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论环境对人性的塑造作用

2019-01-25 7页 doc 20KB 87阅读

用户头像

is_650122

暂无简介

举报
论环境对人性的塑造作用论环境对人性的塑造作用 摘要:人性是人生而固有的普遍本性,包括自然本性和社会本性,它是人的伦理行为事实如何之本性。人性总体而言本无善恶,对人性到的善恶的评价标准是外界所赋予的,人性的善恶表现也是在后天的坏境中所养成的。环境对人性的塑造作用不容忽视,包括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都对人性具有无可替代的塑造作用。可面对好坏的环境,我们虽然别无选择,但我们可以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趋利避害,进行自我调控,培养积极健康的人性。 关键词:人性自然本性社会本性善恶自然环境人文环境主观能动性 人性是人生而固有的普遍本性,它包括自然本性和社会本...
论环境对人性的塑造作用
论环境对人性的塑造作用 摘要:人性是人生而固有的普遍本性,包括自然本性和社会本性,它是人的伦理行为事实如何之本性。人性总体而言本无善恶,对人性到的善恶的评价是外界所赋予的,人性的善恶现也是在后天的坏境中所养成的。环境对人性的塑造作用不容忽视,包括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都对人性具有无可替代的塑造作用。可面对好坏的环境,我们虽然别无选择,但我们可以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趋利避害,进行自我调控,培养积极健康的人性。 关键词:人性自然本性社会本性善恶自然环境人文环境主观能动性 人性是人生而固有的普遍本性,它包括自然本性和社会本性。人性是每个人都具有的,但人性从总体来看本无善恶之分,人性的善恶好坏是在后天习得的,仅仅是一种道德的评价标准。一个婴儿从呱呱坠地的那一刻起,它就具有了人性的自然本性,而不具有人性的社会本性,随着婴儿的不断成长,受各种各样环境因素的影响,开始塑造了人性的社会本性并不断积累,因此也就有了外界对其善恶的评判标准。一个人所处的各种环境对人的成长有着关键的、致命的影响,比如所处的自然环境,家庭、学校、社会以及历史传统文化都对一个人的成长有着决定性的作用。环境因素通过对人施加各种有理或有害的影响,进而起到塑造人性的作用,人性的社会性也就是在这些环境因素的刺激下所养成的。在各种各样的环境因素中,有的起消极作用,塑造恶的坏的人性,有的起积极作用,塑造好的积极的人性,因此,我们就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自觉抵制消极的环境因素对我们的影响,注意培养积极良好的善的人性。 一、人性的含义 讨论环境对人性的塑造作用,就必须先弄清楚人性的定义,只有这样才能够深刻地理解环境对人性的塑造作用。而有关于人性定义的探讨,自古有之,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 (一)、有关人性理论的概括 人性概念很复杂,几千年来一直是众说纷纭,在中、外不同历史时期形成了很多理论观点。中国古代人性论可归结为性善论、性恶论、性无善无恶论,性亦善亦恶论四种观点。其中,性善论由孟子首先提出,以他的“四端”学说为基础展开,即“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 1 / 5 性善论认为只有使人与动物区别开来的人之所以为人者才是人性,这是片面的,因为它将人性的一部分等同于人性;性恶论是由荀子首先提出的,他认为人性都是自爱利己,因而也是片面的;性无善无恶论是战国告子提出的,它只强调了人的自然本性而把人生而固有的自然本性当做自然界的事物,因而自然物不可言善恶而得出结论:人性无善无恶;性亦善亦恶论始于战国时期的儒家世硕,发展于董仲舒及杨雄,认为在认得天性中,兼有善恶两种因素,虽然避免了性善论和性恶论的片面性,但却把到的善恶作为道德的唯一评价。[1] 外国人性论可归结为人性平等论与人性利益论、人性神性论与人性禁欲论、人性利益论与人性需要论、人性理性存在论与人形自然属性轮、马克思主义人性论五种观点。[1] 其中,马克思主义人性论最具有借鉴意义,马克思主义反对撤开人的社会性、阶级性和认得历史发展抽象的考察认得共同本性,认为认得属性是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统一,在社会实践中形成并不断发展变化。 (二)人性的定义 本文采用的是王海明对人性的定义。王海明指出:“人性,就是人的伦理行为事实如何之本性。人是全称,是一切人。性,是属性。人性就是一切人都具有的属性,是一切人的共性。”“人性,一切人的共性无疑可以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更为一般的、低级的,是人与其他动物的共同性,是人所固有的动物性,如能够自由活动、都同样有食欲和性欲等等。另一部分则是比较特殊的、高级的,是使人与其他动物区别开来的而为人所特有的属性,是人的特性,如能够制造生产工具以及具有语言、理性和科学等等。”[2] 简单概括就是,人性是人生而固有的普遍本性,一切人都具有人性,包括人性的自然本性和社会本性,但人性有不同,每个人有具有自己独特的人性,不管是自然本性还是社会本性。 (三)、人性本无善恶 人性包括自然本性和社会本性两个方面,但是人性本无善恶,善恶只是外界的道德评价标准之一且不是唯一的标准,且仅可以用来评价人性的社会本性方面。人性的自然本性方面,是一般的、低级的基本属性,与人类以外的其他动物的共同性,如能够自由活动、都同样有食欲和性欲等等。每个人都刚出生起具有相同的自然本性,之后会随着时间推移和环境的改变而改变,如丧失某些机能,但这种改变不能用道德的善恶标准来评价。 人性的社会本性是比较特殊的、高级的,是使人与其他动物区别开来的而为人所特有的属性,是人的特性,如能够制造生产工具以及具有语言、理性和科学等等,它是在后天的生存环境中形成的,是后天所习得的,受环境的影响较大,或者说环境对其具有决定性的作用。每个人人性的社会本性都不一样,这并不是否定人性的普遍性,而是体现了人性的特殊性。在承认人性的普遍性的前提下 来看人性的特殊性。每个人处在不同的社会关系当中,受不同环境的影响,因而人性的社会性也就不一样,有的人得到肯定和尊重,有的人却遭到排挤和惩罚,就是因为他们所养成的社会本性不一样,所表现出来的人性不一样。这就是外界对当事人人性的一种善恶评价,但并不意味着人性本身具有善恶,这种评价受诸多因素的的影响,立场或角度不同,评价也就不相同。人性本无善恶,善恶仅仅是一种单一的道德评价方式。人性先天具有,受后天坏境的影响较大,环境对人性具有重要的塑造作用。 二、环境塑造人性的必然性 环境是指人们所在的周围地方与有关事物,一般分为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 (一)、环境的分类 1、自然环境。自然环境亦称地理环境。是指环绕于人类周围的自然界。它包括大气、水、土壤、生物和各种矿物资源等。自然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在自然地理学上,通常把这些构成自然环境总体的因素,分别划分为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土圈和岩石圈等五个自然圈。 2、人文环境。人文环境既包括人类在自然环境的基础上,为不断提高物质和精神生活水平,通过长期有计划、有目的的发展,逐步创造和建立起来的人工环境,如城市、农村、工矿区等的社会环境,也包括人类共同体的态度、观念、信仰系统、认知环境等。 (二)、环境塑造人性的必然性 1、人的生存以自然环境作为基础。人的生存离不开自然环境,我们的吃、穿、住、行都直接或间接地依赖于自然环境。自然环境既对人性的自然本性具有塑造作用,也对人性的社会本性具有塑造作用。 2、人性是在一定的人文环境中养成的。人文环境对人性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我们身在其中却无法回避。人类生活是由各种各样的人文环境构成的,各种人文要素构成了丰富多彩的生活,人只要活着就受人文环境的影响。比如家庭环境对一个人成长的影响,文化传统和政治意识形态对我们无声无息的影响等。 三、环境塑造人性的路径 环境塑造人性的路径包括自然环境对人性的塑造和人文环境对人性的塑造。 (一)、自然环境对人性的塑造作用 自然环境对人性的塑造,既体现在塑造人性的自然本性方面,也体现在塑造人性的社会本性方面。不同的自然环境塑造不同的人性的自然本性,如不同地域的人有不同的自然本性,不同的气候有不同的肤色、不同的体态特征,不同地狱的人有不同的生活习性。自然环境对人性社会本性的塑造体现在人对不同自然环境的适应上,面对同样的自然环境,人们会有不同的态度,面对不同的自然环境会有不同的想法,有的人会抱怨自己所处的自然环境,有的会主动调整适应,从而表现出不同的社会本性。不同自然环境条件下的人会形成不同的生产方式,不同的历史风俗习惯,这都是自然环境对人性社会本性的塑造。如海洋性强的地区与陆地性较强的地区的差异,所形成的生产方式和经济成分不一样,社会心理也不一样。 (二)、人文环境对人性的塑造作用 人文环境对人性的塑造作用是较为明显的,其影响比自然环境的影响要大的多。人文环境的要素极为丰富,这里主要介绍的是比较常见的一些人文环境要素,包括家庭、学校、社会、历史传统文化等。 1、家庭是一种对人性最重要的塑造方式。我们从出生的那一刻起,我们的人性就受到所处家庭环境的塑造,特别是父母,都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行为方式,家庭的环境、社会关系以及家庭周围的亲戚的各种行为方式,对人性的塑造是最关键的。家庭方面对人性的塑造所产生的影响是终生的、很难改变的。 2、学校是塑造人性最主要的方式,通过教育来实现。“教育使人的自然属性得以复归,使人的社会属性得以成长,使人的理智属性得以发展。人在自然属性上的缺陷需要教育来弥补,人在社会属性上的依附需要教育来完善,人在理智属性的空白需要教育来填充。教育要重视体格的训练,教育要重视心灵的引渡,教育要重视理智的陶冶。”[4] 这充分体现了教育对人性的塑造作用。在学校中,还包括老师、同学对其人性的塑造的作用。 3、社会是塑造人性的重要方式。我们随时都处在一定的社会关系当中,人是社会的人,不可能脱离社会而存在。社会风气、社会意识形态、社会大环境、社会经济状况等对我们的影响甚大,一个人的人性的表现离不开所处的社会生活。 4、历史传统文化是对人性的塑造是潜移默化的,不同的历史文化传统塑造不同的人性,且差异性较大,如中西方人性的差异就是不同历史传统所塑造的。我们所处的现代社会,无法回避的是我们的历史文化传统对我们的人性所留下的痕迹,并且这种影响很大改变且世代相传。不同的历史文化传统造就了不同的文化心理,从而塑造了不同的人性。 四、面对环境对人性的塑造,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环境对人性的塑造具有双重作用,不管是自然环境还是人文环境,有的其消极阻碍作用,有的起积极促进作用。由于个体的差异性,即使是同一环境要素对不同人的影响也是不一样的。人性的发展是内外因共同作用而结果,作为具有能动性的人,面对各种各样环境,我们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适应各种不同的环境,保持一种清醒的认识和理解,自觉抵制消极的环境因素对我们的影响,注意培养积极良好的善的人性。 环境对人性的塑造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不管是自然环境还是人文环境,都对人性的形成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面对环境对人性的这种塑造作用,我们无法选择环境,但我们可以选择心态,我们应该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趋利避害,塑造自己积极健康的人性。 参考文献: [1]王志义. 人性研究学术观点综述[J].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 2004(3). No.2. [2]王海明. 伦理学原理[M].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1. [3]王泽峻. 文化环境及其对人的影响[J].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 1992. [4]向学琼. 张继平. 教育塑造人性的逻辑[J]. 高等函授学报. 2010(4).
/
本文档为【论环境对人性的塑造作用】,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