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doc】曲棍球运动规律与我国曲棍球运动发展研究

2017-09-02 14页 doc 33KB 32阅读

用户头像

is_594905

暂无简介

举报
【doc】曲棍球运动规律与我国曲棍球运动发展研究【doc】曲棍球运动规律与我国曲棍球运动发展研究 曲棍球运动规律与我国曲棍球运动发展研 究 文章编号:1002—9826(2004)06—0067—03中国体育科技 2004年(第40卷)第6期 CHINASPORTSCIENCEANDTECHNoLoGY Vo1.4O.No.6.2004 曲棍球运动规律与我国曲棍球运动发展研究 ResearchonCharacteristicsofHockeyandOurDevelopingDirection 程冬美,于少华,鄢长安.,谢艺田 CHENGDong—mei,Y...
【doc】曲棍球运动规律与我国曲棍球运动发展研究
【doc】曲棍球运动规律与我国曲棍球运动发展研究 曲棍球运动规律与我国曲棍球运动发展研 究 文章编号:1002—9826(2004)06—0067—03中国体育科技 2004年(第40卷)第6期 CHINASPORTSCIENCEANDTECHNoLoGY Vo1.4O.No.6.2004 曲棍球运动规律与我国曲棍球运动发展研究 ResearchonCharacteristicsofHockeyandOurDevelopingDirection 程冬美,于少华,鄢长安.,谢艺田 CHENGDong—mei,YUShao—hua,YANChang—an.,XIEYi—tian 摘要:采用文献资料调研法,访谈和比赛观摩等方法,对我国曲棍球运动的规律,特 点和发展 方向进行研究.结果认为,曲棍球运动是个人和集体相结合的运动,是有氧和无氧 混合供能项 目;体能是条件,对抗是基础,快速是保证,灵活协调是核心,技术是手段,短角球是关 键.根据以 上特点,提出了发展我国曲棍球运动的方向. 关键词:曲棍球;特点;规律;发展趋势;中国 Abstract:Thispaperstudiestherule,characteristicsanddevelopingdirectionofourhockey usingthemethodofliteratureinvestigation.Theresultshowsthathockeyisthesportsthat requirethecombinationofindividualandgroup,aerobicandanaerobicsupplement.Physical abilityiscondition,directcontactisbases,quicknessispropriety,agilityisthecore,technical skilliSmethod,shortcornerballiskey,basedonaboveregulationandcharacteristics.the directionofdevelopingourhockeysportsisputforwarded. Keywords:hockeyspots;characteristics;regulation;developingtrend;China 中图分类号:G849.1文献标识码:A 1前言 曲棍球运动是世界上最古老的体育项目之一.从古代文 物鉴定和考证的记录中,其起源可追朔到几千年前的古埃及 时代.现代的曲棍球运动是19世纪上半叶在英格兰兴起和 发展起来的.自1840年英国第一个曲棍球俱乐部成立至今 已有16O多年的历史.随着曲棍球在英属殖民地和世界各地 传播,目前在国际曲联属下已有100个会员协会.从1908年 第4届奥运会起,男子曲棍球被列为比赛项目,但它的普及 和发展远不及足球和篮球运动项目,群众普及率和职业化程 度也远不如手球,冰球等集体性球类项目. 曲棍球运动在我国起步时间较晚,1976年试行开展该项 运动以来,经历了3O年的风风雨雨,也经历了萌芽与形成雏 形阶段(1975—1979年),初步形成阶段(198O一1988年),发 展阶段(1989—1995年),稳定阶段(1996—2OOO年)和成熟 阶段(2OO1一至今).可以看出,中国曲棍球运动虽起步晚,但 进步很快.尽管如此,我们也应该看到,到目前为止,我国还 没有形成较完善的曲棍球运动理论体系.作为一项集身体, 技巧,战术素养,快速多变于一体的集体性运动,曲棍球运动 的理论相对滞后于运动技,战术的发展,这显然不利于进一 步推动曲棍球运动的发展和技,战术水平的提高.因此,研究 曲棍球运动的训练特点及其规律性,建立其理论体系,对提 高我国曲棍球运动项目的训练水平,有着深远的历史意义和 现实意义. 2研究对象与方法 本文收集归纳了1975—1997年原国家体委办公厅档案 室和国家体育总局小球运动管理中心1998--2002年的所有 文件,对各级国家队训练总结,优秀运动队年度集训文件,训 练工作会议,教练员培训,国外专家讲学,重大比赛调研等进 行摘录和重点研究;对于国外曲棍球训练教科书,现代训练 论述进行了翻译整理;通过中国体育咨询网对有关曲棍球论 文及相关文章进行查阅和研究;对包括中国女子曲棍球队教 练金昶佰,现任领队海线,原中国曲棍球协会秘书长赵书田, 现小球中心曲棍球处处长杨超,原国家队教练王庆森,杜兆 才,现国家队教练罗小兵等进行专家面访;观摩2003年度全 国曲棍球比赛;多次观摩中国女子曲棍球训练,以期通过对 我国各阶段曲棍球运动的指导思想,国际曲棍球运动发展趋 势的研究,对训练调研的论证,找出曲棍球运动的规律, 发现我国曲棍球训练存在的实际问题. 3分析和讨论 3.1曲棍球运动的本质和特点 3.1.1曲棍球运动的本质特征 在探讨曲棍球运动的本质之前,我们首先要对曲棍球运 动作一界定.曲棍球运动是在规定的场地范围(91.4m×55 m)内,以控制空间为手段,控制球为焦点,控制速度和时间 为保证,借助曲棍在有效的区域内将球射入对方球门内为得 分目的,得分多者为优胜的集体性竞技运动项目.曲棍球运 动具有3个本质特点:1)体能;2)技巧;3)对抗,即曲棍球运 动是在激烈对抗下的体能和技巧相结合的运动项目. '曲棍球运动区别于其它运动项目的之处,是在场地大, 时间长,用器械触球,球体小而速度快,在规则严格要求下, 收稿日期:2004—04—10;修订日期:2004—06—10 作者简介:程冬美(1965一),女,吉林长春人,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 为体育教学与训练,Tel:(0431)5690106. 作者单位:1.东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吉林长春130024;2.辽宁 大学,辽宁沈阳110036;3.沈阳工业大学,辽宁沈阳 110023;4.吉林工学院,吉林长春130000 1.NortheastnormalUniversity,Changchun130024, China;2.LiaoningUniversityShenyang110036,China. 67 中国体育科技2004(第40卷)第6期 多人同场竞技对抗下借助曲棍将球射入对方球门的一项运 动.规则又限定了它不允许用肩部和身体其它部位进行合理 冲撞.但是,由于场地比足球场略小,参赛人数相等,球棍伸 展面积较大,攻防对手之间的距离近,因此,对抗仍是曲棍球 运动的本质特征.同冰球运动一样,曲棍球在对抗性集体运 动项目中是通过肢体使用器械控制球的运动,球棍触球面积 小,球更小,因此技术性,技巧性更强. 3.1.2曲棍球运动的特点 曲棍球运动概括为如下特点:在曲棍球运动中,体能是 条件,对抗是基础,速度是保障,灵活协调多变是核心,技术 是手段,短角球是关键,射门得分是目的. 3.1.2.1体能是条件 一 场曲棍球比赛,人均活动距离大约在6000, 7000m,最多达10000m;5,30m的快跑,冲刺大约五,六 十次(约10OO,1500m).曲棍球运动是一种有氧供能和无 氧供能的混合性运动项目,我国国家队优秀运动员最大吸氧 量平均达到48.71?4.139ml/kg.min;1994年韩国队参加 第26届奥运会运动员测定的有氧能力水平,最大吸氧量平 均值为55.6ml/kg?min(依黄高鞫).曲棍球运动对运动员 的无氧能力要求也很高,女子曲棍球功率自行车30S无氧功 率的峰值功率和平均值分别为489.9?99.6W和409.8? 71.9W.此外,由于长期握杆跑动,击球,对上下肢的力量素 质要求都很高.全面的身体素质和良好的机能水平是提高竞 技水平的前提和保证. 3.1.2.2速度是保障 球类运动的快速体现在个人的动作速度,绝对速度,反 应速度多个方面,也体现在整体的攻防速度,位移速度等方 面.曲棍球球体小,球体实,棍棒击球有力,因此对速度的要 求比其它球类更快.曲棍球运动是在身体重心较低,腿部弯 屈45.情况下奔跑的运动,因此必须具备专项速度能力.在这 种情况下要想掌握好和控制好球,就要求运动员具有良好的 速度素质作基础,同时具备长时间快速奔跑的能力,能长时 间的保持快速的移动速度,动作速度,反应速度,即技术动作 快,接应配合快,攻防转换快,保持快节奏,快速是制胜的法 宝,是取胜的保障. ,协调,多变是核心 3.1.2.3灵活 曲棍球运动是借助球棍,而且只能是棍面一侧触球,身 体任何部位(守门员除外)不得触球.这就要求运动员要能非 常熟练灵活协调地使用球棍去支配球,不论是哪个方向,哪 种高度,哪种力量的来球,都能得心应手地用球棍加以控制. 球棍就象运动员手的延伸,有神经,有感觉,非常灵敏,无论 运控,传接,抢截,射门都能应用自如,使身体,球棍和球三者 的关系处理得协调得当.另外,曲棍球技术动作结构是属于 多元动作的变异组合结构,并且是同场对抗性项目,这也要 求运动员能根据临场情况的需要快速应变,采用合理的技, 战术动作.比赛中多个动作需要不断串联组合,多变,善变, 具有果断的创造精神是曲棍球运动的又一主要特点. 3.1.2.4对抗是基础 曲棍球运动属于同场对抗性运动项目,需要攻守双方在 对抗中把个人的智慧,体能,技能,战术,意志,心理品质等融 合于集体行动之中.曲棍球比赛场地较大,紧逼与摆脱,进攻 与防守,控球与逼抢,保护与破坏等矛盾不断出现,运动员为 抢占有利位置,争夺控球权,射门得分,展开了激烈的拼斗和 68 全面抗争.在这种拼斗和抗争中,尽管规则保护控球人,不允 许双方身体猛烈冲撞,但是技,战术的短兵相接,压力无处不 在,身体,意志和心理品质受到严峻考验. 3.1.2.5技术是手段 现代曲棍球技术主要有:停球,放棍,运球,传球,射门及 一 对一摆脱能力等.从曲棍球技术原理讲,运控球能力是最 主要的因素,手感和身体的协调灵活性是技术的核心,只有 抓住这个主要矛盾,抓住发展专项运控球为主的训练,大力 倡导身体训练与专项训练的有机结合,使力量,速度,灵敏, 协调能在专项中得以充分地发挥.曲棍球是球类集体项目中 最难掌握的项目之一,球棍短,接触面小,球体小,最能体现 个人的综合能力,体现技术的全面性和重要性. 3.1.2.6短角球攻防是关键 随着曲棍球运动的进一步发展,短角球在当今曲棍球比 赛中所占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世界曲棍球强队在对各种得分 手段的研究中,都将短角球列为第一位研究对象,在训练中 也将短角球作为一个重要环节加以解决.资料研究明, 1989—1992年国内大赛,短角球进球占总进球数男子为 29.75,女子为33.4.为了增加曲棍球比赛的可观赏性, 国际曲棍球联合会于1992年,1995年两次修改规则,取消了 越位.从而使得双方争夺的焦点由中场区域移向2码区以 内,这就必然造成射门难度加大,短角球增多.从历届国内, 外曲棍球大赛技术统计来看,短角球次数与射门次数几乎相 等,有的场次甚至多于射门次数.但短角球的成功率却很低, 尤其是我国曲棍球短角球的成功率更是远远低于国外高水 平运动队.因此,短角球攻防成功率是一个队取胜的关键. 3.2对曲棍球运动规律的认识 运动训练学指出:"竞技运动是指按照一定规则,最大限 度地挖掘和发挥人体运动能力,以创造优异运动成绩,战胜 对手,从而显示个人和团体在体育运动方面的实力为目的的 人体运动".运动员能否在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关键因素是 能否按照该项目的运动规律进行运动员的选材和运动训练, 即充分发挥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发挥运动员的机能素质和 技,战术水平. 3.2.1准确性是曲棍球运动的根本 按运动成绩评定方法,竞技体育项目可分为测量类,评 分类,得分类,命中类和制胜类.曲棍球运动同篮球,手球,足 球,冰球,水球一样属命中类项目,是依比赛限定时间命中目 标次数来确定成绩.曲棍球比赛最终是射门得分,运控传接 等技术是为射门得分服务的.因此,射门是关键环节,射门的 准确性是制胜的关键因素.要创造并把握射门的机会,必须 掌握好在不同区域(射门区的左,中,右,近,中,远侧)的不同 角度选择不同的射门方法,如正反棍的垫,推,挑,击射等.此 外,短角球和点球的命中率绝对重要,必须下大工夫. 3.2.2个人和集体相结合的运动,团队精神尤其重要 曲棍球比赛一队l1人参加,参赛人数多,需要有良好的 组织,统一的指导思想,统一的风格和打法,要明确职责分工 和协作配合,统一意志,统一行动.要提高个人修养,文明礼 貌,运动员之间要相互尊重,信任,理解和支持.良好的风气 是默契配合的基础,协作风格是制胜的要素. 3.2.3竞技能力的主导因素是同场对抗 运动训练学认为,各运动项目所表现的竞技能力的主导 因素各不相同,按照项群理论竞技能力的主导因素分类,曲 程冬美,等:曲棍球运动规律与我国曲棍球运动发展研究 棍球表现出体能主导类和技能主导类共同特点.曲棍球属于 同场对抗类运动项目,对手和同伴在一块场地进行竞争和对 抗.紧逼与摆脱,进攻与防守,控球与破坏,对抗随时随地存 在,遍布场地的各个角落.对抗的范围包括精神意志,体能和 技,战术能力.曲棍球比赛是全方位的对抗,包括身体,技术, 战术,心理,意志,作风等方面.因此,对抗能力是训练的核心 问题,是制胜的另一个关键因素. 3.2.4有氧与无氧混合供能的体能类项目 曲棍球运动是属同场对抗性项目,而且攻防频繁转换, 战术复杂多变,技术动作多样,比赛负荷强度大,技巧性较 强.一场曲棍球比赛,人均活动距离大约在8ooom左右,并 且要求运动员能长时间保持快速运动能力,曲棍球运动员必 须具备良好的有氧和无氧能力. 3.2.5协调能力训练十分重要 协调能力是指运动员在运动中,身体各器官系统,各运 动部位配合一致完成动作的本领.曲棍球要求借助球棍,非 常熟练,灵活地支配球,不论哪个方向,哪个高度,哪种力量 来球,需要用球棍得心应手地加以控制.在激烈对抗中无论 运控,传接,抢截,射门都能应用自如,这就要靠动作的技巧 性和灵活性实现,而产生动作的技巧性和灵活性的条件是运 动员的协调能力. 3.2.6应变和创造性训练不能替代 曲棍球项目是多元动作变异组合结构,这就要求运动员 能够根据临场情况需要,快速应变,短时间合理采用多个技 术动作组合.比赛场上表现出来的技术动作,需要不断在训 练中积累,经过千百次磨炼.但是,训练中磨炼出来的技术动 作又不能完全接近比赛,场上技术动作经常需要面对对手, 同伴,场区,情景发生变化.多变,善变,具有果断的创造性是 曲棍球运动制胜因素之一. 3.2.7严格和特殊的规则限定 曲棍球规则独特,虽然是对抗性项目,但也不允许身体 接触,不允许干扰球棍.在不同场区判罚尺度不同.规则对于 短角球,越位,阻拦等进行了特殊限制和规定.作为教练需要 不断研究和利用规则,搞好特殊条件下的训练. 3.3我国曲棍球运动的发展方向 3.3.1强化先进训练理念 实践证明,在球类集体项目中,技术,战术,作风,体能和 整体这5个方面是成功的重要因素.而先进的训练理念是把 5个要素都要涵盖其中,从而把我国曲棍球运动训练提升到 新的高度.在我国曲棍球运动基础并不好,我们更应该严格 按照竞技训练的规律办事.1999年12月,韩国教练金昶佰担 任中国女曲主教练,他提出了"以体能为基础;以技术为手 段;以战术为核心;以国家荣誉为目标"的训练指导思想.从 而把我国曲棍球训练理念上升到一新的理论高度.这也是我 们今后必须坚持的. 3.3.2体能和技,战术的完美结合是成功的保证 随着曲棍球运动向快速,全攻全守方向发展,攻守转换 的速度越快则对体能的要求越突出.我国曲棍球项目在较长 一 段时间里远远落后于世界先进水平,为了赶超世界先进水 平,改变我国曲棍球的落后现象,我们也曾下了很大工夫,花 费了不少时间,但并没有明显的效果.我们对曲棍球这个项 目的最初认识是,曲棍球是球类集体项目中最难掌握的项目 之一,更能体现从事这个项目的人的综合能力.欧美运动员 身材高大,力量耐力好,在这个项目中总体上长期处于领先 地位.我们必须在力量方面下大工夫,提高一般力量,专项力 量和上肢力量.此外,曲棍球需要以速度为突破口,以技术为 基础手段,以灵活性协调性为保障,只有坚持体能和技,战术 的完美结合,才能朝着"全面,快速,准确,多变"的方向发展. 3.3.3加强配合进攻 进入25码区内,射门区外的任意球,是因对方犯规或对 方触球出场而获得的持球权或进攻机会.区外任意球次数多 少,反映一个队的进攻实力和技,战术运用的好坏.从2001 年第9届全运会2O场比赛看,获区外任意球的总次数为405 次,构成射门得分12次,占总次数的2.96.其中,直接传人 射门区123次,构成射门得分4次,占直接传人次数的 2.96;配合进攻282次,构成射门得分8次,占配合进攻次 数的2.84,占总次数的2%.也就是说,我国女子曲棍球队 在比赛中运用区外任意球的基本情况是:直接传人射门区次 数和构成得分次数均少于配合进攻,但构成射门得分率要高 0.41.前4名区外任意球直接传人射门区的次数相同,但 构成射门得分数和得分率均高于后4名;配合进攻次数比后 4名多100次,构成射门得分的次数和得分率均高后4名.这 说明前4名和后4名在任意球进攻手段和方法有明显的差 距.因此,就我国女队运用区外任意球现状来说,在加强直接 传人射门区的突然性,隐蔽性和准确性的同时,还要注意提 高运动员对进攻的正确选位和射门得分的技术,还应加强配 合进攻区外任意球的能力培养,以增加构成射门次数和得分 率,也即提高区外任意球的效果. 3.3.4重视短角球的特殊训练 随着曲棍球运动的进一步发展,短角球在当今曲棍球比 赛中所占的地位越来越重要.我国男,女曲棍球队短角球的 成功率较低(男子为6.77;女子为11.18),但是短角球 占总进球的比例变化不大.为了增加曲棍球比赛的可观赏 性,国际曲棍球联合会于1995年再次修改规则,取消了越 位.从而使得双方争夺的焦点由中场区域移向25码区以内, 这就必然造成射门难度加大,短角球增多.从历届国内,外曲 棍球大赛技术统计来看,短角球次数与射门次数几乎相等, 有的场次甚至多于射门次数,但短角球的成功率却很低,例 如,在1998年的第9届女子世界杯赛中,中国队名列第6.7 场比赛共获短角球39个,进球5个,成功率12.8;而国外 队7场球共获短角球55个,进12个,成功率21.8,相差近 两倍.又如,在第26届奥运会女子曲棍球资格赛中,参赛队8 支,中国女子曲棍球队7场比赛共获得短角球22次,进球仅 有1个,成功率为4.5,占总进球的12.5.而与中国队比 赛的7支外国队共获得短角球3O个,进球4个,成功率 13.33,占总进球的44%.因此,短角球攻防的成功率已成 为限制中国队取胜的关键. 4结论 1.曲棍球运动是多人同场对抗下借助曲棍进攻射入对 方球门的一项运动,尽管规则限定了不允许用肩部和身体其 他部位进行合理冲撞,禁止用杆相互击打等规定,但是由于 参赛人数较多,球棍伸展面积较大,攻防对手之间的距离近, 因此,对抗仍是曲棍球运动的本质特征. 2.曲棍球运动的特点是,体能是条件,对抗是基础,速度 是保障,灵活协调多变是核心,技术是手段,短角球是关键, (下转第75页) 69 滕青,等:对我国拳击运动员常见犯规动作的研究 纠正,所以在省级比赛中习惯动作犯规上升到第1位,在全 国的比赛也排在第2位,这就不同程度约束了拳击技术的进 一 步提高. 表1各级拳击比赛运动员对犯规 动作的认同性比较一览表(n=60) 故毒犯规平时习惯动作战术犯规技术犯规 国末扳1116189 18.326.730.o15 排序3214 省扳619818 1o.o31.713.330.o 排序5142 市垃220325 3.333.3541.7 排序5241 比赛紧张犯规 3结论 1.我国拳击运动员的犯规动作与运动员的等级水平有 关,越是高水平的运动员战术性的智能犯规就越多;越是低 水平的运动员技术性的习惯犯规动作也就越多.犯规次数与 运动员的等级水平成反比,训练程度越高犯规次数越少,初 学者犯规次数最多. 2我国拳击运动员在比赛中最易出现的犯规动作(包括 基层比赛和省级比赛)有助手场外指导,开掌击打(包括拳 背,拳侧),搂抱,吐护齿,头前倾,命令分开不向后退一步等6 种 3.我国拳击运动员以习惯动作犯规最多,在初学者的身 上就把不的技术动作变成习惯动作,很难用自身的力量 加以纠正,从而在各级比赛中屡教不改形成长期性的错误动 作. 4.大部分的基层拳击教练员没有经过规范的拳击技术 培训和系统的拳击训练,在执教过程中直接把错误的动作传 授给初学者,形成技术定型就很难加以纠正,同时教练员对 裁判规则的理解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尤其对常见的犯规动 作要引起高度重视. 5.裁判员是执行拳击裁判规则的法官,裁判员的判罚水 平直接影响运动员犯规动作的去留问题,部分裁判员对犯规 动作判罚过松,尺度把握不准,特别对优秀拳击运动员的犯 规动作不敢判罚,不利于优秀拳击运动员技术水平的进一步 提高. 参考文献: [1]黄晓灵.对1998年世界杯足球赛运动员犯规情况的统计分析 [J].中国体育科技,2000,36(3):12—13. E2]从湖平.体育统计学E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3]王连方,潘峰,张震.中国拳击技术现状及训练对策的研究[J].中 国体育教练员,2000,(4):14-16. E4]薛俊.第17届世界杯足球赛决赛阶段运动员犯规特征分析[J]. 中国体育科技,2003,39(8):47—49. E5]李文杰.浅谈拳击运动员的战术打法[J].湖北体育科技.2OOl,21 (1):46—49. E6]国家体育总局.拳击竞赛规则Is].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4. E7]国家体育总局.拳击裁判法IS].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4. (上接第69页) 射门得分是目的.曲棍球运动区别于其它运动项目的之处是 在于它是在场地大,要求跑动能力强,用器械触球,球体小而 速度快,规则严格保护进攻的同场对抗类项目.因此,它既是 体能类项目,又是技术性,技巧性项目. 3.曲棍球运动的竞技规律体现在:准确性是曲棍球运动 的根本;个人和集体相结合的运动,团队精神尤其重要;竞技 能力的主导因素是同场对抗;有氧与无氧混合供能的体能类 项目;技巧性,灵活性和协调能力训练十分重要;应变和创造 性训练不能替代. 4.我国曲棍球运动发展较晚,基础和后备人才滞后,项 目发展受到经济状况的制约,但是我国女子曲棍球队还是取 得了较好的成绩.尤其是1999年12月韩国教练金昶佰担任 中国女子曲棍球队主教练以来,提出了"以体能为基础;以技 术为手段;以战术为核心;以国家荣誉为目标"的训练理念, 把我国曲棍球训练理论上升到一个新的理论高度,形成了突 破的良好契机. 5.近年来我国曲棍球成功的基础是体能优势和技术能 力的改进.要想战胜欧洲,南美和澳大利亚等强队,保持世界 的领先水平,必须坚持在体能优势的前提下,改进和完善技, 战术的运用能力.国际曲棍球联合会于1995年再次修改规 则后,短角球的得分能力已经变得越来越重要.加强短角球 的训练,提高短角球攻防的成功率是我们今后的重要任务. 参考文献: [1]王光明.中国曲棍球短角球成功率及技战术分析_J].成都体育学 院,2003,29(3):27—74. E2]张庆宇.女曲短角球进攻技战术训练得探讨[Jj.甘肃体育科研, 1992,(1):27—3O. E3]于洪军.对曲棍球训练规律的认识EJ].甘肃体育科研.2OOl,(1): 11—12. [4]国家体育总局小球管理中心调研组.中国曲棍球协会1998— 2003集训\冬训总结Ez].国家体育总局小球管理中心档案, 1999. [5]国家体育总局小球管理中心调研组.中国曲棍球协会1978— 1997国际赛事汇总EZ].国家体育总局档案,2001. 75
/
本文档为【【doc】曲棍球运动规律与我国曲棍球运动发展研究】,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