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黄氏家族族谱

2017-09-07 50页 doc 179KB 1166阅读

用户头像

is_737483

暂无简介

举报
黄氏家族族谱HUANGSHIJINZUZUPU 二零零七年二月 1 黄字字样 2 黄姓认祖诗 信 马 登 程 往 异 乡, 任 寻 胜 地 振 纲 常。 足 离 此 境 非 吾 境, 身 在 他 乡 即 故 乡, 朝 暮 莫 忘 亲 嘱 咐, 春 秋 须 荐 祖 蒸 尝, 温 云 富 贵 由 天 定, 三 七 男 儿 当 自 强。 黄 鲲 修编 2007(2(28 3 修谱人简介 黄鲲,贵州省地理学会会员,中教一级地理教师。1972年5月9日(农历三月二十六日晚六时)生于贵州省镇宁县粑粑铺村。1995...
黄氏家族族谱
HUANGSHIJINZUZUPU 二零零七年二月 1 黄字字样 2 黄姓认祖诗 信 马 登 程 往 异 乡, 任 寻 胜 地 振 纲 常。 足 离 此 境 非 吾 境, 身 在 他 乡 即 故 乡, 朝 暮 莫 忘 亲 嘱 咐, 春 秋 须 荐 祖 蒸 尝, 温 云 富 贵 由 天 定, 三 七 男 儿 当 自 强。 黄 鲲 修编 2007(2(28 3 修谱人简介 黄鲲,贵州省地理学会会员,中教一级地理教师。1972年5月9日(农历三月二十六日晚六时)生于贵州省镇宁县粑粑铺村。1995年7月毕业于安顺高等师范专科学校地理系,8月分配到镇宁县大山学校任教,1998年9月就读于贵州教育学院,修完本科,2001年10月,转到镇宁县第一中学任教。曾任教于贵州师范大学安顺师院地理系,主讲法,撰写多篇,其中报告文学《魂系麻山》发表于《贵州日报》上,学科论文《镇宁县桂家湖旅游资源的开发优势》发表于《贵州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上;2002年12月起,《镇宁县生态旅游资源开发研究》分期刊发在《镇宁报》上;2003年3月28日,科普文学《桂家湖野生蔬菜上餐桌》刊登在《镇宁报》上;2004年3月,教学论文《浅谈班主任工作》在全国“育才杯教学论文评比中获一等奖;2004年4月,教学论文《用新一轮课改理念 推动地理教育发展》刊登在《贵州教育科研》2004年第一期上; 2005年1月科普文学《安顺风味小吃》刊登在《安顺日报》上;2006年春参与《中学地理教学新论》的研究,负责第六章 地理新课程的学习方式和第八章 地理新课程的评价的撰写(6万多字),《中学地理教学新论》已由贵州教育出版社出版,作为大学教材。 世笃忠贞,历宋、元、明以际国朝,百代冠裳垂统绪, 家传孝友,使绥、会、通而联黔芷,一堂俎豆荐馨香。 4 导 言 黄姓在中华民族中是誉孚众望、德重国邦、世代芳馨的鼎盛大族。现有人口约八千万,是中国八大姓之一。黄氏为黄帝直系后裔,黄帝第十代孙陆终之第二子惠连公,受封存于黄城即今河南省潢川县,是黄氏得姓的开始,至今已有4800多年的历史了。 黄姓崛起于湖北江夏,东汉宰相黄香为其大始祖。现在的黄姓多认其根基在江夏。黄姓后裔蕃衍,极为昌盛,为当今江南三大姓之一。黄姓对开发江南,作出了重大贡献,尤其是以黄峭山“十八子下江南”的历史功绩,永不可灭。 国有礼制,族有族谱,族谱是中国文化的重要内容,是维系中华民族5000年历史的重要精神支柱,族谱是一份重要贡献的历史资料。在汉朝中央集权的封建专制制度下,开始出现姓氏族谱(家谱)。我姓黄氏修谱,始于唐朝高宗恩准,“特谕”修谱。自唐观贞开始,黄氏有了正式的宗谱,后来曾多次续修,但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由于种种历史的原因。没有一本比较完整的宗族史记流传下来。尤其是到我辈,寻根朔源无从入手,是故特根据父辈所有的资料朔源寻本,编著我黄姓族谱,以备后辈子孙查考。 本书是根据家父(黄德华)一九六四年(甲辰年)七月二十三日所抄存“高祖曾祖父,江夏家馨遣远歆。太高祖黄泽澄,高祖黄公讳晃,曾祖黄文彬,祖考黄荣章,父父辈启基至光绪元年,黄文璧公兴荣梓,公绣庭公注调家谱,以免后世之人错乱字辈,亲戚远谊分开层次,何况家族不论大小,不分老幼,是何道理,下后子孙照样贾行之也。开列以后,黄稍公娶妻三人生二十子,后娶唐氏与添成二十一子。至朱洪武祖调北填南,十八子指挥官平定之后,故此来朱场堡,起黄天培公又来此西瑶居住,所以传子子孙孙,算来二十二代,永远流芳百世。长房次房才晓天培之来由湖北长沙市起至石灰坡人氏至二十一祖天下流传,但姓黄就是一家,家族无有二姓,昔稍公之女名为义姑小姐,能识天文地理,平定北鄱,封为司马烈女,传于万代万世后代之人才晓祖先之来由是也。反乱之时,长房之祖葬于养马大屯脚下,次房之祖葬于坟山老铺龙屯脚共祖,人人清明至此挂职清,不许有误不来,倘若再有读书末读书之后生无人知晓传到西瑶调得有家谱板子,若有人用普书存于家佛堂中收捡,不得于误是也。 公元一九六四年,甲辰年,七月二十三日 黄德华抄传后人”,继承“俊马奔驰出玉邦,立业兴家论纲常。年堡外境游无境,日走他乡及故乡。晓夜忽起倾命语,神昏须莺祖宗香。但愿苍天垂庇佑,三七男儿说职昌。”和峭山公“信马登程往异乡,任寻胜地振纲常”的拓展思想,发扬黄姓艰苦创业,奋发进起的传统精神,加强黄氏宗亲的联系,使子孙后代紧密团结起来,在社会发展的潮流中,振兴家业,光大我族,兴我家园。 此书分四编和附录;第一编黄姓宗族家训,总结、学习前人经验,是后辈的责任。古为今用,鞭策自己,教育后代,是发家的宗旨,黄氏历代相传下来不少家训,主要是希望后人努力读书上进,遵纪守法,勤俭创业,立业兴家,爱国爱家,教育子女,培养后代,奋发进取。第二编黄姓宗族源流,论述黄姓起源、源流,并分别阐述战国四君子之春申君黄歇、天下大孝子黄香和黄峭山的拓展思想,第三编黄姓的分支,从黄峭山遗子侄32支开发江南的丰功伟绩到黄天培公入黔后,镇宁黄姓的分支;第四编粑粑铺黄姓的发展,以及现有人口分布情况,或以文述,或以表鉴,并附表续;附录,主要记录黄姓相关资料。 本人主观愿望,是为后辈朔源寻本提供线索,本着从实的精神,力求完善的态度进行编写的,但由于历史久远,资料残缺凌散,错漏之处难免,敬望黄姓贤达赐教。 5 目 录 导 言 1 第一篇 黄姓宗族家训 (1) 第一章 黄姓宗族的家训 (1) 一 黄姓家训之要点 (1) 二 峭山公遗子拓江南《十八子下江南》赠别诗 (1) 三 峭山公三位夫人嘱子诗 (2) 四 黄峭山之训子诗 (2) 第二章、黄姓文化及家风 (3) 一 黄姓文化传子孙 (3) 二 孝道为黄姓家风 (4) 三 儒孝和仍传家之本 (5) 第二编 黄姓宗族源流 (6) 第一章 黄姓的由来 (6) 第二章 黄姓远、世、始祖查考 (6) 一、远祖 (6) 二、世祖 (7) 三、字辈歌 .(11) 第三章 黄姓历代名人传记 (11) 一、黄歇传 (12) 二、黄香小记 (13) 三、黄峭山小记 (14) 第三编 黄姓的迁移及分支 (15) 第一章 黄国的灭亡及黄姓的迁移 (15) 第二章 江夏黄氏的兴起及迁移 (15) 第三章 邵武黄氏拓江南 (16) 第四章 洪武重农耕 黄氏再南迁 (19) 第四编粑粑铺黄姓的发展 (20) 第一章 贵州黄姓家族 (20) 第二章 粑粑铺黄姓的发展 .(20) 镇宁县大山乡粑粑铺黄姓男丁历代相传示意图 .(23) 黄氏(黄恩宽后代)芝、明、启、世、元、德、汝字辈及家室一览表 .(24) 后记 (25) 附录: 1、德字辈家室子女情况登记表 2、续黄姓家室子女情况登记表 3、黄姓家谱介绍 6 黄姓家谱介绍 黄姓谱牒源起于何时,史籍中没有明确记载,传说早在商朝,便有陆终第四十四代孙黄成德,创修最早的黄氏宗谱传后。黄成德的第十一世孙黄飞虎,因逃避商纣王迫害而改从母姓"王”氏。后黄飞虎曾孙黄爱辅、黄爱弼等以家藏谱牒上呈周武王,得以复姓“黄”氏。商周时期,黄国已是一个独立的小邦,作为一个国家,已有专门记录黄国王族历史和世系的谱牒了,因而商周时期便应有黄姓谱牒。 传说战国末年楚相春申君黄歇也曾删改增修黄氏族谱,并将谱系上呈御览,又亲自制定了黄姓最早的字派。 汉魏之始,门第始兴。谱牒学也于此时开始发达起来。江夏黄氏,这时才开始了确实可信的家史族谱在民间流传。六朝隋唐是中国谱牒之学始盛时期,但因为当时黄姓的衰落,黄氏族谱也就不见于《魏书?官氏志》和《新唐书?宰相世系表》等官方正史,仍在民间流行。 直到宋代,随着黄姓的兴旺,也出现了黄氏谱牒的繁荣。各地黄氏纷纷立祠修谱,家传、谱序,多见于当时名人文集中。 明清以来,黄姓谱牒之学更加发达,长盛不衰。这一时期的许多族谱,至今仍被流传和保存下来。“文革”破“四旧”时期,大陆中断修谱,许多谱牒也遭焚毁,而港台、南洋则未曾中断,许多家谱还被公开出版发行。如台湾即于1961年、1964年、1965年曾有黄氏族谱公开出版。近年来,在大陆内地兴起了修谱和寻根之热。 目前,有较大价值的黄姓族谱,一是《竹桥黄氏族谱》20册,民国十五年浙江余姚“悼伦堂”第五次重修。该谱修撰极精,卷首有大理学家王阳明的序,又载有自汉丞相黄霸以后历代名人画像计80幅。族谱体例,“寓纪事于《编年》,以《世表》为伦次”。编年、世表之外,又另立《列传》一门,入传者有81人之多。此谱现存浙江余姚市梨洲文献馆。二是《经铿黄氏家谱》,该谱为清光绪“敦睦堂”第七次修谱,计30卷,现存武昌辛亥革命纪念馆。三是《禾坪黄氏大成宗谱》4卷,清光绪十五年版,是研究邵武黄氏的重要史料,现存当地黄峭山裔孙处。四是《渠阳黄氏世谱》18卷,1989年湖南靖州黄氏总祠“江夏堂”第八次重修,是研究南宋大臣黄龟年家族的重要史料,主要流传于湘黔地区。 7 第一编 黄姓宗族家训 第一章、 黄姓宗族的家训 官不忘民,民不忘本,贫不失志,富不忘贫,堂正诚实,廉洁清贫, 勤劳俭朴,诸事严谨,孝敬父母,善待他人,自强不息,造福子孙。 总结、学习前人经验,是后辈的责任。古为今用,鞭策自己,教育后代,是发家的宗旨,黄氏历代相传下来不少家训,格言,就其内容看,多是健康、有益的,主要是教育后代如何做人,怎样才能作为社会有用的人,为国家做出应有的奉献。其主要内容是:提倡社会道德,讲究思想品质,努力读书上进,办事认真负责,待人热情诚恳,遵纪守法,勤俭创业,立业兴家,爱国爱家,教育子女,培养后代,奋发进取,为国为民。至于其中的一些消极因素,则应加以鉴别。古为今用,非照搬硬套也~ 一、 黄姓家训之要点 崇孝悌:孝悌为百行之首。凡为人子弟者,当尽孝悌之道,不可忍灭三个本性。黄氏香公纯孝,为继远祖 美德,惟望黄氏子孙,宜敦孝悌于家。 睦宗族:宗族为万年所同,虽支分派别,则源同一脉,不可相视为秦越,惟我族务宜敦一本之谊,共成视 亲之道。 明礼让:礼让为待己处世之道。非徒拜揖之交,改使亢戾不萌,骄忝不作,庶成谦谦逊顺之风。 务本业:士、农、工商各有其业,古人云:业精干勤,而荒于嬉。惟务其业者,乃得自食其力,可见自食 其力者,敢不忠其事~ 端士品:士为四民之首,隆其名下以贵其实也。故宜居仁由义,已成明体达用之学,若使逾闲,不惟上达 无由,且士类有玷。 隆师道:师道为教化之本。隆师重道,下以崇其教道,若不尊崇,不惟教化不行,而且有亵渎之嫌,何得 漫言传道。无知识,何来人才。 敬宗祖:宗祖本也,源也,子孙支也,派也。有本源而后有支派,有宗祖而后有子孙。故为子孙者,不论 大宗小宗,远祖近祖,务必尊之敬之。对先人祠、坟,务宜保护,春秋祭扫,应及时而行,以妥 祖灵。 戒非为:非为,乃非人生可为之事。凡所行者,必要光明正大。天理良心切勿贪,贪色行奸,则身败名裂, 无地自容。 戒异端:异端乃非圣人之道,所作乃无父无君之至也。愿我族宗盟,若闻邪术妖言,宜远避之,勿致其害 累矣~ 尚节俭:人生为能一日而无用,即不可一日而无财。财务以节乃常足,用必俭斯无穷。节俭者非鄙啬之谓 也。用之若得其宜,虽千金而勿惜;用之过度,虽一厘莫轻。 尊老爱幼:语云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自古尊卑上下名昭然。尊敬老人,爱护幼小,是 我们的传统美德,要身体力行。 戒赌博:好赌者,贪心思得。为博者,口腹是供。不知我心贪人,人亦贪我。我有妙手,人亦有妙手以对。 人且构集妙手以对我,势孤则败。既败思复,甘心赌妻卖子,以致倾家荡产。更有甚者,沦为行 骗盗窃,为非作歹,天良丧尽,廉耻全无,刑之以法,遭致毁灭,亟宜猛醒。 戒轻谱;家谱之修,所以叙一本也,谱编破帐,为一家之宝。务宜同为珍重,以便考查世系,切勿抛弃, 以亵祖宗也,宜共凛之。 8 二、峭山公遗子拓江南《十八子下江南》赠别诗 (一)、上马诗 信马登程往异乡,任寻胜地振纲常。 足离此境非吾境,身在他乡即故乡, 朝暮莫忘亲嘱咐,春秋须荐祖蒸尝, 温云富贵由天定,三七男儿当自强。 诗解:《上马诗》的前两句;“信马登程往异乡,任寻胜地振纲常。”是号召黄姓子弟,勒马奔程自主张,男儿随处可开疆;诗中第三、四句“足离此境非吾境,身在他乡即故乡,”意思是说,离开故里之后,就要决心往前奔,不要老想老家,走回头路。到了新的地方,可能遇到意想不到的困难,要有思想准备,发 挥主观能动性,适应新的环境,开创新的天地;诗中第五、六句“朝暮莫忘亲嘱咐,春秋须荐祖蒸尝,” 意思是要求远征的子侄(有14位血侄同行,出征队伍共32支)牢记临别时亲人的付托,要争气,立志做 人,不辜负长辈的期望;清明要祭祀,重阳要扫墓,不忘祖德,继承传统,同时,要管好“蒸尝”产业, 办好教育事业, 发扬儒业家风;诗中最后两句“温云富贵由天定,三七男儿当自强。”是要子孙后代,坚 信人定胜天的思想,创业兴家全靠自己双手,不企望老天爷的恩赐。就是在顺利的环境甚至事业有成之后, 还要继续艰苦奋斗,勤俭持家,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二)、嘱别诗 郢州江夏遽移乡,恐久渊源未许详。 姓据陆终来历远,庙传扉相祖宗香。 随居奉寝先灵妥,到处和邻世业昌。 聊记嘱言欣合韵,能知德安共流芳。 三、峭山公三位夫人嘱子诗 上官氏夫人诗:才郎峭老有三妻,官吴郑氏三七齐。创业兴家离祖地,归来报命省亲帏。 吴氏夫人作诗:吾年八九难期会,奕叶分枝为汝。尚有富贵与贫贱,相逢须念共根蒂。 郑氏夫人诗:祷告苍天祐(佑)各乡,官吴郑氏三七郎。奉奏公命吾儿去,投辙绵绵奕世昌。 四、黄峭山之训子诗 (一)、一诫我儿念性天,从头细读蓼莪篇,功劳十载衣衫破,乳哺三年骨肉穿, 虞舜耕田称大孝,仲由负米说前贤,羔羊乌乌犹知报,汝辈须当孝敬先。 (二)、二诫我儿各尽伦,棠棣竞秀乐天真,长先幼后尊卑肃,兄友弟恭次序循, 富贵休嫌同骨肉,贫穷须念共慈亲,茑萝松柏相依附,莫作寻常陌路人。 (三)、三诫我儿好立身,衣冠整肃壮精神,行规坐矩亲贤友,脱俗离庸务正人。 虫蚁至微犹解化,蛇龙处屈尚能伸,迎年生子为人父,当效汤盘日日新。 (四)、四诫我儿当壮年,为人切莫软如绵,刚柔相济须通变,强弱兼施要达权, 烈烈轰轰追往哲,訚訚侃侃慕前贤,因循萎靡将何用,发面无忘猛著鞭。 (五)、五诫我儿莫大宽,致恭之礼数千端,持家处己须当俭,款窝迎宾祗尽欢, 百事辛勤管饱暧,一身懒怠受饥寒,随时用度休虚耗,无了求人总是难。 (六)、六诫我儿莫腐儒,腐儒安得上享衢,坚心锐志寻高第,努力抽身出下愚, 金玉运逸难保守,读书身在有盈余,买臣宁戚如何达,挂角负薪尚读书 (七)、七诫我儿莫好奢,闲居勤俭度年华,瓮中有酒聊堪饮,囊中无钱勿去赊, 聚赌从来非正业,贪眠定是不成家,世间日子如梭过,莫比朝开暮落花。 (八)、八诫我儿要主持,你妻须要识尊卑,东邻争斗防宜早,西舍慈仁效勿迟, 礼仪门庭天降福,温和家道日余赀,柔声下气无烦恼,孝顺还生孝顺儿。 (九)、九诫我儿话既残,起家容易守家难,终朝火烛叮咛慎,至晚门庭仔细看, 屋宇漏穿宜茸理,墙头倒塌要修完,日间吩咐儿童去,收拾牛羊一忱安。 (十)、十诫我儿诗十章,兄弟熟读细推详,粗中带秀篇篇好,句内含性字字香, 母老必当亲奉侍,官高犹要谦忠良,语言警戒询难尽,你辈寻思意味长。 9 (十一)、十一嘱儿性莫刚,为民须要秉温良,奸枭处世名声丑,清白传家姓字香, 一面威风休使尽,十分相识莫称强,英雄多少埋黄壤,只怕世人说短长。 (十二)、十二嘱儿族衍蕃,弟兄伯叔及儿孙,水源万派同源脉,树木千枝共本根, 出入言谈休犯上,往来动止要谦尊,一门预顺征和诤,宗祖维诚万古传。 (十三)、十三嘱儿要老诚,为人心要秉公平,亲朋有难相扶助,邻居无钱莫却情, 和气一团真是好,忍心直耐实为荣,古人遗下千金诺,直道而行祸不生。 (十四)、十四嘱儿外出时,为人切莫讨便宜,肩挑贸易财须让,童叟相交理莫欺, 鸟宿投林先觅早,鸡鸣上道莫眠迟,终身当看诗书语,行遍天涯总不危。 (十五)、十五嘱儿莫晏安,为人度量总宜宽,家底有酒须招客,囊时无钱莫结宦, 邻里高低当逊让,亲朋贫富要盘桓,乐天听命常知足,三戒随时可静观。 (十六)、十六嘱儿莫乱争,立心忍耐重如诚,粮田遗世虽长享,诗礼传家得美名, 万善俱望八守法,百行莫负我心情,如今仔细寻思看,检点勤劳度下生。 (十七)、十七嘱儿要审时,一斟一酌莫胡为,人心暗似匣中剑,世事危如局内棋, 志气当尊良友谏,行藏莫让匪交知,如今少有需陈可,结纳无钱各别离。 (十八)、十八嘱儿守分寸,人生切莫似喽啰,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 有福恰如游化日,无缘空费苦奔波,是非只因多开口,祸惹临头怎奈何。 (十九)、十九嘱儿性莫偏,人生常念受归全,遇寒须求毛裘服,却暑还当竹簟眠, 立志惟存忠孝节,终身只望子孙贤,我儿克永儒家业,父子恩情百世缘。 (二十)、二十嘱儿话已酸,我儿切莫做无端,三叫到底诸般稳,一错扪心百事难, 淡泊闲穹无怨恨,贪婪瞒昧失忠奸,损人利己终无益,木公生涯耐岁寒。 (二十一)、廿一嘱儿话已完,大家休费我田园,钱粮照数先投刈,租税依期早纳官, 父母功劳山岳重,夫妻恩爱海情宽,笔端难写平生语,千句拿来一句言。 第二章、黄姓文化及家风 几千年来,中国推行“百行道首,以孝为先”的传统文化。孝道是中国文化的重要内容,是维系国家独立昌盛的精神支柱。大圣人孔子的至理名言:“孝悌也者,其为人之本矣~”对“孝”进行了高度概括,把孝道视为为人处世之准则。而有四千多年文化历史的黄姓,则是公认的中国传统孝道的典范之一。 一、黄姓文化传子孙 一千多年来,黄姓能够保留先人传导下来的文化。是有着浓厚的文化积定的,是在整个家族发展史进程中所开成的一种观念形态,也是人类在生产、生活实践中与自然作斗争的实践中总结的经验与智慧的积淀,是人类社会认识客观世界和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强大精神力量。 黄姓能够长期保持自己原有的文化传统,从主观上说,这是“中原民族,三代遗民,”即有高度文明的汉人嫡系,子承父业,代代相传,不忘祖恩的原故;从客观上说:黄姓由于种种原因长期迁徙的痛苦历史,以及他们所处的地理环境、生活条件大都比较恶劣和闭塞,与外界联系交往较少;黄姓历来比较重视教育,在旧社会,讨饭人的子女能上学,女孩子居然能和男孩子同堂甚至共桌读书,是不可思议的。可是,在黄姓居住地区则比比皆是,这是客观存在并为世人公认的事实。 黄姓先贤不仅关心本族子女教育,而且热心家乡教育,致力于发展社会教育事业。宋代的黄僚,清的黄遵宪,近代的黄春美、黄麟书均是世人公认的杰出代表。 黄僚是黄姓在梅州的开基始祖,为广东地区第一进士。黄僚从福建宁化迁徙到梅州定居时,梅州还是一片荒凉,人烟稀少。他就率领当地居民一面开荒垦殖,一面兴办教育。此后,梅州地区教育事业逐步发展,读书之风永盛不衰,代出英才。世人称颂“梅县的土特产就是知识分子”并非今日开始,早在南宋歌颂黄僚之功德,已流传于世。此处有四则史料为佐证:其一,据梅州《州志》记载:“南宋高宗年间,福建闽县人方渐来梅知州事,曾说:‘梅人无殖产,恃以为生者,读书一事耳’”。其二,乾隆十三年(1748 10 年),河北通州人王之正来知州事,修《州志》有云:“士喜读书,多舌耕,虽穷困至老,不肯辍业”。并在市府门口立“人文秀区”碑坊,以志文风之盛。其三,乾隆时吴鸿督学写碑文称:“嘉应之炎州也,人物为岭南之冠”。其四,“梅州隶之东路,自宋以来,代产伟人”。如上所述,黄僚兴办教育之功,留芳百世。 黄遵宪是晚清著名爱国外交家。他与康有为、梁启超一起领导变法维新运动失败后,被罢官放归。南返故里梅县后,建立学堂,振兴教育。东山师范学堂就是遵宪亲手创办的。东山师范后来改为东山中学,至今仍负盛名的广东重点学校,为社会培育众多人才,原全国人大委员长叶剑英元帅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黄氏重视教育有其历因。最大原因是由于所处环境促成的,因为黄姓先人居住的地方,山多田少,粮食不够,男子必须外出谋生,而学习谋生技能,自必先知书识字。况其祖先原由北方迁来者,皆为门户清高的人物,都存有读书为贵的观念,因此他们须极力想法设立学堂。 重视文化,讲究读书仍黄姓的优良传统。在解放前,无论贫富,都兴读书,就是砍柴挑炭,都要供子女上学,女子上学之风也很盛行。据我查考,大抵如是,家父(黄德华)是秉承之列了。家父生于解放前,就读过私塾,解放后就读于贵州省水利工程学校,由于种种社会原因,58年下放回乡,即转展于乡邻,从教33年,于1995年病退。家父教导,不仅仅是砍柴挑炭,都要供子女上学,甚至是讨口要饭,都要供子女上学。记得我上初二下时(1987年春夏季),家里祸不单行,姐妹同患伤寒,医治二月余,家中牲畜、粮食全卖,家亦不睦,无助,见父为钱愁,欲辍学,父知,告我,父全身是钱,要好好学,不给辍学,后姐治好,妹无治而亡,妹去时不告我,免于影响我学业也。此后,我姐弟何由言辍学矣~为人父母何言由不教子读书,为人子女亦何原由不读书矣~ 黄姓文化的遗风,据新加坡著名学者凌乔生:“这与祖先的士族文化传统与业绩,确系一脉相承”的。此引一联嘱后,“祖宗传克勤克俭,子孙发唯读唯耕”。并告后人,“仔细辩清善恶事,用心读懂是非书”。 二、孝道为黄姓家风 中国长期宣传孝道,视孝道为凝聚之伟力,治理家国之根本。黄姓历代的家乘、家谱中,都突出贡献“孝”的地位,都将孝做为家规族法的重要内容,作为规范子孙后代思想、行为的重要准则。在家训中,专设“敦孝友”一条,对孝的内容、意义、作用和形式,均作了深刻的论述,在该条的开首即点明了父母恩同天地,是报不尽的。 在中国“二十四孝”中,就有黄香、黄庭坚等黄姓的杰出代表。在中国的《二十四孝》一书中,“黄香扇枕”即列为一孝。近千年来,作为中国人的启蒙课本《三字经》中,就是以黄香为中国孝子的第一位代表,是全国学习的楷模,在《三字经》中的“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是妇孺皆知的。黄香之子黄琼,身居宰相,谥为忠侯。其夫人陈氏封为一品夫人。也首肯“孝悌”为黄氏家教。从此以后,黄氏族人无不继承这一优良传统。 随着社会的发展,黄氏先贤在历史的长河中,通过社会实践,对“孝悌”有着新的认识,使孝的理论更加系统,并日臻完善。孝不是抽象的,而是有其实际的内容。据黄氏族谱《家训》对孝的阐述,其内涵包括两个方面:从狭义讲,就是尽自己最大的能力奉养父母,而孝的升华就是要立身行道,作社会有用的人,不给祖先抹黑,为父母、祖先争光;从广义讲,孝者,始于事亲是谓之孝,而推行之为百行,是孝也者,其体源于造化流行之粮粹,其用达于天下国家之仁,本末一惯,皆此物也。 黄氏的孝道思想,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它不但不是照抄孔孟孝道观点,相反,是对孔孟之孝道中的许多保守成分、不健康的思想,违反科学的论点,给予有力的批判。孔子的《论语》为中国历代奉为圣经,其实,在《里仁》篇中,就极力鼓吹:为人之子,“父在,不远游”等等错误论调。这种孝道观,有着不少消极因素,严重地禁锢人们的思想,束缚人们的手脚,阻碍社会向前发展。而黄氏的孝道思想,则持相反的立场,提倡向外开拓,积极进取,鼓励子女、亲属向外发展,开辟新天地,艰苦奋斗创业兴家。 黄姓的孝道观,具有鲜明的积极性、进取性和革命性。它的中心思想是:在家孝顺父母 ,尊敬长辈,尊敬老人,歇尽全力帮助他们解决困难;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勤恳工作,奋力进取,祖国富强昌盛,做出应有的贡献。简言之,就是要族人诚实、守法、勤俭、拼搏,兴家创业,忠心报国。如何才能实现家旺 11 国强,鼠目寸光,故土一方,是行不通的,只有“志在四方,放眼天下”,才是家盛国昌之道。纵观黄姓的发展史,都是遵循这一道理,即坚持开拓进取的精神,从实践中总结经验,将经验上升为理论,在理论指导下再实践,从而积累了极为丰富的经验,并取得了世人公认的辉煌成就。 居安思危,不满足于现状的忧患意识,放眼世界,积极向外拓展的精神,是黄姓孝道的核心。早在951年,黄峭山在财丁两旺、富贵荣华的优越条件下,主动组织“十八子下江南”是黄姓传统开拓精神最完美的体现。黄峭山教育子女:“池内之鱼,远遨云间之鹤。好男儿不必恋此一方故土,而应志在四方,放眼天下~”这与孔子的“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的腐朽思想相比,实在高明得多。黄峭山送子出征的《上马诗》,更是千古绝句。 黄姓的族训谆谆教戒,黄氏子孙后代必须牢记:父母生儿育女,养育教诲,劳碌一生,竭尽精力,望子成龙,作个有益于社会的人的恩情。为人子女,当内尽其心,外竭其力,供养适宜,温饱安乐,事亲顺意,以报养育之恩于万一。 随着黄姓的繁衍兴盛,黄姓历代孕育出众多的著名孝子孝孙。见于史传、方志、家谱等史料文献记载的不胜枚举。历史车轮滚滚向前,孝道传统继续发扬,明代顾清说得好,黄姓“盖纯孝一脉,屡世相承,所以根于心而发于事者,固有自来也。”历史事实正是如此。黄姓宗亲当以前人孝悌为榜样,在深化改革、振兴中华的大潮中,将黄氏孝道优良传统,进一步发扬光大。 三、儒、孝、和为传家之本 族训强调“孝贵及时”,意思是说,父母在时不孝敬,死后才痛哭流涕,是无济于事的。黄氏的族训谆谆教诫,黄氏子孙后代必须牢记,千万不可做不孝子孙。要细细理会忠孝传家的传统,继承儒学家风,做好儒孝和传家教育的深入。我祖黄天培公系湖南南迁而至,在湖南靖州县渠阳黄氏有一联云:“世笃忠贞,历宋、元、明以际国朝,百代冠裳垂统绪;家传孝友,使绥、会、通而联黔芷,一堂俎豆荐馨香。”联中既突出了黄氏“忠贞孝友”的家族传统。又有批判不读书,不求上进的山歌:“蟾蜍罗,看哥哥,唔读书,无老婆。”意思是说读不好书的人娶不到好老婆;“月光光,秀才娘,骑白马,过莲塘。” 意思是说只有“读书人”才能娶到漂亮的老婆。曾闻,“家不和,起房座屋缺一阁,子不孝,两扇大门不一样”之事故,后人当慎记于心。可见儒孝仍传家之本。 明代天启状元、宰相黄士俊治家,也特别强调儒孝和之根本。现录其治家格言于后,切望思之,用之。“圣天子一统之治,出乎衣冠文物之邦,凡有血气者,莫不知君亲之恩当敬也~方今子昧古道、弟黯纲常,皆由父兄家法不端,以致身心失守,亟当鉴省。昔燕山家庭有法,五子俱登;孟母庭训有方,一儿亚圣。今之父兄可不慕乎,故居家庭,宜以诗书为训;处家里,宜以谦让为先;治田园,宜以耕耨为本;立身行己,不出恭敬二端,酒色待人,正虑骄矜二字;勤能补拙,俭可助贫;奢华乃败家之端,酒色是索命之斧;宁可以德胜人,切勿以财傲众~不读诗书,纵富万金,实作愚人之论;能通经史,虽贫四壁,堪称儒士之门;姓名清幽,吃菜根而尝香馥,住茅屋岂不光华,~有高才者,尝受窗前苦楚;多五谷者,须从月下经营;或劳心,或劳力,人世间食无闲饭;或采薪,或钓水,天涯外,何处无财,~王法无亲,当牢牢而谨记;人情多变,须步步而提防;人有奸谋巧计,天有森严报应;秋菊黄花,尚有绝香之气;天冠地理,可无修己之心,~君子勖诸。” 12 第二编 黄姓宗族源流 第一章 黄姓的由来 据《中国历史》记载,中国人的姓,是从新石器时代的父系氏族公社时期开始的。在三代(夏、商、周)之前,姓和氏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将姓和氏分开,男人称氏,女人称姓,以区别贵贱,贵者有氏,贱者有姓无氏。以姓来别婚姻,故有同姓、异姓、庶姓之别;凡是氏同姓不同的,可以通婚;凡是姓同氏不同的,不可通婚。三代之后,姓氏全而为一皆用以区别婚姻,而以地望分别贵贱。 黄氏得姓的源流,历来都要有大量的考证,且有详尽记载,但各地的记载略有出入,有些则差异较大。从姓氏的来源看,大体有如下四个方面:(1)以祖先的族号或谥号为姓氏;(2)以居住地、国名或采邑为姓氏;(3)以爵位或职位为姓氏;(4)以动物、植物、季节或颜色为姓氏。 据查,黄族发源地,在西拉木伦河流域。后来由内蒙古东部向东南迁徙,前期在山东省曲阜、博兴县及附近一带之地域,后来分别向东南方江淮地区和西北汾渭地区发展,从而建立起古部落国。也就是说,黄族出自东嬴姓族,后繁衍于河南省黄国以及山西省之汾川而受封为黄姓。因此,今日之潢川便是黄氏之发祥地。 《史记、原本记》载,夏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为社会做了好事,人民是不会忘记的。因为惠连公的大哥樊人跟随大禹治水有功,按照当时公、侯、伯、子、男五等分封,樊人被封为昆吾(即今河南省滑县),属二等侯国。惠连公作为樊人的胞弟,积极支持协助樊人大哥治水、精心辅佐大禹治水也有汗马功劳,因而也受到一份荣誉,被封为黄国(即今河南省潢川县),属四等子爵国。所谓“黄国”即是被封地的名称;“受封”即是惠连公,就是这个黄国地方的子爵国王;所谓“得姓”,即是凡在黄国居住的人,都是以国名为姓的。 大量《黄氏族谱》都记载:“因惠连队公受封于黄国而得姓”。因此,黄氏“以国为姓”。 第二章 黄姓远、世、始祖查考 据资料记载,惠连公系陆终公之次子,即黄帝之第11代孙。既然惠连公“受封于黄国,以国为姓,国内子民皆姓黄”。这就说明,惠连公就是黄姓的大始祖,也就是说惠连公之子南陆公当为黄姓的一世祖。然而对惠连公之前者此称为远祖。经查考如下: 一、远祖 一远祖:黄帝,生于轩辕之丘,长于姬水,故姓姬。娶西陵之女,是为嫘祖,次妃嫫妃,共生25子,嫘 祖为正妃,生二子:长子玄器,即少昊;次子昌意。 二远祖;昌意,为嫘祖正妃所生之次子。娶蜀山氏之女为妻,生颛顼。因昌意兄弟均各奔前程,在异地建 立新氏族,黄帝只留昌意在身边接位,所以,昌意为二世。 三远祖:颛顼,20岁时即帝位,国于高阳,号高阳氏。高阳有勇有谋,智勇双全,疏近而远亲,养材以任 地,载时以象天,后世称为历宗,在位78年,寿97岁,葬于濮阳,即东昌府。高阳先娶邹屠氏 之女为妻,生子大业。 四远祖:大业,取炎帝神农氏之第十二个孙女为妻,生子名少典。 五远祖:少典,善治水土,生子少萃。 六远祖:少萃,娶涿龙之女为妻,生子名叫大费。 七远祖:大费,娶刘景之女为妻,生子名卷,又名卷章。 八远祖:卷章,娶杜韦氏女娇为妻,生二子,长子名黎,黎为祝融官,佐高萃氏;次子名;回,又叫吴回, 卷章寿120岁。 九远祖:吴回,应火帝任典乐。娶姬氏夏侯,生子名陆终。 13 十远祖;陆终:娶鬼方氏之女汤氏为妻,生六子:长子樊人,次子惠连,三子筏坚,四子会人,五子曹安, 六子季连。由于樊人辅佐夏禹治水立了大功,而受到奖赏,其他兄弟也因此受到奖励。兄弟六人, 各受封情况为:樊人受封昆,又封侯伯;惠连受封于黄国;筏坚封于彭城;会人封于郑圩;曹安 封于邾圩,季连受封楚地。 二、世祖 得姓始祖:惠连公,生于黄国(河南潢川),“受封于黄”而得姓,时已进入父系氏族公社,子孙开始有了 自己的姓氏。惠连公之后,支系繁多,此以我支为主,拟称世祖,查考如下: 1世祖:南陆公,生于黄国,妣李氏,生子三;嘉、台、袁。 2世祖:嘉公,南陆长子,妻袁氏,生子奇。 3世祖:奇公,妻戈氏,生子最。 4世祖:最公,妻邢氏,生子舒。 5世祖:舒公,妻光氏,生二子:厚、原。 6世祖:厚公,舒公长子,妻元氏,生二子:冕、捍。 7世祖:冕公,厚公长子,妻京氏,生子凯。 8世祖:凯公,妻胡氏,生子函。 9世祖:函公,妻戈氏,生三子,俞、氽、全。 10世祖:俞公,函公长子,妻贞氏,生子寿高。 11世祖:寿高公,出仕于商大朝徵为车正,妻夏后氏兴罢之女,生子旺所。 12世祖:旺所公,当商朝大官,妻纪氏,生二子:侠仙、作仙。 13世祖:侠仙公,旺所公长子,仲康时为乐正,妻姚氏,生四子:范、鎔(熔)、模、型。 14世祖:模公,侠仙三子,妻柏氏,生二子:要、覃。 15世祖:要公,模公长子,为右相,妻胥氏,生子刚中。 16世祖:刚中公,妻钱氏,,生二子:龙、麟。 17世祖:龙公,刚中长子,妻艾氏,生二子:邺、郫。 18世祖:邺公,龙公长子,妻邢氏,生子应。 19世祖:应公,讳雍,妻纪氏,生二子:正坎、直坎。 20世祖:正坎公,字丰,应公长子,妻唐氏,生子德畅。 21世祖:德畅公,妻古氏,生子崇秉。 22世祖:崇秉公,妻凌氏,生三子,渊、深、潜。 23世祖:渊公,于周灵王初年从黄中迁湖北江夏。渊公为灵王永年元帅,又封中州舍人,是春秋晋国贵族 大臣,于公元前552年为政敌范宣子所害。妻赵氏,生五子:绮、绿叶、纲、绵、续。 24世祖:绮公,字继稷,渊公长子,佐周封大功臣,妻周氏,生四子,颜、颙、颛、颗。 25世祖:颜公,绮公长子,博学强识,文武俱全,受汤王之聘,封为计韦臣,妻棘氏,生七子:修德、侯 德、傥德、條(条)德、周德、传德、俅德。 26世祖:修德公,颜公长子,以德显于世,太宗末年,诏硕间井旨命为民牧,后升为宰相,妻王氏,生三 子,石虑、石虞、石英虔。 27世祖:石虞公,修德公次子,妻郁氏,生二子:宜韵、宜韶。 28世祖:宜韶公,石虞次子,妻方氏,生子巨源。 29世祖:涿公,字巨源,受封大夫,妻乐氏,生子再兴。 30世祖:再兴公,妻郝氏,生五子:若湘、若洙、若泗、若淮、若汉。 31世祖:若洙公,再兴次子,官为牧正,妻樊氏,生六子:铎范、铎策、铎藩、铎笃、 铎筛、铎簇。 32世祖:铎藩公,若洙三子,仕商为司寇,妻祁氏,生三子:立德、立功、立言。 33世祖:立言公,字泰,铎藩三子,为牧正,后为纳言,妻方氏,生二子:典、谟。 34世祖:谟公,立言次子,受封堙大夫,妻方氏,生三子:初盛、初平、初起。 14 35世祖:初盛公,字丙宣,谟公长子,妻王氏,生五子:祯、祎、祉、祈、禧。 36世祖:祎公,初盛次子,官朝散郎,妻李氏,生子友石。 37世祖:友石公,字端盈,妻简氏,生四子:固、图、因、国。 38世祖:固公,字南源,友石长子,妻和氏,生五子:敬唐、恭唐、庄唐、肃唐、周唐。 39世祖:敬唐公,固公长子,妻石氏,生二子:惠、恩。 40世祖:惠公,字季仲,敬唐长子,官任镇西大将军。妻柏氏,生三子:锜、永、钺。 41世祖:锜公,又名鄂厅,惠公长子,妻岭氏,生子署。 42世祖:署公,字继芳,受封舍人,妻刘氏,生子胤。 43世祖:胤公,又名胤彰,任田正,又封舍人,妻封氏,生三子:瑶典、琚典、玖典。 44世祖:玖典公,胤公三子,妻红氏,生子光祖。 45世祖:光祖公,妻倪氏,生子敦复。 46世祖:敦复公,妻阮氏,生四子:敏通、敏达、敏逵、敏远。 47世祖:敏通公,敦复长子,周鲁为汶水县令,后封官侯伯,大宰、舍人。妻李氏,生四子:衍、仲、权、 季 48世祖:衍公,敏通长子,妻姜氏,生三子,丙、周、甫。 49世祖:丙公,字燮龙,衍公长子,为周博士,后封建成侯,妻李氏,生三:鄂、郴、都。 50世祖:鄂公,丙公长子,妻李氏,生三子:昭、曜、晖。 51世祖:昭公,鄂公长子,官至州牧,妻李氏,生五子:鲁成、宁成、凤成、顺成、守成。 52世祖:鲁成公,字思尧,昭公长子,扬州刺史,妻张氏,生三子:文煦、文俞、文叶。 53世祖:文叶公,字振夷,鲁成三子,为五经博士,著有《五经博士纪》一书。妻张氏,生四:华企、华 介、华仝、华令。 54世祖:华令公,文叶四子,官至商州郡守,妻贺氏,生二子,璋、琪。 55世祖:琪公,妻红氏,生三子:显、荣、贵。 56世祖:显公,琪公长子,博学有才,居恒教授,善启发人,宣王即位,荐命掌国教,后升同徙,享年 80岁,妻章氏,生三子:宽、堯(尧)、先。 57世祖:宽公,字光国,显公长子,官同农,妻李氏,生四子:豪、京、享、亮。 58世祖:亮公,字助君,号好善,宽公四子,官上党令,中州舍人,妻葛氏,生子安民。 59世祖:安民公,字浩渊,鲁国左相,封存文中公,妻李氏,生子前修。 60世祖:前修公,字演滨,鲁国参将,封为丞相。妻冯、章、贺氏,共生五子,婴倚、院、陈、陶、阳。 61世祖:婴倚公,前修长子,任鲁南昌大守、元帅,后封相,忠清侯,妻邹、姜氏,共生六子:由植、文金、文叠、文和、文明、文茂。 62世祖:由植公,婴倚长子,郑国宰相。妻丁氏,生三子:显忠、致忠、思忠。 63世祖:显忠公,号仁齐,官至兵部尚书,妻甄氏,生子体政。 64世祖:体政公,任陇西侯,妻王氏,生子乔。 65世祖:乔公,号孝勋,妻房氏,生二子:象、彝。 66世祖:彝公,乔公次子,仕秦为主薄,妻邱氏,生二子:重、量。 67世祖:重公,字有三,彝公长子,官侍中郎,妻王氏,生二子:庠、序。 68世祖:序公,字殷学,重公次子,妻宋氏,生三子:新、师、希。 69世祖:新公,字用明,序公长子,妻祝氏,生子藏。 70世祖:藏公,字居善,封秦大夫,妻卜氏,生三子:景、秦、德。。 71世祖:景公,又名景修,字东日,藏公长子,公元230年出任秦国宰相,因秦王无道,隐居新罗国(即 今朝鲜),妻徐、郑、邓氏,生二子,式、武。 72世祖:武公,字仁略,官中书舍人,妻章氏,生五子,伯翰、建、佗、励、济。 73世祖:建公,字与立,武公次子,妻王氏,生四子:歇、欧、歆、剑。 74世祖:歇公,字光明,号肃夫,生于新罗,楚国人,公元前262年任楚国宰相近30年封存春申君,为 战国“七雄之首”、“四杰之列”与孟尝君、平原君和信陵君史称四公子。夫人李、姬、娥、官、 15 田氏,共生十三子一女,子名:尚、高、辉、程、强、韶、虎、常、瑚、宗、朋、灞,女名:贵 姑。贵姑削蕃女将军,统帅三军,战退北蕃。汉武帝赐金玉三百金,并封其马烈女。汉高祖封黄 灞为开国大元帅,封其夫人李氏为“烈女夫人”。 75世祖;尚公,官司寇,封建城侯,妻计、李、王氏,生四子:完、定、寄、泰。 76世祖;泰公,又名广,字立信,号南仲,尚公四子,任楚执圭,汉初元帅,妻方氏,生五子,籍、荇、 荆、蒿、竹。 77世祖:蒿公,字革臣,泰公四子,真定太守,妻韩、蒋氏,生三子,定国、辅国、平国。 78世祖;定国公,字正平,蒿公长子,任沛县令,河东太守,妻夏氏,生二子,嵩、崑。 79世祖:嵩公,定国长子,任州户曹,安定太守,妻韩氏,生三子,彬、彰、彩。 80世祖:彰公,字大文,号植彰,嵩公次子,官任河东太守,封江南郡公,西汉士大夫,妻柳氏,生子霸。 81世祖:霸公,字次,号强明,西汉宣帝时宰相,封存建成侯。汉宣帝圣赞“其才能长治于民”,并御赐 “天下第一好官”。在丞相任期上去世,享年83岁,妻巫、陈、纪氏,生九子:宗、客、宏、叔、 季、刘、钊、剑、仲达。 82世祖:季省公,字仲达,官御史大夫,(娶妻党氏生子黄仍)。 83世祖:仍公,汉成初期任京兆君。(娶妻姬氏,生一子黄嘉)。 84世祖:嘉公,汉成帝时任大司空。(娶卻氏为妻,生二子:元相、元善)。 85世祖:元相公,东汉初任谏议大夫。(娶妻柴氏,生二子:伯良、伯直)。 86世祖:伯良公,汉明帝时任司徙。(娶妻燕氏,生一子黄况) 87世祖:况公,任叶县令。(娶妻向氏,生子名香) 88世祖:香公,字文强,官至尚书令,郑、陆、李、胡四位夫人,生八子,琼、瑰、琏、璟、瓒、珂、佩、 理。 89世祖:琼公,(86—164),字世英,黄香长子,三任宰相,业绩显著,御赞“山川毓秀,挺生斯人,功 在社稷,泽及君民,朝阳凤鸣,盛世祥麟,九重正卓,名著晋申”,去世后御赠车骑将军,谥为 忠侯。黄琼夫人陈氏封为一品夫人。娶陈、颜、李三氏,生十四子,守亮、阁、妥、储、贱、明、 恕、乾、缙、卿、贲、资、赞、德。 90世祖:守亮公,字子廉,出任南阳太守。夫人张氏,生二子:琬、赞。 91世祖:琬公,(140—192)字子琰东汉献帝时期宰相。东汉末年,被封为关内侯;汉献帝中平六年(189 年)任司徒,当宰相,改封为阳泉乡侯(今安徽霍山县),黄琬娶妻赵、李、袁、吴、刘氏五位 夫人,共生十一子:松寿、椿寿、龟寿、山寿、江寿、侃、伸、冠、带、权、保。 92世祖:侃公,字荆茂,东汉末年,授骑都尉。妻郑氏,生子柏。 93世祖:柏公,妻高氏,生子绾。 94世祖:绾公,妻郑氏,生子瑷。 95世祖:瑷公,妻欧氏,生子参。 96世祖:参公,妻谭氏,生子必福。 97世祖:必福公,妻朱氏,生子裳。 98世祖:裳公,字以绣,镇南节度使,妻袁氏,生三子:果、旺、敏。 99世祖:果公,字昭日,任扬州刺史,妻袁氏,生二子:章、竣。 100世祖:竣公,字立化,果公次子,妻郑氏,生四子:梓、槐、椿、桂。 101世祖:椿公,字尧百,竣公三子,妻马氏,生子丕诚。 102世祖:丕诚公,官雍正故守,妻江氏,生五子:伯兴、孟兴、仲兴、叔兴、季兴。 103世祖:伯兴公,字九赞,号南松翁,任工部尚书,妻乐氏,生二子:秉哲、秉懿。 104世祖:秉哲公,字迂龙,仕晋江夏太守,妻陶氏,生二子:廉、庶。 105世祖:廉公,妻江、石氏,生三子:仕甫、逸甫、闾甫。 106世祖:仕甫公,妻吴氏,生二子:聪、霁。 107世祖:聪公,字志,号斗南,博通史,官刺史,,妻危氏,生三子,正叔、康叔、文叔。 108世祖:文叔公,名景,聪公三子,敕赐御制家谱,妻毛氏,生二子:瑶、魁。 16 109世祖:瑶公,字庭壁,中书舍人,妻窦氏,生三子:潜、浩、赞。 110世祖:浩公,字巨源,号云泵,官中书舍人,妻孙氏,生四子:诏、顺、纯、豫。 111世祖:诏公,字自然,官尚书,妻王氏,生三子:轮、辇、辐。 112世祖:辇公,官任陇西别驾,妻郑氏,生五子:义文、仲文、孔文、太文、时文。 113世祖:时文公,名梅,号松聪,唐官为徵仕郎,娶妻上官氏,生四子:庆宜、庆膺又叫黄膺、庆举、 庆嘉。 114世祖:膺公,名惟淡,字庆笔,号金谷,官至吏部侍郎。唐代居光州固始县,后偕弟郭公同王潮渡江 入闽,卜居邵武仁泽乡平洒村。娶妻曹氏,生五子,以五教子,各子精通一门,名扬于世,时 人誉为“五经先生”,黄膺长子黄皓。 115世祖:皓公,字太平,翰林学士,夫人蒋氏,生二子:黄仕、黄福。 116世祖:仕公,字明智,官至太守,妻包氏,继配张氏,生三子:黄锡、黄镒、黄链。 117世祖:锡公,字禹器,生于唐武宗会昌五年,梁太祖朝授邵武千户,后明宗赠尚书,从平丽迁禾坪鹤 薮定居。卒于后梁永帝贞明三年,享年73岁,夫人李氏,继配张氏,生五子;峭山、义山、 德山、海山、贷山。 118世祖:峭山公,讳狱,字仁静,又名黄峭,号青峭,娶三妻,生二十一子。 119世祖:井公,字维扬,号子诚,峭山二十子,官任朝烈大夫,刑部尚书,钦赐铁简上赞云:“今世奇才, 山头重望,忠贤烈日,威振天下”,妻李、戴、朱、丁氏,生十三子,胡尧、列舜、大成、大全、 大同、大忠、大用、/贲毓、职权、成刚、奎聚、成廉、成恕。 120世祖:胡尧公,又名大兴,井公长了,妻汤氏,生子冈,居南丰双井。 121世祖:冈公,字九而,号华峰,妻罗氏,生五子:元一、元二、元三、元四、元五。 122世祖:元二公,又名元羲,妻张氏,生子阁。 123世祖:阁公,娶妻赵氏,生二子,万宣、万荣。 124世祖:万荣公,夫人谢氏,生二子:中章、中养。 125世祖:中章公,妻杨氏,生二子:元笋、元刚。 126世祖:元刚公,进士出身,官任司马尚书,夫人杨氏,生子春。 127世祖:春公,娶妻杜氏,生二子,尚仁、尚义。 128世祖:尚义公,妻古氏,生子叔能。 129世祖:叔能公,妻古氏,生子震。 130世祖:震公,字伯起,南宋进士,官至焕章左司马尚书,曾撰修黄氏族谱,上呈御览,当时南宋皇帝 阅后,御笔亲题“黄氏忠孝两全,历代簪缨,江夏无双,庆衍后裔”赠之,其妻吴氏,生子文。 131世祖:文公,进士出身,官至左司马尚书,妻曾、江氏,生子穆。 132世祖:穆公,将仕郎出身,官至礼部尚书,妻梁氏,生三子,景升、福寿、禄寿。 133世祖:景升公,官任尚书,娶妻李氏,生三子,伯、僚、阶。 134世祖:僚公,字海虎,号良臣,生于公元1178年,官至琼州太守。任职期满,告老还乡,落居广东梅 州立业。享年81岁,妻周氏,生五子,庆吉、庆华、庆善、庆荣、庆安。 135世祖:庆善公,字天培,号吉可,明洪武初,于嘉应出征到长沙,后调入黔,治理黔中,落居镇邑西 窑,为西窑开基始祖。娶妻陈氏,生二子,敬、高。 136世祖:敬公,天培长子,娶妻王氏,生子引升, 高公,天培次子,娶妻向氏,生子引上。 17 三、字派歌 (一)、黄姓受姓字辈歌 黄姓始祖惠连公,陆嘉奇最舒厚冕。 凯函俞寿所仙模,要中龙业膺正畅。 秉渊绮颜得虞韶,元珠文潘言漠盛。 书石固敬位錡署,孕玖组复通衍丙。 鄂昭鲁叶令珙显,宽亮民钺婴直冲。 体乔彝仲序申藏,修抚见歇灞广高。 定嵩彰霸庞石非,禧靖樊香琼贲琬。 佩泊绾瑷太必锡,警辇大宜授整椿。 纶俸宁鼎毅康晔,襄谦彬高铧裳峭。 诗尚英维学成犷,裕炳景其祥运廷。 永锦光辉开万世,明德仁义启荣昌。 国富民强家声远,临立雄图肇庆长。 忠信文清进朝恒,福如东海旭华星。 政旺新时继步原,天夏代腾古禹泰。 轩沿示建扬安乐,舜惠江山怡鹏杰。 财兴和祖重智武,结集宇球劲利选。 营季岸堂红阳全,深首前程胜贵增。 冠军帅铭传候灵,承誉金喜骏添宙。 (二)邵武黄氏字派歌 世远益能尊对学,明德维新善自彰; 元兆芳谟庆衍长,懋功端可绍享良; 本立道生君传代,怛质思诚启瑞昌; 和平中雅光先正,显荣嗣裔达家邦; 敬宗孝友扬祖泽,朝声泰守联永康; 云礽全宜仁仲胜,礼乐千秋昭穆唐; 诗书万年森龙远,箕裘克振进贤郎。 第三章 黄姓历代名人传记 黄姓历代名人很多,此录黄姓名人传记,是从相关历史记载史料上查考整理而来,其目的是让我辈及后辈之人学习我祖宗之精神,以此宏扬之,并传承下去。 1、 黄歇小传 黄歇,字光明,号肃夫,生于新罗,楚国人,公元前262年任楚国宰相近30年封存春申君,为战国“七雄之首”、“四杰之列”与孟尝君、平原君和信陵君史称四公子。他与齐国孟尝君、赵国平原君和魏国信陵君一起,被称为“天下四士”,全都是炙手可热之人。 黄歇渊学博闻,初食于吴,先仕晋为大夫。魏、越、韩灭晋时,歇任湖广军务,定居鄂州府江夏县,晋亡后,黄歇仕楚襄王。楚王羡慕其外交才华,派驻秦国的使节,与楚太子一起在秦国为人质。当年,楚王病危,楚太子求归,秦相应侯范睢不准,只许他代表太子回国问疾。当时情势危急,郢都已有另立楚王的传言,秦国又随时可能加害于太子,他临危不惧,表现出了一个忠臣应有的品质。他与楚太子互换了衣 18 服,让太子装扮成自己,先从城关出逃,然后自己去面见秦王,准备牺牲。秦王得知楚太子逃掉,勃然大怒,想把他立即剁成肉泥或烹成肉酱。秦相范睢和他毕竟喝过几次酒,受过一些礼,有些交情,关键时刻帮了他一下。范睢对秦王说,为人臣者,最想有机会身殉其主,好当忠臣,万万不可成全他们。 三个月后,楚王去世,太子登基。新王论功行赏,黄歇的多年追随和赤胆忠心总算有了回报。楚王命他为楚相,又封为春申君,赐淮北十二县。 春申君为相,深知秦国乃楚国之心腹大患。几十年来,秦国不断侵扰楚国,两国之间,争战无已,而楚国每战必败,每败必溃。六年前,秦将白起率几十万锐士,大破赵军于长平,一夜活埋了四十万赵卒。消息传到楚都,全国上下,无不心惊胆战,深感“白色恐怖”。正是这位白将军,几年前,曾一举攻破楚国的郢都,吓得楚王落荒而逃。 为了抗秦,春申君行合纵之策,集六国大军,以楚王为号召,西出攻秦。兵一出函谷关,就被秦兵击溃。六国大军作鸟兽散,行动迅速,不到一日,便都不见了踪影。兵败之后,春申君只好对秦国实行怀柔政策,反复强调秦楚之间“唇齿相依”的友好邻邦关系。为了两国友谊,楚王一再迁都,由陈迁到钜阳,后来又迁到淮河以北的寿春,离秦国边境越来越远。像所有国际关系一样,国家相互间离得越远,关系也就越好。 攘外之后,春申君便开始安内。他一直在为一事心烦,此事既关于楚国的长治,也关于他自己的久安:那就是楚王无子。(楚考烈王无子,春申君患之,求妇人宜子者甚众,进之,卒无子。赵人李园持其妹欲进诸楚王,闻其不宜子,恐久无宠,乃求为春申君舍人。已而谒归,故失期而还。春申君问之,李园曰:“齐王使人求臣之妹,与其使者饮,故失期。”春申君曰:“聘入乎,”曰:“未也。”春申君遂纳之。既而有娠,李园使其妹说春申君曰:“楚王贵幸君,虽兄弟不如也。今君相楚二十馀年而王无子,即百岁后将更立兄弟,彼亦各贵其故所亲,君又安得常保此宠乎~非徒然也,君贵,用事久,多失礼于王之兄弟,兄弟立,祸且及身矣。今妾有娠而人莫知,妾幸君未久,诚以君之重,进妾于王,王必幸之。妾赖天而有男,则是君之子为王也。楚国尽可得,孰与身临不测之祸哉~”春申君大然之。乃出李园妹,谨舍而言诸楚王。王召入,幸之,遂生男,立为太子。 李园妹为王后,李园亦贵用事,而恐春申君泄其语,阴养死士,欲杀春申君以灭口;国人颇有知之者。楚王病,硃英谓春申君曰:“世有无望之福,亦有无望之祸。今君处无望之世,事无望之主,安可以无无望之人乎~”春申君曰:“何谓无望之福,”曰:“君相楚二十馀年矣,虽名相国,其实王也。王今病,旦暮薨,薨而君相幼主,因而当国,王长而反政,不即遂南面称孤,此所谓无望之福也。”“何谓无望之祸,”曰:“李园不治国而君之仇也,不为兵而养死士之日久矣。王薨,李园必先入,据权而杀君以灭口,此所谓无望之祸也。”“何谓无望之人,”曰:“君置臣郎中,王薨,李园先入,臣为君杀之,此所谓无望之人也。”春申君曰:“足下置之。李园,弱人也,仆又 善之。且何至此~”硃英知言不用,惧而亡去。后十七日,楚王薨,李园果先入,伏死士于棘门之内。春申君入,死士侠刺之,投其首于棘门之外;于是使吏尽捕诛春申君之家。太子立,是为幽王。 黄歇拥有谋士3000,手所握雄兵10万,秦相李斯当时为其门人,学习于会管,每天上午荀卿授课。课程仍按当年孔子设置,分为四门:德行、言语、政事和经典。李斯有兴趣的当然是政事,但弟子人门,第一年时只讲德行、言语,一年后才加授政事、经典。荀卿总说,君子需德才兼备,以德为主,故先要打好基础。李斯自然不敢争辩,“修身”的重要,他还没有忘记。其实,“德行”所修,就是每天背诵先贤的几段语录,然后练习“三省”。所谓“三省”,是一日三次反省自己,找出身上的一些缺点。这本来难不倒李斯,只是时间一提,老要在自己身上找出新的缺点,也并不容易,因为缺点不能重复,倒真是越找越少了。至于“言语”一课,主要是学《诗》。孔子说过:“不学诗,何以言,”李斯不太喜欢这种缠绵婉转、一咏三叹的东西,以为无关乎经国济世。只有“硕鼠硕鼠,莫食我黍”一诗,他感觉深刻,认为反映出了老鼠的本质。 下午是阅读时间,东西两边厢房里满架的竹简供弟子们随便测览。李斯有生以来第一次见到这么多的简牍,不免有些眼花统乱。他最爱读的是《书》。那一篇篇远古帝王的训谐、政令和告示,让他充满了敬畏。他常仿依其格式,揣摩其语气,拟写些公文,幻想着有一天,这些东西也能被飞马传递到各级郡县,供官吏们讨论学习;或者是高悬墙头,布告天下,让百姓攒头争睹。诸子之中,最让他折服的是商鞅,不仅仅因其变法的勇气,而且也在于其对民心的洞察。《商君书》中有言: “民之性,饥而求食,劳而求快, 19 苦则求乐,辱则求荣,生则计利,死则虑名。民之欲富贵也,盖棺而后止。”若非如此体察下情,商鞅如何敢于变法呢,可叹的是,商鞅一生,得名得利,既富且贵,最后竟未得盖棺。 读简读累了,他便会抬头眺望窗外,一边望着远处夕阳辉映中的苍山,一边静静地想着心事,直到暮露隐山,瞑色人窗。 黄歇遗作: 少年初拜大常秋,半醉垂鞭见列侯。 马上抛鹰三世泽,袖中携剑五陵游。 宝箫金管迎归院,锦缫文童拥上楼。 昨向县中新买宅,碧峰青水对门流。 黄歇夫人李、姬、娥、官、田氏,共生十三子一女,子名:尚、高、辉、程、强、韶、虎、常、瑚、宗、朋、灞,女名:贵姑。贵姑削蕃女将军,统帅三军,战退北蕃。汉武帝赐金玉三百金,并封其马烈女。汉高祖封黄灞为开国大元帅,封其夫人李氏为“烈女夫人”。 2、 黄香小传 黄香,字文强,江夏安陆人。虽出身官宦之家,但传到父辈时已家境贫寒。黄香境况与当年孔子的境况极为相似。 相传黄香长时期从小就懂得孝敬父母,尊敬长辈。史称黄香命中多劫,幼遭苦难,在其九岁时,母亲便去世。他爱母极深,为子报孝,母死去,伤心欲绝,终日哀啼哭泣,不思进食,以至身心憔悴,凄楚感人,乡人称为至孝。自母亲去世后,对父亲更加热爱,极尽孝心。每当夏季天气炎热时,就替父亲扇帷帐,驱赶蚊虫,枕席清凉,让父亲很快入睡;每至严寒的冬天,又以体温暧其父亲之衾裀枕席,使父亲入睡得暧和舒服。黄香孝敬父母的事迹,传闻遐迩,为时人称赞。江夏太守刘护得知,甚为感动,即召见12岁的黄香,并题词“门下孝子”相赠。此后,黄香更加发愤读书,立志为父母争光。他夜以继日,勤学苦练,博学经典,究精道术,所以他的文章极好,誉满京师,被称为“天下无双,江夏黄童“黄香从儒学开始进入仕途,初任郎中。至元和元年时,肃宗帝召见,知黄香好读书,便让其赴任东观(即国家图书馆)。黄香似久旱逢甘霖,如饥似渴,读尽皇室藏书,刻苦钻研,精通百家。公元84年,皇室为干乘刘伉在中心宫邸举行弱寇大礼,汉章帝特邀黄参加。当盛会开始时,令黄香至殿前,对到会的王侯说:“此‘天下无双,江夏黄童’者也~”顿时,群臣肃然起敬,诸王莫不刮目相看。 汉章帝赏识黄香才华,不久被任命为尚书郎。永元四年(92年),又升为左丞相。公元94年,再升为尚书令,经常参与国家政事,凡在安福殿商讨国事时,黄香都引经据典,立论正确,数陈得失,同僚佩服。汉章帝极为欢喜。不久,又委以重任,掌握国家机枢。黄香亦祗勤物务,忧公如家,屡受汉帝国主义重奖。 在章帝、和帝两朝,黄香极受皇家敬重。汉章帝曾以“江夏黄香忠孝两全,天下无双“的御书赏赐黄氏家族。黄香在汉和帝去世后,于延光元年,迁任魏郡太守,该郡原有内外园地,常有农民因争地而起纠纷。黄香见此,对官说:”《田令》‘商者不农’,《王制》‘仕者不耕’。伐水食禄之人,不与百姓争利。”他自公元106年任魏郡太守后,政绩极佳,百姓叫好,不料在他任内的一年,闹大水灾,饥荒严重,但黄香将所得俸禄和历年的赏赐,如数捐出救济灾民。在黄香的影响下,富裕之家,各出义谷助官禀贷,百姓安席荒年,无一人饿死。 黄香为官,不仅政绩显著,其文章亦闻名于世。他的著作有《赋》、《令》、《书》、《奏》、《牋》(笺)五本,现仅存《九宫赋》、《天子冠颂》、《责髯奴辞》三篇,存于《古文苑》一书中。 黄香是著名的大孝子。在中国的《二十四孝》一书中,“黄香扇枕”即列为其中一孝。在中国人的启蒙课本《三字经》中,更称黄香为中国孝子的第一位代表,故有“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之绝句。后学宋补赞黄香:诏读东观,博览群书,位居台鼎,辅弼皇图,奉亲至孝,万世楷模。 据光绪已亥聚斯堂版《黄氏家谱》记载“黄香去世后,归葬老家江夏安陆源口,墓在今湖北云梦县北部15里处。 3、黄峭山小传 20 黄峭山,(871—953),黄锡之长子,讳狱,字仁静, 号青岗,又名黄峭,号峭山,唐懿宗咸通十二年(871年) 辛卯四月十五日戌时出生于邵武和平(当时叫昼锦)乡和 平里。 唐昭宗时,大敦柄国,群小附之。心乎唐,而有贞 节,足为国家捍卫者,惟陇西郡王李克用。是时,内阉擅 权,四镇骚动;兼之水潦至、蝗虫起,凶荒遍告。而赈济 无闻,致使奸民乘饥酿为寇盗,所在克斥。年芳弱冠的黄 峭山慨然兴叹说:“若辈首鼠技鼫,但忧大仓无粒食耳~ 岂能向虎狼之窟、草##而禽猕耶。”有鉴于此,黄峭挺身 而出,毅然拿出自家积贮,聚合乡邻,兴办义师,武装自 己,稳定社会治安秩序。并采取断然措施,开仓放粮,恢 复生产,稳定灾民情绪,灾民都投入生产自救运动,热气 腾腾。 唐朝廷当局见峭山公有善济之才,成绩显著,封其 为千户长。唐朝末期,封建割据严重,各据一方,称王称 霸。其足以河南的朱温、山西的李克用和陕西的李茂贞等 黄峭山(871—953) 三股力量为强。因李克用以拥唐为号,而朱温则是判变黄巢的败类,故峭山扶李反朱,并任晋王李克用的参谋总首。唐乾宁二年(895年),各节度使判乱。李克用领兵讨伐,峭公内佐密谋,外参戎政,捕获王行瑜后,昭宗封李克用为晋王,封黄峭为千户侯,统管江渐两广军务。兼任军务总首。次年判军李茂贞攻陷京城,昭宗迁徙入华州,黄峭助王有功,又嘉升为工部侍郎。 朱温为了打击李克用,以取得唐皇重用,便派密使向唐皇告黑状,竟无耻地将韩建等人的罪恶嫁祸于峭山公,昏君唐皇大怒,治罪峭公,嵴公忠心为唐,蒙受此辱,绝食数日,欲以一死表清白,后来真相大白,始知中了朱温奸计,冤案得以了结。 907年,朱温篡帝,废李祚,自为皇帝,号称后梁。黄峭山闻之,绝食数日,以身抗议,以示对李唐的忠心。李袭吉劝说:“食禄忠事,死固其分也~第念徙死无益,将如后举何~,”峭山亦勉强顺时, 为解柄归田计。 黄峭山解甲归田后,息武兴文,造福桑梓,他创办和平书院,是闽北最高学院,培养学子,代出英才。黄峭山在和平书院作六言《四季景诗》。也录于后,一睹峭公翰墨。 春 花落断桥流水,莺啼深院轻烟。雨歇桃源浪漫,澄潭未许龙眼。 夏 赤日远啣(衔)蔡影,薰风浓滞荷香,案上书添碧色,芭蕉绿映南窗。 秋 阶下黄葩晓露,庭前丹桂秋风。未忍抛书歆枕,冰轮驭正升东。 冬 烟淡淡迷古树,月明明温梅花,昨夜阶前积雪,馀晖白映窗纱。 21 第三编 黄姓的迁移及分支 第一章 黄国的灭亡及黄姓的迁移 黄氏得姓的地方——黄国,是个美丽富饶的地方。黄氏得了这块宝地之后,积极开垦,潜心经营,生活富裕,繁衍很快,财丁两旺。到了商朝,已是人多势众的大家族了。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为了争夺土地、人口,不断起行兼并战争。公元前684年,楚国并吞了黄国,顷刻之间美好家园成为废墟,王公贵族沦为亡国之奴。这在黄姓历史上是一个极非寻常的年代。黄国的子孙们,为了生存,很多战死沙场,幸存者带着亡国之痛,背井离乡,奔走他乡。这一时期,黄国遗民由于逃难多向迁徙,并逐步形成黄氏不同分支。大概情况如下: 1、大批黄国遗民,在楚王高压政策下,被“浮诸江南,以实海滨”,迁徙到长江以南地区。南下的黄姓移民后裔中,有部分发展成为南方少数民族中的黄姓,如历史上著名的黄洞蛮便是那次南迁中的黄姓后裔。 2、留居原地的大部分黄国遗民被迫向楚国腹地内迁,分别定居在今天湖北省江陵、荆州、云梦县东南至武汉一带;几经周折,其后裔发展成为汉代最著名的江陵黄和江夏黄。 3、部分黄国遗民,抱着亡国的心情,跨过鸭绿江,逃到新罗(今朝鲜)去,其后裔形成朝鲜民族中的黄姓,后来当上楚国宰相的黄歇,便是这支逃到新罗的黄姓后裔 。 黄国被灭300多年后,黄歇当上楚国宰相,给黄姓带来转机。原来逃散的“黄国子孙”,便结束了流离失所的生活,向楚国靠拢,聚在湖北省武昌府之江夏县。从历史上,黄氏经历黄国得姓,繁衍生息;黄国为楚所灭,流离失所;黄歇任楚国宰相,黄氏在湖北江夏团聚,这是黄氏发展史上的关键时刻。黄氏为了纪念这次具有历史意义的复聚,决定堂号为“江夏堂 ”。如果说黄歇宰相是黄氏发展史上的重要人物,那么,江夏团圆则是黄氏繁衍史上的重要阶段。 第二章 江夏黄氏的兴起及迁移 黄氏在漫长的4000多年发展史,地位最尊、财丁最旺、分布最广、英才最多、影响最大的宗族,当推江夏黄氏。这一支黄姓宗族世居江夏安陆即今湖北省云梦东南一带,代为冠族,东汉大孝子、丞相黄香被尊为江夏大始祖。黄香才倾天下,其子黄琼、曾孙黄琬均为当朝宰相,位处一人之下千百万人之上,显赫荣贵,名震宇内,时人无不誉赞:“江夏黄氏,天下无双。”当今黄氏都追宗江夏,认江夏为郡望,无不以自己是江夏黄姓后裔为荣。 江夏黄氏以黄香而名闻天下。黄香为黄歇之直系后裔黄霸第七代孙。黄霸第九子名仲达,官御史大夫,娶妻党氏,生一子黄仍,汉成初期任京兆君。黄仍娶妻党氏,生一子黄嘉,黄嘉在汉成帝时任大司空要职,娶卻氏为妻,生二子:元相、元善,长子元相公,东汉初任谏议大夫,娶妻柴氏,生二子:伯良、伯直;黄伯良,汉明帝时任司徙,娶妻燕氏,生一子黄况;黄况,任叶县令,黄况娶妻向氏,生子名香。黄香有郑、陆、季、胡四位夫人,共生琼、瑰、琏、璟、瓒、珂、珮(佩)、理八子。其中;长子黄琼,字世英,东汉桓帝时宰相;次子黄瑰在原处居住;三子黄琏,字世荣,当侍御史;四子黄琛(璟)字世茂,官司农;五子黄瓒,官世蕃,河东太守,妻范氏生五子:孚仁、孚义、孚礼、孚智、孚信;六子黄珂,字世藻,冀州刺史;七子黄珮,字世蔚,妻周氏生一子名剑;八子黄理,居江夏。 黄香长子黄琼,字世英,东汉桓帝时宰相。黄琼有陈、颜、李三位夫人,共生十四子:守亮、阁、妥、储、贱、明、恕、乾、缙、卿、贲、资、赞、德。黄守亮,字子廉,出任南阳太守。夫人 张氏,生二子:琬、赞。其后裔多居南阳,黄守亮为南阳黄氏开基始祖。 黄琬,字子琰,少时父亲黄守亮去世,由祖父黄琼抚养教育,他聪明勤奋,才智过人,汉献帝中平六年(189年)任司徙,当宰相,改封为阳泉乡侯(今安徽省霍山县),至此,江夏黄姓声势,如日中天,臻 22 于至极。黄琬的夫人有赵氏、李氏、袁氏、吴氏、刘氏五位,共生十一子:松寿、椿寿、龟寿、山寿、江寿、侃 、伸、冠、带、权、堡。192年董卓当丞相后挟汉献帝以令诸侯,并迁都西安,黄琬坚决反对,积极串连忠臣,组织与董卓斗争,并与司徙王允共谋,精心设制“貂婵弄董卓“之计,借吕布之手将董卓诛之。自杀了董卓之后,董的余党们一直在伺机报复,黄琬子孙为避暗害,有计划地散居四方。 随着时间的推移,在东汉、魏、晋时期,北方和西方的少数民族不断地向中原内迁。内迁的少数民族长期同汉人杂居,虽然缩小了民族界限,但由于边疆长期纷争,也造成了社会不安,人心思迁。在不得已的情况下,中华民族内地人民只得向南迁移,不少黄氏先民也汇入了南徙的洪流。 南北朝期间“宫廷政变”不断,无暇顾及全国,统治者放松了对农民的压迫,农民得到休养生息的难得机会。在特定的条件下,黄氏同其他姓氏一样,在这一历史时期,虽然人口仍在繁衍,生产也有所发展,但从全国看,已潜伏着严重的政治经济危机。长期的战祸和自然灾害,给农村经济造成极大的破坏,为了生存与发展,必须寻找新的出路。于是产生了黄氏发展史上的第二次大规模的迁移。 当时,迁移的路线主要分南路和北路两条;一条是从江夏沿长江南下安徽,然后转迁浙江金华;一条由江夏徙迁河南光州固始,然后从固始南下,跨武胜岭而入闽北邵武;黄侃就是从江夏迁河南光州固始的。黄侃,字荆茂,黄琬第六子,东汉末年,授骑都尉,率部平关东之乱立战功。后来迁固始定居,后裔繁荣昌盛,形成著名的固始黄氏。传到黄膺和黄裳(黄香8世孙)时,则先后从固始迁到福建邵武。 据《黄氏族谱》记载,黄氏在两晋、南北朝时期,南迁人口最多,分布的地区最广。 第三章 邵武黄氏拓江南 唐朝末期的社会经济处于停滞状况,加上长期的封建割据混战,中原生产倒退,而南方则生产发展,六畜兴旺。此时,早期迁徙到河南和江西的黄氏子孙,又一次南迁。此次迁移,其目的地就是福建邵武。主要是固始和江西各支黄氏汇聚于邵武,发展形成了黄姓巨族,即邵武黄氏。 此次迁移中,黄膺是从固始迁邵武最旺的一支。黄膺是从江夏返迁固始的黄侃后裔。黄膺父亲黄时文,名梅,号松聪,唐官为徵仕郎,妻上官氏,年四子:庆宜、庆膺即黄膺、庆举、庆嘉。黄膺,名惟淡,字庆笔,号金谷,官至吏部侍郎,唐代自光州固始首迁入闽,徙居邵武平丽,娶妻曹氏,生五子,定居邵武后,以五经教子,各子经通一门,名扬于世,时人誉为“五经先生”。黄膺长子黄皓,字太平,翰林学士,夫人蒋氏,生二子:黄仕、黄福。黄皓长子黄仕,字明智,官至太守,娶妻包氏,继配张氏,生三子:黄锡、黄镒、黄链。黄锡,字禹器,生于唐武宗会昌五年,梁太祖朝授邵武千户,后明宗赠尚书,从平丽迁禾坪鹤薮定居,夫人李氏,继配张氏,生五子:峭山、义山、德山、海山、岱山。黄锡长子峭山就是黄姓家喻户晓的开基始祖峭山公了。 、后梁、后晋、后汉先后灭亡,峭山公弃官在家40周太祖广顺元年(951年),王朝更迭频繁,后唐 年,年80,回顾自己在动乱中的一生,深感前人“多寿则忧,多男则惧”之说有理,要想延续嗣裔,激励子孙上进,非使其自立不可。于是,召集姻亲安排家事,呼诸子命之;“封人之祝嵩也,颂以三多,尧云多寿则多忧,多男则多惧。尔等兄弟二十一人,事岂不欲环侍吾侧,以终馀年。第恐多男多惧,吾何德而克守宗枋自持而付之。以吾旧迹戎行,身经几半天下;犹忆闽雄南服、江坚西屏,沃土废为闲区;业于耕桑,便成乐国。三妻位下,各留长子以奉晨昏,其余壹拾捌支,俱可信步由天,命名随地。谁云散不如聚、而共恋此一方,为则依桑梓者为居仁,去松榆者为任达。并新修家乘,亦各授一帙,以便年深岁久,认所由来,知事祖分自光州,今为绥城旧族,乡名画锦,里号和平,而中城鹳薮竹粟坎头,皆吾一脉之亲;所比屋而居之处也~但当珍藏谱牒,遥接书香;庶上为坠贻谋之家声,下可绵子孙之世泽;又何分合之得而二视也~,他日相逢,彼以礼施,此以礼报;频来而不拒,久间而不疏;天地祖宗,相为默鉴。”经三位夫人恳切请求,始应允三妻位下各留下长子以奉晨昏,其余十八子俱令各走他乡开创家业。儿子们均想不通地说:“积谷防饥,养儿防老,古来如此,何况父年已垂暮,怎可抛弃不顾而远走他乡,这样儿子再多又有何益。”峭山公云:“燕雀贪图高堂安逸,往往有生命之忧。鹳巢居树林反而安然无恙,其中道理尔等应当明了。”姻亲们也附和说:“池鱼不如云中鹤,值此世道沧桑变化莫测之际,老人的决定,是有远见的。”峭山公说:“达人之见,大抵皆同。择木而栖,又在良禽矣~”“池内之鱼应逊云间之鹤,际此海田更变, 23 觉而翁虑熟思深,奈何效乳哺之儿,向慈母怀中而索食也。”孩子们终依从。于是 ,峭山公将家中积蓄平均分配,每人分得一升瓜子金和一匹马,又将家谱各授一本,以便年深岁久识所由来。临别之时,峭山公谆谆嘱咐道:“尔等兄弟,他日相逢,彼以礼施,此以礼报;频来而不拒,久间而不疏;。。。。。。”。口占一诗以作赠别,后裔以此诗为认祖诗。(见族训中) 各位公子和诗,后裔将此诗叫 “辞行诗”。 钦承尊命出本方,振肃三纲并五常。 克念显扬兴世泽,存心耀祖旧家乡。 四时益重光先德,万古犹怀我祖尝。 叠叠怀承遗嘱语,芳声总绍祖宗强。 当时列队在祖宗神位前宣誓出征的,除峭山18子外,还有峭山胞弟黄崤、黄岐四子,峭山之叔父黄环的七个儿子,实际上出征的队伍为32支。故时人称黄峭“十八子下江南”的同时,也誉赞黄门“三十二房垦南疆”在登程前,峭山公又诵一诗叮嘱: 郢州江夏遽移乡,恐久渊源未许详。 姓据陆终来历远,庙传扉相祖宗香。 随居奉寝先灵妥,到处和邻世业昌。 聊记嘱言欣使韵,能知德安共流芳。 在峭山公精心组织和激励下,朝气蓬勃的32支远征大军,肩负着长辈的殷切期望,扬鞭催马,奔向新的天地。他们个个自强自立,功名卓著,成就斐然。 附:黄峭山的三位夫人及二十一子排行顺序 上 官 氏 夫 人 吴 氏夫人 郑氏夫人 上官氏夫人,字妙秀,生于唐懿宗咸通十二年,卒于后汉高祖天福十二年,76岁,生七子:和、梅、荀、盖、楚、龟、洋。 吴氏夫人字妙香,生于唐僖宗乾符二年,卒于后周世宗显德元年,78岁,生七子:政、化、衢、卢、福、林、塘。 郑氏夫人字妙季,生于唐僖宗广明元年,宋太祖建隆二年去世,83岁,生七子:发、潭、城、延、允、井、层。 以妻房大小分,21子排行顺序: 和梅荀盖楚龟洋,政化衢卢福林塘, 发潭城延允井层,官吴郑氏永流芳。 按出生时间排列顺序: 和梅荀发盖潭城,楚政化龟衢洋延, 卢福允林塘井层,排行第几则了然。 附表3.1黄峭山子孙一览表 排 名 字 出生 月 日 母姓 妻名 子数 子 名 行 公元 (农历) 1 黄和字 891 1.17卯上官 张、何、 11子 震/、文贵、文茂、文彬、文锦/ 维栋又 时 氏 曹氏 显达、志玄、宏基、有恭、三友、奇 24 名肇基 方、思明 2 黄梅字 893 8.2寅上官 江、周、 9子 念五、六、七、八、九、念十/ 维相 时 蔡氏 文六郎、文七、文八、文九郎 3 黄荀字 896 7.3丑上官 吴氏、 7子 庚一、庚二、庚三/允帮(千一郎)、 维桥 时 李氏 仁卿(千二)、兆达、至琮 4 黄发字 900 4.30申郑氏 上官氏6子 恂、茂、/征吉(官任镇抚)、 维梁讳发时 何、朱氏 景观(武举)、用常、善藏、 祥 5 黄盖字维902 3.27亥上官 张、马、 11子 立祖、建祖、承祖、受祖、益祖、宣 林讳棋 时 徐、曹氏 祖、仁祖、厚祖、德祖、/ 风林、祥林 6 黄潭字维903 9.23卯郑氏 刘、韩、 8子 佑、倬、俶、俊、/雅宁、、师蒙、如 权 时 张氏 王、对烈 7 黄城字维907 4.1巳郑氏 宋氏、 6子 克祖、绍祖、 桃讳澄号时 曾氏 兴祖、敏祖、 13郎 朝桂、念祖 8 黄楚字维909 11.1午上官 韩、廖、4子 丙一名惟庆、丙二名元标、丙三名怀 松 时 李、郑 玉、丙四名起顺/ 9 黄政字维911 2.29辰吴氏 张、邹、21子 衍太、系岳、尚训、名世、朝元、中 柱号有恒 时 罗、余范鼎、建璋、玄修、作霖、应乔、思敬、 氏 云波、承宗、妇陵、鹏化、匡福、植 梧、献明、明藻、清元、孚先 10 黄化字维913 1.10午吴氏 尤、戈、4子 万四郎,字迪,名仲;万五郎,字道, 杭又名宁 时 刘、伍、名仲二;万六郎,字逵,名仲三;万 梁氏 七郎字(禀)名仲四 11 黄龟字维913 9.15卯上官 郑、 5子 长兰、庚一、/ 材 时 秦、邹 崇芳、熙重、有俞 12 黄衢字维915 3.21卯吴氏 江氏陈、11子 十一、廿一、卅一、/国宣(念一郎)、 梓 时 杨、 陈美(念二、国宾、/乔申、秉著、师 魁、明熙、朝凯 13 黄洋字维916 7.17午上官 刘氏、 6子 千一(绍)、千四、千三、/ 坊 时 唐倪卓 千二(与)、千三(敏)、千五 14 黄延字维918 9.11戌郑氏 王氏、陈6子 玉汝、玉标、/ 根 时 氏 青宵、东瑜、城荫、金祥 15 黄卢字维919 7.9子吴氏 上官、宁、8子 宣卿(十七郎)、正卿(十八郎)、袢 枢号嘉猷 时 谭氏 卿(十九郎)、廷卿(二十郎)、/长生、 永青、名道、名世 16 黄福字维921 8.15午吴氏 万、丁、12子 庆五、次六、三七、/五一郎、五二郎、 柯号履山 时 罗、林氏 五三郎、五四郎、五五郎、对道、文 卿、世华、定华 17 黄允字维922 10.27郑氏 龚氏、吴6子 元凤(元四)、/ 柏 戌 氏 元勋、裒全、德辉、安雅、宾兴 18 黄林字维923 2.2酉吴氏 朱、 6子 成生、见生、广生、/ 枝 时 曾、萧 廷彩、应蛟 19 黄塘字维925 10.28吴氏 郑氏谢、8子 戊一、辛一、壬一、大一、小一、/ 25 桢 丑 胡、 万一(汝厚)万二(定省)、 万三(复福) 20 黄井字维928 4.24辰郑氏 李、戴、13子 大成、大全、大同、大忠、大用、/ 杨 时 朱丁 胡尧、列舜、贲毓、职权、 成刚、奎聚、成廉、成恕 21 黄层字维930 11.18郑氏 魏氏 9子 裕功(十五郎)、裕万(十六郎)/士 杉 酉 陈、倪、 远、达智、达仁、达勇、 祖吉、士珊、宪矩 注:黄峭山21个儿子共生155个孙和13个孙女,334个曾孙和116个曾孙女。 第四章 洪武重农耕 黄氏再南迁 明朝,是黄姓第四迁徙,也是我国历史上最大的一次移民。究其原因有三:一是朝廷重农耕,要求移民;二是百姓要寻出路,特别是黄姓求发展需要移民;三是政府提供了必要的条件,有可能移民。 长期战争,生产萎缩,人民贫困,需要休养生息。明初实行了一系列振兴经济的改革,其中,发展生产,是巩固新政权的头等大事,而合理解决劳动力、耕地问题就是当务之急。洪武十三年,朱元璋命令天下,推行垦荒政策,允许农民自行开垦,鼓励当地农民与外地流民,尽量开荒垦殖,业权归已,永不起科,为使垦荒政策奏效,还制定了法律和相应措施,较妥善地解决土地所有权以及劳力、耕牛、种籽、农具等一系列生产资料问题:并将法规、奖惩办法诏示天下,以扩大耕地,发展经济。 黄姓的南迁,与中州汉人不同,中州汉人南迁,多因战争动乱或自然灾害的关系而被迫搬迁,而黄姓先民则不然。黄姓的南迁,一是因官职调动关系,家属、亲属和部属随从人员随着迁移。二是富有开拓精神,主动地有计划进行南迁。原因在于:黄氏世代儒家,读书人较多,知书识理,有较广阔的胸怀,且有中原遗风;由于历史原因,子孙繁衍过快,人口膨胀,原居地发展潜力不大,极需分地而聚,分头发展;身居高官,任职地方多,巡察地域宽,见识广,了解待开发处女地的简况,对迁往的目的地心中有数,有的放失矢。再则他们受过严格家族教育,牢记:“郢州江夏遽移乡,”千年翰苑擅文章“的传统,不墨守陈规,固步自封,而是富有敢闯的开拓精神,决心“创业兴家离祖地”,“不授官爵出朝堂”,原于“信马登程往异乡,任寻胜地振纲常。”,坚信“年深外境皆吾境,日久他乡即故乡,”。只有“当自强”,才能“总炽昌”,只要勤劳勇敢,以城待人,就一定可以“到处和邻世业昌”。 我祖黄天培公就是明洪武初,拜指挥史,奉调来黔,黔中,南迁到镇宁的。 26 第四编 贵州省黄姓的发展 第一章 贵州黄姓家族 贵州黄氏的主源是江夏黄氏。虽然黄峭山后裔天培公(峭山之子井公26世孙)入黔较晚,但发展很快。黔中黄氏以江西徙入为主,湖南次之,主要是黄峭山后裔,出自黄井一支,黔中黄氏继承中原遗风,儒学传家,英才辈出,我国近代著名教育家革命家黄齐生就是黔中黄姓的 杰出代表。 黄齐生生于1879年(光绪五年)十一月初六日,祖籍江西抚州,后 祖上迁居贵州,辗转于翁安、安顺等地,直到他父亲这一辈,才在安顺么 铺定居下来。齐生之母系继室,生二子一女,长子黄干夫,齐生排行二, 他上面是姐姐黄固贞,嫁安顺城内北门王家,有一子一女,子名王运笙, 就是王若飞了。“四八”烈士主要就是黄齐生舅甥二人。 “四八”烈士之一的黄齐生,是黔中现代史上一位自学成才的老教育 家,他以学徙出身,励志苦学,参与创办了著名的贵阳私立达德学校,投 身辛亥革命,反对帝制复辟,曾赴日、英德比等国考察教育,归国后与陶 行变压器、黄炎培、晏阳初、梁漱溟等一起从事乡村教育及乡村改进工作, 从教40年,培养了王若飞等一大批革命家和各种专门人才。 黄齐生魂系贵州山川,心系达德学堂,以教育工作者为职志,以天下 为己任,一生追求真理,为国事奔走,终为和平、民主而献身,此乃国人 之骄傲,亦是我黄姓之骄傲也。 黄齐生 第二章 粑粑铺黄姓的发展 粑粑铺黄姓是黄氏一派,黄天培公的后裔,开基始祖为黄绍孔。绍孔公自何年月来粑粑铺创业,由于种种原因,已无从查考,据祖辈口传及家存祖宗神位,绍孔公为我氏始祖。(葬于对门寨坟山) 黄绍孔是不是天培公之后,天培公至恩宽公相距多远,由于种种原因,无处查考。据祖辈相传和家父手抄存本“高祖曾祖父,江夏家馨遣远歆。太拜高祖黄泽澄,高祖黄公讳晃,曾祖黄文彬,祖考黄荣章,父父辈启基至光绪元年”和“开列以后,黄稍公娶妻三人生二十一子。至朱洪武祖调北填南,十八子明指挥官平定之后,故此来朱场堡,起黄天培公又来此西瑶居住,所以传子子孙孙,算来二十二代,永远流芳百世。长房次房才晓天培之来由湖北长沙市起至石灰坡人氏”等等推来,当与西窑黄姓系同一脉相 传。按今日字辈口决:“长房诗句:‘文金国贵,明善汝昌。崇人克立,永堡忠良。’次房诗句:‘文章启 世,元德汝兴。大庭克立,永庆长春。’”推算,芝字辈与文字辈同,明字辈与金字辈同。按西窑黄氏世 序排,芝云当是天培公第十四世孙。(芝字辈下按字辈排列如下): 27 粑粑黄姓始祖黄绍孔之墓及碑文(左则为起文公墓) 朽不年千 美吉 黄 乾岁 男 故隆丰久龙 庚之芝 显子 天 年庭 云 年 考冬冬长光 月孙月 黄 十二 二明 十公 日一亮刚高朗星 发昌 子日讳道陆照光月 时未 绍生时 重南享孙 其厥孔 门年长 人八年之氏十 奉 墓祀 祥后 芝字辈:芝云公,娶妻郭氏,生五子:星、朗、高、刚、亮;(葬于对门寨坟山) 芝庭公,娶郭、唐、叶、万氏,生五子:月、光、照、陆、道。 明字辈:明星公,娶妻杨氏,生子启文。(明星公和杨氏皆葬于对门寨坟山) 28 (时值晚清腐败,民不聊生,匪寇昌盛,为生存计,皆搬至山顶,围山而居,芝云家子弟居马安山顶,芝庭家子弟居烈山堡屯上,两山相应,后来发展至明月公又叫黄泰,势力壮大,与周围大姓,联盟与清庭对, 1867年)十月,烈山堡黄泰等成立六全团。初,各地人民以不时称元帅。据镇宁县志记载,“同治六年( 堪兵匪侵扰,各屯遂暗结为团,以谋保卫。联成之团共六处,故名六合团。其著名有烈山堡之黄泰,大寨 36将军,创为‘练至打之吴庆奎、马堡(普定属)之丁兴邦、将军山之张子清等,时称四大元帅。另有 练,贼至打贼’之说。”清朝庭恐其继续壮大,危及江山,曾多次调兵围攻不下。镇宁县志记载“同治十 1871年)知州符星莅任,二月三十日,龙井堡王玉周受冯本府密扎黑钱,谋杀大元帅黄泰及其弟于沙年( ) 锅堡场。”明星公保存家业,明照公于乱中逃往巴林,为巴林开基始祖,今已传至五代 启字辈:启文公,娶妻郭氏,生二子一女,子世昌、世荣,女出嫁岩坡哨唐起礼,生一子唐国重。(启文 公葬于坟坝坝后迁到对门寨坟山) 世字辈:世昌公,娶妻王氏,生四子一女,长子元品、次子元儒、三子元顺、幼子元祥;女元明出嫁颜箕 铺颜顺斌,生三子,长子颜全伦、次子颜色全顺、幼子颜全恒。(世昌公葬于对门寨坟山,王氏 葬于大秧田坎上) 世荣公,娶妻庞氏,生三子,长子元兴、次子元发、幼子元亮。(世荣公葬于岩坡哨寨旁坟地, 庞氏葬于坟坝坝后迁到对门寨沙沙地) 元字辈:元品公,妻杨氏,生五子一女:甫、安、荣、明、忠。女德珍出嫁龙井铺王兴光,生二子二女, 长子王小文、次子王东海。长女国娣,次女么妹。(元品公葬于籁岩版后迁到对门寨坟山,杨氏 葬于对门寨坟山)) 元儒公,娶妻陈氏,无传。(二老合葬于陶湾坡脚坟山) 元顺公,时为民国乱抓壮丁,为避抓壮丁,逃至青山,娶妻杨氏,生三子一女,长子德光、次子 德祥、幼子德雄,女德芹嫁本村。(元顺公与杨氏葬于青山,为青山黄姓始祖,已传三代) 元祥公,娶妻何氏独生有一女,小名润年出嫁颜箕铺颜全恒,元祥公早年辞世,何氏改嫁。(元 祥公葬于对门寨坟山) 元兴公,娶妻杨氏,生二子一女,长子德书,幼子德贵,女出嫁南山小屯。(元兴公葬于对门寨 坟山,杨氏葬于坟坝坝后迁到杨家山坡脚)) 元发公,娶妻刘氏,1938年早年辞世,无传。(发公葬于对门寨黄泥巴地,刘氏葬于坟坝坝后迁 到对门寨黄泥巴地) 元亮公,今建在,娶妻刘氏,生二子三女,长子德华、幼子德富,长女黄德秀出嫁詹官铺杨永志, 生三子一女,长子杨天英,次子杨天雄,幼子杨天林,女杨六妹;次女黄德芹出嫁镇宁下北街杨 德刚,生二男四女、长子杨晓喜,幼子杨晓江,长女杨老大,次女杨老二,三女杨老三,幼女杨 老四;幼女黄德美出嫁龙井铺张忠明,生一子二女,长女张晓惠,次女张晓艳,幼子张厚书。(刘 氏于2003年5月初二晚辞世,葬于对门寨黄泥巴地) 德字辈:德华:1939年2月26日生,曾就读于贵州水利电力学校,由于种种原因,学业,回乡从教33年 余,与妻陈荣琴辛勤耕耘,创业兴家,生二子一女,长子黄鲲,镇宁县一中教师,次子黄鹏,雷 29 山供电局生产科科长,女黄薇嫁蒋磊,现工作于黔西电厂,生一女,蒋雨婷。 德富: 年 月 日生,与妻王兴旗辛勤耕耘,创业兴家,二子一女,长子黄平,次子黄宁,从事农商行业,女黄晓芹远嫁昆明市, 德甫: 年 月 日生,与妻唐氏辛勤耕耘,创业兴家,生二子一女,长子黄汝云,从事农商行业,次子黄汝贵,从事农商行业,女黄 嫁温永纯,住镇宁曾武山,生子温政勇。(唐氏葬于陶湾坡脚坟山)。 德安:193 年 月 日生,婚姻不辛,仍辛勤耕耘,创业兴家,生二女,长女桥妹,嫁么铺,次桥凤, 德荣;1937年11月4日生,曾就读于贵州商校,于安顺地区五经公司经理职位上退休,与妻赵英辛勤经营,创业兴家,有四女,长女黄琳,安顺市工行,次子女黄兰,安顺盐业公司人事科科长,三女黄小碧嫁石磊,住安大厂,四女齐萍嫁谢欧, 德明:1945年5 月16 日生,前妻张开萍,生子黄勇,安顺变压器厂,现与妻唐洪莉辛勤耕耘,创业兴家,生一子黄刚(2009年8月11日18时在镇宁李家井做水泥工被电击,于20时到中医院抢救无效死亡(葬于马安山长地上边,享年27岁)。一女黄晓丽嫁黄邦问,住平坝五里村。(张开萍葬于坟坝坝后迁到对门寨沙沙地)。 德忠; 年 月 日生,从军转业军人,壮年辞世,妻王兴 辛勤耕耘,创业兴家,有生三子一女,长子黄汝宏,从事农商行业,次子黄祥,转业军人,现在红业钡叶厂,幼子猛,从事农商行业,女兰妹嫁 。(德忠1995年辞世葬于陶湾坡脚坟山) 德光:1939年(属兔)生,与妻刘正芳辛勤耕耘,创业兴家,生一子,黄孰成,于青山从事农商行业。 德祥:1954年(属马)生,与妻洪氏辛勤耕耘,创业兴家,生一子,黄兴元,于青山从事农商行业。 德雄:1958年(农历)二月初二生,与妻侯祖芹辛勤耕耘,创业兴家,生一子,二女,黄汝高,于青山从事农商行业。长女汝芳,次女汝燕。(谱成时未婚) 德书: 年 月 日生,与妻 辛勤耕耘,创业兴家,有一子四女,长女玉芹,嫁么铺偏石板王家兴文,从事农商行业,次黄老二嫁么铺,从事农商行业,三女黄老三嫁么铺偏爱石板陈家小红,从事农商行业,四女黄老四,嫁岩坡哨唐家,从事农商行业幼子,黄小发,未婚,从事农商行业。 德贵: 年 月 日生,前妻早亡(葬于陶湾坡脚坟山)无子女,继娶后妻生子友,(德贵于199 年辞世葬于杨诗古井旁边),其子随母居镇宁。 父辈起,即德字辈和汝字辈及后代子孙,详情于后列表明鉴: 30 镇宁县大山乡粑粑铺黄姓男丁历代相传示意图 始祖 黄恩宽 高高祖 芝 庭 云 高祖 明 月 兴 照 陆 道 星 朗 高 刚 亮 高曾祖 启 文 曾祖 世 昌 荣 祖考 元 品 儒 顺 祥 兴 发 亮 德 铺 安 荣 明 忠 光 祥 雄 书 贵 华 富 汝 云 贵 勇 刚 宏 祥 猛 孰成 兴元 高 发 友 鲲 鹏 平 宁 新(家) 金鱼 小亮 西西 兴科 兴林 兴旺 小虎 嘉鑫 江山 江友 江海 小迪 说明:称呼按汝字辈的下一辈即兴(家)字辈的称呼为准.. 31 世 元 德 汝 芝 明 启 黄德甫 黄汝云 黄汝贵 黄贵娣 黄 黄元品 月唐 世黄母杨太君 庭 启昌黄德安 黄桥妹 黄桥凤 黄氏(黄恩宽后代)芝、明、启、世、元、德、汝字辈及家室一览 32 郭 光黄德荣 黄 琳 黄 兰 黄小碧 黄小梅 齐平 赵 英 (石磊) 谢欧 氏 照黄德明 黄 勇 黄晓丽 黄 刚 唐洪莉 王恩敏 黄邦问 黄德忠 黄汝宏 黄汝祥 黄 猛 黄兰妹 陆 王兴芹 黄德珍 王小文 王东海 王国娣 王么妹 王兴光 道 黄元儒(黄母陈太君) 黄德光 黄孰成 刘正芳 文 黄德祥 黄兴元 黄元顺 黄洪氏 黄母杨太君 黄德雄 黄汝高 黄汝芳 黄汝燕 侯祖芹 黄德芬 黄元祥 黄润年 黄母 太君 颜江梅 颜江艳 颜江喜 颜全恒 黄德书 黄玉芹 黄老二 黄三妹 黄老四 黄晓发 云 星 黄元兴 黄德贵 黄发友 黄母杨太君 黄德 黄 世 黄元发(黄母刘太君) 荣 朗 黄德华 黄 鲲 黄 鹏 黄 薇 陈荣琴 王恩惠 吴金群 将 磊 庞黄德富 黄 平 黄 宁 黄 芹 高 王兴旗 黄元亮 氏 黄德秀 杨天英 杨天二 杨天林 杨六妹 黄母刘太君 刚 杨永志 黄德芹 杨老大 杨老二 杨老三 杨小喜 杨老四 杨小江 杨德刚 亮 黄德美 张晓惠 张晓艳 张厚书 张忠明 世字辈一姑祖嫁岩坡哨唐起礼生一子唐国重,一孙唐洪宽 / 元字辈黄元明出嫁颜箕铺颜顺斌,生三子,长子颜全伦、次子颜色全顺、幼子颜全恒。 后 记 人之有谱,犹木有本,水之有源,木无本则枯,水无源则竭,无谱则疏,远近概属混淆。世远犹获考 33 详,族繁尚能备悉,穷源溯本,记载昭然。我粑粑铺黄氏,由于种种原因,家谱流失,寻根朔源无从入手,是故特根据父辈所有的资料朔源寻本,编著我黄姓族谱,以备后辈子孙查考。 另外,粑粑铺黄氏改名字辈原是用道光初年,西窑黄文彬所撰写的“文章启世,元德日(汝)新,大廷克立,永庆长春”诗句按字更名,为免混淆起见,此依“儒、孝、和”为传家之本,从邵武黄氏字派歌“世远益能尊对学,明德维新善自彰;元兆芳谟庆衍长,懋功端可绍享良;本立道生君传代,怛质思诚启瑞昌;和平中雅光先正,显荣嗣裔达家邦;敬宗孝友扬祖泽,朝声泰守联永康;云礽全宜仁仲胜,礼乐千秋昭穆唐;诗书万年森龙远,箕裘克振进贤郎。”中起字另立于后,汝字辈以后(新与家同辈)可按其更名,以免混淆。 后旺贤者,孝忠祖先,兴怀谱牒,追先遗规,念后人之名氏。数年后,族愈广,谱应增,应继续谱,联代世系,建谱成书,族众保存,相传子孙,永存流传。 新改名字辈歌 “家和邦达,诗书传道,祖声永康,宗孝远扬” 附录:德字辈家室子女情况登记表 及 续谱黄姓家室子女情况登记表 监制: 黄 鹏 黄 勇 审稿: 德 华 德 荣 34 撰稿: 黄 鲲 整理: 黄 鲲 世泽浚源长,孝友无双,千秋俎豆昭前烈 家声遗歆远,文章第一,百代衣冠推后贤 35
/
本文档为【黄氏家族族谱】,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