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转抽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金碧花

转抽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金碧花

2018-07-05 15页 doc 33KB 20阅读

用户头像

is_589748

暂无简介

举报
转抽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金碧花转抽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金碧花 转抽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品德与生活课中的情感培养 内容摘要 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作为一门活动型综合课程,它是对我们小学低年级原有思想道德,自然现象,生活与劳动等课程进行高度整和的基础上生成的新的课程。低年级学生情感很丰富。情感对于一个学生的品德的形成起着重要作用。只有启动学生的感情,才能增强他们内在的动力,并进而运用这种动力,最有效地去开发自身潜能。课堂上,教师精心设计导入、运用多...
转抽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金碧花
转抽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金碧花 转抽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品德与生活课中的情感培养 内容摘要 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作为一门活动型综合课程,它是对我们小学低年级原有思想道德,自然现象,生活与劳动等课程进行高度整和的基础上生成的新的课程。低年级学生情感很丰富。情感对于一个学生的品德的形成起着重要作用。只有启动学生的感情,才能增强他们内在的动力,并进而运用这种动力,最有效地去开发自身潜能。课堂上,教师精心设计导入、运用多维评价、丰富活动体验,以情触情、以情激情让学生真正体会到老师对他们是多么真诚,学生的学习热情才会被激活,感觉生活是多么幸福。这样,才有利于学生的发展。 关键词:品德 情感 培养 正文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请”,出自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的《琵琶行》。琵琶女弹奏琵琶的技艺十分娴熟、高超:随手拨弦两三下,曲调未成,情韵已出。牢牢吸引住了众人的眼球,“低眉信手续续弹”,引得“江州司马青衫湿”。这就是情感的激发。情感对于一个学生的品德的形成起着重要作用。列宁曾指出:“没有人的感情,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对真理的追求。”如果只从理性上讲给学生一些道德知识、道德规范,而没有伴之以必要的情感体验,那么这样的品德教育只能存之于脑,停之于口,而不能转化为相应的道德行为。只有启动学生的感情,才能增强他们内在的动力,并进而运用这种动力,最有效地去开发自身潜能。所以品德课中的情感教学不容忽视。那么,如何来加强品德与生活课中的情感教学呢,下面提出三点建议: 一、精心设计导入 以情触情 1(以境生情——情境导入 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说过:“只有要求儿童作用于环境,其认识才能顺利进行。只有当儿童对环境中的刺激物进行同化和顺应时,其认识结构的发展,才能 1 得到保障。”因此,新课开始时教师要千方百计去创设情境,酝酿气氛,让学生触景生情,诱发出某种情感,使学生以最佳的学习心理去获取知识。 如上《动物、植物和我们》一课开始,老师神秘地说:”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一位朋友。”(出示大象)大象博士要送给我们一份礼物。请看——(出示动物、植物谜语),猜对了,就送给你。(预先做好头饰)巧妙的情景能激发兴趣,兴趣是一种有积极作用的意识倾向,这种意识倾向必须在一定的情境中才会产生。通过“认识大象博士、猜谜语得礼物”极大地激发了学生饱满的学习热情,使学生以积极的态度和旺盛的精力参与学习活动,教学话题在轻松的氛围中自然生成,为教学的成功展开埋下铺垫。情景导入法运用得恰当,能使教学活动形象直观,使学生意识不到是在上课,在不知不觉中获得知识,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 2(情动辞发——歌曲导入 教育心理学表明:音乐教育与智育相辅相成。音乐以其优美的旋律,动听曲调,活跃和丰富听者的思维和想象力,使学生在这音乐声波刺激下的思维活动是处于敏捷和活跃状态。音乐的语言是微妙的,它给人以丰富那感受,使人产生联想和共鸣。可以说,音乐不但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节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品德的兴趣,还有助于寓美育于品德教学之中。如上《春天的歌》这个单元时,习 先让学生听唱《春天在哪里》这首歌,这首歌唱了春天在青翠的山林里,有红花,有绿草„„美妙的乐曲激发了学生的情感,然后老师问:“你喜欢春天吗,春天里有什么,”十分自然地使学生进入了本课的学习。教师根据教学内容,恰当适时的播放一些格调高雅、积极向上的优秀歌曲,寓教于乐,寓教于美,不仅陶冶学生情操,还能丰富学生情感。 3(设疑导思——问题导入 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课一开讲,老师提出疑问,使学生在“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不能”的状态下,启迪他们积极思考,导入新课。如上《我们都是集体的一员》,课一开始,老师出示问题:43=1这是为什么呀,(43是班级人数)这个问题让学生好奇,学生急于知道答案,就会满怀热情地投入学习。接着老师告诉学生这题答案就隐藏在接下来的旅行中,全班小朋友乘坐一列火车去。第一站要去“智慧树”,得把问题回答正确了才能 2 摘到树上的智慧果。接着出示“一小组有( )人组成,我们班级( )人组成”等问题。老师连续设置了几个疑问不断地激发学生求知欲,又不断地揭示知识的新矛盾,摆在学生面前,使他们疑中思“山重水复疑无路”,思而明寻求“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效果。 4(激发兴趣——故事导入 心理学告诉我们:凡是能满足人的精神需要或引起人的兴趣的事物,必然会成为注意的对象。采用学生爱听爱讲的故事进行导入,无疑能快速吸引学生的注意,使其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如:在学习《兴趣与坚持》这个单元时,先讲《白头翁的故事》或《美丽的乌鸦变黑了》等故事,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促使学生思考:为什么白头翁到头都白了也没有学会一样本领呢,加深了学生对“只有坚持做,才能把兴趣培养成特长”的理解,从而达到其它教学手段难以达到的效果。为学生讲有趣的故事,使学生产生疑问,进而好奇心和求知欲望被激起,从而引发学生主动探索,这是运用故事导入法的效果。 5.情感共鸣——类比导入 教师运用与新课内容有关的类比物的方法来导入新课,能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情感体验,并促使他们思考从中受到教育。如教《学会自我批评》一课时,教师把一面镜子带上课堂,让学生上讲台来照照自己的样子,并让学生说出镜子的作用。正当学生感到很新奇的时候,教师因势利导:“我们要知道自己的外表美不美、干净不干净,可以照镜子,如果我们要知道自己的心灵美不美,那该怎么办呢?”学生陷入沉思,教师随即板书课题,学生恍然大悟。通过类比法导入,不仅激发了学生主动探究学习,还使学生的情感产生共鸣。 二、运用多维评价 以情促情 运用多维评价,可以适应不同个性和发展状况的学生,帮助儿童得到丰富多彩的情感体验,让个性化的创意与表现得到发挥。 (一)遵循评价原则,激发学生情感 1(激励评价为主,产生情感效应 美国心理学家詹姆斯说:“人性最深刻的原则就是希望别人对自己的加以赏识。”小学生更是如此,他们需要从老师和同学的肯定和表扬里感受成功。小学生品德的发展,直接与教师的褒贬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教师在评价时要做到 3 以赏识激励为主,注意对学生产生积极的情感效应,这样才能保护他们的自尊心,激发他们的上进心,调动起他们学习的热情,才能培养他们良好的道德品质。 例如,在教学《大师在我身边》一课时,让学生动手将自己的发明创意画下来。在展示评价时,就要努力挖掘每一个创意的闪光点。如有学生画了有根棒子的黑板擦,他说“同学拿着棒子擦黑板,可以不用跳了,粉笔灰也不会落在手上。”我连声称赞:“你真是个又细心又有爱心的孩子~”听到夸奖,学生开心地笑了。从这些笑容里,我看到了激励性评价在教学评价活动中的积极作用。 激励性评价,既赞赏了学生,也使学生在教师的激励性评价中获得自信,增强了他们战胜困难的自信心,并感受到自我价值的存在。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要给学生以激励为主的评价,要表达出对学生的充分信任,更要尊重学生,为学生创造条件,满足学生成就感的心理需要,让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学生如果得到老师的尊重与鼓励,就会以百倍的努力去学习,就会在他们小小的心田里播下自尊自爱的种子。 2.及时适度,激发情感共鸣 “及时”是指教师要正确把握对学生进行激励的时机,必须根据学生的表现随时给予评价,以追求评价的最大正效应。心理学规律表明,小学生对事物或问题的注意力持续时间是有限的,因而应抓住学生对评价要求最强烈的时机进行评价。一般情况下,及时的程度与学生的年龄成反比,即年龄越小要越及时。因此,要求教师有敏锐的洞察力、反应力,这就需要教师不断学习教学评价理论,提高自身素质,具有较强的教育教学机智,才能充分发挥出评价的功能。如教学《上超市》一课时,在进行“购物心得交流会”后就要及时让学生评出四大奖项:“勇敢奖”、“理财奖”、“礼貌奖”、“文明奖” 并颁发奖章。如果等到下节课再补,不仅学生的热情降低了,而且受到的教育效果也大打折扣了。 “适度”是指进行教学评价的限度既要符合学生取得学习成绩与付出努力的大小,又要注意现有的能力和能够开发的潜在能力。评价不足和评价过度都是不可取的。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吉诺特说过:“赞美具有摧毁性~赞美具有建设性~”这两句话都是正确的,言过其实的赞美,具有摧毁性,适度的赞美具有建设性。如果过度使用表扬,会导致孩子自满自傲,不能客观正确地评价自我,若稍遇坎坷便一蹶不振。只有建立在“以事实为依据”基础上的发自内心的夸奖 4 才会产生感情的“共鸣”,才会真正有力量。 3.不一而足,促进情感发展 俗话说:“十个指头有长短”,为此,我们对学生的评价也应该分层次区别对待,做到因人而异。更何况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指出:品德与生活课程的评价不宜全部量化,而是重视对儿童在健康、安全的生活,愉快、积极的生活,负责任、有爱心的生活,动脑筋、有创意的生活四个方面的个性化表现。特别是对待学习有困难以及学习积极性不高的那些学生,我们在对他们进行评价时,不能用统一的尺度去评价,而应该关注他们在其原有水平上的发展,做出期待式的评价。如 你帮我》这课时,评“光荣的值日生”“勤劳的小蜜蜂”,不能用同上《我帮你 样的标准评价。有些孩子在家是“小皇帝”“小公主”,为了激励他们产生”我也要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情感,可以先降低要求:一周里有2次值日工作做得好就评上奖;然后再逐步达到一周里5次值日工作做得好才能评上奖。 像这样“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注重评价的层次性,进而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 (二)着眼评价多样性,丰富学生情感 1(活动评价:品德与生活课程的基本特征是生活性。即:“课程遵循儿童生活的逻辑,以儿童的现实生活为课程内容的主要源泉,以密切联系儿童生活的主题活动或游戏为载体,以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儿童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尤其是低段的孩子采用活动评价,把学生平时经常碰到的但又不注意的事作为活动内容,学生有亲切感,有吸引力。在分小组进行穿衣比赛中进行了师生交流、生生交流,增大了每个学生发出和收取的信息,可以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团结合作的意识,进行了学习能力与方法上的评价,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生活能力。 2(存折评价:这种评价强调日常观察过程。教师对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出的情感、态度、能力、行为进行观察,并做记录,是评价学生学习过程的重要方法。在品德课程中,观察的内容主要包括学生知识、技能掌握的过程与方法,是否认真、积极参与活动,活动中是否充满自信,是否善于人合作等方面。还注意观察哪些学生对特定的活动表现出浓厚兴趣或展示技巧,他们遇到什么问题,解决困难的方法,取得的进步等都及时记录,并加以整理和分析。学生每人手中都有一个本子作为“存折”,如果在品德课上获得老师表扬一次,就写下表扬内 5 容,再由班级中队委在本子上记下10分并盖上班级公章。每个月再依据“存折”上的分数额评选品德优秀学生进行表彰,授予 “真善美”、“好儿童”、“心灵美”等称号,可联系班主任张贴在班级墙上,激励学生积极向上。 3(袋评价:在品德评价中,也应该于生活细节处观测学生的行为,并且要多角度地思考、判断,注意捕捉闪光点,而“成长记录袋”则不失为目前最佳载体。“成长记录袋”不仅可以收藏学生的作业、成果、自我教育、自我反省等自评资料,同时还可以收藏来自教师、家长、同学、社会对他们品德表现的测评等它评资料。它是学生品德形成过程的积累,其重要意义在于个性化地关注学生的态度、情感、行为的过程及结果,体现综合性、真实性,使学生在体验成功、感受进步的同时得到激励,发挥潜能。 学生的学习档案袋,主要由学生自主完成,但老师和家长也参与制作。如:一位学生的档案袋里有以下内容:“我的自画像”、“我的成长足迹”、“我的阳光”、“我的家乡考察报告”、“我的发现与收获”、“家长反馈意见表”等。每一份“记录袋”都体现个性化的评价过程,是一种发展性的评价,是评价儿童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一种有效的方法。在学习二年级下册的《一次运动会》这课时,让学生拿出时学习《多彩的课余生活》这个主题时制作的小卡片,课堂一下子热闹起来,有的说:“**,体育课上,你参加的锻炼活动越来越多了,你的身体肯定会更好。”有的说:“一年级时,我放学后,每天锻炼一小时。现在,我只是在体育课上锻炼身体,我的惰性多了,锻炼意识少了,真是太不应该了。”„„自评,他评中,学生或喜悦,或反思,成长记录袋中的内容触动了他们的心灵,显示了他们锻炼意识的变化轨迹,增强了他们锻炼身体、呵护身体的欲望。 三、丰富活动体验,以情激情 1.以真情感染真情 情感具有很强的感染性。只有教师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才能使受教育者产生心灵感应,产生动机。所以教师在教学时只有深入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才能以自己的真情实感感染学生。 根据学生崇拜名人和对榜样的心理需要,以名人、榜样之情感染学生,激发他们进行自我教育,产生强大的内驱力。低年级学生喜欢活动,品德与生活课程 6 以儿童直接参与的丰富多彩的活动为主要教学形式,强调寓教育于活动之中。这就对要求有丰富的活动作为载体。可组织学生参观先进人物事迹展览,请名人、英模报告,还可宣讲英模故事等。如上“寻访大师的童年”这一主题时,可以利用本地资源让学生去骆宾王公园、稠州公园等,看骆宾王、朱丹溪等名人塑像,请工作人员讲述他们的故事,从而使学生产生崇拜心理。 可就近用本校本班的优秀学生的动人事迹,来启发感染学生,使其学有榜样。如“评选班级小明星”,让学生当一回记者,在采访活动中让学生知道同学是如何养成良好的习惯和品质的。学生当评委这一过程其实也是一次很可贵的学习过程,让学生学会真诚地赞美别人,同时学会与他人交往。 2.用情境激发情感 情感具有综合的情境性。这种情境性就是在各种情感因素的作用下而形成的某种综合情势氛围。人的情感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不同的情境会产生不同的情感,所以,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为了唤起、培养和强化某种情感,就应尽力创设适合于教育教学内容需要的情境氛围。这犹如演员登台表演,要靠音乐、布景等艺术手段进行烘托一样,思想品德课的教学也需要情境的协调和配合。在良好的环境中,学生便会有一种美好的情感。如上《春天说了什么》,带领学生在校园里找春天,不仅使学生学会观察大自然,更激发了他们对春天的热爱之情。如上《我们都是集体的一员》让学生上台“折筷子”感受集体的力量大无比。要充分利用有特殊意义的场所(烈士墓前)、录相、影片、录音等,为学生提供丰富多采的道德情境和看得见、摸得着的感情材料,使学生在生动形象的教学氛围中,受到品德教育。 总之,在品德与生活课的教学中,我们必须树立情感教学意识,依据低年级小学生的身心特点,采取各种有效的方法和手段,为学生创设生动形象的学习情景,运用积极地多维评价,丰富活动体验,使学生在各种具体的生活情景中形成美好的情感,达到“转抽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的理想效果。 参考文献: 1.《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 2.解读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课堂教学评价标准 3.《陶行知文集》 7 巧妇取“米”用心“炊” ——浅谈在半小时课堂中创造性地使用品德教材 [内容摘要] 品德新课标提倡教师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从而提炼出源于学生生活又高于学生生活的有益的教育内容。这一观点,无疑为品德半小时课堂的践行点亮了一盏明灯。在本中,我从“深入领会教材,让教材更明晰;适当调整教材,让教材更亲和;合理补充教材,让教材更宽泛”三个方面阐述了如何在品德半小时课堂中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从而切实提高品德课程教学的实效性,让品德半小时课堂焕发出勃勃生机。 [关键词] 半小时课堂 创造性使用教材 焕发生机 作为一门生活化活动型的综合课程,《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要求以活动的方式来开展教学,这对许多老师来说,无疑是一个新的挑战,特别是教学这两门课程的教师多数是兼职,这使得他们没有充裕的时间和精力用于备课上。所以,部分老师拿到教材后,显得有些茫然,不知该怎样教。不少教师干脆照本宣科凭借教材让学生“看图说话”;还有一些教师则随意削减内容,甚至弃品德教材于不用。 这些现象均反映了教师在使用品德教科书上的盲目性和片面性。教科书是最重要的课程资源,也是教师最容易取得的课程资源。应该说,教材是根据课程标准编写的,体现了基本的教学要求,凝结了众多编写者的智慧。用好教材是上好课的基础,在品德半小时课堂中,我们该如何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深入领会,让教材更明晰 《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教科书作为连接师生活动的媒介,在教学活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可以说,教科书既是教师引导学生活动的工具,也是学生开展活动时可利用的资源。因此,教师能不能把教材“读懂”、“读深”、“读透”,成了品德课程能否有效实施的有力保障。 (1)捕捉关键词句思编者意图 8 不管是哪套品德教材,每一课中总会有一些能提示本课主题的关键词和提示语。如浙教版每个单元都有单元导语,课文中也有提示语和关键词。这些提示语文字虽然不多,却体现了编者的意图,体现了一个单元或一课教学内容的精髓,备课时抓住这些关键字词,也就抓住了教学重点。 如一位老师在研读《品德与社会》六上中的《我家住在新农村》一课教材时,发现了一句提示语:了解新农村的变化。教学时,她紧紧抓住这一句话,引领学生开展了一系列的主题活动:课前,寻找新农村的变化;课中,展示新农村的变化;课后,畅想未来农村的新变化。这些举措不仅使学生充分地感受到了农村所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而且,强烈地激发了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课堂上,学生交流汇报时,那真是群情振奋~有的展示了所拍摄的农村风光,有的朗诵了自己写的农村见闻,有的带来了新旧农村照片„„喜悦自豪溢于孩子们的言表。 (2)琢磨文字插图立教学目标 备课时,我们还需要仔细琢磨教材中的文字和插图,因为文字和插图体现了每一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我们要不断自问,教材为什么要出现这个范例。只有细细品味,我们才能明白教材范例的设计意图,顺利地呈现教学目标。 如一年级《我是小学生》一课中的“看我多精神”这个版块,教材中一共有三幅插图,这几幅插图分别呈现了学生坐、立、行正确的姿势。我们在备课时细读图文,脑海中就能逐渐呈现两个目标。从知识技能目标看,是让学生知道并初步掌握正确的“坐、立、走”姿势;从情感态度目标看,是引导学生认识到 “坐、立、行”姿势正确的重要性,使人看上去有精神。 (3)关注主题内容找准切入点 品德课程中的教学内容是“综合交叉,螺旋上升”的。同样的内容在后续年段中将会重复出现,但它绝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是螺旋的,提升的。要正确理解和把握教材,就要求我们教师能够全面关注各年级各册教材的同主题内容。如 “民风民俗”这个主题,一年级《欢天喜地过大年》了解的是春节的风俗;二年级《中秋节》这个话题重点在了解中秋节的知识;四年级上册《节日大观》要求知道世界上不同地区的人们都有自己的节日,了解不同民族独特的节日活动;六年级上册《民俗民俗大观园》一端旨在让学生了解家乡的风土民情,领略到祖国传统文化的魅力,激发民族自豪感。教师只有根据不同学生的认知水平, 9 准确找到教学目标的切入点和落脚点,才能使教学成为一个有系统有计划的发展过程,保证学生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持续发展。 2、适当调整,让教材更亲和 浙教版品德教材给教师的建议中指出:教师应当关注当地社会的发展和变化,及时丰富、充实课程内容,把静态的教学内容和学生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增进课程内容的现实性和亲近感。 教学中,我们应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针对教材中的一些不足之处,进行适当的调整,即对教学内容做出巧妙的“裁剪”, 或“增”或“删”,或“换”或“合”, 或提前或延后,突破固有的思维定势,从更深层次上认识教材和合理使用教材,使教材发挥其最大的功效,让重组创造之后的教材具有“本土化”特点,给学生一种亲切亲近的感觉。 如《交通连四方》是浙教版第四册第二单元“我看家乡新变化”中的一课,其教学目标是了解家乡的各种交通方式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交通网络;知道家乡交通方式与网络的发展与变迁;懂得交通与人们生活之间的联系。教材中只有简单的三幅图,几句简单的文字提示,其中第二幅插图,呈现的是上海的交通图,游离于我们生活之外,难以唤起学生相关的体验,为了能更好地达成本课的教学目标,我在教学这一课时大胆地对教材进行了重组整合,去掉了上海交通图这一内容,引进了许多本土交通资源,如让学生聊自己的上学方式,看义乌交通图,讲家乡交通发展的故事,说家乡便捷的交通给生活带来的变化,为家乡的小商品设计最佳的运输线路等等,通过这一系列的主题活动,一个纵横交错、四通八达的现代化的义乌交通网络自然而然地在学生的脑海里形成了,学生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家乡交通发展给生活带来的翻天覆地的变化,较好地达成了这一课的教学目标。 3、合理拓展,让教材更宽泛 新课标指出:“品德课程内容应从教科书扩展到所有对儿童有意义、有兴趣的题材;课堂应从教室扩展到家庭、社区及其儿童的其他的生活空间”。现代课程论则主张:教学应以课程为目标之“本”,教材为载体之“本”。因而在教学实践中,我们需要要以课程标准为本,进行教材的合理补充,让教材更宽泛。 (1)以课本为蓝本进行拓展 10 品德课程的教科书是教师引发儿童活动的工具,是儿童开展活动时可利用的资源。所以,教师一定要跳出“教课本”的老框框,我们可以把教材当做“蓝本”进行再创造,再拓展。当然,我们的创造和拓展不能随心所欲,而是要有规则,要有航道,这规则与航道就是课程标准。在备课时,我们要充分考虑本地的实际和儿童的实际,把社会中新的信息以及儿童生活中的新事物、新问题、新现象等及时收到课堂教学内容中去,这样,才能把品德课上得真实、自然、鲜活。 例如二年级上册《五星红旗升起的地方》一课,课本所呈现的关于“五星红旗”的教学内容比较单薄,只有一面五星红旗、一则小知识、一个小调查和一个小评判。我校的虞平平老师在上这一课时大胆地对教材进行了二度加工创造,她撷取了大量的生活素材和感人画面用来充实教材,并设计了如下三大板块的教学内容: 板块一:认识国旗。首先,以歌曲《国旗国旗真美丽》导入课题,让孩子说国旗,赏国旗,了解国旗的来历,学习国旗的象征意义。 板块二:热爱国旗。以“五星红旗升起的那一刻”为话题,通过“奥运冠军领奖台上升起的国旗”“四川特殊学校的升旗仪式”等图片的展示,让学生一次次走进五星红旗升起的地方,感受那一幕幕令人激动的场面,从而激发热爱祖国热爱五星红旗的情感。 板块三:尊敬国旗。通过对课本图片中升旗礼仪的讨论,使学生明确升国旗时要遵守礼仪规范;现场模拟升旗仪式,让学生将升旗的有关规范知识马上应用于模拟表演当中,借此唤起儿童强烈的生活体验,深入感受升国旗时的庄严气氛,进一步激发学生生尊敬国旗,热爱国旗的情感。 可以说,虞老师在紧紧把握课本内容的基础上对教材进行了创造性的拓展,使教材的内容变得鲜活饱满,使品德教育充满了浓郁的生活味。 (2)以活动作载体进行拓展 儿童天性好玩,生性好动,活动不仅是儿童认识的源泉,也是儿童发展的基础。活动性是品德课的重要特点,本课程的呈现形态主要是儿童直接参与的主题活动、游戏和其他实践活动,课程目标主要通过教师指导下的各种教学活动来实现。教师在备课时的主要任务是设计恰当的主题教学活动,考虑合适的组织形式,帮助学生寻找、搜集和利用教学资源。需要注意的是教师设计的主题活动其落脚 11 点是起到一种引导作用,引导儿童在活动中产生激情,在活动中建构认知,在活动中实践行为。 例如上《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上册《你是我的好朋友》这一课时,可以这样设计教学活动:一、介绍好朋友:伴随着欢快的《找朋友》歌曲,学生上台介绍自己的好朋友,讲述两人之间的故事;二、种植“友谊树”:欣赏正反两个故事,讨论种植友谊树需要什么,三、制做闪光卡:把赞美的话写在闪光卡上,赠送给自己的好朋友。 这样整堂课由三个活动板块组成,在轻松愉快的教学活动中,学生知道了朋 互相帮助;应该学会欣赏与宽容,善于发现朋友身上的闪光友间应该互相关心, 点;应该珍惜可贵的友情。这样的主题活动,不仅很好地拓宽了教材,而且激起了学生强烈的情感体验,何乐而不为呢, 又如在教学《品德与生活》第一册中的《我爱秋天》一课时,一位教师设计了听秋天的风雨声,感受秋天的宜人气候;摸秋天的花朵,感受秋天花朵的多姿多彩;玩秋天的落叶,感受秋天的快乐;尝秋天的水果,感受秋天是丰收的季节;读秋天的儿歌,抒发对美丽秋天的感受等主题欣赏活动。可以说,该老师充分考虑到了一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通过引领学生调动各种感官,加深了对秋天的认识,从而深刻感悟到秋天是一个美丽的季节。 除了上述活动形式外,课堂教学活动形式还有游戏活动、制作活动、表演活动等等。我们要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实际,灵活地选用、整合、设计学生喜爱的活动形式,这样才能使我们的品德课堂变得快乐而有效。 “问君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品德教材中的学习资源是有限的,而我们由此创造出来的学习资源却是无限的。我相信,只要我们这些巧妇取“米”用心“炊”,品德半小时课堂必定能焕发出勃勃生机。 12
/
本文档为【转抽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金碧花】,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