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标准论文格式

2017-09-02 50页 doc 98KB 25阅读

用户头像

is_668482

暂无简介

举报
标准论文格式摘 要 着核电设备需求的不断增长,我国的核电设备制造产业也得到了快速的提高,但是和外资核电设备想必,还存在显著的差距。尤其是在核心模块上,差距更为明显,因此对外资核电设备在中国的发展路径经验研究对于国内的核电设备制造企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本文就是基于这样的研究背景,对外资核电设备制造业的发展路径进行了研究,并且在分析外资核电设备制造企业发展影响因素的基础之上,深入的分析了发达国家核电装备制造企业发展的路径,通过对比分析的方式,利用模块化理论深入探讨了我国外资核电设备制造企业的发展路径。并且提出了基于模块化思想的外资核...
标准论文格式
摘 要 着核电设备需求的不断增长,我国的核电设备制造产业也得到了快速的提高,但是和外资核电设备想必,还存在显著的差距。尤其是在核心模块上,差距更为明显,因此对外资核电设备在中国的发展路径经验研究对于国内的核电设备制造企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本文就是基于这样的研究背景,对外资核电设备制造业的发展路径进行了研究,并且在分析外资核电设备制造企业发展影响因素的基础之上,深入的分析了发达国家核电装备制造企业发展的路径,通过对比分析的方式,利用模块化理论深入探讨了我国外资核电设备制造企业的发展路径。并且提出了基于模块化思想的外资核电装备制造企业发展路径选择问题,找出最适合我国外资核电装备制造企业发展路径。最后,提出了外资核电设备制造企业的发展路径对我国核电设备制造企业发展的借鉴意义。并且提出了促进我国核电设备制造企业发展的对策,强调夯实创新资源基础,促进关键模块跨越发展,提高创新能力,确保系统性知识稳定发展,优化企业市场环境,加强关系网络建设等具体措施。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对于了解外资核电装备企业的发展路径,对本国核电设备制造企业的发展起到借鉴作用和参考价值。 关键词:模块化;核电设备;成长路径;影响因素 I ABSTRACT With the growing demand for nuclear power equipment, China's nuclear power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industry has also been a rapid increase, but surely and foreign nuclear power equipment, there are still significant gaps. Especially in the core module, the gap is more obvious, and therefore an important referenc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domestic nuclear power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enterprises with foreign nuclear power equipment and experience in China's development path. This article is based on the research background, the development path of the foreign nuclear power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research, and on the basis of the impact factors of the analysis of foreign nuclear power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enterprises, in-depth analysis of the developed countries, nuclear power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enterprises in the development of path analysis, by contrast, use of modular theory depth study of the development path of China's foreign nuclear power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enterprises. And path selection based on modular thinking of foreign nuclear power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enterprises to identify the most suitable development path of China's foreign nuclear power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enterprises. Finally, the referenc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foreign nuclear power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enterprises in the development path of China's nuclear power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enterprises. And proposed countermeasures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nuclear power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enterprises, stressed to reinforce the innovation and resource base to promote the leapfrog development of key modules to enhance innovation capacity, to ensure the stable development of systematic knowledge, and optimize enterprise market environment, and specific measures to strengthen the network of relationships and building. I hope through this study for understanding the development path of the foreign nuclear power equipment enterprises, the development of domestic nuclear power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enterprises play a reference and the reference value. II Keywords: modular; nuclear power equipment; growth path; influencing factors III 目 录 摘 要 ........................................................................................................................ I ABSTRACT ................................................................................................................... II 1. 绪 论 ........................................................................................................................ 1 1.1 研究背景.................................................................................................................................... 1 1.2 选题意义.................................................................................................................................... 2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3 1.3.1 国外研究文献综述 ............................................................................................................. 3 1.3.2 国内研究文献综述 ............................................................................................................. 4 1.4 研究内容及创新之处 ................................................................................................................ 5 2.外资核电设备制造企业相关发展影响因素分析 ....................................................... 7 2.1 相关概念界定 ............................................................................................................................ 7 2.1.1 装备制造业的概念界定 ..................................................................................................... 7 2.1.2核电装备制造业的概念 ...................................................................................................... 8 2.2 影响外资核电设备制造企业发展的内部因素 ...................................................................... 10 2.2.1 装备制造业创新决策能力 ............................................................................................... 10 2.2.2 R&D投入水平 ............................................................................................................... 11 2.2.3 外资核电设备制造企业的整体技术水平 ....................................................................... 12 2.3 影响外资核电设备制造企业发展的外部因素 ...................................................................... 13 2.3.1 国家技术创新政策 ........................................................................................................... 13 2.3.2 技术创新机制 ................................................................................................................... 14 2.3.3 核电设备制造企业产业结构 ........................................................................................... 14 3. 发达国家核电设备制造企业成长路径分析 ........................................................... 16 3.1 发达国家核电设备制造企业成长的一般历程 ...................................................................... 16 3.2 发达国家核电设备企业成长的阶段化分析 .......................................................................... 17 3.2.1 初创期阶段核心模块知识的引入 ................................................................................... 17 3.2.2 高速发展阶段一般模块和系统知识的确立 ................................................................... 18 3.2.3 成熟期多个核心模块知识的突破 ................................................................................... 19 3.3 发达国家核电设备企业成长的影响因素 .............................................................................. 19 IV 3.4 发达国家核电设备企业技术能力成长路径 .......................................................................... 20 4. 我国外资核电设备企业发展路径的选择............................................................... 22 4.1 分析我国外资核电设备企业发展历程 .................................................................................. 22 4.1.1 我国外资核电设备企业发展历程 ................................................................................... 22 4.1.2 中国外资核电设备企业技术能力成长的影响因素分析 ............................................... 23 4.1.3 中国外资核电设备企业技术能力成长路径 ................................................................... 24 4.2 我国外资核电设备企业发展路径的选择 ............................................................................ 25 25 4.2.1 中国外资核电设备企业发展的一般规律 ....................................................................... 4.2.2 我国外资核电设备企业发展可供选择的路径 ............................................................... 26 4.3 中国外资核电设备企业发展路径 .......................................................................................... 28 5 外资核电设备企业成长模式对中国核电设备制造企业发展的借鉴 ................... 31 5.1 夯实创新资源基础,促进关键模块跨越发展 ...................................................................... 31 5.2 提高创新实现能力,确保系统知识稳定增长 ...................................................................... 32 5.3 优化企业市场环境,协调系统模块配套建设 ...................................................................... 32 5.4 加强关系网络建设,实现整机产品自主创新 ...................................................................... 33 结 论 ......................................................................................................................... 34 参 考 文 献................................................................................................................ 35 致 谢 ......................................................................................................................... 37 V 1. 绪 论 1.1 研究背景 人类大规模使用化石燃料的历史可以上溯到19世纪初期,蒸汽机的发明标志着工业革命开始,煤炭和天然气等化石燃料开始成为人类进行工业生产和日常生活的主要能源,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发展,化石燃料已经成为当今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保证。但是由于世界各国在能源储备和能源战略上的不同,对这煤炭、石油、天然气三种主要的化石能源在使用的比例上也存在着较大差异,我国区别于西方发达国家以石油和天然气为主的能源的做法,将煤炭作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能源基础。但在全球经济总量不断增长和发展速度不断加快的背景下,世界范围内的能源危机初步显现出来。上世纪50年代苏联建成了人类历史上的一座核电站,正式拉开了和平利用原子能的序幕,这也是自工业革命以来首次在化石能源的替代领域作出的成功探索。人口众多、能源紧张是我国的基本国情,因此我国不能西方发达国家那样将石油作为主要的战略能源来使用,因为化石能源属于不可再生能源,其储存量逐渐降低而导致价格持续上升,我国一方面要保持经济持续高速增长,另一方面我国政府对世界作出庄重承诺要在未来10年间将我国单位GDP的碳排放量下降四成,在这两个前提条件下,加快发展核电产业的发展,通过核电技术穿行逐步取代化石能源的主体地位是确保我国经济增长和国家能源安全的必然趋势。 要大力发展核电必然离不开高度发达的设备制造业作为技术保障,据有关数据显示,无论核电产业未来10年间的市场规模的发展到什么水平,与核电产业相关的设备制造业将最先享受到市场扩张所带来的红利。相关机构预测,我国的核电装机容量将突破1,600万千瓦,假设每1,000瓦装机容量需投资两万元,那么可预期的核电市场规模将突破3,200亿元,而这一数字到2020年非常有可能突破万亿元大关。由此可见核电装备制造业的市场前景是十分乐观的。 如此广阔的市场前景为核电装备制造企业带来了历史性的发展机遇,但我国的核电装备制造企业与国际同行业的大企业上存在着较大的实力差距,使得其在国际市场的竞争中处于下风,尽管我国政府对核电装备制造业在政策上给予了一 1 定的扶持和关注,但总体上其发展速度仍不尽如人意,相对于外资或合资的同行业企业在发展速度上仍有较大差距。在这样的背景下,本文以外资核电装备制造企业的发展战略作为研究对象,用对比分析法将其与我国的核电装备制造业进行比较分析,力求找出制约我国核电装备制造业发展的症结所在,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有建设性的核电装备制造产业发展战略。 1.2 选题意义 本文的主要研究对象是有外资成分的核电装备制造企业的发展路径问题,通 装备制造企业的发展历程和目前所处的水平,与我国核电装过深入分析外资核电 备制造企业的发展路线进行差异对比和分析,找出造成我国核电装备制造企业水平落后的原因所在,提出有建设性的意见提升国有核电装备制造业的市场竞争力的措施。 本文研究的理论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首先是本人的研究弥补了前人关于外资核电装备制造业的研究空白,笔者通过阅读大量相关的装备制造业研究文献,发现其中对于核电装备的研究尤其是具有外资背景的核电装备制造企业的研究更是凤毛麟角,因此本文选取这一研究空白作为课题方向,为核电装备制造 的补充;业的研究作出了有益其次本文的研究视角也具有一定的创新性,本文将核电制造企业的发展路径和发展模式作为影响企业发展路径的主要因素进行理论研究和分析,并且利用模块化的思想,详细的论述了外资核电设备制造业核心 ,综上模块和周边模块的发展情况。这一研究角度在前人的研究中也是相对较少所述,本文的研究具备了一定的理论意义。 与此同时,在现实角度来看,我国应当清醒地认识到我国核电装备制造业无论从发展水平还是发展速度来看都与国外先进制造企业存在较大差距,造成这一现象有一定的历史原因,而从发展路径角度来分析核电制造企业的发展速度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具备外资背景的企业的国有企业具有明显的速度优势,这是值得我们深入思考的一个主要问题。外资结构的促进作用通过怎样的机制发挥作用,对于国有核电装备制造企业而言能否直接吸收和借鉴外资企业的发展模式也是一个重要的课题。选择资本结构这一独特视角来以研究核电装备制造业的发展战略,深入研究具有外资背景的核电装备制造业的发展路线,分析其发展经验如何直接为国有企业所吸收和借鉴。为国有核电装备制造业提升市场竞争力给出一 2 定的决策和参考依据。因此本文也具备了一定的现实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文献综述 针对外商投资对东道国产业影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外商投资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方面。通过对比分析不同外商投资与经济发展联系的紧密程度来做相关的理论研究。而伴随着经济理论的不断完善,对外商投资与东道国产业关系到研究重点开始转向对产业发展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对外商投资与产业增长作用机制的研究也随之增多。本文对前人的研究做一个系统的总结和归纳,将相关的理论研究从以下两个方面来进行阐述: 一,考察二者之间是否具有正相关的关系,目前学术界对二者之间的作用关系尚存在一定的分歧。Ericesson&Irandoust分析了挪威和瑞士两国之间的直接投资,得出结论是双方的投资与经济增长之间长期存在某种因果关系,但是这种因果关系体现在两个国家中存在一定的差异,具体指的是在瑞士二者的因果关系是双向的,而在挪威外商投资仅仅对本国的经济增长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并没有发挥双向促进的作用。 二,外商投资对产业发展的影响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从影响的效果角度分析,主要影响因素包括两点:东道国吸收外资的能力和外资的实际利用率。如Tu(1990)、Schive(1990)、Kueh(1993)、Jansen(1995)提出了外商投资的资本效应,技术外溢以及刺激出口等理论。Carman和Langeard(1980),Toot(1987)等学者研究外商投资对装备制造业的影响,指出该产业具有生产消费同时发生而不可分割的特征,造成装备制造业只能通过投资和契约两种方式进入。Boddewyn(1986)在研究跨国公司在装备制造业的投资基础上,指出利用现有的理论加以简单的处理和仔细的定义,完全可以处理跨国公司在装备制造业的投资研究,而没有必要建立FDI-MNE理论。按照Boddewyn的研究结论,分析装备制造业投资存在的问题仅仅依靠现有的理论即可。 Haishun、JosePh(1998)研究了外商投资对我国相关产业的技术外溢作用。指出企业的所有制性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技术外溢的作用大小:民营企业由于经常采用模仿创新策略因此技术外溢对其影响较大,而国有企业获得技术外溢效果的主要途径是通过参与市场竞争, 3 Fisk.Grove,S,J和John,J(2001)对装备贸易的全球化趋势做了一定程度的调查研究,给出了装备制造业如何适应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战略和指导性意见,对全球化背景下市场的形成机制和装备制造业战略方向选择做出了详细的论述。 Doren(2002)在分析了我国1993-2000共八年的统计数据的基础上,指出我国制造业技术能力和研发能力的提高很大程度上受益于外商投资的技术外溢效应,而且不同部门受益的水平差异极大。Gcorgios(2005)研究了信息化背景下外商投资的新特征,指出外商投资对母国经济的唯一促进作用体现在通过竞争机制的作用刺激本国企业进行技术创新,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和管理水平。“联合国跨国公司中心”从东道国的角度对装备制造业外商投资做出了全面的研究,主要包括投资途径和对东道国经济的促进作用两个方面。最终得出结论为外商投资对东道国装备制造业的技术水平、市场营销、岗位创造以及产业链的构造等方面都有重要的影响,从而在整体上影响了东道国的产业发展。这一结论已经得到了理论界的基本认可。 1.3.2 国内研究文献综述 国内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政策对装备制造业影响以及行业本身的发展途径这两个方面,关于外商投资对装备制造业的影响着很少有人研究。李京(2005)分析了装备制造业出现大量外资大量涌入、跨国公司高速发展以及跨国并购愈演愈烈的现象。同时还分析了外商投资如何影响资本流入国的装备制造业,在此基础上为相关政策的制定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赵书华、宋征(2006)将研究重点放在跨国公司对东道国装备制造业的影响方面,指出跨国公司选择投资国侧重于发展中国家尤其是中国,中国也为外资企业的大量涌入做好了充分的准备,通过政策引导使外资顺利进入我国的装备制造业。分析了外资对我国装备制造业产业结构的影响,用外资的经济效益统计数据展示了中国引入外资的现状。最后综合跨国公司对华投资的经济效益以及对中国装备制造产业链的影响方式,为中国装备制造业制定长期的发展战略提出了有关建议。戴枫(2008)分析了20年间中国东和中西部地区的面板数据,用实证研究的方法分析了外商投资对装备制造业产生影响的途径,指出外商投资在短期内会对我国中西部地区产生明显的影响,充分利用外资可以迅速缩短中西部地区在装备制造业与发达地区的差距。最后为装备制造业在不同地区的远景规划与发展战略提出了相关建议。姜建平、赵伊川 4 (2009)用最小二乘法分析外资对我国装备制造业的影响,我国装备制造业发展落后于世界发达国家的现状出发,指出在装备制造业引入外资可以为其打开市场突破口,强调外商投资对装备制造业的增长有明显的促进作用。通过实证分析加强了要大力引进外资的这一建议的说服力。查贵勇(2007)的研究侧重于装备制造业引入外资的理论基础,辩证地分析了引入外资对东道国的装备制造业的正面与负面影响,得出了外商投资对装备制造业利大于弊的最终结论,为装备制造业引入外资提供了理论支撑。查冬兰、昃晓兰(2006),分析了江苏1998-2004年5年间装备制造业的统计数据,将引入外资的数量作为装备制造业实证分析的一个变量,分析了不同装备制造业门类受到外商投资的影响的不同。陈朗(2006)仅将宁波市装备制造业作为研究对象,得出结论认为外商投资和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具有很强的联系。温小红、唐勇(2007)实证分析了上海市14年年间的面板统计数据来论述外资对上海开展技术创新的影响,结论是外资在短时间内极大地推动了上海的技术创新,但从长远来看外资并没有对技术创新产生积极的作用,甚至会有一定的制约作用,这种制约作用是随着上海经济发展愈加明显。 Li(2009)研究了企业的所有制性质对引入外资的影响,指出发达国家的直接投资对我国产业的技术外溢和市场营销能力都有着积极地促进作用,但是民营企业在引入外资的过程中,依赖技术外溢效应带来的效益,虽然短期内获得了一定的技术突破,但是长远来看对于提升自主研发和技术创新能力并不是一个有利因素 综上所述,国内外对外商投资与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关系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二者之间是否存在较强的相关性;二是研究二者是否存在因果联系。这为本文的研究提供了强大的理论支撑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对研究外商投资对核电装备制造业的影响也有很强的参考价值。然而国内外文献中,对于外资背景的装备制造业的发展路径研究很少,因此本课题以此为主要研究对象可以对前人的研究作出有益的补充,具备较强的现实和理论意义, 1.4 研究内容及创新之处 本文的研究从模块化理论和企业成长的发展路径两方面展开,将核电设备划分为模块知识和系统知识两大组成部分,模块知识又可细分为一般模块知识和关键模块知识。系统知识和模块知识储备的增长以及提出新知识是企业技术能力的 5 主要发展路径。本文主要创新点在于提出了影响企业发展路径的主要因素,包括创新实现能力、关系网络、市场环境等,并分析了这些因素的作用方式,指出其在核电装备制造业的发展过程中如何促进模块和系统知识增长。结合我国核电装备制造业的发展现状。 模块化背景下外资核电设备制造企业成长路径研究 模块化相关理论 企业技术能力结构 发展路径影响因素 发达国家与外资核电设备企业的成长路径对比分 析 模块化分析 影响因素分析 成长路径分析 企业成长的一般路径 中国企业所处的现实因素 外资核电设备制造企业成长路径分析 对中国核电设备制造企业借鉴 图1.1 论文的框架结构 6 2.外资核电设备制造企业相关发展影响因素分析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装备制造业的概念界定 ?1998年,我国政府在中央经济会议上一次提出了“装备制造业”这一概念,而这一概念在其他国家或相关国际机构中并不常用,对这一概念的定义一般从以下三方面进行: 首先是从经济学的角度进行界定,在国家计委发布的一份关于装备制造业的研究中指出:所有为经济发展和国家安全提问装备保证企业统称为装备制造业,具体涵盖了机械制造、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以及军工产品制造等行业的全部企业。这些企业主要生产投资类产品,产品种类涵盖单个的零部件、系统集成以及完善的售后服务;作为制造业的二中定义方法来自于《资本论》提出的两大部类分类法,即装备制造业及时为其他经济领域进行扩大再生产提供生产工具的所有 法是从产业结构的视角来对装备制造业进行区分制造业部门;最后一种界定方 的,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三大产业分类法,一产业主要包括农林牧副渔等,也可称之为大农业;二产业主要包括能源类企业,如矿产开发业、电力、供水等,还包括建筑业和制造业;此外三产业则主要教科文卫、金融服务、仓储物流、酒店业等服务行业;按三大产业的划分方式,装备制造业明显应当属于二产业。 在大多数研究中采用的是的二种分类方法,即认为装备制造业是为其他经济领域的发展提供技术保障和设备支撑的产业,将装备制造业定义为那些对原材料进行深加工或组装零部件的全部工业门类的统称,它主要为其他经济部门提供零配件、系统集成和技术服务等。按照上文所述,我国对于装备制造业的界定和分类与国际通讯的存在一定差异。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市场经济转型的逐步深化,我国的统计数据将装备制造业划分为八大门类,分别为通用机械设备制造、专用机械设备制造、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机电装备制造、仪器仪表制造、电子设备和通讯设备指导、金属制品制造以及军工产品制造。这八大门类中不包含消费产品的制造业,进一步细分可将这八大类划分为分三个中级门类和171个基本门类。考虑到军事装备制造涉及到国家安全和保密原则,在本文的论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经济日报第1版.1998,12,10 7 述中不再涉及此门类,将剩余的七大门类作为本文研究装备制造业的主要对象。 2.1.2核电装备制造业的概念 根据上文的定义,装备制造业是为国民经济的其他各个部门进行扩大再生产提供技术设备保障和设备支撑的产业。核电装备制造业作为装备制造业的一个下属分类,主要功能是为核电站提供装备支持,作为核电产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核电装备制造业可以分为核岛主设备、常规岛设备、辅助设备、仪表与控制系统、核电材料等五个主要组成部分 核岛主设备内部放置了核电站最重要的部分-核反应堆,此外还装载有使核反应堆通过可控核聚变释放能量将水转化为水蒸气的一系列控制元件和辅助设备,具体包括反应堆构件、填料装置、驱动装置以及稳压器等等 常规岛设备之所以称为常规是因为它与火力和水力发电装置相比较,在这个环节中是基本相同的,主要包括将水蒸气转化为电能的装备,但是核电站的常规岛设备与其他发电形式相比还有着细微的差别,因为核电站对其使用的发电装置有核级的要求。常规岛设备主要包括汽轮机、发电机和水汽分离装置的。 辅助设备是为核岛主设备和常规岛设备进行配套的设备总成,主要包括水泵、风机、液压元件、备用机组、大型铸件、水处理设备以及监视系统等,辅助设备涉及的种类非常繁杂,虽然每一件辅助设备都很小,但整体而言辅助设备在整座核电站中也占据了接近40%的可观比例。 仪表和控制系统是核电站的指挥中枢,掌握着整座核电站的运行状态,对维持核电站正常运行和安全管理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主要包括仪表仪器、安全保护装置、计算机系统等 核电材料指的是核电站的主要原料,核电装备的投资中核电材料所占的投资比例接近50%,按照核电行业的市场规模计算,核电材料也具备了非常广阔的市场前景,主要包括核电站专用的管材、高温合金钢及其他特种钢材等。 2.2 核电装备制造业的产业分析 2.2.1 市场结构 1、行业集中度高,呈现明显的寡头垄断的市场结构 寡头垄断是在产业组织理论的指导下对市场结构的一种划分和界定,具体指的是某一产业的市场份额被行业内少数大企业控制。寡头垄断市场具备产业集中度高、产品品质趋同或者差异性较大以及行业壁垒高等主要特点。而核电装备制造业基本符合头垄断市场的主要特征,过高的产业壁垒使得该产业只有少量的竞 8 争者,在全球核电装备制造业内只有三家寡头企业,即法国法马通核能公司,美国西屋电气公司,俄罗斯核电建设进出口公司。币上述三家寡头企业竞争力稍逊一筹的是西门子、日立、三菱等少数几家核电装备制造企业。而我国的核电装备制造业主要集中在东北、上海以及四川等城市和地区。从国际国内的核电装备制造业的市场分布来看,其市场具备很高的集中度。 2、进入壁垒高 经济学家贝恩首次提出了进入壁垒这一概念,其含义为已经占有市场的企业相对于尚未进入市场的潜在企业所具备的优势,已经进入者通过价格等手段发挥自身的既有优势来阻碍潜在企业进入该市场 产业壁垒的形成有多方面的因素,主要包括成本优势、产业规模、产品个性化需求、法律法规、营销策略等。 装备制造业的产业壁垒当然也包括了上述这些因素,因此如何突破这几方面的壁垒是进入装备制造业的前提条件。相对于其它装备制造业门类来说,核电装备制造业的产业壁垒更高,一般的社会闲散资金根本不可能满足核电装备制造业数十亿元的启动资金需求;核电装备制造业的技术壁垒也是一般企业难以望其项背的,因为对核电装备的技术认证是采用的国际通用标准,要想拿到这样的认证并取得市场认可有很高的难度。我国主要核电装备制造业基地都是传统的具备很强工业基础的城市和地区,在可预见的未来这样的行业分布不会发生大的改变,很难有新的竞争者进入该行业。 3、退出壁垒高 退出壁垒顾名思义就是企业在退出某个行业时所受到的制约。形成退出壁垒的主要因素包括法律因素、行业政策、人力成本以及沉没成本等。核电装备制造业需要大规模固定资产投资,并且这些固定资产具有很强的行业特征,一旦企业要推出核电装备制造业,这些固定资产很难变现,也就是形成了沉没成本这一导致退出壁垒高的重要因素;此外核电装备制造业对产业链上下游具有非常强的带动能力,对于国家的经济和军事安全也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退出该行业将会带来一系列严重的后果和不良影响,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在政策上设置了很高的退出壁垒来限制核电装备制造企业退出该行业。 4、需求刚性 核电装备制造的需求在一定的发展阶段内是刚性的,因为核电站的数量直接决定了核电装备的需求数量。按照我国核电产业的发展规划,总装机容量到2020 9 年要突破4,000万千瓦,按平均每台机组100万瓦计算,核电装备的市场需求为40套,因此核电装备的市场需求是一个定值。 2.2 影响外资核电设备制造企业发展的内部因素 2.2.1 装备制造业创新决策能力 创新决策指的是站在宏观层面,针对企业的创新过程,对其体制机制乃至具体的细节进行决策的关键问题。企业创新能力受多种因素影响,但其中最重要就是企业家是否具有创新的意识和强大的学习能力。 (1)企业家的技术创新精神 企业家作为一个企业的领军人物,其个人的创新能力对整个企业的创新能力有着决定性的影响。如果企业家具备了较强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并在企业的生产实践中鼓励创新推动创新,那么对于企业将创新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过程是分有利的。英国经济学家兰格力士曾经针对创新的影响因素作了一个调查,调十 查对象是在1966年到1967年间获得英国女王技术创新奖的80余个项目,调查结果显示在这80余个项目当中,影响创新最深的就是一位具有创新意识和较强创新能力的企业领导人。美国的彼特斯(T.J.Peters)和沃特曼(R.H.Waterman)的结论是:有创新意识的企业家是成功企业的共性。企业家对企业开展技术创新的巨大作用同样适用于装备制造业,首先企业家可以将创新提升到企业文化的高度,鼓励员工提出创新课题和创新项目,对其中具有较强可行性的创新项目要给予足够的支持和帮助。反之如果企业家创新意识较差,势必会造成这类企业的创新工作无力开展,即便员工具有创新的意识和能力,也没有施展才华的空间和平台。与此同时,企业必须注重将创新的想法转化为生产力,这首先要通过研发活动将创新的理念转化为技术成果,再将技术成果通过实践设计与反复完善转化为实际的产品。只有创新的理念而不能转变为研究成果最终提升生产力水平,那么创新过程就是不完善的。因此,企业不仅要有创新意识,还要由强大的将创新理念转化为生产力的实力。在创新的过程中还应当克服那些负面因素的影响,这同样需要企业家具有长远的眼光和良好的大局观,打破旧观念和旧模式的束缚,注重创新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2)外资核电设备制造企业组织学习能力 不断学习新知识和传递新知识的过程是企业发展的本质内容,因为创新必须靠团队合作的力量才能完成,而创新观念向研究成果转化也必须依靠新知识的传递,因此在企业内部应当营造一种相互学习的良好氛围,以实现企业的创新发展 10 目标。创建学习型组织的能力对保持装备制造业的竞争优势具有重要意义。按照埃德温的定义,组织学习指的是在总结以往经验的基础上,保持并进一步提高工作绩效的过程。学习是一个重复性的过程,学习的效果也并不是直线上升而是有一定的反复的,通过组织企业内部成员共同学习,可以激励企业的所有员工以更加积极态度和热情投入到工作中,使更多新的思维模式和创意被提出。创新在很大程度上受到组织学习能力的影响,大多数的创新其实是将原有的旧知识按照新的模式排列组合而得出的,即便是那些完全原创的创新成果,也要通过学习旧的知识作为创新的基础。组织学习一方面可以提高员工的创新能力和学习能力,另一方面可以将不同的工作技能和业务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往往能产生意想不到的创新成果或者扩大创新的领域。提高组织学习能力可以有效提升装备制造业企业的员工素质以及运用新理念指导实践的能力。学习是提升创新能力和企业竞争力的根本动力,企业应当与全局员工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要员工认识到学习对提升个人能力和工作水平是有帮助的,同时学习还是受到企业鼓励的行为,这样可以充分挖掘员工的创新潜力进而提高企业整体的创新能力。 R&D投入水平 2.2.2 (1)R&D的涵义及构成 R&D是“Research and Development”的缩写,中文翻译是研究与开发。研究一般可以分为以下两大类:一是基础研究,指的是那从事物的本质规律出发,探索事物之间的联系,在此基础上提出新的理论观点,或者开辟出新的研究领域,为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提供新的理论和研究方法。基础研究有两大主要目的,一是对客观现象本身的认知,二是对表面现象和其内在规律之间联系的认识,但基础研究往往不考虑如何将研究成果投入到实践应用当中,一般来说基础研究需要较大的投资并且回报周期很长,企业出于盈利需求和财务管理的考虑,很少涉及基础研究领域。通常是由高等院校和专业的科研院所完成基础研究的工作。二大类的研究是应用研究,应用研究指的是针对某一特定目标,为实现这一目标而进行相关领域的创造性研究。其研究成果的影响范围有限,研究的具体领域和问题具有一定的专门性和针对性,科研的论文和著作以及发明专利是应用研究最常见的表现形式。一般来说,应用研究就是将理论研究的成果以多种形式投入到实践?中。他利用基础研究取得的成果,有针对性地将其应用到某一具体的领域中,并以此研发新的技术。开发指的是将技术创新的成果应到具体的生产计划中,设 ?孙闻.安徽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能力实证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12 11 计出可投入到市场的成型产品,装备制造业在进行研究与开发的过程中,要特别注重将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开发三者有机地结合起来,让三者形成一个互相补充、互相支撑着整体。 (2)R&D与企业发展的关系 没有必然的联系,或者说R&D是企业生产流程的重要环节,但是R&D与创新 R&D是创新的必要非充分条件,要想完成创新除了R&D之外还有受到许多其他条件的制约。此外,R&D和技术创新成果的数量也并不相等。很可能出现多项研发成果有机结合共同创造出一项创新成果的情况,也有可能某一项研发成果同时对多项创新成果有积极的作用。此外,我们还应当认识到研发项目并不一定都能取得成果,部分研发项目只是存在理论上的可行性,在生产实践中难以开发出创新的产品和成果。与此同时,还应当将是否获得市场的认可作为评价研发项目是否对技术创新有积极作用的关键指标。随着研发越来越受到装备制造企业的重视,大多数企业都设有专门的研发机构和主管部门,这些部门的主要职能就是完成企业的研发活动,很多企业将研发部门与传统企业管理中的生产部门,销售部门以 ?及营销等部门同等重视。 2.2.3 外资核电设备制造企业的整体技术水平 单个企业的技术水平和整个产业的技术水平共同决定了外资核电设备制造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创新的主要途径就是技术进步,要想提升产业整体的创新能力必须依靠技术进步。单个企业的技术能力是产业整体技术能力的形成基础,反过来产业整体技术水平又对每个企业的创新能力施加影响。首先,知识的传递和人才流动可以促进产业内不同企业的技术创新水平逐渐趋同,进而提升产业的整体创新能力;其次当某项技术创新成果首先在一家企业得到应用,必然会对产业内的其他企业起到一个模范带头作用,带动其他企业用模仿的策略来实施创新,以避免被其他企业在技术上拉开差距,这使得技术创新成果可以在产业迅速推广而促进规模生产。装备制造业的不同企业之间也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和深刻的影响,合理的产业布局与畅通的服务网络可以提升整个产业的市场竞争能力和营销水平,对产业内所有企业的市场推广起到促进作用。而市场营销在某种程度上又对整个产业的创新能力起到促进和推动作用。如果整个产业对技术创新的发展趋势有较强的预测能力,那么企业个体在进行创新时就会具有较强的针对性,避免盲目创新为企业发展带来负担。只有提升整体的技术能力才能提高产业内各个 ?吴丽波. 中国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能力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5 12 企业间的知识传递效率,降低交易成本,进而使不断更新的产品和技术能够获得市场的认可,以长期可持续发展的市场来吸引外资核电设备制造企业持续不断的进行创新活动。 2.3 影响外资核电设备制造企业发展的外部因素 2.3.1 国家技术创新政策 企业通常作为创新的主体,任何企业的发展都离不开国家宏观政策的影响,企业开展技术创新同样受到国家相关政策的影响和制约。国家推行鼓励创新的政策和对装备制造业的创新能力产生重要的影响,其主要原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企业通常有较强的正外部性。大多数企业的研发成果会产生巨大的社会效益,特别是基础研究成果的社会效益更加显著,因此企业的创新活动具备较强的正外部性,这意味着企业的创新成本往往难以回收,更谈不上创造经济效益,这种现象会造成企业缺乏进行基础研究和技术创新的动力,为改变这一现状,政府应当积极参与到企业的科研创新活动中。或者为其也制定相关的扶持政策,以此为企业实施创新提供政策支持和体制保障。 (2)市场失灵对企业创新的不利影响。按照市场经济原理,我们将达到完全竞争状态的市场结构称作是有效率的市场。反之如果市场上存在着信息不对称、价格歧视以及行业垄断等现象时,市场的调节作用无法完成市场的最优调节, ?这就是著名的格林沃德-斯蒂格利茨定理(Greenwald and Stiglitz,1986)。核电设备制造企业在进行技术创新时,非常容易面临重重困难而使企业陷入困境和被动局面。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包括缺乏公共资源、资源过度使用以及核电制造业庞大的沉没成本。一旦市场的自我调节作用无法实现核电制造行业的资源最优配置,政府必须及时对市场做出合理的干预来维持正常的市场秩序。 ?(3)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战略需求。对技术密集型的高新技术产业给予政策扶持可以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对国家的发展与国家安全有巨大的战略意义。相关研究指出,当国家的融资能力达到一定水平后,新兴产业可在资本市场获得充裕的资金,当资本与技术结合到一起就再不需要政府对新兴产业进行政府扶持。但是对发展中国家而言,资本市场尚处于起步阶段,远远不能满足新兴技术产业的融资需求。在这一前提下,政府必须及时推出相关的扶持政策,在资金、技术、市场以及相关法律法规方面为高新技术产业和新兴产业的发展提 ?吴丽波. 中国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能力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5 ?张小蒂,李风.技术创新、政府干预与竞争优势[J].世界经济.2001(7) 13 供政策支持。 2.3.2 技术创新机制 机制的概念最初产生于机械学科,后来才逐渐被引入到经济学领域,将整个经济体内各组成要素间的相互关系和作用以及不同要素的功能称之为经济体制。而技术创新机制则指的是与技术创新有关的不同要素间之间的联系和组合形式,技术创新机制是一个系统化,复杂化概念。从不同的视角分析技术创新机制可以得出不同的组成要素。如果没有完善的技术创新机制,单纯依靠增加创新投入是无法从根源上解决创新问题的,这是因为创新机制是提升创新能力的前提和基础。约翰逊(Johnson,1992)指出只有在内保外部环境都保持稳定的前提下,才能按照旧有的模式进行技术创新,要明确创新目标,加快创新进程必须要有系统 ?的创新机制作为保障(Douglas,1987)。机制对于创新知识的储备、传递、共享、 ?运用以及“选择性的遗忘”都有重要的意义(Perez,1985)。机制既能推动创新 ?也有可能会对创新产生阻碍,还可能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变化。一套确定的机制也会对创新产生截然不同的影响,这是因为机制会受到技术发展的影响 ?(Boulding,1991)。 2.3.3 核电设备制造企业产业结构 通过回顾核电设备制造产业的发展进程,我们发现那些能带动企业技术创新的部门通常是企业中成长速度最快和幅度最大的部门。能否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是衡量技术创新是否取得成功的重要标准。需求的变化是制造业企业实施技术创新、转变产业结构的动力。即便需求没有发生变化,技术创新也可以通过提升企业生产效率和收益水平的方式,生产新产品来刺激消费者将其潜在需求转化为现实需求,最终达到转变需求结构的目的。技术创新改变了需求结构和人们的消费倾向,反过来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的变化又会刺激需求的进一步增加,不断增加的市场需求也会推动企业持续开展技术创新。如果一个产业的结构不合理或者企业的组织结构不合理,那么市场无法达到供需平衡,从而无法充分发挥企业的潜能。上下游产业之间的技术创新有相互促进和相互影响的关系,下游产业实施技术创新需要上游产业为其提供新技术、新产品、新服务作为创新的保障,与此同时,上游产业制造的新产品只有满足下游产业的需求并且被下游产业所接受,才 ?Johnson B.Institution Learning. National System of Innovation: Towards a theory of Innovation and Interactive Learning[J]. London:Printer Publisher,1992,15:41—58 ?Douglas M. How Institution[J]. London:Poutledge,1987,24:235—267 ?Perez C .Long waves and Changes ln Socioeconomic organization[J]. Ids Bulletin,1985,16(l):39—42 ?BouldingK.E. What Is Evolutionary Economic?[J]. Journal of Evolutionary Economics,1991,102:117—189 14 能刺激产业自身不断进行技术创新为下游产业提供服务。如果不同产业间的供需关系不能协调一致,那么市场就会出现分裂与重合现象,导致部分新产品销售不畅,进而影响创新成果的转化和创新效益的提高。综上所述产业结构作为技术创新的外部因素对核电装备制造业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影响核电设备制造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内部因素 外部因素 装装备备装制国制备造家技造制R&D业技术业造的术创投创业整创新入新产体新机水决业技政制平 策结术策 能构 水力 平 图2-1 影响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能力的主要因素 15 3. 发达国家核电设备制造企业成长路径分析 3.1 发达国家核电设备制造企业成长的一般历程 核电设备制造业在发达国家有较长的发展历史,因此在创新的资源保障方面发达国家也具备了明显的优势,如美国政府历来将创新和研发作为企业发展的重要战略,在这方面加大投入力度,为企业的创新提供了强大的基础保障。在发达国家核电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初期,特殊的历史条件和国际局势为其提供了发展机遇,具体来说由于当时汽车制造业、航空航天业乃至军工产品制造需要大量的高性能机床,这一庞大的市场需求带动了核电设备制造业的发展。但是由于当时的经济发展水平有限,信息技术和物流配送还比较落后,企业的发展只能依靠自身力量和政府的扶持。 上世纪60年代,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发达国家逐步进入商品化生产时期,由于当时计算机技术刚刚起步,电子元件具有体积庞大并且价格昂贵的特征,因此导致那个时期生产的核电设备造价高并且体积巨大,核电设备的性能由于其元器件不稳定也没有得到足够的技术保证,核电设备只是将基础的技术进行一些简单的应用,而其核心技术没有得到及时地推广,整体的技术发展还比较滞后。 到70年代,随着大规模集成电路的推广使用,核电设备制造的技术发展出现了转机,使用微处理器作为控制核心的新型核电设备比传统的电子管核心设备在性能、成本、体积等方面都有了明显的改善,在整体上提升了核电设备的技术性能。核电设备的核心技术理论也取得了历史性突破,从最根本的层面上为核电设备制造业带来了发展动力,带动了核电设备制造业进入新的历史发展时期。模块化的知识进步和突破是这一时期西方发达国家技术发展和进步的主要特征,模块知识对企业的技术进步和科研创新也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在系统知识大幅度提升和关系网络日益完善的推动下,发达国家核电设备制造业的整体技术水平在80年代获得了显著的提高。比如德国就在创新资源的基础建设方面加大了投入力度,特别重视将技术创新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德国在创新成果的生产力转化方面具有传统的优势,德国企业非常擅长面向用户开发有针对性的个性化产品,在产品质量方面德国企业一向秉承追求卓越尽善尽美的宗旨,这使得德国制造的核电设备受到了国内国际市场普遍认可,并以此确立了自身的品牌优势,在成套装备的技术创新方面政府也给予了特别的关注,即便在一 16 些小规模的企业的也设立了专门的研发机构,因此德国生产的核电装备其产品性能和整体质量都在世界同行业内名列前茅。 到本世纪,核电装备制造的市场需求无论在军用和民用两方面都获得了极大发展,这对核电装备制造业企业提出了更高要求,如何将已经高度发达的电子信 出高质量高性能的产品,对核电装备息技术应用的核电设备的制造中,进而生产 制造企业提升技术创新能力有重要的意义。日本在发展核电设备制造方面有独特的发展模式,首先日本非常重视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和后备人才队伍的储备,在元器件生产方面模仿德国,在新产品和新技术的研发方面以美国为榜样,通过模仿创新日本在某些技术领域已经领先于美国。日本也直接引进了美国和德国的成套生产装备,从传统的大型机床领域向更加适合消费者个性化需求的小型核电设备领域进军,日本在企业研发方面的投入比例也逐步提升,并始终维持在一个较 ?高的水平。日本将重点突破核心技术作为提升核电设备制造能力的关键,如系统的开发。如日本FANUC公司准确分析市场发展趋势,通过模仿创新的发展战略,研制出了适用不同市场需求的个性化数控机床,使得核电设备制造业获得了高速 ?发展。随着物流网络和资本市场的不断完善,这些起步较早的国家开始进军国际核电设备市场,一方面抢占市场分额,另一方面为企业持续创新的寻找更充足的资源。德国西门子将分公司设立到中国大陆、专门从事驱动产品的技术研发与制造,这种全球化的发展模式不但能推动东道国的技术水平提升,也对跨国公司本身有重要的战略意义,西门子公司采用全球化策略以后,其生产能力提升了四 ?倍,研发能力也翻了一番。 3.2 发达国家核电设备企业成长的阶段化分析 3.2.1 初创期阶段核心模块知识的引入 在发达国家核电设备制造业的起步阶段,强大的资源基础为制造企业的创新和自主研发创造了有利条件,推动企业通过自主创新和产品研发生产出高性能、高质量的核电装备和产品。政府推出相应的扶持政策支持相关产业的发展,在资金投入和人力资源方面给予足够的重视和支持,政府应当为核电设备制造企业打造一支既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又有较强的生产实践经验的技术队伍,其中就包括其他各个模仿行业的技术精英和权威专家。其次为满足汽车制造和军工产品制造 ? 吴晓波.全球化制造与二次创新:赢得后发优势[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 ? 张其仔.模块化、产业内分工与经济增长方式转变[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 ? 魏江,刘绵.基于协同技术学习的组织技术能力提升机理研究[J].管理学报,2005,19(1):115一119. 17 等其它行业的市场需求,数控机床的生产企业应进一步提高其发展速度和产品质量。在资本市场和人力资源市场的体制建设方面,当时的政府也核电装备制造企业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综上所述,发达国家的核电装备制造业在创立时就具备了较强的研发能力,开发出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精密仪器设备。只是受制于当时的技术条件,使得设备等性能和稳定性都不尽如人意。因此发达国家的核电设备制造企业将提升核心模块和元件的质量作为其初期发展的技术突破口。 知识创新是发达国家核电设备制造业在初期阶段主要内容。知识创新以开发整机为主要手段,以制度研发为主要形式,具体的创新模式为:企业在以自主研发为主要方式的学习过程中按照模块来开展学习,将生产成套设备过程中出现的知识与模块不匹配的问题通过自主研发予以解决,也就是在模块使用过程中一边摸索经验一边进行学习,同时,将核心模块的生产企业和其他配套产品企业吸纳到研发过程中,促进其技术能力提高,为整机开发提供支持和保障. 3.2.2 高速发展阶段一般模块和系统知识的确立 随着初期阶段核电制造业在整机开发技术方面的发展和进步,为企业打下了一定的技术研发基础:因此企业开始迈入高速发展期,企业在高速发展阶段通常采用全面的扩张战略,市场上的新产品数量大大增加,产品种类也日渐丰富,适应市场上的个性化需求,以自主研发为主的企业与其他配套企业通过日趋完善的关系网络加深了彼此的合作,促进了技术、资金以及人力资源的沟通与交流,通过企业间的合作提升自身的技术能力,企业可以通过直接引进技术和进行技术合作来提升自身的创新能力,通过学习先进的知识提升整机开发能力,特别是传统的系统集成企业通过企业间的技术合作极大地提升了自身的整机开发能力。由于电子信息技术在上世纪70年代末期得到了飞速发展,自动化生产线也越来越多的被引入到企业的日常生产中,也有部分企业全部自主开发,无论是硬件还是开发,自动生产线的引入都大大提高了企业的生产效率,降低了人力成本,并且对系统集成的水平有很强的促进作用,首台开放式核电设备就是在这一历史阶段被 ?研制出来的。 综上所述,发达国家的核电制造企业的技术能力在本阶段得到了高速发展,特别是基于自主研发的整机技术开发能力进步尤为明显,从模块知识的角度分析,表现为知识储备进一步增长。主要方法是依靠技术研发、技术交流和生产实践的有机结合。对市场的全全线突破是本阶段发达国家核电设备制造企业技术水 ? 魏江.知识学习与企业技术能力增长[J].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12-14 18 平提高的最明显标志,特别是制造企业能够独立完成高性能模块的自主研发和生产。 3.2.3 成熟期多个核心模块知识的突破 在经历了高速发展期之后,发达国家的核电设备制造企业步入了成熟期,企业对研发的投入力度进一步加强,在全球范围内设立研发机构,确保企业及时全面的掌握世界范围内的技术动态。进一步加强与同行业的其他企业开展技术合作 如西门子在中国的研发中西就是同沈阳特变电工、精密仪器研发机构合作设立的。在创新成果的生产力转化方面,政府将侧重点转移到完善配套设施和调整产业结构方面,主要原因是发展中国家由于起步较晚,只占有了中低端市场的部分份额,而在高端产品市场仍然是发达国家垄断,特备是对于核心技术的垄断更为严格,发达国家依靠其在核心技术方面的巨大优势来获取高附加值,将利润率较低的中低端产品制造外包处理。 在这一阶段,核心模块取得了全面的技术突破,模块知识也有较大成长,尤其是关键模块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大量新知识的创造是这一时期模块知识成长的重要特征。核电设备制造业也受到了这一时期模块技术全面突破的影响,技术能力有了较大的进步,受此模块技术突破这一正面影响的推动,整机性能也获得显著提升。 3.3 发达国家核电设备企业成长的影响因素 模块知识和系统知识是核电设备制造业企业技术能力成长的主要动力,但是二者的影响因素并不完全一致,企业的技术能力是在这些影响因素综合作用下逐步发展起来的 19 市场环境 创创新新资实源现基能础 力 关系网络 初创期 高速成长 成熟期 图3.1 发达国家核电设备企业成长的影响因素分析 在起步阶段,发达国家核电设备企业同样不具备丰富的创新资源和良好的外部环境,行业整体的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都有所欠缺,市场营销网络也没有建立起来,产业链不完整。虽然有政府的政策扶持,但是企业本身的创新成果转化能力较弱。到高速期,企业因为开展了组织学习与企业间的交流合作,不在完全依赖资源实现创新,从外部因素分析,企业的关系网络日趋完善、市场环境逐步稳定、物流服务和金融服务能力逐渐加强,这些利好因素大大提升了企业的创新实现能力。而到了成熟期,愈演愈烈的市场竞争促使企业推行全球化战略。将研发机构设立到海外,再次提升的企业的创新资源基础,而关系网络的复杂度更是发展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伴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企业的创新实现能力得到了全面提升。 3.4 发达国家核电设备企业技术能力成长路径 上文分析了发达国家核电设备企业技术能力成长的历程,最终得出结论如下:发发国家的技术能力并不是一蹴而就发展起来的,也是一个渐进的发展过程,也有其特定的成长路径,并且其模块知识和系统知识也是逐步建立起来的,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20 在起步阶段,企业组装低端设备的主要方法是依靠自主研发的学习相关的整机技术,将核心模块知识学以致用是本阶段的中心任务和主要目标,对系统知识并不重视。在高速发展期,通过企业间的交流与合作和不间断的技术改进,企业初步确立了系统知识体系,创造了一定量的一般模块知识,企业在整机研发与核心模块技术能力方面有了较大提高。在成熟期,企业推行全球化战略将研发机构设立到了全世界范围,在核心模块方面做出了全面突破,实现系统知识和模块知识的综合提升,企业的自主研发和技术创新能力极大提升,可以在高性能整机装备方面独立开展技术创新。 技术能力 完全自主创新 多个核心模块 自主创新能力 技术合作、学习 自主创新 一般模块 高档机床 适应创新能力 自主研发 自主研发 基础创新能力 核心模块 中低档机床 时期 初创期 高速成长期 成熟期 模块知识: 系统知识: 图3.2 发达国家核电设备企业技术能力成长的模块化分析 本章从模块化和影响因素这两个角度对比分析了发达国家核电设备制造企业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技术能力,得出了其成长的一般规律和不同发展期的特征。 在起步阶段,发达国家核电设备制造业企业主要依靠资源基础和政府的扶持,在核心模块方面初步建立了一定的创新能力。在高速发展期,随着关系网络趋于复杂,企业的创新实现能力得到了加强,并通过企业间的交流与合作增加了系统知识和一般模块知识的存量增长,提升了创新能力。在成熟期,资源基础和其他外部因素逐渐向有利方向转化,企业在关键模块方面取得了全面突破,实现了全面自主创新。 21 4. 我国外资核电设备企业发展路径的选择 4.1 分析我国外资核电设备企业发展历程 4.1.1 我国外资核电设备企业发展历程 1950年前后,核电设备建设在我国方兴未艾。虽然在起始阶段我国与西方发达国家在时间上步调一致,但由于当时我国综合国力的限制,使我国的核电技术未能与国际先进水平同步提升。结合当时的社会发展现状,党和国家领导人给 高度重视,并制定了较为系统的发展目标,将先进技术的引进与借鉴,以及予了 核电技术的自主研发与产业化进程提上议事日程。在这种正确的政策指引下,该行业的发展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升。 (1)引进阶段 回顾我国的外资核电企业发展历程,经历较为波折。1980年前后,受到当时经济发展的条件制约,使得我国相关产业的技术全部来自于西方发达国家。特别是科学技术实力雄厚的日本和德国,都先后在我国建立了核电设备制造企业,并迅速占领了我国市场。在这样的发展模式之下,我国的核电企业进入了技术引进阶段,并在相关法律法规的约束与保护之下完成了技术转让。但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我国企业很难获取核心技术,只得依靠行业的环境优化及市场机制的不断完善才能促进我国核电技术设备领域的飞跃发展,并在多地建立了科研基地。但囿于我国当时的社会发展状况以及科学技术的巨大差距,使我国的核电设备企业与世界水平难以接轨。 (2)突破阶段 在我国核电设备企业经历了十余年的发展之后,该行业的基础技术得到了极大增强,并由此获得了一定的核心竞争力。然而要完全实现最终具有独立知识产权的技术研发,还需要假以时日。上世纪90年代末,我国的核电设备领域已经能够针对不同层级的核心模块进行有针对性的生产和研发,并能够将一些高精尖的技术应用于核电系统的数控网络。尽管如此,在整体的发展水平以及系统知识方面,特别是一般模块技术领域,我国仍然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 (3)确立阶段 22 2000年以后,在相关国家管理部门的重视这下,该领域的发展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政策倾斜。也就使得深入研究系统技术有了相关的物质保障和前提基础。与此同时,由于核电的市场需求逐步增加,也使得核电设备的相关产业研发进入了全新的发展时期。在这种形势之下,相关产业技术的研究与突破被广泛地应用于市场领域,并最终有效促进了我国核电设备制造行业的飞速发展 4.1.2 中国外资核电设备企业技术能力成长的影响因素分析 虽然与西方发达国家的核电设备领域存在着巨大差距,但我国的相关领域技术研发也具有自身的鲜明特色。上世纪80年代初,我国该领域的发展囿于社会发展程度与资源配置的制约,由于创新与科研水平的不足,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西方发达国家。但经过十余年的发展,我国政府充分认识到这一领域对国家核心竞争力的提升作用,于是对给予了有效的政策倾斜,使得相关企业能够在不同层次产品的设计研发当中实现了一定程度的自主,并在此基础之上加强了与国际先进技术机构的沟通与协作。正是在这种巨大的社会推动力之下,我国的核电设施制造领域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进步。进入21世纪,我国很多地区都设立了生产研发基地,这不仅有效提升了整个行业的发展水平,更促进了市场地应用领域的成长。该产业的整机产品和数控模块不仅具有了自主知识产权,更在整个使社会资源的有效配置之下,最终实现了飞跃式的发展与提升(如图4.1)。 市场环境 创创新新资实源现基能础 力 关系网络 初创期 低速成长高速成长 期 期 23 图4.1 中国核电设备企业技术能力成长的影响因素分析 4.1.3 中国外资核电设备企业技术能力成长路径 1980年前后,在引进西方发达国家先进技术的时代背景之下,为我国的核电技术设备产业奠定了良好的发展基础。在这种外来技术的支持与启发之下,我国相关产业的核心技术与研发能力,特别是涉及模块知识领域的研发,有了飞跃式的发展与进步。这些系统知识的不断完善使得我国的外资企业初步具备了核心技术和创新思维,并有效促进了该领域关键技术的不断提升。在此后的十余年的发展历程中,在世界发达国家的技术引领之下实现了自主研发和创新,使得我国的核电设备制造领域协调并进。综上所述,在我国核电设备产业的发展历程当中,系统知识成为该领域的核心技术和关键,这也就要求我国相关企业在今后的科技研发当中能够将重点集中系统知识,并以此不断提升其核心竞争力。 在本章的深入论述当中,我们在总体上分析了我国核电设备企业的发展历程,并以此总结出其显著特征。上世纪80年代初,由于我国相关社会发展水平和资源配置的客观条件限制,使得该领域的发展只能通过引进西方的先进技术,从而也就在根本上制约了我国该行业的发展。在此后的十余年时间里,我国核电设备企业的关系网络得到了有效提升,并最终形成了对于模块知识和系统知识的基础性作用,获得了自主研发的能力。而进入21世纪,随着我国核心技术的不断提升,已经越来越依靠自主研发完善整个行业的市场环境优化。 24 技术能力 二次创新 自主创新 自主创新 技术引进 合作开发 关键模块 二次创新 中高档产品 技术购买 模仿改进 技术引入 中低档产品 一般技术 时期 初创期 低成长期 高速成长期 模块知识: 系统知识: 图4.2 中国外资核电设备企业技术能力成长的模块化分析 4.2 我国外资核电设备企业发展路径的选择 4.2.1 中国外资核电设备企业发展的一般规律 在我国核电企业的发展历程当中,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具有鲜明的自身特色,特别是涉及模块与系统知识的发展过程中,更加呈现出具有中国特色的发展趋势与规律。 首先,在发展核心模块知识的方面,应当将企业的自主研发能力作为有效的技术支撑。在世界核电企业发展的历史进程当中,都具有一种共性,就是重视对于该行业的社会资源整合以此来促进核心模块技术的飞跃发展。在西方发达国家,通过对核心模块领域的技术与人才投入,使得该产业初创期的技术取得了飞跃式的发展。与此同时,在我国十余年间的发展过程中,也对该行业进行了政策、资金和技术人才的倾斜,促进龙头企业的自主研发,不断提升其核心竞争力。纵观核电设备制造领域的发展历程,应当切实加强企业的自主研发能力,并将这种创新能力有效地应用于市场整合与发展当中。 二,整合社会资源配置,促进核电技术企业自主知识创新。纵观世界各国的 25 核电技术企业发展历程,虽然各自具有其发展特点,但也存在一些共同的规律可以遵循。在企业发展的过程当中,能否得到社会相关管理部门给予的政策倾斜,使国家各种金融机构能够更加便利的提供资金支持,教育领域和研究机构能够提供人力资源,并在国家运输体系当中给予交通及设施等硬件条件支持,为该行业的发展创造良好条件。行业的发展前景不仅仅来源于本行业自身的资源整合能力,更来自于国家相关管理部门的注册支持。在我国核电技术设备领域企业的发展历程当中,社会资源的整合为企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动力,并使整个行业得到了飞跃式的提升。 三点,应当注重企业发展的自身规律与秩序,加强关系网络的深入建设。在核电企业的发展历程当中,一般规律都是首先突破技术瓶颈,并由此形成整体研发能力,最后实现基于系统的自主创新能力,这是国际先进水平的经验总结。在充分借鉴这些经验的过程中,首先应当掌握充足的模块知识,并以此建立整个行业的技术合作与交流,在有效整合行业技术和市场资源的情况下,为企业日后生产的适销对路打下良好基础,提升市场竞争力与核心竞争力。 我国外资核电设备企业发展可供选择的路径 4.2.2 (1)核心模块的“并联式”突破 在对这种发展模式的界定当中,应该首先明确这主要是针对非大型企业的发 ?展路径。在这种模式的指导之下,通过核心技术的研发为促进一般模块知识与技术的应用。在这种产业链的模式之下,该行业中的一些规模不大的企业从事较为单一的模块生产。虽然这些中小型企业在产业链中紧密联系,并由于专业化的操作与技能实现了较高的生产效率,但由于这些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只关心自己所擅长的模块技术,忽略了与其他企业交流整体的技术研发,也就不利于在产业链全局上确立体系的核心优势。 结合我国的核电设备生产状况,虽然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自主研发能力,但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仍具有相当的差距。这种差距集中的表现在没有形成系统的生产模式,也就是缺乏整个产业链的建设理念。所以在企业及供需方面缺少整体的把握和控制,并最终出现上下游企业之间难以实现信息共享,以及核心技术的交流,最终造成被西方发达国家垄断的不利局面,也由此形成我国该行业的发展瓶颈。在本文的深入论述中,笔者认为如果想进一步完善我国核电设备制造的 ? 金军,邹锐.集成创新与技术跨越式发展闭[J].中国软科学,2002,(12):48一51 26 产业链,就必须将自主研发能力作为企业的重中之重,同时应当有效整合产业链的资源管理配置,使企业可以在采购与供需方面实现更多的自主权利。并在此基础上结合企业的技术研发,形成系统的运作模式和体系。联系我国企业发展实际,最大的瓶颈并非来自企业自身的规模,而是缺乏自主研发能力以及由此所产生的核心竞争力。 在这种发展模式之下,产业链上的中小型企业应该通过不断的创新与发展来实现自身的提升与转型。这一方面需要企业和政府相关管理部门给予一定的政策支持,另一方面也需要企业能够通过技术的提升来实现创新发展,有效整合产业链的供销网络。在对这种发展模式的深入探究中,我们应当结合行业发展实际与国情,以此作为前提基础和保障。 (1)集成系统的“卫星式”增长 在对于卫星式增长的界定当中,首先要明确的概念是这种增长模式是针对一个企业群体而言,并且这一群体以一家或多家大型企业为核心,配备较多的中小 ?型企业共同参与生产。在这种发展模式中,通常以大型企业掌握的关键技术为核心,由大型企业负责产品的采购、研发以及销售等重要环节,而中小型企业则负责该条产业链上的其他研发和生产模块。处于卫星式增长模式的企业之间通过市场机制建立了较为紧密的合作关系。由于该模式的创新技术与自主研发能力主要集中于大型企业,也就有利于整合全部资源进行技术研发。与此同时,这种模式也存在着相当的局限性,就是可能对系统中的中小企业发展产生冲击。 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我国的核电设备制造产业还有极大的进步空间。特别是在技术创新与自主研发领域,由于西方发达国家的政府给予其国内相关领域较大的政策与制度倾斜,使得该国的核电设备制造企业具有良好的研发环境,也就是使得企业能够掌握核心技术模块。而与此同时,这些核心技术企业又将附加值较低以及技术含量较差的业务外包给其他企业,并由此形成了以该企业为核心的产业链,这种发展模式已经在日本取得了较大的成功。在这种发展模式当中,政府相关管理部门的支持为整个行业的发展目标和产业结构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并充分实现了市场环境与物流体系的高效运作,促进了社会资源的有效配置,为西方发达国家的核电领域提供了良好的客观条件和前提基础 在这样的发展路径之下,处于核心地位的大型核电企业能够通过创新来不断实现自身核心竞争力的提升,而其他的中小型企业也可以在产业链的发展过程当 ?卢显文,王毅达.产品开发集成创新的过程与机制研究[J].科研管理,2006,27(5):10一16 27 中实现自身的转型与升级。并通过自己所擅长的技术领域来以实现企业的进一步发展,使整个核电技术产业能够在专业化的发展路径上逐步深入,最终实现整个产业与市场的良性互动。在发展模式之下,急需实现行业的信息共享,并将市场的公开公平公正落到实处。这就要求政府的相关管理部门能够制定法律法规来整个市场运作,并在整合社会资源的过程当中给予其政策倾斜。结合我国的社会发展现状,这种模式的具体应用还应当结合核电设备制造企业的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2)系统模块的“轮轴式”发展 这种发展模式汲取了前两种发展模式的优点,也就是说,在以核心模块只是为基础的技术体系当中,逐渐实现了不同专业模块技术与知识的有效整合,最终形成专业技能和知识共同成长的体系。 一般模块知识 系统知识 核心模 块知识 信息反馈 图4-1 模块系统知识的“轮轴式”发展模式 遵循这样的发展规律,首先可以有效界定整个产业链的规则和系统知识,并将行业标准清楚表明,将整个产业模式置于较为规范的运作之下。在此基础之上,可以在行业技术标准的基础之上形成对周围相关企业的产品规范要求,而使整个产业链的交易变得有章可循。最后一点,可以借助社会的多方资源和力量,进行整个产业链的规划,并在此基础上形成这一发展模式下该行业的核心竞争力。 4.3 中国外资核电设备企业发展路径 通过上文对于我国核电企业发展模式的研究,我们不难发现,由于缺乏自主 28 研发的技术基础和较为严密的产业链体系,也就使得串联式的发展模式在我国的发展现状当中受到了很大的制约。因为这需要整合全部社会的公众资源,加大基础设施建设,但往往由于投资回报率低以及回报时间过长等客观因素而无法深入开展。另一方面,由于我国的核电技术领域与西方发达国家还存在着较大差距,使得核电设备制造产业缺乏自主研发的核心技术,并且在整条产业链的发展体系当中存在着亟待提高的地方,这也就最终造成了串联式发展与我国的基本国情不符合。在此基上,由于我国的整体市场环境,以及与此相适应的人力资源和金融体系尚不健全,也就使得我国的社会资源整合能力不适合卫星式的发展模式。这也就要求我国的外资核电设备企业应当结合自身的实际与具体国情,摸索出适合发展的有效路径。 能力阶段n 关键模块 模块1 模块n „„ 模块2 模块3 „„ 关键模块 模块1 模块n 能力阶段2 „„ 模块2 模块3 系统知识 关键模块 模块1 模块n 能力阶段1 „„ 模块2 模块3 图4-2 我国外资核电设备企业技术能力提升机理 综上所述,我们不难发现三种发展模式还相对符合我国的社会实际,可以有效提升我国的核电领域产业,不断增强自主研发能力,并在此基础之上建立与技 29 术水平一致的产业链体系。只有形成整体合力才能促进该行业的均衡发展,并在摸实现产业链提升的过程中,不断促进系统知识与模块技能的相互促进。 在与西方发达国家核电技术产业的对比中不难发现,由于我国的核电设备制造领域已经度过了高速成长期,进入全新的发展阶段,也就需要在掌握自主研发核心竞争力的基础之上,不断形成整个产业链的协调发展,使该领域的技术能够均衡发展。在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技术水平与资金支持的过程当中,我们可以看到这些西方国家的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更倾向于选择我国金融实力相对雄厚、具有较好发展前景的企业,而我国发展前景良好的企业也需要学习和借鉴其先进的生产技术,以此实现自身的转型与升级。这种双赢互利的局面也成为该领域发展的必然趋势。然而,在具体的合作方式与进程当中,应当具体分问题具体分析,结合国情和企业的自身实力,在技术转让、共同研发、合资企业等具体方式中做出选择。但是无论选择哪种形式,都应当注重提升自身的研发能力,因为这是一个企业发展的核心动力,是整个企业经营与发展的重要目标。 自主创新、合资合作 联合设计 自主创新能力 技术合作 联合制造 技合作研发 术 水 自主研发 平 技术合作 技术带来 技术引进 技术带来 初创期 早期成长 高速成长 成熟期 企 业 成 长 阶 段 系统知识 模块知识 图4-3 中国核电设备企业技术能力成长路径 综上所述,在我国外资核电设备制造企业发展的过程当中,经历了以下的几个阶段:首先是对于基础性知识以及模块技术的投入和借鉴,并逐渐延伸到核心 30 模块的设计,并最终由此阶段逐渐提升至中高端系统的核心技术研发,使得外资企业可以有效引导我国相关企业的发展与成长。最终实现我国核电制造企业高端知识体系的完备,并形成自主的产业链和自主知识产权。在这样的发展过程中,来自外资企业的先进核心技术为我国的核电设备制造行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并促进双方合作与相互借鉴,最终形成区域内的有效合作。伴随着这一行业的逐渐成熟,这种合作模式会逐步被联合设计等全新的发展趋势所代替,最终形成涉及整个高端技术体系的合作方式。 5 外资核电设备企业成长模式对中国核电设备制造企业发展的借鉴 5.1 夯实创新资源基础,促进关键模块跨越发展 随着世界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核电设备制造行业也实现了较大程度的提升。达到了国家资源的充分利用与整合,进一步缩小了我国相关行业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巨大差距。通过向西方发达国家的学习和借鉴,我国的核电设备制造企业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自主知识产权,任并在新形势下寻找着创新发展的全新道路。结合我国的发展实践,通过区域合作的方式并不适合我国的基本国情与行业特点,这主要是由于我国的核心技术水平与西方发达国家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并由于技术壁垒的存在制约了我国相关企业的整体实力提升,不能有效促进核电设备生产研发能力的发展。并最终造成在区域合作的经营模式之下,无法通过自主研发技术与国外相关技术机构建立有效的交流与合作机制。如果单纯通过引进国外先进技术,无形中会提高这一行业的运营成本,并使自主创新难以控制。针对上述这种情况我们不难发现,对于我国核电设备制造行业来讲,能否有效整合社会的多方资源是未来发展的重中之重。这种整合社会资源首先要完善基础设施,同时也应当建立有效的人力资源整合模式和技术研发模式。与此同时,由于该行业的发展特点,也就是基础建设的投资规模大,回报周期长,无法凭借单一企业的个人力量来完成,也就需要我国政府与相关管理部门的政策倾斜。能否有效整合社会多方资源,从我国的高校以及科研部门获取技术与人才支持,在根本上影响着能否提高核电设备制造行业的核心竞争力。这也就要求在外资行业介入我国相关领域进行投资之时,应该清醒地认识到我国的发展实际,通过技术投入等合作模式,不断提升该区域的设备制造与技术水平。并在此基础之上完善整个产业链和相关的配套系统,使整个产业具有更加明朗的发展前景。在长期利益与短期利 31 益之间做出正确的权衡与判断,加大基础设施建设与投入,不断提升企业的自主研发能力,最终实现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5.2 提高创新实现能力,确保系统知识稳定增长 能否生产出适销对路的核电设备产品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而这种自主创新能力则依赖于企业人力资源整合以及企业的资金来源,以及在此基础之上不断增强的产品运输能力。 在人力资源的整合方面,可以通过吸引高素质的人才来加大企业的研发力度,形成对于企业销售的良性促进,为企业整体运作提供多方位的综合性人才。在我国的发展实际中,高等教育学府以及相关的研究机构为我国的核电设备制造行业提供了很多的高精尖人才,但与此同时也存在着一些弊端。如在我国的核电企业行业当中缺少具有专业知识背景的管理人才,而这样的的管理人才正是企业发展的强劲动力和智力支持,因此也就要求我国的教育体系和研究机构能够以此为人才培养的最终方向。 二点,应该不断拓宽企业的融资渠道,借助我国的金融体系政策,为企业寻求更多的资金支持与发展动力。在我国现行的金融体制当中,保险及银行等投资机构为企业提供了较为丰富的的资金渠道,为企业的再投资奠定了丰厚的基础。借助这些金融领域的融资渠道促进我国核电设备制造企业与国际先进研究领域的合作,全面促进这一行业的提升。2000年之后,我国核电设备企业飞跃式发展的背后,确实有金融等融资渠道体系的有效支持,但这种支持往往只局限于对于该行业的垄断企业和少数的大型国有企业,而没有将融资渠道与范围不断扩充,涉及到该产业链当中的中小型企业,也就没能在根本上促进整个行业的提升和完善。 最后一点,该行业的发展也涉及到能否建立较为完备的物流体系,使整个行业的运输能力得以不断的提升。在核电设备制造企业的发展过程当中,较为完善的物流体系首先可以实现企业发展过程当中的采购与运输等环节的顺畅,并将有效实现企业与产业链中模块生产与整机生产,有效地控制企业的运营费用。不断提升企业的规模和范围,最终使整个产业链的多功能设计有效整合,并使得企业之间的联系更加密切,将整个行业的任信息实现共享,促进我国核电设备企业的协同发展。 5.3 优化企业市场环境,协调系统模块配套建设 32 在注重企业内部机制有效协调的基础上,也应该不断整合企业的外部市场环境,在我国当前的行业发展过程当中,由于西方发达国家掌握了较为核心的先进技术,而将核电设备中附加值较低的产品交给了发展中国家生产,主要精力投入新技术与整机组装的自主研发。这也就将核心竞争力牢牢地掌握在发达国家的手中,因此造成我国的行业发展呈现出向劳动密集型方向发展的态势,并且由于缺乏相关核心技术与整机组装能力,在发展的过程当中难以形成规模效应,要想改变这一现状,我国的核电设施企业必须注重技术研发,以提高系统研发能力来抵制西方先进国家对于我国在该技术领域的不利影响和制约。这也就要求政府相关部门能够给予政策和资金支持,建立能够生产系统模块的研发基地,整合行业内的大型垄断企业,并为其建立相关的系统配套设施,使整个行业能够实现技的交流与共享,有效降低企业的管理成本。在深入开展配套设施与生产研发基地建设的过程当中,要进行总体上的规划和设计,降低企业的生产经营成本。综上所述,我国政府的相关管理部门能否为该行业的发展提供政策支持,实现资源整合,关系到该行业长远发展。 5.4 加强关系网络建设,实现整机产品自主创新 在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当中,能否建立行之有效的关系网络已经成为一个企业甚至一个行业发展的关键性因素。特别是在核电设备生产领域,由于这一产业涉及范围较广,也就需要建立更加紧密的关系网络来生产各种半成品及材料,并在全球采购的模式之下选取更为专业的服务机构来辅助企业进行生产运作。 首先,应该有效实现该行业中上下游企业的有效合作,并通过原料供应以及共同出资建厂等方式使企业能够实现合资双方的共赢。结合我国的发展实际,由于我国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已经实现将核电生产领域的国际合作提升到战略高度。这些发展现状要求我国的相关行业能够提供更多的人力资源和技术支持来加速与国际同行间的互惠合作。 其次,能否建立行之有效的关系网络一方面关系到我国相关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另一方面也表现出我国高校及科研机构的人才培养能力,并最终影响到该行业的整体发展。在深入研究辽宁省核电设备制造企业的相关情况当中,我们发现由于人才培养体系的缺失,使得核电设备制造企业与高校和研究院所的合作较为贫乏。正是在这种不利的发展局面之下,辽宁省着力整合高等学府与科研机构的技术力量,为该行业的发展提供技术支持。并实现沈阳机床公司与上海同济大学的共同研究立项,最终形成了核心技术研发基地。促进核电设备制造企业与国际 33 究发机构的深度合作,与德国柏林工业大学及其研究所深入开展了针对核电设备制造行业中的核心技术的研发工作 最后一点,建立行之有效的网络系统,实现整个行业内的信息共享,并依此为整个产业链上的企业提供有效的资金支持和营销网络,不断提升该行业的影响力。综上所述,网络系统的建立对该行业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论 结 在本文的深入研究当中,可以看出,我国的外资核电设备生产行业具有鲜明的特征, 首先,通过与西方发达国家的核电设备制造企业成长经历对比可以发现,由于西方国家的核电设备制造惬意成长经历了起步阶段核心模块知识储备、高速发展期一般模块的知识存量增长、成熟期全面突破的三个发展阶段,使得我国的外资核电设备制造企业的技术起点较高。并且在深入研究的基础上,我们总结出该行业发展的三种具体发展路径,并联式,卫星式、轮轴式。这对我国国内的核电设备制造企业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我国国内核电设备制造企业可以结合我国当前的具体国情和核电设备制造行业的发展情况,深刻总结自身的特点,选择适合自己的发展路径。应当向西方发达国家学习和借鉴,不断整合社会多方资源,加大科研投入力度。建立健全完善的产业链和关系题网络,将技术人才的引进和培养逐步产业化和正规化,实现我国核电设备制造行业的自主研发。而在投资与融资渠道方面,应该加大金融领域的政策与财政支持,建立较为完善的产业链体系。 34 参 考 文 献 [1]Dahlman,Carl,Larry Westohal.The Meaning of Technological Mastery in Relation to the Transfer of Technology[J]. TheAnnals,1981(458):12一26 [2]Leonard一Barton.Implementing structured software methodologies:a case of innovation in process technology[J].Interfaces,1987.Vol.17(3):6一17 [3]R.Burgelman.Research on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Management and Policy [M].JAI Press,2001(7) [4]CarlissY Baldwin, Kim B Clark. Managing in an age of Modularity [ J],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1997, 75(5): 84-93 [5]Richard N Langlois. Modularity in Technology organization, and Society[J]. http: //www. lib. ucom. edu/Economics/, 1999,23(2):126-128 [6]Monica C. Dynamics ofModularity Acritical approach[DB/OL]. www. sses. com. puhlic, 2002,33(12):21-22 [7]柏昊,杨善林.基于模块化的产业技术学习模式分析[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6(9):72-75 [8]陈劲,桂彬旺,陈任芬.基于模块化开发的复杂产品系统创新案例研究闭[J].科研管 理,2006,27(6):l一8 [9]洪勇.追赶战略下后发国家制造业技术能力提升研究[D].博士学位论文.大连理工大学, 2008 [10]傅家冀.技术创新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1):34-37 [11]侯亮,唐仁仲,徐燕申.产品模块化设计理论、技术与应用研究进展[J].机械工程学 报,2004,(1):56-61 [12]金军,邹锐.集成创新与技术跨越式发展闭[J].中国软科学,2002,(12):48一51 [13]吕一博,苏敬勤.后发国家汽车制造企业技术能力成长路径研究[J].科学学研 究.2007.25(5):880-886 [14]李廉水,杜占元.中国制造业发展研究报告2006[J].北京:科学出版 社,2006.8(1):23-25 [15]李金华,孙东川.创新网络的演化模型闭[J].科学学研究,2006,24(l):135一140 [16]吕一博.模块化背景下后发国家产业技术追赶研究[D].硕士学位论文.大连理工大学, 2007 [17]卢显文,王毅达.产品开发集成创新的过程与机制研究[J].科研管理,2006,27(5):10 [18]青木昌彦,安藤睛彦.模块时代———新产业结构的本质[M].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 2003. 15-19 35 [19]孙晓峰.模块化技术与模块化生产方式:以计算机产业为例[J].中国工业经 济,2005,(6):60-66 [20]唐晓华,黄继忠,王伟光.产业经济学教程[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7 [21]童时中.模块化原理设计方法及应用[M].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0,8(12):12-15 造与二次创新:赢得后发优势[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 [22]吴晓波.全球化制 [23]魏江,刘绵.基于协同技术学习的组织技术能力提升机理研究闭[J].管理工程学 报,2005,19(1):115一119 [24]王丹青.装备制造企业技术能力成长路径研究[D].硕士学位论文.大连理工大学,2006 [25]王伟光,冯荣凯等.沈阳铁西装备制造产业集群创新能力研究[J].辽宁经济,2011(1): 34-37 [26]魏江.知识学习与企业技术能力增长[J].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12-14 [27]余东华.模块化企业价值网络[M].上海:格致出版社,2008,24(2):34-37 [28]赵晓庆,许庆瑞.技术能力积累途径的螺旋运动过程研究[J].科研管理. 2006, 40-46 [29]张其仔.模块化、产业内分工与经济增长方式转变[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 [30]朱秀梅.高技术产业集群创新路径与机理实证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08,(2):66 [31]朱正威,黎亮,邵国强.发展中国家企业技术能力的演化轨迹[J].西安交通大学学 报,2007(27) [32]中国机床工具工业协会,中国机床工具工业年鉴[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 [33]张春宁,谢恩,李垣.企业间合作学习、控制方式、创新的关系研究闭[J].科学学研 究,2006,24(5):791一797 [34]中国机床工具工业协会,中国机床工具工业年鉴[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9,15(2):23-28 36 致 谢 本文是在我的导师***教授的精心指导和悉心教诲下完成的。在本文的选题、拟定提纲、成文、修改及定稿的整个过程中,***老师都倾注了大量的心血。谢老师治学的严谨、思维的广阔、思考问题的深度都深深的影响了我,是我一生学习的楷模。在这里把最真挚的祝福送给***老师,祝愿他一切顺利~同时我也十分感谢管理学院的其他老师,在我的论文开题以及与答辩的过程中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对我的论文写作和完善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同时,感谢在学习期间曾给予我关心、帮助和鼓励的技术经济与管理专业的所有老师。技术经济与管理专业像一个温馨的家,在这里老师对待学生像父母对待子女一样,他们从不计较个人名利,默默的教导和帮助我。我不仅学到了丰富的专业知识,更学到了各位老师认真工作、爱岗敬业、为人师表的优良品质。在此,谨向各位老师表示深深的感谢和敬意~ 由于本人水平有限,加之时间仓促,本文一定还存在着不少的缺点和不足,恳请各位老师给予帮助和指正。 37
/
本文档为【标准论文格式】,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