵蚕、连翘、桔梗、天麻、酒黄芩、薄荷、白芷、礞石。主治风毒袭脑或痰 热生风所致头痛、颜面疙瘩、颅内轰鸣等症。 开窍化痰 痰浊闭塞气机,可造成意识障碍,即所谓“痰迷心窍”。证见神昏谵语,惊痫,晕厥等。在二陈汤基础上,加用远志、菖蒲、琥珀、辰砂等,可收开窍化痰之功。如: 1.涤痰汤(《济生方》):二陈汤加枳实、南星、竹茹、大枣、人参、菖蒲。主治中风昏,舌强失语。 2.清心涤痰汤(《医宗金鉴》):二陈汤加人参、麦冬、黄连、菖蒲、南星、竹茹、枳实、酸枣仁。主治慢惊风,虚中挟热,身热口渴,气粗,烦躁,痰涎上泛。消导化痰 二陈汤配伍消导化积之品,可以帮助胃肠机能的恢复,治疗痰饮食积。如: 1.保和丸(《丹溪心法》):二陈汤减甘草,加连翘、山楂、莱菔子。主治食积停滞,胸脘痞满,腹胀腹痛,嗳腐吞酸,恶食,或大便泄泻,食疟下痢,脉滑,舌苔厚腻而黄,或大便泄泻,食疟下痢,脉滑,舌苔厚腻而黄。用于消化不良。 另外,《丹溪心法》大安丸,即保和丸加白术。宜于小儿消化不良。 2.二陈平胃散(《沈氏尊生书》):二陈汤加苍术、厚朴、山楂、神曲、砂仁、草果、枳实。主治宿食不消。 3.二术二陈汤(《张氏医通》):二陈汤加生白术(姜汁拌晒)、苍术(麻油拌炒)。主治脾虚痰食不运。 4.和中丸(《医学心悟》):二陈汤减甘草,加枳实、白术、神曲、麦芽、扁豆、山楂、香附、砂仁、丹参、五谷虫炭、荷叶。主治腹内包块或兼寒热、纳差神疲。 另有大和中饮(《中医临证备要》),系二陈汤减茯苓、甘草,加木香、厚朴、枳壳、泽泻、干姜、山楂、麦芽、砂仁。主治湿食 停滞,食欲不振。 5.橘半枳术丸(《医学入门》):橘皮、半夏、麸炒枳壳、白术。主治脾虚停痰,饮食不消,气滞痞闷。 养血化痰 法则两种:一是活血化痰,所谓治痰要治血,血活则痰化;二是补血化痰,所谓血虚生燥痰,补血可润燥。二陈汤加活血或补血药,具有养血化痰之用。如: 1.芎归二陈汤(《中医临床手册》):二陈汤加川芎、当归。主治肥胖多痰,胸闷腹胀,月经后期,白带较多。 另本方加生地、赤芍、丹皮、红花、香附、海藻,名加味四物二陈汤。主治闭经。 2.金水六君煎(《景岳全书》):二陈汤加当归、熟地。主治肺肾阴虚,湿痰壅盛,咳喘呕恶。 行气化痰 痰随气结,又随气逆。庞安常说:“善治痰者,不治痰而治气,气顺则一身之津液亦随气而顺矣。”二陈汤中,只有陈皮属理气药。因此,每遇气痰郁结的病症,便显得理气之力单薄。所以临床用于治疗气痰郁结之证,常配伍行气开郁药物。如: 1.开郁二陈汤(验方):二陈汤加苍术、木香、香附、川芎、青皮、莪术、槟榔。主治胁胀腹痛,胸闷不适,情绪忧郁,食欲不振,痰浊流注和经闭不行。 2.丁香柿蒂散(《济生方》):二陈汤配伍丁香、柿蒂、高良姜、人参。主治胃寒呃逆。 3.竹茹汤(《大生要旨》):二陈汤减甘草,加苏梗、藿香、黄芩、枳壳、炒白芍、竹茹。主治忧郁,呃逆,呕吐。 另《本事方》竹茹汤,系二陈汤减茯苓,加竹茹、山栀、大枣、枇杷叶。主治胃热呕吐。 4.七气汤(《三因方》):二陈汤减甘草,加厚朴、紫苏、桂心、白芍、人参。主治头昏咳嗽,胸腹冷痛,肠鸣泄泻。 5.通气散坚丸(《医宗金鉴》):二陈汤加人参、桔梗、川芎、当归、天花粉、黄芩、枳实、胆南星、贝母、海藻、香附、石菖蒲。主治气瘿。可用于单纯性甲状腺肿和甲状腺机能亢进。 6.苏子降气汤(《和剂局方》):二陈汤减茯苓,加炒苏子、姜厚朴、肉桂、前胡、当归。主治痰涎壅盛,咳嗽短气,胸膈满闷,咽喉不利等症。 7.顺气导痰汤(《中国医学大辞典》):二陈汤加胆南星、枳实、木香、香附、乌药、沉香。主治痰结胸痛,喘咳上气。 益气化痰 这里所谓益气,重点在于固卫气和补中气。因为肺合皮毛,卫气充沛,则腠理固密,虽遇气候变化,而能自稳适应,肺脏清虚质地和肃降功能有序不乱,便不能成为贮痰之器。又因为中气充足,自能升清降浊,水谷得以运化,精微得以吸收,脾脏便不致于成为生痰之源。平素卫表虚弱、脾胃不健之人,每易罹患痰证。在化痰之时,顾护卫气和补益中气,不仅可以迅速控制临床症状,而且可以改善机体反应性,减少或避免痰证再发。如: 1.参苏饮(《和剂局方》):二陈汤加人参、紫苏、大枣、桔梗、葛根、前胡、枳壳、木香。主治外感风寒,内有痰饮,畏寒发热,头痛鼻塞,恶心呕吐,胸闷咳嗽,咯痰不爽,舌苔白滑,脉弱。市售成药名参苏理肺丸,用于支气管炎。 2.补气运脾汤(《医学统旨》):二陈汤加人参、黄芪、白术、砂仁、大枣。主治噎膈、气阳虚惫。 3.温中补脾汤(《医宗金鉴》):二陈汤加人参、黄芪、白术、干姜、 附子、肉桂、白芍、砂仁、丁香。主治中焦虚寒,脘腹疼痛,呕吐吞酸,纳呆便溏,神疲乏力等症。 此外,益气化痰类方剂涉及二陈汤者,尚有六君子汤(《医学正传》)、香砂六君子汤(《名医方论》)、加味六君子汤(《医宗金鉴》、《万氏妇科》)、归芍六君子汤(《中医临床手册》)等。高等医学院校协作编写试用教材《中医学》曾介绍归芍六君子汤加煅瓦楞、白花蛇舌草、半边莲,改橘皮为橘叶,治疗肝癌,含有益气血、散痰结、抗肿瘤之意。 小柴胡汤加减歌 柴胡半夏参芩草,少阳经病诚为宝,往来寒热日晡时,呕而胁痛用之好。 本经合病在阳明,口渴而烦干呕频,目痛鼻干眠不得,葛根知芍炒黄芩。 心中痞满热犹盛,枳桔加之奇功临。若还痞满不能宽,小陷胸汤可兼并。 汗少唇焦口干渴,饮水无休倚连葛,若还不解却如何,竹茹石膏加一撮。 汗后浑身壮热烦,妄言干呕更呻吟,黄连解毒同煎食,一服顷刻即太平。 烦渴泻利热又增,却用原方配四苓,若是发黄小便赤,芩连知柏再加增。 大便硬结兼口渴,黄连厚朴瓜蒌壳;大便干结不通时,大柴胡汤用无错。 身热恶风口不干,本方须合桂枝汤。若是唇焦烦渴甚,石膏知母配原方。 胸烦不呕减夏参,本方倍入瓜蒌仁。渴除半夏加知粉。腹痛加芍去黄 芩。 胁热腹痛连芍炒,痰多贝母瓜蒌保。呕加姜汁竹沥陈,咳嗽须加五味好。 胁痛青皮硬牡蛎,茯苓利尿治心悸。痞而胸胁胀满时,牡蛎干姜书家秘。 胸满而咳去参枣,须加五味干姜好。津虚发热多饮水,麦味加之参去了。 胃虚不实大便溏,芍药猪苓两物帮。遗精滑精阴虚弱,牡蛎还添知柏良。 潮热不渴欲近衣,减却人参用桂枝。春温发热嗽而渴,五味瓜蒌去半宜。 温病恶热不恶寒,柴参去了茯苓攒,桂枝葛芍升麻枣,咽疼还须甘桔尝。 过经胸胁满呕潮,柴胡汤内加芒硝。温疟渴烦兼恶热,石膏知母小柴 调。 伤寒日久为过经,表里俱无用此行,若是邪多元气弱,重加麦味及人参。 愈后又因劳食复,壮热心悸痰气促,还须温胆配原方,急服令人愈最速。 发热昼安而夜剧,名为邪热入血室,丹皮生地柏连栀,还配知母和当归。 若还昼剧而夜安,知母连栀地骨看。日夜潮热俱不退,方加四物栀子连。 汗后津枯二便秘,除却半夏加生地,芩术陈归芍麦冬,若还燥甚烦他治。 主方何以柴芩列,味苦以发转邪热,止呕除痰半夏宜,性能下气味辛烈。 表不足兮缓以甘,人参甘草缓中央。调和营卫须姜枣,和解无如用此良。 平胃散加减歌 平胃陈苍厚草寻,健脾燥湿用调停,胸前饱闷如伤食,嘈杂吞酸总可行。 饮食失节脾胃伤,香砂枳实木香帮。食积麦芽神曲炒,肉积山查草果良。 生冷瓜果如停滞,更入干姜与青皮。酒伤连葛乌梅加。呕吐丁梅藿半记。 热积停兮便不通,槟榔枳实大黄攻。若还冷积难消化,姜桂莪棱巴豆 供。 湿热相蒸口作酸,香砂还要炒黄连,吴萸栀枳同煎入,嘈杂须加芎芍餐。 异乡水土不相宜,香附砂仁藿半奇,吐泻更添苓与术,炒苡山药及乌梅。 泄泻如逢谷不化,五苓配合真无价。食停倒饱是脾虚,异功更入香砂仁。 霍乱吐泻用何方,去苍换白二陈襄,腹皮紫苏藿香芷,生姜大枣水煎尝。 转筋再用木瓜帮,腹痛还宜芍木香(冷痛干姜加肉桂,痞满青皮枳实良。 不吐不泻干霍乱,加入香附砂仁拌,木香枳桂藿姜苏,腹中硬痛槟楂验。 胃寒呕吐入丁香,肉桂干姜用最良,虚汗唇青四肢冷,去除加附及茴香。 四君子汤加减歌 四君参术茯苓草,补中益气诚如宝。加入陈皮名异功,气虚自汗黄芪好。 加入陈半名六君,健脾和胃无如此。香砂配对食能消,呕吐胃寒丁藿使。 十全四物四君兼,芪桂生姜大枣煎,补气血兼壮脾胃,劳伤虚弱最为先。 养荣汤与十全同,五味远陈要去芎。倦瘦少颜潮有汗,梦遗龙骨蛎须逢。 潮热无汗当归芍,半夏柴胡葛粉着。自汗陈芪熟地当,牡蛎乌梅酸枣 芍。 心窝有汗别处无,生地陈归酸枣扶,麦冬白芍黄连炒,辰砂梅枣四君符。 劳倦辛苦身无热,麦味陈芪除茯歇。痞满气壅正气虚,陈归木香砂仁列。 健忘芪远木香菖,龙眼当归酸枣良。头疼吐水六君汤,归芪木香与炮姜。 气虚短促喘无痰,参橘砂仁苏子添,桑皮当归姜枣化,沉香磨水木香兼。 霍乱止后头身痛,口干发热肢虚缠,五味当归柴白芍,乌梅栀子麦冬陈。 体重酸疼兼嗜卧,口淡恶寒小便数,六君加上芍连芪,泽泻柴胡羌独活。 肥人眩晕六君加,川芎归芪桔芷麻。遗浊四君加益智,陈芪熟地归升麻。 痞满槟榔枳实连(目赤血壅龙胆添。头疼川芎蔓荆子。泻加芍泽茯苓煎。 汗多芪术归身好,以后加添俱不少,脑疼藁本细辛加,额疼升麻芷葛草。 口渴咽干葛粉寻,有痰贝母最为尊,嗽加五味桑白皮,不寐宜加酸枣仁。 食伤食少加神曲,麦芽枳实山查炒。虚火上炎知柏添,玄参加入服之好。 内热芩连花粉施,下身无力仲牛膝。脚弱木瓜防己加,身热地黄用水泡。 惊悸怔仲远茯神,石菖蒲与柏子仁,麦冬五味同酸枣,山药山萸总可寻。 六君远志薏苡归,莲肉山楂山药辉,桔连扁豆芪神曲,壮健元阳助脾胃。 阴虚劳嗽去参煎,小便如常白茯嫌,饮食恶餐宜服此,内伤劳役效通仙。 四物汤加减歌 四物芎归芍地黄,女科诸症最为良,调经养血医虚损,胎产无如用此方。 参术茯甘号八珍,气虚血弱称功捷,十全加入桂黄芪,大补真元与血虚。 合参苏饮号补心,心虚血少梦中惊,产后感寒宜服此,不须加减妙如神。 晡时发热本阴虚,方加知柏可全祛。骨蒸劳热柴芪鳖,知母须配地骨皮。 妇人经水适然来,似疟本方合小柴。妊娠月水时时下,胶艾添之止漏胎。 经水过期为血少,倍加熟地芩酒炒。经因气阻先为疼,香附莪术与三 棱。 月经紫黑及先期,方入芩连共丹皮。受寒经瘀小腹痛,桃仁乌附莫迟疑。 瘦人血枯经水闭,桃仁增入本方治。肥人色谈属瘀痰,配合二陈为一剂。 经水行来太去多,柴胡芩连柏同科,尤加荆芥升羌独,升提其气自安和。 方加参术能安胎,胎痛砂苏郁自开。腹大异常胎水病,心胸气逆如鼓硬, 鲤鱼汤煎术茯苓,减地芎加姜橘应。胎气不安胸膈胀,枳壳砂苏即宣畅。 孕妇心烦称子烦,腹甘栀柏添为上。芎归二味佛手散,临产煎服可保安, 若是难产生不下,草霜白芷一同佳。姜炭善治产后热,辛甘大热补心 血, 汗多方内减川芎,急服参芪防风捷。产后血迷成血晕,恶露过多精神困, 泽兰芎归参芥甘,散号清魂定血晕。黑神减芎官桂姜,炙草燋豆生蒲黄, 净露下胞除腹痛,酒煎童便效非常。产后如何恶露少,若无别病精神好, 忽然寒热腹中痛,选用黑神真个巧。产后须当四物汤,大凡初产备焦姜, 产后用芍伤生气,腻膈犹嫌熟地黄。肠滑地归皆可忌,汗多须将川芎去。 血虚腹痛芍还加,加减四物深藏秘。 二陈汤加减歌 二陈橘半茯苓草,清气化痰为至宝。膈上不宽加枳桔,火旺生痰芩连好。 参术加名六君汤,健脾和胃真绝妙。饮食过餐不克消,麦曲山楂厚朴调, 再加枳实与黄芩,体虚脾湿服之妙。咳嗽生痰分寒热,热加芩连并枳桔; 寒痰枳砂配原方,化气胸中痰自灭。风寒外感嗽何辜,二陈枳桔与前胡, 苏葛参半能清肺,木香调气号参苏。方中半夏性本燥,血虚发渴皆不要, 四物汤合不加半,贝母代之专夺效。又有风痰疾病生,天麻白附皂南星。 湿痰在胃身多软,二术仍须配二陈。火郁胸中老痰结,滞在喉中咯不 绝, 香附蒌桔连枳壳,少佐元明痰自灭。痰在经络及四肢,姜汁还将竹沥施。 胁间白芥痰自除,脾胃有痰须枳实。温胆汤加竹茹实,宁神豁痰为第一。 若加枳实共南星,汤号导痰能利膈。去草陈皮七气汤,加添苏朴与枣姜, 散郁消痰兼理气,妊娠恶阻用之良。呕血皆因胃火炽,脉来洪数呕连绵, 急用二陈加枳实,竹茹姜汁炒黄连。若还药石难吞下,槟榔少许木香煎。 五六日来呕不休,心中胀闷手难揉,多加枳朴芩连芍,便秘硝黄一服疗。 嘈杂嗳气一般看,胸中积热与停痰,石膏香附南星藿,二陈加减有何难, 闷胀吞酸与吐酸,本方加入炒萸连。水停心下名为饮,枳茯猪苓利二便。 治疗慢性支气管炎并无成方,但有治法: (1)痰湿恋肺 治法:燥湿化痰。 处方:半夏10克,厚朴6克,陈皮6克,茯苓、苏子各10克,苍术、生姜各6克、大枣5枚。 加减:喘者加麻黄、杏仁;纳差者加鸡内金;腹胀甚者加大腹皮。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疗效:以上方治疗本病痰湿恋肺型222例,显效92例,占41.4%,有效109例,占49.1%,无效21例,占9。5%,总有效率90.5% 常用成方:二陈汤合平胃散。 (2)外寒内饮 治法:温肺化痰,止咳平喘。 处方:麻黄、杏仁、紫苑、冬花各10克,射干15克,细辛6克,五味子9克,干姜3克。 加减:喘息甚加罂粟壳;咳甚加川贝母、枇杷叶;痰多加半夏。 用法:每日1剂,水煎至300毫升,分3次温服。 疗效:以上方治疗本病外寒内饮型106例,显效40例,占37.7%,有效58例,占54.7%,无效8例,占7.5%,总有效率92.4%。 常用成方:小青龙汤加减。 (3)痰热蕴肺 治法:清热化痰,止咳平喘。 15克,生石膏(生煎)、银花、鱼腥草、 处方:麻黄10克,杏仁 蚤休各30克,甘草10克。 加减:热甚痰黄加黄苓、浙贝母;痰不易咯出加桔梗、枇杷叶。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3次服。 疗效:以上方治疗本病痰热蕴肺型202例,显效45例,占22.3%,有效145例,占71.8%,无效12例,占5.9%,总有效率94.1%。 常用成方:麻杏石甘汤、清金化痰汤或二陈汤合银翘解毒散。 (4)肺脾气虚 治法:补肺益气,健脾扶中。 处方:党参30克,麦冬、五味子、橘红、当归、炒白术、半灸草各10克,茯苓15克。 加减:气虚甚加黄芪、山药;纳呆加砂仁、木香。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疗效:以上方治疗本病肺脾气虚型104例,显效28例,占26.9%,有效67例,占64.4%,无效9例,占8.7%,总有效率91.3%。 常用成方:六君子汤。 (5)肺肾阴虚 治法:滋补肺肾,润燥止咳。 处方:生地、马兜铃、灸枇杷叶各12克,沙参、麦冬、瓜蒌各15克,乌梅、桃仁各9克,红花6克。 加减:咳甚加罗汉果;咳血加白茅根、阿胶珠;咽痒加桑叶。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疗效:以上方治疗本病肺肾阴虚型157例,显效58例,占36.94%,有效83例,占52.87%,无效16例,占10.19%,总有效率89.81%。 常用成方:沙参麦冬汤、麦味地黄汤或金水六君煎。 (6)脾肾阳虚 治法:温补脾肾,纳气平喘。 处方:茯苓15克,厚朴、杏仁、补骨脂各10克,肉桂、五味子、半夏、白前、远志、党参、细辛、干姜、陈皮、灸甘草各6克。 加减:实喘甚加川椒目;虚喘甚加黑锡丹;咳甚加灸冬花或灸百部;痰多加灸紫苑;有热加鱼腥草;便溏加白术。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疗效:以上方治疗本病脾肾阳虚型132例,显效61例,占46.21%,有效62例,占46.97%,无效9例,占6.8%,总有效率93.2%。 常用成方:金匮肾气丸。 慢性支气管炎的中药疗法。 仅供参考: 本病是一种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多由病毒或细菌感染、理化刺激、过敏等因素引起,以先有鼻塞、流涕、咽痛、发热,继之以咳嗽、咯痰为主要症状为特征。 咳嗽反复发作,痰多白色而粘,胸脘痞闷,食少腹胀,大便时稀,舌苔白腻。治宜燥湿化痰,方用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加减: 法半夏、陈皮、苏子、莱菔子、川朴、杏仁各10克,茯苓15克,白芥子、苍术各6克。日1剂,水煎服。慢性缓解期,可见有气促,动则出汗,食欲不振,肢体乏力,大便稀溏,受寒则咳喘发作加重,舌苔薄白。治宜益气健脾,方用六君子汤加减: 党参、茯苓各15克,陈皮、法夏、白术、款冬花、煨白果、五味子各10克,砂仁、甘草各6克。日1剂,水煎服。咳嗽反复发作,经久不愈,动则气喘,呼多吸少,畏寒肢冷,痰稀色白,舌苔白滑。治宜补肾纳气,方用《金匮》肾气丸加减: 熟地、山药、萸肉、补骨脂、五味子、炒地龙、苏子、陈皮各10克、熟附片6克,肉桂3克,茯苓、淫羊藿、丹参各15克。日1剂,水煎服。 治慢性支气管炎便方 方1 【组成】蜂蜜50 克、佛手30 克。 【用法】水煎服。 【主治】慢性支气管炎。 方2 【组成】甘草6 克、蜂蜜30 克、醋10 毫升。 【用法】沸水冲泡,代茶饮。 【主治】慢性支气管炎。 方3 【组成】大蒜10 个、醋20 毫升、红糖10 克。 【用法】大蒜捣烂,醋内浸泡3 天,去渣,每次半汤匙,1 天1 次。 【主治】慢性支气管炎。 方4 【组成】核桃肉20 克、人参6 克、生姜3 片。 【用法】同煎取汁200 毫升,去姜加冰糖少许,临睡时月匠。 【主治】虚寒型慢性支气管炎。 方5 【组成】天天果156 克、白酒500 毫升。 【用法】以酒浸泡20,30 天,每次1 匙,1 天3 次。 【主治】慢性支气管炎。 方6 【组成】白薛皮90 克、白酒500 毫升。 【用法】浸泡3 天,服液,每次10 毫升,1 天3 次。 【主治】老年慢性支气管炎。 方7 【组成】灵芝30 克、白酒500 毫升。 【用法】浸泡15 日,每天摇动数次。每次服10 毫升,1 天2 次。 【主治】慢性支气管炎。 方8 【组成】自胡椒粒、高度白酒。 【用法】浸泡30 分钟,取出切为2 或4 瓣,穴位埋藏。选穴:膏盲、定喘、胸骨前压痛点、肺俞等。 【主治】慢性支气管炎。 方9 【组成】绿茶1 克、茄子茎根(干)10,20 克。 【用法】9,10 月间茄子茎叶枯萎时,连根拔出,取根及粗茎,晒干,切碎,装瓶备用。用时同绿茶冲泡,10 分钟后饮用。 【主治】慢性支气管炎,痰稠带血。 方10 【组成】绿茶1 克、甜瓜250 克、冰糖25 克。 【用法】甜爪去皮切片与冰糖加水500 毫升同煮。加入绿茶即可。每天1 剂。 【主治】慢性支气管炎。 方11 【组成】茶根100 克、生姜50 克、蜂蜜适量。 【用法】前二药同煎,加蜂蜜调,每次20 毫升。1 日2 次。 【主治】慢性支气管炎。 方12 【组成】葱汁、蜂蜜、始糖各50 毫升。 【用法】煮开后分次食用。 【主治】慢性支气管炎。 方13 【组成】杏仁30 克、生蜜120 克、甘草10 克。 【用法】杏仁加水200 毫升,研取汁,入生蜜、甘草,共放砂锅慢火煎成膏,每次10 毫升,1 日2 次,饭后服。 【主治】慢性支气管炎。 方14 【组成】生姜12 克、杏仁15 克、核桃肉30 克,冰糖适量。 【用法】同捣烂,在砂锅内炖。1 日1 次,连服15,20 天。 【主治】虚寒型慢性支气管炎。 方15 【组成】雪梨2,3 个、蜂蜜60 克。 【用法】梨挖洞去核,再装入蜂蜜盖严,蒸熟,睡前食1 日1 次,连服20,30 天。 【主治】慢性支气管炎。 方16 【组成】橘红30 克、白酒500 毫升。 【用法】橘红装袋浸酒中7 天。1 日2 次,每次20,30 毫升。 【主治】慢性支气管炎。 慢性支气管炎中药方剂 文章来源:新华网健康频道2005-3-11 8:53:11 中药处方(一) 【辨证】痰热壅肺,脾肺两虚。 【治法】清肺,化痰,健脾。 【方名】清肺化痰健脾汤。 【组成】鱼腥草30克,败酱草30克,薏苡仁30克,黄芩9克,贝母9克,杏仁9克,桑白皮15克,茯苓12克,炒白术12克,桔梗6克,炙甘草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余国飓方。 中药处方(二) 【辨证】肺肾亏损。 【治法】补气平喘,止咳化痰。 【方名】补气化痰汤。 【组成】黄芪45克,桔梗9克,沙参24克,杏仁9克,紫菀9克,茯苓10克,百合12克,半夏12克,甘草9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李绍南方。 中药处方(三) 【辨证】温邪犯肺。 【治法】清热化痰,降逆止咳。 【方名】清肺化痰汤。 【组成】板蓝根20克,黄芩10克,浙贝10克,橘红10克,天竺黄15克,元参12克,炒杏仁10克,白前10克,鱼腥草15克,芦根20克,炙紫菀12克,甘草10克。 【用法】水煎服,轻者,日服1剂,2次服,重者,每日2剂,日服4-6次。 【出处】郭中元方 白萝卜80克,茶叶5克,食盐适量。将白萝卜洗净切片,放入砂锅内煎沸煮烂,加入食盐调味,再将茶叶放入杯内,冲入开水,加盖闷泡10分钟后,将上汁加入茶杯内,代茶饮用。每日2剂,频频饮服,连服5一10日可获佳效。功效:清热化痰,理气开胃。适于治疗咳嗽多疾、饮食不香者。 萝卜250克,姜50克。将萝卜、姜捣烂,挤出汁,倒入茶杯,代茶饮用。每日2一3剂,连服5一10日可获良好疗效。功效:治疗咳嗽,适于咳嗽音哑、痰稠色白等症的患者饮用。 慢性支气管炎依其临床表现多分为实证,虚证两大类。慢性支气管炎为久病,久病必虚,故本病的本质多属虚寒。反映在肺、脾、肾三脏之虚,多见于慢性支气管炎的临床缓解期。如果上呼吸道反复 感染,病情加剧,则出现实、热、痰、湿的证候,形成邪实正虚的复杂局面。主要见于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期和慢性迁延期。 (1)实证(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期和慢性迁延期): ?外寒内饮: 证候:咳嗽气急,甚则喘逆,咯吐白色清稀泡沫粘痰,无汗恶寒,身体疼痛而沉重,甚则肢体浮肿,舌苔白滑,脉弦紧。 治法:解表散寒、宣肺化饮。 方药:小青龙汤加减。方中麻黄、桂枝,宣肺平喘;干姜、细辛、半夏温中蠲饮,散寒降逆;配五味子,以防肺气之耗散,佐以白芍协同桂枝调和营卫;并用甘草调和诸药。全方有外散风寒,内除水饮,表里双解之功。如胸闷苔腻加白芥子、陈皮;痰郁化热减桂枝、干姜用量,加生石膏、桑白皮、黄芩;身热不解亦可加鱼腥草、蒲公英、连翘等以清热解毒。 ?痰湿内聚: 证候:咳嗽声浊,痰白而粘,胸脘满闷,纳差腹胀,大便溏薄,舌胖淡,边有齿痕,苔白腻或白滑,脉儒滑。 治法:温阳健脾,化痰平喘。 方药:苓桂术甘汤合二陈汤加味。方中茯苓健脾渗湿、祛痰化饮。以桂枝温阳化饮,与茯苓相伍,实有温化渗利之妙用。白术健脾燥湿,炙甘草以益气和中,半夏、陈皮以理气燥湿化痰。加杏仁宣肺止咳。 ?燥热伤肺: 证候:咳声短促,甚则气逆而喘,痰少不易咳出,口咽干燥,甚则胸痛,或有形寒身热等表证。舌尖红,苔薄黄,脉细数。 治法:辛凉清肺,润燥化痰。 方药:清燥救肺汤加减。方中桑叶、杏仁,宣肺止咳;南沙参、麦冬、知母,既能清热润燥,又能滋液养阴,与前药相合,有润肺止咳之功;桔梗、甘草,利咽生津;枇杷叶配杏仁,润肺降逆。 (2)虚证(慢性支气管炎临床缓解期) ?脾肺两虚: 证候:咳嗽气短,声低乏力,神疲倦怠,自汗纳差,胸脘痞闷,大便溏薄,每遇风寒则咳嗽气喘发作或加重,苔白薄,脉濡缓。 治法:补肺健脾,益气固表。 方药:六君子汤、玉屏风散加减。方中党参、黄芪、白术、山药,甘草,健脾补肺;防风配黄芪,祛邪而不伤正,黄芪得防风,固表而不留邪;再配陈皮、半夏、茯苓、苏子,化痰降气平喘。诸药共奏,补肺健脾,益气固表,化痰平喘之功效。 ?肺肾两虚: 证候:咳喘久作,呼多吸少,动则尤甚,痰稀色白,畏寒肢冷,腰膝酸痛,苔白而滑,脉细无力。偏肾阴虚者,则午后颧红,五心烦热,咽干口燥,舌红苔少,脉细数。 治法:补益下元,纳气平喘。 方药:生脉散加味。方中党参、麦冬、五味子,补肺养阴。偏阴虚者,与六味地黄丸合用。以山芋肉、诃子肉、山药,滋阴敛液;功劳叶、银柴胡、炙鳖甲、乌梅,滋阴退热。偏阳虚者,与肾气丸同用,以附子、肉桂、核桃肉、紫石英、补骨脂、沉香、补益下元,温肾纳气;熟地、茯苓、山芋肉、泽泻,补养肾阴。共成温补肺肾之剂。雾化吸入:用鱼腥草、白毛夏枯草、野菊花各500g,加水后2次蒸馏,收集蒸馏液1000ml,微摇匀,加入氯化钠8.5g,然后过滤、分装、封 口。用雾化仪口腔雾化吸入治疗,10次为1疗程。每次用本品10ml。 验方: (1)固本咳喘丸, 40粒;每日2次,连服3个月为1疗程。用于慢性支气管炎合并咳喘者。四佛合剂, 20m1,每日3次,1月为1疗程。用于慢性支气管炎迁延期的治疗。十味贝砂散, 5g,每日3次,用于慢性支气管炎喘息型;化痰平喘片5片,每日3次,7日为1疗程,连服3个疗程。复方蛤蚧散, 8g,每日2次,分别在秋末、春初服用。主要用于喘息型老年性支气管炎。百合固金丸,1丸,每日2次,适用慢性支气管炎,肺肾两虚者。消咳喘,20ml、每日3次,用于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期。息喘平胶丸,6,8粒,每日3次,适用老年慢性支气管炎。安喘舒片,4,5片。每日3次,3个月为一疗程。适用慢性支气管炎急性期控制后,病人体虚。 【概述】 支气管炎是指由于细菌和病毒感染或物理、化学因素刺激引起的气管、支气管黏膜的炎症。常以咳嗽、咯痰、胸骨后不适或疼痛、喘促和伴有一般感冒症状为主要特征。根据病程长短,可分为急性支气管炎和慢性支气管炎两类:一般以病程不超过一个月,病变局限于黏膜,痊愈后能完全恢复黏膜结构和功能者,称急性支气管炎;凡病程超过二个月,并连续二年以上发病,或一年发病连续三个月以上,引起黏膜及其周围组织炎症者,称慢性支气管炎。急性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慢性者以成人为多。发病季节以冬春多见。本病若能及时诊治,预后良好。支气管炎属中医“咳嗽”、“痰饮”、“喘症”等范畴。 【病因病理】 支气管炎的病因有内因和外因两方面:外因为感受六淫之邪,侵袭肺系,肺失宣肃;内因则由脏腑功能失调,内邪干犯,或肺本自虚,复感外邪而致肺不主气,肃降无权,气逆而咳。 病理变化为肺气不足,卫外功能减退或失调,六淫外邪从口鼻或皮毛而入,侵袭肺系,而致肺气被束,失于宣肃;嗜食烟酒、辛辣助火之品,灼津生痰,阻塞气道,均可使肺气上逆而生咳嗽、咯痰、气喘等症。由于外邪性质的不同及人体强弱和阴阳偏盛差异,故在症候表现上有风寒、风热、风燥等的不同。而脏腑功能失调影响及肺,如牌失健运,聚湿成痰,痰浊干肺;肾阳亏虚,气失摄纳;命门火衰,水气不能蒸化,为痰为饮,则气道阻塞;肾阴亏损,虚火内炽,灼伤肺津,皆可使肺失清肃,壅遏不宣,肺气上逆而咳喘、咯痰。此外肺脏自病者,常由肺系各种疾病迁延不愈,肺脏虚弱,阴伤气耗,肺的主气功能失常,肃降无权,而致肺气上逆作咳作痰。 【诊断要点】 1.一般先有鼻塞、流涕、咽痛、头痛、畏寒、发热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 2.咳嗽为主要症状,开始为干咳,过1,2天后有痰。慢性者每年发病超过二个月,并连续二年或以上,或一年发病连续三个月以上。 3.胸部听诊可闻及呼吸音粗糙,甚至可闻及干湿??音。慢性支气管炎长期发作者可有肺气肿体征。 4.X线检查大多正常或肺纹理影增粗。 【辩证分型】 l. 风寒袭肺症状:咳嗽,咯痰色白稀薄,咽痒,可伴鼻塞流涕、发热、头痛身楚、畏寒等症。舌苔薄白,脉浮或浮紧。 征候分析:风寒之邪犯肺,肺气为风寒所束,壅遏而不得宣通,肺气上逆而见咳嗽;风寒上受肺窍不利,则鼻塞流涕,咽喉作痒;寒 邪郁肺,气不布津,凝聚为痰,故咯痰色白稀薄;风寒外束肌腠,故伴头痛身楚、发热畏寒等表寒证;舌苔薄白,脉浮或浮紧,为风寒在表之征。 2.风热犯肺症状:咳嗽气粗,咯痰不爽,痰黏稠或稠黄,常伴鼻流黄涕、头痛肢楚、发热微恶风等表证。舌苔薄黄,脉浮数或浮滑。 证候分析:风热犯肺,肺失清肃而咳嗽气粗;肺热伤津,则见口干咽痛;肺热内郁,蒸液成痰,故咯痰不爽,稠黏色黄,鼻流黄涕;风热犯表,卫表不和,而见发热恶风等表热证;舌苔薄黄、脉浮数,皆为风热在表之征。 3.燥热伤肺症状:干咳作呛,无痰或痰少不易咯出,喉痒,咽喉于痛,唇鼻干燥,口干,或伴鼻塞头痛,微寒,身热等表证。青苔薄白或薄黄,舌质红干而少津,脉浮数或小数。 证候分析:风燥伤肺,肺失清润,故见干咳作呛;燥热灼津,则咽喉口鼻干燥,痰黏不易咯出,口干;风燥外客,卫气不和,则见鼻塞头痛,微寒身热等表证;舌质干红少津,脉浮数,均属燥热之征。 以上三型见于急性支气管炎。 4.痰湿蕴肺症状:咳嗽反复发作,痰多色白,咯痰釉稠,胸闷脘痞,纳差腹胀。舌苔白腻,脉弦滑或濡滑。 证候分析:脾湿生痰,上渍于肺,壅遏肺气,故咳嗽痰多,咯痰黏稠;牌运不健,痰湿中阻,则胸闷脘痞;脾气虚弱,运化失司,故纳差腹胀;舌苔白腻,脉弦滑或儒滑,为痰湿内蕴之征。 5.痰热郁肺症状:咳嗽气急,痰多黏稠色黄,咯痰不爽,口子便秘。舌苔黄或腻,脉滑数。 证候分析:邪热壅肺,灼津成疾,肃降无权,而致咳嗽气急,痰黏色黄;痰热郁蒸,故伴有口干便秘等症;舌苔黄或腻,脉滑数为痰热内郁之征。 6 气阴两虚症状:咳嗽气短,气怯声低,咳声低弱,咯痰稀薄或痰少,烦热口干,咽喉不利,面潮红。舌淡或舌红苔剥,脉细数。 证候分析:肺虚气失所主,肺气不足,故见咳嗽气短,咳声低弱;气不化津,故咯痰稀薄;肺阴不足,虚火上炎,则见咳嗽少痰、烦热口干、咽喉不利、面潮红;舌淡红或舌红苔剥,脉细数为气阴两虚之征。 7.脾肾阳虚症状:咳嗽而喘,咯痰稀薄,胸闷气短,甚至喉中疾呜,动则心悸,畏寒肢冷足肿,食少腰膝酸软。舌质淡胖,苔白,脉沉细。 证候分析:肾阳不足,命门火衰,致脾阳不足,脾阳虚则中焦运化失常,水湿内聚,上渍于肺,阻塞气道,肺失宣降,肾阳虚坝u见气失摄纳,故见咳嗽、咯痰、气喘等症;脾肾阳虚,失于温煦,运化无权,见畏寒肢冷足肿,食少腰酸;舌淡胖、苔白、脉沉细皆为脾肾阳虚之征。 以上四型见于慢性支气管炎。 【分型治疗】 1.风寒袭肺治则:疏风散寒,宣肺化痰。 方药:三拗汤加味。 麻黄6克杏仁10克荆芥10克前胡10克桔梗6克陈皮6克甘草6克随症加减:若夹痰湿,咳而痰黏,胸闷苔腻者,加半夏9克、厚朴6克、茯苓12克;热为寒遏,咳嗽声嘎,气急似喘,痰黏口渴,心烦,或有身热者,加石膏30克、黄芩12克、桑白皮12克,以解表清里。 2.风热犯肺治则:疏风清热,宣肺化痰。 方药:桑菊饮加减。 桑叶10克菊花6克杏仁10克薄荷3克连翘10克桔梗6克鲜芦根30克牛蒡子10克前胡10克甘草6克随症加减:肺热内盛者,加黄芩12克、知母9克,以清肺泄热;咽痛声嘎者,配射干9克、赤芍10克、挂金灯12克,以清热利咽;热伤肺津,咽燥口干者,酌加南沙参12克、天花粉12克,以清热生津;夏令夹暑者,加六一散15克、鲜荷叶12克,以清解暑热。 3.燥热伤肺治则:疏风清肺,润燥化痰。 方药:桑杏汤加减。 桑叶10克杏仁10克淡豆鼓10克南沙参12克象贝10克杏仁10克瓜篓皮12克桅子9克黄芩10克梨皮10克随症加减:热重者,酌加石膏30克、知母12克,以清肺泄热;津伤较重者,加麦冬12克、王竹12克,以滋养肺阴;痰中夹血者,可配白茅根30克,以清热止血。 4.痰湿蕴肺治则:健脾燥湿,化痰止咳。 方药: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加减。 半夏9克茯苓12克陈皮6克厚朴6克甘草6克苍术6克苏子9克白芥子10克莱菔子12克随症加减:寒痰较重,痰白腻如沫,怕冷者,加干姜6克、细辛6克,以温肺化痰;久病脾虚,神倦者,酌加党参12克、白术12克、炙甘草6克,以益气健脾。 5.痰热郁肺治则:清热肃肺,化痰止咳。 方药:桑白皮汤加减。 桑白皮10克黄芩12克山栀10克象贝9克半夏9克杏仁12克栝楼仁12克苏子9克随症加减:身热甚者,加石膏30克、知母12克,以清泄肺热;痰多黏稠者,加海蛤壳15克,以化痰;口渴咽干者,加天花粉15克,以养阴生津;喘不得卧,痰涌便秘者,酌加葶苈子12克、大黄9克(后下)、芒硝9克(冲),以降气通便;痰有腥味者,配鱼腥草30克、薏苡仁15克、冬瓜子15克、芦根30克,以清肺解毒。 6.气阴两虚治则:补肺益气,养阴生津。 方药:生脉散合沙参麦冬汤加减。 太子参15克沙参12克麦冬12克五味子9克百合12克紫菀10克款冬花10克桑白皮12克随症加减:咳嗽剧烈者,加川贝9克、杏仁10克、百部10克,以肃肺化痰止咳;午后潮热,手足心热者,加地骨皮10克、银柴胡10克,以清肺降火;食少便搪,少气乏力者,去麦冬、沙参,加黄芪12克、白术12克、茯苓10克,以益气健脾。 7.脾肾阳虚治则:温肾健脾,纳气平喘。 方药:肾气丸合六君子九加减。 熟附子9克肉桂5克熟地12克山茱萸6克淮山药15克茯苓12克泽泻10克陈皮6克半夏9克党参15克白术9克甘草5克随症加减:肾阴偏虚,咽干口燥,腰酸溲赤者,去附子、肉挂,加知母9克、黄柏9克、麦冬9克,以滋阴敛肺;虚不纳气,喘促动则尤甚,汗出肢冷者,加人参9克、龙骨30克、牡蛎30克、紫石英15克《局方》黑锡丹6克(包煎),以纳气定喘。 【中成药】 1.半夏露 每次15毫升,每日3次。 2.祛痰灵 每次30毫升,每日3次。 3.固本咳喘片 每次3片,每日3次。 【简便方】 1.川贝粉3,6克温开水吞服,每日2次,适用于咳嗽痰多者。 2.白果仁3克,杏仁3克,水煎服,每日1煎。 适用于久咳体虚者。 【其它疗法】 针灸疗法:针刺肺俞、尺泽、天突、丰隆等穴,平补平泻,留针20分钟。 贴脐法:苍桂粉(苍耳子5克、肉桂2.5克、公丁香2克、麻黄12克、细辛5克、白芥子3克、吴英2.5克、罂粟壳2克、冰片0.5克,共研细末)用适量姜计调匀后填脐,外盖胶布封严。2,5日换药1次,10次为1个疗程。 穴位注射法:用核酪穴位注射,取双侧尺泽、足三里穴,交替注射核酪,每次每穴0.5毫升,2,5天1次。8周为1个疗程。 食疗法:薏苡仁50克、杏仁15克,洗净捣碎,加适量水煮成羹,加冰糖适量,分早晚2次服用。适用于慢性支气管炎咳嗽痰多,纳呆胸闷者。 【注意事项】 1.支气管炎是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得病后应及时治疗。如不及时诊治,咳嗽迁延,易致慢性支气管炎。 2.注意防寒保暖,居室保持空气流通新鲜。远避有害气体毒物。 3.禁止吸烟,改善环境卫生,防止大气污染。 COPD稳定期是指病人病情相对稳定阶段,稳定期的治疗目的是稳定病情,预防急性发作,其治疗有效与否,直接相关病人的预期寿命和生活质量。如果到100岁病情还稳定在目前的状况,就是很不错的效果和结果了,可见稳定期的治疗意义非同一般。 一、健康教育与疾病认识 COPD是一种具有气流受限特征的可以预防和治疗的疾病,气流受限不完全可逆、呈进行性发展,与肺部对香烟烟雾等有害气体或有害颗粒的异常炎症反应有关。COPD主要累及肺脏,但也可引起全身(或称肺外)的不良效应。 二、避免环境污染 避免各种致病因素,尤其是吸烟、环境污染、感冒等,避免粉尘、刺激性气体的吸入;注意保暖,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有条件者改善生活环境。 三、药物治疗 1(支气管舒张剂:与口服药物相比,吸入剂不良反应小,因此多首选吸入治疗。 2(糖皮质激素:这一治疗可减少急性加重频率,改善生活质量。联合吸入糖皮质激素和β2受体激动剂,比各自单用效果好。对COPD患者不推荐长期口服糖皮质激素治疗。 3(其他药物:(1)祛痰药(黏液溶解剂) (2)抗氧化剂 (3)免疫调节剂 (4)疫苗 (5)中药治疗。 四、长期家庭氧疗 长期家庭氧疗对于缺氧的人非常重要,缺氧就需要补充氧气,什么时间段缺氧就要什么时间段补充氧气。血氧饱和度低于90%必须长期家庭氧疗,低于91-95%最好长期家庭氧疗,长期家庭氧疗一般是经鼻导管吸入氧气,流量1.0,2.0 L,min(遵医嘱),吸氧持续时间段覆盖缺氧时间段,睡眠期间一定要吸氧。长期家庭氧疗要使用氧疗用的氧气机,而不是普通氧气机。 五、呼吸机治疗 当有CO2潴留二氧化碳分压高或需要呼吸支持改善呼吸窘迫降低心脏负荷的情况,或者有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打鼾症),可以使用双水平带后备频率的无创呼吸机治疗,降低二氧化碳分压,如果仅合并有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打鼾症),单纯吸氧是不能改善睡眠时的缺氧问题,这种情况可以使用单水平呼吸机,解决憋气缺氧,从而控制和稳定病情。 七、康复治疗 康复治疗可以使进行性气流受限、严重呼吸困难而很少活动的患者改善活动能力、提高生活质量,是COPD患者一项重要的治疗措施。它包括呼吸生理治疗,肌肉训练,营养支持、精神治疗与教育等多方面措施。在呼吸生理治疗方面包括帮助患者咳嗽,用力呼气以促进分泌物清除;使患者放松,进行缩唇呼吸以及避免快速浅表的呼吸以帮助克服急性呼吸困难等措施。在肌肉训练方面有全身性运动与呼吸肌锻炼,前者包括步行、登楼梯、踏车等,后者有腹式呼吸锻炼等。在营养支持方面,应要求达到理想的体重;同时避免过高碳水化合物饮食和过高热卡摄人,以免产生过多二氧化碳。 八、定期医院检查
/
本文档为【[中学教育]二陈汤】,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