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浮针疗法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的临床研究

2017-09-01 50页 doc 3MB 47阅读

用户头像

is_155956

暂无简介

举报
浮针疗法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的临床研究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 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个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 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除文中已经特别加以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含任何 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作品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 人和集体,均己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并致谢。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结 果由本人承担。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避瓦 日期:工o 7S年}月Jo同 关于学位论文使用授权的声明 本人完全了解广州中医药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保留 或向国家有关部门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
浮针疗法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的临床研究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 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个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 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除文中已经特别加以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含任何 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作品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 人和集体,均己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并致谢。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结 果由本人承担。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避瓦 日期:工o 7S年}月Jo同 关于学位论文使用授权的声明 本人完全了解广州中医药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保留 或向国家有关部门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 权广州中医药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 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他复印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保密论文在解密后应遵守此规定) ?一卵沦文作者签名兰彤 iI黛论文导师签名 , 日期:?口苫年F月?o日 lIllil iilllllllolll llillI Y2825555 中文摘要 目的: 本课题主要观察浮针疗法对肱骨外上髁炎的临床研究,并通过电针疗法和火针疗 法刺激方式的对比探讨的浮针疗法的临床疗效。 方法: 本课题在研究试验期间从临床选取合格肱骨外上髁炎患者87例,采用随机原则 分为基线资料均衡的三组患者,每组各29例。浮针组进行浮针扫散手法并留置软管 治疗本病,电针组选取相同的进针点,与浮针相同的进针角度和深度进针,进行电针 刺激30分钟;火针组患者选取肱骨外上髁局部痛点和浮针进针点进行点刺。结果比 较三组患者的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肘关节功能评分、无痛握力测试情况,比较 治疗结束后以及随访一月后的临床疗效,评价浮针对肱骨外上髁炎的临床疗效,并通 过不同的刺激方式探讨浮针的可能作用途径和。 结果: 课题首先纳入研究三组患者的基本资料,各组间患者的性别、平均年龄、平 均病程统计数据无显著差异,统计治疗前三组患者各项观察指标,包括VAS评分、PFG 评分、Mayo评分组问无显著差异,三组患者具有可比性。在此基础上,将研究结果归 纳如下: 1疼痛程度评估:三组患者分别接受浮针、火针、电针2个疗程治疗后,通过视 觉模拟评分法(VAS)统计三组患者治疗后疼痛程度,浮针组患者1(82?0(43、火针组 1(79?0(51、电针组3(27?0(16。数据分析三组患者VAS评分比较治疗前均显著下降 (P<0(01),且治疗后评分也存在显著差异(P<0(01)。浮针、火针、电针三组问两两 比较,浮针组与火针组VAS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但浮针组与火针组VAS评分 降低程度显著于电针组(P<0(01)。统计数据表明,浮针和火针疗法对于肱骨外上髁 炎局部疼痛缓解明显,电针对本病的镇痛效果次之。 2无痛握力评估:三组患者分别接受浮针、火针、电针2个疗程治疗后,测试三 组患者最大无痛握力(PFG),浮针组20(43?1(29、火针组18(56?1(37、电针组17(47?1(52。 三组PFG统计数据较治疗前均显著增加(PO(05)。统计数 据结果表明,浮针疗法对于恢复患者肘关节功能具有更好的疗效。火针与电针疗法对 于患者肘关节功能恢复疗效相当。 4近期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疗程结束后,对浮针组、火针组、电针组三组患者进 行疗效评估。浮针组治愈18例(62(07,)、显效8例(27(59,)、改善2例(6(90,)、 无效1例(3(44,),临床总有效率96(56,。火针组治愈15例 (51(72,)、显效7例 (24(14,)、改善5例(17(24,)、无效2例(6(90,),临床总有效率93(1096。电针组 治愈12例(41(38,)、显效9例(31(03,)、改善3例(10(34,)、无效5例(17(24,), 临床总有效率82(76,。统计分析浮针组治愈率显著优于火针组和电针组(P<0(01), 而浮针组总有效率与火针组比较则无统计意义(P>O(05)。 5远期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结束1个月后随访患者临床疗效,浮针组治愈16 (55(18,)、显效9例(31(04,)、改善3例(tO(34,)、无效1例(3(44,),例 临床总 有效率96(56,。火针组治愈14例(48(28,)、显效7例(24(14,)、改善4例(13(79,)、 无效4例(13(79,),临床总有效率86(21,。电针组治愈10例(34(48,)、显效6例 (20(69,)、改善5例(17(24,)、无效8例(27(59,),临床总有效率72(41,。对远 期疗效的统计分析表明,浮针组远期疗效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显著优于火针组和电针 组。 本课题运用浮针疗法治疗肱骨外上髁炎,通过火针疗法和电针疗法选取与浮针疗 法相同的进针点或进针方向、或进针深度进行对比,结果浮针组在缓解局部疼痛、恢 复握力,改善肘关节功能方面具有明显优势,而通过对疗程结束和治疗结束1月后两 组患者临床疗效的统计,浮针组患者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均具有显著优势。因此浮针 疗法是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的优选方案。 结论: 现代浮针疗法具有传统浮刺“肌急而寒者”的治疗特性,通过调动“卫气”,使 “气至病所”而发挥温养肌肉、通调经络,开合关节的功效。运用浮针疗法治疗肱骨 外上髁炎通过浅筋膜结缔组织的机械力或生物压电效应缓解局部疼痛,调节关节功 能。浮针疗法操作简单,刺激持续有效,疗效肯定,是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的优选方案。 关键词: 浮针;电针;火针;肱骨外上髁炎 Il The CI inical Research of Fu’S Subcutaneous Needl for ing humeraI itiSepicondyI externaI Chinese Medicine SpeciaIty:TraditionaI and Acupuncture Massage Author:HeJing yu Tutor:Professor:Xui nenggu Abstract Tennis elbow which used to in tennis become mostly professional appear players,now shows Namre of and much the ain to‘'non-professonal”,and universality younger In the crowd( called the extemal humeral modemmedicine,the terminology caused inconvenience to in life(At patients daily epicondylitis(W1lich present,there extemal humeral there is short are method for of aepicondylitis,but many in this we focus all ontreatment Therefog studX exploring optimal preferred protocols( treatment for external humeral epicondylitis( iMeObject ToobservetheclinicalcurativeeffectivenessFu’Sof Subcutaneous for needing humeral the mechanism of the Fu’S Subcutaneous was epicondylitis(And needing external the with stimulation of or fire needle discussed,through comparison electro—acupuncture treatment( Methods There were 87 cases of external humeral in this qualified epicondylitis patients study, Then a remainder were the divided to three by randomly procedure,the patients groups(In Subcutaneous Fu’S Fu’S Subcutaneous withneeding groups(the patients accepted needing the asamesecond swinging operation technique。With acupoint selection,the group in the third fire WaS choosed(At electro—acupuncture(?mile group(the needling receivedindexes were and with the three recorded last,observation compared groups(And throughthe different stimulation mechanism of the Fu’S Subcutaneous was way,the needing explored(( Results 1 the VASscores:after three the Fu’S Subcutaneous groups accepted respectively VAS scores were the data needling,the decreased,And needing、electro—acupuncture、fire had but with the of Fu’S Subcutaneoussignificant difference(P<0(01) ,comparison data statistical andVASscoreshadnoneeding electro-acupuncture group,the the score of Fu’S and Subcutaneous fire was difference(P>0(05),while needing needling below data that Fu’Ssubstantially electro—acupuncture group(P0(05)( theneeding needing the best resulTle function( joint 4 The term clinical effects were after short in two courses of therapeutic compared cure rate of the Fu’S Subcutaneous was to other two treatment,the needing group superior the data had the effective rate of the Fu’Sgroups,and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while compared fire one month of cure rates and the group(However,afterneedling treatment,the the Subcutaneous effectiverateoftheFu’Swerethanothertwo needinghighergroups,with statistics significance(P标准
( 22 1(4排除标准 (( ((22 2研究方法 (( ( 23 2(1研究设计思路 ( ((23 2(2随机分组方法 ( ((23 2(3治疗方法 (23 2(4注意事项 (24 2(5观察指标 (25 2(6疗效判断 (25 2(7统计学处理 ( ( 25 V 2(8可行性分析 ((25 3研究结果 26 3(1患者基线资料数据统计 (26 3(2患者治疗结果比较 ((31 4不良事件观察((35第三部分讨论与分析 36 l研究结果分析 36 1(1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36 1(2患者VAS评分比较 ((36 1(3患者PFG评分比较 ((36 1(4患者Mayo评分比较 (37 1(5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37 1(6浮针组与电针组的探讨 。38 1(7浮针组与火针组的探讨 (39 2浮针疗法的探讨 41 2(1浮针疗法渊源 4l 2(2浮针疗法的理论依据 42 2(3浮针疗法的作用机理 44 2(4浮针疗法的现代研究 46 3本疗法优势 (48 4不足与展望 (48 第四部分结语 ((49 参考文献 51 附 录 ( ((56 附表1:简式的McGill疼痛问卷表 ((56 附表2:肩关节活动功能ROM评分量表 ((58 致 谢(( ,,59 VI 浮针疗法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的临床研究 引 言 由于现今电脑、手机等现代工具的普遍使用甚至滥用,导致“网球肘”也就是 肱骨外上髁炎的发病人群由特殊的职业人群扩展到普通大众,甚至年青人群。本病 的发病率可以达到I临床门诊就诊率的26,。现代医学就肱骨外上髁炎的发病机制 行了系列研究,从伸肌总腱的慢性劳损、到环状韧带的变性、微血管神经束的卡进 压、 甚至与肱桡关节滑膜囊的关系均进行了探讨。研究者从不同角度对本病的病理机制 进行了研究,而在治疗方面的研究仍是缺乏简单有效的治疗方案。封闭疗法镇痛疗 效显著,而激素药物或局部麻醉镇静类药物的运用却让患者存在顾虑:物理疗法操 作简单运用安全,而其镇痛疗效及临床症状的缓解却差强人意;手术疗法,即便是 微创手术疗法用于肱骨外上髁炎也未免“大题小做”,让患者望而却步。因此,医者 和患者将眼光投向传统医学疗法。 肱骨外上髁炎在传统医学中,属于“伤筋”、“肘劳”范畴。《素问(长刺节论》中 有云“病在筋,筋挛节痛”。内伤局部气血劳损,外受寒、热、湿邪侵淫而发为本病。 传统针灸疗法治疗本病体现出良好的镇痛疗效。但是由于本病部位的特殊性,给针 刺操作和疗效维持带来了困难。浮针疗法根据传统针灸疗法发展而来,1996年由南 京大学符仲华博士发明,2002年获得专利。浮针疗法有别于传统针刺的“得气”要 求,而强调“空中之机,清静以微”。通过传统的浮刺手法发展,通过通调卫气,以 “气至病所”而达到治疗目的。 与传统的针刺手法相比在刺激手法上由无痛扫散手法刺激取代了传统针刺产生 的酸、麻、胀、重针感;在刺激时间上通过皮下留置软管延长刺激时间增加刺激强 度;而在操作上,手法操作简单,用时短,留置软管后患者可以自行出针。通过对 浮针作用基础——结缔组织层的研究,浮针扫散手法通过对局部结缔组织机械力学 效应的改变以及由此产生的生物压电效应的细胞基质调整而发挥镇痛作用,改善局 部粘连痉挛。通过临床观察,浮针疗法对肱骨外上髁炎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此外,在研究通过选取相同的进针部位、相同的针刺方向、相同的针刺深度等 因素,而用不同的刺激方式包括火针和电针对比临床疗效,通过观察视觉模拟疼痛 评分(VAS)、无痛握力(PFG)、以及肘关节功能(Mayo),综合比较浮针疗法的近 期和远期临床疗效,浮针疗法具有更为肯定的临床疗效。 广州中医药大学2015届博士学位论文 2 浮针疗法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的临床研究 第一章文献研究 1传统医学对肱骨外上髁炎的认知 筋,是人体基本结构之一,《灵枢?经脉第十》中 云“人始生,先成精,精成而脑 髓生,骨为干、脉为营,筋为刚,肉为墙,皮肤坚而毛发长 ”由此论述可见,骨、 脉、筋、肉等如同房屋建筑的钢筋混泥土结构,是构成完整人体的必须部分。 1(1筋的生理功能 1(1(1约束骨骼,维持形态 《素问?五藏生成》:“诸筋者,皆属于节”。此旬中“节”在《说文解字》中是“竹 约”的意思,清代段玉裁认为“约”是缠束的意思。也有解释为“关节”。由此可见, “筋”是附着于关节,且约束关节,这样既可以保持骨与骨之间的连接维持一定的形 态,又可以约束骨与骨之间的相对运动。 1(1(2通利关节,协调运动 《素问?痿论》:“宗筋主束骨而利关节”,本句所讲“束骨”和“节”的概念是一 致的。而“利关节”中的利字,在古汉语字典中作为动词有“有利于,得利”的意思, 现代汉语解释有“顺应”之意。也就是有利于关节,顺应关节。关节的功能是协调机 体各个部分的运动,那么“筋”能“利关节”,其功能就是有助于协调关节的活动, 协助关节或者骨与骨之间的位置改变,保障运动功能。 1(1(3支撑结构,防护机体。 《内经》中认为入有五体,筋、脉、骨、肉、皮。作为五体之一的“筋”,其形 容为“筋为刚”,刚具有坚硬的特性,作为附着在骨骼或者血脉、脏器上的“筋”,具 有支撑维护机体形态,缓冲外力带来的损害。 1(2手三阳经与肘部的关系 手少阳三焦经,“起于小指次指之端,上出两指之 间,循手表腕,出臂外两骨之 间,上贯肘 ”。本经病变时,则“当所过者支、转筋”。三焦经循行时在前臂经过 肱骨和桡骨之问,而直接上至肘关节。病变时则出现经脉循行部位的痉挛疼痛。 手太阳小肠经,“起于小指之端,循手外侧上腕,出踝中 ”。当本经病变时, 则“肘内锐骨后廉痛”。手太阳小肠经则是沿收手外侧边缘循行,文中所指“踝”中, 究竟是肱骨外上髁还是内上髁呢,根据后文中当经脉病变时,是“肘内锐骨”,因此, 本经循行经过肘关节内上髁,并引起该部位的疼痛不适。 手阳明大肠经,“起于大指次指之端,循指上廉,出合谷两骨之间,上入两筋之 中,循臂上廉,入肘外廉 ”。而当本经病变时,则“所过者支痛及转筋”。阳明经 的循行较为明确,“肘外廉”,而病变时也是肱骨外上髁部位的疼痛明显。 由此可见,根据手三阳经循行路线皆与肘着联系。而细分其循行部位,以手阳明 经和少阳经经过肱骨外上髁为主,而从本经病变原文中也可以看出,手阳明经和少阳 广州中医药大学2015届博士学位论文 经以肱骨外上髁部位,或前臂前廉部位疼痛为主,而手太阳小肠经稍偏于肘后部位。 还需要额外提出的一条经络是足太阳膀胱经,《灵枢(经脉》中记载足太阳膀胱经, “主筋所生病者。”膀胱经是人体阳气充盛的经脉,而阳气,“柔以养筋”,因此,我 们除了认识到手三阳经与本病的直接关系以外,还应当知道膀胱经与本病也有着联 系,如当我们用手三阳经穴位治疗本病疗效不显时,可以考虑膀胱经经穴对本病的功 效。 1(3筋与脏腑的关系 1(3(1筋与肝的关联 根据传统中医学理论,我们知道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机体的任何一部分都是“内 属于脏腑,外络于肢体”的。作为人体结构之一的“筋”与哪些脏腑有所关联呢? 在 中医基础理论中,就五脏理论的学习中,我们知道“肝主筋”。“筋”与肝的关 系最为密切。《素问(平人气象论篇第十八》中有云:“藏真散于肝,肝藏筋膜之气也。” 分析该句的含义,两个“藏”字各有不同,我们知道中医的核心学说之一为“藏象理 论”,第一个“藏”字与现今的“脏”字是相通的,概含五脏的意思;而“真”即为 真气、精气的含义。也就是五脏的真气皆疏散至肝。而第二个“藏”字,则不是名词, 而是作为动词理解,表明生化收藏的意思。五脏将精气疏布于肝脏,肝脏将其化生收 、“肝生筋”、“肝合筋”、之说。 藏的精气以濡养筋膜。因此才有“肝主筋” 1(3(2筋与脾胃的关联 《灵枢-经脉别论》中:“食气入胃,散精于肝,淫气于筋。”《素问(太阳阳明论》 中有云:“四肢皆禀气于胃 今脾病不能为胃其津液 筋骨肌肉皆无气以生。”从 上述两条经典中可以看出,“筋”与脾胃功能相关。我们知道脾胃为气血化生之源, 人体各个部分的濡养的根本都来源于脾胃对饮食水谷的腐熟,进而生成精微物质的运 化传输,气血生成,充养脏腑、四肢百骸。 1,4筋伤的病因病机 在《素问?长刺节论》中有云“病在筋,筋挛节痛”,这一 句很好的概括了肘劳的 症状。下面我们就本病的病因病机进行分析讨论。 1(4(1外邪致 一病 《素问(生气通天论》中,“湿热不攘,大筋荚短,小筋驰长,冥短为拘,驰长为 痿。”《灵枢-经筋》中记载“经筋之病,寒则反折筋急,热则驰纵不收,阴痿不用。” 纵观各文献记载,六淫外邪致病中,以寒、湿、热三邪所致筋伤病最多。感受寒湿之 邪,多导致局部经筋拘挛;感受热邪则多驰纵不收。 1(4(2劳损致病在《灵枢》和《素问》中都有关于五劳之“久行伤筋”的记载, 我们知道“筋” 以静息为修养,而以活动为功用,因此凡过犹不及,久行则导致筋伤。在宋代《圣济 总录》中更是明确指出“诸筋从骨 若乃坠堕倒扑,折伤蹉跌 究图治疗”。而 4 浮针疗法治疗肱骨,l-(ktlt炎的临床研究 劳形亦或跌扑,更容易直接损伤筋脉。 就本病的病机而言,外伤劳损,邪气侵袭,导 致局部气血损伤而发为本病。正如 明代《正体类要》中记载“肢体损于外,则气血伤于内”。这一观点在《杂病源流犀 烛?跌打闪挫源流》也有体现“跌扑闪挫,卒然身受,由外及内,气血俱伤病也。” 在传统医学中,肱骨外上髁炎属于“伤筋”病范畴,也有医家将之称为“肘劳”, 因此对“筋”及“伤筋”病的认识即是对本病传统医学病因病机的认识。 纵观近二十多年的临床文献报道,我们可以发现,传统医学对本病的治疗以J'l-治 法为主,或予以外敷药剂,或给予传统外治如针灸疗法,而传统中药内服治疗本病则 鲜见。而从本病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分析,本病以局部病变为主,虽然与脏腑如肝、脾 等也有关联,但从“筋”的本身生理功能来讲,也是以约束通利局部关节为主。因此 在治疗方案上,临床多选择局部的外治法。 1(5传统中药制剂对肱骨外上髁炎的治疗进展 邱新红掣l】在对肱骨外上髁炎的认识中,认为本病主要是由于风寒湿邪留注局部 经络,导致气血运行不畅而致。因此外敷祛风胜湿散寒、散结消肿止痛的药剂可以有 效治疗本病。研究者将祛风散寒的麻黄、川芎;活血舒筋的葛根、血蝎:温经止痛的 干姜、延胡索按比例研粉与酒精调和密封备用。将药物制成5cmx5cm大小帖敷在疼 痛局部,外敷1小时取下。而另30例患者给予利多卡因和醋酸泼尼松龙局部封闭治 疗。通过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视觉疼痛模拟评分,药物外敷组的疼痛程度减轻更 为明显P总结
实践而创制“活肘舒筋手法”用于肱骨外上髁炎的治疗。研究中,患者 坐位,先对患者肘关节肌肉经络进行放松,操作者在患者身后,用同侧手掌握住患者 患侧手腕,向后进行牵拉,至肘关节伸直,再放松患者肘关节成自然屈曲状态,然后 再进行牵拉伸直。此为“活肘”手法。“舒筋”手法,操作者站在患者前外侧,用同 侧手掌握住患者患侧腕部,另一手握住肘关节,直至肩肘关节活动成约90。前屈位。 然后操作者以寸劲双手同时相对用力让使患肢瞬间伸直。然后旋前患者前臂,并用力 牵拉平举。临床36例患者接受该手法治疗,治愈32例,显效2例,好转1例, l例,总有效率97(2,。该活肘舒筋手法通过舒筋活络、滑利关节的作用对肱无效 骨外上 髁局部的粘连进行了有效松解。 王玉龙等136】在对肱骨外上髁炎患者进行治疗过程中,先予以患者局部按揉涂抹展 经乳2-3mL至药物渗透入皮肤,(以右侧为例)然后患者取坐位,操作者站立于患 者 广州中医药大学2015届博士学位论文 右前方。左手托住患者右肘关节,左手拇指置于伸肌总腱附着处,即肱骨外上髁后缘。 操作者右手握患者右腕处,拇指置放于桡骨茎突背面。将患者肘关节旋前屈肘90。, 然后按逆时针方向后旋前臂,并过伸患侧肘关节,在肘关节将过伸伸直时,用左手托 住肘关节向前,并用拇指弹拨伸肌总腱。然后向外侧牵拉前臂,并固定旋后外展过伸 位保持1分钟。对照组给予单纯的旋牵过伸手法。结果通过Verhaar网球肘疗效评 分, 治疗组和对照组组的临床优良率和3个月后随访有效率均以治疗组显著 p0(05),而6个月的优良率以封 闭治疗组(75(O,)优于肌肉能量组(46(1,)(P0(05,但在手术时间和关节活动时间,以及住院时问上, 多点灼伤组各项时间明显缩短,且不用住院治疗,而治疗费用也显著低于对照组。 2(3(4微血管神经切断术 王晓东掣54】认为穿过伸肌总腱的血管神经束在机体肘关节过度劳累、或是受到创 伤的情况下,局部组织肿胀粘连而产生疼痛,因此通过切断血管神经束可以有效的治 疗肱骨外上髁炎产生的疼痛。研究对21例患者进行临床观察,以肱骨外上髁压痛点 为中心,局麻后进行2cm至3cm的切口,要求深度达到前臂伸肌的肱骨附着表面。 广州中医药大学2015届博士学位论文 然后将从肌筋膜穿出的微血管和小神经束游离后切断。完善术后处理。21例患者平均 随访18个月,结果治愈19例,无效0例,且随访过程无并发症出现。研究者在术中 切断所选微血管神经束之前,必先钳夹所选血管神经束,而钳夹表现的疼痛性质跟术 前是一直的,因此本研究认为,微血管神经束的卡压是导致肱骨外上髁炎疼痛及功能 障碍的主要因素,而本治疗疗效确切。 陆晓文等【55】认为肱骨外上髁炎与伸肌总腱深处的微血管神经束卡压有关。研究对 40例病例进行研究观察。患者在局麻或臂丛麻醉情况下,在肘部伸肌总腱表面作长 2—2(5cm的切口,暴露伸肌总腱,通过手术显微镜寻找从肌筋膜下穿出的微血管(直 径为O(5mm)及小神经束(直径0(2mm)。将血管和神经进行松解后,用利多卡因 神经进行注射封闭,并对血管进行结扎。然后切断血管和神经。并对神经支残端对 进行 封闭包埋。皮下组织及表皮进行缝合处理。对患者进行平均2年的随访,结果治愈38 例,显效1例,有效2例,无效0例,治愈率93,,总有效率100,。 研究中对术中 切除血管神经进行病理检查,提示血管壁增厚,而神经纤维出现变性。因此对血管神 经柬卡压的病理机制进行了反向论证。而根据远期随访临床疗效也颇为满意。 通过以上献综述,我们可以看出传统医学对于肱骨外上髁炎的治疗,或3小结 采用不同 针具,或采用不同刺法,或采用推拿手法。但治疗上都体现为局部治疗为主,以舒筋 通络止痛为原则。通过对文献报道的结果观察,各种治疗方法均能对疼痛进行缓解, 对局部痉挛的肌肉进行松解,且各家均具有自身优势。然而,这些可谓“琳琅满目” 的治疗方法难免让旁观者有些“眼花缭乱”。且作为传统中医学的现代继承人,我们 需要自省,为什么现代医学可以飞速发展?为什么现代医学的研究可以得到业内人士 的公认?而又是为什么我们传统医学有时候不免陷入“五花八门”的尴尬境地? 仔细思量,现代医学发展的统一模式值得我们借鉴,纵观现代医学模式,或对疾 病诊断标准新的规范,或对疾病治疗方案新的制定,都会由公认的机构或组织出台最 新“某某指南”或最新治疗方案,然后医务工作者就指南和方案进行学习指导临床工 作。尽针对管任何一种疾病,现代医学也强调个体差异,然而他们是在大规模的研究 样本基础上,提出最佳治疗方案,最佳选择药物,在这一大结构下,如若出现使用禁 忌,则退而求其次制定这一类特殊人群的适合治疗方案,如再有特殊情况,则退而求 其再次,如特殊人群,如孕妇,如婴幼儿,再选择其最为实用的治疗方案。诸如此类, 从一条统一原则往下一一细分。因此,现代医学模式在今天信息飞速发展的时代,仍 可以有效统一的互通共享,每一次新方案,新办法的提出都将会是每一位现代医学者 共同的进步。 而审视我们的传统医学,发展到今天,我们似乎“门派”越来越丰富,各家学说 越来越多,难道是我们缺乏统一原则吗?其实不然,时至今日,比如在基础理论认识 中的藏象学说;比如在病因学的认识上,我们公认的“规范”——外感六邪致病学说、 20 浮针疗法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的临床研究 七情内伤致病学说;比如对脉象学说的认识等等,而在治疗方面,比如外感表实证, 我们首选麻黄汤;外感表虚证,我们首选桂枝汤。诸如此类,不胜枚举,我们均奉为 经典,无论是理论指导还是临床实践,都是字字珠玑,句句经典,就如同黄金指南般 地位不可动摇。而在传统针灸疗法方面,我们必须清醒的认识到,对于这样的经典标 准的运用我们是没有做到的,对这一“精益求精”的治疗方案的认识,我们是欠缺的, 也是因此才导致临床报道中出现如此多的治疗方案,从同一种疾病腧穴选择的多样性 到同一种疾病针法的多样性,从同一种疾病刺法手法的多样性到刺激方式的多样性, 以及不同疗法的综合运用等等,层出不穷。不得不承认,我们有“滥用”方法的嫌疑, 而缺乏对“经典”方法的归纳,我们有“随机”选择的盲目,而缺乏有效“规律”的 总结。我们也许不缺乏对知识“创新”,但我们可欠缺对知识的“求精”。正因如此, 从较为权威的对于中医临床文献研究进行分析报道的文章中,我们可以看到,无论临 床文献的有效率治愈率多高,最终对所有文献进行数据分析处理后,可信度却耐人寻 味。 面对临床疾病,归根结底,我们要求做到一个最根本的原则,那就是选择最简单、 最有效的治疗方案。然后根据各种特殊情况退而求其次列出一个其次的治疗方案,从 一个大的原则,普遍实用的方案逐渐细分规划。若传统医学能如此发展,我们有理由 相信,祖国传统医学必将得以继承和复兴。祖国医学已经走过千年,存在即是道理, 而真理必须发扬长存。 广州中医药大学2015届博士学位论文 第二部分临床研究 1一般资料 1(1病例来源 本课题中所有研究病例均确诊为肱骨外上髁炎患者,病例采集地点为台湾名师诊 所的门诊就诊患者。病例采集时间始于2014年1月,终于2015年2月。期问共 病例87例。 收集 1(2诊断标准 1(2(1西医诊断标准:参照2007年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中华医学会编著《临床 诊疗指南(疼痛学分册》嘶1中肱骨外上髁炎的诊断标准: (1)好发人群:网球、羽毛球运动员、搅拌工作及家庭主妇多见。 (2)临床表 现:肱骨外上髁部位明显疼痛及压痛,握拳伸腕以及旋转前臂时疼痛 加重。 (3)辅助检查:Mills(抗阻力伸腕实验)阳性。 1(2(2中医诊断标准:参照200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 准》旧1中本病诊断标准; (1)好发人群:多见于特殊工种或职业,如砖瓦工、网球运动员或有肘部损伤 病史者。 (2)临床症状:肘外侧疼痛,疼痛呈持续渐进性发展。进行诸如拧衣服、扫地、 提壶倒水等动作时疼痛加重,由于肘关节外侧局部疼痛导致肩臂乏力,握力减弱,严 重者甚至持物不稳,经过休息疼痛可缓解。 (3)阳性体征:肘关节外侧的压痛(+),肱骨外上髁压痛明显(+),前臂伸 肌群紧张试验(+),伸肌群抗阻试验(十)。 1(3纳入标准 1(3(1患者符合肱骨外上髁炎的中西医诊断标准; 1(3(2患者年龄要求25岁至60岁: 1(3(3患者单侧肘关节受累; 1(3(3患者知情同意,自愿服从本课题的研究安排。 1(4排除标准 1(龟1肱桡关节滑囊炎患者,或由于冈上肌、斜方肌等劳损导致的肱骨外上髁疼 痛患者; 1。4(2年龄小于20岁,或者年龄大于60岁的患者; 1(4(3妊娠期或哺乳期的女性患者; lI 4(4糖尿病患者: 1(4(5具有精神类疾病,不能配合治 疗或疗效观察的患者。 浮针疗法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的临床研究 2研究方法 2(1研究设计思路 课题严格按照随机对照实验的设计方法,将临床收集的合格病例通过随机余数法 分为3组,每组29例患者。对三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如性别、年龄、病程、VAS 分、忠侧无痛握力、肘关节功能评分)进行比较,若三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分布均评 衡, 则进入临床研究,一组患者接受浮针疗法,一组患者接受火针疗法,一组患者接受电 针疗法,通过比较治疗前后三组患者的各项观察指标,评估各种疗法的临床疗效,并 对浮针疗法的可能治疗机制进行讨论。 2(2随机分组方法 选用随机方 法:随机余数分组法 操作方案: (1)空白信封编序:设置87个空白信封,信封封面按1—87依序进行数字标号。 (2)获取随机数字:在随机数字表中,选取任意一栏任意一列的某一数字作为 起始数字,从该数字开始按顺序截取87个随随机数字。 (3)随机数字分组:将所得87个随机数字进行分组处理。具体方法:将随机数 字除以组数3,所得余数为奇数则为浮针组,如余数为偶数则为电针组,如刚好整除 则为火针组。 (4)编写随机卡片:用87张空白纸片制作随机卡片,卡片上分别注明以下六项 内容:卡号、随机数字、余数、组别、治疗方案、填写日期。将对应卡号和信封编号 的随机卡放入信封中。 (5)受试患者入组:研究开始纳入合格病例后,按信封编号打开里边随机卡, 接受上面治疗方案,进入临床研究。 2(3治疗方法 2(3(1浮针组治疗方法 (1)针具选择:南京派福医学科技有限公司研制的一次性 浮针针具。 (2)浮针进针点定位:首先标记患者肱骨外上髁局部最痛的压痛点 A,然后沿伸 肌肌群走彳于在体表的投影方向,距离标记A点约6-8cm处,标记为进针点B。 (3) 操作方法:患者取仰卧位或坐位,将肘关节屈曲约90。 (或150。)便 于 医者操作的曲度为宜。用医用碘伏对迸针点进行常规消毒。左手可将进针点皮肤提捏 以缓解进针时的疼痛,右手持浮针针柄,针尖对准进针点,与皮肤呈15。至25。迅 速刺入皮下。左手提捏AB点连线之间的浅筋膜层,右手缓慢推进针身,直至整个针 身完全推入皮下浅筋膜层。将针芯退至卡槽处(即让针尖退入软管内)。右手持针柄, 以进针点为支点,在浅筋膜层做扇形平扫运动。在扫散手法过程中,医者要求实施手 法时无阻力感,而患者无酸、胀、痛感。进行扫散手法15分钟后,退出针芯,以透 广州中医药大学2D15届博士学位论文 明防水敷料覆盖局部(包括外置针柄部位)。交代患者尽可能减少屈肘、以及前臂的 旋前旋后运动。软管留置24小时后取出,消毒针口,休息1天后,相同方法进行 针治疗。治疗3次为一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 浮 2(3(2电针组治疗方法 (1)针具选择:苏州华佗牌一次性无菌针灸针,规格 40姗 0(30ramX (2)穴位选择:首先标记患者肱骨外上髁局部最痛的压痛点 A,然后沿伸肌肌群 走行在体表的投影方向,距离标记A点约6-8cm处,标记为进针点B。 (3)操作方 法:患者取仰卧位或坐位,将肘关节屈曲90。,用医用碘伏对进针 点B进行常规消毒。左手可将进针点皮肤提捏以缓解进针时的疼痛,右手毫针针尖对 准进针点,与皮肤呈15。至25。迅速刺入皮下。左手提捏进针方向的浅筋膜层,右 手推进针身,针尖指向压痛点A点,直至推入针身约30ram入皮下。在进 约0(5cm处,平行于前针点及进针方向同样进针,进针后接华佗牌电针针B点旁边 仪,参数:波 形,疏密波;频率:2Hz,lOOHz,留针30分钟。连续电针治疗2天 次为一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 休息1天,治疗3 2(3(3火针组治疗方法 (1)针具选择:苏州博华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生产,中型 火针(针尖直径0(75ram) (2)火针点刺部位:首先标记患者肱骨外上髁局部最 痛的压痛点A,然后沿伸肌 肌群走行在体表的投影方向,距离标记A点约6-8cm处,标记为B点(同浮针取 法)。 点方 (3)操作方法:患者取仰卧位或坐位,将肘关节屈曲90。将肘关节屈曲约90。 (或150。)便于医者操作的曲度为宜。用医用碘伏对进针点进行常规消毒。点刺部 位用医用碘伏常规消毒。将酒精灯点燃,医者持火针针柄将火针针尖部位置于酒精灯 外焰处,将针尖烧至通红(或红里透白),迅速点刺A点及B点。A点点刺深度 0(2mm-O(3mm,B点点刺深度约O(3-0(5mE。每部位点刺5次。要求点刺时,稳、约 准、 快。点刺完后局部用棉签涂抹少量万花油。连续火针治疗2天休息l天,治疗3次为 一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 2(4注意事项 2(4(1浮针法注意事项:浮针进针深度要求将针身置于浅筋膜层,针尖指向痛点 而并未达到痛点。在扫散手法操作过程中,要求患者并未酸痛针感。留置软管过程中, 交代患者注意局部清洁,避免感染。 2(4(2火针注意事项:针刺前注意检查针具,如有缺损或倒刺则更换针具。针刺 要求持针稳,进针快,迅速出针。针后点刺部位泛白或红晕为正常现象。交代患者注 意针刺部位的清洁护理,避免感染。 24 浮针疗法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的临床研究 2(5观察指标 2(5(1疼痛程度:见视觉模拟疼痛VAS评分量表(最高10分)画一条10cm长的直 线,向患者说明直线一端为零点,表示无任何疼痛,另一端为可想象的最严重的疼痛, 观察过去24h肩关节最痛程度,让患者在直线上划一点,表示其疼痛程度,检查者测量 从零点至患者所划点之问的距离。(见附表1) 2。5。2肘关节功能按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标准(MEPS):该评分包括4方面:疼痛 45分,关节活动度20分,关节稳定性10分,日常生活功能25分。(见附表2) 2(5(3无痛握力测试(Pain—free grip strength PFG):PFG是指肢体缓慢用力, 直到疼痛开始出现即停止抓握时的握力。握力读书由表盘显示,测量3次,每 2分钟,取平均值记录。电子握力计(型号WCS—100),上海益联医学仪器发次问隔 展有限公 司生产。 2(6疗效判断 根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聘81(卫生部制定发行,1997 年第三辑)有关 “肩周炎”的疗效标准。 治愈:肘部外侧疼痛及压痛消失或基本消失,抗阻力的腕关 节背伸和前臂旋前动 作时疼痛反应消失,持物无疼痛,肘部活动自如。 显效:肘部自觉痛感消失,压痛明 显改善,抗阻力的腕关节背伸和前臂旋前动作 时疼痛反应不明显。 改善:局部疼痛和压痛轻微改善,抗阻力的腕关节背伸和前臂旋 前动作时仍有疼 痛。 无效:症状无改善。 2(7统计数据处理方 案 2(7(1一般数据统计:患者纳入研究后,由负责收集病例人员填写一般资料数据, 包括性别、年龄、平均病程等。 2(7(2实验数据收集:研究病例分组统计数据,每一组由专门一人负责统计数据, 包括患治疗前及治疗后的VAS评分、PFG值、Mayo评分。(该统计人员不参与临床 案的执行) 方 2(7(3数据录入:数据分别录入特定制作的电脑Excell对应表格。 2(7(4数据分析:数据分析运用统计软件SPSSl7(O进行分析处理,根据数据资料 类型分为计数资料、计量资料和等级资料。计数资料采用t检验,计量资料采用f 检验,等级资料运用Ridit分析。专人负责软件数据处理,得出数据分析结果。 2(8可行性分析 2(8(1网球肘的“非专利化”:网球肘曾经一度是网球类运动员的“专利”,而随 着人们工作及生活方式的改变,肱骨外上髁炎也就是俗称的“网球肘”呈现“非专利 5届博士学位论文广州中医药大学201 化”。肘关节的频繁反复的使用率因电脑的普及而增加,因行业的专业化如家政工作 者的专业化而增加,因人们休闲方式改变而增加如麻将一族。因此肱骨外上髁炎的好 发人群和好发年龄不再受到特殊工种和职业的限制,呈明显上升趋势,临床病例资源 充足。 2(8(2随着肱骨外上髁炎发病率的增加,本病的临床治疗方法日趋多样化,传统 治疗方案中的针灸疗法由于显著的镇痛疗效而长期用于本病的治疗,从最初的传统针 刺发展到电针疗法、火针疗法、浮针疗法等。而上述治疗方式在导师多年临床工作中 均进行了大量临床实践,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对于本课题的实施和探讨具有重要 的指导意义。 2(8(3患者的依从选择:疾病的治疗对于医护工作人员而言则是选择最佳治疗方 案,对于患者而言则是选择最优且痛苦较小的治疗方法。且由于目前治疗方案的多样 化,除了医护研究者进行方案的对比外,患者也会进行自主选择。安全有效,微(无) 创无痛,无副作用,方便快捷的治疗方案成为患者的首选,这也是医护工作者的目标, 而传统治疗方案在近年来的发展中,越来越契合患者的治疗心理,成为患者首选的保 守治疗方法。 综合上述条件,肱骨外上髁炎具有较高发病率,患者乐于接受传统针灸疗法,而 电针疗法、火针疗法、以及逐渐发展的浮针疗法均先后用于本病的治疗,患者无抗拒 心理,具有良好的依从性,结合导师临床经验,本课题安全可行。 3研究结果 3(1患者基线资料数据统计 共有合格受试者87例; 患者基线资料统计情况如下: 3(1(1患者性别数 1)据统计(见表l、图 浮针疗法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的临床研究 注:经f检验,三组患者性别比较,男女患者分布均衡,差异P>O(05,具有可比性。 图1患者性别数据统 3(1(2患者平均年龄数据统计(见表2、图计 2) 表2患者平均年龄数据统计(岁) 注:患者平均年龄统计分析,F--O(06,P=0(9391差异无意义 P>O(05,年龄方面三组患者具年龄(岁) 项目 例数 38(4?5(3 29 浮针组 37(9?5(7 29 火针组 !!:!主! :!(( !! ?_————————__一?_——___?———一———_?-———---———_?--—电针组 有可比性。 广州中医药大学2015届博士学位论文 图2患者平均年龄数据统计 3(1(3患者平均病程数据统计(见表3、图3) (岁) 表3患者平均病程数据统计(周) 注:患者病程数据统计比较,F:O(61,P=O(5467差异无意义P>O。05,平均病程比较三组患 者具有可比性。 图3患者病程统计(周) 3(1(4患者治疗前观察指标数据统计(见表4、图 4) 浮针疗法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的临床研究 表1患者各项指标数据统计 注:经t检验,患者治疗前各项评分数据统计比较,gAS评分F=O(15,P=O(8612:PFG F=132(30,P=-O(0000『;Mayo评分F=O(04,P=O(9638,差异无学意义P>O(05,三组患者具有可评分 比性。 广州中医药大学2015届博士学位论文 图4患者各项观察指标数据统 计 3(1(5男性患者健侧MGS数据统计(见表5、图 5)表5男性患者健侧MGS数据统计 注:男性患者健侧MGS统计比较,F=O(14,P=O(8686,差异无意义P>O(05,三组患者健 侧 MGS数据具有可比性。 图5男性患者MGS数据统计 浮针疗法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的临床研究 3(1(6女性患者MGS数据统计(见表6、图6) 表6女性患者健侧MGS数据统计 注:经t检验,女性患者健侧MGS数据统计比较,F=2(47,P:O(090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O(05, 三组患者治疗前肩关节功能具有可比性。 图6女性患者MGS数据统计 3(2患者治疗结果比较 3(2(1患者VAS评分数据统计(见表7、图7) 表7患者治疗前后VAS评分统计 注:三组患者治疗结束VAS数据统计,经t检验,P=O(0000三组患者经治疗后PRI评分均有 明显下降(P<0(01);对三组进行组问比较,浮针组与火针组数据无统计差异(P>O(05), 而浮针 组与电针组数据,火针组与电针组数据比较存在显著统计差异(PO(05。 3(2(4近期临床疗效统计 表1Q患者近期临床疗效统计 无效 总有效率 改善 临床治愈 显效 项目 例数 2(6(90,) 1(3(44,) 96(56, 29 18(62(07,)8(27(59,)浮针组 93(10, 7(24(14,) 5(17(24,) 2(6(90,)) 29 15(51(72,) 火针细 5(17(24,)82(76,9(31(03,) 3(10(34,) 29 12(41(3896) 电针绢 注:经Ridit检验,三组患者总有效率构成比统计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而三组治愈率比较,浮针组治愈率明显优于其他两组PO(05), 在接受不同治疗方案后,三组患者VAS评分出现差异,浮针组(1(82+0(43)和火针 组(1(79士0(51)较电针组(3(27+0(61)数值降低显著(P<0(05)。据此分析,浮针组 和火针组患者在分别接受治疗后,现有疼痛程度明显减轻,有效达到镇痛效果;而电 针组患者虽然疼痛也得到缓解,但仍是在通过视觉模拟评分法评估现有疼痛最明显 的。VAS视觉疼痛模拟评分法是患者主观疼痛程度的直接量化,所以,单纯从镇痛疗 效来看,浮针和火针疗法对于肱骨外上髁炎的镇痛效果是直接有效的。火针疗法,直 接作用于痛点及其周围组织,通过火针灼伤组织达到自身修复作用。而浮针疗法扫散 手法直指痛点,并24小时留针,刺激局部。从局部刺激量和刺激时问来看,浮针和 火针疗对局部的刺激量较电针更大。且从操作过程来看,浮针和火针更为简便省时, 因此,肱骨外上髁炎从局部镇痛作用上取舍,浮针和火针应当 首选。 1(3患者PFG评分比较 在接受治疗前,统计各组患者的PFG均值,数据显示 无统计差异(P>0(05)。在 分别接受各组治疗方案后,三组患者PFG均值出现显著差异(P<0(05)。在组问分析 中,浮针组PFG数据(20(43+1(29)显著高于火针组(18(56-4-1(37)和电针组(17(474- 1(52) 数据(P值均O(05)。在接受 不同治疗方案后,三组患者Mayo均值出现差异,浮针组患者数据(86(23士9(43)显 著高于火针组(80(568(62)和电针组患者(81(43士8(37)(P<0(05)。而比较火针组和 电针组患者Mayo数据却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本课题中,浮针组肱骨外上髁炎 患者的肘关节功能恢复情况最佳。Mayo肘关节功能评定标准,是包括疼痛、关节活 动度、关节稳定性、和日常生活功能在内的一项评定标准。它对关节活动度、稳定性 的评定,对本研究中前两项观察指标进行了有效弥补,使得观察项目更为全面。然后, 需要明确的是,也有研究者指出,Mayo在肱骨外上髁炎的评估中灵敏性是欠佳的。 因此,显著的数据差异可以在数据中得以体现,而如若无显著的数据差异,一方面可 能是由于本身的确不存在差异,另一方面可能是由于样本量较小,而无法体现数据的 细小差异。在本课题中,浮针组患者的Mayo数据显著增加,说明其对肱骨外上髁炎 患者综合疗效是值得肯定的。而火针组和电针组患者患者是否存在差异,这还有待更 多数据支持。 综上所述,从对局部疼痛、无痛握力、肘关节功能三项指标进行观察比较中,我 们得知,从疼痛方面,浮针和火针对肱骨外上髁炎患者的镇痛效果最佳;而比较对前 臂无痛握力的恢复,火针和电针疗法则均次于浮针疗法;在综合恢复患者肘关节功能 中,火针和电针疗效相当,却不及浮针对患者的疗效。因此综合三种疗法对肱骨外上 髁炎患者临床疗效的评估,浮针疗法能有效缓解肱骨外上髁局部疼痛,提高前臂握力, 恢复肘关节功能 1(5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课题组在治疗疗程结束后统计了三组患者的临床疗效。 其中,浮针组患者临床治 愈18例,无效l例,临床治愈率62(07,,临床总有效率96(56,。火针组患者临床治 愈15例,无效2例,临床治愈率51(72,,总有效率93(10,。电针患者临床治愈12 例,无效5例,临床治愈率41(38,,总有效率82(76,。从数据上分析,浮针组与火 广州中医药大学2015届博士学位论文 针组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统计数据在临床治愈率上浮针组显著 优于火针组(P0(05)。随访 治疗结束1个月后两组患者VAS评分和总有效率,浮针组较电 针组均有显著统计学 意义(P<0(01)。 在本课题中,尽管两组患者所选穴位、进针角度、方向、深度相 同,但疗效仍有 差异。造成这种疗效差异的原因何在?是我们值得探讨和总结的! 首先,浮针疗法与 电针疗法的刺激时间不同。浮针疗法治疗1次后留置软管24小时,然后休息一天,继续治疗,浮针治疗3次为一个疗程。电针疗法连续2天接受 电针治疗,然后休息一天,治疗6次为一个疗程。不同之处在于,电针疗法每次治疗 30分钟,浮针疗法每次操作过程5(10分钟不等(根据浅筋膜松解情况和患者自觉感 受),然后留置软管24小时。传统针灸疗法,一直以来存在刺激效应难以维持的难题, 现代临床毫针针灸疗法一般留针时间为30分钟。一方面由于经气在人体运行一周的 时问约28分钟,且穴位存在一定的刺激域,所以有研究者认为长时间 的留针并不能 有效的维持刺激穴位的兴奋性;另一方面,在现代就医环境和复杂的医患关系中,长 时间留针,尤其是患者不在医生监控范围内的上时问保留锐性针具在体内是存在风险 性的,医患两方都会竟可能回避这种情况的出现。而浮针疗法在扫散手法结束后,将 针芯拔出,软管留置于皮下浅筋膜层。并用防水透明敷料将进针处针柄和皮肤进行黏 贴密封,且患者正常范围内缓慢活动肘关节不受影响。因此持续刺激效应得到有效延 长,软管留置也避免了患者和医师的顾虑。 现代研究表明,电针疗法之所以能够产生镇痛作用是通过不同频率刺激促进脑啡 肽、强啡肽和内吗啡肽释放而发挥作用的。为了促进多种阿片肽同时释放达到满意的 浮针疗法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的临床研究 镇痛疗效,可以选着低频和高频交替的疏密波型【6?。韩济生【62l通过研究指出 2Hz,100Hz交替使用的疏密波波形能够有效的刺激引起强啡肽和内吗啡肽的释放,镇 痛效果理想。粟漩等【63】通过临床研究观察疏密波和连续波两种波形对顽固性网球肘的 疗效,结果治疗后疏密波观察组患者VAS评分显著降低。那么浮针的怎样发挥镇 功效的呢?现代理论研究表明浮针的即时镇痛效应明显可能与神经调节有关,如痛 是痛 觉纤维的传导发生阻滞,脊髓背角细胞对伤害性刺激的反应抑制【641,以及皮下疏松结 缔组织的压电与反压电效应等有关,虽然对浮针镇痛的作用机制研究并不确切全面, 但从其可能作用途径来看,其镇痛效应的产生是多方面作用结果,这可能是浮针发挥 镇痛疗效优于电针的机制所在。 其次,两种针刺方式的差异。浮针采用扫散手法,电针是采用疏密波波形。电针 疏密波,从刺激范围来看,针刺入机体后固定在腧穴部位(或阿是穴处),我们可以 将其简单理解为对一个点持续刺激模式,亦或者一条线性的持续刺激模式。而浮针的 扇形扫散手法则是对一个面的刺激,刺激的范围有效扩大。结合本课题文献研究部分 对肱骨外上髁炎病理机制的分析,软组织的粘连和微神经血管的卡压是导致本病的重 要因素,浮针和电针疗法针入腧穴(或组织)后,都是在皮下一个不可见的“盲区” 进行手法治疗。显然,我们刺激的范围面越大,则对局部松解的效果越好,因此从松 解粘连和缓解卡压的角度上讲,显然浮针疗法的手法更为有利有效。 1(7浮针组与火针组的对比探讨 观察火针组和浮针组,火针组患者选取局部阿 是穴和模拟浮针进针点两个部位进 行点刺,每穴点刺5针。疗程结束后,患者VAS评分较治疗前下降(P<0(01),疼 程度减轻,且与浮针组比较,两组患者VAS评分无统计差异(P>0(05)。随访痛 观察1 个月后两组患者疗效,浮针组疗效优于火针组(P<0(05)。 《灵枢?调经论》有云“病在经,调之筋,病在骨,调之骨,燔针劫刺”, 在《灵 枢(官针第七》中云“焯刺者,刺燔针则取痹也。”火针疗法通过将特定针具针尖烧红 甚至烧至发白后,就腧穴或病灶部位进行疾刺疾出的一种针刺方法,该疗法将针刺与 灸灼两种功能相结合,通过针刺起到“针”的作用,将穴位或经络的功能激发调节机 体,又通过对针体的灼烧,巧妙的将聚集在针尖的热量通过针刺输入机体,在发挥经 络或腧穴功效的同时,又增加了温热效应,热量扩散进一步刺激机体而达到治疗效果。 正如《针灸聚英》中所言“火针视之畏人,其针下快疾,一针便去,痛不久也。”需 要提出的是,多部文献强调火针需要将针体烧灼至高热“赤红”方能有效,如《针灸 大成》中记载“其针火上烧令通红,用方有功”。或((fl-灸聚英》中“针冷治病无功, 亦不入内也。” 根据传统医学分析,肱骨外上髁炎又名“肘劳”,是局部肌肉劳损后复感风、寒、 湿邪而阻遏经络以致疼痛。故以火针疗法选取痛点点刺以达温通止痛的功效。根据现 代研究表明火针疗法具有对局部组织的抗炎消肿功效,还可以以修复创伤组织16引,而 39 广州中医药大学2015届博士学位论文 对粘连组织也可以在灼伤组织的吸收代谢修复过程中,逐渐松解,条索状结节逐渐缩 小消失?】。而随着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有研究发现,火针疗法可以使体内的炎性因 子如白介素因子包括IL(1、IL一6、IL(1 B的趋化反应减慢【6刀,而使血液中6一酮(前列环 素因子1的含量降低【68】,组织中微量元素增加【6引,前者的降低有利于炎性反应的减退, 而后者的增加则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701。 研究中火针疗法与浮针疗法相比,火针选取阿是穴和模拟浮针进针点两个部位为 “迸针穴位”,其用意有二。其一,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其二,通过模拟浮针 的作用点进针从侧面探讨浮针的可能作用机制。浮针疗法针尖指向痛点而非直接作用 痛点,然疗程结束后,两组患者的镇痛效果相当。据此,我们可以大胆假设,火针疗 法和浮针疗法在本研究方案中的治疗疗效跟常规针灸腧穴理论中的“腧穴”是没有必 然联系的,也就是说传统针灸学除了针刺腧穴发挥治疗作用以外,还可以通过针刺某 一特殊部位而发挥治疗功效。这一观点不难理解,我们知道除了十四经穴以外,还有 经外奇穴、阿是穴、董氏奇穴等等,而这些都是在临床经验的积累和实践中逐渐摸索 出来的。因此,我们可以再次大胆假设,浮针手法作用特殊部位是先贤诸家并未明确 指出的某一结构部位,而并非不存在的部位。根据针灸理论,针灸疗法要求达到有效 治疗疗效,就必须“气至病所”,气至而有效。古人用词考究,所谓“气至病所”,而 非强调“针”至病所,那么浮针疗法通过针尖指向痛点进行手法操作也是可以寻求到 传统理论支持的。那么有人会提出质疑了,“气至病所”中的气,难道不是“得气” 中的“气”吗?而但凡针灸刚入门的学者都知道,得气,讲究酸、麻、胀、重的针感, 浮针扫散手法中,患者并无特殊感觉。而除了传统毫针以外,火针、梅花针等均无传 统针感的表现,这又作何解释。在《灵枢(九针十二原第一》中有这样一段原文“粗守 关,上守机,机之动,不离其空,空中之机,清净以微,其来不可逢,其往不可追。” 本句中所言“机”即为“气”,而人体本来无时无刻不存在经气的循行流注,自身并 未特殊感应。因此,经气注入病灶,“有效”即是最佳的证明,若刺激的部位并十四 经穴,我们是否就不必强求“得气”针感呢?这是值得思考和探讨的问题。 火针与浮针疗法在治疗结束后疗效相当,而随访疗效存在差异。究其可能原因。 火针点刺后,局部通过初期无菌性炎症形成和后期的组织修复与浮针扫散手法留针后 达到相当的近期疗效。这就如同两种不同的药物均可以治疗咳嗽一样,表明都是有效 的治疗手段。而远期随访发现,火针组患者肱骨外上髁局部疼痛减轻或消失,但上肢 的酸痛或乏力症状却缓解不明显,而浮针组则不仅缓解局部疼痛,还有效的缓解上肢 伴随症状。这就如同一种止咳药功效仅限于止咳,而另一种止咳药不仅能止咳还能化 痰,解除伴随症状。因此浮针力疗法不仅单纯是止痛,还通过扫散手法对上肢肌肉群 的劳损进行松解修复,因此具有更好的远期临床疗效。 浮针疗法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的临床研究 2浮针疗法作用机理的探讨 2(1浮针疗法起源 浮针是1996年由南京大学生理学博士符仲华先生发明,并 于2002年获得国家发 明专利。时至今日,浮针疗法经过不断的修正总结完善,已经成为日趋成熟的一门独 特疗法。尤其是在镇痛作用方面,以其操作简便、持续有效的特点得到广大临床运用。 对浮针有所了解的学者都知道,浮针是根据腕踝针发展而来的,因此要了解浮针 疗法,我们先从对腕踩针的认识开始。腕踝针起源于19世纪60年代,由上海的张心 曙教授经过临床实践和总结得来。众所周知,三阳经和三阴经可走行到四肢末端,且 阳经分布外侧,阴经分布内侧,并成左右对称。根据“经脉所过,主治所及”的原理, 我们知道,四肢末端,尤其是肘膝关节一下的穴位,也可以治疗躯体或内脏其他部位 的疾病。而张心曙教授也通过电极刺激诸如内关、外关、三阴交、悬钟等穴位发现, 腕踝关节附近的穴位对躯体其他部位的病症也有疗效。通过他们的一系列研究探索, 张心曙教授将躯体划分为六个区域,而这六个区域与他所探测到的腕踝部的六个点相 对应,也就是说,通过刺激腕踝部的六个定点,对对应区域的疾病,尤其是痛症可以 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在确定了对应区域的基础上,张心曙教授将电极刺激更改为针 刺,由于针刺点在腕踝部位,针刺由传统直刺演变为皮下平刺,针尖指向患处,要求 平刺针下无常规针刺的酸、麻、胀、重感。至此,腕踝针理论体系形成,并得到临床 的大力推广运用。在临床运用中,腕踝针疗法以骨伤科病症的运用最为广泛,主要是 用于如急性腰扭伤、颈肩痛、腰背肌筋膜炎、网球肘等急慢性疼痛性疾病为主。腕踝 针疗法以其简单取穴,长时间留针,对疼痛性疾病显著的镇痛效果而为世人所熟知。 基于上述对腕踝针理论的深入认识,符仲华教授进行了创新性探讨。首先是针对 进针点的探讨。腕踝针进针部位在腕踩关节附近,进针后要求留针,时间最长可达3 天。而日常生活中,腕踝部关节是活动最为频繁的关节,针刺留针后对患者的日常生 活带来了不便;其次,四肢的血管神经均经过腕踝部位,分布至末端,因此局部是血 管和神经的聚集部位,尽管针刺为皮下平刺,由于入与人之问存在个体差异,难免伤 及血管神经,对操作者带来一定的难度。考虑到上述因素,符仲华教授进行了探讨和 总结,仍在腕踝针进针的6个纵区内,将进针点移至病灶周围,而通过大量临床实践, 将进针点移至病灶周围后(针尖指向病灶),针对同一疾病,与腕踝针进针点的镇痛 疗效旗鼓相当,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 在对针刺部位进行改善后,符仲华教授开始探 讨第二个问题。浮针疗法进行之初, 采用传统毫针进行刺激。随之进一步推广,问题也开始显现。金属毫针留置皮下给患 者带来了心理负担,容易因为患者体位姿势的变化导致毫针随肌纤维的活动而移位, 甚至产生局部疼痛。除此之外,对于疼痛范围局限的病症,毫针刺激疗效颇佳,如若 疼痛范围广泛,则毫针刺激效果则减退,或者需要多针施治,以增强疗效,且现代毫 针为不锈钢针,针身较为柔软,进行扫散手法操作时不宜受力。针对这一问题,经过 4l 广州中医药大学2015届博士学位论文 长期的反复尝试,现代浮针针具得以研发,由软管及配套针芯组合而成的浮针,解决 了手法操作的不便,而改良后的针具保证了刺激量,而软管留针又免除了患者额后顾 之忧。至此,浮针疗法完善了其演变历程,成为操作简单,实用有效的现代浮针疗法。 2(2浮针疗法的针灸学理论依据 浮针疗法的发展可以说是实践先于理论,在拥有大量的临床依据后,很多学者开 始回顾性的探讨浮针疗法的理论依据。最为常见的有以下两种理论学说包括皮部理 论,以痛为腧理论。 关于皮部理论,根据《素问?皮部论》“凡十二经脉,皮之部也”。与十二经脉相对 应的十二皮部,而十二皮部位居体表最外层,一方面作为机体的藩篱护卫机体,另一 方面也连续着经脉机体。因此通过浮针刺激皮部可以达到“经脉所过,主治所及”治 疗功效。 关于“以痛为腧”理论,阿是穴以痛为腧对某些局部疼痛能达到有治疗效果。在 《备急千金要方》中,“有阿是之法,言人有病痛,即令捏其上 灸刺皆验。”有学 者认为,浮针疗法虽然不直接针刺痛点,但仍是痛点周围,因此可借鉴此理论。 上述理论具有一定的依据,但是也得到许多学者甚至包括浮针派人士的质疑。基 于“以痛为腧”理论基础,而浮针疗法法选择进针点时首先没有选择阿是穴,而是距 离阿是穴6(8cm的某一进针点;其次并非直接在阿是穴进行针刺操作,而是针尖指向 阿是穴,最后无论患者还是医师均为常规针刺下的“针感”可言。基于以上三点,该 理论不足以信服。至于皮部理论,浮针疗法在选择进针点时,没有以任何经络循行理 论作为支撑依据, 而是根据疼痛部位和操作便利进行选择进针:即便是进针方向也 是从进针点指向痛点,所以皮部理论也难以全面阐释浮针疗法。那么浮针疗法的理论 基础是否就和传统针灸理论毫无关系呢?还是我们对经典的理解不够深入,而没能探 究出其中的奥妙,没能找出其中的联系?下面就个人对浮针疗法的理论依据进行理解 和探讨,以求为临床提供参考。 2(2(1浮针理论之“气至病所” “得气”是针刺特有的要求,对于“得气”认识源 于《灵枢经》。《灵枢(九针十二 原第一》中提出“上守机,机之动,不离其空,空中之机,清静而微”。文中“机” 即为“气”,“空”即为穴位,这里所谓“空中之机”应为穴位中的气机,也就是人体 聚集在穴位中的正气,而“清静以微”则是对穴位中的气机的一种抽象的形容。所谓 “清静”则不易洞察,既然“微”则不宜感知。而正是这样不宜察觉感知的正气构成 了机体的正常生理状态。而机体在生理常态之下对于“空中之机”的确是无任何特殊 感知的。《灵枢(,J、针解第三》中有云“空中之机清静以微者,针以得气,密意守气勿 失也。”腧穴中存在“清静以微”的气机,针刺穴位后,就得守住此气机,以用于治 疗疾病。文中有提及“得气”,但却没有明确的描述得气的具体情况。既然如此,针 刺得气是否一定要出现所谓酸、麻、胀、重等针感昵?或者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讲,在 42 浮针疗法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的临床研究 临床上我们选择治疗疾病的穴位是与疾病存在某种联系的腧穴,或者对疾病有治疗作 用的穴位,那么我们刺激这些特殊穴位时,是否因为调动了“空中之机”,调动了机 体正气,正气与病邪相博,正邪往来作用继而才出现酸、麻、胀、重的针刺感觉呢? 也就是说针感只出现在针对疾病足有治疗功效的腧穴中。因此我们刺激这些腧穴时, 患者可以有酸、麻、胀、重的针感,医者也可以有针下“如鱼吞钩饵之沉浮”。 接踵 而来的问题是,如果针感是对疾病有特殊疗效的腧穴的一种刺激反应,并非 发挥治疗功效的“必要条件”。那么起到治疗作用的又是什么“特殊物质”呢?接下 来在,《灵枢?九针十二原》中有云“刺之要,气至而有效,效之信,若风之吹云,明 乎若见苍天。”“为刺之要,气至而有效。”《标幽赋》“气速至而效速,气迟至而不治”。 也就是说,“气至”才能有效治疗疾病。分析经典至此,我们是可以明确先贤任务可 以达到有效治疗目的的是“气至”,而非“得气”,那么我们就可以提出这样的观点, 针灸疗法治疗疾病应该注重“气至”而有效,并非一概而论的强调“得气”针感。 而气机“清静以微”,其“信”若“风之吹云而”。因此,判断“气至”与否,并 不是凭据患者的主观感受就可以判定的。那么如何判断“气至”与否呢?《灵枢》第 一篇《九针十二原第一》中原文为“凡将用针,必先诊脉,视气之剧易,乃可以治也。” 在《灵枢?始终》中有云“所谓气至而有效者,泻则益虚,虚者脉大如其故而不坚也, 补则益实,实者脉大如其故而益坚也。”,经典告知我们,脉象可以反映疾病的深浅、 性质,那么判断“气至”的疗效也可以根据针刺前后的脉象变化而判定的。这就如同 临床中,我们通过脉象异常而判断疾病,给予服用药物,而药物的疗效如何又可以在 脉象上反映出来是一个道理。而遗憾的是,通过脉象判断针刺“气至”疗效这一点在 现今的临床实践中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和强调。“气至有效”在《灵枢经》中屡次 提出,因此我们是否可以得出一个这样一个推论,传统针灸疗法中,“得气”是腧穴 的特殊反应,而“气至”才是治疗疾病的关键。只是对于“气至”与否,临床上我们 很少用脉象来判定而单纯用疗效来决定。 如若上述推论成立,对于浮针疗法可以进行如下解释:浮针疗法在进行扫散手法 过程中,由于进针点的选择并不是反应疾病的特定腧穴或者阿是穴,那么患者当然不 会出现所谓酸、麻、胀、重的“得气”针感,而浮针疗法通过其特殊手法后,调动了 机体的“气机”,经气运行至病灶,达到“气至而有效”的治疗疗效。所以我们认为 浮针疗法的理论依据是“气至有效”。是因为通过扫散手法调动了机体的气机,而发 ((挥治疗效果的。 2(2(2浮针理论之浮刺法 浮刺法是《灵枢?官针》刺法中的浅刺类刺法。“浮刺 者,傍入而浮之,以治肌急 而寒者也。 ‘傍”,做动词讲是靠近、临近的意思,作为名词是旁边侧面的意思;“浮” 是浅的意思;且浮刺要求留针。因此“傍入而浮之”,我们可以理解为从旁边进针, 浅刺久留针。 43 广州中医药大学2015届博士学位论文 《素问(刺要论第五十》中有云“病有浮沉 刺有浅深,各至其理,无失其道。” “所谓刺皮无伤肉者,病在皮中,针入皮下,无伤肉也。”根据经典原文,病变部位 不同则刺法不同,病邪聚集皮下则针刺该部位应该在皮下,而不能刺入肌肉层,以此 类推,针刺部位应该根据病邪所居深浅调节针刺深度。而浮针疗法又称皮刺、平刺、 横刺。因此,从病变部位、针刺部位,以及针刺方向及留针时问来分析,现代浮针疗 法与《灵枢经》中的浮刺法是相吻合的。 浮刺疗法应用传统毫针,而浮针疗法则是在毫针基础上继承发展和演变,两者之 问是具有传承关系的,是一脉相连的。其次,浮刺法是浅刺类针法,浅刺类针法还包 括毛刺、半刺、直针刺等,这些浅刺法演变至今成为梅花针、皮肤针等疗法,而就皮 肤针或梅花针而言,是没有所谓的“得气”之酸、麻、胀、重感的。因此,无论是传 统针法之毛刺或半刺,还是发展至现代的梅花针或浮针,我们不应当单纯以“得气” 来作为刺激有效与否的衡量标准。 浮刺法或浮针疗法从作用层面来讲, 是现代医学所称的皮下疏松结缔组织,解 剖结构上的浅筋膜层。而这一结构与传统医学的“腠理”结构符合,那么在传统腠理 结构中循行的是怎样的一种“物质”呢?《素问?痹论》中有云“卫者,水谷之悍气也, 其气僳疾滑利,不能入于脉也,故循皮肤之中,分肉之间。”而正是循行皮肤分肉之 间的“卫气”发挥着所以“温分肉,充皮肤,肥腠理,司开合也”的功效。《灵枢(本 经》中有“卫气行皮肤,先充络脉。”因此,浮针疗法通过浅刺皮下分肉之间,可以 通过通调人体卫气,而通过将卫气调动至病邪所致部位就可以发挥对疾病的调节治疗 作用。 浮刺法的主治是“肌急而寒”,也就是因为感受寒邪导致的肌肉痉挛拘急疼痛性 疾病。而肱骨外上髁炎从传统医学角度来讲, 感受风、寒、湿邪致病,加之局部劳 损而发病,并以局部疼痛和肌肉拘急痉挛为主。因此“肘劳”的治疗原则是采用浮刺 疗法进行治疗。而根据肱骨外上髁炎的发病部位来分析,由于肱骨外上髁疼痛部位的 特殊性,贴近肱骨外上髁,皮下组织稀少,在病灶局部直刺操作不方面,且临近骨膜 的刺激容易造成患者的剧烈疼痛。因此选用阿是穴针刺,在实际操作中是存在不便的, 也给患者造成不同程度痛楚。而浮刺疗法发展至今,我们创造性的发现了“浮针”这 一特殊针具,不仅可以延续浮刺疗法的刺激方式,还可以避免传统针具带来的不便, 运用浮针疗法治疗肱骨外上髁炎是当仁不让的首先治疗方案。 通过对上述关于“得气”理论和“气至病所”理论的探讨,以及通过对浮刺法的 分析,我们认为浮针疗法并不是针灸疗法发展过程中的“独立品种”而是立足传统理 论基础,通过浮刺法,浅刺皮下分肉之间,调动机体卫气,以卫气至病所,而发挥温 分肉,是不阖的功能。浮针疗法是传统针法的继承和发展毋庸置疑。 2(3浮针疗法的现代作用机理探讨 从结构上来看,结缔组织由三部分组成:细 胞、纤维、基质;从解剖层面来开, 浮针疗法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的临床研究 结缔组织是除外上皮、肌肉、神经组织以外的软组织结构,在机体各个结构之问起着 连接支持,营养运输,防御修复的功能。在现代医学对针灸学的研究探讨中,有学者 一l】提出结缔组织是针刺的物质基础这一观点。原林等【72l通过三维软件虚拟人体标记穴 位,认为针刺刺激部位基本属于非特异性的结缔组织。那么既然针刺可能作用于结缔 组织,而结缔组织又与机体组织机构和相应器官密切联系,那么通过浮针疗法作用于 结缔组织就能对局部组织的病理状态或生理功能形成调节作用。基于浮针疗法作用于 结缔组织的理论基础,我们进一步探讨一下,刺激效应是怎样在结缔组织中传导的。 2(3(1机械力学效应 国外研究者口3】通过超声影像观察针灸疗法,在针刺提插捻 转过程中,超声影像观 察到组织位移可被扩大5倍。那么浮针在结缔中进行扇形扫散手法,对结缔组织的位 移影响则是更加肯定的。浮针扫散手法必然对结缔组织中的成纤维细胞或胶原蛋白进 行相应牵拉,而这种牵拉作用会在相邻组织的细胞中传递,那么浮针疗法虽然未直接 作用在痛点,也可通过临近痛点的进针及扫散操作,对肱骨外上髁部位产生作用, 即所谓传统医学的“气至病所”。此外,扫散手法除了在结缔组织细胞中进行一个力 学形态学的传递,还可以对成纤维细胞骨架结构产生影响。扫散手法进行过程中,由 于纤维的缠绕和牵拉,肌球蛋白会出现相应的收缩【741,进而导致肌动蛋白 研究已经证实【751,在动物实验中已经明确观察到a和B肌动蛋白会在骨架的重组。 外力作用下进行 各自不同的结构重组。而正是这种结构的重组,参与调节了局部结缔组织紧张度,即 可以缓解局部痉挛或挛缩状态。因此通过浮针的扫散手法对局部粘连痉挛紧张的组织 进行调节是具有理论依据的。 2(3(2细胞外基质作用 结缔组织中的机械力学效应作用基本得到研究者的公认和 认可。此外,在现今分 子生物水平研究领域已经证实【761,结缔组织中产生的力学信号可以通过特殊通道(或 则特殊生物学模式)转化为生化信号或生物电效应。而生化或生物电效应则是激发细 胞外基质组成调整的基础p 71。细胞外基质蛋白结构位点与相应表面受体整合后,则会 对诸如细胞内钙离子浓度、蛋白激酶等进行调节,从而发挥松解组织、或促进物质吸 收,改善局部物质代谢等作用。那么浮针疗法通过扫散手法后,对局部的镇痛作用的 可能机制之一是通过细胞外基质的综合作用而使得致痛物质代谢吸收而发挥功效的。 2(3(3压电效应和逆压电效应 生物电流作为机体的一种普遍现象已经被研究者 熟知,它在生命过程中扮演着支 配部分生理活动的作用。早在70年代,研究者[78】就发现传统医学中的经络及腧穴具 有较一般组织略强的导电性能。而在结缔组织结构中,也存在一个动态的液晶体系统 【791。晶体受到机械力作用时可以产生电流,这种现象称之为“压电现象”。而将晶体 放置在一个电场中,晶体内部可以发生电荷重心移位,进而导致原来晶体发生形态上 的改变,以及生物性能的调节,这又称之为“逆压电效应”。在浮针扇形扫散手法操 45 广州中医药大学2015届博士学位论文 作过程中,由于手法产生的机械压力,使结缔组织产生压电效应,这种压电效应通过 胶原蛋白等结构的传导到达特定部位时,又由于逆压电效应的存在,电能又转化为化 学能或者机械能以用于改变局部晶体形态,或者恢复生物细胞活性。据此浮针疗法通 过在病灶局部进行扫散手法,而对肱骨外上髁部位的组织结构进行调整是具有物质结 构基础的。 浮针疗法直接作用在浅筋膜层,也就是疏松结缔组织层,这是浮针疗法发挥疗效 的物质和结构基础。有研究者认为,常态下结缔组织是液晶状态,具有压电效应。因 此当进行浮针的扫散手法时,对结缔组织进行了牵拉、松解、挤压,而导致原有的结 构发生变化,生物电效应也出现改变。而疏松结缔组织是具有良好导电性能的,当结 构中生物电效应发生变化时,必然引起结缔组织中的离子通道改变,机体将会进行代 偿性调节,从而对病变局部进行修复调整,恢复了局部的电生理平衡,重新达到稳定 装状态[80 】。 2(4浮针疗法的现代运用研究 2(4(1腰骶部疼痛浮针疗法用于治疗腰骶部疼痛也具有非常好的临床疗效,肖安菊 等f8l】在对浮针疗 法进行的回顾性临床文献研究中,共统计89篇文献,其中25篇是腰骶部痛症使用浮 针疗法且取得显著疗效。如李新伟等【82】运用浮针疗法治疗腰三横突综合征,首先确定 MTrP),让后在腰三横突旁开4cm左右处的肌筋膜触发点(myofascial trigger point 上、下、及外侧选取浮针进针点进行扫散手法,以及同侧小腿腓肠肌高点处进行其 浮针 扫散手法。另有患者进行常规的毫针输刺法、短刺法针刺,并予以温针。通过比较两 种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浮针组36例患者,治愈72(2,,总有效率97(2,,而毫针组 患者治愈率47(2,,总有效率77(8,,统计比较数据P<0(05。研究认为MTrP是浮针 作用的结构基础,而国外研究者【83】也认为多数非器质性、非神经源性疼痛都与此有关。 浮针扫散手法通过作用于MTrP而激发组织的自我修复调节功能治愈疾病。浮针疗法 在用于对腰骶部疼痛的治疗中,主要是对急慢性腰扭伤、腰肌劳损、腰椎问盘突出症、 腰部软组织疼痛等以肌肉韧带的损伤为主要病因,或由于骨结构的病变导致肌肉韧带 损伤而出现的疼痛性疾病。 2(4(2四肢部位疼痛 在对浮针疗法的回顾性研究中,浮针疗法对四肢部的疼痛 也具有良好的治疗作 用,89篇文献中23篇文献是浮针疗法用于治疗四肢关节的疼痛性疾病。其中以肱骨 外上髁炎、膝关节炎、髓关节痛等为主。朱美华等【84】研究了浮针疗法对膝关节的疼痛 缓解作用,选取患者大腿中央肌肉较为丰厚的部位寻找进针点,针尖指向膝关节,斜 刺进针后,进行扫散手法操作,扫散范围在20度至30度内,操作3分钟 活动膝关节进行观察,如仍有疼痛则继续进行3分钟的扫散手法,如疼后交代患者 痛缓解则予以 退出针芯,针管输液贴固定。另一组患者选择与浮针组相同的进针点,直刺进针,进 浮针疗法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的?I占床研究 行普通毫针针刺手法操作,治疗结束后对两组患者进行KOSS积分统计。治疗l小时 后,浮针组的积分增加显著,增长趋势高于针刺组。且比较治疗次数,浮针组次数显 著少于普通针刺组P<0(05。由此说明浮针疗法对缓解膝关节患者的即时疼痛具有良好 的镇痛效果。对于四肢部位的痛症性疾患,浮针疗法还广泛用于腱鞘炎、风湿关节痛、 以及肱骨外上髁炎等。 2(4’3肩背肌筋膜综合征 (在对浮针疗法的文献综述中,除了上述两种疾病的浮针运用最为普遍外,还有就 是肩背肌筋膜疼痛综合征这一类疾病。张继红等【85】首先在肩颈部寻找阳性反应点,然 后在距离该点5—10cm处上下部位,或左右方向进针,当针身完全进浅筋膜层后, 行扫散手法,并同时按压阳性反应点至患者感觉疼痛减轻或消失。然后留置软管进 6小 时。另一对照组患者采用电针疗法,取穴颈夹脊、肩中俞穴、肩外俞穴、天宗穴,外 关穴等,常规针刺后接通电针仪,采用连续波刺激30分钟。结果浮针组患者42例患 者,无效0例,有效率100,,电针组42例患者,无效4例,总有效率90(5,。统计 数据差异P<0(05。且从治疗时间上比较,浮针组治疗时间显著少于电针组P<0(05。肌 筋膜炎包含了筋膜、肌肉和韧带之间的无菌性炎症。通过浮针疗法有效的抑制了局部 的炎性反应,缓解了疼痛。 根据对浮针疗法运用的临床研究报道,浮针疗法或用于因腰部疾患,或用于四肢 关节疾患,或用于大范围软组织肌肉疾患,而从这些常用疾病病变部位的共同性来看, 以骨骼附着部位的肌肉韧带病变居多。肱骨外上髁炎根据解剖结构和病理的关系,肱 骨外上髁部位的疼痛与其附着的伸肌群肌腱或者微神经血管有着密切的连续。由于本 病的疼痛部位位于肱骨外上髁处,而该部位肌肉筋膜层薄弱,位置表浅。传统针灸疗 法如果以针具直接刺激肱骨外上髁部位,无论选择直刺或斜刺,针刺深度相对表浅, 且由于贴近骨膜,患者针下会有明显的针刺疼痛感。过度强刺激反而容易导致患者前 臂的伸肌紧张痉挛,不利于医者操作手法。而如若选择远部刺激,一方面难以达到有 效的刺激强度,起到“立竿见影”的治疗效果;另一方面有效的远部刺激部位,临床 鲜有报道,尚需更多的临床探讨和实践。 结合临床浮针现代运用适应症范畴,浮针对组织肌肉痉挛疼痛一类病症具有良好 的治疗效果。且根据本病的发病部位,以及浮针的进针部位和操作手法,浮针疗法选 择距离痛点约4至6cm的部位进针,通过皮下浅筋膜层,针尖直指痛点。避免了直接 刺激肱骨外上髁疼痛部位,又能通过问接刺激皮下浅筋膜层的方法有效调节病变部 位。因此从治疗方案的选择上,浮针疗法适合肱骨外上髁炎的治疗。 而通过对浮针疗法治疗机理的探讨,根据传统浮刺理论,通过浅刺皮下,调动卫 气,发挥“气至病所”的治疗目的。结合现代理论,浮针疗法直接作用于结缔组织结 构,通过机械力学效应及其所产生的压电效应等作用可以有效的调整病变组织结构。 因此治疗机制来看,研究采用浮针疗法治疗肱骨外上髁炎有据可循。 47 广州中医药大学2015届博士学位论文 在本临床研究中,通过对比浮针疗法、电针疗法、以及火针疗法三种治疗方法, 观察治疗前后各组患者VAS评分、PFG评分、Mayo评分,我们可以看出,浮针组 者不仅对于局部疼痛具有良好的镇痛疗效,还能有效恢复患者无痛握力,且对肘患 关节 的功能改善显著。而从近期及远期临床疗效比较,浮针组患者疗效稳定,远期疗效较 其他两种疗法更具优势。因此,从临床研究数据结构来看,浮针疗法治疗肱骨外上髁 炎安全有效。 3本疗法优势 肱骨外上髁炎是病变局限的病症,根据病变的特性,本研究通过在针具方面的选 择,针刺操作方法,留针刺激时间,以及对患者依从性等方面考虑,认为浮针疗法针 对本病操作简单,且有效刺激时问长,长较为时间留针对患者不会造成不便和困扰。 且临床疗效来看,镇痛作用显著,对握力的恢复显著,对临床症状缓解最为显著。因 此治疗肱骨外上髁炎浮针疗法可作为首选。而值得提出的是,本研究在对肱骨外上髁 炎的治疗方案上选用浮针疗法虽然不是首创,但在治疗方案的对比观察上,选用相同 的迸针点或针刺强度、或针刺深度进行对照观察,为确定最佳治疗方案奠定了依据。 4不足与展望 本研究运用浮针疗法治疗肱骨外上髁炎,并通过火针疗法和电针疗法进行对比, 观察浮针疗法的优势和疗效。通过浮针作用的物质基础探讨浮针疗法的作用机理。在 理论探讨方面,本研究主要是根据浮针操作手法和作用部位进行一定程度的深入理论 探讨,由于研究条件的限制不能进行进一步的客观观察,如浮针手法操作后,是否出 现理论中的组织结构调整,局部的生物电效应是否发生改变未能进行有效的探测,因 此在机制的探讨方面存在一定的不足。此外,本研究着重探讨了浮针疗法治疗本病的 优势,对于浮针疗法对于肱骨外上髁炎患者是否全部适用?是否存在特殊禁忌?以及 在操作过程中的各种意外情况缺乏讨论,这也是由于研究样本数量不足够庞大,对各 种意外情况的发生及处理情况鲜见所导致。因此期望在以后的研究中逐步完善对浮针 疗法适用范围及意外情况的探讨研究。 浮针疗法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的临床研究 第四部分结语 肱骨外上髁炎从既往的“职业病”发展至今,逐渐呈现普遍性和年轻化的特点, 且发病率日趋增加,给越来越多患者造成日常生活的不便和困扰。目前临床上的针对 肱骨外上髁炎的治疗方案多种多样,现代疗法、传统疗法不甚枚举,但逐一细评,缺 乏优化的治疗方案。因此,在本研究选取浮针力疗法治疗肱骨外上髁炎,并运用临床 常选之电针疗法和火针疗法与之对比,通过比较操作方法、刺激持续时间、并观察三 种疗法对患者VAS、PFG、以及Mayo评分的影响,比较近期和远期临床疗效,选对肱骨外上髁炎的最佳治疗方案。 择 研究中总共对87例合格肱骨外上髁炎患者进行临床观察,在对患者进行随机分 组后比较各组患者一般资料的均衡性,包括性别分布、患者平均年龄和平均病程、以 及患者患侧肢体情况评估。上述资料组间分布均衡,具有可比性。然后按研究方案对 各组患者进行治疗,并观察治疗结束后的治疗疗效,现将研究结果总结如下: 1疼痛程度评估:三组患者分别接受浮针、火针、电针2个疗程治疗后,通过视 觉模拟评分法(VAS)统计三组患者治疗后疼痛程度,浮针组患者1(82+0(43、火针组 1(79+0(51、电针组3(27+0(16。数据分析三组患者VAS评分比较治疗前均显著下降 (P<0(01),且治疗后评分也存在显著差异(P<0(01)。浮针、火针、电针三组间两两 比较,浮针组与火针组VAS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但浮针组与火针组VAS评分 降低程度显著子电针组(P<0(01)。统计数据表明,浮针和火针疗法对于肱骨外上髁 炎局部疼痛缓解明显,电针对本病的镇痛效果次之。 2无痛握力评估:三组患者分别接受浮针、火针、电针2个疗程治疗后,测试三 组患者最大无痛握力(PFG),浮针组20(43+1(29、火针组18(56+1(37、电针组17(47+1(52。三组 PFG统计数据较治疗前均显著增加(P0:05)。统计数 据结果表明,浮针疗法对于恢复患者肘关节功能具有更好的疗效。火针与电针疗法对 于患者肘关节功能恢复疗效相当。 4近期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疗程结束后,对浮针组、火针组、电针组三组患者进 行疗效评估。浮针组治愈18例(62(07,)、显效8例(27(59,)、改善2例(6(90,)、 49 广州中医药大学2015届博士学位论文 无效1例(3(44,),临床总有效率96(56,。火针组治愈15例(51(72,)、显效7例 (24(14,)、改善5例(17(24,)、无效2例(6(90,),临床总有效率93(10,。电针组 治愈12例(41(38,)、显效9例(31(03,)、改善3例(10(34,)、无效5例(17(24,), 临床总有效率82(76,。统计分析浮针组治愈率显著优于火针组和电针组(P<0(01), 而浮针组总有效率与火针组比较则无统计意义(P>0(OS)。 5远期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结束1个月后随访患者临床疗效,浮针组治愈16 (55(18,)、显效9例(31(04,)、改善3例(10(34,)、无效l例(3(44,),例 临床总 有效率96(56,。火针组治愈14例(48(28,)、显效7例(24(14,)、改善4例(13(79,)、 无效4例(13。79,),临床总有效率86(21,。电针组治愈lO例(34(48,)、显效6例 (20(69,)、改善5例(17(24,)、无效8例(27(59,),临床总有效率72(41,。对远 期疗效的统计分析表明,浮针组远期疗效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显著优于火针组和电针 组。 本课题运用浮针疗法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现代浮针疗法具有传统浮刺“肌急而寒 者”的治疗特性,通过调动“卫气”,使“气至病所”而发挥温养肌肉、通调经络, 开合关节的功效。通过火针疗法和电针疗法选取与浮针疗法相同的进针点或进针方 向、或进针深度进行对比,结果浮针组在缓解局部疼痛、恢复握力,改善肘关节功能 方面具有明显优势,而通过对疗程结束和治疗结束1月后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的统计, 浮针组患者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均具有显著优势。浮针疗法操作简单,刺激持续有效, 疗效肯定,是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的优选方案。 浮针疗法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的-艋床研究 参考文献 [1]邱新红,张树振,邱新萍,等(自制疼痛贴膏帖敷治疗肱骨外上髁炎30例[J](中医杂志, 2012(52(22):1957—1958( [2]郑兆俭,中药舒肌膏治疗肱骨外上髁炎35例[J](中医外治杂志,2011,20(1):9-10( [3]许文,胡相华,陈晓红,等(七珠展筋散配合体外冲击波治疗肱骨外上髁炎46例[J](中医药 导报,2013,19(1):102—103( [4]缪奇详(电针肘部原始点治疗肱骨外上髁炎24例临床观察[J](吉林中医药( 20 13,33(3):298—299( [5]刘庆明,刘鑫,刘霞(电针治疗肱骨外上髁炎25例[J](中国煤炭(I:业医学杂志,2004,7(8): 799( [6]彦国兴,段青梅,王润,等(电针联合物理疗法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的疗效分析[J](青海医药杂 志,2013,43(4):71-72( [7]徐卢勇(隔姜灸发泡治疗顽固性肱骨外上髁炎疗效观察[J](中外医疗,2010,22:49( [8]孙凌蓉(热敏灸疗法治疗肱骨外上髁炎15例[J](实用中医药杂志,2012,28(2):130( [9]廖瑞熹, 章海风(无痛瘢痕灸治疗肱骨外上髁炎38例临床观察[J](河』匕中医,2011,33(8):1200—1201( [10]王松清(火针治疗肱骨外上髁炎33例观察[J](实用中医药杂志,2008,24(12):783-784( [11]金华,李素红,朱希法,等(火针点刺治疗肱骨外上髁炎52例观察[J](实用中医药 20 14,30(6):546-547( 杂志, of Chinese [12]高艳红(毫火针治疗肱骨外上髁炎38例[J](Chinical Journal Medicine 2013,Vol(5)NO(4:38( [13]燕军,蒋素英,胡斌等(刃针治疗肱骨外上髁炎临床疗效观察[J](针灸临床杂志, 201 1,27(8):34—36 ( [14]郭福成(刃针苍龟探穴法论治肱骨外上髁炎54例[J](河北中医。2003,25(6):446( [15]吴兆利,李春日,董宝强等(长圆针治疗肱骨外上髁炎56例[J](中国针灸, 2012,32(7):605—606( [16]庞春江,李江舟(长圆针治疗网球肘的临床研究[J](中国医药科学,2012,2(11):71-72( [17]何煜才,千涛(浮针疗法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疗效观察[J](深圳中谣医结合杂志, 2l(3):157—158( 2011, [18]何洪洲,邹小风,冯淑兰(浮针治疗肱骨外上髁炎36例疗效观察[J](新中医,2012(44(12): 99一100( [19]林秀莉,小针刀疗治疗肱骨外上髁炎25例[J](』“西中医药,201l,34(3):52( [20]朱天兵,小针刀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疗效观察[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2,23(10):1661-1662( [21]吴 靖,吴绪平,蔡少康,等(针刀松解术治疗舷骨外上髁炎的疗效观察[J](湖北中医药大学 广州中医药大学2015届博士学位论文 学报,2013,15(6):60—61( [22]周蓉蓉,刺络拔罐治疗肱骨外上髁炎30例临床疗效观察[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14,14(1):68—69( [23]冯玉英(梅花针扣刺配合拔罐治疗肱骨外上髁炎30例[J](云南中医药杂志, 2013,34(3):45—46 ( [24]王山,王秋景,刘玉泉(扬刺法加艾灸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疗效观察[J](四川中医, 2009,27(1):119( [25]戴静宣,王瑞辉,刘艳茹(扬刺法配合TI)P灯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疗效观察[J](中国医学工 2013,21(5):105( 程( [26]周传龙,包洁,方剑乔(关刺结合火针治疗肱骨外上髁炎50例疗效观察[J],山东中医杂志, 2012,31(12):883—884( [27]赵刚明,高校祥(恢刺法结合艾灸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炎49例临床观察[J](JCAm,2003,19 (12):26( [28]刘丹,史慧(恢刺结合电针治疗肱骨外上髁炎30例[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3,11(4):62—63 ( [29]王小月(缪刺结合中药熏蒸治疗肱骨外上髁炎36例[J](内蒙古中医药,2013,3(1):38—39( [30]施宏伟,缪刺法治疗肱骨外上髁炎52例体会[J](云南中医药杂志,2010,31(4):39—40( [31]覃彬森,李雅男,齐刺配合艾灸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的疗效观察[J](中国康复,2012, 27(2):112—113( [32]陈小凯,偶刺针法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疗效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2009,28(11):650—651( [33]张向宇,牛博真,赵建国(取类比象针刺法治疗肱骨外上髁炎44例[J](中国针灸, 2011,3(9):859-860( [34]陈新华,刘飞,李茂昌(解痉拈痛针法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的疗效[J](中国老年医学杂志,2013, 3(1):182—183( [35]张超,王平,李远栋(活肘舒筋手法治疗肱骨外上髁炎36[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 27(3)447( [36]王玉龙,王平,刘爱峰,等(旋牵过伸法配合展筋乳治疗肱骨外上髁炎52例[J](中国中医伤科杂志,2013,21(7):13—14( [37]陈宝伟,一指禅推法为主治疗急性期肱骨外上髁炎50例骨 [J](浙江中医杂志,2011,46(8): 555—556( [38]Coonard WR,Tennis elbow:its course,natural and RW,Booper history,conservative Bone management(J Joint Surg(^m),1973,55:1177一1182( surgical [39]祁良,李锋,艾飞,等,肱骨外上髁炎临床表现与伸肌总腱损伤程度的相关性研究 [J](放射学实践,2012,27(11):1250—1253( and treatment of elbow and shoulder in [40]Nirschl(RP(Prevention thetennis injuries 52 浮针疗法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的临床研究 player[J](C1in Sports Med,1988(7(2):289—294( [41]Bosworth DM,The role of the oricular 1 tennis in igament elbow(J Bone Jiont Surg(Am),1955,37:527( [42]郭红军,贾小霜(肱桡关节滑囊炎误诊肱骨外上髁炎18例分析 [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6, (6)7:1230—1231( [43]王局勇,陈佳妮,沈良惠等(肱骨外上髁炎局部注射治疗方法的临床探讨[J](中华临床医 师杂志,2011,5(3):847—849( ( [44]钱成(曲安奈德联合利多卡因治疗肱骨外上髁炎60例体会[J](新医学,2008,39(2): 110—111( [43]王局勇,陈佳妮,沈良惠等(肱骨外上髁炎局部注射治疗方法的临床探讨[J](中华临床医 师杂志,201 1,5(3):847—849[44]( 钱成(曲安奈德联合利多卡因治疗肱骨外上髁炎60例体会 [J](新医学,2008,39(2): 1lO一111( [45]周子超,游志坚;石全(恩再适治疗肱骨外上髁炎39例临床观察[J](中国全科医学,2011,9 (5):734-735( [46]孙丰强,胡卫星,王昀(神经妥乐平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疗效观察[J](中国误诊医学杂志, 201l。11(16):3855( [47]樊涛,黄国志,曹安,等(体外冲击波与超声波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的疗效对比研究[J](中国 康复医学杂志,2013,28(7):628—630( [48]张隆浩,黄广林,满立波(放散状与聚焦状冲击波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的疗效比较[J]。中医康 复医学杂志,2013,28(2):151—153( [49]谭同才,叶祥明,崔璨(腕伸肌能量技术对肱骨外上髁炎疗效的远期观察[J](中国康复理论 与时实践,2013,19(6):520—522( [50]张瑾,张顺喜,王新亮,等(动态关节松动术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的2012(43(6):369—370( 初步研究[J](新医学, [51]陈勇喜,王大伟,农新盛, 等(靶点双极电凝术微创治疗肱骨外上髁炎[J](实用医学杂志, 2014(30(2):332—333( [52]霍霁,郭锐(微创电灼法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的临床观察[J](疑难病杂志,2007,6(11):671( [53]周加强,赵三鹏(多点灼烧与伸肌总腱起点剥离治疗顽固性肱骨外上髁炎[J](中国中两医结 合外科杂志,2014,20(2):191—193( [54]王晓东,张建华,李玉前,等(小切口微血管 微创外科杂志,2008,8(2):172—174( [55]陆晓神经束切断治疗顽固性肱骨外上髁炎[J](中国 文,张少成,马玉海,等(显微松解、切断微神经支治疗顽同性肱骨外上髁炎[J](中华 创伤杂 志,2005,21(4):301—302( [56]中华医学会(临床诊疗指南-疼痛学分册(中国: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 53 广州中医药大学201 5届博士学位论文 lSBN:97871170835lb [57]]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症诊疗标准(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ZY,T001(卜94( [58]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ISBN:9787506725811 B,Smith D,Cleland of clinical rule a[59]Vicenzino J,et a1(Development prediction l toinitialtomobiisationwithandexerciseforlateralmovementidentify responders Ther,2009,14(5):550—554( epicondylalgia[J](Man for chronic M,Owens E(Combined multimodal tennis [60]Radpasand therapies elbow:pilot to test for a randomized clinical Ther, protocols trial[J]。J Manipulative Physiol study 2009,32(7):571—585( [61]顾成铎,胡军,蔡云彪(电针刺激参数的研究进展[J](中国针灸,2003;23(8):489—491( [62]韩济生(针刺镇痛频率特异性的进一步证明[J](针刺研究,2001:26(3):224 [63]粟漩,巫祖强,曹雪梅(不同频率电针对顽固性网球肘患者疗效的影响[J](中国针灸,2010; 30(1):43-44( [64]谢健周,查和萍,范志勇,等(浮针法治疗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相关理论探讨[J](针灸临床杂 志,2010。26(12):57—59( [65]李和,王宝泉(,火针的临床应用概况[J](,针灸临床杂志,2004,20(3):57-59( [66]张桂 波,王为龙,张倩,等(火针与温针治疗膝骨关节炎对比研究[J](上海针灸杂志,2013,,3(4):299—230( [67]罗海鸥,唐勇(火针对类风湿关节炎火鼠IL一1、IL-6的影响[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 2(27)::35-37( 2004, [68]李岩,李平(火针对坐骨神经损伤模型大鼠COX一2、IL一1 B、BDNF表达的干预研究[J](针临床杂志,2007,12(23):36-39( 灸 [69]吴峻,喻海忠(火针治疗慢性软组织损伤实验研究生化检测报告[J](江苏中医药,2003, 4(24):38—39 ( [70]陆卫卫,吴峻(火针治疗慢性软组织损伤的实验研究[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3,12 (21):278-280 [71]张迪,丁光宏,沈雪勇,等(针刺引起结缔组织效应的研究进展[J](针刺研究,2004,29(1): 77—79 ( D a1(A basiS of on[72]Yuan L,Yao w,Tang L,et study morphological Chinese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from human Pou Xue digital body[J](Jie Bao(Acta Anat Sinica, Chin),2004,35(4):337—343( E G B J,Garra the effect of needl [73]Konofagou E,Badger S,et a1(Imaging ing acupunctureon human connective tissue in Ultrasonics vivo[C](IEEE Symposium,2003:1288— H N G a1(Subcutaneous tissue [74]Langevin M,Bouffard A,Badger J,et 1291( fibroblast cytoskeletal induced for remodeling by acupuncture:evidence amechanotransduction—based 浮针疗法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的临床研究 Cell mechanism[J](J Physiol,2006,207(3):767—774( H K [75]Langevin M,Storch M N,Cipolla J,et a1(Fibroblast induced spreading by tissue stretch involves intracellular redistribution connectiveofA—andB- Histochem Cell Biol,2006,125(5):487-495( actin[J]( 1jI『M,Mow VC,Sun DD,et [76]Laia1(Ontheelectricinside a soft potentialschargedhydrated tissue:Streamingdiffusionversuspotential Biomech potential(Jbiological Eng,2000,122:336 [77]Bonassar LJ,Stinn JL,Paguio CG,et a1(Activation and inhibiton of endogenous matrix in articular metalloproteinases on and cartilage:Effects composition biophysical Biochem Biophys,1996,333:359 properties(Arch [78]Meek in KM,Tuft SJ,Huang Y,et col orientation and a1(Changes lagen distribution in keratoconus Vis corneas[J](Invest Ophthalmol Sci,2005,46(6):1948 [79]Guimberteau jc,Sentucq—Rigall J,Panconi B。et a1(Introduction to the of knowledge in Chir sliding system humans[J](Ann Plast Esther,2005,50(1):19subcutaneous [80]李万山,李万瑶,尹利华,等(针刺镇痛效能观察[J](现代康复,2001,5(6):47。 [81]肖安菊,夏有兵,符仲华,等(浮针疗法治疗痛症研究进展[J](中国针灸,2013,33(12): 中国针 灸,2013,33(12):1143-1145( [82]李新伟,邵晓梅,谭克平(浮针治疗腰三横突综合征疗效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2013,32 (1):39-40( [83]David G(Simons,Janet Grravel,Lois S(Simons,et Pain and a1(Myofaseial dysfunction: Point trigger manual[M](USA:Lippincott Williams,Wilkins,1998:578( the [843朱美华,王宁,李友焕,等(浮针疗法缓解膝关节疼痛的临床研究[J](临床麻醉医学杂志,2008, 24(10):846—847( [85]张继红,赵生,寇胜玲(浮针疗法治疗肩背肌筋膜炎疗效观察[J](河北中医药学报,2010, 25(3):4卜-42 55 广州中医药大学2015届博士学位论文 附 录 II疼痛问卷表附表1:简式的McGi l PRI——疼痛评级指数 疼痛的程度 I疼痛的性质 中 无 轻 重 感觉项 跳痛 0分 1分 2分 3 O分 刺痛 1分 2分 3分 刀分 0分 1分 割痛 2分 3分 锐 0分 1分 3分 痉痛 2分 0分 1分 3分 挛牵扯痛 2分 1分 热绞痛 0分 2分 3分 灼痛 1分0分 2分 3分 持续固定痛 0分 1分 2分 3分 胀痛 0分 1分 3分 2分 l触痛撕裂痛 0分 1分 2分 3分 感觉项总分: 情感项 O 1 2 3 软弱无力 O l 2 3 厌烦 O 1 2 3 害怕 ( 0 l 2 3受罪、惩罚感 情感项总分: 浮针疗法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的临床研究 2 vAS——视觉模拟评分法 无痛(0ram)+ , 一十最痛(100mm) VAS卡尺:卡尺一面标有o-100刻度,另一面无数字刻度,仅在0端对应“无痛”, 100端对应“最痛”。卡尺上方有可移动游标一枚。 测试时,将无刻度一面面向患者,交代患者移动游标,根据自己疼痛程度,将游标移 动到最能代表的位置,测试者根据根据刻度,记录疼痛数据。 3 PPI——现时疼痛强度评分 0分—— 无痛 轻度痛1分—一 2分—— 中度痛 3分—— 重度痛 4分—— 剧烈痛 5分———一叠 难以忍受的痛 广州中医药大学2015届博士学位论文 附表2: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标准 I疼痛(45分) 项目 积分 45 无疼痛 30 轻度疼痛:偶尔疼痛 15中度疼痛:偶尔疼痛,需服止痛药,活动受限 O重度疼痛:丧失活动能力 2运动功能(20分) 运动弧在100。以上 20 运动弧在50。一100。 15 5运动弧在50。以下 3稳定性(10分) 稳定:没有明显的内翻外翻不稳 10 中度不稳:内外翻不稳<10。 5 明显不稳:内外翻不稳>10。 0 4日常活动(25分) 梳头 5 吃饭 5 个人卫生 5 5穿衬衣 5 穿鞋 最高得分 100 58 浮针疗法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的临床研究 致 谢 当我大学毕业进入社会工作时,我曾经以为我与学校已经彻底告别了,以为我的 学生时代就此划上句号,以为学校终究离我远去。几年来的工作历练,让我对曾经的 在校时光无限缅怀,也让对那片圣神而崇高的府第更加向往。终于三年前,我经过认 真思考以及慎重决定,决心重回到学校,重温旧梦。 在此,首先我要感谢我的导师, 许能贵教授。是他带领我重回学校,是他帮助我 重温旧梦,是他开启了我人生的又一篇章。重新回到学校,不仅是对美好学生时代的 追忆,更是为了自己的中医梦想。我很庆幸自己拥有一位德才兼备的导师,导师在学 习工作中躬亲示范,不仅授之以鱼,更是授之以渔。导师不仅将国学精粹悉数讲解, 传授自己多年积累的临床案例和经验,更是亲身示范指导临床操作运用。让我对祖国 医学有了更新的认识,深入的了解,对自己的临床思维进行了丰富和拓展,让自己的 操作技能有了新的进步和提高。此外,老师为人师表,在跟随导师的学习过程中,无 时无刻不耳濡目染导师的崇高医德和医者风范,导师不仅对待患者耐心、细心、不厌 其烦。而对于我,导师也尽可能给予生活中的帮助和关心,让我在异乡也感受到亲人 般的温暖,家人般的关心。在此,我千言万语也唯有对导师道一句:老师您辛苦了, 谢谢! 学校生活除了导师,也离不开同学,这里有给予无私帮助的师兄师姐,有给予极 力支持的师弟师妹。大家共同学习,共同进步,互帮互组。而课题顺利开展实施以及 结题也得利于大家的帮助。在此,也对各位亲爱的兄弟姐们道一声:谢谢! 重回学校的我与在校的同学有着同样的学习,却又有着不,样的生活背景,重回 学校,我更多的需要家人的支持和理解,而他们为我默默的付出和努力我除了感谢, 更要将所学以致用,为更多的人服务。最后,我也感谢自己,感谢自己辛勤付出终究 换回硕果,三年如弹指一挥,这段重拾的学习生活我将铭记于心。 论文终顺利结题,感谢大家! 在此,也对各位专家的指导和指正表示感谢,感谢 您们百忙之中审阅本文,感谢 您们给予的宝贵意见和建议!您们也辛苦了! 谢谢大家!在今后的工作学习中,我将 以这段学习生活自勉,更加努力进取,为 传统医学的发展做出自己的努力1 59
/
本文档为【浮针疗法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的临床研究】,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相关资料
热门搜索
你可能还喜欢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