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附子中毒

2017-09-05 25页 doc 71KB 71阅读

用户头像

is_142125

暂无简介

举报
附子中毒原创]中药附子中毒案例分析 《夜宴》里的王后被逼每日须服的药剂汤,此汤实为附子汤,毒性中药。 附子系毛莨科植物乌头的子根加工品,具有回阳救逆、补火助阳、逐风寒湿邪的功能,自古以来为临床常用中药,可运用范围至内、外、妇、儿、五官等科。《伤寒论》、《金匮要略》及本草纲目》对此及相关药方均有载,在临床上是一味不可多得的毒性中药。由其中毒而致的不良反应也屡有报告。本人在从医时曾阅过有关于此的相关论文,但未深究,从事律师之后,恰有此案例一则(已在福田法院立案),重新掀起我对此药物的探索欲望,春节期间也沉迷其中,跑了几家书城查教科书及...
附子中毒
原创]中药附子中毒分析 《夜宴》里的王后被逼每日须服的药剂汤,此汤实为附子汤,毒性中药。 附子系毛莨科植物乌头的子根加工品,具有回阳救逆、补火助阳、逐风寒湿邪的功能,自古以来为临床常用中药,可运用范围至内、外、妇、儿、五官等科。《伤寒论》、《金匮要略》及本草纲目》对此及相关药方均有载,在临床上是一味不可多得的毒性中药。由其中毒而致的不良反应也屡有。本人在从医时曾阅过有关于此的相关论文,但未深究,从事律师之后,恰有此案例一则(已在福田法院立案),重新掀起我对此药物的探索欲望,春节期间也沉迷其中,跑了几家书城查教科书及相关论文,走访了几位认识的老中医,从宏观上对此药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尤其是在运用和中毒反应上,对本案以后的代理过程会有积极意义,以下小结几点共勉: 认识一:本药临床运用上要注意以下几点: 1、注意另包、先煎 :药理实验证实附子经煮沸1小时以上,对心脏的毒性作用即已降低,但强心作用仍保存,因此含有附子的汤药最低限度须久煎至1小时以上,而目前“群药共煎”的煎煮方式,可能是造成患者中毒的主要原因之一。 2、特别注意用量:中国药典(2005年版)规定附子用量为3,15g:补火壮阳时用1.5,3g;强心、温中散寒止痛时用4.5,9g;中毒剂量为15,60g。 3、注意产地之间的差异: 附子的产地不同,其毒性亦不一样,不同地区的附片毒性测定可相差8倍之多。附子的传统产区为四川江柚及陕西汉中地区,而目前的产区已扩大至河北、山东、云南等省,如曾有服用云南腾冲所产附子9g而中毒的报道。 4、注意患者耐受性的差异:用量须因人而异,体质虚弱及交感神经系统机能亢进的患者易中毒。 另外还要注意药物的配伍、环境的变化等等不再赘述。(参照2006年10月18日《中国中医药报》第2619期有关报道) 认识二:附子中毒临床表现: 乌头碱对迷走神经有强烈兴奋作用,抵制窦房结构功能,出现窦性心动过缓,结性心律甚至窦性停博,作用于心房肌缩短绝对和相对不应期,易于折返而发生过早、房速和房颤,直接作用于心室肌产生高频异位节律,形成折返激动,产生单源、多源室早、室速、室颤。迷走神经兴奋导致恶心,严重呕吐,腹泻、胸腹疼痛、丢失大量胃液,造成低钾,酸碱失衡,进一步加重心律紊乱。 当然,药典对于该药的用量也只是建议剂量,并未指出极量是多少,服用多少会中毒,而是要根据药物的产地、性质、泡制方法、服者的身体状况等综合因素而拟。中药的用量其实就好比一个人的酒量,因人而异,通过望、闻、问、切开出最理想的方子,适量救人,过量害人了,这也是中药千年不衰的魅力所在了 以下附上本案起诉状,本案进展将会及时上传: 民事起诉状 原告:XX 被告:XX 诉讼请求 1、请判决被告支付丧葬费、死亡赔偿金、被抚养人X生活费、精神损害赔偿金计XX元; 2、请判决被告承担本案全额诉讼费用。 事实与理由 患者约2003年下半年以来一直在被告方中医科或门诊部接受治疗。期间,患者多次服用过由不同医生开出的含有“附子”的中药,患者并曾因感觉疗效不错而一度将2008年5月12日的药方手抄保留(黑顺片15克,肉桂10克,枸杞子15克,黄芪30克,党参20克,山药15克,茯苓15克,生白术15克,牡丹皮10克,泽泻10克,炙甘草5克,酒萸肉15克,熟地黄20克)。其中的黑顺片即是附子的一种炮制切片。 但是,在患者于2008年8月7日到14日的3次门诊中,被告开出了大剂量“附子”中药给患者服用。其中于7日、11日各开了三剂含“附子”达60克的中药, 由于患者服用这些中药后反应大,在尚有一副药未服用的情况下,患者妻子便于14日前往医院反映情况。14日,被告在患者本人并未实际到场的情况下,不仅开出了处方大变的中药(黑顺片80克,麻黄10克,细辛10克,炒白术50克,茯苓20克,炙甘草10克)4剂,而且其中附子、麻黄、细辛三味均属于厉害的中药,附子80克、细辛10克均为大剂量用药。 8月16日上午10点50分左右,患者服了14日处方的第一副药。午饭时患者表示“嘴麻”等不舒服,从将近13点开始,患者反复出现了严重的腹泻、呕吐,并伴有喘气、大汗、手额发冷、低血压、胸腹不舒服等症状,家属拨打了120急救电话,患者约于15点30分被送达武警医院抢救,至当晚19点,患者经抢救无效死亡。 根据国家药典,附子性味辛、甘,大热;有毒;每副药用量3-15克。患者以往在被告方的就诊效果尚好,但在8月7日及以后的就诊中,被告违背了中药附子用药的药典规范和原则,盲目加大剂量,从而导致患者服药中毒死亡。 在患者去世后,原告和被告进行了多次协商,但被告拒不认错,并拒绝承担责任。为了维护原告合法权益,给逝者讨回公道,现根据我国相关法律规定诉至贵院,盼贵院查明真相,判如所请。 此致 福田区人民法院 附子的临床应用与中毒解救 中华硕博网 WWW.CHINA-B.C0M 2009年03月21日 来源:互联网 , 菲律宾国立比立勤大学工商管理硕士博士联读 , 北京交通大学(EMBA)硕高级管理人员 , 美国协和大学硕士研究生工商管理(MBA) , 亚洲(澳门)国际公开大学MBA学分对接班 , 美国美联大学工商管理硕士在职研究生 , 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在职博士研究生招生简章 , 天津大学EMBA2009年北京班招生简章 , 北京师范大学管理哲学博士在职研修生班简章 , 首都经贸大学SMBA人力资源在职硕士简章 , 09中国人民大学EMBA 班高级工商管理 , 北京师范大学创新管理博士在职研究生班简章 , 中国政法大学法学博士班在职研究生课程招生 中华硕博网核心提示: 附子,为草本植物乌头块根上所附生的块状子根,如子附母,故曰附子。本药味辛甘,性大热,纯阳无阴,燥烈有毒。具有温补脾肾、助阳引水、 附子,为草本植物乌头块根上所附生的块状子根,如子附母,故曰附子。本药味辛甘,性大热,纯阳无阴,燥烈有毒。具有温补脾肾、助阳引水、逐寒祛湿、温经止痛的功效。为救治元阳衰微、阴寒内盛、风寒湿痹、水湿肿满之要药。 古代医家经验 东汉张仲景为应用附子的大家。在其所著的《伤寒论》、《金匮要略》中,用附子之方达30余首。如四逆汤、真武汤、麻黄附子细辛汤、桂枝附子汤、附子泻心汤、附子粳米汤、大黄附子汤、肾气丸、九痛丸等。张用附子胆大而心细,生附子用于回阳救逆,炮附子用于温经扶阳、散寒除湿。一般用一枚(约9g)或一两(约3g),多则用三枚(约27g)或六两(约18g)。常与干姜、人参、白术、茯苓、甘草等药配伍,树立了附子应用的规范。 唐代孙思邈在《千金要方》中创温脾汤,将附子、大黄、人参、干姜、甘草熔于一炉,功在温补脾阳、攻下冷积,这是对张仲景大黄附子汤的发挥。近人用于急性菌痢、慢性肾炎,疗效很好。 宋代有关附子的创新方增多。如陈自明《妇人良方大全》中的参附汤,为回阳固脱的代表方剂,是抢救心力衰竭的主方。又如《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的三生饮,由生附子、生川乌、生南星、木香等组成,为治疗中风偏瘫语謇之名方。还有魏岘《魏氏家藏方》中的芪附汤,被后世立为益气温阳、回阳救逆的主方。 明代的陶华在《伤寒六书》中立回阳救逆汤,方中既有回阳救逆的附子、干姜、肉桂,又有益气生脉的人参、五味子、炙甘草,特别是方中有麝香,增强了附子的温通开窍作用。伟大医学家李时珍在《本草纲目》附子"附方"下记录了可以治疗的104种病证,并含有配方。还记述了三位常服用附子年至耄耋仍"康健倍常"的验方。李氏认为,"他人服一粒即为害,若此数人,皆其脏腑禀赋之偏,服之有益无害,不可以常规概论也。"这种从实践经验中悟出的论断,诚实可信。张景岳将附子与人参、熟地、大黄列为"药中四维"(古称礼义廉耻为国之四维,言为立国安邦之要;药中四维,乃治病保命之要)。并依所言"善补阳者,必于阴中求阳,则阳得阴助,而生化无穷。"创右归饮、右归丸,将附子、肉桂与熟地、山药、枸杞、山萸肉等相伍,被医家推崇为调节肾阴阳代谢的代表方剂。 清代陈修园总结张仲景用附子的经验,乃为"杂于苓、芍、甘草中,杂于地黄、泽泻中,如冬日可爱,补虚法也;佐以姜、桂之热,佐以麻、辛之热,如夏日可畏,救阳法也。 "(陈修园《神农本草经读。卷四》),并在《时方妙用》中立消水圣愈汤,此方由仲景桂甘姜枣麻辛附子汤加知母组成,陈氏标为"治水第一方"。后人用于脾肾阳虚、阴寒内盛、痰饮泛滥、湿浊凝聚的咳喘、阴水、寒疝等,多有良效。特别要提的是王清任所创的急救回阳汤,将附子、干姜与桃仁、红花配伍,诚为回阳救逆法与活血化瘀法组方的典范,为治疗心衰、挽救生命开拓了一条新路。其后,唐容川创天魂汤,将附子、干姜等温里药用于出血证,为治疗虚寒性吐血另设温阳摄血法。 近现代医家经验 近现代医家在继承前人经验基础上,对附子的应用,具有独到见解与体会。张锡纯(1860,1933年)善将附子与人参、山萸肉并用,挽救亡阳证,并创敦复汤补相火、运脾胃。上海祝味菊(1884,1951年)针对当时医界"投凉见害迟,投温见害速,投凉之害在日后,投温之害在日前"之偏见,放胆用附子治疗危重病证。观其医案,附子用量超出常用量,少则12,15g,多则30g,故有"祝附子"之名盛传于沪滨。他在处方中,将温阳药附子与潜阳药(灵磁石、生龙齿)或与安神药(酸枣仁、朱茯神)并用,能使阳气振作而潜藏,神气安然而勿浮,深得附子配伍之妙。 云南吴佩衡(1886,1971年)十分尊崇《伤寒论》温扶阳气法对附子的应用,擅长用四逆汤、通脉四逆汤、白通汤、麻黄附子细辛汤等扶阳散寒剂,并自立寒证,即"身重恶寒,目瞑嗜卧,声低气短,少气懒言。"治愈许多阳虚病症。他用附子之量更是惊人,一般在30g以上,多至100g、200g、300g,最多用至450g。常将附子加入辛温发散剂、温里和胃剂、补气剂、滋润剂等方药中。他用附子之法有三,一是用炮制附子;二是与干姜、上肉桂(研末泡水冲入)配伍使用;三是久煎(大剂量煎3个小时以上)。显示出娴熟的临证用药经验。其用附子之量,确有过人之胆识,至今在云南等地仍有一定影响。 蒲辅周(1888,1975年)对附子有着精到的配伍经验。李兴培曾总结蒲氏附子配伍二十三法(见《上海中医药杂志》,1986年11期26页)。其主要功效为回阳、温阳、温经、温通、温补、温化、温寒等,它如引火归原、平复厥热、反佐纯寒等亦是不可忽视的配伍。但蒲氏恪守"温而无燥"之规则,认为"药既要对症,用也必须适中,药过病所,温热药的刚燥之性就难免有伤阴之弊。"(见《蒲辅周医疗经验》,人民卫生出版社1976年11月版25页)。他还举《伤寒论》附子配伍之例,如附子汤中配白芍、四逆汤中配甘草以及肾气丸中水中取火等,皆取温而不燥之义。其见解委系公允。 上海名老中医方行维先生擅于将附子与羚羊角配伍使用。方氏指出:附子为回阳救逆之妙品,羚羊角为镇肝熄风之要药,一动一静,一温一寒,一阳一阴,药性迥异,相反相成。其作用有二:一则交济阴阳,二则扶阳生阴。对于肝旺于上、肾亏于下,母子相离之证,具有平衡阴阳之殊功。 赵锡武(1902,1980年)运用君药为附子的真武汤治疗心衰、肾衰,配合开鬼门、洁净府、去菀陈莝三法,疗效理想,被同行称赞。笔者受其启发,曾治一例慢性肾炎高度浮肿病人,原每日用速尿800mg,尿量仅有1000ml,余用真武汤合五皮饮(炮附子用至45g,先煎3个小时),服用3剂,尿量增至3000ml,水肿明显消退。 焦树德善用附子治疗尪痹(主要指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等),取其"大补肾命真火,祛在里之寒邪",常配熟地、川断以补肾精,配羌活、独活入太阳、少阴、督脉三经,以散在上在下在表在里之寒湿(见焦树德《方剂心得十讲》,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年7月版229,234页),并创制尪痹冲剂,解关节之痛,深受病家青睐。,医学教育网 搜集整理, 近年来中药新剂型不断涌现。全国中医医院急诊必备中成药中以附子为主的新制剂就有参附注射液(红参、附子)、参附青注射液(红参、附子、青皮)、四逆汤注射液(附子、干姜、炙甘草)、芪附注射液(黄芪、附子)等。以参附注射液为例,经300例厥脱证(包括感染性休克、低血容量性休克、心源性休克、过敏性休克)临床观察,阳气衰脱证189例,总有效率81。48,;气阴耗伤证92例,总有效率86。96,;真阴衰竭证19例,总有效率31。58,。临床应用证明,本药对血液系统、心、肝、肾等主要脏器和系统无明显毒副作用(见《全国中医医院急诊必备中成药应用指南》,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1997年11月,第7页)。 附子的中毒解救 研究已知,附子含有乌头碱、次乌头碱等六种生物碱。这些物质有显著的强心、利尿、兴奋迷走神经中枢及消炎镇痛作用,但其毒性甚大,其毒性主要是对神经与心脏的损害。中毒时间一般在服药30分钟后出现,长者1,2小时左右。开始见口唇、舌及肢体发麻,继之恶心呕吐,烦躁不安,进而昏迷,四肢及颈部肌肉痉挛,呼吸急促,肢冷脉弱,血压及体温下降,心律不齐,ECG示多发性室性早搏,严重者可突然死亡。中毒的直接原因是生用、过量及饮用附子(包括乌头)酒制剂等。 附子中毒解救方法为: 1。用高锰酸钾或浓茶反复洗胃; 2。以迷走神经兴奋为主要表现者(心动过缓、传导阻滞)用阿托品;对异位心律失常(室早、室速)明显者,则应用利多卡因,如两者皆有,可同用之; 3。电击转复; 4。相应对症治疗; 5。中药解救方为:金银花30g,绿豆100g,生甘草60g,水煎内服;或蜂蜜内服,每次120g,必要时可服至500g。 怎样避免附子中毒 1。必须用炮制过的附子,禁用生品; 2。严格掌握适应证,不可随意使用含有附子的单验方(特别是含有乌头的中成药); 3。严防超量用药。张仲景用附子约分三等用量。取附子温经散寒止痛时,用18,27g;温补脾肾阳气时,用9,18g;用于寒热夹杂、虫积寒聚时,用6,99g。 4。大剂量用附子,必须先水煎1,3小时以上,再入它药同煎。实验证明,附子经长时间煎煮后,乌头碱水解为乌头原碱,其毒性显著降低。有资料表明,附子经加热处理后,毒性仅为原来的1,200。但其强心成分经煎煮后不被破坏。(见吕兰薰等《常用中药药理》,陕西科技出版社1979年12月版179页) 5。附子与干姜、甘草同煎,其生物碱发生化学变化,毒性大大减低(见周凤梧《古今药方纵横》,人民卫生出版社1987年1月版135页)。此三味配伍恰为《伤寒论》中的四逆汤,故又称"张仲景附子配伍法"。 十禁三问 根据历代医家经验,有人提出附子应用要坚持十禁三问。 十禁:1。面赤不用;2。舌质红、苔黄不用;3。谵语烦躁不用;4。尿少色赤不用;5。脉数有力不用;这5种临床表现为阳热实证,绝对不能用附子。但临证要与假热证 区别,如面红如妆,语言重复而低微,脉浮大无根等,这些是虚阳上越证,是可以用附子引火归原的。6。有严重肝肾疾患及心肌疾患病人勿用;7。体质衰弱、阴虚内热者勿用;8。妊娠期勿用;9。房室传导阻滞者勿用;10。不能与半夏、栝楼、贝母、白蔹同用。 三问:即问病人服附子后,1。睡眠如何,2。尿量多少,3。动静状态。简言之,病人服用附子后,睡眠安然,尿量增多,活动自如而无躁动不安状,为附子用后的正常反应。反之,则应考虑为附子的禁用病证。 附子的临床应用与中毒解救 河南省中医院 毛德西 附子,为草本植物乌头块根上所附生的块状子根,如子附母,故曰附子。本药味辛甘,性大热,纯阳无阴,燥烈有毒。具有温补脾肾、助阳引水、逐寒祛湿、温经止痛的功效。为救治元阳衰微、阴寒内盛、风寒湿痹、水湿肿满之要药。 古代医家经验 东汉张仲景为应用附子的大家。在其所著的《伤寒论》、《金匮要略》中,用附子之方达30余首。如四逆汤、真武汤、麻黄附子细辛汤、桂枝附子汤、附子泻心汤、附子粳米汤、大黄附子汤、肾气丸、九痛丸等。张用附子胆大而心细,生附子用于回阳救逆,炮附子用于温经扶阳、散寒除湿。一般用一枚(约9g) ,多则用三枚(约27g)或六两(约18g)。常与干姜、人参、或一两(约3g) 白术、茯苓、甘草等药配伍,树立了附子应用的规范。 唐代孙思邈在《千金要方》中创温脾汤,将附子、大黄、人参、干姜、甘草熔于一炉,功在温补脾阳、攻下冷积,这是对张仲景大黄附子汤的发挥。近人用于急性菌痢、慢性肾炎,疗效很好。 宋代有关附子的创新方增多。如陈自明《妇人良方大全》中的参附汤,为回阳固脱的代表方剂,是抢救心力衰竭的主方。又如《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的三生饮,由生附子、生川乌、生南星、木香等组成,为治疗中风偏瘫语謇之名方。还有魏岘《魏氏家藏方》中的芪附汤,被后世立为益气温阳、回阳救逆的主方。 明代的陶华在《伤寒六书》中立回阳救逆汤,方中既有回阳救逆的附子、干姜、肉桂,又有益气生脉的人参、五味子、炙甘草,特别是方中有麝香,增强了附子的温通开窍作用。伟大医学家李时珍在《本草纲目》附子“附方”下记录了可以治疗的104种病证,并含有配方。还记述了三位常服用附子年至耄耋仍“康健倍常”的验方。李氏认为,“他人服一粒即为害,若此数人,皆其脏腑禀赋之偏,服之有益无害,不可以常规概论也。”这种从实践经验中悟出的论断,诚实可信。张景岳将附子与人参、熟地、大黄列为“药中四维”(古称礼义廉耻为国之四维,言为立国安邦之要;药中四维,乃治病保命之要)。并依所言“善补阳者,必于阴中求阳,则阳得阴助,而生化无穷。”创右归饮、右归丸,将附子、 肉桂与熟地、山药、枸杞、山萸肉等相伍,被医家推崇为调节肾阴阳代谢的代表方剂。 清代陈修园总结张仲景用附子的经验,乃为“杂于苓、芍、甘草中,杂于地黄、泽泻中,如冬日可爱,补虚法也;佐以姜、桂之热,佐以麻、辛之热,如夏 (陈修园《神农本草经读?卷四》),并在《时方妙用》日可畏,救阳法也。” 中立消水圣愈汤,此方由仲景桂甘姜枣麻辛附子汤加知母组成,陈氏标为“治水第一方”。后人用于脾肾阳虚、阴寒内盛、痰饮泛滥、湿浊凝聚的咳喘、阴水、寒疝等,多有良效。特别要提的是王清任所创的急救回阳汤,将附子、干姜与桃仁、红花配伍,诚为回阳救逆法与活血化瘀法组方的典范,为治疗心衰、挽救生命开拓了一条新路。其后,唐容川创天魂汤,将附子、干姜等温里药用于出血证,为治疗虚寒性吐血另设温阳摄血法。 近现代医家经验 近现代医家在继承前人经验基础上,对附子的应用,具有独到见解与体会。张锡纯(1860,1933年)善将附子与人参、山萸肉并用,挽救亡阳证,并创敦复汤补相火、运脾胃。上海祝味菊(1884,1951年)针对当时医界“投凉见害迟,投温见害速,投凉之害在日后,投温之害在日前”之偏见,放胆用附子治疗危重病证。观其医案,附子用量超出常用量,少则12,15g,多则30g,故有“祝附子”之名盛传于沪滨。他在处方中,将温阳药附子与潜阳药(灵磁石、生龙齿)或与安神药(酸枣仁、朱茯神)并用,能使阳气振作而潜藏,神气安然而勿浮,深得附子配伍之妙。 云南吴佩衡(1886,1971年)十分尊崇《伤寒论》温扶阳气法对附子的应用,擅长用四逆汤、通脉四逆汤、白通汤、麻黄附子细辛汤等扶阳散寒剂,并自立寒证标准,即“身重恶寒,目瞑嗜卧,声低气短,少气懒言。”治愈许多阳虚病症。他用附子之量更是惊人,一般在30g以上,多至100g、200g、300g,最多用至450g。常将附子加入辛温发散剂、温里和胃剂、补气剂、滋润剂等方药中。他用附子之法有三,一是用炮制附子;二是与干姜、上肉桂(研末泡水冲入)配伍使用;三是久煎(大剂量煎3个小时以上)。显示出娴熟的临证用药经验。其用附子之量,确有过人之胆识,至今在云南等地仍有一定影响。 蒲辅周(1888,1975年)对附子有着精到的配伍经验。李兴培曾总结蒲氏附子配伍二十三法(见《上海中医药杂志》,1986年11期26页)。其主要功效为回阳、温阳、温经、温通、温补、温化、温寒等,它如引火归原、平复厥热、反佐纯寒等亦是不可忽视的配伍。但蒲氏恪守“温而无燥”之规则,认为“药既要对症,用也必须适中,药过病所,温热药的刚燥之性就难免有伤阴之弊。”(见《蒲辅周医疗经验》,人民卫生出版社1976年11月版25页)。他还举《伤寒论》附子配伍之例,如附子汤中配白芍、四逆汤中配甘草以及肾气丸中水中取火等,皆取温而不燥之义。其见解委系公允。 上海名老中医方行维先生擅于将附子与羚羊角配伍使用。方氏指出:附子为回阳救逆之妙品,羚羊角为镇肝熄风之要药,一动一静,一温一寒,一阳一阴,药性迥异,相反相成。其作用有二:一则交济阴阳,二则扶阳生阴。对于肝旺于上、肾亏于下,母子相离之证,具有平衡阴阳之殊功。 赵锡武(1902,1980年)运用君药为附子的真武汤治疗心衰、肾衰,配合开鬼门、洁净府、去菀陈莝三法,疗效理想,被同行称赞。笔者受其启发,曾治一例慢性肾炎高度浮肿病人,原每日用速尿800mg,尿量仅有1000ml,余用真武 汤合五皮饮(炮附子用至45g,先煎3个小时),服用3剂,尿量增至3000ml,水肿明显消退。 焦树德善用附子治疗尪痹(主要指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等),取其“大补肾命真火,祛在里之寒邪”,常配熟地、川断以补肾精,配羌活、独活入太阳、少阴、督脉三经,以散在上在下在表在里之寒湿(见焦树德《方剂心得十讲》,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年7月版229,234页),并创制尪痹冲剂,解关节之痛,深受病家青睐。 近年来中药新剂型不断涌现。全国中医医院急诊必备中成药中以附子为主的新制剂就有参附注射液(红参、附子)、参附青注射液(红参、附子、青皮)、四逆汤注射液(附子、干姜、炙甘草)、芪附注射液(黄芪、附子)等。以参附注射液为例,经300例厥脱证(包括感染性休克、低血容量性休克、心源性休克、过敏性休克)临床观察,阳气衰脱证189例,总有效率81(48,;气阴耗伤证92例,总有效率86(96,;真阴衰竭证19例,总有效率31(58,。临床应用证明,本药对血液系统、心、肝、肾等主要脏器和系统无明显毒副作用(见《全国中医医院急诊必备中成药应用指南》,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1997年11月,第7页)。 附子的中毒解救 研究已知,附子含有乌头碱、次乌头碱等六种生物碱。这些物质有显著的强心、利尿、兴奋迷走神经中枢及消炎镇痛作用,但其毒性甚大,其毒性主要是对神经与心脏的损害。中毒时间一般在服药30分钟后出现,长者1,2小时左右。开始见口唇、舌及肢体发麻,继之恶心呕吐,烦躁不安,进而昏迷,四肢及颈部肌肉痉挛,呼吸急促,肢冷脉弱,血压及体温下降,心律不齐,ECG示多发性室性早搏,严重者可突然死亡。中毒的直接原因是生用、过量及饮用附子(包括乌头)酒制剂等。 附子中毒解救方法为: 1.用高锰酸钾或浓茶反复洗胃; 2.以迷走神经兴奋为主要表现者(心动过缓、传导阻滞)用阿托品;对异位心律失常(室早、室速)明显者,则应用利多卡因,如两者皆有,可同用之; 3.电击转复; 4.相应对症治疗; 5.中药解救方为:金银花30g,绿豆100g,生甘草60g,水煎内服;或蜂蜜内服,每次120g,必要时可服至500g。 怎样避免附子中毒 1.必须用炮制过的附子,禁用生品; 2.严格掌握适应证,不可随意使用含有附子的单验方(特别是含有乌头的中成药); 3.严防超量用药。张仲景用附子约分三等用量。取附子温经散寒止痛时,用18,27g;温补脾肾阳气时,用9,18g;用于寒热夹杂、虫积寒聚时,用6,99g。 4.大剂量用附子,必须先水煎1,3小时以上,再入它药同煎。实验证明,附子经长时间煎煮后,乌头碱水解为乌头原碱,其毒性显著降低。有资料表明,附子经加热处理后,毒性仅为原来的1,200。但其强心成分经煎煮后不被破坏。(见吕兰薰等《常用中药药理》,陕西科技出版社1979年12月版179页) 5.附子与干姜、甘草同煎,其生物碱发生化学变化,毒性大大减低(见周凤梧《古今药方纵横》,人民卫生出版社1987年1月版135页)。此三味配伍恰为《伤寒论》中的四逆汤,故又称“张仲景附子配伍法”。 十禁三问 根据历代医家经验,有人提出附子应用要坚持十禁三问。 十禁:1.面赤不用;2.舌质红、苔黄不用;3.谵语烦躁不用;4.尿少色赤不用;5.脉数有力不用;这5种临床表现为阳热实证,绝对不能用附子。但临证要与假热证区别,如面红如妆,语言重复而低微,脉浮大无根等,这些是虚阳上越证,是可以用附子引火归原的。6.有严重肝肾疾患及心肌疾患病人勿用;7.体质衰弱、阴虚内热者勿用;8.妊娠期勿用;9.房室传导阻滞者勿用;10.不能与半夏、栝楼、贝母、白蔹同用。 三问:即问病人服附子后,1.睡眠如何,2.尿量多少,3.动静状态。简言之,病人服用附子后,睡眠安然,尿量增多,活动自如而无躁动不安状,为附子用后的正常反应。反之,则应考虑为附子的禁用病证。B16.4 附子中毒咋办 以下是毛以林"中医二十讲"中摘录的相关内容: "用附片要注意这么几点: 1. 确系虚寒证。 2. 附片要炮制的好。 3. 要和生姜同用,姜的剂量要大。 4. 煎药火候要到位。 5. 对于易上火的人,要配牛膝引火下行。" "2.双黄连注射液治疗附子中毒"中药静脉注射液的出现,大大促进了中药在急危重病中的使用,这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进步!第一讲我说过我的学生使用大剂量清开灵清射液抢救乙脑的病例, 现在我说说附子中毒的抢救是如何使用中药的! 我曾在丁香园发过相关贴,有一个回贴想当然的说这种治疗违反中医的辨证施治原则,呵呵~毫不客气的说,那位网友的对中医的理解确实不敢让人恭维!其后我们慢慢地分析,也许爱友们可 以明白! 当年我在某三等甲级医院做急诊科主任时,有一次去某市级医院验收重点急诊科建设。同行的专家有某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的急诊科副主任某教授,为什么中医的急诊重点学科建设要请个西 医的专家,大家可能不理解。那教授早年毕业于某医科大学,一直从事急诊工作。但他对中医十分的感兴趣,后来作为全国名老中医的接班人开始正式跨入中医学堂,和他交往久了,可以这么说,我发现我们很多科班底子的中医只能望其后背,此人中医学的极好,古典医籍能大段 大段地背诵!对于30多岁才开始学中医这非常不易!请他实际上是作为中医的专家请的! 当天晚上我和他同住一间客房,呵呵,我这人很好学,从不轻易的放松一个能学习的机会,更何况一个西医大教授和我住在一起!于是我就把临床上碰到的一些问向他请教,呵呵,他对我的回答很有味,西医内科的治疗方法就是书上的,你跟新了,没效了,就没辙了!你可能想不到,那教授也是不放过学习的机会,他把话题引向的中医,向我请教中医知识,从中医的古典医籍、临床辨证、用药心得我们无话不谈,那夜我们基本未睡,一直聊到早晨5点,呵呵,这双黄连 注射液治疗附子中都的经验就是在那天第一次听他说的! 我们知道乌头类植物的有毒成份是乌头碱,口服0.2mg即能使人中毒,口服3~5mg即可致死。乌头碱经煎煮后,水解成毒性较弱的笨酰乌头原碱和乙酸,笨酰乌头原碱又可进一步分解为毒性极低微的乌头原碱和苯甲酸,煎煮时间越长,毒性越低,经3~4小时乌头碱基本被完全破坏! 所以有些医生在临床上为什么敢大剂量使用乌头、附子,诀窍就在这儿! 乌头中毒的临床症状包括神经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循环系统症状,在循环系统心律失常极为常见,而且也非常难控制!从心动过速、多源性和频发早搏、心房或心室颤动以致于阿斯 综合征都可见到,如果你都能正确判断,那你的心电图水平绝对可以! 湖南气候潮湿,民间有一习惯,喜用附子炖鸡温散寒湿,所以附子中毒的事例常有发生。有一次他们急诊科来了一个中毒病例,出现了严重的心律失常,心血管医生多次会诊,未能有效控制,最后没招了,请也不来,值班的医生只好请那教授会诊。“看了病历,说实话,我也没办法,该用的都用了,但我不能在下属面前拿不出一点建议来,那我这教授就让人看不起了!”,那教授说,呵呵~怎么办,只好从中医入手,附子辛温大毒,其中毒当为热毒为患,从中医治疗原则来说,治热以寒,用口服的来不及了,于是他就跑到药房,把所有的能够清热解毒的中药注射液翻看一遍,结果就选中了双黄连注射液,为什么,其中的黄连为主要成分,大苦寒,能清热解毒克制附子的大辛温!结果怎么 样,输下去不到5分种心律就转为正常,其它的中毒症状也迅速缓解! 当然一个病例不能问题,要能重复才算事,呵呵,后来他们对于附子中毒的病人都采取了这种方法,绝大部分的病人,都在很短时间症状缓解出院,这一中药疗法的临床观察结果,最后发在国外SCI杂志。有一些教授,做了一辈子未必能在SCI发一篇,发中医的研究文章就更 难了! 你要赚钱,你别用这方法,因为这是附子中毒的特效解毒药!做急诊的医生不要忘了我们传统中医的神奇功效!”,以后每当他在急诊学习班讲解中毒时一定会说这个例子,而每次都会赢得热烈 的掌声! 我不说这疗法我用到底有没有效,下次如果爱友们碰到附子中毒不妨用一用,别忘了把真实的 疗效发到爱爱医网上来! 其它如使用大剂生脉注射液抢救休克、参附注射液治疗心衰等等临床疗效都十分可靠。当然别 忘了辨证选药! 用双黄连注射液治疗附子中毒,是典型的运用中医理论指导临床的范例!西医的大教授利用中药 理论解决了附子中毒的问题,作为中医药人员你有何感想, " 希望对发帖人有帮助. 另外劝中医爱好者慎重开方用药,从业一辈子的中医都可能出现辨证不准用药不当误人的事,只 看两三本书就敢用虎狼药,胆子也太大了.要接受教训. 附子中毒的表现是什么, 回答 登录并发表回答 取消 登录并发表回答 取消 按时间排序 按投票数排序 回答 0 雪冷风清 2008-11-5 12:39:35 120.130.98.* 举报 附子含有乌头碱、次乌头碱等六种生物碱。这些物质有显著的强心、利尿、兴奋迷走神经中枢及消炎镇痛作用,但其毒性甚大,其毒性主要是对神经与心脏的损害。中毒时间一般在服药30分钟后出现,长者1,2小时左右。开始见口 唇、舌及肢体发麻,继之恶心呕吐,烦躁不安,进而昏迷,四肢及颈部肌肉痉挛,呼吸急促,肢冷脉弱,血压及体温下降,心律不齐,ECG示多发性室性早搏,严重者可突然死亡。中毒的直接原因是生用、过量及饮用附子(包括乌头)酒制剂等。 0 黄帝是俺家的人 2008-11-5 12:40:08 222.85.113.* 举报 乌头碱类药物中毒 乌头碱类药物有川乌、草乌、附子、雪上一枝蒿等。川乌、草乌、附子是中医临床常用中药,性味辛、甘,大热有毒,川乌、草乌可温中散寒、祛风止痛,附子能回阳救逆,补火助阳。临床用之恰当,可起沉疴,救危逆。因其毒性大,用之不慎,中毒者亦屡见不鲜。 乌头类药物均含乌头类生物碱,对心脏毒性大。其中以雪上一枝蒿毒性最剧烈,口服150ml即可中毒,是川乌、草乌毒性的几十倍。草乌的毒性大于川乌,附子为川乌的子根加工品,其毒性小于川乌。附子药用有三种规格,盐附子毒性大于蒸制过的黑附片、白附片。 乌头碱对中枢神经有强烈兴奋作用。直接作用于心肌,先兴奋,后抑制,用量过大可导致心肌麻痹而死亡。 中毒表现为唇、舌、颜面、四肢麻木及流涎、呕吐、烦燥、心慌、心率减慢或心动过速、肤冷、血压下降、早期瞳孔缩小/后放大、肌肉强直、呼吸痉挛、窒息而危及生命。 0 会飞的小草 2008-11-5 12:42:48 125.77.165.* 举报 附子是毛茛科植物乌头的子根。根据加工方法不同而分成“盐附子”、“黑顺片”和“白附片”。 性味归经 辛、甘,大热;有毒。归心、肾、脾经。 功效 回阳救逆,补火助阳,散寒止痛。 白附子入汤剂内服,成人用量为3,6g,中毒剂量在9g以上。由附子主要成分为有机酸、皂苷、固醇(甾醇)、糖类及黏液质等。中毒能产生惊厥,呼吸不规则,严重时呼吸中枢完全麻痹。本品因炮制或煎法不当,或用量过大,容易引起中毒。 中毒表现:初期为咽喉疼痛,口、舌麻木,烦躁不安,头晕,流涎,胃部烧灼痛,继之大量呕吐,腹痛剧烈,出汗,面色苍白,脱水,脉弱无力,虚脱,心律失常,血压下降,呼吸困难,惊厥。严重时,喉头痉挛,全身麻木,最终因呼吸中枢麻痹而死亡。 解救方法:1,2,鞣酸洗胃,酌情给予催吐剂;服活性炭(混于水中服下);静脉注射葡萄糖盐水。对症治疗;及时使用尼可刹米等兴奋剂;注意保温;必要时给氧或进行人工呼吸;心跳缓慢而弱时可皮下注射阿托品。 回答 您可能会感兴趣 附子中毒 作者:一尘 自年三月份父亲被诊断为“贲门,a”以来,五月份做手术后病情就一直反复。 9月25日,天阴沉沉的,报纸报道,台风要来了,早上醒来,照例到父亲的房间问候,上个星期以来,父亲的状态还比较稳定,没有什么大的不适,可是今天 早上又说有点不太舒服了,我安慰他说可能是要刮台风,天气的影响吧~ 父亲这段时间,用了输液,针法,灸法,按摩,汤药,各种能用的方法都用上了,可是病情仍时好时坏,每种方法在开始用时效果都不错,只是用着用着效果就不行,到最后反而用后就不舒服,所以是一个方法接一个方法,还好,能够把饮食 和二便都调理得比较正常,可不知为何就总是不长肉,依然疲倦。 汤药始终贯穿着,附桂理中丸,香砂六君丸,四神丸,参附汤,及自己加减的方等等,自认为很对症方药,一路用上,但也总是时好时坏,红参片,高丽参,西洋参,等等,用的也都是比较好的,附子从 3 克一直用到 60 克,依然不觉得 热。 9月25日,上午,父亲觉得不舒服,中午我回去,他喝了一碗参附汤,(附子用了 50 克 )感觉好一些,还和我说了好多话,精神可以,晚上我还去上班, 10 点半才回家,父亲又开始难受了,说 10 点钟的时候又喝了一碗参附汤,附子是下午又重新抓的,( 60 克 )(算来,那天的一天量附子是用到了 110 克 )开始头晕不能直立,面部发麻,接着是手,然后到双下肢,心慌,胸闷,气短,听诊心音弱,乱,也听不出是什么心律了,摸脉象散乱,而且症状越来越重,爸爸这么坚强的人都呻吟着哭了,因为平时爸爸发病时也是这个症状,胸闷,心慌,心悸,头晕,气短,所以没想到是附子中毒,以为是他这病已进入危险期了, 11 时到 12.30 时,先是突然要泻泄了,扶着爸爸上厕所,一下子泻了一大堆污物(黑褐色的水样便),回到房间,说有点想呕吐,突然一下剧烈呕吐,也是呕出一些污物(泡沫状痰液,挟杂了一些棕褐色的痰丝),稍停一下,又突然一阵剧剧烈的呕吐,这时,连大便也一起挣了出来,收适好后,过一会,又要泻泄了, 这下子,太急了,只能在痰盂拉了,一下子又拉出大半痰盂的污物。 这时才估计是附子中毒了,抓了一把甘草煮水来喝,这其间也服用了几粒进口的救心丸。也准备打 120 上医院了,可外面风雨很大,爸爸也让等一等,近一时许可 , 稍安静点,有些疲乏了,慢慢地也就睡觉了,让我们也回去睡觉了。 第二天( 9 。26 )醒来,父亲显得有些疲倦,但精神比昨天好多了,脉象 虽弱,但平稳,量了一下血压 90/50 , 第三天,( 9。 27 )早晨醒来,觉得头从来没有的清,胸也很是清朗舒坦,肚子也知道饿,想吃饭,听说楼顶被风刮得不象样子,还跟着跑到上面去看呢, 第四天,( 9 。28 )也就是今天,我还和父亲聊天,聊了很长,说了好多 笑话,心情也还是舒坦了好多。。。 虽然病情还不容乐观,但希望这是一个好的转机~~~ 谈谈我服用附子中毒的感受 banlan 本人身体虚弱,患有乙型肝炎、前列腺炎、胸中部关节长年疼痛等疾病,最近感觉精神非常不好,经常瞌睡,自己把脉,两尺沉弱几尽无,两寸口浮,且常腰酸痛难耐。我本非学医之人,只是求治病心切,多方搜寻,于去年得访《民间中医》,学习不少中医知识与理论,也通过三七生先生的一段调理,感觉中医对我身体的康复很有帮助。于是,我开始对中医的学习非常感兴趣,也买了不少相关的书籍:《黄帝内经》、《伤寒论新释》、《郑钦安医书阐释》、《思考中医》等,慢慢的学习。自己也对中医开始略懂皮毛。我感觉自己是阳虚很甚。由于自己最近身体状况不好,就决定尝试“四逆汤”,一则,想试试其效果,二则,自己的好奇——想试试附子的毒性。通过自己的推敲,自己拟定“四逆汤”如下:黑附子:30克、干姜:35克、炙甘草:40克 5碗水煎剩1碗半多,分两次服,服用了8剂第1剂的时候,感觉服用完后,身体发热,浑身感觉热气蒸腾,微微出汗;第2剂,服用完后不到一个小时,腹泻,便黄黑稀烂,自身感觉身体有力,精神好转;第3剂至第6剂,其中也拉过一到两次肚子,除感觉精神好了以外,无明显感觉。于是自己将药量加了些:黑附子:45克、干姜:40克、炙甘草:50克吃第7剂到第8剂的时候,突然感觉口苦,腹胀气严重,看书本及相关资料,觉得是附子之热留恋中洲,导致出现口苦,腹胀气等少阳经症状。于是,决定不喝“四逆汤”,改吃“白通汤”,去甘草,加4到5根葱白。黑附子:45克、干 姜:35克、葱白4到5根 “白通汤”喝了两剂,感觉腰酸痛有改善,但不明显,但口苦和腹涨严重的症状消失。接着再喝了两剂,昨天上午喝了后,半小时左右,感觉舌头开始麻木,接着,手开始麻木,时有感觉心跳加速,心悸等症状,我想这就是附子中毒的表现了吧,昨晚再喝完一碗,有同样感觉。今天早上,又煎一剂喝下一碗,感觉更加强烈,口舌麻木明显,手脚全麻,心跳更强,而且汗出很多,中午饭后时候腹泻一次,后感觉腹部麻木,到下午4点左右,症状慢慢消失。还剩下一碗,都不知道是否继续服用了。这一两天有中毒反应,反而感觉药效比较明显,腰酸痛好了不少,胸部疼痛也减轻,精神很好,平时中午必须要睡比较长时间,而且醒来也精神不好,吃过晚饭也想睡觉,但最近几天没有这个感觉了。我不是医生,是病患,以上完全是我真实的经历和感受。附子的毒性感受起来还是很震撼的,但震撼之余,疗效还是很不错的,附子服用的度和量的问题自己就不会把握了,刚才又看了相关的一些附子资料,还剩下两剂“白通汤”,都不知道该不该继续服用,请高手指点一二。另,我不建议其他患者学我,在没有经过医生的建议下自行服用附子其实是很危险的。我服用附子还因为一句话:只有服用附子中过毒的人, 才有资格评论附子。 自按:此例中由其人所说的“ 5碗水煎剩1碗半多”来看并未达到先煎两小时 的标准,故用量在45克的时候,便开始有中毒反应。 服麻黄理中汤导致附子中毒如歌年华今天凌晨2点醒来,头痛欲裂,鼻塞,恶心,服了速效伤风胶囊方可入睡。上午仍觉得鼻塞和恶心,于是煎了麻黄理中汤,五碗水先煎麻黄剩四碗(10分钟),再加余药煎剩二碗(20分钟)。上午十一时服了一碗,大概20分钟后出现心跳加快,感觉心快要蹦了出来,四肢无力,当时我以为是感冒的症状,快快吃过午饭后就躺下了,躺在床上心还是跳,小腿肌肉跳,昏昏地睡了2个小时,期间排了4次尿,每次便完站起都是眼前一阵黑,耳鸣得厉害连冲马桶声都听不清,扶着墙回到床。那时我还未意识到中毒,还以为是低血糖。下午三点我爬起来又喝了一碗,躺上床,手心发烫,心跳加速。由于每上一趟厕所都眼黑耳鸣得难受,于是我干脆起床,看了会书,我开始想是否吃错了东西,想到了附子,立即上网,这才知道附子中毒了,马上喝下半瓶蜂蜜。30分钟后各症状开始减退。我以前也服过附子,煎煮的时间都在1小时以上,从未出现过中毒。请教先生,此次意外的原因是否附子煎煮的时间太短了, 恒顺众生: 附子只煎了二十分钟,时间太短了。 另外请问您服用的药量是多少,入口后是否感觉麻口, 如歌年华: 麻黄理中汤: 麻黄15,桂枝10,炙甘草5,杏仁10克,白术10,党参10, 干姜10,黑附10 不觉麻口,有点甜。 恒顺众生: 我妻子曾服用煎了一个小时的麻黄附子细辛汤,感觉麻口,随后也出现了心跳加快的现象。不过没有您这么严重。睡一觉就好了。但服用附子量大几倍的通脉四逆汤却不麻口,也没有心跳加快。您的经验挺有帮助的,原来一直以往附子类汤 剂只要入口不麻煎煮时间就够了。看来还是不能煎得太短 如歌年华: 今早起床后感觉良好,以为没事了,但午饭后出现心闷,因害怕毒素去不尽伤到内脏,去了一趟医院,检查心电图,正常,接着静脉注射葡萄糖、肌苷、辅酶、维C、维B6、三磷酸腺苷、sig.vd。现在没有任何不适感,只是有点食欲不振。 观自在: 附子中毒的,我遇到过2例。一例是乌梅汤(加了川楝子15克,白芍药12克),其中用黑附子6克,因当中有细辛,嘱其久煎。第三天病人诉服药后全身发麻, 肢软无力,心慌。当时并没想到是附子的问题,因为病人多次服用过乌梅汤。附子也是用的同样剂量。查方这次加了川楝子15克,我以为是川楝子的毒性所致。嘱其停药,1天后症状消失。今年又遇一例久泻患者,同样用乌梅汤(原方),黑附子6克。交代其久煎。结果患者煎药等药一煎沸即服用了。30分钟后出现舌麻,肢麻,身软,心悸。当时我出诊,正好在路上遇到他。我想,附子6克,不可能症状太严重。我要他先回去休息。等我在另一病人家出诊时,诊所里电话告知我,附子中毒病人症状严重,要我立即回来。回来时患者已全身瘫软,流涎,心悸严重,肢冷,说话吐词不清。查BP70/40mmHg,脉极细,有促象。即以银花30 甘草30 生姜30煎后频服。同时强心、补液、应用阿托品。1小时后症状稍缓解,4小时后恢复正常。通过这次,我才明白上次的病人同样是附子中毒。因为这次进的附子和上次不同。可能是炮制不当问题。因为原来的附子用过30 克也未见不良反应。 david92003: 我也遇到类似的事情,平时吃生附子70克都没有问题。换了新进的制附子后,相同的量。妻子上吐下泄,脉搏全无,双目短暂失明,情况极其严重。情急之中,以“半夏,生姜,蜂蜜”,开水冲服。才逐渐稳定下来。想起来就后怕。附子的用量还真是要注意,有时候经验的安全用量,因为药材制作方法不同,效果会截 然不同。
/
本文档为【附子中毒】,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