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汽车安全性发展历程

2017-09-18 12页 doc 453KB 26阅读

用户头像

is_219945

暂无简介

举报
汽车安全性发展历程汽车安全性发展历程 车身结构的设计,对于汽车安全性,到底有怎样的影响,本文就以汽车在百年历程中的安全性变革和车身结构的变化为例,解读车身设计的重要性。汽车的安全性不是以钢板的厚薄,或是车身的重量大小来评判,优良的车架结构才是汽车安全的最终保障。 让我们从汽车诞生开始谈起。汽车的安全性在百年的发展历程中,是越来越被看重的一环,在汽车刚刚诞生的年代,由于内燃机技术的限制,汽车的时速并不比马车快上多少,汽车的车身结构,也脱胎于马车。 1912年,福特T型车,车身采用非承载式结构,引擎,前后轴都和车底的大梁相连。驾驶者的坐姿跟...
汽车安全性发展历程
汽车安全性发展历程 车身结构的,对于汽车安全性,到底有怎样的影响,本文就以汽车在百年历程中的安全性变革和车身结构的变化为例,解读车身设计的重要性。汽车的安全性不是以钢板的厚薄,或是车身的重量大小来评判,优良的车架结构才是汽车安全的最终保障。 让我们从汽车诞生开始谈起。汽车的安全性在百年的发展历程中,是越来越被看重的一环,在汽车刚刚诞生的年代,由于内燃机技术的限制,汽车的时速并不比马车快上多少,汽车的车身结构,也脱胎于马车。 1912年,福特T型车,车身采用非承载式结构,引擎,前后轴都和车底的大梁相连。驾驶者的坐姿跟当年的马车类似。T型车由于低 廉的售价,获得了空前的成功,从某种意义上讲,他解放了马车,但是那个年代对于汽车的安全性概念几乎为零。T型车以现今的安全角度去看,是一辆风险系数极高的车。 1920年代的劳斯莱斯,采用大梁式的非承载式车身设计,这样的设计虽然能让车子的底盘拥有不错的强度,但车身依然脆弱。如果发生碰撞,引擎会直接冲进驾驶室,虽然出现了和今天的汽车相似的A,B,C柱设计,但在事故中车身脆弱的结构根本无法保证驾驶室的安全。这个年代的汽车,注重的是豪华,马力,汽缸数量,安全性依然是被忽略的一环。 汽车的安全性开始得到重视是在上个世纪50年代以后,奔驰W111是第一个拥有碰撞吸能区设计的车型,第一次将车身划分为刚性区域和吸能变形区域,在碰撞发生时,刚性较弱的吸能区域首先变形吸收碰撞的能量,而乘员区域为刚性较强的区域,则不易发生变形。 汽车史上的第一次碰撞试验,时间为1959年9月10日。测试车型正是奔驰W111,当年的碰撞测试以喷气引擎驱动汽车正面碰撞硬质壁障,已经具备了今天碰撞测试的雏形。由于碰撞测试的引入,汽车安全性方面的研发开始加速,安全带,可溃缩的转向机构,安全气囊相继出现。 当年的车体结构示意,引擎仓和尾箱部分,均采用强度较低的吸能区设计,而乘坐仓则经过特别的强化。这样的设计已经具备了现代轿车车身结构的雏形。 美国车给人以宽大厚实安全的印象,但上世纪50年代的车型安全 性却不容乐观,这台1959年雪佛兰汽车在现代碰撞测试中表现让人失 望。由此可见空有厚实的外壳,对于安全性能也毫无帮助。 上世纪80年代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也推动了汽车安全性的革 新,模拟碰撞试验能让汽车的研发成本更低,更加安全和高效。 【计算机模拟碰撞示意】 有限元分析软件,能有效的模拟车架在受力情况下的反应,这为汽车车架构造的设计提供了很大的便利和帮助。以往需要耗费大量时间和财力才能获得的数据,如今只需要几个小时就能获得精确的数据,大大缩短了研发的周期。 随着计算机技术,焊接工艺,材料技术的提升,现代汽车的车身设计更加科学,非承载式车身变为了更加合理的承载式车身,让车架成为一个整体而不像过去那样底盘和车身分开。合理的力学分析让车架能有效分解碰撞时的能量,上图为丰田的GOA安全车身。 汽车的车身设计近年来提升非常明显,上图为上世纪九十年代的帕萨特和捷达在碰撞测试中的表现,可以看到车架的行变量是非常明显,即使采用了刚性与吸能区结合的车架设计,但当年的材料和制造工艺依然无法让人满意。 2006款帕萨特(迈腾)在相同的碰撞测试中的表现,相对于上世 纪90年代的车型,A柱在碰撞中几乎没有形变,从帕萨特的安全性提 升上,能看到十年间汽车安全性的变革。 迈腾合理的车架设计及高刚度钢材的使用还有先进的制造工艺, 都是其安全性能提升的缘由。国外的测试表明迈腾的车身抗扭刚性达 到了32400Nm/degree,这样的数据表明迈腾的车架刚性是非常优秀的。 日系车本田奥德赛使用本田的G-CON 安全车身技术,其车身架构设计可以作为一个优秀的,红色部分采用高强度的钢板,黄色部分强度略低,绿色箭头表明了再发生碰撞时撞击力的传递方向。A柱,B柱和车底均采用高强度的钢板冲压制造,将形变控制在最低的水平。奥德赛在碰撞测试中也获得不俗的成绩。 本田飞度采用ACE设计理念,前部吸能区设计了两个Y字形结构,它可以有效的将正面撞击的能量进行均匀分配,将冲击力更好的吸收到车辆上部和下部的车身结构中。(图中蓝色箭头为能量预设分散方向) 日系厂商非常重视车身架构的设计,马自达3H高强度车身架构不 仅使用在马自达车型上,连福克斯这样的欧系车也从中获益,上图为 福克斯的3H车身架构,福克斯的安全性能也得到了市场的认可。 如今越来越多的车型使用先进的三层笼式车身结构,如上图所示, 车架的主要受力结构采用三层钢板冲压,三层钢板由外到内强度逐级 提升,最里层(右侧箭头)材质为强度和厚度最高硼钢板。 汽车安全性不仅是结构上的变化,材质上也在发生着变化,上图是奥迪A8的ASF全铝车身,铝合金比同等强度的钢材更轻,在不减弱车架强度的同时能有效减轻车身的重量,而车身重量越轻,不仅能让动态表现更好,更节油,在发生碰撞时产生的能量也越小,也就是说车子会更加安全。 复合材质的一体式车架设计目前已经广泛使用到超级跑车上,这 种结构的强度远远高于目前普通家用轿车的车身结构,但高昂的造价 限制了其运用范围,相信以后会有更多的车型用上这项科技。 McLaren MP4-12C的车身结构,驾驶仓类似浴盆的设计,在发生 事故时能最大限度的保证驾驶舱的完好。 美国的IIHS机构曾经做过一次跨越50年的汽车碰撞测试对比,从中也可以看到汽车安全性能在半个世纪中得到的提升,两台雪佛兰轿车,分别诞生于1959年和2009年。 1959年的雪佛兰Bel Air在碰撞后车头陷入了驾驶舱,A柱严重扭曲,车门严重变形根本无法打开,厚厚的引擎盖没有任何形变,驾驶者必定凶多吉少。而2009年的雪佛兰Malibu虽然车头损失惨重,发动机已经下沉,但驾驶舱完好无损,A柱保持完好,车门可以顺利打开,引擎盖弯折,这样的碰撞中驾驶者生还希望很大。 汽车安全性的发展是汽车工业发展的一个旁证,本文通过对汽车车 架发展历程的分析,也为了说明汽车的被动安全性的核心来自于优秀 的车架设计,钢板厚薄论是非常不具备科学依据的。
/
本文档为【汽车安全性发展历程】,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