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抗核小体抗体的检测与临床应用进展

抗核小体抗体的检测与临床应用进展

2017-11-12 4页 doc 16KB 9阅读

用户头像

is_212655

暂无简介

举报
抗核小体抗体的检测与临床应用进展抗核小体抗体的检测与临床应用进展 抗核小体抗体的检测与临床应用进展 抗核小体抗体的检测与临床应用进展 ,摘 要, 核小体是染色体的功能亚单位,是DNA与组蛋白形成的复合体,存在于细胞核中。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发生中,核小体是主要的自身抗原,抗核小体抗体是SLE的早期的指标之一。许多文献认为抗核小体抗体是诊断SLE很好的标志,它优于抗dsDNA,敏感度高,且有很高的特异度。抗核小体抗体主要应用ELISA法检测,由于核小体抗原纯化制备方法的不同,抗核小体抗体的检测方法也由第一代发展到第二代。随着抗原纯化技术的提高,极大提...
抗核小体抗体的检测与临床应用进展
抗核小体抗体的检测与临床应用进展 抗核小体抗体的检测与临床应用进展 抗核小体抗体的检测与临床应用进展 ,摘 要, 核小体是染色体的功能亚单位,是DNA与组蛋白形成的复合体,存在于细胞核中。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发生中,核小体是主要的自身抗原,抗核小体抗体是SLE的早期的指标之一。许多文献认为抗核小体抗体是诊断SLE很好的标志,它优于抗dsDNA,敏感度高,且有很高的特异度。抗核小体抗体主要应用ELISA法检测,由于核小体抗原纯化制备方法的不同,抗核小体抗体的检测方法也由第一代发展到第二代。随着抗原纯化技术的提高,极大提高了抗核小体抗体对SLE的特异性,已开始应用于临床常规检测。 ,关键词, 核小体;自身抗体;系统性红斑狼疮 核小体是染色体的功能亚单位,是DNA与组蛋白形成的复合体,存在于细胞核中。传统的观点认为,dsDNA、抗 dsDNA抗体复合物在狼疮肾炎发病机制中起主要作用,但是游离、裸露的DNA在血液循环中并不存在,1,。有人从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中检测到核小体,证实DNA是以核小体的形式存在于外周循环中,2,,确定了外周血中游离的核小体是细胞凋亡所产生的寡聚核小体,并认为在SLE发生中,核小体是主要的自身抗原,并且这种核小体的免疫原性很强,驱动辅助T细胞进行自身免疫应答,诱导产生抗核小体抗体(anti nucleosome antibodies, AnuA)。有实验明,AnuA仅对天然的核小体以及核小体亚结构(H2A H2B)DNA起作用,而并不与其中的DNA或组蛋白起反应,且AnuA的形成又先于抗dsDNA抗体和抗组蛋白抗体的产生,因而AnuA可能是SLE的比较早期的指标。近年来,虽然国内对AnuA研究尚少,但其对SLE的诊断价值在国际上已成为一个热门话,认为AnuA是诊断SLE很好的标志,它优于抗dsDNA,敏感度高,且有很高的特异度,3,,AnuA主要应用ELISA法检测。近年由于抗原纯化技术的提高,极大提高了AnuA对SLE的特异性,已开始应用于临床常规检测。本文将针对核小体及其自身抗体的检测方法、分离纯化技术、临床特异性以及近期新的研究进展进行一综述和讨论。 1 核小体的结构 核小体(nucleosome)是真核细胞染色质基本重复结构的亚单位,对于细胞核中DNA的组成非常重要。在电子显微镜下,核小体呈“串珠” 状,染色质原纤维就象一条串珠,由紧密排列的核小体组成。核小体的核心含有成对出现的四种核心组蛋白(histone)H2A、H2B、H3和H4,8个带正电荷的组蛋白分子(H2A、H2B、H3和H4各2个分子)形成组蛋白八聚体,146个双螺旋DNA碱基对环绕其两周,呈扁圆形,分别由2个H3和H4分子组成的四聚体复合物,构成核小体核心颗粒的内部(如图1左)。H2A H2B二聚体位于核小体的表面,此结构H1占据核小体顶部位置,通过50 bp,60 bp的DNA链与相邻核小体连接,H1参与螺旋DNA的聚合和解离(如图1B)。 图1 核小体的基本结构(图1A为核小体核心颗粒)(略) 近年研究表明,核小体是SLE的主要自身抗原,可能与SLE发病及病理变化直接相关。SLE患者细胞凋亡异常导致的核小体过度释放,可能是本病免疫异常的主要诱发环节之一。核小体及其特异性自身抗体除了在致病机制方面成为近年来SLE研究的最活跃的领域,抗核小体抗体在临床中对SLE诊断和治疗的作用也得到重视。临床研究提示,抗核小体抗体与SLE疾病活动性及狼疮性肾炎的发生明显相关,可能是SLE的特异性抗体之一。 2 AnuA(抗核小体抗体,以下简称AnuA)的临床意义 2.1 AnuA的定义与回顾 AnuA被定义为与组织蛋白暴露在染色质的部分发生反应的抗体,在染色质内找到的DNA结构,或者一个由天然组织蛋白 DNA复合物构成的表位,特别要排除的是抗体与非组织蛋白的反应和隐藏在染色质内的组织蛋白表位的反应,以及与DNA结构如A、C以及Z构型的反应。这些在染色质中均不存在,因此,并不是所有组织蛋白和DNA活性的抗体都具有抗 染色质活性。染色质作为ELISA中的抗原最有用的构型是脱 H1染色质和核小体核心粒子。在这两种情况下,天然染色质通过微球菌核酸酶消化溶解,H1和非组织蛋白被除去,再用0.5 M生理盐水在中性pH条件下而得染色质。核小体核心粒子由包裹在天然组织蛋白(H2A、H2B、H3、H4)八聚体DNA组成。多元核小体核心粒子,DNA链未被核酸酶切断时,叫做H1 修饰染色质。在过去的几年里已经开始重新关注AnuA。AnuA是首批被发现的自身抗体之一,因为它们是组成引起红斑狼疮的细胞排列构造的大多数抗体。许多研究资料,4,5,表明了这种抗体辅助诊断系统性红斑狼疮和药物引起的狼疮(DIL)的临床应用,并且从某种意义上来说, AnuA的定量曾是在临床实验室所进行的最普遍的免疫学实验之一。AnuA在过去的10年里曾有过许多的名字:红斑狼疮因子、抗核小体、抗DNP以及抗 (H2A H2B DNA),这些自身抗体可在近乎75%的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身上找到,并且有达100%的患者是由药物引起的,它们也可在20%,50%的1型自身免疫型肝炎患者身上找到。 2.2 AnuA的临床意义 在80%的MRL/lprDIL小鼠中可产生核小体特异性抗体,该自身抗体产生早,先于其他抗核抗体,与肾小球肾炎有关。SLE患者多克隆核小体特异性自身抗体的抗原反应与鼠类SLE模型表现相似,核小体在SLE中作为主要自身抗原近年已得到证实。靶器官中免疫复合物的沉积和炎性介质(包括补体)的大量活化是引起SLE全身性组织炎症损伤的基本机制之一。核小体会成为多克隆B细胞活化剂,这可能与SLE疾病的起始阶段有关;但更重要的是,核小体是SLE中致病性T辅助细胞识别的自身抗原,不仅引起同源B细胞产生核小体特异性自身抗体,而且引起抗DNA抗体和抗组蛋白抗体的形成。文献报道,AnuA在抗ds DNA阴性的SLE患者中有很高的阳性率(可达60%~65%),8,16,,因此AnuA对SLE患者更具有诊断价值。最近有证据表明,除了传统的致病性抗双链DNA抗体及其抗原抗体复合物外,核小体和组蛋白成分的自身抗体及其抗原抗体复合物,在SLE的发病机制中起关键作用,尤其是在DIL肾炎致病机制上意义重大,6,。核小体的组蛋白成分(氨基末端带强阳性电荷)可促进免疫复合物与肾小球基底膜阴离子位点的结合,包括既作为植入抗原使原位免疫复合物得以形成,也可使含有核小体 核小体特异性抗体的循环免疫复合物得以沉积。在以上两种情况下,均可使肾小球基底膜的通透性增加,且产生炎性免疫应答反应。钟清等,7,研究表明,LN组患者AnuA阳性率明显高于无肾炎组,AnuA对LN的诊断和监测具有重要意义。此外,苏茵等,8,也发现AnuA与患者的皮疹、脱发、ESR增快、CRP增高、补体降低呈显着相关性,其滴度高低也与SLE疾病活动指数评分呈明显正相关。 2.3 AnuA的临床特异性和敏感性 有两项关于AnuA重要评论表明这种抗体对SLE和DIL具有敏感性和特异性,并且AnuA的存在通常在SLE与肾小球肾炎患者中相联系。AnuA较抗DNA具有更高的敏感性。统计资料表明,如果阴阳性分割 点升高,能使抗核小体对狼疮更加敏感。近年来,由于核小体抗原纯化技术的改进,提高了AnuA对SLE患者的诊断特异性。研究结果表明,应用ELISA方法检测AnuA在SLE患者中具有很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国外报道,9,10,,对SLE患者进行AnuA检测,起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56.0%~64.2%和97.0%~98.8%,国内苏茵等,8,提出,AnuA可出现于SLE疾病进程的各个时期,对SLE的敏感性高(69.9%)、特异性强(97.9%),可能是SLE的标记抗体之一,但许苛等,11,报道测定敏感性偏低(55.8%)、特异性偏低(95.3%)。考虑与AnuA的来源不同、检测人群和疾病活动度不同以及所用实际不同有关,但是与ds DNA抗体、抗Sm抗体比较,敏感性均有了较大的提高,且有良好的特异性,可用于SLE的诊断,6,,同时,多种商品
/
本文档为【抗核小体抗体的检测与临床应用进展】,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