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新制度经济学课程论文

2017-09-19 7页 doc 42KB 165阅读

用户头像

is_686908

暂无简介

举报
新制度经济学课程论文新制度经济学课程论文 新制度经济学课程论文 系 别, 物流与工程管理学院 专 业, 工程管理 班 级, 项管Q0941 姓 名, 赵叁林 学 号, 090703013 2012年 5 月 25 日 论制度的实施机制对制度效率的影响 ---非正式制度对正式制度效率的影响 内 容 摘 要:一国正式制度实施效率的高低不但受到该正式制度本身指定是否 公平的影响,还受到该国非正式制度的影响。非正式制度通过社会公众对正式制 度公平认同度差异进而影响正式制度实施效率。文章分析了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 度的关系、非正式制度对...
新制度经济学课程论文
新制度经济学课程论文 新制度经济学课程论文 系 别, 物流与工程管理学院 专 业, 工程管理 班 级, 项管Q0941 姓 名, 赵叁林 学 号, 090703013 2012年 5 月 25 日 论制度的实施机制对制度效率的影响 ---非正式制度对正式制度效率的影响 内 容 摘 要:一国正式制度实施效率的高低不但受到该正式制度本身指定是否 公平的影响,还受到该国非正式制度的影响。非正式制度通过社会公众对正式制 度公平认同度差异进而影响正式制度实施效率。文章分析了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 度的关系、非正式制度对正式制度公平度的影响机理,并提出嫁强非正式制度建 设的建议。 关 键 词:非正式制度 正式制度 制度效率 Abstract:A formal system of implementation of the level of efficiency not only by the formal system itself specify whether it is fair,but also by the informal system of the country.The informal system by the public on the formal system of fair recognition of differences in turn affect the formal system is implemented efficiently.The article analyz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formal system and informal system,the impact mechanism of the informal system of fair degree of the formal system,and proposed to marry a strong informal institution building proposal Key Word: Informal system, Formal system, System efficiency 新制度经济学还把制度从形式上划分为正式约束和非正式约束两种类型。其 中,宪法、法律、规章、契约等属于有形的(成文的)并在国家或组织强制力作 用下实施的正式制度;而价值观念、伦理秩序、道德、风俗习惯和意识形态 等属于非正式的(不成文的或无形的)并主要在社会舆论和社会成员自律等非强 制力或“软约束”作用下实施的制度。非正式制度:是人们在长期交往中无意识 形成的具有持久的生命力,并构成代代相传文化的一部分,可统称为意识形态, 包括价值信念、伦理规范、道德观念、风俗习惯等。国家暴力的行使不但同样具 有成本并且还有可能导致成本大于收益的无效率情况出现。在成本大于收益的情 况下,一个社会就需要通过伦理和道德的力量来克服机会主义行为以使社会得到 稳定。对于意识形态的界定,诺斯认为应强调三个方面:“( 一)意识形态是 种节约机制,通过它,人们认识了他们所处环境,并被一种‘ 世界观’导引, 从而使决策过程简单明了。( 二)意识形态不可避免地与个人在观察世界时对 公正所持的道德伦理评价相互交织在一起??对收入分配的‘ 恰当’评价是任何一种意识形态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当人们的经验与其思想不相符时,他们就会改变其意识观点。实际上,他们试图去发展一套更‘ 适合’于其经验的新的理性。” 一、 非正式制度与正式制度的关系 制度既包括国家规定的正式规则,也包括社会认可的非正式规则。非正式制度作为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规范社会成员的行为准则,这种规范作用尽管是非强制性的,但依靠内在的自觉自省和外部的舆论褒奖对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的约束力。非正式制度又可以看作是正式制度实施机制的一个组成部分,这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1)非正式制度(如道德规范)由于本身缺乏有约束力的实施机制(如在现实生活中并不存在着一个所谓的“道德法庭”),因此它本身并不构成一个独立的能真正发挥其效能的制度形态;相反,只有借助于正式制度(如赡养法),它才能真正像一个“制度”那样发挥其效能并使之变成可预期性的行为准则。与制度环境和制度安徘不一致的非正式制度(如滞后的意识形态),还会阻碍新制度的贯彻实施,增大制度创新和制度实施的阻力和成本。(2)非正式制度(如信仰体系)只是个人认知体系用以解释外部社会(制度)环境的内部象,没有良好的制度环境便没法形成稳定的制度文化(或者说是先有制度结构而后有制度观念而不是相反);而人们之所以自觉形成和强化一定的制度观念,是因为外部制度环境决定他不这样做就会受损的反向激励的结果。(3)与正式制度相一致的非正式制度(一致性意识形态)有助于降低正式制度的运行成本(交易费用),或者国家对道德教育投资的目的不过是为了减少或替代投资于法治(国家机器等)的国家治理成本(注:王建国:《国家的治理成本》,载《经济学消息报》,总第368期。);因此,非正式制度只有与正式制度相一致或成为正式制度的一个补充(替代)因素才能发挥作用。总之,由于非正式制度缺乏实施机制而始终是一种“软约束”,或者只有具有制度化(法律化)倾向的道德观念和意识形态才具有约束力;也由于只有与正式制度一致性、反映性和内生性的非正式制度才能为社会的“制度秩序”作出应有的贡献,因此与其把非正式制度看成一种“制度”、不如把它看成是正式制度演进和实施的手段与工具(即实施机制)。 二、非正式制度对正式制度设置公平的影响机理 非正式制度对效率的影响是通过对正式制度公平认同度差异而产生的。而对正式制度公平认同度差异除受正式制度设计本身影响外,还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非正式制度即意识形态的影响。具体而言,非正式制度影响正式制度公平认同度差异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实现: (一) 非正式制度与正式制度相辅相成 首先,过去的正式制度是今天的非正式制度成长的土壤。今天已经成为无形制度的东西,往往是历史上某种有形制度的“ 遗产”———习惯、传统和价值观念等等本身可能就是在过去的某种制度下形成的。美国经济学家凡勃伦曾经说过:“制度实际上就是个人或社会对有关的某些关系或某些作用的一般思想习惯,??今天的制度,也就是当前公认的生活方式”。 另外,今天的非正式制度制约着现今正式制度的制定。汉密尔顿指出,一种制度意味着一种思维方式或某种广为流行的、经久不衰的行动,制度根植于人群的习惯或风俗,3,。从根本上看,传统意识形态对制度创新的作用就在于人们 的制度选择总是基于一定的价值判断或价值观念,而人们的价值观念总是受他们的文化传统所制约和影响的。正式制度的制定、实施必须建立在非正式制度业已形成的环境中。任何已有的文化都有其积极的成分,任何新的制度只有与一定的传统文化相结合才能在一个社会中真正建立起来。 既得利益获得者以非正式制度为工具左右新正式制度实施 (二) 不合时宜的或“ 居心莫测”的意识形态及观念很可能会误导人们对制度的“ 明智”选择。在现实生活中,通过对大众传播媒介的垄断来反复宣传某种意识形态或观念,社会中的某一部分人总会或多或少地“ 操纵”个人偏好的形成过程。当新正式制度的实行导致旧正式制度下的既得利益获得者利益受损时,既得利益获得者往往会结成联盟,以意识形态为工具千方百计阻碍新制度的实行以维护自身的利益。同样,在新正式制度制定酝酿的过程中,总是不可避免的在意识形态领域先出现一场思想上的争辩,新旧势力皆欲在意识形态领域取得上风,以此为工具左右新正式制度的制定实施。以我国为例,从过去的“姓资姓社”争论,到现在的朗顾之争,皆是正式制度未明,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先行。 (三)非正式制度不随正式制度变化而马上改变 非正式的制度,即传统、习惯、道德观念等等,往往比正式的制度更加“ 根深蒂固”、更加“ 深入人心”,在社会生活中会起到更加久远的作用,因而也更加不易改变。在正式制度的实施过程中,非正式制度往往也处于新旧交替的阶段,旧的意识形态逐渐转变需要一个较为长期的过程。由于思维惯性的作用,人们往往对正式制度的态度与认识需要经历一个由反对、猜疑、到逐渐接受最后完全融入的过程。 德国一次世界大战以后已经推翻了专制的帝制,推行过宪政体制改革,执行了分权的议会内阁制。但是,德国人的意识形态并没有马上随之改变,所以希特勒上台后,照样可以将权利集中到手中。 三、加强非正式制度建设 1. 加强法治意识建设法治传统的缺失,成为非正式制度中影响正式制度顺利健康实施的不利因素。加强法治传统的建设,增强公民法制意识是市场经济环境下市场经济体系稳定健康运转的必要前提。加强法制意识建设包括两方面:一方面,建设法治政府,政府官员加强法治传统的建设,以“法治”代替“人治”。在全球化和信息化迅猛发展的条件下,公众参与的途径和形式将进一步完善和更加多样化,从而将大大增加公众参与的广度和深度。在信息化、全球化的背景下,法治取代人治对于市场的规范与公正是一种必然。另一方面,增强公民法制意识。增强法律的权威性,培养公民自觉尊法守法护法的意识,能减少许多不规范的市场操作,节约许多不必要讨价还价的交易费用,不规范交易的摩擦减少能有效减少市场效率损耗。同时,全民法制意识的增强能有力阻碍不公正交易的顺利进行,公正透明有力监督的市场较法制意识薄弱的市场其运转效率要高很多,这一点是确定无疑的。 2. 培养健康竞争意识将我国传统文化与市场经济有机融合,去除异质冲突部分、实现同构契合、互补优化,这是非正式制度尽力为正式制度的有效实施服务的必需。在市场竞争中,传统文化中的“ 诚信为本”、“ 一诺千金”等与市场经济的精神要求相一致的精神倾向应坚守并发扬光大,但诸如“知足长乐”,在市场竞争、市场开拓中若信奉则与市场经济的精神要求相冲突。因此,健康的竞争意识也应包含两方面:一方面,积极开拓创新的竞争风貌,积极投身于竞争; 另一方面,竞争过程中采取健康的手段,以质取胜、以诚取胜,摒弃不正当的竞争手段。 3. 加强非正式制度中信息偏好的规范。正式制度通过何种方式进行信息的传递,对于保证正式制度传递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十分重要。非正式制度中信息传递与理解偏好的存在,没有统一规范的信息传递方式与手段,给正式制度的实施效果偏离预期目标提供了机会。在正式制度的信息传递与实施过程中,按照有利于自身利益的理解通过种种“ 变通”手段进行正式制度信息的传递,使变通后的正式制度与原制度保持着形式上的一致,但通过意识形态的影响向大众传递误导其行为趋向的信息。这要求在规范正式制度信息传递方式的同时,非正式制度建设中还应强调信息传递偏好的纠偏,这不仅包括正式制度制定者与信息传递者的意识形态领域纠偏,还包括在正式制度信息传递的受众应规范自身的信息理解偏好。 参考文献: ,1, D?C?诺思:《经济史中的结构与变迁》,上海三联出版社,1991 年 ,2,凡勃伦:《有闲阶级论》,中译本,商务印书馆 ,3,汉密尔顿:《制度》,载于《社会科学大百科全书》,1932 年剑桥版 ,李曙光:《中国的经济转型:成乎,未成乎,》,载《战略与管理》,2003 ,4 年第3 期 新制度经济学课程论文 系 别, 物流与工程管理学院 专 业, 工程管理 班 级, 项管Q0941 姓 名, 王慧娟 学 号, 090703032 5 月 25 日 2012年
/
本文档为【新制度经济学课程论文】,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