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工会实践创新的研究

2020-03-05 13页 doc 31KB 3阅读

用户头像

is_348501

暂无简介

举报
工会实践创新的研究工会实践创新的研究 创新是工会永葆生机和活力的源泉。改革开放特别是中国工会十四大以来,浙江工会立足于改革先发地区、开放前沿阵地的省情,顺应历史和时代发展,适应经济关系和劳动关系的变化,坚持以创新求发展,解放思想,敢为人先,积极探索市场经济条件下工会工作新路子,取得了丰硕的实践创新成果,积累了丰富的创新经验,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一、工会实践创新的时代要求 1、推进工会理论创新的必然要求。 新世纪新阶段,工会面临着大量新情况新问题,全国总工会带领全国各级工会坚持以理论创新推动工会体制创新和工作创...
工会实践创新的研究
工会实践创新的研究 创新是工会永葆生机和活力的源泉。改革开放特别是中国工会十四大以来,浙江工会立足于改革先发地区、开放前沿阵地的省情,顺应历史和时代发展,适应经济关系和劳动关系的变化,坚持以创新求发展,解放思想,敢为人先,积极探索市场经济条件下工会工作新路子,取得了丰硕的实践创新成果,积累了丰富的创新经验,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一、工会实践创新的时代要求 1、推进工会理论创新的必然要求。 新世纪新阶段,工会面临着大量新情况新问题,全国总工会带领全国各级工会坚持以理论创新推动工会体制创新和工作创新,科学总结和提炼基层工会的丰富实践经验,工会理论建设取得了重大进展,进一步明确了“组织起来、切实维权”的工作方针,提出了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明确了“促进企业发展、维护职工权益”的企业工会工作原则,形成了“以职工为本、主动依法科学维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维权观,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理论体系,进一步回答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建设什么样的工会、如何建设工会”、“工会发挥什么样的作用、如何发挥作用”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理论来源于实践又指导实践,工会理论的创新,极大地推进了工会工作的发展。同时,进一步丰富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理论, 1 必然要求工会实践的不断创新,在创新中得到新的发展,通过实践更好地完善和升华理论。 2、适应经济关系变化的客观需要。 改革开放以来,浙江比较早地进行市场取向的改革,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并不断完善,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多样化的特点尤其明显,对工会工作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新挑战、新要求。比如,随着国有、集体企业改革改制和民营企业的迅速发展,非公有制企业占企业的总数已达97%;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第三产业占有越来越大的比重;伴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快速推进,形成了具有浙江特色的区域产业体系,大量企业落户镇街乡村;分配方式的变化,出现了各种不同利益群体和社会阶层,利益关系日趋复杂,等等。这些变化,不仅要求工会及时调整工作的对象、领域、地域和内容,更要求工会开辟新视角,扩大新视野,突破各种束缚和桎梏,积极探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工会工作创新发展的新路子。 3、发展和谐劳动关系的迫切需要。 在实现劳动关系市场化过程中,浙江的劳动关系呈现出复杂化、多样化的特征,市场经济发达国家不同历史时期的劳动关系在浙江同时存在。一是资本积累阶段的劳动关系在众多的中小企业中大量存在。这个阶段的劳动关系法制化程度依然较低,劳动关系运行的无序和失范现象普遍存在。口头契约代替书面劳动、劳动合同短期化、劳动合同履行的随意化等问题依然很突出。企业职工尤其是普通一线职工的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 2 制尚未全面建立,职工劳动报酬与劳动贡献极不相称。企业普遍缺乏基本的劳动安全卫生条件,职工工作环境较差,生命健康受到威胁,劳资矛盾突出并且多发。二是规模化企业中普遍建立比较规范的劳动关系,企业与职工依照劳动合同履行权利义务,劳动关系相对缓和。三是一些高新技术产业以及少数大型现代型企业,实施积极的人力资源发展战略,尊重职工的主体地位,努力构建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这些企业虽然数量不多,但影响积极,基本排斥了雇佣理念,劳动纠纷较少发生。工会要密切跟踪这些劳动关系发生的新情况新变化,按照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关系发展的规律,积极探索发展和谐劳动关系、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新途径新方法,既要重点维护普通职工特别是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又要努力满足其他职工的期待,不断增强协调劳动关系的能力,切实承担起职工利益代表者和维护者的职责。 4、工会自身发展的内在需求。 浙江市场经济发达,遇到的新情况比其他地方要早得多,碰到的新问题也比其他地方来得多,工会工作发展遇到了许多现实矛盾,不适应形势的问题依然存在。一是企业工会组建与非公有制经济快速发展、职工队伍迅速壮大的状况不相适应。浙江的工人阶级队伍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1000多万名农民工成为工人阶级的新鲜血液,成为浙江省职工队伍的主体。如何增强他们的工会意识、最大限度地把他们组织到工会中来、依靠工会组织维护自身的权益,手段与办法不多,成效不明显。二是已建工会的工作机制、活动方式与企业改革发展的要求不相适应。非公有制企 3 业工会主席受雇于企业,开展活动的经费依赖于企业,工会干部兼职化、工会活动业余化的趋势十分明显。工会组织机构不健全、干部配备不到位、经费无着落、工作开展不正常等问题普遍存在。如何真正做到“促进企业健康发展,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各地还在积极探索之中,没有现成的经验、可行的模式加以仿效。三是工会干部依法履行基本职责的能力与党的要求、职工群众的意愿不相适应。工会干部对做好新时期新阶段的工会工作出现了“本领恐慌”,不能完全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和职工队伍变化带来的新情况新问题。工会干部队伍整体素质仍有待提高,工会干部的知识结构、专业结构、年龄结构不尽合理。只有坚持以改革创新的精神解决这些“不适应”,才能保证工会工作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工会实践创新的探索 1、工作思路创新。 一个目标明确、脉络清晰而又符合事物发展规律的工作思路,对于工会实现创新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先导性意义。几年来,浙江工会坚持以思路创新为先导,牢牢抓住一条主线,也就是以发展和谐劳动关系,调动全省职工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为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作贡献为主线;把握四个重点、实现四个提高,一是深入开展社会主义劳动竞赛,着力提高职工职业技能和整体素质;二是深入开展创建劳动关系和谐企业活动,着力提高坚持以职工为本,主动、依法、科学维权的能力和水平,切实维护职工群众的合法权益;三是以增强企业工会活力、发挥企业工会作 4 用为重点,着力提高工会组织对职工群众的凝聚力;四是进一步营造弘扬劳模精神、发挥工会作用的舆论氛围,着力提高工人阶级和工会工作的社会影响,从而使工会工作的创新发展,始终符合经济社会发展要求和职工群众的愿望。 一是在继承中创新。长期以来,中国工会形成了很多具有影响力的工作思路和活动品牌,例如,劳动竞赛这个活动载体,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是否可以继续发挥积极作用?带着种种疑问,台州市率先在非公有制企业中开展了劳动竞赛试点并取得很大成效,创造了全新的经验。这些经验包括:劳动竞赛要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围绕党委、政府中心工作和企业的生产经营来开展;要坚持以职工为本、以企业为主体,强化“企业增效、职工增收”的双向激励,实现劳资双赢;要坚持以赛代练的方针,不断提高职工的文化素质、职业素质和技能水平;要适应时代发展,从“速度型”向“效益型”转变,从“体力型”向“智力型”转变,从“运动型”向“岗位型”转变,实现劳动竞赛活动常赛常新。这些经验表明,只要善于进行市场化改造,工会很多传统载体依然具有很强的生命力。 二是自主创新。新世纪新阶段,工会工作遇到了很多新情况新问题,而解决的办法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照搬,只能坚持大胆自主创新。例如,近年来,义乌市总工会根据本地经济社会快速发展过程中劳资矛盾日益增多、广大职工维权需求日益迫切而工会维权力量严重不足的现实,积极探索“借风、借力、借理”的维权新路子,实现了以社会化为标志的维权工作全面创新。又比 5 如,为了破解调动职工入会主动性这一难题,金华市总工会率先在全市开展“情系职工、服务会员”活动,职工凭一张具有“含金量”的会员证可享受法律援助、困难救济、购物旅游、就学娱乐等多达几十项优惠服务,活动一经推出即引起社会强烈反响,收效良好。“工会是我们自己的组织,参加工会有好处”这一朴素的认识激发了广大职工加入工会的积极性,提高了工会组织的影响力、凝聚力。近三年来,浙江省总工会对各级工会120多项自主创新成果进行了奖励。 三是在引进吸收中创新。浙江工会加强与兄弟省市工会的联系与交流,学习、引进他们的好经验、好做法。同时,善于借鉴国外工会的有益经验,为我所用。例如,中小企业是工会劳动保护工作的薄弱环节。从2003年开始,省总工会借鉴市场经济发达国家劳动安全卫生工作成功经验,结合浙江经济发展实际情况,探索建立了中小企业以“查找隐患,平等协商,签订协议,跟踪落实,持续改进”五个环节为基本内容的企业工会主动参与劳动安全卫生工作机制。这个机制的精髓是,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充分发挥广大职工在安全卫生工作中的主力军作用,组织中小企业职工主动参与本单位安全卫生工作的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推动企业建立自我约束、自我完善的职业安全卫生工作机制。实践证明,主动参与机制在广泛地发动职工查找事故隐患,提安全生产合理化建议,与企业就劳动安全卫生问题开展平等协商并督促整改落实,履行工会劳动保护群众监督职责,为实现全省安全生产形势的稳定好转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适应了浙江 6 企业尤其是中小非公有制企业发展的需要。 2、组织体制创新。 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工人阶级队伍发生的深刻变化,迫切呼唤工会组织加快体制创新的步伐。浙江工会不断加强工会组织自身建设和改革,大胆推进体制创新,努力“扩大覆盖面、增强凝聚力”。 一是健全镇乡工会领导体制。发达的镇乡是浙江经济富有活力的一个重要标志,大量非公企业都落户在乡镇和农村,非公企业为主的基层工会数量日益增多,依靠一个县(市)总工会显然难以适应这种发展状况。浙江省总工会对工会组织体制进行了改革,加强镇乡一级工会建设,并在职工队伍庞大、企业数量多、工会工作基础较好的乡镇(街道)建立地方一级总工会,使之成为工会工作的“桥头堡”。目前,全省1500多个乡镇(街道)中,已建工会1450多个,其中建立总工会的118个。同时,普遍推行建立村级联合工会或村基层工会联合会,力求覆盖大部分村域企业。深入开展规范化建设,使村级工会做到“有办公场所、有工会印章、有工会牌子、有工会账户、有工会”,因村制宜开展各项活动,进一步夯实了工会工作的前沿阵地。 二是创新组织形式。根据经济组织形态的发展,浙江工会不断推出新的工会组织形式。在数量众多的各类专业市场,建立市场工会;在领带、水泵、袜子等行业集聚的地区,建立行业工会。同时,相继建立了楼宇工会、民工公寓工会、建筑工地项目部工会等新的组织形式,努力做到哪里有职工、哪里就建立工会组织。 7 外资企业建会难是一个普遍问题,浙江工会从创新组织形式着手,在外资企业比较集中的开发区、工业园区和乡镇(街道),建立开发区、工业园区工会和乡镇(街道)外资企业工会联合会,依托这些工会组织的有效工作,大力推进外资企业的工会组建。目前,全省外资企业工会组建率超过了70%。 三是丰富入会形式。浙江是一个农民工输入大省,他们的就业方式多样、劳动关系不稳定。浙江工会大胆改革传统的依托企业组织职工入会的办法,探索由上级工会直接发展会员的新路子,也就是由乡镇(街道)工会、村工会直接吸收农民工入会,并创新了流动会员会籍管理办法,为大量零散就业或因所在企业未建工会而苦于入会无门的农民工,提供便捷的“入会之门”,直接促进了“组织起来”。到2007年底,全省工会会员达1078万名,其中农民工会员达591万名。 3、工作机制创新。 结构合理、程序科学、运转协调的工作机制,是保证工会创新实践有序推进并取得成功的重要保证。浙江工会对工作机制的大胆改革创新,为工会工作注入了强大的活力,带来工会工作的高效率。 一是强化党建带工建机制。从2004年开始,浙江工会全面开展了党建带工建“三级联创”活动。所谓“三级联创”,是在省委的高度重视和支持下,省委组织部、省总工会联合开展的旨在推进工会组织建设、提高工会工作水平和加强工会干部队伍建设的一项活动载体和机制。这项活动机制突出党建对工建的带动作用, 8 要求党委组织部门从思想上、组织上、工作上全面带动工会建设,把工会组织建设纳入党建工作,工会建设与党建实现同步规划、部署、考核和表彰。具体实施中强调分两步走,第一步“大三级联创”,即县(市、区)、镇乡(街道)和基层工会联创,第二步“小三级联创”,即镇乡(街道)、村(社区)和基层工会联创。联创机制的关键在联,核心在创,以联促创。所谓“联”,要求三级工会相互依托、相互帮助、相互促进;所谓“创”,要求三级工会规范和强化工作基础,以新的思路和措施不断扩大工会组织和工作覆盖面、增强工会凝聚力。这一活动机制有力地提高了党对工会工作的领导水平和工会工作整体水平。 二是着力构建社会化工作格局。工会工作的内容涉及到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等各个方面。工会工作的这种开放性,决定了工会不能仅仅停留在对工会资源的充分利用,还应当重视与社会资源的有机配合,以社会化的思路开展各项工作,形成社会化的工作格局。这个格局的基本形态,就是党政主导、工会运作、社会各方配合、职工积极参与。这个格局的精髓,就是要努力把工会工作纳入到党委、政府工作主渠道,争取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支持。在实际运行中,工会要坚决避免闭门造车、单兵突进,努力调动社会各方面参与的积极性,充分整合各种社会资源,综合运用经济、行政、法律等手段,促进工会工作目标的实现。多年来,浙江工会开展的加强非公企业工会建设、社会主义劳动竞赛、创建和谐劳动关系企业、厂务公开等重点工作,都形成了社会化工作格局,由省委、省政府领导担任相关工 9 作领导小组组长,由省委组织部、宣传部、总工会、劳动保障、财政、民政、卫生、安检等有关部门为成员,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工会,由工会协调处理工作中的具体问题,并积极组织动员广大职工和企业参加,推进了工会各项重点工作的开展。 三是加强机制、建设。围绕工会更好地发挥组织、引导、服务和维护职工合法权益作用这一目标,浙江工会十分重视加强制度、机制建设,为工会工作的创新发展提供制度性、根本性、长期性的坚实保证。定期向党委汇报工作制度、工会与政府联席会议制度和劳动关系三方协商会议制度,畅通了工会立法参与、政策参与的渠道;完善劳动合同制度,大力推进集体合同制度和工资集体协商,开展“要约行动”,创新行业性、区域性工资集体协商制度等,保障了职工的收入分配权利;完善以职工代表大会为基本形式的职工民主和厂务公开制度,创新建立区域性职代会、中小企业集群职代会等制度,促进了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加强困难职工帮扶中心建设,健全完善各项帮扶机制,卓有成效地为职工群众特别是困难职工、农民工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建立劳动关系预警机制和劳资纠纷排查工作制度,健全基层劳动争议调解组织,推进区域性、行业性劳动争议调解机制建设,设立法院委托工会“庭前调解”、在工会设立劳动争议仲裁庭等制度,提升了工会组织协调劳动关系的水平和实效。 4、活动载体创新。 一个良好的活动载体,可以充分激发广大职工、乃至全社会对工会组织的向心力和对工会活动的参与热情,有利于最大限度 10 地实现工会的战略目的。浙江工会根据自身的工作目标和任务,不断推陈出新,在载体创新中不断拓展工会工作领域,丰富工会工作内涵,挖掘工会潜力,张扬工会理念,凸显工会价值。 一是注重题材的新颖性。新颖的活动题材,可以最大限度地消除广大职工乃至全社会对工会活动的审美疲劳,激起人们对工会活动的美好期待与参与热情。例如,以弘扬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为主题的“劳动伟大——建国以来浙江最具影响力劳动模范”评选、浙江省职工技能运动会、全省职工“百行百星”技能状元评选、创业创新“双十佳”评选等活动,以及网上“职工技能论坛”和“民工在线”广播节目等,这些载体及其主题,都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具有鲜明的现代化、人文化的气息,大大增强了工会活动的感召力,广大职工和社会各界人士参与踊跃,有力地扩大了工人阶级和工会的社会影响,促进了“劳动光荣、知识崇高、人才宝贵、创造伟大”时代风尚的形成。 二是注重内涵的丰富性。不断充实活动载体的内涵,既是充分挖掘活动载体潜力的表现,也是节约载体资源、实现载体功能集约化的需要。例如,经过市场经济的效率和激励原则改造的劳动竞赛活动,赋予了企业增效、职工增收、协调劳动关系、促进劳资和谐的新内涵,广泛激起了职工群众对共建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期待,在动员组织职工积极投身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伟大实践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以技能素质提升为核心的“创建学习型组织、争做知识型职工”活动,将技能 11 培训、技能练兵、技能比武、技能晋级、技能带头人等技能提升机制熔于一炉,成功打造了名师带高徒、评聘“首席工人”、以工人名字命名先进操作法等提升职工素质的工作品牌,迎合了职工群众关注自己未来职业前途和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调动了广大职工群众参与这项活动的积极性,促进了职工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 三是注重外延的宽泛性。外延宽泛的活动载体,可以突破工会活动内循环、效果局部化的局限性,扩大与其他社会主体的交流合作机会,增强活动载体的公共性,从而有效放大活动的积极效应。例如,以发展和谐劳动关系为目标的创建和谐劳动关系企业活动,不仅仅关注特定企业劳动关系的和谐状况,而且更注重和谐社会建设的系统运行,不仅仅关注工会建设及其在协调劳动关系中如何发挥作用问题,而且更注重与党委、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和企业工作内容的融合,得到了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支持,唤起了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自觉,增强了工会在促进和谐中维护职工权益的实效,扩大了活动的社会效益。 四是注重效果的实在性。职工有没有获得实实在在的利益、工会有没有取得发展是工会活动是否成功的首要的、基本的标尺。工会活动不是作秀活动,而是要服务于职工群众。例如,以关心职工生产生活、帮扶解困为主题的金秋助学、职工医疗互助保障、职工生活后勤保障达标竞赛、开设农民工春节返乡专列等一系列帮扶活动,大大缓解了职工的生产生活压力,改善了职工生活质量,彰显了体面劳动理念,践行“职工有困难找工会”、“农民工 12 有困难找工会”的承诺。 三、工会实践创新的规律性认识 1、坚持以党的领导为根本保证。 党的领导是做好工会工作的根本政治保证。党中央、浙江省委对工人阶级和工会工作高度重视,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为工会工作开拓创新指明了方向。浙江各级工会组织和广大工会干部自觉接受和坚决依靠党的领导,在思想上、政治上和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切实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确保了创新工作始终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一方面,工会的创新把对党负责和对职工群众负责统一起来,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根本指导方针,把广大职工群众紧密团结在党的周围,始终围绕更好地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服从和服务于党和国家工作大局进行创新。另一方面,工会充分依靠党总揽全局和协调各方的强有力领导,凝聚各种积极因素,为创新实践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和基本动力,形成了推动创新的合力,保证了创新工作顺利进行。 2、坚持以科学理论为指导。 作为党领导下的群众组织,工会只有时刻坚持以党的科学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理论体系为指导,进一步解放思想、大胆探索,以开拓创新精神开展新的实践,才能跟上党与时俱进的创新步伐,不断实现工会理论和工作创新。浙江工会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自觉地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工会工 13 作全局,科学分析和全面认识工会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机遇新挑战,深刻把握工会工作面临的新课题新矛盾,用科学发展的理论指导工作、谋划思路、部署任务;用科学发展的态度协调工作、借势借力、形成优势;用科学发展的方法推进工作、指导基层、服务职工,使工会工作更好地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更好的体现广大职工群众的意愿。 3、坚持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思想路线为遵循。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思想路线,要求我们坚持以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唯一,紧跟经济社会发展趋势,把握新时期工人运动的发展规律,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浙江工会在这条思想路线的指引下,从不断发展变化着的客观实际出发,认真研究世情、国情、省情、会情,不断克服僵化保守、脱离实际、落后时代、不合时宜的旧思想旧观念,坚决摒弃工会工作中的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东西,科学准确地认识和把握当代中国工会的性质、地位、职能和作用,努力改变不符合当前浙江经济社会、职工队伍发展环境要求的工会组织体制和工作方式,始终执着地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着眼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运理论的运用,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思考,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创造,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事业不断向前发展。 4、坚持以维护职工合法权益为价值取向。 创新的价值取向在哪里,什么样的创新才是工会需要的创新,这是工会创新发展所需要回答的首要问题。浙江工会始终坚持以 14 职工为本、把维护职工合法权益作为工会创新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使创新始终朝着有利于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职工合法权益方向发展。全省工会以推动科学发展为第一要务,着力于提高职工队伍素质,激发广大职工的主人翁精神和责任感,发挥工人阶级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中的主力军作用,保护和发展广大职工的根本利益。同时,牢固树立和落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维权观,坚持以职工为本,主动、依法、科学地维护职工合法权益;以发展和谐劳动关系为主线,把促进企业发展和维护职工权益相统一,推动劳动关系双方良性互动、互利双赢,形成共谋发展、共创和谐、共享成果的良好局面。 5、坚持把尊重基层首创为动力。 广大工会干部和职工群众的创新实践,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不竭的动力源泉。浙江工会尊重基层和职工群众的首创精神,强化争一流、创品牌的进取意识,营造鼓励首创、宽容失误的发展氛围,激发勇于探索、大胆实践的创新精神,让一切创新的源泉充分涌流。省总工会专门设立了“工会创新奖”,每年对各级工会和广大工会干部所开展的创新工作及其成果进行综合评比、表彰,最大限度地激发全会上下勇于创新的热情;加强对工会干部、尤其是基层工会干部培训,提高工会干部的创新能力和水平;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及时总结提炼基层的创新经验,把带有普遍性的经验上升为理论,更好地指导和推动实践,走出了工会工作在创新中生存、在创新中完善、在创新中发展的新路子。 15
/
本文档为【工会实践创新的研究】,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