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姜俊南艺术概论论文

2020-03-08 6页 doc 19KB 6阅读

用户头像

is_105949

暂无简介

举报
姜俊南艺术概论论文琼州学院文化素质课程 《艺术概论》考核论文 姓名:姜俊南 学好:09130023 专业:体育教育 班级:体教专(一)班 论文题目:艺术起源、发展、创新成绩: 2012年5月6日 艺术起源、发展、创新 一、艺术起源研究 w789早期:“美欲”一元说和“多元说”并存20世纪早期的《艺术概论》关于艺术起源的研究主要有两种说法并存。其一:“美欲”一元说。日本黑田鹏信的《艺术概论》从人的本能冲动出发研究艺术起源问题。他指出关于艺术起源问题,孤立地用模仿说、游戏冲动说、表现说、装饰说等各种学说解释时都是不充分的。他认...
姜俊南艺术概论论文
琼州学院文化素质课程 《艺术概论》考核论文 姓名:姜俊南 学好:09130023 专业:体育教育 班级:体教专(一)班 论文题目:艺术起源、发展、创新成绩: 2012年5月6日 艺术起源、发展、创新 一、艺术起源研究 w789早期:“美欲”一元说和“多元说”并存20世纪早期的《艺术概论》关于艺术起源的研究主要有两种说法并存。其一:“美欲”一元说。日本黑田鹏信的《艺术概论》从人的本能冲动出发研究艺术起源问题。他指出关于艺术起源问题,孤立地用模仿说、游戏冲动说、表现说、装饰说等各种学说解释时都是不充分的。他认为“美的感情的发现,是一切艺术所共通的,故可从这里探究各种艺术的起源。这感情的发现当作冲动论,就是‘艺术冲动’。从人类欲的方面说,就是‘美欲’。”作者认为艺术冲动,是由模仿、游戏、表现、装饰四冲动综合而成,艺术冲动其实是四冲动的多元说。而“美欲是四冲动及艺术冲动的原因,可以一元地说明艺术的起源,且为最根本的说明。”[黑田氏将人的四种本能冲动汇集为艺术的冲动,而艺术冲动又源于人的美欲,因而得出艺术起源一元说——“美欲”。其二:多元说:俞寄凡《艺术概论》从“生活”的意志出发研究艺术的起源,认为“‘生活’的意志是一切生物从诞生起即发动的,亦可说是与生俱来的。”也就是说为了能够“生活”下去,人们要“依自然之恩惠与暴威,调节自己之生活意志。进一步变成对抗自然之活动的开端,于是踏上工艺活动进展的第一步,更因此发生‘技术’。没有‘技术’决不会发生艺术,因技术之诞生,同时促进艺术之产生。”可见艺术的起源经历了一个由“生活意志——技术——艺术”的过程。作者认为模仿说、性欲说、装饰说等某一种学说都不足以说明艺术的起源,“因为艺术是包含人类一切的活动。故以多元之说为宜。 人类最古之实用品上,已有美的构想,也许人类最古的艺术上,是有宗教的性质。或亦可说人类最古的艺术上,含有性欲的意味。”[可见作者持“多元说为宜”的态度。俞寄凡早年曾翻译过黑田氏的《艺术学纲要》,继承了黑田氏关于艺术起源说的一些观点,但也有新发展,如“宗教的性质”、“性欲的意味”都是黑田氏艺术起源说没有提及的,还创造性地使用了“功利”、“魔术”、“美的构想”等语汇丰富了艺术起源学说的研究。 尽管黑田氏“美欲”一元说和俞寄凡“多元说”看似不同,但却有一致性。因为黑田氏的“美欲一元说”实则也是多元的综合。可见,早期《艺术概论》关于艺术起源研究基本上停留在黑田氏艺术起源说基础之上。艺术起源说主要有模仿说、游戏说、表现说、装饰说(性爱说)几种。需要引起注意的是早期《艺术概论》艺术起源研究没有涉及“劳动说”,但并不能说明早期艺术起源研究不包括该学说。因为在普列汉诺夫《艺术论》已经用丰富的实证和严密的论证,证明“劳动先于艺术”这个观点,只是早期《艺术概论》没有将此观点中期:艺术产生的根源:“现实”在上世纪50至70年代期间,中国对西方文化基本取封闭态度,因此对艺术起源及发展的研究基本陷入停滞状态。在“全面学习苏联”的大潮下,涅陀希文的《艺术概论》成为艺术理论研究的基本著作。当时的前苏联文艺理论非常重视文艺的意识形态性,“艺术是反映现实的形式”的观点对于艺术起源和发展也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尽管该书并没有专章讨论艺术起源及发展的问题,但明确说道:“在人类发展的各个阶段上,自原始公社初期到我们时代为止,艺术始终是社会中的人的意识反映现实的形式之一。实际的现实始终是产生任何社会思想的根源。石壁上的原始的动物画就已经是人类认识世界和再现在现实中所观察到的现象的最初尝试了。”作者将艺术作为社会 意识形态,把现实作为任何社会思想的根源,因此得出“艺术产生的根源于现实”的说法。这种说法有些过于笼统,艺术的样式是多种多样,艺术起源也不可能仅仅从某个单一的因素可以解释,尽管现实可以涵盖相当广泛的社会内容,但并不是可以涵盖一切可见、不可见、生理的、心理的、社会的等促成艺术起源的可能的因素,因此用“现实”来揭示艺术的起源不完全合理。 新时期:多种艺术起源说并立新时期到来,艺术起源研究步入新的阶段。大量西方重要的关于艺术起源的理论被译介,对艺术起源的研究上升到发生学层面,多角度、多方法的学科交叉使得艺术起源研究趋向于宽范围、深层次探讨。新时期《艺术概论》关于艺术起源的研究在遵循“罗列+简评+探索”的模式下,呈现出多种艺术起源说并立的局面:将艺术“起源”混同于艺术“来源”:“艺术是社会生活的反映”。80年代初期的“艺术概论”著作一般没有专章讨论艺术起源问题,而是将其统摄在艺术的本质研究中,并且存在将艺术的起源混同于艺术来源的现象。如1980版《艺术概论提纲》和1983版修订版《艺术概论》围绕的核心是“艺术是社会生活的反映”。列举历史上关于艺术来源问题的几种学说,如理念说、言志说、摹仿说、以及心理表现说和潜意识说之后,认为这些说法都是不尽合理的,或脱离了人们的生活实践,存在偏颇或错误;或虽接触到人们的社会实践,但没有从问题的实质上达到完整、准确的认识。这两本《艺术概论》存在“艺术来源”、“艺术起源”两个词交替使用、混淆不清的现象,将适用于“艺术起源”的材料套用在“艺术的来源与生活”中进行论证,时而“来源”,时而“起源”,混为一谈。与其类似的还有1990年哈九增的《艺术教程》,该书同样没有专章讨论艺术的起源问题,只是在阐释“艺术和社会生活”时捎带提及艺术的起源。 二、艺术发展研究 早期,有从自律论角度研究的特例。国人萨空了著述的《科学的艺术概论》专章探讨了“艺术遗产的批判接受”探讨艺术发展问题。应当引起注意的是,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也提到“艺术遗产继承”的问题,指出“我们必须继承一切优秀的文学艺术遗产,批判地吸收其中一切有益的东西,作为我们从此时此地的人民生活中的文学艺术原料创造作品时候的借鉴。”此说阐述了继承与发展,并从现实生活中发展的观点,但没有具体说明如何发展的问题,原因在于指导性文件,而非专门探讨。 中期,艺术发展论更多地受到外部因素的影响,涅陀希文《艺术概论》此时被视为金科玉律。该书有四个章节,将研究局限在艺术与现实生活的范围之内,主要是从艺术的外部因素来探讨艺术的相关问题。50-70年代末期,艺术理论研究被迫中断、停滞,但是我们可以从仅有的《艺术概论》著作看出这时期艺术发展论带有严重的政治化、教条化倾向,政治和阶级斗争成为影响艺术发展的决定性因素。这严重地影响了对艺术自身发展规律的探讨。 新时期,艺术发展论研究新时期到来,艺术理论研究得以复苏,关于“艺术发展论”的相关著述得以出版发表。多种版本的《艺术概论》也陆续问世,形成了艺术发展论研究的热潮。具体说来,以艺术发展的自律论研究为主。新时期的艺术概论著作多设专章探讨艺术发展,且走向自律论为主的一面。《艺术概论提纲》(1980年版)专章探讨了“艺术的继承借鉴和革新创造”,《艺术概论》(1983年修订版)在与1980版基本保持一致的基础上,增设了“无产阶级应该怎样对待遗产和外来艺术”和“不断革新创造是艺术发展的必由之路”的专题。可见,在刚刚拨乱反正的80年代初期,仍然未能摆脱强调艺术的阶级性,尤其是无产 阶级的艺术发展观的影响。该书在具体论证中也体现出较强的政治倾向性,诸如“要坚持批判的原则,就必须反对在对待遗产问题上的各种错误观点和倾向,如虚无主义、复古主义、国粹主义、以及在对待外来艺术问题上的全盘照搬和盲目排斥等等。”还大量引用毛泽东《讲话》来阐释艺术发展问题,并对新时期如何“发展社会主义的新艺术”问题提出了展望。与其类似的还有哈九增《艺术教程》从纵横两方面专章讨论“艺术发展中的继承借鉴与革新创造”。纵向方面提出艺术发展的继承性主要表现在思想内容、艺术形式、创作方法、艺术种类等方面,继承历史遗产必须坚持批判的原则,强调了继承艺术遗产的:即“人民性”标准。横向方面提出了各民族艺术之间、与外来艺术的相互影响、借鉴及各门类艺术之间的横向借鉴,并且还分析了批判地继承借鉴与革新创造之间的辩证关系、批判地继承借鉴艺术遗产以及繁荣社会主义文艺创作等问题。80年代初期对于艺术发展的研究,多持自律论艺术发展观,但仍存在较为严重的政治化、阶级化、教条化倾向,明显带有80年代初的印记。 三、艺术创新研究 艺术是发展的、变化的。在艺术发展过程中,大体上可以区分为传统艺术和现代艺术两个发展阶段。与艺术发展的两个阶段相适应,艺术理论大体上可以区分为传统的艺术理论与现代的艺术理论两个发展阶段。我国艺术学教科书深受前苏联的影响,基本上沿用传统的艺术理论。传统艺术理论的根本缺陷之一便是不能科学地解释现代派的艺术作品。我们要创造一种科学的艺术理论,不仅能解释传统的艺术作品,而且能解释现代派的艺术作品。要创造这种科学的艺术理论,就要打破前苏联的艺术理论模式,深入、系统地研究西方现代派的艺术理论,在弃其糟粕的同时,吸取其积极成果。我们从《艺术学概论》中可以看到作者所做出的努力和尝试。对任何事物认识的起点是事物的质的规定性,即事物是什么?对任何事物认识的终点是事物的规律,它是对事物认识的最深刻的、终极的成果。对艺术认识的起点是艺术的本性,即艺术的本质和特性,也就是艺术是什么,艺术与非艺术的界线是什么。对艺术认识的终点是艺术发展的普遍规律,对艺术发展的普遍规律的认识,是对艺术认识的最深刻的、终极的成果。我们的艺术学教科书曾经阐释过艺术某一方面的规律,如艺术创作的规律、艺术构成的规律、艺术欣赏的规律等等,而对艺术发展普遍规律的阐释还有许多问题有待研究。国内传统的艺术学教科书认为,艺术发展的普遍规律只有一条,即继承与创新。继承和创新确实可以令人信服地解释艺术发展过程中的某些阶段。推而广之,某种艺术风格在建立过程中的稳定因素就是继承与创新。换句话说,一切艺术风格在建立过程中的规律就是继承与创新。 参考文献: 【1】济学批判》(序言-导言)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二卷马克思人民出版社1995《关【2】巴哈的提纲》《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马克思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3】44年经济学一哲学手稿》《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四十二卷马克思人民出版社1979 【4】志意识形态》《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马克思、恩格斯人民出版社1995
/
本文档为【姜俊南艺术概论论文】,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