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会计信息失真

2017-09-05 13页 doc 35KB 24阅读

用户头像

is_096135

暂无简介

举报
会计信息失真我国经济的健康协调发展离不开真实的会计信息。目前,我国尚未能从总 体上遏制虚假信息的蔓延。会计作为一个信息系统,通过对经济业务事项的确 认、记录、报告等一系列过程,向信息使用者提供决策所需的信息。为了有利 于决策,会计信息必须具有相关性和可靠性的质量特征,而真实性则构成了会 计信息质量的基础。 一、会计信息失真 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很多。但总体来说分为两类:一是会计信息虚假,它 是会计风险和审计风险共同作用的结果,存在着主观上伪造、变造会计资料, 提供虚假财务会计报告等现象。二是会计信息模糊,按照客观性原则对企业经 济业务进...
会计信息失真
我国经济的健康协调发展离不开真实的会计信息。目前,我国尚未能从总 体上遏制虚假信息的蔓延。会计作为一个信息系统,通过对经济业务事项的确 认、记录、报告等一系列过程,向信息使用者提供决策所需的信息。为了有利 于决策,会计信息必须具有相关性和可靠性的质量特征,而真实性则构成了会 计信息质量的基础。 一、会计信息失真 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很多。但总体来说分为两类:一是会计信息虚假,它 是会计风险和审计风险共同作用的结果,存在着主观上伪造、变造会计资料, 提供虚假财务会计报告等现象。二是会计信息模糊,按照客观性原则对企业经 济业务进行确认、计量和记录所生成的会计数据及编制的会计报表理应是精确 的,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会计确认、记录、计量所产生的数据往往是模糊的, 它对企业经济业务的反映有时是近似的、不精确的,会计报表亦然。 在委托代理关系下,所有者与经营者的利益不一致会带来一系列的代理问 ,企业利用会计操纵、扭曲会计信息以维护和扩大自己的利益。 1.利益驱使 在目前的经济社会中,企业管理者对于个体利益的追求驱使其向会计人员 施压;或因会计人员自身原因,致使会计人员违背现有会计法规,在会计工作 中弄虚作假,给社会带来损失。这种由于会计人员未能履行社会责任给社会带 来损失的可能性,即为会计风险。损失是信息使用者使用错误信息而产生的, 会计信息失真是会计风险的表现形式。 2.法律监督机制不够完备 法律监督机制不够完备,加上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现象,造 成企业缺乏自我约束能力;同时,满足国家宏观调控和市场运行需要的会计管 理体系没有形成。企业是社会各方利益的联结点:投资者从中获取投资报酬, 管理人员从中获取薪金,政府从中获取税金。在许多情况下,各方利益时有冲 突。投资者、管理者从个人角度出发更多考虑的是企业微观利益,政府则从全 社会角度考虑的是实现本国资源最优配臵的宏观利益。微观利益与宏观利益的 差异在很大程度上诱发了会计风险的产生,二者的偏差越大,会计风险就越大。 3.社会审计监督不力 1 社会审计监督和会计咨询、服务体系尚未完备和充分发挥作用。会计人员 在企业中所处地位及会计法规对会计人员缺乏保护加大了会计风险。目前,我 国企业实行的是厂长、经理负责制,企业负责人操纵着会计人员的劳动雇用大 权,这使得会计人员难以自觉控制风险。再加上会计法规中缺乏对会计人员控 制风险行为的保护,会计人员常常“人在江湖,身不由己”。 4.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亟待提高 目前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和专业水平尚难承受其相应职务的抗风险能力。 会计职业道德是会计职业界应当遵守的行为规范,会计人员职业道德观的薄弱 增加了企业的会计风险。由于受经济体制影响,我国大多数会计人员知识 老化,其专业技能大大落后于会计实践的发展,也使会计人员无意中加大了会 计风险。 会计数据的模糊性包括两层含义:一是近似值,在按历史成本核算时,会 计的模糊性主要表现在经济业务引起的会计要素变动的实际数据与会计计量所 生成数据之间的差异,也就是会计核算所生成数据在经济业务实际数据的上下 波动。二是不确定性,即在公允价值计量属性下,由于市场价格的不断变化对 会计要素计量和反映的相对准确性。 相当长一段时间以来,我们在思想观念上只重视历史成本计量属性下的近 似值,将公允价值属性下的不确定性看成是一种捉摸不定的东西而以种种理由 回避它,甚至认为以公允价值反映会削弱会计报表的作用。这种做法实质上是 片面强调会计信息的真实性而无视其相关性。所以,分析会计数据模糊性产生 的原因有助于我们正确认识模糊性和准确性的辩证统一关系,有助于兼顾会计 信息的真实性和相关性特征。 不可否认,模糊性就是一种误差。但是我们同时应该看到,模糊性是会计 核算假设、原则和历史成本计量属性下的必然产物;也是会计信息相关性特征 的必然结果。在进行会计数据处理时,既要努力追求准确性,减少误差,很高 会计报表的效用,又要认识到模糊性的必然性。那种一味强调准确性,无视模 糊性的存在是不切实际和徒劳无益的,只会导致会计信息的扭曲或残缺。所以, 准确性是相对的,模糊性才是绝对的。只有正确认识模糊性存在的必然性,提 供反映企业实际状况、具备真实性和相关性特征的相对准确的信息,才是会计 2 核算的使命。 会计信息模糊产生的原因主要有权责发生制原则的影响、成本效益原则和 重要性原则的影响以及社会经济环境的影响 1.权责发生制原则的影响 会计核算生成的数据,受制于会计假设及会计原则,这些影响综合地表现 在权责发生制原则对会计确认、计量的影响上。会计确认和计量对于会计的重 要性程度是不言而喻的。从会计实务看,会计确认主要是就收入和费用而言的, 但收入和费用与资产和负债是密不可分的。也就是说.收入费用的确认,也涉 及到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的确认,它们最终通过损益的确定加以综合体现。 按照权责发生制原则的要求,在确认收入时,应符合实现原则;在确认费用时, 应符合配比原则。实现原则和配比原则既同“持续经营”与“会计分期”有关联, 又同权责发生制相联系。 权责发生制讨会计数据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会计要素的确认受 到人们主观的影响。它主要表现在确认时间的弹性上。这是因为,由于经 营活动的连续性,伴随经营活动形成的物流、资金流的非同步性,收入与取得 收入所发生的费用可能提前与滞后。?会计要素的计量受到会计操作的影 响。在对应计、递延、摊销和分配额进行计量时,往往采用预计、推断和估算 等会计计量方法。包括材料、工资、制造费用等在不同对象间的分摊;折旧费 用的提取;预提和待摊费用的列计等都是如此。所以,按照会计核算基本假设 和原则,只能够近似地说明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2.成本效益原则和重要性原则的影响 成本效益原则是会计信息提供过程中的一个有普遍性的约束条件,归集和 披露会计信息的成本不得高于使用该信息所能产生的效益,否则,该信息就不 值得提供。重要性是指会计事项或金额如不具有重要性,则可以不完全按照公 认会计原则处理,以节省提供信息的成本。商品流通企业的进贷费用的会计处 理就是一个较为典型的例子。从理论上说,进货费用为商品成本的组成部分, 应计人采购商品的成本,但从成本效益的角度考虑,归集和披露商品采购的实 际成本所付出的代价,高出使用该信息所能产生的效益,同时,进货费用计入 期间费用,对一定会计期间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并无太大的影响,不影响信 息使用者对报表的阅读和正确理解。因此,商品流通企业的商品进货成本不包 3 括进货费用。 3.社会经济环境的影响 社会经济环境对会计数据的影响主要是计量模式的改变增加了要素确认与 计量的不确定性。各国公认的会计报表的目标是决策有用性。按照这一观点, 企业提供的会计报表有助于向现有的或潜在的信息使用者提供对决策有用的信 息,而历史成本计量属性难以担此重任。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经济活动日益 复杂化,类似于物价变动、自创商誉、金融衍生工具等现象的存在,使历史成 本计量模式存在下列缺陷:?资产价值难以准确反映。?收益难以真正反映企 业的经营情况。?资产负债表中与物价变动、自创商誉和金融衍生工具相关联 的数据缺乏现实解释。因此,从反映经济业务活动的真实性出发,就要引用公 允价值来作为这类要素的计量属性。从会计计量的现状和今后发展的趋势看, 会计计量属性的历史成本和公允价值将长期并存。而用公允价值对企业的会计 要素进行列示,不可避免地带有近似性质。 应该看到的是,用公允价值对金融衍生工具等事项的计量,并不能完全解 决历史成本计量模式下存在的种种问题。它对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也只 可能作近似的、模糊的反映。这是由于这些事项的市场价值本身处于不断的发 展变化之中。以金融衍生工具为例,参与者此时可能盈利,彼时则可能出现巨 额亏损。这也就决定了公允价值属性下会计反映的相对准确性或模糊性。 从相关性角度考虑,对会计要素按历史成本反映会在不同程度上削弱会计 信息的作用,甚至会扭曲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以可转换公司债券为例, 我国目前采取的做法是在转换期前作债权投资处理,转换为股票后作为股权投 资处理。这种处理符合稳健性原则的要求,但它否定了可转换公司债券的期权 属性,在市场价格高于转换价格特别是在回购期内持续高于转换价格时,依债 券价格而不按其公允价值对其进行反映,势必会扭曲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 果。因此,在目前不能对报表进行改造的情况下,应重视会计信息的表外揭示, 使之与报表本身共同构成会计报表的基本内容。 三、会计监督 在我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轨过程中,经济呈现出多种经济形式和 利益主体的格局,这种格局一方面调动了不同部门、单位和企业的积极性,促 进了我国经济事业的发展,另一方面也引发了一些深层次的管理矛盾。表现在 4 会计工作上就是一些部门和单位受局部利益或个人利益的驱动,违规违纪、弄 虚作假,造成会计工作秩序混乱,会计信息失真,严重影响了投资人、债权人 及社会公众的利益,同时也阻碍了国家宏观调控和管理的正常进行。这些问题 如不解决,势必对经济体制的深化改革和社会经济的发展产生不利影响,而解 决这些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就是进行有效的会计监督。由此可见,会计监督已 经成为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加强会计制度改革的一个主要课题。 会计具有监督的职能,这在我国经济领域中已被广为认同、接受。会计监 督就是指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依据各项财经法规和财务制度,通过记录、计算、 分析、检查等方法,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合法性、合理性和有效性进行监督, 使之能够按既定的目标和要求来进行。由此我们可知,会计监督的主体是经过 授权的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由于监督是一种权力约束机制,企业领导人作为 授权人,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为本单位的利益,授予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监 督权力后,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在会计管理过程中,贯彻领导的意图。其监督 对象是单位的经济活动过程及其所引起的资金运动,因此会计监督的内容覆盖 企业经济活动的整个过程。主要包括:监督流动资金的使用,保证流动资金的 完整与合理;监督成本和商品流通费用,促使其以尽可能少的投入,取得尽可 能大的产出效益;监督收益和利润,促进企业完成和超额完成拟定的利润计划 指标;监督企业资金收入和支出,检查企业完成国家预算情况;监督企业遵守 财政政策和财经纪律的情况,提高企业遵纪守法的自觉性。会计监督根据各种 合法制度,来确保各项经济活动的合规性、合理性以及保障会计信息的相关性、 可靠性和可比性,以达到提高企业工作效益,包括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最终 目的。可以说,会计监督是从事前、事中、事后三个方面对企业的资金运动和 经营管理进行全过程、全方位的监督,而这三个方面的监督必须相互协调,形 成一套严密的监督体系。 会计监督职能伴随着会计的产生而产生,随着经济的发展而发展。我国经 过了二十几年的改革开放,经济生活逐步与国际接轨,会计监督体系逐渐建立, 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现阶段也还存在着不足。目前社会上,有一些部门和单 位受局部利益或个人利益的驱动,会计工作违规违纪,弄虚作假的现象时有发 5 生,造成会计工作秩序混乱,会计信息失真,严重影响了投资者、债权人以及 社会公众的利益,同时也阻碍了国家宏观调控和管理的正常进行。比如,在2001 年3月财政部公布的对159家企业1999年度会计信息质量抽查表明,抽查的159户企业中147户资产不实,157户利润额不真,这严重阻碍了会计工作秩序的正常进行。这些问题的产生主要体现在会计监督职能的弱化。一方面会计监 督不力,会计工作者往往要无条件的服从管理者的意志,会计工作根本无法独 立行使其监督职能。另一方面会计工作中有些概念混淆,致使工作开展不利。 比如说会计监督和审计监督,大部分单位将两者进行等同,以致于淡化企业会 计监督的事前监督职能,或者根本就没有事前监督,只是决策凭“长官意志”, 执行“顺其自然”,事后“审计算帐”。再者,由于会计监督不力以及概念不清,因此会计监督的效果不佳。如此循环下去,我国会计监督的职能将会无止尽的 淡化下去。因此强化企业会计监督职能,切实做好会计监督工作是当务之急。 我国会计监督不力,究其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我国会计 监督法律约束机制不全,使得会计不能有效的行使其监督职能,导致企业会计 监督不力。比如,新的《会计法》虽已颁布,但是相关配套的法律法规却没有 跟上。在前段时间发生的“琼民源”事件,它的发生对我国证券市场产生了巨大冲击,严重损害了公众股东的利益,但是却没有相应的法律条款对其直接责任 人进行制裁,使得会计监督形同虚设。还有有的企业在新的财务制度运行之后, 仍用传统的做法来看待新制度,没有按新制度的要求建立健全企业内部的管理 制度,使得出现“新制度、老观念、老办法”,会计管理混乱。再者,在会计监督过程中有些概念很模糊,比如说会计监督、审计监督概念模糊,执法机构职 责、权限有待明确。很多企业将审计监督等同于会计监督,而事实上审计监督 是对会计监督的再监督,它侧重于事后监督,两者有着本质的区别,对同一经 济事项的监督有着截然不同的效果。因此随着我国经济多元化的发展,如果有 针对性的会计制度和核算体系还不健全,也就难以适应复杂多样的经济活动。 第二, 企业管理体制不全,内部控制制度失调。我国企业内部管理和控制制度 不全,主要体现在有的单位是根本就缺乏内部监督和控制制度,有的则单位虽 建立了相应的制度,但这些制度形同虚设,没有得到有效执行,以致会计秩序 混乱,徇私舞弊现象经常发生。例如,曾经闻名全国的郑州亚细亚集团,它曾 6 有过几个“全国第一”:全国商场中第一设立迎宾小姐、电梯小姐;全国商场中 第一设立琴台;第一个创立自己的仪仗队;第一个在中央电视台做广告,辉煌 一时。而它的倒闭,内部控制的缺失和缺陷难逃其咎。还有巨人集团,它也是 缺乏相应的控制制度,从而使公司违规违纪、挪用贪污事件层出不穷,在一定 程度上加速了巨人集团陷入财务困境的步伐。第三, 企业单位负责人的约束机 制不全,阻碍了会计的有效监督。目前,在一些单位中企业管理者为了追求自 身短期利益最大化,指使、授权会计机构、会计人员做假帐,伪造会计凭证, 办理违法会计事项,从而使得会计工作受制于管理当局,不能独立行使其监督 职能,破坏了正常的会计工作。比如“红光实业”上市公司的虚报瞒报,包装上 市,坑害了广大社会公众股东,究其原因有部分就是因为单位负责人的约束机 制不全,阻碍了会计工作的有效监督。第四, 会计人员综合素质不高,职业道 德观念有待加强。一般来说,企业虚假的会计信息也是出自于会计之手,因此 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以及职业道德观念在会计监督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 国的改革开放加快了会计与国际接轨的进程,因此前些年我国会计人员奇缺, 而现阶段,虽解决了量方面的问题,但会计人员整体素质不高,知识结构、学 历结构和业务水平偏低,多数没有经过专业培训,而且有的还是无证上岗。再 者,会计人员的监督意识不强,法制观念淡薄,缺乏职业风险意识,职业判断 能力弱,自我管制能力差,惟命是从,在权大于法的思想支配下,有意造假, 使得会计信息失真在所难免。 我国现已加入WTO,会计工作与国际接轨力度将会加强,因此,要防范经 济转轨过程中出现的上述种种弊端,就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力图实现真 正意义上的会计监督。 1.加快法律体系建设,为会计监督的有效实施提供法律保障。 会计监督的有效实施,离不开一系列的法律法规,要加强我国法律体系的 建设。我国已颁布了新《会计法》,应尽快出台《会计法》实施细则,提高《会 计法》的可操作性;建立和完善统一的会计制度,满足企业多元化经营的需要; 明确会计监督、审计监督的执法职责和权限,以实施清晰明了的监督职能;加 大法律法规的处罚、赔偿和执行力度,对违规违纪的企业及其连带负责人予以 曝光;同时还要强化一些相关配套法律及相关法规的实施,如《经济法》、《证 7 券法》等,加快会计法律体系的建设步伐,使会计监督真正做到有法可依。 2.建立健全企业内部会计监督机制 我国企业会计监督不力,问题还在于我国企业还未意识到内部监督的重要 性,对内部监督还存在着很多误解,因此监督能力弱化,会计信息不真时有发 生。这就要求单位加强内部监督的程度,建立完整的内部监督机制。而建立健 全内部监督制度主要是体现在:参与经济业务事项的所有过程的工作人员要相 互分离,相互制约;重要经济事项的决策和执行要明确相互监督、相互制约的 程序;明确财产清查范围、期限和组织程序;明确对会计资料定期进行内部审 计的程序。这些内部控制制度有效实施的关键就是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这样 就使一个人或一个部门的工作必须与另一个人或另一个部门的工作相一致或者 相联系,进行连续不断的检查和监督,使内部监督制度真正落到实处。 3.加强外部监督即社会审计监督和政府监督的作用 在会计监督中单纯强调内部监督是不够的,也必须强化对会计工作的外部 监督,也就是加强社会审计监督和政府监督。社会审计监督是指注册会计师接 受委托,根据有关规定,以独立第三者的身份对委托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客观、 公正、全面的评价,对依法公开披露的单位会计报告的真实性负法律责任。目 前很多注册会计师就没有确实履行其监督职能,前不久的“银广厦”案例给注册会计师行业的警示就在于注册会计师对现有准则的执行存在重大疏忽与不力。 因此加强注册会计师的审计工作的有效性,是提高会计监督力度的外部基础之 一。政府监督主要是指财政部门对单位会计工作的监督。我国财政、审计、税 务、人民银行、证券监督、保险监管等部门应当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规定 的职责,对有关单位的会计资料实施会计监督检查,进行宏观调控。这样在建 立健全单位内部会计监督制度的基础上,规定单位外部监督层次,将专业监督 和群众监督结合起来,使外部监督和内部监督配合协调一致,为会计人员创造 了良好的会计工作环境,为确保会计监督的有效性奠定了科学的基础。 4.明确会计责任主体,加强单位负责人在会计监督中的责任 在我国实际工作中,有些单位负责人认为自己是负责人,会计上的事情自 己说了算,授意、指使、强令会计机构、会计人员按照他的意愿办事,出了问 题将其一推了之或者找个替罪羔羊,减轻自己的责任,这些都严重阻碍了会计 监督工作的正常进行。因此明确单位负责人的会计责任主体地位,是保证会计 8 信息真实的关键。作为单位负责人,他应对本单位的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的真 实性、完整性负责,应当保证会计机构、会计人员依法履行职责,不得授意、 指使、强令会计机构、会计人员违法办理会计事项,这样就加强了单位负责人 为单位会计行为的责任主体的地位,为会计工作者明确行使会计监督职能提供 了保障。再者,为了适应现代企业的要求,单位负责人作为会计责任 主体,还必须要懂管理、懂业务、懂财务、懂会计,熟悉有关经济法规,对自 己负责,对单位负责,对法律负责。 5. 培养高素质的会计人才,加强会计职业道德观念的建设 加强对会计人员的监督管理,提高会计队伍的整体素质,是强化会计监督 的根本要求。由于会计人员出具的会计信息反映企业经营活动的整个过程,他的 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会计的输出结果。所以高素质的会计人员必须具备以下几 个方面的素质。首先是要有较强的法制观念,这样才能在国家会计法律体系下 真正履行会计人员的职责,其次是要具备良好的会计职业道德,有一定的行为 规范来自我约束,遵守公共道德,保持良好的信誉。这样的素质的会计人员才 是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会计职业本身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保障。然后, 会计人员要有教高的业务素质和较强的综合能力。会计人员专业知识、技能的 高低决定着会计信息质量的高低,所以要注意会计工作人员业务素质的继续提 高,提供机会给他们进行继续教育。最后,会计人员还要有较高的风险管理能 力。因为会计人员在提供会计信息时,也承担着一定的风险。而且随着知识经 济的飞速发展,会计人员面临的经济事项会越来越复杂,这就要求会计人员能 够在保持职业的谨慎性和规范性的同时,能从整体的角度,用科学的分析方法, 明确的理解力和准确的判断力,找出解决的办法和思路。因此,高素质的会计 人才首先要主动的学习新的知识和技能,提高业务操作能力,同时国家、社会 也要提供相关的人力、财力和物力对这些会计人员进行培养,保证会计信息质 量的真实性,全面性,使得会计监督能够有效的得以执行。 9 1.周丽君 ,《浅议会计监督及其运作要求》, 财经理论与实践, 2001.7 2.霍卫红,《浅谈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发挥会计监督职能》,财务会计 2001.5 3.肖广英 ,《浅析“三位一体”的会计监督体系》,财务会计,2001.3 4.白岚,《新“会计法”对保证会计信息质量的意义》,财务会计,2001.4 5.李军,《从“不做假账”谈会计监督》,财会研究,2001.10 6.王尚礼,《完善财务制度加强监督职能》,财会研究,2001.4 7.张振,《建立有效的会计监督体系》,经济论坛,2001.17 8.顾建平,《试论完善单位内部会计监督机制》,财会研究,2001.10 9.郁键,王淑珍,《实施会计监督办法的有关思考》,河北财会,2001.6 10
/
本文档为【会计信息失真】,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