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雨霖铃教案

2017-08-27 10页 doc 25KB 130阅读

用户头像

is_496339

暂无简介

举报
雨霖铃教案《雨霖铃》 【教学设想】 词是可以配乐歌唱的文体,词给读者带来的不仅是语言文字的美的享受,更有绘画美和音乐美的享受。品词要多读,在读中感知词人情感、体悟词人思想;在读中提高品读鉴赏的能力,培养敏锐健康的审美情趣。因此,在《雨霖铃》的教学设计中,把“读”作为贯穿整节课的主线,首先通过吟咏诵读来帮助初步感知体会词作的情感意境,再通过深入分析讨论词作情感意境,加深学生的体悟,反过来促进对词的吟咏诵读。围绕这一整体设计思路,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吟咏诵读法、情境教学法、分组讨论法和提问点拨法,对学生进行引导,激发学生主动在读中去思考、讨...
雨霖铃教案
《雨霖铃》 【教学设想】 词是可以配乐歌唱的文体,词给读者带来的不仅是语言文字的美的享受,更有绘画美和音乐美的享受。品词要多读,在读中感知词人情感、体悟词人思想;在读中提高品读鉴赏的能力,培养敏锐健康的审美情趣。因此,在《雨霖铃》的教学中,把“读”作为贯穿整节课的主线,首先通过吟咏诵读来帮助初步感知体会词作的情感意境,再通过深入分析讨论词作情感意境,加深学生的体悟,反过来促进对词的吟咏诵读。围绕这一整体设计思路,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吟咏诵读法、情境教学法、分组讨论法和提问点拨法,对学生进行引导,激发学生主动在读中去思考、讨论,又在讨论、思考中加深读的热情,以此来完成对《雨霖铃》的学习体验。 【教学目标】 1(了解柳永及其词的风格。 2(吟咏诵读,感知、体会词的思想情感和凄清意境。 3(解读词句,分析词人情感和词作意境,提高品读鉴赏能力。 4(感受词人离愁别绪,培养敏锐、健康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 1(通过吟咏诵读,感知、体会词人的离愁别绪和词作的凄清意境。 2(通过讨论、分析词人情感和词作意境,帮助指导诵读,提高诵读能力。 【教学难点】 深入分析《雨霖铃》“点染结合”的艺术特色 【教学方法】 吟咏诵读法、情境导入法、分组讨论法、提问点拨法 【教学课时】一课时 【课前准备】 1(要求学生预习,收集整理柳永及其词的相关知识。 2(搜集与《雨霖铃》相关的音、画元素,制作,以在课堂教学中创设情境, 帮助教学。 【教学过程】 一、 课前导入(4分钟) 1(南朝江淹在《别赋》中写道:“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确实,人生自古便总被离别所伤,而又有多少文人为离别写下锥心泣血的诗句。请同学们说一说你知道的关于离别的诗句。 2(教师点评并补充: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返”,这是燕太子丹与刺客荆珂之间的“壮别”,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这是高适与董大之间的“慰别”, “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这是王维与孟浩然之间的“酒别”,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这是李白与孟浩然之间的“景别”,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这是李白与汪伦之间的“情别”,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这是白居易与客人之间的“惨别”, “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这是杜牧与妙龄歌女之间的“泪别”,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这是苏轼与其亡妻之间的“梦别”, 3(教师小结:别有情,别有景,别有声,别有泪,别有长度,别有重量,别能消魂,别能减肌,不忍分别,又不得不别。别时难舍难分,又是企盼早日相聚的急切。形形色色的分别,无不贯穿着一个主:分别痛苦。真是“别”有滋味 在心头。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欣赏北宋婉约派代词人柳永的“雨霖铃”又是怎样叙离别之情的, (设计意图,新课导入这一环节采用情境导入法和提问点拨法。先以江淹的《别赋》激起学生情感共鸣,然后让学生自由引述不同的离别诗句,加深对“离别愁绪”的情感体验,最后以凄美的句子小结“离别”的无奈、凄婉、忧愁。在激起学生情感共鸣之后引入词作,使学生自然融入到对词作的学习中去。) 二、 知人论世(3分钟) 1(柳永 柳永,原名三变,字耆卿。仁宗景祐元年进士,官至屯田员外郎,世称柳屯田。他通晓乐律,是北宋第一个专力写词的作家,是以描写城市风貌见长的婉约派代表词人。 柳永对北宋词的发展有重要的贡献和影响,对后来的说唱文学和戏曲也有很大影响。柳词在宋元时期流传最广,相传当时“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 柳永才情卓著,但一生仕途坎坷不济,更多的时日跟歌妓们一起过着依红偎翠、浅酌低唱的生活。他深深了解这些歌妓们的生活,深切同情她们的不幸遭遇。在他的作品中,很多是反映和她们在一起的悲欢离合。《雨霖铃》便是其中为世人所传诵的一首,被称为“宋金十大曲之一”。 2(写作背景 《雨霖铃》这首词是柳永由于仕途失意,心情十分压抑,不得不离开都城汴京之时所写。词中写出了他离开汴京时与一位红颜知己缠绵悱恻、哀婉动人的别离情景。他想到从此将不能跟心爱的人儿生活在一起,失去爱情的慰藉,更觉痛苦万分。这首词就集中地反映了他这种复杂的心情。 3(词牌名 《雨霖铃》原于唐玄宗与杨贵妃的故事。 马嵬兵变后,杨贵妃缢死,在平定叛乱之后,玄宗北还,一路戚雨沥沥,风雨吹打皇鸾的金铃上。如《明皇杂录》里写道,“明皇既幸蜀,西南行,初入斜谷, 属霖雨涉旬,于栈道雨中闻铃,音与山相应。上既悼念贵妃,采其声为《雨霖铃》曲,以寄恨焉。”这也便是词牌《雨霖铃》的来历。曲调自身就具有哀伤的成分。 当然,后世作《雨霖铃》之人颇多,柳永最是著名。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采用讲授法,以预习检查的方式,先让学生介绍他们收集整理的关于词人词作的相关知识,教师对学生没有提及的地方进行补充,使学生对词人、词作、背景有一个整体印象,为下面的教学环节做好铺垫。) 三、 吟咏诵读、初触词情——以读入情(5分钟) (一)听读——名家朗读 1.词是可以配乐歌唱的曲子,吟咏诵读可以使我们感知词韵、感悟词情,下面,我们就来听名家吟咏。请同学们边听边感知、体会词中情绪。 2.全词诉说离别,听完后,你们认为全词的感情基调应该是怎样的,如果用一个字概括,你们会用哪一个, 明确:伤——低沉、哀婉、悲伤、凄清、忧伤、凄苦 (二)自读——揣摩体会 (三)比读——比较评价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采用吟咏诵读法。词不仅是写的艺术,也是读的艺术,读词可以给学生带来更深刻的审美愉悦,使学生在读词中去接触词人思想情感,并产生好奇,想要去追究词人情感产生的原因,使学生产生积极主动去解读词作的意愿,从而为“品读词句、体悟词情”环节做好铺垫。) 四、 品读词句、体悟词情——以情促读(25分钟) 《雨霖铃》是一首写景抒情的凄美词作。钟嵘《诗品》说“一切情语皆景语”,在词人笔下,触目一切景,便是一切情,而词人一举手一投足也无不饱含着离别的无奈、伤感、忧愁。请同学们进行讨论,来说说词人是如何通过写景来准确传 情的,同时,词人在人物形象上也进行了细腻刻画,试着举例进行说明。并且根据对词句情感的分析,有感情朗读。 1(教师举例示范 例一:“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明确:内容——开首三句,交代送别的时间、地点、环境。 特点——“蝉”是“寒”的,特指是秋后的蝉,秋有萧索感爱,而蝉在凄凉急促地鸣叫,傍晚时分让人有落寞之感,更兼雨后带凉意。再看词人,一个“对”让我们联想到他的动作可能是“呆”对着长亭。这样,这里的景已不是单纯的景物。一阵骤雨过后,景色特别鲜明刺眼,周围都是凄切的蝉声,又正是暮色苍茫时分,对着这送别的长亭,这是多么动人愁思的境界呵, 作用——可见这里侧重的是在酿造一种足以触动离情别绪的气氛,先给人一种无可奈何的感受,打下情感的基础,以增强下面抒写情事的真实性和感染力。 朗读指导——这句要读得凄凉、落寞。 2(学生分小组讨论 要求:(1)内容交代了什么, (2)有何特点,(抓住关键字词) (3)有什么作用, (4)带着怎样的感情,以怎样的语气去读, 3(每组派代表进行阐述 4(教师点拨名句,深化学生理解,重点从朗读的角度分析(视学生掌握情况决定详略分析): 例二:“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明确:内容——这三句交代了地点、动作、情绪 特点——“都门”是指汴京门外。“帐饮”是说搭起帐篷请行人吃酒,古人离别饯行离不开酒。“无绪”是当时心绪非常不安,不知所措的表现。“留恋处,兰舟催发”, 是说正在留恋不舍的当儿,舟子已经催促他出发了。 作用——实写不忍别离又不能不别的情况。营造了离别时依依不舍却又无可奈何,黯然销魂的氛围。 朗读指导——这里要读得泪眼朦胧,难以割舍,不忍放手。 例三:“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明确:内容——交代了动作、神情,进一步刻画两人难舍难分的形象。 特点——“竟”是“竟然、出乎意料”的意思,分别之时,本有千言万语,却因为伤痛欲绝,只能无语哽咽,可谓“相对无言,惟有泪千行”。 作用——刻画出离别之时人物双手紧握,泪眼相对,却无言以对的苦涩、无奈、不忍的形象。这一形象刻画看似简单,实则是情感的集中表现,是很真挚动人的。 朗读指导——这句要读得“哽咽”欲哭,欲言又止。 例四:“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明确:内容——想象别后路上的情景。 特点——想到从此天各一方,心情更加暗淡。烟波浩渺壮阔却有千里之远,楚天高远开阔,却不满沉沉暮霭。移情入景,水色天光便披上了阴影。 作用——虚写别后路上所见之景,却是借景抒情,表现出离别时无奈忧愁,离别后的凄苦孤独。 朗读指导——这句要读出苍茫、孤独味来。 例五:“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明确:内容——这三句主要描摹人物心理。 特点——,1,对比递进,与古人比,自古多情者在离别之时都会伤心,而我比古人更深更痛更伤。,2,环境烘托,离别已经伤神,更何况在清冷凄清的 时节。 作用——通过对比与烘托,把词人离别时那种神伤情重却无奈凄凉的心理表露无疑。同时把个别现象提升到普遍、广泛现象,扩大词的意义。 朗读指导——这句读出无奈、凄凉、哽咽之感,可以稍重,并带有拖音。 例六:“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明确:内容——选择“酒、风、柳、月”四个意象,想象酒醒后所处环境。 特点——,1,“酒”是离人用来麻醉消减愁绪的,然而,酒醉终究会醒,醒来这愁便没有了么,如李白所说,“举杯销愁愁更愁”。,2,“风”,秋天是特别让人伤感的季节,秋天破晓的风,带来的并不是快意,而是凉意,凄凉的感觉。,3,“柳”谐音“留”,古人有折柳赠别的习俗,是送别的象征物,又是送别的见证人,如今 4,“月”, 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独在旅舟上见柳,怎不惹起满怀离思,, 月是离合的象征,何况是残缺不全的月,最易引起词人的愁思。 作用——通过四种意象,写离情难留、别后心寒、残月破碎、今后难圆。将词人凄苦、孤寂、忧伤的情感,表露的真切、十足。实是千古离别佳句。 朗读指导——“何处”要读出疑问语气,“杨柳岸晓风残月”应一景一顿,声断气连,要读出孤独、清冷、空寂的味道来。 例七:“此去经年„„更与谁人说。” 明确:内容——想象别后之景,流露词人心绪。 特点——“良辰美景、千种风情”本是美好的,但是词人却已经与心爱的人儿分离,无人分享、无人诉说,空有美景、风情又有何用,也只是“虚设”而已。 作用——这里以“乐景写哀情”, 以孤寂落寞之情收束全诗,既突出了前景渺茫,又表露出余恨无穷的哀怨。,“余味不尽、余恨无穷”。 朗读指导——读出怅然、遗憾的味道。稍重、稍停,拖音。 5(教师示范朗读一遍,将所储备的感情传染给学生。 6(学生深情背诵全词。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采用分组讨论法和吟咏诵读法。感悟词情、感受意境逃不开对词句的解读,教师先举例示范,从内容、特点、作用、朗读指导四个方面对词句做出解读,然后让学生分组按照要求选择自己喜欢的词句进行讨论、分析。通过自主学习,使学生感受到词作情境交融,融情于景的艺术特色,体悟到词句中饱含的哀婉凄伤的离别之情,激发学生将自己的情感体验通过吟咏诵读表现出来的热情,提高学生的品读鉴赏能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五、 艺术手法(8分钟) 清代文学批评家刘熙载在《艺概》中指出,柳永的词善于运用“点染”的手法。 其实,点染是画家手法,有些处加点,有些处渲染。这里借来指有些处点明,有些处烘托,点明后用景物来烘托,更有意味。 诗歌中的所谓“点”,指的是点明情感的内涵;所谓“染”,指的是用景物来渲染烘托所点明的情感。如: 柳永《雨霖铃》:“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先点明离别之情“念去去”,再用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空阔,三样景物来烘托,衬出远别的离情。 请同学们再在《雨霖铃》里再找出这样的句子,并说说这种写法的作用和效果。 明确: 1,“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多情自古伤离别”是“点”,先说出离别之苦自古如此,紧接着就用“更那堪、 冷落清秋节”来渲染自己的离别之苦是超越了古今所有人的。 2,“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酒醒何处”写出了离别之苦,用杨柳岸、晓风、残月三样意象渲染了一种更加凄清的环境,来烘托在清秋节伤离别的感情,从而让人更加深切地体会到词人的离愁别绪。 作用,先点明,后用景物渲染,烘托感情,使得情与景直接交融,即事言情,情由景生,抒情与叙事相结合,收到情景相生的效果。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采用提问点拨法。“点染结合”是柳永词的一大写作特色,通过教师举例示范,学生自主分析,教师提问点拨,可以使学生学习并掌握好这一写作技巧。一方面可以增强学生对词作的情感体验,另一方面可以帮助提升学生的品读鉴赏和写作能力。) 六、课堂总结 细致深入、动情用心的感悟了词作字里行间散发的魅力,我们被和谐的音律打动,被隽永的语言吸引,我们更惊艳于凄美的意境,伤感于哀婉的离情。大凡好的作品,它带给我们的绝不仅是知识的补充、能力的训练,更多的是给予我们心灵的馈赠,情感的升华。希望同学们多用自己的心灵去感知绵绵文化的经纬,悠悠生命的掌纹。 七、作业布置 1(背诵全词 2(根据对词的解读理解,对词人情感的感受,结合自身生活实际,写一篇400字的读后感。 【教学反思】 这节课以“读”为主线,首先让学生以不同的形式,反复吟咏诵读词作,在读中接触词人哀婉凄伤的情感,产生探究词作的热情;其次,以小组讨论,教师点拨的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去解读词句,深入感知词人思想情感,感受词作充满凄美、哀伤色彩的离愁别绪,让他们生发出想要借助朗读来表达自己情感体验和情感共鸣的愿望。以读引发悟,以悟促进读,在调动学生学习探究的积极性上可以起到较好的作用,但是,在分组讨论上,虽然给出了明确的讨论方向和要求,可是鉴于学生的能力水平和学习现状,可能并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教师在这一环节上应在学生讨论时多加指导,帮助他们更好的解读词句。在分析“点染结合”的艺术手法是可能也会遇到同样的问题,在提问是也应加以点拨,毕竟,这些对于学生能力的提高,审美情趣的培养能起到比较积极的作用,不能因为学生思考的不全面、回答的不完善而放弃这种形式,有思考才有收获,哪怕一点点收获也是值得教师去重视的。 附板 寒蝉、长亭、骤雨 无绪、无语、凝噎 (实景) 烟波、暮霭、楚天 景语 情语 伤离别 杨柳、晓风、残月 (虚景) 一切景语即情语 良辰、好景、风情 虚设、纵有
/
本文档为【雨霖铃教案】,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