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大学新生入学教育

2017-10-06 8页 doc 21KB 59阅读

用户头像

is_505475

暂无简介

举报
大学新生入学教育大学新生入学教育 大一新生普适性教育中的“五育” 摘要:普适性源于事物的共性和规律。面向大一新生开展普适性教育,是由大一新生普遍面临的问题、民办高校学生的特点以及TOPCARES-CDIO教育教学改革的实际需要决定的。明确大一新生普适性教育的目的、原则和方法,进一步丰富其内容和形式,大力推进学生素质教育,将为学生知识、素质、能力的全面提高奠定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大一新生;普适性教育; 普适性源于事物的共性和规律,指某一事物比较普遍地适用于同类对象或事物。人的思想的变化发展是有规律的,这种规律体现在阶段性和连续性上,在...
大学新生入学教育
大学新生入学教育 大一新生普适性教育中的“五育” 摘要:普适性源于事物的共性和规律。面向大一新生开展普适性教育,是由大一新生普遍面临的问题、民办高校学生的特点以及TOPCARES-CDIO教育教学改革的实际需要决定的。明确大一新生普适性教育的目的、原则和方法,进一步丰富其内容和形式,大力推进学生素质教育,将为学生知识、素质、能力的全面提高奠定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大一新生;普适性教育; 普适性源于事物的共性和规律,指某一事物比较普遍地适用于同类对象或事物。人的思想的变化发展是有规律的,这种规律体现在阶段性和连续性上,在具体教育过程中,既要把握思想变化的阶段性,按照学生思想发展的层次,有重点、有步骤地进行教育;又要把握思想发展的连续性,按照思想发展的趋势,坚持不断地进行教育,使各教育阶段循序发展,交融递进,这样才能取得教育的最佳效果。大一大二学生存在的问题是共性的,所以,一、二年级要进行普适活动,满足学生的共同需求,着重解决共性的问题;大三、大四学生存在的问题是专业性问题,所以,三、四年级要进行专业活动或与专业契合度比较高的活动,着重解决专业性的问题。处理好普适性教育和专业型性教育的关系,才能把握好学生思想变化发展的阶段性和连续性的关系,使教育既分阶段又连续地向前变化发展,为实现素质教育的最佳效果指明了方向。 一、大一新生普适性教育的必要性 面向大一新生开展普适性教育是由刚刚步入大学校门的大一新生普遍面临的问题决定的。大学生活与中学生活有着巨大的差异,刚刚步入大学校门的大一新生,面临着角色、学习、生活、人际交往等多方面的新变化,能否引导新生迅速适应这一系列变化,关系着新生能否顺利实现从中学到大学的转变,顺利开始和圆满完成大学学业。 1(角色方面的变化 从中学时家长、老师无微不至关怀的未成年人到大学时远离父母怀抱,凡事都要依靠自己的成年人的转变;从中学时出人头地的学习尖子到大学时默默无闻的普通学生的落差;面临社会赋予的更大的期望值和更高的要求。 2(学习方面的变化 学习内容更多,范围更广,要求更高,任务更重;学习方式上,由学年制转为学分制,强调启发式教学,学习形式松散,对学生个人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的 要求提高。 3(生活方面的变化 生活上不能再依赖家人,凡事要自己处理;告别两点一线,生活范围扩大;面临饮食差异、气候变化、不同人群生活习惯等适应障碍;由高中的学校直接、集中、统一管理向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转变。 4(人际交往方面的变化 范围扩大,由单纯到复杂,需要较强的沟通和协调能力;人际交往方式不能再以自我为中心,面临由被动到主动的重大改变;交往需求增强,需要通过交往获取知识、提高素质、完善自我。 要根据大一新生存在的问题和实际需要,通过有针对性的教育活动设计和开展,使大一新生顺利实现从中学到大学的转变,丰富学生的知识,提高学生的能力,提升学生的素质,使学生在大学期间健康成长,将来顺利走向社会并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人才。 二、“五育”的设置及目的 大一新生普适性教育的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根据活动的具体内容和培养目标,可将主要的大一新生普适性教育活动作如下划分:适应性教育、性教育、引导性教育、提升性教育和规划性教育。 适应性教育的目的是引导新生尽快适应和融入新的环境,这也是大一新生普适性教育的首要任务。规范性教育是大一新生普适性教育的重要内容,意在培养学生良好的组织纪律观念、学习生活习惯和思想道德素质。引导性教育的目的在于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大学的学习模式、专业培养目标,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升性教育侧重学生思想引导和提升,以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培养学生优秀道德品格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为宗旨。大学时期是职业生涯最重要的准备阶段,能否引导学生科学规划大学生活和未来的职业生涯,尽早做好知识、能力、素质等方面的储备,直接影响学生未来的就业竞争力和职业发展。 “五育”的大一新生普适性教育,目的在于使学生迅速适应和融入全新的大学生活,增强学生的沟通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水平和集体荣誉感;帮助学生系统地掌握各项规章制度,明确大学培养目标和个人的行为准则,督促学生将规章制度内化为自觉的行动,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态度和习惯;引导学生正确对待个人成长,关注个人知识、能力、素质的发展,科学规划大学生活和职业生涯,积极承担起对他人、对社会的责任;提高学生政治思想修养和道德修养,培养学生健全人格、良好个性和心理品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三、“五育”的内容和实现形式 (一)适应性教育 1(参观和熟悉校园 ,向新组织新生对教学区、生活区、校史馆、校园主要活动场所等进行参观生详细介绍学校的历史、现状、特色、成就、发展前景等内容,使新生尽快熟悉新的校园环境,培养学生对学校的认同感、归属感和自豪感。 2(引导新生适应新的人际环境 以“让我们相识”、“让我们并肩前行”为主题的新生团体训练,与新生第一届班委会和团支部组建相结合开展的主题班团会和优秀寝室、优秀班级评选,“同一屋檐下、共建一个家”寝室向心力大赛等,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水平和沟通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归属感。 3(引导新生融入全新的大学生活 新生见面会、团委学生会宣讲以及演讲比赛、十佳歌手大赛、体育活动月等文娱演出、文化传播、体育竞技类活动,为新生解惑答疑,提供自我展示舞台,培养广泛的兴趣爱好,促使新生尽快熟悉和融入大学生活。 (二)规范性教育 1(组织纪律观念教育 军训是学生进入大学的第一课,通过扎实的军训,新生不仅学习到基本的军事理论、军事技能,更经受了考验、磨练了意志、增强了体魄,极大地提高了政治思想觉悟、增强了组织纪律观念、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为日后的学习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2(校规校纪教育 自觉遵守校规校纪是学生良好思想道德素质的重要体现。在《学生手册》的基础上,以学生、教务管理制度和法制安全常识为主要内容,以新生入学教育考试为考核形式的校规校纪教育,强化学生对校规校纪比较全面、系统地掌握,并进一步督促学生将规章制度内化为自觉的行动,养成良好的态度和习惯。 3(基础文明教育 学生的基础文明素养折射着学生的道德品质、学习动机、学习态度,主要体现在基本的礼仪、礼貌、礼节上。基础文明教育,能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促进其良好道德行为规范的养成。要通过加强礼仪教育、审美教育,深入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强化日常的文明行为检查和督促,营造基础文明教育的舆论氛围,引导学生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 (三)引导性教育 1(专业教育 专业教育是稳定学生思想,使其产生兴趣和专业归属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热情的重要前提。专业教育的具体形式包括邀请专家介绍本专业的发展现状、就业状况和发展前景,邀请系领导介绍课程体系、课程设置、教师资源,邀请专业教师介绍专业知识、专业方向和学习方法等,解除新生思想上的疑惑,明确自身的学习目标和努力方向。 2(学生经验交流会 用发生在学生身边的先进事迹来激励、教育学生,更能增强教育的亲和力、说服力和感染力。组织学习经验交流会或从高年级选拔优秀学生组成“学生讲师团”在新生中开展巡回讲座,从学习、工作、生活等方面,就如何度过大学生活对新生进行教育和引导,用学长的亲身经历和切实感受,引导新生了解真实的大学,更好地融入大学生活。 3(图书馆资源培训 图书馆是学生在课余时间进行业余学习,提高文化素养和专业水平的主要场所和重要资源。新生入学后要及时组织新生到图书馆参观,由图书馆老师向同学们介绍图书馆的馆藏资源和网上资源,讲解图书馆的功能和使用,便于新生尽快了解图书馆的资源和服务,更快更好地利用图书馆巩固课堂知识,扩大知识面,培养自学能力。 (四)提升性教育 1(入党启蒙教育 入党启蒙教育是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环节。入党启蒙教育既要充分重视党的基本理论知识教育,也要全方位多角度地向学生展现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取得革命胜利、国家独立的曲折发展历程,使学生明确党的性质、指导思想、最终目标等内容,指导新生树立正确的入党动机,积极主动地争取入党,接受党组织的考验。在具体形式上,除了讲座外,还可以采取观看爱国影片、召开座谈会,撰写心得体会等形式,拓宽入党启蒙教育的途径,增强教育效果。 2(感恩教育 感恩教育是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加强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客观需要。要以“八荣八耻”为切入点,开展以“孝亲、敬师、爱校、报国”为主题的丰富多彩的感恩教育活动,引导大学生识恩、知恩、感恩、报恩、施恩。为了取得更好的教育效果,要创新工作方式,以拍摄“感恩父母心”DV片、开展“给父母写一封信”活动、举办“我的父亲、母亲”感恩主题图片展、开展“老师,您好”系列尊师活动、评选“感动校园”人物、组织青年志愿者社会实践活动等,使学生更好地融入家庭、学校和社会,增强学生的感恩意识和责任感。 3(诚信教育 诚信是处理个人与社会,个人与个人之间相互关系的基础道德规范,更是塑造当代大学生健康人格的道德基石。要为每名大学生建立诚信档案,如实学生在校学习期间诚信状况,将学生的诚信表现情况与学生的各种评优、奖助学金、推优入党和毕业生就业推荐等相挂钩,并归入其个人档案,使诚信成为学生的第二张身份证。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是诚信教育的重要载体,要广泛开展以诚实守信为主题的签名、演讲、辩论、征文、班会等实践活动,潜移默化地将诚信意识植入学生内心深处。要充分运用宣传舆论工具,如广播、校园电视新闻、宣传栏、墙报等,大力宣传诚信思想,褒扬先进典型,营造“以诚信为荣,以失信为耻”的良好氛围。 (五)规划性教育 首先要通过邀请主管就业的老师给新生作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带领新生到人才市场感受求职氛围,使新生一入校就认识到就业形势的严峻;其次要邀请相关行业的人力资源专家和用人单位为新生做人才需求讲座,使新生了解用人单位的人才需求和用人标准;再次邀请优秀毕业生给新生作如何度过有意义、有价值的大学学习生活的专题报告,使新生明白大学生活对于职业生涯的重要意义;最后引导新生在做好自我分析(性格特征、能力特长、职业兴趣、职业价值观)、职业分析(家庭环境分析、学校环境分析、职业环境分析)的基础上,明确个人职业定位,设定大学期间的具体目标及行动计划,并在大学期间有意识地培养与目标相匹配的能力和素质,为将来的就业和发展做好充分准备。 大一新生普适性教育是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基础性教育阶段,对引导新生顺利实现从中学到大学的转变,提高学生沟通表达与团队合作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态度与习惯,增强学生的责任感,树立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促进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因而素质教育要由前期大规模、高参与、软素质的普适性教育,逐渐向后期分组式、专业性、自组织的专业性教育过渡,促使学生自我管理、自我组织、自我评价、自我提升能力逐渐提高,更好地促进学生知识、素质、能力的协调、全面和终身发展。 参考文献: [1]曲建武、张贵仁.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科学体系研究[M].大连: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2]杨振斌、冯刚.高等学校辅导员培训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3]刘家贵、苏德银.大学生素质与素质教育[M].北京:科学普及出版社,2000. [4]贾玉敏. 大学新生面临的诸多问题及其入学教育[J]. 思 想 教 育 研 究,2008(2):44-46. [5] 吕晓娟、李泽林.民办高校学生特点及管理对策研究[J].成人教育,2005(1):54-56. [6] 孟庆恩.人的全面发展与大学生素质教育[J].学术交流,2005(11):188-192.
/
本文档为【大学新生入学教育】,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