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问题诊断与解决

2017-10-10 8页 doc 21KB 235阅读

用户头像

is_321635

暂无简介

举报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问题诊断与解决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问题诊断与解决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问题诊断与解决 (一)诊断的意义 诊断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它贯穿于教前、教中和教后各个环节之中,笔者所要谈的是课堂教学诊断,它是发现教学问题、促进教学质量提高的一种课堂教学评价方式。课堂教学诊断的意义就在于它可以帮助教师重新认识自己的课堂教学活动,发现教学活动中设计与实施的合理部分,找出教学中存在问题的症结,为改进教学、促进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对教师深入理解课程改革的本质、推动先进的教育理念向行为转化、不断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二)诊...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问题诊断与解决
数学课堂教学中的问题诊断与解决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问题诊断与解决 (一)诊断的意义 诊断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它贯穿于教前、教中和教后各个环节之中,笔者所要谈的是课堂教学诊断,它是发现教学问题、促进教学质量提高的一种课堂教学评价方式。课堂教学诊断的意义就在于它可以帮助教师重新认识自己的课堂教学活动,发现教学活动中设计与实施的合理部分,找出教学中存在问题的症结,为改进教学、促进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对教师深入理解课程改革的本质、推动先进的教育理念向行为转化、不断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二)诊断的方法 1、从教师本身进行诊断 课堂教学诊断要以科学、先进的教育理论为指导,以科学的评价指标为依据,客观地诊断、评价课堂教学。在这里说的主要是指目标式诊断。目标式诊断就是观察、分析课堂教学的整个过程、一切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组织形式和教学过程中的评价,以及训练内容的设计和板书设计等,是否都符合教学目标,最终教学目标达成度怎么样。 教学目标是教和学努力达成的预期目标和教学结果。有人称它为课堂教学的方向盘。教师的教学活动过程及教学评价都要紧扣目标进行设计。教师在进行备课是就要有意识的思考如下问题:教学设计思路是否清晰?能否有利于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挥?板书设计合理吗?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能否关注学生的现实生活?关注不同层次的学生了吗?对学生在学习中反映,做出了及时的指导吗?教师的指导与调控得当吗?选择的教和学的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有促进吗?能够有效的达到体验激情、探究悟理、合作提升、讲授指导、实践内化的目的吗?教学活动设计能有效地促进学习互动吗?教学语言达准确吗? 教学过程是师生共同实现教学任务中的活动状态变换及其时间。教学过程是由教与学两个方面构成,是在教师的组织和指导下学生的一种特殊认识过程。从教学过程中既体现教师教的如何,又能体现学生学的如何。因此,教学过程是评价一节课好坏的重要部分。 学生要有效的参与学习活动,首先,教师要给学生创造适合学生参与的活动条件和充足的时间,使学生能够参与活动,参与学习探究。 2、从学生方面进行诊断 上述的诊断方法,笔者认为教师随着教学经验的增加,会对课堂教学逐渐趋于完善,可是对于学生在课堂教学环节中的表现作出及时、准确的诊断,除了通过观察学生的言行外,更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重点进行诊断。 (1)从课堂提问中进行诊断 课堂提问主要是课堂教学中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交流,目的在于通过这种交流和沟通达到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各种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其功能和特点主要是:诱发学生参与教学;提供反馈的机会,为教师针对教学实际情况做出行为调整提供线索。 课堂提问一般都具有针对性,当学生的回答与教师的预设发生冲突或偏离时,教师应进行诊断造成此结果的原因是什么。 (2)从课堂练习中进行诊断 练习指导是教师通过帮助学生成功地完成课堂练习,达到学会知识和技能的目标,保证教学顺利进行的行为策略。 在一般的数学课中,常见的练习有复习题、新授尝、巩固练习、深化拓展练习等。通过对学生练习答案的分析,教师及时做出诊断。 (3)从课堂活动中进行诊断 现代小学数学教学方法多样,重在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学生是学习活动的积极参与者、主动探索者。教师往往会安排一些让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环节,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能力,活跃课堂气氛。可是小学生自我控制的能力毕竟有限,当教师放手让学生自己完成任务的时候,学生活动的目的性不够强或持续时间不长,教师应当积极巡视,给予指导,作好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并在其间对学生不恰当的行为活动做出诊断,以提高效率。 二、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补救措施 诊断的目标应是系统地提出矫治策略和方法。教育诊断只有转化为特定的教育策略才能具有实际意义。因此教师在对课堂教学中发生的问题诊断后,应当采取积极的补救措施,不能抱有得过且过的态度,这不仅是对学生不负责任,也是对教学工作的不尊重。笔者认为有以下几种常见措施: (一)重新教学 重新教学不是单纯地将讲授过的知识再重新讲一遍,如果只是这样,不仅浪费时间,而且更多的是重复劳动,学生根本一点效率都没有。一般来说,需要进行重新教学的情况有两种。一种就是针对教材内容太难或学生缺乏旧的经验基础,以至于班上多数学生不能掌握教材内容,未养成所期望的能力,教师要重新讲解一遍。在教师备课的过程中,也许会对某一问题进行预设,但在实际教学时,总会有些意外,教师如果一时不能很恰当地采取措施,在补救教学时,应适当增补教材,并给予详细的解释。这就要求教师要重视发现学生生活中可利用的学习资源。 例如在教学完《倍数和因数》一单元之后,我安排了一节练习课,针对这一单元中出现的诸多概念进行整理,让学生通过大量练习理清概念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学生在进行判断"奇数+奇数=偶数"这题后,给出这题正确的理由是通过大量的例子,如1+3=4、11+15=27、7+17=34、101+3=104…学生发现只要是两个奇数相加其和必定是偶数。在课堂上我也不反对用举例的方法进行验证命题的正确性,也没有再多做解释。但在课后反思时,按照数学教学的严密性,一般证明一个命题是错误的,我们往往是通过举一个反例,但是要证明一个真命题,必须给出严格的证明过程,像上课时的大量举例验证是不科学的,举例的方法有其偶然性和特殊性。于是在第二节课我对"奇数+奇数=偶数"这题进行重新教学。我用筷子现身说法:如果有两把筷子,事先不知道各有几根,但是当老师按两根一付发完的时候,发现还剩一根,说明第一把筷子的根数是奇数 还是偶数?学生齐答:"奇数。"同样第二把筷子也出现了相同的情况,那么第二把筷子的根数是--奇数。如果老师把两把筷子中各剩下的一根合起来,又凑成一双,那么说明"奇数+奇数=偶数"。学生恍然大悟,脸上露出了满足的笑容,接着学生们纷纷跃跃欲试,用同样的方法验证了"奇数+偶数=奇数,偶数+偶数=偶数,奇数×奇数=奇数"…在这个教学中,我看到了要有意识地观察、捕捉学生在生活实际中存在的相关问题和现象以及学生身边的一些相关的典型事例,把它作为教育资源,有效地加以利用,这样使教学与学生实际相结合,能增强教学实效。 另一种情况是由于教材内容过于简略,教师对学生的准备状况(包括知识和能力等方面)了解不充分,教师施教时未对这部分内容给以充分的说明,只是稍作介绍,就匆匆而过,致使多数学生发生学习困难。从教学资源的内涵中我们可以清醒地认识到重视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对于引导学生全面地、客观地认识事物领悟道理,提高教学的效能具有重要作用。如果教学只关注教材资源的研究,忽视对教材以外更多的相关的重要资源开发利用的研究,那将不利于学生全面地、客观地认识事物领悟道理,不利于学生真正的从被动的接受知识者转变为主动的学习者和知识的共建者。因此,对于这些学习资源,教师应注意深入研究、认真选择并有效利用。 (二)增加练习 学生的学习困难,有时是由于缺乏练习所致。如学生概念混淆、数量关系不清晰、计算不熟练等,大多是由于缺乏适宜的练习所致。教师在发现了学生诸如此类的学习困难之后,就应编写和提供学生以适当的练习。例如,教师可以把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搜集起来,加以编排,编成判断题、改错题,作为练习材料。在课堂教学中的练习设计,要注意以下几点: 1、练习要有利于学生破解难点后巩固难点 小学数学中的很多内容,都是在学生原有知识基础上来进行教学的,真正促进学生智力水平发展的是生长在旧知识基础上的新知识,我们把它称作是"难点"。在长期教学实践中,很多教师认为课堂教学成功与否,关键是看能不能及时突破这个"难点",可见"难点"在教师心中的分量有多重,因此对于"难点"的巩固就显得由为重要。 例如,笔算进位加法是在学生学习了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难点是如何进位,让学生正确掌握进位的方法。当学生通过操作讨论和交流明确了算理后,可设计下面的题目及时巩固提高。 下面的计算对吗?为什么?(说明理由) 2 13 94 52 7 +3 9+5 4+5 5+6 4 68 31 009 1 学生接下来要学习的笔算减法,教材采用了同笔算加法相同的编排方法,通过学生的想和说,实际上促进了学生对100以内加减法计算过程及其方法的理性认识。 、练习要有利于总结规律 2 练习不仅仅使学生掌握概念、法则等基础知识,而且还要在练习过程中及时总结规律,使知识上升为技能。 如,学习了"8加几"后,首先让学生找出所有20以内8加几的加法算式,并算出得数,形成板书如下: 8+2=108+3=118+4=128+5=138+6=14 8+7=158+8=168+9=17 然后还要引导学生寻找这些题的特点及隐藏在其中的计算规律。如第一个加数不变,都是8,第二个加数一个比一个多1,和也一个比一个多1,8+3=11,11个位上的1比第二个加数3少2,其它加数也一样吗?(一样)为什么会少2呢?因为这个2和8凑成了10,方便了我们进行快速地口算。 再如学习了乘法的初步认识后,可设计下面的一组题: 我会改。(把可以写成乘法算式的写出来。) 3+3+3-32+2+2+2 5+5+5+54+4+4-4 然后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对比,进一步加深学生对乘法的认识。 3、设计开放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数学开放题,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能力,而且可以使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形成积极探索和力求创新的心理态势,为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供了广阔的驰聘天地。在诸多的开放题中,具有多种答案的开放题是学生最喜欢做的。 4、少一些机械操练,多一些问题解决 所谓问题是指没有现成方法解决的情境状态。问题解决与常规练习的主要区别之一是练习着重寻找答案,而问题的解决着重寻找解决问题的过程,着重如何寻找创造性的方法。现在很多公开课从新知识的引入到练习设计都围绕着问题解决而设计。并且问题解决也成为考试、考查的内容之一。随着教改的不断深入,问题解决将成为课堂教学的主流。如生活中的购物问题。问:可以怎样买?应找回多少钱;如组织学生游玩活动或乘车等问题。 另外,教师要善于充分挖掘和利用题目本身的智力价值。如何使静态的画面变成动态的情景,在众多的信息中选择有用的信息;如何用教材中的几个情景有条理地开展教学。 最后值得注意的是,虽然练习是课堂教学必不可少的,但也应该是学生探索新知基础之上的练习,那种以较短时间结束新课,增加练习也不是指用大量时间进行练习,这样的做法是"本末倒置"。另外,教师观念的更新尤为重要,既要让学生"熟能生巧"又要防止学生"熟而生厌"。 (三)个别指导 个别指导式教学形式它来源于传统的自学方式,但又结合了现代化的教学思想。根据认知主义或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观念,学习是一种内部操作,必须有学生自己来完成,当学生按自己的进度学习,积极主动完成课题并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就能获得较理想的学习成果。认知领域和动作技能领域的大多数层次的学习目标,如学习事实信息、掌握概念和原理,应用信息、概念和原理、形成动作技能和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等,都可以借助于这种形式来获得。个别 指导式教学形式能够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可以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一部分内容是重点考察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只能做到示范性的指导或生生互助,但在班中还是有一小部分的学生学习存在问题。如在教学如何画出三角形的高这部分内容时,一些基础较差的学生在老师演示,同学板演的基础上,还是不明白三角尺的位置应该怎样摆放,应该向哪个方向平移。教师一旦发现这种情况,应对其个别指导,一方面口述画高的技巧,另一方面让他(她)同步操作,多练习几次,强化巩固。 在班级集体教学的基础上进行个别指导,有利于发现和培养出类拔萃的人才,对于一时成绩落后的学生可以得到及时的补缺补差。个别指导是因材施教的一项有效的教学方式。尤其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可以对个别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进行点拨和指导。总之,要求教师根据这些特殊学生的不同需要,分别予以帮助。 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追求艺术的最高境界,只有不断的进行研究和反思,合理的诊断、合情的补救,才能对教学工作有极大的帮助与收益。
/
本文档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问题诊断与解决】,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