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广播电视学概论笔记暨南大学

2017-10-12 23页 doc 45KB 83阅读

用户头像

is_977556

暂无简介

举报
广播电视学概论笔记暨南大学广播电视学概论笔记暨南大学 《广播电视学概论笔记》 第一章 广播电视传播的物质基础 一 基本概念: 无线广播 声音广播 狭义广播 有线广播 广义广播 无线电视 电视广播 有线电视 二 广播的发展简史: 1 自然科学基础:电磁波理论、无线电通讯的试验 2 简要发展:1920年11月2日,美国匹兹堡西屋电气公司开办的商业广播电台开始 播音,呼号为KDKA,这是世界上第一座广播电台。 1923年,英国广播公司(BBC)成立。 30到70年代,广播开始发展成熟。 1970年后,面对电视的冲击,广播 发展进入竞争时代。(...
广播电视学概论笔记暨南大学
广播电视学概论笔记暨南大学 《广播电视学概论笔记》 第一章 广播电视传播的物质基础 一 基本概念: 无线广播 声音广播 狭义广播 有线广播 广义广播 无线电视 电视广播 有线电视 二 广播的发展简史: 1 自然科学基础:电磁波理论、无线电通讯的试验 2 简要发展:1920年11月2日,美国匹兹堡西屋电气公司开办的商业广播电台开始 播音,呼号为KDKA,这是世界上第一座广播电台。 1923年,英国广播公司(BBC)成立。 30到70年代,广播开始发展成熟。 1970年后,面对电视的冲击,广播 发展进入竞争时代。(注重时效性、服务性和对外广播) 数字广播和卫星广播出现,广播的技术日益发展,而来自电视的竞争将长期存在。 三 电视的发展简史: 1 简要发展:1927年,英国人白尔德成功试验了电视图像的传送。 1930年,英国BBC电视开始试验广播。播出多幕电视剧《花言巧语的人》,这是世界上第一部电 视剧。 1936年11月2日,英国在伦敦郊外的亚历山大宫开办了世界上第一座正规的电视 台,是电视史上的里程牌。 50年代后期美国开始开办彩色电视,是世界上第一个 开办彩色电视的国家。 80年代以后到90年代,高清晰电视和卫星电视开始发展。 四 广播电视传播的物质基础: 1 无线电波的主要类别:长波、中波、中短波、短波、超短波、微波 无线电广播主要运用中波、中短波和超短波三个频段;电视广播主要使用微波频段。 2 广播调幅与调频的区别:调频波段的声音质量和抗干扰性要优于调幅波段 3 无线电波的传播方式: 地波传播:无线电广播的中波、中短波主要依靠地波传播 天波传播:无线电广播中的短波主要依靠天波传播 直接传播:电视信号一般采用直接传播。 4 除了无线电传播,广播电视还可以采用有线电缆、卫星等方式传播。 五 广播电视传播的和制式: 1 主要制度:1 国营制度,2 公共制度,3 商业制度。 现在的广播电视制度一般多为复合制 2 电视传播的主要制式: a NTSC制:起于美国,特点是成本低,兼容性能好,缺点是彩色不稳定。 b PAL制:起于德国,是性能最佳,收看效果最好的制式,但成本最高。 c SECAM制:起于法国,效果比NTSC好,但不及PAL,缺点是成本较高。 我国电视使用PAL-D制。 三种制式将不能适应卫星和电缆所提供的新的传播方式而被淘汰。 第二章 广播电视的发展概况 一 世界广播电视发展概况: 1 美洲: a 概况:北美的美国和加拿大商业广播系统强大,公共广播系统有所发展,中南美洲 的广播事业比较发达。其中,多数国家采用NTSC制,仅有少数国家采用PAL制。 b 美国的广播电视发展概况: 1)梗概: 广播:1920年11月2日,美国KDKA电台正式播音,这是世界无线电广播史的开端 -美国首次联播的电台的是WGY和WJZ电台-1926年美国成立“全国广播公司”(NBC),成立了蓝色(WJ2)和红色(WEAF)两个网-1927年,“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BS)成立,向NBC挑战-1943年,NBC出售WJ2蓝色广播网,该网后来成为美国广播公司(ABC),至此,美国广播业三大网鼎立的局面形成。 电视:1941年,美国第一家商业电视台WNB电视台成立-二战后美国的电视业迅猛 发展,50年代美国开始播出彩色电视-1980年,有线电视新闻网(CNN)成立,对传统的三大网构成了巨大冲击 2)美国的四大商业广播电视网: 全国广播公司(NBC):成立于1926年,总部设在纽约。 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BS):成立于1927年,总部设在纽约。 美国广播公司(ABC):1943年从NBC中分离,总部设在纽约。 有线电视新闻网(CNN):成立于1980年,从属于时代华纳公司 3)美国的公共电视:1968年建立公共广播公司(CPB),其经费来源于政府拨款和 民间基金会捐赠。 4)美国的对外广播: 美国之音(VOA):成立于1940年,是由美国联邦政府经营的主要对外广播机构。 总部设在华盛顿,用40多种语言向全球播音。美国之音在内容上代表美国政府的立 场、观点,在业务上强调“客观”、“公正”,重视深度报道。 5)美国的广播电视现状:国内商业广播电视网竞争激烈,国际新闻频道间不断角逐。 2 亚洲: a 概况:亚洲多数国家的广播使用中波、短波和调频波段。电视上采用PAL制的国家最多,NTSC制和SECAM制也很常见。亚洲的电视多以国营为主,其中日本的广播 电视事业最为发达。 b 日本的广播电视发展概况: 1)梗概:1925年,日本的广播事业开端-1926年,日本广播协会(NHK)成立-50年代,日本进入广播电视大发展的时期-70年代彩色电视开始普及-80年代(1984)电视直播卫星发射成功使日本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开办24小时卫星直播电视节目的国家-90年代,日本开始致力于发展高清晰电视(EDTV) 日本的广播电台分为两大系统:公营电台由NHK控制,私营电台由日本民间广播协 会控制。 2)日本广播协会(NHK):于1926年成立,总部设在东京,是半官方的机构,其经 费主要来源于政府拨款和收取视听费。 3)日本的四大私营广播电视网: 东京广播公司:(TBS):拥有《每日新闻》 日本电视网(NTV):拥有《读卖新闻》 富士电视公司(Fuji):拥有《产经新闻》 朝日电视台(TVAsahi):拥有《朝日新闻》 4)日本的对外广播:“日本广播电台”使日本统一的对外广播机构。 5)日本广播电视的特色、现状:覆盖广泛,节目饱和;教育节目富有特色 3 大洋洲:收音机的人均拥有量高,其中澳大利亚最为发达 4 非洲:非洲的广播普及率较高,埃及的广播事业较为发达。 5 欧洲: a 概况:欧洲各国的广播电视都很发达,其中最突出的国家有英国、法国、德国和前 苏联(俄罗斯) b 英国的广播电视发展概况: 1)梗概:1922年,英国第一座广播电台正式播音-1927年,英国广播公司(BBC)成立-1936年,英国成立了世界上第一座电视台-1967年开始播出彩色电视 2)英国广播公司(BBC):1927年成立。BBC保持着独立于政府但对议会负责的地 位。其经费主要来源于政府的拨款,收取电视执照费和出售节目等副业经营。BBC还担负对外广播的职能。 3)英国广播电视的特点、现状:强调竞争中的特色和服务功能。 6 世界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展望: 发展特点:a 发展科学技术,巩固硬件设施(电缆-卫星-高清晰、数字-网络); b 深化社会研究,增强传媒功效;c 合作交流,建立传播新秩序。 二 中国广播事业发展概况: 1 新中国成立之前: 中国境内最早的广播电台是美国人奥斯邦于1922年在上海创办的。中国人建立的第 一座官办广播电台是1926年开播的“哈尔滨广播无线电台”。第一座由国人自办的私营性质的商业广播电台是1927年上海的“新新公司广播电台”。广播作为一项事业,是从国民党的中央广播电台创办开始的。该台1928年8月开始播音。同年,国民党政府成立中央广播无线电台管理处,积极从事全国广播网的建立。1936年,国民党当局规定,全国各地广播电台均须转播中央台晚间一小时的新闻节目,这是中国广 播史上新闻联播节目的开端。1939年,抗日战争中,国民党政府在重庆建立国际广 播电台,这是中国国家对外广播的开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广播事业于1940年创办于延安。1940年12月,第一座人民广播电台-延安新华广播电台建成并开 始播音。1941年,延安新华广播电台对外播音,这是中国人民对外广播电台的开端。 2 新中国成立以后: 中国人民广播事业对国内的无线电广播系统是由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和地方各级广播 电台组成的。1949年,北京新华广播电台改名为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成为中华人民 共和国的国家广播电台。1950年,中央广播事业局成立了国际广播编辑部,同一天 用“北京电台”的新呼号开始播音。1978年5月,中国对国外广播机构改名为中华人 民共和国国际广播电台。这是中国唯一的向全世界广播的国家电台。 三 中国电视事业发展概况: 中国的电视事业起步于1958年。1958年5月1日,北京电视台成立,这是我国一座电视台。1977年我国开始播出彩色电视。1978年,北京电视台开办《新闻联播》 节目,《新闻联播》的出现,标志着以首都为中心的全国电视广播网的初步形成。 同年5月1日,北京电视台改名为中央电视台,成为中国的国家电视台。我国的有 线电视始于60年代中期,卫星电视事业始于80年代。 四 台湾、香港的广播电视概况: 1 台湾的对外广播电台是“自由中国之声”。电视以商业制为主。主要的电视公司有 三家(称为“三大台”),分别是,台湾电视公司(台视)、中国电视事业股份有限 公司(中视)、中华电视公司(华视)。另外存在利用录放像设备播放录相带节目, 由电线将信号输入邻近订户家庭,供订户收看并收费的组织,称为“第四台” 2 香港的主要电视机构有:亚洲电视有限公司(亚视ATV))、电视广播有限公司(无 线TVB)、卫星电视台、有线电视台、传讯电视台、凤凰卫视中文台、华侨娱乐电 视 第三章 广播电视的发展规律 一 生产力是广播电视发展的基础:(技术、管理、人员、社会经济环境) 1 科学技术对广播电视发展起先导作用: 2 广播电视发展需要先进的管理 3 生产力中人的发展推动广播电视的发展。 A 生产力中人的发展有利于形成高质量的,作为广播电视产品消费者的受众,从而 推动广播电视的发展。 B 生产力中人的发展意味着广播电视从业人员更高的传播技能和劳动生产率。 4 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了广播电视发展的社会经济环境。 A 生产力的发展提高了国民经济的实力。广播电视是重装备,高消耗的产业。建立 电台、电视台的投资是一笔不菲的数目,日常运作如节目制作等又需要可观的费用, 直接与国民经济实力相关。 B 生产力的发展提高了居民的消费水平,改善了居民的消费结构。国家发展广播电 视,需要居民拥有一定数量的接收装置。生产决定消费,没有生产力发展所带来的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广播电视的发展将是无本之木。 C 生产力的发展扩大了广告的规模。具有一定市场规模的广告是支撑广播电视传媒 运转的重要经济力量。 二 文化是广播电视发展的依据:(狭义文化:受众、传播者;广义文化:维模、优势扩散、圈层) 1 文化的概念:广义的文化是人类一切生活方式的总和,包括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 我们通常所指的文化,即狭义文化,是指个人或群体具备和体现出来的所受教育的 程度和水平、知识素养和层次、文学艺术修养。 2 狭义文化在广播电视发展中所扮演的角色: A居民的文化素质是影响广播电视发展的重要因素: 1)居民的文化程度是影响其成为广播电视稳定受众的重要因素之一。 2)受众的文化程度、取向和品味影响节目的编排制作。 B 广播电视的发展需要有较高文化修养的传播者 1) 传播者的文化修养对“把关”过程具有重要的影响; 2) 广播电视呼唤文化底蕴丰厚的界面人物; 界面人物:广播电视中出声和出镜的记者、播音员、串播和播讲人员、主持人及部分 演艺人员,担负着传播媒介和观众、听众进行联系和交流的中介人。 3 广义文化在广播电视发展中所扮演的角色: A 文化本身对原有文化模式的维护,使广播电视不得不调整传播的内容和方式,以 适应广播电视传播所指向的文化圈的需要。 文化的维模原理:文化圈对外来文化起到一种选择和自我保护作用。当外来文化有利 于原有文化的维护时,外来文化便容易被接受;反之,便会受到文化圈的竭力阻止。 B 先进的、发达的、文明程度较高的或在某些方面具有一定相对优越性的文化,容 易得到传播和扩散,优势文化有较强的传播力,反之亦然。广播电视的发展必须依 托先进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传播。 C 文化的圈层性使广播电视产生“窄播”和非群体化的发展趋势。 三 媒介竞争是广播电视发展的动力 1 第一层面的竞争:广播电视与其他大众传播媒介的竞争。包括与书籍杂志、电影、 报纸等的竞争。吸收其他媒体传播优势,改进了广播电视的内容和形式。 2 第二层面的竞争:广播电视行业内部的竞争。包括频道、节目、技术、经营管理和 人才方面的竞争。使得技术、传播内容、经营管理都取得了一定的进步。 3 广播电视与新媒体的竞争 四 受众是广播电视发展的支点 1 受众的地位: A 受众是广播电视节目的消费者和使用者,广播电视最终在受众那里实现节目价值, 从而实现其发展所需要的资金。 B 受众是广播电视信息传播的服务对象,是传播的目的地和归宿,是一个完整的传播模式中绝不可或缺的信宿。 C 受众是广播电视传播活动的参与者和行为主体之一。 D 受众是广播电视传播的反馈者。 2 广播电视受众的特点: A 广泛性;B 混杂性;C自主性;D隐匿性;E稳定中的流动性 3 受众的心理: A 需要和动机 认识外部世界;获得各种信息和知识;寻求娱乐消遣和刺激。 B 受众的心理效应: 1)威信效应:指可靠和有威望的传播者、传播机构和信息来源能使受众产生信任感, 更有利于受众的接受。 2)名片效应:指先把受众认同的内容传播给受众,然后在受众认同其传播,毫无戒 备的心理状态下,向受众传播新的内容,具有很强的渗透性。 3)自己人效应:指当传播者和受众在信仰、理想、个性、背景等方面相近时,往往 具有亲切感和亲和力。这样的传播者传出的信息,受众容易接受。 4)晕轮效应:指传播者给受众留下的某种印象,往往可以扩散到传播内容的接受中 去。 5)从众效应:指受众在接受传播的过程中,和大多数人一起采取一致的行为取向的 心理。 C 受众的心理倾向:包括求新重快、求知重趣、求真重美、求富重乐、求深重活。 ※ 来源:考研论坛 bbs.kaoyan.com 1848 发表于 2006-6-7 20:45 资料 短消息 新手上路 第四章 广播电视的传播共性与社会功能 一 广播电视的传播共性: 1 传播的快速性与声音画面的易逝性 2 传播的广泛性与视听的随意性 精华 0 3 内容的丰富性与视听的被动性 积分 65 4 声画并茂与信息的传真性 帖子 38 二 广播电视的社会功能(积极功能): 威望 1 1 传播新闻的功能 K币 60 元 2 舆论监督的功能 注册 2004-12-3 3 传授知识的功能 来自 湖南 4 提供服务的功能 5 愉悦身心的功能 三 电视传播与“地球村”: 1 “地球村”的概念最早由传播学者麦克卢汉提出。 2 电视传播的负面功能: A 电视出现使“地球村”成为可能,但同时疏远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B 电视帮我们打开视野,但同时导致了社会麻醉 C 电视提供了丰富的精神食量,但同时也混沌了社会风气 1)当前电视台播出的儿童节目对儿童产生的负面影响;2)暴力电视节目对青少年以至成年人产生负面影响; D 电视台进入市场经济,又可能导致文化沉沦。 E 电视虽为人们提供了方便,但却影响了人们的身心健康发展 2 电视传播与文化的相互关系:(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形成新的文化) A 电视传播对文化的影响是十分巨大的,文化现象是一种社会现象,它的产生,离 不开人际的传播和沟通。人类的繁衍和继承,同一文化圈内核心地区对边缘地区的 辐射式传播和双向传播,不同文化圈的相互双向文化交流,都有赖于传播。 B 文化对电视传播同样起着重要的影响作用:电视节目的内容和形式,节目水平,都受到制作者文化素养的影响。电视对社会文化进行加工,形成新的文化。电视是在 文化的土壤中生长的,没有土壤为他提供水分和肥料,它不可能成长,更不可能繁 荣。 四 广播传播的永恒魅力: 广播保持其竞争力的对策: 1 坚持新闻传播,注重新闻的时效性; 2 重新定位文艺传播模式,把音乐节目作为收复失地的重要对策; 3 广播节目的广告化趋向必须防止; 4 必须进行广播改革,实行专业台战略; 5 实现传播观念的转变,为听众提供“视听”并茂的信息; 6 利用高科技,提高广播节目的传播质量 第五章 广播电视节目系统 一 广播电视节目的四大系统:新闻、文艺、社教、服务 新闻类节目和文艺类节目是“种”节目,其他节目是“子”节目。 二 新闻节目-广播电视节目系统的第一语言 1 新闻节目在广播电视节目系统中的地位: A 新闻节目是广播电视事业发展的先导 B 新闻节目是联系党和人民的纽带。 C 新闻节目广播电视节目系统播出流程中占主体地位。 1)在广播电视节目的播出流程中,新闻节目在播出时间的数量上占有很大的比重。 2)黄金时段新闻节目的播出突出了新闻节目在节目系统中的强势作用。 3)在各级广播电视机构的收听收视榜上,高居榜首的无一例外是新闻类节目。 D 广播电视媒介竞争主要体现在新闻节目的竞争。 2 广播电视新闻的优势和弱点: 优势:A 时效性强;B 群众性强;C 易受性强;D 信息量大 弱点:A 难以形成深度报道;B 有些声像无法再现;C 声音图像一纵即逝,不便保存; D 按时间顺序播出,选择性差;E 在语言方面有着特殊的要求 3 广播电视新闻的功能:A 宣传政策;B 传播信息;C 引导舆论;D 传授知识; 4 广播电视新闻节目子系统的构成: A 新闻。 新闻的报道形式有: 1)现场直播;指与事件发生、发展、结束同步直接播出的新闻传播形式。 2)记录报道;指广播电视记者运用录音、录相设备或使用文字将现场对新闻事件或 新闻人物的采访记录下来,经过编辑、制作进行报道的形式。主要以口播新闻和录 像录音报道两种形式出现。口播新闻是电台电视台播音员或记者口头播出的新闻, 其优点是简单迅速,机动灵活,时效性强,是广播新闻的基本形式,也是电视新闻 不可或缺的形式。录像录音报道是以现场声像为主,配以记者或播音员口语播报的 新闻体裁。 3)系列报道:指对某一新闻主题,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所进行的多次性报道。它由多个独立的报道单元组成,单元之间没有内在的必然联系,各自是一条完整、独 立的新闻,集合在一个大主题下,使观众通过多个独立报道的内容,对一个时期的 某一问题有一个比较系统、全面的认识。 4)连续报道:指对同一新闻事件或新闻人物在一个阶段内的有关情况的发生、发展、 结局的持续性报道。这种报道多采取递进式机构,每一篇报道既是对前一篇报道的 承上,又是对后一篇报道的启下,环环相扣,层层深入的揭示出新闻事件发生的全 过程。 5)追踪报道:另一种形式的连续报道,由果及因、由现象到本质的追踪式报道。 B 评论:分为本台评论、评论员文章、短评、编后话,四种形式的规格递降。 三 文艺节目-广播电视节目系统的半壁江山 1 文艺节目的特性:a 艺术题材的兼容性;b 渗透力;c 受众的广泛性;d 节目播出的连续性 2 广播电视文艺节目的功能:a 提供娱乐;b 社会教育;c 普及文艺知识,提高受众文艺欣赏水平 3 广播电视文艺节目的子系统: 按节目功能分类:a 欣赏性文艺节目;b 知识性文艺节目;c 服务性文艺节目;d 评介性文艺节目 按节目来源分类:a 广播电视独有的艺术品种(广播剧、电视剧等)b 对社会文艺进行加工(电视散文) c 对社会文艺直接播出 按艺术种类分类:a 音乐节目;b 文学节目;c 戏曲节目;d 曲艺节目 四 社教类节目-广播电视节目系统的后起之秀 1 社教类节目是指以传播政治、思想、伦理和科学文化知识为主要内容,以推动社 会精神文明建设为目的的广播电视节目。 2 广播电视社教类节目子系统的构成: 综合教学、专科教学、应用教学;理论节目、知识节目、特定对象节目 3 广播电视社教类节目的特性:a 教学对象的专一性与广泛性;b 知识传授者的权威性;c 传授内容的多样性、专业性、新闻性;d 教学方式的系统性、科学性、形象 性。 4 广播电视社教类节目的任务:a 政治思想教育;b 文化知识教育;c 科学技术教育;d 职业技能教育 五 服务性节目-广播电视节目系统的“服务使者” 1 服务性节目指那些实用性强,能直接帮助受众解决思想、工作、生活中遇到的实 际问题的那一类节目。 2 服务性节目的子系统构成:单项型、综合型;信息型、咨询型、技能型、广告型 3 服务性节目的服务内容:a 政治思想服务;b 为受众的生活服务;c 促进产、供、销,为生产服务;d 为发展广播电视事业开辟财源 4 服务性节目的特性:a 强烈的功利性;b 传播的重复性;c 公开的劝服性;d 昂贵的付费性 5 广播电视播出广告的原则:a 思想性原则;b 真实性原则;c 艺术性原则;d 针对性原则;e 促销性原则;f 经济性原则 第六章 广播电视传播的语言 一 广播传播的语言符号系统、特性及其构成: 广播电视语言:凡是能够在广播电视上运用的,能够表达出思想感情,并使接受者获 得信息的一切手段、方式和方法。 广播的声音结构:广播语言、音响、音乐。 1 广播语言的作用:a 播报信息;b 营造节目内容的过渡;c 语言的语音语调可以为广播艺术作品提供特定的艺术情境;d 语言的表述营造了广播艺术作品的情节。 2 广播的音响:广播音响是指出语言、音乐以外的其他声音,包括自然环境的音响, 人的各种动作的声音等等。 广播音响的作用:a 原汁原味的音响增加了内容的真实感。b 特定的音响能表现时间和空间。c 能够渲染、烘托环境气氛;d 能够表现新闻人物、剧中人物的思想感情、 言行举止、刻画人物心理。f 声音有时具有蒙太奇式的功能。 3 广播音乐的作用:a 以独立的音乐节目形式存在,充实广播的文艺板块;b 作为一种有效的编辑手段,使广播节目系统连贯有序。c 音乐的美感效应能够渲染环境, 使节目具有极强的艺术表现力。 4 广播语言系统的诸构成模式: a 纯有声语言构成模式b 语言+音响构成模式c 有声语言+音乐构成模式d 有声语言+音乐+音响构成模式 5 广播传播对语言的要求: a 广播的语言必须是口语化的语言;b 广播的语言力求形象化;c 广播的语言应该规范化;d 广播的语言应该具清晰的感知性;e 广播的语言应该简洁明快;f 广播的语言应该是质朴的语言 二 电视传播的语言符号系统、特性及其构成: 1 电视语言的子系统: 可视性系统:造型语言(表情、动作、布景等)、文字语言(屏幕文字、画内文字)。 可听性系统:具象音响语言(现场音响、音乐语言)、抽象音响语言(画外语言、画 内语言)。 (看书上的图) 屏幕文字在电视传播中的作用:a 文字提要,加强信息记忆深度;b 屏幕文字可以以打飞幕或其它方式,插入告知信息,保持节目的完整性和接受双方关系的谐调,如 果信息是重大新闻,屏幕文字可以保证新闻的时效性;c 屏幕文字还能形成听读一体的轻易性,声音与文字同步播出,观众且听且读,很是轻松,比起聚精会神听广 播和费力看报纸,屏幕文字明显的更易于理解和接受。 2 电视语言的语言构成: a 电视声音与画面 电视中声音的作用:1)加强传播内容的真实感、亲切感;2)声音能够打破画面的时空局限,扩大传播内容。3)声音能渲染、烘托环境、气氛,刻画描写人物心理;4) 声音能够发挥结构的功能,使画面连接顺畅自然。5)声音能是静止的画面动起来; 6)声音可以创造独立的形象,造成观众的心理互渗性与心理演绎性。 电视中画面的特点:1)电视画面是连续运动的活动画面;2)画面所拍摄的对象是具体实在的,画面能客观的再现现实。3)画面表现的始终是现在时态,是正在进行的 情景,具有现场感。4)电视拍摄的对象是经过了选择的,往往打上摄录者主观意识 的烙印。5)单个画面的含义是不确定的,往往可以作多种解释。 电视画面的作用:1)纪实传播。2)形象传播;3)直接传播。 蒙太奇:指镜头的组合关系和连接方法。 蒙太奇的功能:1)选择与取舍,概括与集中;2)引导观众的注意力、激发观众的联 想;3)创造独特的电视时间和空间。4)形成丰富多彩的电视节奏美。5)表达寓意,创造意境。 蒙太奇的类别:1 叙事蒙太奇:以交代情节、展示事件为主旨。又分为平行蒙太奇, 连续蒙太奇、交叉蒙太奇、重复蒙太奇等;2 表现蒙太奇:以加强内涵表现力和情绪感染力为主旨。又分为隐喻蒙太奇、对比蒙太奇、心理蒙太奇、抒情蒙太奇、理性蒙太奇。 b 声画关系的具体形式: 1)声画合一:指电视的画面和声音同时指向一个具体形象的结合方式,特点是声画 同步发生、发展、视听高度统一,画面和声音具有最高的保真度。 2)声画对位:指电视节目中画面与声音对列,他们按照各自不同的规律,独自表现 不同的事物的信息,却又有机的围绕和表现同一内容。 在实际中应该坚持声画双主体的构成模式。 第七章 广播电视传播的界面人物 一 播音员:播音是指广播电视大众传媒直接面向听众、观众进行的有声语言的传播 活动。 播音员的工作特性:a 是广播电视传播的最终实现者; b 是联系社会各阶层的桥梁和纽带。c 是把文字稿件转化为有声语言的再创造者。d 是规范语言的推广者。 新闻播音的特点要求:a 准确;b 平实;c 富有节奏感; 我国的主要播音方式:a 播读式;b 播讲式;c 谈话式 二 主持人:主持人实质上是串播、播讲人员的异化。它的特征是, 1 节目的直接播出者、代表者。2 节目的参与者。3 节目的组织者和串连者。 主持人的类别:1 综艺节目主持人;2 专题类节目主持人;3 知识教育性节目主持人;4 服务性节目主持人;3 少儿类节目主持人 主持人的地位和作用:1 有助于改变传播模式,增强传播效果。2 信息社会的听众和观众呼唤节目主持人的出现。3 主持人的出现增强了节目的整体性(组织和串联)。 三 广播电视记者:(参看新闻采访学) 记者工作特点:社会性、政治性和阶级性、人际性、工作手段的特殊性; 记者工作的任务:采写新闻、反映情况、做群众工作; 记者工作的作用:上传下达,传达政令,沟通政府和公众的联系,发挥桥梁和纽带的 作用;正确引导舆论,诱导社会;交流信息,传播知识,推动社会的进步;提供娱 乐,活跃群众生活。 记者的职业道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遵守宪法、法律和纪律;维护新闻的真实性;保持清正廉洁的作风;发扬团结协作的精神。 第八章 广播电视节目的生产 一 广播电视节目的生产过程:设计阶段、实际制作阶段; 节目构想——节目策划书——节目审查——脚本——脚本审查——实际制作 二 文艺节目的编排原则: 1 谐调一致原则;2 服务受众原则。3 繁荣文艺原则;4 严格把关原则 综艺节目:由特选的主持人,在一个特定的时间内,播出一群由性质不同的小单元节 目综合而成的一种多彩多姿富有变化的节目。 三 教育节目的编排原则: 1 题材内容注重针对性;2 内容切合实际,适宜普及;3 为了便利于传播知识,开展社会教育,编辑应想方设法,使教育节目办得生动活泼,亲切自然。4 教育性节目介绍的科学文化知识要让受众易于接受;5 编排要逻辑有序,易于吸收。6 重点要适当重复,趋于强化。 四 服务类节目的编排要求: 1 要富有时代感,内容要有贴近性;2 注重节目特色;3 发挥声画优势,力求生动活泼。 五 电视画面编辑的特有规律: 1 不必拘泥于镜头组接的现有规律,应努力形成新闻画面组接的特有节奏。2 强化 “细节”意识,充实画面的信息含量。 同题集中:把内容相同或相近的新闻集中在同一题目下播出; 非同题集中:将独立性较强的报道集中在一起报道。 六、广播电视采访的特点: 现场性强;协同性强;受客观条件的制约性大;对采访者的要求较高;既是一种采 访手段,又是一种表现手法。 第九章 广播电视事业的管理 一 影响收听、收视率的相关因素: 收听、收视率=收视听某一节目的人数/开机数*100%。 绝对收视听率=收视听某一节目的人数/观众总数*100%; 相对收视听率=该节目的收视率/同时段各频道收视率总和*100% 1 收视听率受播出时间影响 2 受不同频道或同一频道节目安排的影响。 二、广播电视从业人员的素质评估体系: 1、政治素质:正确的政治方向;无产阶级党性; 2、思想素质:事业心;求实精神;廉洁正派;坚韧性; 3、知识结构:新闻基础知识;广播电视专业知识;外语、方言能力;开阔的知识面; 4、能力水平:自学补充修正能力;综合分析能力;语言、书面表达能力;协同、合 作能力;大专业务能力;创新能力。 5、工作成效:工作效率;工作成效;受众威信。 职业素质:指人们在专门职业实践要求下,经过积极锻炼,所具备的一种超于寻常的 心智,即职业素养。 三、内部动力机制: 人才机制具有重要作用:竞争机制、激励机制、合作协同机制。 栏目制片人:电视制作和发行的负责人,它是栏目制作的核心的主体和节目市场的主 体。这一概念最先出现在1993年东方时空栏目。 四、我国广播电视事业管理: 1、发展规律:与市场经济接轨;产业化趋势。 1979,中央台改金额预算为差额补助;1984年又改为预算大包干; 1982年广播电视部成立,中央、省、市、县“四级办广播、四级办电视、四级混合 覆盖”; 1998年广播电视部撤销,成立信息产业部。广播电视部为其下一部门。1 1997年《广播电视管理条例》标志着初步走上法制管理道路。
/
本文档为【广播电视学概论笔记暨南大学】,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