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人兽共患病考试总结

2017-09-20 12页 doc 28KB 111阅读

用户头像

is_963767

暂无简介

举报
人兽共患病考试总结人兽共患病考试总结 人兽共患疾病:在脊椎动物与人类之间自然传播的,由共同的病原体引起的,流行病学上又有关联的一类疾病。 新发传染病:指新确定的和先前未知的可引起局部或在世界范围内引发公共卫生问题的传染病。 自然疫源性疾病:病原体通过各种媒介在动物间传播和延续,可形成人类疾病的传染源,并在一定的条件下传染给人。 狂犬病:是由狂犬病病毒引起的一种人兽共患的急性接触性传染病。临诊特征是神经兴奋和意识障碍,继之局部或全身麻痹而死亡。在病理组织学上,以非化脓性脑炎和神经细胞包浆内出现Negri氏小体(内基氏小体)为主要特征。 ...
人兽共患病考试总结
人兽共患病考试总结 人兽共患疾病:在脊椎动物与人类之间自然传播的,由共同的病原体引起的,流行病学上又有关联的一类疾病。 新发传染病:指新确定的和先前未知的可引起局部或在世界范围内引发公共卫生问的传染病。 自然疫源性疾病:病原体通过各种媒介在动物间传播和延续,可形成人类疾病的传染源,并在一定的条件下传染给人。 狂犬病:是由狂犬病病毒引起的一种人兽共患的急性接触性传染病。临诊特征是神经兴奋和意识障碍,继之局部或全身麻痹而死亡。在病理组织学上,以非化脓性脑炎和神经细胞包浆内出现Negri氏小体(内基氏小体)为主要特征。 街毒:从自然病例分离到的狂犬病流行病毒。 固定毒:将“街毒”经家兔脑内多次继代,使其对家兔的潜伏期缩短,对原寄主(犬)的毒力下降,但仍保持免疫原性的毒株。 传染性海绵状脑病:是一类侵袭人类及多种动物的传染性,遗传性和散发性的中枢神经系统的退行性脑病,潜伏期长,100%致死率。以潜伏期长,病情逐渐加重,主要现行为反常,运动失调,轻瘫,体重减轻,脑灰质海绵状水肿和神经元空泡形成为特征。 朊蛋白:是一种不同于细菌,病毒或类病毒的在分类上尚待定论的病原分子。其本质为由正常宿主细胞基因编码的,构想异常的,具有自我复制能力的感染性蛋白质。 肾综合征出血热:是由汉坦病毒引起以发热休克出血及肾功能障碍为主要临床特征的一种自然疫源疾病。典型病例呈发热期,低压休克期少尿期多尿期和恢复期五期经过。 登革热:是由登革热病毒引起的,由伊蚊传播的急性热性传染病。其临床特征为突起发热,头痛,全身肌肉,骨骼和关节痛极度疲乏皮疹淋巴结肿大及白细胞减少,部分病人有出血倾向。 高致病性禽流感:是由A型流感病毒的某些血清型引起以禽为主,同时侵害其他动物和人的一种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以高热出血高致死率为主要特征。 抗原漂移:由基因组自发的点突变引起小幅度变异,只引起个别氨基酸或抗原位点变化。当氨基酸的改变积累到一定程度或突变氨基酸正好使抗原决定簇发生改变,则引起抗原性的变异。 基因重排:当2个或2个以上的不同流感病毒粒子同时感染一个寄主细胞时,在病毒的增值过程中,不同病毒粒子的基因节段可以随机互相交换,从而发生核算片段水平上的重新组合。 基因重组:当2个或2个以上的不同流感病毒粒子同时感染一个寄主细胞时,在病毒的增值过程中,不同病毒粒子的同一个基因节段发生断裂交换和重新连接的三个过程。 禽霍乱: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鸡鸭鹅等多种禽类的急性败血性传染病。 布鲁氏菌病:是由布鲁氏菌引起人和动物的一种共患性传染病。家畜中牛羊猪最常发生,特征是生殖系统收到严重侵害,雌性动物表现为流产和不孕,雄性动物表现为睾丸炎。 结核病: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人和动物以及禽类共患的一种慢性传染病。临床特征是病程缓慢,渐进性消瘦,咳嗽衰竭并在多种组织器官中形成特征性肉芽肿,干酪样坏死和钙化的结节性病灶。 破伤风:是由破伤风梭菌经伤口感染引起的一种急性中毒性人兽共患病。临诊以骨骼肌持续性痉挛和神经反射兴奋性增高为特征。 炭疽:是由炭疽杆菌引起的各种家畜野生动物和人共患的一种急性热性败血性传染病。病变的特点是以急性死亡为主,败血症变化,脾脏显著增大,皮下和浆膜下有出血性娇样侵润,血液凝固不良呈煤焦油样,尸体极度腐败等,若通过破损的皮肤伤口感染则可能形成炭疽痈。 仔猪白痢:是指由致病性大肠杆菌引起的一张急性肠道传染病。病猪突然发生腹泻,粪便呈乳白色或灰白色,浆状或糊状腥臭腹泻次数不等。剖检尸体外表苍白消瘦脱水肠粘膜有卡他性炎症病变。 猪水肿病:是指由某些溶血性大肠杆菌引起断奶仔猪的一种毒血症。其临床特征是突然发病病程短促头部和胃壁等处出现水肿共济失调惊厥和麻痹等。 李氏杆菌病:由产单核细胞李氏杆菌引起的多种家畜家禽啮齿动物和人共患的散发性传染病。家畜主要表现为脑膜脑炎,败血症,妊娠母畜流产。家禽啮齿动物表现为坏死性肝炎心肌炎。 链球菌病:主要是由β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多种人兽共患病的总称。急性的常为出血性败血症和脑炎,慢性的以关节炎心内膜炎为特点临床上以淋巴结脓肿为常见。 鸡白痢:是由鸡白痢沙门氏菌引起各种年龄鸡的以后总细菌性传染病,急性型为败血性经过,但多数以慢性或隐性感染为主。 寄生虫:过寄生生活的多细胞的无脊椎动物和单细胞的原生生物 宿主:也称为寄主,是指为寄生物包括寄生虫、病毒等提供生存环境的生物。 生活史:指寄生虫完成一代的生长、发育与繁殖的整个过程 终末宿主:指寄生虫成虫或有性生殖阶段所寄生的宿主。 中间宿主:指寄生虫的幼虫或无性生殖阶段所寄生的宿主。 内寄生虫:一切寄生在寄主体内的寄生生物。 机会致病寄生虫:某些寄生虫在宿主免疫功能正常时处于隐性感染状态,当宿主免疫功能低下时,虫体出现异常繁殖、致病力增强,导致宿主出现临床症状,称之。 外寄生虫:一切寄生在寄主体外的寄生生物 简述人兽共患病流行特征: 1群发性:(地方,爆发,大)流行。2职业性:动物是发病的决定环节,有职业特征。3区域性:云贵川狂犬病,南方疟疾等。4季节性:春季产羔布病,夏天多狂犬病。5周期性:“灭火式”管理。 简述人兽共患病发生特点: 1新病种病性的出现和老疾病的发作2病毒病较多且造成的损失重3动物源性人兽共患病为主4自然疫源性疾病多5食物,水和虫媒病为多。6机会致病引起疾病增多 简述传染病疫情分级: 1一级疫情:数个省多个地(市)行政区域内呈多发态势2二级疫情:1个省2个以上地~态势3三级:1个地~态势4四级:1个地(市)行政区域内发生疫情。 简述新发传染病特点: 1不确定性,无法准备2临床医生不认识,无治疗3预防医生不认识,无预防控制措施4政府官员得不到主页人员的意见,无法采取措施。5得不到有效的宣传教育,恐慌心理严重,造成社会不稳定。 简述狂犬病流行特点: 1自然疫源性疾病2自然寄主:野生动物(犬科)3全球分布:温感染血动物4:传播途径单一:咬伤5侵害CNS:神经症状,100%死亡。 简述目前我国狂犬病访制措施: 1目前采取“管,免,灭”综合防制2管理家犬:登记3免疫:地对家犬实施发放免疫证4消灭野犬,无免疫证犬。 朊病毒特点: 1潜伏期长2感染后不发热无炎症无特异性免疫应答3不诱生干扰素,也不受其干扰4不破坏T B淋巴细胞免疫机能5不受免疫调节影响6不影响其他病毒,也不受其他病毒影响。 高致病性禽流感判定: 1被接种禽类的病死率:无菌AIV尿囊液1:10稀释,接种8只4~8周鸡,10天死亡率?75%。 2血清抗体及流行病学:部分鸡群分离物符合上述标准,其他鸡群根据流行病学及相同亚型血凝素抗体来确定HPAIV感染。 3反复验证:致死率不到75%或血凝素为H5或H7的病毒,需进一步验证。 4若只能致死1~5只,在无胰蛋白酶的细胞培养物上生长,并产生病变,需测定HA相关多肽的氨基酸序列,才能判定是否为高致病。 5HA氨基酸序列分析:裂解位点有多个碱性氨基酸HA0—HA1+HA2。 禽流感流行特点: 1禽类中病毒广泛存在,病毒还可基因突变和遗传重排/组产生新的高致病力毒株成为人和低等哺乳动物及禽类传染源。 2病毒寄主范围增大,不断增加新的感染物种,并造成死亡。 3水禽发生高致病性禽流感。 4具有季节性,某些年份高发。 5疫情不断扩散,频率加快,次数增多,范围变大,无被控制迹象,具有国际性。 禽流感病理剖检变化: 1最急性型 死亡病鸡常无眼观变化 2急性型 a呈出血性败血症变化,皮下,粘膜,浆膜,腺胃等出血b卡他性或出血性鼻炎,喉炎,支气管炎c肾肿大,尿酸盐沉积d肝坏死 扑灭一次禽流感暴发疫情的标准是什么, 对暴发疫情的地区的最后病例采取扑杀措施和彻底消毒后,至少21天无新的禽流感病例出现,表明该地区的暴发疫情已被扑灭。 12.简述禽霍乱的临床症状及剖检变化。 ?呼吸困难 ?冠髯水肿、发热、疼痛和黑紫色的 ?灰黄色或绿色稀粪 ?产蛋量少或停止 ?皮下、腹部脂肪、肠系膜、心外膜、心冠脂肪等有出血点 ?肝脏肿大、质脆,表面灰白色或灰黄色针尖坏死点。 13.简述牛结核病临床诊断。 将牛分支杆菌提纯菌素用蒸馏水稀释成 10,0000IU/mL,颈部中部上1/3处皮内注射0.1mL。72h后皮肿胀厚度>4mm为阳性,<2mm为阴性。 14.简述牛结核病的防治 ?引进动物严格隔离检疫 ?每年多次普检,淘汰变态反应阳性牛 ?连续3次建议均为阴性反应者为健康牛群 ?定期彻底消毒 ?患结核病动物应及时淘汰处理 ?不提倡治疗 15.简述炭疽流行病学 ?传染源:患病和带菌动物 ?传播途径:经消化道感染,但也可经呼吸道 ?吸血昆虫叮咬感染 ?易感动物:草食兽>人>非食草动物 ?传播媒介:污染的土壤、水源、牧地;吸血昆虫 ?带菌动物如犬 ?流行形式:散发,地方流行性,爆发 ?流行季节:夏秋季干旱和洪水季节多发。 16.简述猪败血型链球菌病的临床特征。 ?突然发病,体温升高,可达42~43?,呈稽留热。 ?眼结膜潮红,有出血斑,流泪 ?呼吸促迫,间有咳嗽 ?颈部、耳廓、腹下及四肢下端皮肤呈紫红色,并有出血点 ?有的病猪出现共济失调等神经症状 二、论述 1、人兽共患疾病要素组成 1)由共同病原体引起 2)在流行病学上,动物是人类疾病发生、传播必不可少的环节,病原突破了人类的种间屏障,动物和人类对病原都具有易感性,是动物源性疾病。按照疾病传播的生物通道,可分为四种情况: ?(动物)病原体主要贮存于动物,以动物发病为主,人类偶尔可感染发病,但人与人之间不传播或几乎不传播,即动物?人,例如狂犬病、棘球蚴病、炭疽、布病,以及早期发现的人感染禽流感病例 ?(二者)病原体既可以贮存于动物,也可以贮存于人类。动物、人类都可以发病和互相感染,即动物?人?人?动物,例如结核病。 ?(人)病原体主要贮存于人类,并引起人的感染,但亦可以波及动物,例如疟疾,登革热等虫媒性传染病。 ?病原体为完成生活史,在传播环节人和动物都是必不可少的,例如猪囊虫病 3)病原体在人和动物之间的自然传播是指水平传播,以接触感染方式为主,可以是直接接触(皮肤和黏膜),也可以是通过媒介(生物或机械媒介)间接接触(呼吸道、消化道、虫媒)。 ?皮肤和黏膜传播。皮肤和黏膜接触发病动物或发病动物含有病原的分泌物、排泄物及其污染的环境和物品,病原体通过皮肤和黏膜侵入,如被狂犬咬伤,接生布病羔羊,抚摸发病动物,接触疫水,通过破损的皮肤而发生感染。 ?呼吸传播。病原微生物通过飞沫、尘埃漂浮于空气中,通过呼吸将病原体吸入体内感染发病。如肺结核、肺炭疽等。 ?食入传播。病原以饮水和食物为媒介物,经消化道食入病原体。很多细菌性人兽共患病如沙门氏菌通过肉和蛋、布病病畜的肉和乳,以及被病原体污染的饲料和蔬菜等。目前我国发生的一些炭疽都是农民在宰杀病死动物过程中,因手忙而把刀置入口中感染。 ?虫媒传播。病原体以生物媒介进行传播。包括两种方式,一是病原体在虫媒体内没有发育和繁殖,只是通过昆虫口器、消化道机械传播,如肠道性细菌性感染等;二是病原体在虫媒体内经过发育和繁殖后再感染宿主,如森林脑炎、乙脑 2.试述高致病禽流感的防治措施 1)加强认识。禽流感的爆发会给国家和社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让检疫部门、养禽场、市场销售等各类人员了解禽流感的危害性,普及禽流感有关知识,对提高他们成为公众不必要的恐慌。 2)加强防疫 ?做好常规的防疫卫生工作,将病毒拒之养殖场以外,这是最基本的措施 ?严格执行规模化养殖场的各项规章措施 ?预防为主,加强饲养管理 ?认真执行常规免疫程序 3)疫情处理 ?及时发现疫情,严格执行疫情报告制度 ?早期正确诊断,“早快严小”地划定疫区 ?依法做好疫情扑灭工作。 严肃认真执行扑杀、彻底消毒、严格隔离、强制免疫工作,坚决防止疫情扩大,实行以扑杀、强制性免疫和生物安全相结合为主的综合措施; 疫区周围3公里以内所有家禽全部扑杀—消灭传染源; 做好疫区的清洗消毒及对所有病死禽及其产品、排泄物以及被污染的垫料、饲料和其他物品进行无害化处理一切断传播途径; 对疫区外延5公里范围内受威胁区内的所有易感禽类实施100%强制性紧急免疫接种—建立起坚强的免疫屏障; 关闭疫区周围10公里以内的活禽交易市场。 3.试述布鲁氏菌病的综合防治措施。 1)应当着重体现“预防为主”的原则,采用先检疫、再免疫、淘汰病畜等措施、 ?在未感染畜群中,控制本病传入的最好办法是自繁自养,必须引进种畜或补充畜群时,要严格执行检疫,即将牲畜隔离饲养两个月,同时进行布鲁氏菌病的检查,全群两次免疫生物学检查为阴性者,才可以与原有牲畜接触。 ?清净的畜群,还应定期检疫(至少每年一次),一经发现,即应淘汰 ?非疫区应严格动物检疫阻止带菌动物被引入 ?不从疫区引进可能被污染的饲草、饲料和动物产品 ?尽量减少动物群的移动,防止误入疫区 ?疫区应每2~3个月进行一次检疫,阳性动物应及时淘汰,直至全群获得两次阴性结果为止。 2)预防 ?如果动物群经过多次检疫并将患病动物淘汰后仍有阳性出现,可应用菌苗预防注射。 ?目前活疫苗有牛布鲁氏菌19号苗、猪布鲁氏菌S2菌苗、羊布鲁氏菌M5菌苗,灭火苗 ?有牛布鲁氏菌45/20和羊布鲁氏菌53H38菌苗。 ?各种弱毒活苗对人仍有一定毒力,因此有关人员应做好自身防护。 旋毛形线虫 是人兽共患寄生虫病之一。旋毛虫的成虫和幼虫分别寄生于同一宿主小肠和肌细胞内,是食源性寄生虫,胎生。 诊 断 :应询问病人有无食入过生肉或未熟肉的病史,群体发病的特点,并能从患者肌肉内活检出幼虫囊包为确诊依据。 病原诊断:采用活检法,自患者腓肠肌或肱二头肌取样,经压片或切片镜检有无幼虫及囊包。如果患者尚有吃剩的肉,亦可用同法检查,以资佐证。 刚地弓形虫 本虫是一种机会致病寄生虫,广泛寄生于人和多种动物有核细胞内,引起人兽共患的弓形虫病。 实验诊断:1.病原检查:(1)涂片染色法:取病人各种体液离心后取沉淀物、或活组织穿刺物涂片,经吉氏染色后镜检、查找滋养体。(2)动物实验和细胞培养法:小鼠腹腔接种,取腹腔液镜检。 日本血吸虫 答:日本血吸虫病是由分体科分体属的日本血吸虫寄生于人和牛、羊、猪、犬猫、啮齿类等多种哺乳动物的门静脉系统和肠系膜静脉的小血管所引起的一种危害严重的地方流行性人兽共患寄生虫病。 生活史 虫卵(随粪便排入水中)—毛蚴—(中间宿主钉螺)—母胞蚴—子胞蚴—尾蚴—(钻入人畜的皮肤、粘膜)童虫—(肠系膜静脉)成虫 致病作用 ?尾蚴:尾蚴性皮炎 (尾蚴在钻入人畜皮肤黏膜时,会借其头腺分泌的溶组织酶作用和其肌肉收缩的机械运动)?童虫:血肺移行,引起血管炎 (童虫经小静脉或淋巴管进入血液循环,再经右心而到达肺,以后由肺的毛细血管经肺静脉而入大循环向全身散布)?成虫:机械性损伤 ?虫卵:致病最严重,肝脏、结肠肠壁引起肉芽肿和肠壁纤维化 (虫卵随门静脉血流流入肝脏,或逆流入肠壁而沉着在组织内发育为成熟虫卵,内含毛蚴。毛蚴分泌的溶细胞物质可透过卵壳到达肠壁溶解黏膜)机制 成虫及虫卵抗原连续释放到血液或组织内,致敏免疫细胞,引起免疫应答及复杂的免疫病理反应,造成组织损伤。 诊断?流行病学资料分析 传染源:人、家畜、野生动物;中间宿主:钉螺;感染途径:与疫水接触;感染季节:春末夏初。?临床症状 粪便带血,黏液;多数慢性经过、贫血、消瘦;拉稀、腹水、巨脾。?实验室检查 粪便尼龙绢筛集卵法和虫卵毛蚴孵化法;刮取动物的直肠粘膜作压片镜检,查到虫卵即可;或者死后剖检在门静脉系统查到虫体或虫卵结节也可确诊。?免疫学诊断 IHA、ELISA、环卵沉淀试验等?快速诊断 胶体染料试纸条法(DDIA)和斑点金免疫渗透法 防治措施 ?治疗 吡喹酮(首选)、硝硫氰胺、敌百虫 ?预防 血吸虫病防治以预防为主:灭螺、人畜定期检查和治疗、药物预防、安全用水、粪便管理。 猪囊虫病 答:病源种类 猪囊尾蚴病,俗称猪囊虫病,其病原体是寄生在人体内的猪带绦虫的幼虫——猪囊尾蚴,在分类学上猪带绦虫属于带科的带属。 寄生部位 寄生于人、猪各部横纹肌及心脏、脑、眼等器官。 成虫寄生于人的小肠里,名猪带绦虫,或链状带绦虫,有钩绦虫。 生活史 虫卵或孕节被中间宿主(猪或野猪等)吞入,六钩蚴逸出,钻入肠壁,经血循环或淋巴循环到全身各处肌肉及心、脑等处,尤以运动较多的肌肉,如股、肩、心、舌、颈等处为多;到达寄生部位后约经60-70天发育为成熟的囊尾蚴。人吃了含有囊尾蚴肌肉后,囊尾蚴中的头节外翻吸附在肠壁上,约经2-3个月发育为成虫,孕节和虫卵可随粪便排出。 流行特点 猪与野猪是最主要的中间宿主,犬、骆驼、猫及人也可作为中间宿主(人先是终末宿主,然后才是中间宿主—自体感染),人是猪带绦虫的终末宿主。 a.主要流行于北方;b.有连茅圈;c.成虫大量散播病原;d.肉品检验制度不严格 ; 症状与病变: 脑部:出现神经症状;眼部:失明或视力障碍;肺或喉头:呼吸困难,可听见呼噜声;肌肉:运动障碍 ;重症病猪:两肩显著外展,臀部不正常肥胖宽阔,成狮子体型 ; 诊断和防治措施: 诊断:以猪囊尾蚴的囊液为抗原采用间接血球凝集试验进行生前诊断 临床诊断要点 一听:有否呼噜声;二看:有否狮子膀、腮腺有否肿大、眼球有否突出;三查:舌下、眼结膜有否囊虫 防治:治疗 吡喹酮、丙硫咪唑、氟苯哒唑等。 免疫预防 猪囊尾蚴病细胞工程疫苗及基因工程疫苗 综合性预防措施 积极普查猪带绦虫病患者;对患者进行驱虫;搞好城乡肉品卫生检验工作;管好厕所,管好猪,防止猪吃病人粪便,不使用连茅圈;改变饮食习惯,不吃生的或未煮熟的猪
/
本文档为【人兽共患病考试总结】,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