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主持人在电视新闻播音中对“对象感”的把握与表现

2017-10-08 12页 doc 30KB 138阅读

用户头像

is_477730

暂无简介

举报
主持人在电视新闻播音中对“对象感”的把握与表现主持人在电视新闻播音中对“对象感”的把握与表现 四川音乐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主持人在电视新闻播音中对“对象感”的把握与表现 学生所在系(院) 传 播 艺 术 系 专 业(方向) (英汉)双语播音与主持艺术 年 级 2009级 姓 名 雷 蕾 学 号 20091610071 指导教师姓名 刘 莉 完 成 时 间:2012年12月 目 录 1 引言.............................................................. 4 2. “受众研究”崛起与传播中的对象感...
主持人在电视新闻播音中对“对象感”的把握与表现
主持人在电视新闻播音中对“对象感”的把握与现 四川音乐学院本科#毕业#(设计) 主持人在电视新闻播音中对“对象感”的把握与表现 学生所在系(院) 传 播 艺 术 系 专 业(方向) (英汉)双语播音与主持艺术 年 级 2009级 姓 名 雷 蕾 学 号 20091610071 指导教师姓名 刘 莉 完 成 时 间:2012年12月 目 录 1 引言.............................................................. 4 2. “受众研究”崛起与传播中的对象感................................. 4 2.1关于“受众研究”............................................. 4 2.2传播中的对象感............................................... 5 3.对“对象感”在电视新闻播音中的重要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5 3.1什么是对象感................................................. 5 3.2电视新闻播音中对象感含义..................................... 6 3.3“对象感”的重要性 ........................................... 6 4电视新闻播音中对象感的把握 ........................................ 6 4.1做到心中有人................................................. 6 4.2拥有丰富的内心情感........................................... 7 4.3拥有独特的主持特点........................................... 8 4.4对于“对象”的设想........................................... 8 4.5不同的地域,要有不同的把握................................... 9 5我国电视新闻播音的发展趋势 ........................................ 9 5.1电视新闻播音趋于完美任重而道远............................... 9 5.2道路是崎岖的,前途却是光明的................................ 10 6 结论............................................................. 10 致谢............................................................... 11 参考文献........................................................... 12 摘 要 伴随着电视新闻播音的地位逐步提高,大众以及媒体本身对电视新闻播音的也更加严格。“对象感”是区别于广播新闻播音与电视新闻播音的根本依据,电视新闻播音要求主持人做到“心中有人”并与之交流,而在众多的电视新闻播音中许多主持人都并没有完全做到真正地与受众交流,于是改善这种现状迫在眉睫,本文将围绕“为什么在电视新闻播音中主持人容易缺乏对象感”,“缺乏对象感后会产生什么效果”,“如何在播音过程中对对象进行设想”“如何解决传者与受众的关系”这些方面进行研究论述。 关键词 电视新闻播音;对象感;主持人;播音员;广播;报纸; 1 引言 在信息迅速全球化的今天,电视已经毋庸置疑地成为一种主流的传播媒介,而新闻又成为鱼龙混杂的传播信息中永远不过时,永远不被人们所抛弃,永远拥有众多而且稳定的受众群体。将新闻通过电视这种媒介进行传播信息的损耗量小,现场感强,所以电视新闻的地位日益提高并且坚固不可动摇,于是由于受众的关注程度加深必然对电视新闻的播出效果提出更高的要求,播出效果受到新闻采访编辑这些前期准备所制约,但在播出过程中主持人的状态更是至关重要,而对“对象感”的把握与表现的好坏我认为是决定主持人呈现在观众面前的状态是否良好的决定性因素,所以让主持人找到“对象感”让主持人做到“心中有人”显得尤为重要。只有这样电视新闻才能呈现出一种交流而并非单纯的传播告诉的状态,只有这样电视新闻才能长久地占据主流媒体的地位,只有这样电视新闻才能以一种完美的姿态去迎接新闻传播中另外的新的挑战。 2. “受众研究”崛起与传播中的对象感 2.1关于“受众研究” 受众研究是大众传播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随着大众传媒的迅猛发展,尤其是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介在世界范围内的快速推进,今天的受众已不再只是游走于不同媒介之间的读者、听众或观众,也不再是单纯的信息接受者,如何从历史和社会等多个维度,全面描绘受众的各种面相和角色,分析其特点,把握其变化规律,已成为受众研究的一项重要任务。然而,迄今为止,关于受众的研究论著不少,关于受众的全景式把握却不多见,就此而言,丹尼斯•麦奎尔撰写的《受众分析》一书,可谓欧美传播学界全面、系统地探讨受众问的一本著作。对迄今为止林林总总、各式各样的受众研究,麦奎尔进行了化繁就简、提纲挈领式的整合和归纳,特别是参考和借鉴了詹森和罗森格伦关于受众研究的五种分类,在此基础上,将受众研究划分为三大传统,分别冠以结构性、行为性和社会文化性受众研究之名,并以图表的形式详加说明。 麦奎尔认为,结构性受众研究源于媒介工业的需要,其目的是为了获得有关受众规模、媒介接触、到达率、流动情况等方面的量化信息,这些数据对于媒介广告经营来说是必不可少的,由此催生出了一个与广告和媒介市场研究密切相关的庞大产业。结构性研究也有助于区分受众类别,探讨社会背景、大众传媒系统与个人媒介使用之间的关系。行为性受众研究的目的,重在改进和强化媒介传播效果,即通过考察受众外在的而非内在的表现,比如受众的媒介选择、使用、意见和态度等,来解释媒介的影响,预测受众的行为,为传播决策提供参考。在行为性受众研究中,受众被视若“黑箱”,不必了解其内在机理,通过察其言观其行,便可描述受众经验,推知其行为动机和传播效果。社会文化性受众研究内容 广泛,广义上包括批判研究、文学批评、文化研究和接受分析在内,狭义上则主要指后者。它与结构性与行为性研究的不同在于,它抛弃了传播效果的刺激,反应模式,也不再遵从媒介文本或媒介讯息万能的观点,更扬弃了传统批判学派所谓受众臣服于传媒体系的观点,它认为受众具有主动性和选择性,受众的媒介使用是特定社会文化环境的一种反映,也是赋予文化产品和文化经验以意义的过程。接受分析还特别强调了受众在对媒介文本进行“解码”中的能动作用,受众对于大众媒介所提供的支配性和霸权性意义,具有抵抗和颠覆之力量。 2.2传播中的对象感 随着近年来电视新闻播音在我国各级电视台的设立,专业化的电视新闻播音也纷纷登台亮相。但是,电视作为一种媒介,其本身并没有与受众直接沟通和交流的能力,所以,与受众面对面交流和互动的重任就要由主持人来完成。早期的传播是一种灌输的传播,传播者把信息灌输给受众,受众被动地接受,传者的播讲欲望不强烈,受众的倾听求知欲望也不强烈。后来传播发展到迎合阶段,这似乎又是另一种极端,传者为了迎合受众的口味进行传播,难免扭曲一些事实或者给信息加上夸张的成分。人们对传者与受众的关系的认识在不断发展,要解决并且在传者与受众之间建立正确适宜的关系,首先就应该正确地认识传者与受众之间到底应该是一种怎么样的关系(这里只研究电视新闻节目的播音员和主持人在面对镜头时与想象的受众之间的关系)。我认为传者与受众之间应该是息息相通的,平等的,朋友式的,不能“居高临下”不能“装腔作势”也不能“迎合媚俗”。也就是说播音员在播出稿件时首先应该摆正自己的位置,不是“领导”也不是“上级”而应该是受众的朋友,平等地进行交流。在播讲中一定要牢牢把握好传者与受众的关系,因为这直接关系到传者是以一种怎样的态度来面对受众,即使把“对象”想像得很正确,但如果态度用错了,那么播音员的播稿同样是失败的。相反如果传者与受众之间建立了正确的,“朋友式”的关系更有利于主持者表现正确的“对象感”。 3.对“对象感”在电视新闻播音中的重要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3.1什么是对象感 我们借用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这句话用以佐证:“没有对象,这些话就不可能说得使自己和听的人都相信有说出的实际必要。”虽然这句话是对戏剧中演员与观众之间关系的表述,这里的对象是目中可见的,在剧中,是角色之间的互为对象。但这样的观点对播音员、主持人与受众之间也是同样适用的,既然“目中无人”但要努力做到“心中有人”,这就是这一概念产生的依据。另外我们从《新编现代汉语词典》中对“对象”的解释也可窥见一斑:“行动或思考时作为目标的人或事物。”播音员、主持人所有的行动或思考都是为了“作为目标的人”。因 此,我们心里应该有受众,想着受众,不要忘记受众。 3.2电视新闻播音中对象感含义 对象感是指在播音过程中意识到对象的存在并之进行交流、呼应的那样一种感受。 播音员、主持人在播音时,面前一般是没有实在的传播对象的,就是说“目中无人”,但是,心中必须要有人。要让传播对象始终在脑海里浮现着,好像和他们面对面地说话一样。不仅意识到对象的存在,而且还要意识到他们的“反应”,与之进行思想感情上的交流和呼应。既“存在”,又“交流”,这就是对象感。有的创作活动,有嘉宾在场或嘉宾和观众同时在场,这时,既要同现场的嘉宾、观众交流,又要同收音机或电视机前的广大受众交流,使交流具有了多向性。但真正的受众仍是在收音机和电视机前的。现场的嘉宾和受众的参与,也是为了共同完成为收音机、电视机前受众服务的任务。 3.3“对象感”的重要性 对象感对播音主持语言表达的作用是十分重要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影响播讲愿望。播讲愿望,从根本上说,是一种企图转告人、说服人、回答人、批驳人、打动热启发人那样一种愿望。传播对象的需要是激发播讲愿望的重要因素之一。知道对象的需要,就会是播讲愿望更加强烈,反之,对象不明,需要不清,播讲愿望肯定不会强烈。二是影响思想感情的运动状态。内容是影响思想感情运动的决定因素,对象也有很大影响。对象感可以使创作者的思想感情更加强烈,更加充沛,更加具体,自始至终处于积极的运动状态。三是影响播音的亲切感。亲切感主要来自对象感。当面交谈时总是比较亲切的,为什么播起音来会不亲切呢,主要是缺乏对象感。心中无对象,没有交流呼应,怎么亲切得起来呢,四是影响表达方式。同一内容,对不同的传播对象,应该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才会产生好的传播效果。例如同一消息,对一般受众,用播报的方式,在对农节目中,面对农民,就可以采用更加通俗亲切的“说”的方式。 4电视新闻播音中对象感的把握 4.1做到心中有人 在播讲的过程中,眼神小能虚,也小能眼睛无固定位置地东看西瞅。电视播音员、主持人独自呆在空无人的演播室里,必须而对镜头寻找感觉,要能意识到观众的存在和反应。旦进入演播室而对着摄像机,镜头前的自我感觉良好的时候,你就能意识到这是在而对着观众说话,视线所及之处就好像看到了观众们期待的目光。此时此刻,你的眼神就会发亮,语言也随之有了着落,神态也会松弛自然起来。需要注意的是,播音员、主持人视线的高低与否也是很有讲究的:视线抬得过高,容易导致屏幕图像出现翻自眼儿的感觉,视线过低又容易产生蔑视状。最好的视线应取平视中稍下点,即稍微带点俯视为好。当然,播音员、主持人视 线的高低还要以各电视台的摄像机与播音台位置的高低小同而有所小同,有的视线在摄像机镜头底沿处为好,有的则看着镜头最好,还有的要看镜头顶部,小能概而论,需要播音员、主持人自己在实践中摸索、总结。 4.2拥有丰富的内心情感 在电视新闻播音中播音员缺乏“对象感”基本上表现为声音语言上语气平淡呆板,没有起伏波澜,在语速上可能快得像自言自语,也可能漫无目的地拖沓,没有播讲的兴趣和愿望,这样受众当然心生倦意。在非语言上则表现在电视播音中不敢抬头,一抬头就播错,就找不到行,接不下去;或者是为了抬头而抬头,抬头过于频繁,实际眼睛没有精神,或者是眼神散,眼神不稳,漂浮不定;更有甚者屏幕出现视线过高造成翻白眼,视线过低呈现藐视状态等。这些由于缺乏“对象感”产生的情形非常不雅,观众难于接受播音员的播讲形象这就直接影响了电视的宣传效果,达不到节目播出的目的了。这里我们可以把一些优秀的电视新闻播音员作为典型来进行分析,我了解过许多的电视新闻播音员,但其中我最喜欢的就要数中央电视台的资深女播音员邢质斌。说到把握和表现“对象感”我觉得邢质斌老师是最有发言权的,邢质斌老师取得的辉煌成绩大家都有目共睹,有人这样评价她说“端正大方,正襟危坐,字正腔圆,作为中央电视台一名资深的女主播,像一幅不会褪色的画像,每晚悬挂在千千万万家庭的电视荧屏上。”多年的播音经历使邢质斌老师练就了沉稳的气质,丰富的经验和成熟的播音技巧使她在播音中感到游刃有余,面对镜头时的挥洒自如,邢质斌老师对“对象感”的把握与表现也显得十分独到。一方面是因为她从事了多年的播音工作,另一方面和她早年的经历也分不开,正是因为她有下乡的经历,了解广大农村的劳动人民的生活状况,了解农村的风土人情,了解风俗文化,见得更多,理解得更多没在内心形成的体验才更多。这就好比前面提到的建议大家广泛地涉猎人文社科类书籍丰富自己的见闻,如果不能身临其境,那就从别人感知的经验中获得认知。邢质斌有了丰富的内心情感,在将情感传达给受众的时候她将受众想象成自己曾经的“熟人”,“朋友”亲切地与他们进行交流,娓娓道来但又不失庄重。大家都一致认为邢质斌老师和现在年轻的播音员不一样,她给人的感觉是庄重,亲切,可以信赖。庄重是新闻播音应该有的起码姿态,也是主要姿态,但要做到亲切和信赖,邢质斌老师在镜头前寻找“对象感”时必定激发了内心情感,用心与受众交流,这也是邢质斌老师自信坦然的性格特点的流露。与“对象”交流时保持一份平常心也十分重要,邢质斌老师说自己播新闻那么多年来,也会有紧张的时候,在突发情况下有时还会紧张得忘词。幸好凭着自己多年的实践经验能把这种紧张的掩饰过去,最重要的是要保持一颗平常心。不管用什么样的方式与想象中的对象进行交流,保持一颗平常心是根本,只有保持平常心才能在播音生涯中处变不惊, 哪怕外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大事,置身于演播室的播音员也能心无旁骛用心与受众交流。邢质斌老师代表了一个时代的声音,亲切和蔼的形象早已深入人心,她和受众的永远都是心领神会的。 4.3拥有独特的主持特点 当然除了资深播音员邢质斌老师,在新时期也涌现出了一些十分优秀的播音员和主持人,像欧阳夏丹、郎永淳这两位刚刚进入央视担任《新闻联播》主播的播音员同样也是深受广大观众所喜爱,清新的主持风格让人觉得眼前一亮。他们在把握和表现“对象感”时也有独到的地方。比如在屏幕上他们没有其他播音员的严肃表情而是充满笑容,观众就忽然觉得原来新闻联播也可以是笑着播的,我认为笑就是欧阳夏丹对“对象感”把握上的一个独到之处,她一定是把受众想象成为更亲切的朋友和亲人,因为从她清新纯真的笑容就能看出她流露的是真感情,这种感情是装不来的。其次我们都知道在新闻播音中“送点”也是表现“对象感”的一个方法,“送点”是语言停顿的需要也是与想象的对象交流的一个对接点,欧阳夏丹在《新闻联播》中播报时“送点”的地方和通常播音员“送点”的地方不太一样。比如“下面请看详细内容”这一句,通常我们的送点处理是“下面请看”这几个字接着前面一条新闻播报的后面一起都是埋着头看稿,在说到“详细内容”这几个字的时候再抬起头来看镜头送点,但是在欧阳夏丹第一次出镜《新闻联播》中,她说整个一句“下面请看详细报道”的时候就已经抬起头了,送点的地方有两个,一是“下面”二是“详细”这样一来一是显得头部动作多了一个,没那么死板,二来感觉更放松不拘谨。这样就给观众传达出较强的亲和力和感染力。 4.4对于“对象”的设想 “对象的设想,可以从量的方面,如性别,年龄,职业,人数进行,还要从质的方面,如:环境,气氛,心理,素养等方面把握?4”首先从量的方面,在性别上,如果一篇稿件播出针对的受众群体大多数为女性,那么播音员和主持人在语言上应该温柔,舒缓;在年龄上,如果是针对老年的受众群体,那么语速应该稍微放慢,吐字要更加清晰,语气要更加和蔼;在职业上,如果是针对白领上班族的受众群体,那么语言应该干练有力;在人数上,如果是针对大规模人群而非少量具有一定共性的群体,那么语言应该简单易懂,尽量将专业性太强,生僻的话语转换为大众容易理解的句子。其次从质的方面,如果播出环境优雅,气氛和谐,那么播音员或者主持人的情绪应该更加饱满,状态要更加积极,保持微笑,让自己的情绪和状态与环境气氛相协调;如果播出环境氛围阴沉,主持人应该更严肃庄重;若果受众的心理脆弱,播出时应注意语气稍缓和,切忌强硬;如果受众有较高的文化素养,播出是应该避免落入俗套,格调应该高雅,避免简单的信 息重复累赘;如果受众只具有相对低下的文化素养,播出应注意语言通俗易懂,言简意赅,突出主要信息。而事实上任何受众都不可能脱离环境而单独存在,也就是说受众在接受信息时都是存在于一定的环境氛围,具备一定的心理和素养的,量和质就交汇并存,播出时既要考虑受众所处的环境又要考虑受众本身的属性。对“对象”的性别,年龄,职业,人数,环境,气氛,心理和素养进行设想应该是综合的,多方位的,多角度的。 4.5不同的地域,要有不同的把握 由于中国地域辽阔,南北地域之间的受众有很大的差异,同样是大城市,北京的受众和上海的受众也有很大的差异;而同样是农村,经济政治情况差不多而由于传统文化,欣赏习惯造成的不同影响,受众的欣赏趣味也就不同了。所以,即使是从上面说到的“量”和“质”上进行综合考虑,受众也会因地域不同,传统文化差异,欣赏习惯不同而显得复杂多样,所以我认为播音员和主持人除了掌握专业技能以外还应该多涉猎人文社科类的书籍,拓宽视野,丰富和完善知识体系,了解我国不同地域的不同文化,从而达到播稿时对“对象”的设想更准确,更能领会“对象”的深层次心理,进而达到播出目的。 5我国电视新闻播音的发展趋势 5.1电视新闻播音趋于完美任重而道远 2009年全国“两会”期间,有政协委员提出提案,直言央视《新闻联播》节目播音员结构老化。他在提案中指出:“《新闻联播》播音员队伍存在年龄结构、知识结构、新闻素质日益老化的问题,播音风格陈旧、沉闷„„让观众感到面容疲惫、表情单一、眼神呆滞、缺乏朝气和活力,甚至个别播音员在播一些重要新闻时都出现不应有的口误,致使新闻信息不清,甚至产生重大错误„„”央视播音员严格意义上来说应该是代表全国播音员的最高水平,但是由于体制原因,学历,工作经验使得年轻播音员主持人跻身央视时门槛变高,望而却步。使得汲取新的人才面临困境,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人才的利用和发展,这种现状的改变似乎却要经历一个漫长的过程,资深的播音员和主持人虽然存在年龄结构和知识结构老化,但经历丰富,面对突发问题时能随机应变,临危不惧,而且长期以来养成了一种严谨认真的工作态度,老播音员和主持人仍然是电视台的顶梁柱。年1轻的播音员和主持人思想活跃,精力充沛,干劲十足,能给电视台注入新鲜的血液,但缺乏实践经验,在资历和阅历上都明显不如前辈,如果电视台大批招进年轻的播音员和主持人,电视台可能面临断层的局面。所以如何妥善地调节好这个问题成了解决电文电视行业发展的出路,如果能够解决好新旧人员的置换问题,既能保证电视新闻的播出水平,又能给观众带来清新充满朝气和活力的感受那么电视新闻的道路就会越走越宽阔了。但目前来看还需要不懈地努力。电视新闻播 音趋于完美任重而道远。 5.2道路是崎岖的,前途却是光明的 电视新闻播音要想做得更强走得更远,面临着机遇和挑战,主持人和播音员在镜头前牢牢把握好“对象感”十分重要,我认为如果让新闻播音的形式从播报式向主持式转换播音员对“对象感”的把握和表现就会更加灵活自如了。因为主持式可以让播音员和主持人通过对新闻的了解发挥出自己独到见解,观点,态度和语言,这样主持人和播音员就站在一个更加主动的位置上带着自己的观点与受众交流,对新闻事件作出更深入的报道,从而提高电视新闻的亲切性和可行性。而且这种形式上的转变一定会受到年轻的播音员和主持人的青睐,主持式回避了他们因为缺乏内心体验而容易陷入呆板播报这个弊端,巧妙地将主持人和播音员带入一种讲述的状态,如果以一种“讲”的状态传播信息,那么“对象感”一定会明朗化。另一方面,目前我国高等艺术院校都分别设置了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甚至一些普通高校也同样设置了相关的专业学科,这些专业的设置为电视新闻播 有实干精神,勇于创新,一定可以将电视新闻音贮备了大量的人才,只要年轻人 播音推向一个更高的平台。 6 结论 在对《主持人在电视新闻播音中对“对象感”的把握与表现》的研究中让我对电视新闻播音有了更深一步的认识,本文仅限于与读者交流参考,对于存在的不足欢迎指正。比如见解不够独到,观点不够新颖,分析不够透彻。但这次写作经历会指引我自以后的研究中做得更加细致和全面。 致谢 经过了指导教师刘莉老师的多次指导,本人数次修改,最终定稿。我非常感谢刘莉老师的认真和负责。在我撰写论文的过程中,刘莉老师帮我指点并修正论文中的错误和不足,通过老师的悉心细致的教诲和无私的帮助,最终成文定稿。在此表示深深的谢意。 最后,向在百忙中抽出时间对本文进行评审并提出宝贵意见的系主任王江老师和各位老师表示衷心地感谢。 参考文献 [1]冯建华.频道专业化的四个走向[J].北京:电视研究,2001,12 [2]史可扬.电视栏目和频道辨析[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7:15 [3]史可扬.电视栏目和频道辨析[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7:9 [4]胡智峰.中国电视策划与设计[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4:68、69 [5]张海潮. 电视中国——电视媒体竞争优势[M].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1:38 [6]彭菊花,王笑笑.电视频道专业化的条件问题[J].湖南: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1 [7]孙玉胜.十年:从改变电视的语态开始[M].北京:三联书店,2003:43 [8]史可扬.电视栏目和频道辨析[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7:13、14、15 [9]赵玉明,王福顺.广播电视词典[M].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1999:212 [10]应天常.节目主持人通论[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33 [11]吴红雨.节目主持通论[M].浙江:浙江大学出版社,2008:54、60、68 肖沛雄.节目主持人语言传播艺术[M].广州:暨南大学大学出版社,2009:68、84 [12]
/
本文档为【主持人在电视新闻播音中对“对象感”的把握与表现】,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