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doc】唐代中西交通吐蕃——勃律道考

2017-11-11 25页 doc 45KB 90阅读

用户头像

is_633423

暂无简介

举报
【doc】唐代中西交通吐蕃——勃律道考【doc】唐代中西交通吐蕃——勃律道考 唐代中西交通吐蕃——勃律道考 唐代中西交通吐蕃一勃律道考? 七名e; 杨铭 内容提要:7世纪末到9世纪中叶,吐蕃为了沟通与西域各国的交使和贸易关系,与唐朝开展了长期 的争夺西域四镇的斗争.其问,吐蕃曾致力于经营一条经由大,小勃律,过护密,东至四镇,西抵吐 火罗的通道.这就是着名的吐蕃一勃律道.这条通道的一部分虽然与闻名中外的僧人”求法中道”重 合,但吐蕃经由大,小勃律,架藤桥,筑城堡,北接护密道,无疑对青藏高原经克什米尔,帕米尔去 中亚的交通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因此,...
【doc】唐代中西交通吐蕃——勃律道考
【doc】唐代中西交通吐蕃——勃律道考 唐代中西交通吐蕃——勃律道考 唐代中西交通吐蕃一勃律道考? 七名e; 杨铭 内容提要:7世纪末到9世纪中叶,吐蕃为了沟通与西域各国的交使和贸易关系,与唐朝开展了长期 的争夺西域四镇的斗争.其问,吐蕃曾致力于经营一条经由大,小勃律,过护密,东至四镇,西抵吐 火罗的通道.这就是着名的吐蕃一勃律道.这条通道的一部分虽然与闻名中外的僧人”求法中道”重 合,但吐蕃经由大,小勃律,架藤桥,筑城堡,北接护密道,无疑对青藏高原经克什米尔,帕米尔去 中亚的交通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因此,吐蕃一勃律道在唐代中西交通史上有着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吐蕃勃律交通 中图分类号:F512.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4743(2007)O2—0076—09 日本学者长泽和俊说,丝绸之路有三条东西干线,即:北方草原路,中亚绿洲路,南方海 路,在这些东西干线之间还有许多南北向通道,其中吐蕃与中亚的交 通路线”是以西藏经塔里木 盆地至准噶尔的路线.这条路自5世纪开始为吐谷浑所利用.在6,8世纪,又屡屡被吐蕃远征 西域时使用,在唐与吐蕃建立友好关系时,唐使和求法僧也有不少是经此路往来印度的”?.长 泽氏在这里说得很笼统,似乎唐代吐蕃通西域只有一条吐谷浑路.其实,唐代吐蕃通西域非只一 道,从吐蕃经勃律东向安西四镇,西往吐火罗,波斯,在当时也是一条着名的中西通道,似可称 之为吐蕃一勃律道.以下试作探讨. 一 ,吐蕃经略勃律道的历史背景 唐朝初年,活动于拉萨河流域的吐蕃强大后,很快征服了青藏高原的其他民族,如其北方和 西北方向的羊同(又译”象雄”),吐谷浑等.羊同国本有大小之分,小羊同早期的地望,据吉隆 县发现的《大唐天竺使出铭》”季夏五月届于小杨童之西(下残)”的记载,约当今日喀则至江孜 一 带;而大羊同在小羊同西北,从地望上看就是西藏阿里地区.?吐蕃对羊同的经略,始于达布 聂赛赞普之时,时间大概是6世纪.藏文史书《智者喜宴》记载,其时” 三分之二的小邦均纳入 ?本文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唐代吐蕃与西北民族关系史研究”(06BZS009)成果之一. ?[日]长泽和俊着;张英莉译:《东西文化交流史》,载《西北史地》1984年第3期. ?霍巍:《大唐天竺使出铭及其相关问题的研究》,载《东方》第66册,京都,1994年,第269页.但上 述格局到了8世纪中叶以后起了变化.由于吐蕃的扩展,小羊同被迁到了大羊同之西,所以《唐会要?大羊 同国》称:”大羊同国.东接吐蕃.西接小羊同,北直于阗,东西千里,胜兵八九万.”这里说的是属于已经 变化了的情况. ? 76? 唐代中西交通吐蕃一勃律道考 (吐蕃)统治之下.本巴王,吐谷浑王,昌格王,森巴王及羊同王(zhangzhungrje)等均被征 服”.但是到松赞干布之父囊日论赞后期,由于吐蕃政权内部不稳定,被征服的羊同,达布等属部相继 反叛,囊日论赞被旧臣毒死.松赞干布执政后,经过征讨,约于644年最后兼并了羊同.? 吐蕃对吐谷浑的征战也是很早的.唐太宗贞观十一年(637年),吐蕃借向唐求婚不遂之事 为由进攻吐谷浑.后经高宗显庆五年(660年),龙朔三年(663年)的战争,吐蕃大破吐谷浑之 众,”遂有其地”?.至此,吐蕃占领了青海湖周围及其以西的吐谷浑故地,控制了经柴达木盆地 去鄯善的吐谷浑道.关于吐蕃经吐谷浑道出入西域之事,见于唐开元以前修成的《沙州图经》: “萨毗城,右西北去石城镇四百八十里.其城,康艳典造.近萨毗泽……日六十里,山险,恒有 吐蕃,吐谷浑来往不绝.”@但根据文献记载,在吐蕃控制吐谷浑道之前,其军队已开始出现在 西域.如龙朔二年(662年),吐蕃曾在疏勒一带配合西突厥的弓月部与唐军作战,所取路线或 出于阒之南山.之后,吐蕃加强了对西域的进攻.麟德二年(665年),吐蕃率疏勒,弓月之兵 共攻于阗;咸亨元年(670年),攻陷西域十八州,迫使唐朝罢安西四镇;仪凤二年(667年), 攻疏勒,龟兹等.?在这一系列事件中,吐蕃军队所取的路线,或由吐谷浑道,或出于阗之南山, 均有可能.如果分析上述事件,从662年吐蕃军队首先出现在疏勒一带,665年又引疏勒,弓月 等东向攻于阗看,我们还倾向于认定吐蕃军队是出于阗南山进入西域的. 上述情况到7世纪末8世纪初有一个很大的变化.武则天长寿元年(692年),唐朝武威道大 总管王孝杰”大破吐蕃,复龟兹,于阗,疏勒,碎叶镇”,”自此复于龟兹置安西都护府,用汉兵 三万以镇之.”@唐朝既复四镇,又以重兵镇守,《新唐书?地理志》安西大都护府条日:”于阗 东界有兰城,坎城二守捉城.西有葱岭守捉城,有胡弩,固城,吉良三镇.东有且末镇,西南有 皮山镇.”这样,吐蕃欲循旧道进入西域已属不易,势必寻求新的路径,这就是吐蕃经营吐蕃一 勃律道的原因. 尚可从史籍中看出吐蕃经略吐蕃一勃律道的端倪.《通典?边防》”吐蕃”条载,万岁通天二 年(697年),吐蕃大论钦陵遣使请和,武则天遣郭元振至野狐河与之议事.钦陵请唐朝拔去西域 镇守,使四镇诸国,西突厥十姓各建王侯人自为守,既不款汉,又不属蕃.其理由之一是,”十 姓中,五咄六部诸落,僻近安西,是与吐蕃颇为辽远.俟斤诸部,密近蕃境,其所限者,唯界一 碛,骑士腾突,旬日即可以蹂践蕃庭,为吐蕃之巨蠹者,唯斯一隅.”“俟 斤诸部”,即西突厥五 弩失毕部,分布中心在今中亚的碎叶水西南一带,其地与今拉萨的吐蕃王廷相去甚远,钦陵何以 谓其”密近蕃境”,”旬日即可以蹂践蕃庭”?呢?结合以上对形势的分析来看,可以理解为唐朝 在7世纪末收复四镇以后,吐蕃已着手经略能够从西面进入四镇的勃律道,其军事指挥中心一度 ?巴卧?祖拉陈哇着:《智者喜宴》,民族出版社,1986年,第171页;王尧,陈践译注:《敦煌本吐蕃历史文 书》,民族出版社,1980年,第101,139页. ?《新唐书?吐蕃传》;《新唐书?吐谷浑传》. ?池田温:《沙州图经略考》,收入《覆博士还历纪念东洋史论丛》,明和印刷株式会社,1975年,第93页. ?《册府元龟?将师部》;《册府元龟?外臣部》;《旧唐书?高宗纪》;《新唐书?突厥传》. ?《旧唐书?则天皇后纪》;《旧唐书?龟兹传》. ?《西藏图考》”外夷附考”条说:克什米尔”东北至和阒,东南至阿里,俱两月余程”.就算西突厥五弩失毕 部在今克什米尔,”旬日”也不可能到达今天的拉萨.详见黄沛翘:《西藏图考》,西藏人民出版社,1982 年,第266页. ? 77? 《西域研究》2007年第2期 进入今帕米尔以南地区,此域与五弩失毕部弥近,故有钦陵视其为”吐蕃之巨蠹者”之说. 吐蕃致力于经营勃律道,在小勃律建立军政机构,在当时的藏文文献中也有所反映.8世纪 下半叶桑耶寺建成后,吐蕃制订的《不得灭法之诏书》颁发地区之一就有”勃律之域”(brusha yu1),它是与羊同(zhangzhung),多麦(tudorsmad)等并列的收藏诏书的十个地区之一.另 外,写成于9世纪的《金刚瑜伽成就授记》,题有”勃律节度衙”(brushaviyulgyikhrom)这样 的军政机构名称.所谓”节度衙”是7至9世纪吐蕃设于本土之外的一级军政机构,它管辖的范 围相当于唐朝的几个州.?由此可见,从8世纪起,勃律在吐蕃诸辖地中成为了重要的军政单位 之一,这自然与吐蕃对该地区的经略有关. 二,吐蕃一勃律道的走向与关隘 大勃律国,《新唐书?西域传》载:”大勃律,或日布露.直吐蕃西,与小勃律接,西邻北天 竺,乌蓑.地宜郁金.役属吐蕃.”《大唐西域记》称之为”钵露罗”.其地 即今巴控克什米尔之 巴尔蒂斯坦(baltistan),首府今为斯卡都.?大勃律何时起役属吐蕃,史无明文;慧超在开元初 由印度返回安西时,已知大勃律,羊同等并属吐蕃,其所撰《往五天竺国传》日:”又迦叶弥罗 国东北,隔山十五日程,即是大勃律国,羊同国,娑播兹国.此三国并属吐蕃所管,衣着言音人 风并别.”? 小勃律,《新唐书?西域传》记:”去京师九千里而赢,东少南三千里距吐蕃赞普牙,东 (西]八百里属乌茛,东南三百里大勃律,南五百里属笛失蜜,北五百里当护密之娑勒城.王居 孽多城,临娑夷水.其西山颠有大城日迦布罗.开元初,王没谨忙来朝,玄宗以儿子畜之,以其 地为绥远军.国迫吐蕃,数为所困,吐蕃日:’我非谋尔国,假道攻四镇尔.’”小勃律之地,在 今巴控克什米尔西北吉尔吉特(gilgit)和亚辛(yasin)一带.?据慧超讲,”其大勃律,原是小 勃律王所住之处,为吐蕃来逼,走入小勃律国坐.首领百姓,在彼大勃律不来.”?看来,勃律国 起初并无大,小之分,是役属吐蕃后才分开的.@ 吐蕃并大勃律后,为”假道攻四 镇”,sLTD.WarminsterEngland,1979,P.3104. ?陆水林:《巴基斯坦》.重庆出版社.2004年,第152,153页;同作者:《乾隆时期巴尔蒂斯坦(小西藏) 与清朝关系初探》.载《中国藏学》2004年第1期. ?张星熄注:《往五天竺国传》:”慧超之在勃律,约当唐玄宗开元十五年(727年)”,见《中西交通史料汇编》 第四册.中华书局.1978年.第13O,131页. ?陆水林:《巴基斯坦》.第494~496页;《乾隆时期巴尔蒂斯坦(小西藏)与清朝关系初探》. ?张毅:《往五天国传笺释》,中华书局,1994年,第64,69页. ?日本学者佐藤长认为.勃律国本无大,小之分.其役属吐蕃,似在万岁通天元年(696年)以前;小勃律是 勃律国中一部分人与吐蕃冲突后.退避吉尔吉特而形成的.佐藤长:《古代手?y1-史研究》,第2卷,同朋 舍,1977年再版,第443,444页. ?78? 唐代中西交通吐蕃一勃律道考 下,”大破吐蕃,杀其众数万,复九城.”?”自嵩此征之后,(吐蕃)不敢西向.”?但十余年后, 小勃律王苏失利”为吐蕃阴诱,妻以女,故西北二十余国皆臣吐蕃,贡献不入,安西都护三讨之 无功.”?此段历史于《敦煌本吐蕃历史文书》”大事纪年”亦有记载:”及至牛年(737年),论 ? 结桑龙(东)则布引兵至小勃律国.冬,赞普牙帐居于札玛,小勃律王降,前来致礼”;”及至 龙年(740年),嫁王姐墀玛类与小勃律王为妻.”? 天宝六载(747年),唐玄宗诏安西副都护高仙芝讨小勃律.《旧唐书?高仙芝传》载:”是 年,高仙芝率马步万人出安西(龟兹),经拔换城,疏勒,葱岭守捉(喝盘陀),播蜜川(帕米 尔)至五识匿国(赛格南,位于东喷赤河西岸,今塔吉克斯坦与阿富汗交界处之荷罗格以北不远 —— 引者注).”然后分兵三路,高仙芝自领中军从护密国(/”4-阿富汗瓦罕地方)入,克吐蕃连云 堡于娑勒川(/”4-萨尔哈德附近)南.然后,又南行三日至坦驹岭(兴都库什山的一个山口),又 过阿弩越城,及至小勃律之孽多城,一举克之.破城后,高仙芝令官兵断娑夷水(即吉尔吉特 河)之绳桥,拒吐蕃援军于对岸.唐朝平定小勃律之事,在敦煌吐蕃历史文书中亦有记载.《大 事记年》第103条日:”及至猪年(747年)夏,赞普驻于那玛,廓州一带 出现唐人斥堠军兵. 勃律,高地被击溃.”?可见,汉,藏文史料对此事件的记载是一致的. 结合各种史料及近人的考察来看,上述唐朝军队远征小勃律之路,就是吐蕃从反方向经 小勃律,过护密,入四镇之路.现就其中几个重要地名加以考证: (1)大勃律.西北接小勃律,东南接今拉达克.慧超《往五天竺国传》日:”又迦叶弥罗 (克什米尔)国东北,隔山十五日程,即是大勃律国.”?在唐朝加强驻西域镇兵后,吐蕃为了仍 能进出四镇,于是积极地经略一条出大勃律,小勃律,进入护密的道路.《旧唐书?高仙芝传》 载,唐军临孽多城,谓小勃律王日:”不取汝城,亦不斫汝桥,但借汝路过,向大勃律去”,反映 出大,小勃律之间的交通情况.? (2)藤桥.《旧唐书?高仙芝传》日:”去勃律(孽多城)犹六十里……阔一箭道,修之一年 方成.勃律先为吐蕃所诈借路,遂成此桥.”联系吐蕃对小勃律王的话——”我非谋尔国,假道 攻四镇尔”,则此藤桥似为吐蕃所建,为大勃律至孽多城之交通要道.这类藤桥似即汉唐史书中 常称的”县度”(悬渡). (3)孽多城.小勃律王居地.《新唐书?西域传》日:”王居孽多城,临娑夷 水.”又,《旧唐 书?高仙芝传》载,唐军破城,”(小勃律)王及公主走人石窟,取不可得”,表明此城不远处便 有山脉.”孽多城”的位置,在今吉尔吉特首府吉尔吉特城,据介绍为一群山环抱的盆地.@ (4)阿弩越城.《旧唐书?高仙芝传》日:”(唐军)至坦驹岭,直下峭峻四十余里,仙芝料 ?《新唐书?西域传》. ?《册府元龟?将帅部》. ?《新唐书?西域传》. ?《敦煌本吐蕃历史文书》.第116,117页. ?《敦煌本吐蕃历史文书》.第119页. ?张毅:《往五天竺国传笺释》,第64,69页. ?关于大勃律与小勃律的距离,《新唐书?西域传》谓小勃律”东南三百里大勃律”,约合现在的二百三十里. 而现在从斯卡都至吉尔吉特的公路长241公里.详见陆水林:《乾隆时期巴尔蒂斯坦(小西藏)与清朝关系 初探》. ?陆水林:《巴基斯坦》,第494,496页. ? 79? 《西域研究》2007年第2期 之日:’阿弩越胡若速迎,即是好心.’……下岭三日,越胡果来迎.明日,至阿弩越城.”下文 还说从其城至孽多城,大约需一日路程.所过者,或有娑夷水支流.?此城为孽多城去坦驹岭中 间站,其居民日阿弩越胡.斯坦因称,”阿弩越”就是吉尔吉特河谷的达尔德人称亚辛为阿尔尼 雅或阿尔尼阿赫德相当贴近的译音.? (5)坦驹岭.兴都库什山之一山口,斯坦因说,当地的名字叫做”达尔科特”(darkot),从 妫水河上游的巴洛吉尔,马斯杜El河等至亚辛山谷,它是”唯一实际可以通行的大路”.由此岭 至阿弩越城,需四El路程.《旧唐书?高仙芝传》载,坦驹岭,”直下峭峻四十余里”,兵士望而 怯步,日:”大使(高仙芝)将我欲何处去?”山势险峻,可想而知.斯氏曾亲临这海拔一万五千 四百英尺高的山口,目睹了从山口直下到亚辛山谷足有六千英尺的峻坂. (6)连云堡.《旧唐书?高仙芝》日:”吐蕃连云堡,堡中有兵千人.又城南十五里因山为 栅,有兵八九千人.城下有婆勒川,水涨不可渡.”《新唐书?西域传》小勃律条日:”北五百里 当护密之娑勒城.”则连云堡约在此城附近.《旧唐书?高仙芝传》称,唐军克连云堡后,”仙芝 留令城等以赢病旭弱三千余人守其城,仙芝逐进.三El,至坦驹岭”.是知从连云堡去坦驹岭, 需三El路程.连云堡遗址,据斯坦因考察就是今萨尔哈德一个叫坎西尔(kahsir)的古堡.其北 面和东面为无法通行之悬崖,仅西面和南面有城墙遗址.其古堡下所临之河,正是瓦罕河.@至 此,吐蕃接通了出大勃律,经小勃律,人护密的道路. 《新唐书?西域传》”护密条”日:”显庆时(656,661年)以地为鸟飞州,王沙钵罗颉利发 为刺史.地当四镇人吐火罗道,故役属吐蕃.”护密(今阿富汗瓦汗)所临的这条由四镇人吐火 罗(今阿富汗北境)的道路,就是《释迦方志》所谓的西行僧人求法中道.?唐贞观年间,玄奘 曾由此道归国;开元初年,慧超亦经此返至安西.?此道既西抵吐火罗,东至四镇,又南通小勃 律,大勃律,当然是吐蕃进入西域的理想路线.关于此点,法国汉学家沙畹在评价唐朝于728, 745年间册封西域诸国的情况时指出:”中国欲维持其与笛失蜜,乌蓑,厨宾,谢飑等国之交际, 则应维持从护密及小勃律赴诸国之通道.故此道又为吐蕃人四镇之 天然路途.”? 由此看来,在7世纪末到8世纪中,吐蕃曾致力于经营这条经由大勃律,小勃律人护密再东 至四镇的道路.由此道人四镇虽嫌过远,但在唐朝四镇驻兵强大,吐谷浑道易受阻击的情况下, 吐蕃军队走这条通道,相对来说安全得多. 关于吐蕃在护密,小勃律一带经营通道的情况,阿拉伯地理书《世界境域志》亦有记载.第 26章”关于河中诸边境地区及其城镇”第15节日:”哈姆达德(khomdadh),其地有瓦罕人的 偶像寺.寺中发现有少数的吐蕃人.其左边有一个城堡,为吐蕃人所占据.”英国学者密诺尔斯 ?《旧唐书?高仙芝传》日:”明日,至阿弩越城.当日令将军席元庆,贺娄余润先修桥路.” ?斯坦因:《唐代西征帕米尔及兴都库什记》,载《英国地理学刊》59卷第2期,1922年2月,第112,131 页.转引自柯宗等着;吴泽霖等译:《穿越帕米尔高原》,社会学人类学译丛,民族出版社,2004年,第168 页. ?斯坦因着;向达译《斯坦因西域考古记》:.中华书局,1936年,第3O,31页;《穿越帕米尔高原》,第163 , 165,167,480页. ?”中道”之说,见道宣着,范祥雍点校:《释迦方志》”遗迹篇”,中华书局.1983年,第15,2O页. ?张毅:《往五天竺国传笺释》,第146页. ?沙畹着j冯承钧译:《西突厥史料》.中华书局,1958年,第272页. ?8O? 唐代中西交通吐蕃一勃律道考 基注日:”哈姆达德即昏驮多城(kandud),在今阿富汗瓦罕地区伊什卡什姆以东五十英里处. 本节中所述城堡的故址在此城对面.”?此处又提到吐蕃人的城堡,可见他们在护密的据点不止 一 处.《世界境域志》还提到:”撒马尔罕达克(samarqandaq),是一个大村庄,其中住着印度 人,吐蕃人,瓦罕人以及穆斯林.……安德拉恩(an&as)是一个城镇,其中住有吐蕃人和印度 人,从其地至克什米尔(kashmir)是两天的旅程.”撒马尔罕达克很可能即今萨尔哈德(sar— hadd),亦在瓦罕地区;安德拉恩似指去克什米尔路上的ds.上述情况同汉文史料记载吐蕃在 连云堡及城镇山寨中有近万军队的说法,可以相互印证.? 吐蕃出小勃律后,从连云堡往东,循护密道入四镇的路线就是阿富汗着名的瓦罕走廊,直通 我国的新疆.目前虽无文献具体说明吐蕃在这一路线上的活动,但慧超在开元十五年(727年) 从护密国经播蜜(帕米尔)至葱岭镇时,虽知”此即属汉,兵马见今镇押”,但他也了解到”此 即旧日王裴星国境,为王背叛,走投吐蕃”?.说明吐蕃在此以前曾活动于此.换言之,唐设葱 岭守捉(开元初)以前,?吐蕃军队循护密道东来,似由此赴四镇.唐设葱岭镇以后,吐蕃循此 入四镇的交通一度受阻,开元二十二至二十四年间(734~736年),有突骑施使者携什物,越葱 岭欲至吐蕃,为唐守捉军拿获即是一例.? 吐蕃出小勃律,从连云堡往西向吐火罗的情况,汉文文献和阿拉伯地理书均有记载.阿拉伯 地理书《世界境域志》在第26节第l2条提到了吐火罗通往筒失密之路上有一处地方被称作”吐 蕃之门”(darItubbat),具体位置在今阿富汗巴达赫尚省首府法扎巴德南面的巴拉克附近,? 说明唐代吐蕃的势力已经从东面延伸到了这里. 汉文文献方面的记载则更加具体.《册府元龟》记载,早在开元六年(718年)吐火罗的阿 史特勤仆罗曾上书唐朝,称:”本国缘接近大食,吐蕃,东界又是四镇”.就是高仙芝平小勃律 后,唐朝以数千士兵驻扎镇之,但吐蕃仍未因此而放弃对勃律道的经略,《册府元龟?外臣部》 记载,(天宝)八载(749年),吐火罗叶护夫里尝伽罗遣使来朝,报告其邻国塌师王”受吐蕃货 求,于国内置吐蕃城堡,捉勃律要路”的情况,并”望安西兵来载五月到小勃律,六月到大勃 律”共讨塌师.从扼小勃律至笛失蜜(克什米尔南段)商道的情况看,塌师当在巴基斯坦北境之 吉德特拉尔(chitra1)一带.吐火罗使者的表奏说明,吐蕃在小勃律失利之后,转而拉拢塌师, 在其国筑城驻军,一方面控制小勃律至笛失蜜间的商道,欲使驻守小勃律的唐军受困,其目的在 于重新打通自小勃律去护密,通四镇的道路;同时,又可向西威慑吐火罗,保持其影响直达所谓 的”吐蕃之门”. ?V.Minorsky.translatedandexplained,HUD厅D口Z—ALAM:(TeRegionsofTew0)APersianGe— ography372A.H.一982A.D.,SecondEdition,London,1970,PP.121,366—367. ?HUD~Dal—ALAM:(TeRegionsofhew0)APersianGeography372A.H. 一982A.D.,PP.121蕃一勃律道的商旅往来 《敦煌本吐蕃历史文书》”大事纪年”第72条载,及至鸡年(721年),”上部地方之使者多 人前来致礼”;第105条载,及至猴年(756年),”黑邦瑕,廓,识匿等上部地方之使者前来致 礼.”?所谓上部地方,就是包括识匿(shignig),廓(gog),黑邦瑕(banviagnagpo)等小国 在内.banviagnagpo可以比定为今天吉尔吉特河口印度河地区的本吉(bunji),而shignig就 是《新唐书?西域传》之”识匿”,《旧唐书?高仙芝传》之”五识匿国”,《大唐西域记》之 “尸弃尼”,其地在今帕米尔之赛格南(seghndn).?这些从北面与护密紧邻的小国派使者到吐 蕃,经过勃律道往返,无疑是最便捷的. 《敦煌本吐蕃历史文书》还记载了吐蕃与中亚大食,突骑施等政权的交往.”大事记年”记 载:”及至猴年(732年),夏,赞普驻于巴局之丁丁塘,唐廷使者李京,大食与突骑施之使者均 前来赞普王廷致礼.”其中的”大食”(tazig)是指已经东进到中亚的阿拉伯帝国.8世纪初, 白衣大食(哈里发王朝,660749年)的军队在呼罗珊总督屈底波的率领下,攻占了今楚河以 南,帕米尔以西的中亚地区,并时与吐蕃联合,以图攻夺唐朝的安西四镇,故双方有使臣往来. “大事记年”又载:”及至猴年(744年),夏,赞普巡临北方,还,牙帐设于逻册尔.唐廷 使者张员外,突骑施使者前来致礼.”?此外,汉,藏文史书都提到了吐蕃嫁公主给突骑施可汗 (734年)的事件.?突骑施原属西突厥,唐武后时渐盛,圣历中(698,700年)徙牙帐于碎叶川I (今吉尔吉斯斯坦楚河流域)以为”大牙”,以伊丽水(今伊犁河流域)的牙帐为”小牙”.突骑 施兴起后,与吐蕃有频繁的联系,上述遣使与嫁公主等事件就是证明.而这些活动有可能均是往 返于勃律道的,因为在唐朝四镇驻兵强大的情况下,双方人员绕道勃律,护密等地要相对安全一 些.这就表明,即使在唐设葱岭守捉期间,吐蕃还是经由小勃律,护密等地,避开守捉,进到伊 丽水,碎叶川一带. “安史之乱”以后,吐蕃攻占河陇,新疆南部及帕米尔地区,从吐蕃本土经由小勃律,护密 通往中亚的交通自然十分频繁.在吉尔吉特的德兰茨地方发现的粟特文铭文说:”210年,来自 撒马尔汗的诺斯凡作为大使,致礼吐蕃可汗.”据研究,所谓”210年”, 为825年4月至826年 4月之间.?吐蕃利用勃律道加强了与西域各族的联系.同时,在吐蕃控制此道期间,也有僧侣, 商人来往.《东都圣善寺无畏三藏碑》记:”善无畏,其先自中天竺回.……至迦湿弥罗国.…… ?《敦煌本吐蕃历史文书》.第ll3,ll9页. ?G.Uray,TheoldTibetanSourcesoftheHistoryofCentralAsiaupto751A.D.:As urvey,in J.HARMATTA(on TibetanLanguage.HistoryandCultureed,byErnstSteinkellnerandHelmutT auscher,Wien:Arbeitskreis furTibetischeundBuddhistischeStudien.Universit~tWien,1983E19843,P. 410.也有学者认为此题记的年代 不是825/826而是841/842年,详见荣新江:《历代法宝记中的末曼尼与弥师诃——兼谈吐蕃文献中摩尼教 与景教因素的来历》,载《中古中国与外来文明》,三联书店,2001年,第343页. ? 82? 唐代中西交通吐蕃一勃律道考 (复至)乌莨国……讲《毗卢》于突厥之庭,而可敦请法.……路出吐蕃,与商旅同次.夷人贪 货,率众合围.乃密为心印,而蕃豪请罪.至中国西境.”?”迦湿弥罗”即前引笛失蜜,今克什 米尔;”乌蕞”在今印度河上游的斯瓦特(swat)地区.?此处”突厥之庭”恐即《大慈恩寺三藏 法师传》所记之”活国”(今阿富汗东北境之昆都士ku—duz).玄奘”出铁门至祝货罗国.自此 百里渡缚刍河,至活国,即叶护可汗长子咀度设所居之地,又是高昌王妹婿.高昌王有书至其 所,比法师到,公主可贺敦已死”?.据此知贞观时,突厥控制地至今阿富汗北境,活国之王即 突厥统叶护可汗长子咀度设.”设”为突厥中次于可汗之高官;”可贺敦”,又称”可敦”,是对突 厥可汗夫人的称呼.其居地称为”牙帐”?,唐人李华撰《善无畏碑》,述玄奘以后不久的开元初 事迹,依玄奘所记”设”,”可贺敦”等,称活国王廷为”突厥之庭”,是可以理解的. 李华所撰碑后文日:善无畏以骆驼负经至西州,唐睿宗乃诏将军史献等出玉门塞相迎,开元 初,至长安.结合上文,可以看出善无畏的东行路线即:中印度——迦湿弥罗——乌莨——突 厥(活国)——吐蕃(驻护密者)——西州——长安.换句话讲,善无畏东行之道,大致就是 《释迦方志》所讲的”中道”,反之,如果到碎叶附近去寻”突厥王廷”,到逻些(拉萨)一带去 找吐蕃,必然得出一条南辕北辙的路线.@ 吐蕃经营小勃律,护密等东抵四镇,西赴吐火罗的通道,除去其攻占四镇的政治,军事目的 外,自然还有其经济,贸易上的需要.若以护密为中点,吐蕃向东可进兵联络突厥,突骑施等, 与唐朝争夺四镇,向西则可抵达吐火罗等中亚诸国,与之进行经贸联系. 如《世界境域志》所载,从吐蕃运抵巴达克山的商品,除西方人喜欢的麝香以外,还有绵 羊,布匹等;而吐蕃人则从今撒马尔罕,布哈拉等地直接或间接地输入了细锁子甲和长剑等钢铁 制品,以及其告身标志中经常要用到的瑟瑟,偷石等.?《世界境域志》还说,当时”所有的印 度产品皆输入吐蕃,再从吐蕃输出到穆斯林各国”;”勃律藏(boloriantibet),是吐蕃的一个省, 与勃律(bolor)相境邻.其居民主要是商人,住在帐篷与毡房中.”?可见当时在吐蕃,印度与 中亚各国之间,商业贸易量和从事过境贸易的商人是很多的,而这些 贸易的运输路线从地理位置 来看,应该是通过吐蕃一勃律道来实现的. 综上所述,吐蕃在7世纪末到9世纪中叶,为了与唐朝争夺四镇及帕米尔地区,也为了其自 ?《全唐文》第319卷.《东都圣善寺无畏三藏碑》. ?《西域地名》.中华书局.1982年.第99页. ?慧立,彦宗着;孙毓棠谢方点校:《大慈恳寺三藏法师传》,中华书局,1983年,第31页. ?《旧唐书?突厥传》. ?范祥雍:《唐代中印交通吐蕃一道考》,载《中华文史论丛》1982年第4期,文中提到开元初年善无畏到长 安是”路出吐蕃”,但未指明具体路线. ?Christopher1.Beckwith.TibetandtheEarlyMedievalFlorissanceinEurasia:A PreliminaryNoteontheE— conomicHistoryoftheTibetanEmpire.CentralAsiaticJournal,Vo1.21,1977 ,PP.1OO一1O2.关于瑟瑟, 输石从西亚的传人,详见[美]劳费尔着;林筠因译:《中国伊朗编》,商务印书馆,1964年,第340,349 页. ?HUDaD口Z—ALAM:(TheRegionsofTheWorld)APersianGeography372A.H.一 982A.D..pp.92— 93,254—258.V.Minorsky在注释中提出:bolorian(B.1tiri)tibet就是汉文史书中的”大勃律(great13o— lor)”.笔者认为,那么”勃律(bolor)”就应相当于汉文史书中的”小勃律”. ? 83? 《西域研究》2007年第2期 身与西域各国的交使,贸易,曾致力于经营一条经由大,小勃律,过护密,东至四镇,西抵吐火 罗的通道.虽然这条通道的一部分,与”求法中道”重合,但是吐蕃经由大,小勃律,架藤桥, 筑城堡,北接护密道,无疑对青藏高原经克什米尔,帕米尔去中亚的交通,起了巨大的促进作 用.吐蕃利用此道,除与唐朝争夺四镇外,还加强了与西域各族的政治,经济和文化联系. 尚需补充的是,波斯文文献中又称大勃律为”分靠,蛄,!,描e石;蛤蠕,靠;} 《西域研究》2007年第 l期发表的拙文《新疆阿力 麻里古城发现的叙利,l文景 教碑锦研充》.囚技术问题 文中的叙利,l文文模拟显 爪为乩符,现特此更l卜 阿J麻胖I 文跌拟: .I .2 阿力麻里墓碑2 原文模拟: mr(Qn3.1.X.1 b,,T--,D呦啦2 .3 ? 84? 补正说明 阿麻里墓碑3 原文模拟: K.I .2 阿J麻幕神4 文摸拟: cl!u【,.I Irr).2 r—(0(,二.3 :u-x3D.4 .5 阿力麻里墓碑5 塬义模拟: n?.I \1r<.2 m岍.3 阿力麻墓碑6 文卡Il拟: l.1.1芽边 工r<:-_].27J边 \m:,n1.3呔 I5IIf力麻幕碑7 文模拟: 3x.r<,.I r<,2 (牛汝极)
/
本文档为【【doc】唐代中西交通吐蕃——勃律道考】,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