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道可道,非常道

2017-09-27 4页 doc 16KB 28阅读

用户头像

is_421808

暂无简介

举报
道可道,非常道道可道,非常道 道可道,非常道 出处 出自老子《道德经》第一章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无名,万物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释义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最初老子的原文是“道可道,非恒道。名可名,非恒名。”在汉代为避文帝(刘恒)的讳,才改为“常”。 译文 “道”,可以用言语表述的,就不是永恒的“道”。“名”,可以用名称界定的,就不是恒久的“ 名”。 名称未定之前,那是万物的起源;名称已定之后...
道可道,非常道
道可道,非常道 道可道,非常道 出处 出自老子《道德经》第一章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无名,万物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释义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最初老子的原文是“道可道,非恒道。名可名,非恒名。”在汉代为避文帝(刘恒)的讳,才改为“常”。 译文 “道”,可以用言语表述的,就不是永恒的“道”。“名”,可以用名称界定的,就不是恒久的“ 名”。 名称未定之前,那是万物的起源;名称已定之后,那是万物的母体。 因此,总是在消解欲望时,才可以看出起源的奥妙;总是在保存欲望时,才可以看出母体的广大。 起源与母体,这二者来自一处而名称不同,都可以称为神奇。神奇之中还有神奇,那是一切奥妙的由来。 “道”是万物的根源,“名”是人的理解能力 ”道“是什么,这是理解道家思想的关键所在,只有在准确理解”道“的基础上,慢慢体会,才能悟”道“。 “道”是《老子》的核心概念。“道”代表“究竟真实”,最后、最终、真正唯一、绝对的,就是究竟。”道”的概念代表两种性质:第一叫做内存性;第二叫做超越性。“道”的内存性,是指没有任何东西可以离开“道”而存在,世界离开“道”,任何事物都不会存在,更不要说维持了,因为“道生万物”,无一例外;另一方面,万物再如何变化,或消失或增加,“道”全不变,不会受到影响,这就是“道”的超越性。 “道可道,非常道”,意即“道”,可以用言语表述的,就不是永恒的;“道”。“可道”是指可以用言语表述(言语和语言的含义不同)。在文言中,“道”本来就有“说”的意思; “名,可名,非常名”,意即“名”,可以用名称界定的,就不是恒久的 “名”。和上句同样用“常”,一个翻译为“永恒”,另一个却翻译成“恒久”,是因为只有“道”是真正的永恒,“名”只能说是恒久的,它和“道”不属于同一个层次。 这两句话放在一起,有很深的含义在内。“道”是宇宙万物的根源、基础,它是本体,无法用言语表述;而“名”则是人的理解能力,没有人类就没有“名”。能够说一句话、制造一个概念,是因为有人可以理解。人类出现之前,说某样东西是恐龙、熊猫或老虎,根本毫无意义,它就是个生物,可以按照自然规律、食物链维持平衡就好,无所谓名不名。只因为人有理解能力,“名”才有出现的必要。 老子体验到“道”之后,发现“道”不能说,就像《老子》第二十五章提到,“道”根本就没有名字,“强字之曰道”,只是勉强取个名字叫做“道”。今天 读“道”读得容易,这其实是老子勉强说的,他认为“究竟真实”没有名字,但是要体验“道”时却不能不说,不然无法学到东西。因此从“永恒的道”可以觉悟的,不能说“永恒的名”,只能说“恒久的名”,但一经界定落实,就成为“相对的名”。“道”这个字变成“名”也变成相对的,但是它本身指的是绝对的“道”,这个“道”是没办法给名称的。所谓的“名”都是相对的,绝对的“名”不能称为“名”,所以“名”只能说是恒久的名,落人相对的世界。因此,在《老子》第四十八章提出“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提示我们,不可执着于永远不变的“道”。 在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中认为道是万物之所由来,道作为万物本原,无从命名,所以无法用语言表达它。但我们又想要表达它,便不得不用语言来加以形容,称它为“道”,“道”其实不是一个名字,这就是说,我们称“道”为道,和我们称一张桌子为一张“桌子(zhuo zi)”是不同的。 理解《老子》的关键 《老子》又名《道德经》,第一章到第三十七章叫做“道经”,第一章开头日:“道,可道,非常道。”“德”在“道经”里面,顶多出现两三次而已,此谓上篇。下篇叫做“德经”(第三十八章到八十一章),第三十八章说的是:“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从这里开始,有较多关于“德”的论述。 既然谈“道”谈“德”,就变成《道德经》。《道德经》的“道德”跟一般所谓的仁义道德不同,我们常说“这个人修养很好,很有道德,常常做善事”,这与《道德经》关系不大。当然也不能说一点关系都没有,因为老子认为“德”与“善”有点接近,这个“德”毕竟是好事,而“道”与一般常说的“道德”却毫无关系。 《老子》以智慧取胜,智慧是一道门坎,无所谓高低,只看能不能跨过去。如果还不懂《老子》,显然是在门坎的这一边,尚未跨越,阅读《老子》时会很辛苦,容易产生误解;如果懂得《老子》,代表已跨过智慧的门坎了,从此豁然开朗。 《老子》其实是一本难解的书,其关键在一个“道”字。“道”的概念代表两种性质:第一叫做内存性;第二叫做超越性。“道”的内存性,是指没有任何 东西可以离开“道”而存在,世界离开“道”,任何事物都不会存在,更不要说维持了,因为“道生万物”,无一例外;另一方面,万物再如何变化,或消失或增加,“道”全不变,不会受到影响,这就是“道”的超越性。这本书有两个关键词,一个是“道”,一个是“圣人”。本书的“圣人”与儒家孔子谈的“圣人不同”,道家的“圣人”是指悟“道”者,能够体会“知”, 能够“行”,以“道”作为立身处世的原则。儒家则是身先天下者,为百姓谋福利者,皆可以为“圣人”。 那么,“道”有什么样的作用呢?“道”的作用就是不断回到它的本身。宇宙万物只有“道”, “道”孕育万物,万物不能离开“道”,这就叫做“返”——回到它自己本身。“道”是最根本的,人类里面有圣人,圣人作为示范,而且《老子》里的“圣人”、“有道者”、“我”、“吾”四个词,指的是同一位主体。其中‘‘圣人”一词出现最多,全书共有二十四章出现这个词;第二个词是“有道者”,就是有“道”有“德”之人,能知、能行“道”的人;第三个就是“我”;第四个词是“吾”。这四个词合计起来,共占了四十章——全书的一半,可知它的分量了。换句话说,《老子》整部书里面谈到“圣人”、“有道者”、“我”、“吾”这四个概念是相通的,只是使用不一样的词而已。 很多人认为《老子》喜欢讲相对论,我不太喜欢“相对论”这个词,因为这是物理学的名词,是爱因斯坦的专利。我比较喜欢以“相对观”称之,“观,,是指观念,相对才能让人掌握,譬如,谈“善”,不能不知道“恶”;谈“高”,没有“低”,哪来的“高”呢?谈“长”,没有“短”,又何来“长,,呢?所有观念都因为相对,才能被人们了解、掌握,这种相对是相反相成的,需要配合。然后每样东西又回到它的根源去,像四季轮转一般,春夏秋冬之后,接着又是春夏秋冬,它是回归,不断循环,最后再回到“道”里面去。从“道”而来,又回归于“道”,这就需要先掌握住两个立场,一是“道”,一是“圣人”。
/
本文档为【道可道,非常道】,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