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针灸歌赋中的针灸原则及针灸宜忌

2019-04-26 8页 doc 21KB 33阅读

用户头像

is_260251

暂无简介

举报
针灸歌赋中的针灸原则及针灸宜忌针灸歌赋中的针灸原则及针灸宜忌 摘要:针灸歌赋是古人编撰的关于穴位,针灸治疗等方面的简单、易懂、便于记忆的一种歌赋。里面汇聚了前人无限的智慧,它对复杂繁琐的穴位进行了归纳,对针灸的学习极有帮助。 关键词:宜忌  原则  针灸 针灸歌赋是古人编撰的关于穴位,针灸治疗等方面的简单、易懂、便于记忆的一种歌赋。里面汇聚了前人无限的智慧,它对复杂繁琐的穴位进行了归纳,对针灸的学习极有帮助。 我是在本学期的针灸歌赋选读课上才开始接触针灸这门学问的。此前我对于针灸是一无所知,但是却有着极大的兴趣,在本次的课程中,针灸神秘的面纱在我面前被一...
针灸歌赋中的针灸原则及针灸宜忌
针灸歌赋中的针灸原则及针灸宜忌 摘要:针灸歌赋是古人编撰的关于穴位,针灸治疗等方面的简单、易懂、便于记忆的一种歌赋。里面汇聚了前人无限的智慧,它对复杂繁琐的穴位进行了归纳,对针灸的学习极有帮助。 关键词:宜忌  原则  针灸 针灸歌赋是古人编撰的关于穴位,针灸治疗等方面的简单、易懂、便于记忆的一种歌赋。里面汇聚了前人无限的智慧,它对复杂繁琐的穴位进行了归纳,对针灸的学习极有帮助。 我是在本学期的针灸歌赋选读课上才开始接触针灸这门学问的。此前我对于针灸是一无所知,但是却有着极大的兴趣,在本次的课程中,针灸神秘的面纱在我面前被一层层揭开,而我也得以认识与了解这中华医学的结晶。 对于初学者的我来说,首先需要弄清的是针灸原则及针灸宜忌。下面就让我来总结一下。 针灸治疗原则,就是应用针灸治疗所遵循的准则,在论治过程中,均以治疗原则为指导。关于针灸对疾病的治疗原则,《灵枢·九针十二原》说:“凡用针者,虚则实之,满则泄之,宛陈则除之,邪盛则虚之。”《灵枢·经脉》说:“盛则泻之,虚则补之,热则疾之,寒则留之,陷下则灸之,不盛不虚,以经取之。”针灸施治的方法,是根据疾病发展变化的性质来决定的,疾病性质虽然错综复杂,千变万化,施治时总不离其准则,从中医整体观念出发,根据疾病的现,灵活施治。对针灸治疗原则的具体运用可从标本缓急、补虚泻实和三因制宜等方面予以阐述。 一、标本缓急 标与本、缓与急是相对的概念,在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标本缓急复杂多变。《素问·标本病传论》云:“知标本者,万举万当,不知标本,是谓妄行。”强调了治疗疾病掌握治标治本原则的重要性。 《行针总要歌》云:见病行针须仔细,必明升降阖开时, 邪入五脏须早遏,祟侵六脉浪翻飞, 乌乌稷稷空中堕,静意冥冥起发机, 先补真阳元气足,次泻余邪九度嘘, 同身逐穴歌中取,捷法昭然经不迷。 看到患者需要针刺治疗时要仔细考虑,必须明确疾病的轻重缓急,气血流注和穴位开阖时问,邪入五脏须早早遏止,病邪侵入六腑,经脉气血就有逆乱变化,脉象紊乱,似动中若隐若现,医生持针在手,如弩之扣机待发,必须专默精诚,不可稍事外顾。先补元阳之气,再多次反复泻出邪气,根据歌赋中的穴位选择使用,有条不紊,简捷有效。 总之,病有标本缓急,治有先后独并。治病求本是治疗的大法,急则治标、缓则治本、标本兼治则是根据具体病情制定的具体原则。 二、补虚泻实 补虚就是扶助正气,泻实就是祛除邪气。《素问·通评虚实论》说:“邪气盛则实,精气夺则虚。”《灵枢·经脉》说:“盛则泻之,虚则补之。”这是针灸补虚泻实的基本原则。运用针灸补虚泻实这一原则,除正确掌握针灸补泻、*作方法外,还必须熟悉本经补泻、异经补泻和子母补泻等方法。 说到补虚泻实,就不得不提到《补泻雪心歌》这篇歌赋。 行针补泻分寒热,泻寒补热须分别, 拈指向外泻之方,拈指向内补之诀。 泻左须当大指前,泻右大指当后拽, 补左次指向前搓,补右大指往上拽。 如何补泻有两般?盖是经从两边发。 行针时根据病症的寒热虚实应采用补泻手法,用泻法泻实证、热证,用补法补虚证、寒证,必须分别开。一般捻针向外为泻,捻针向内为补,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但因为经脉分布在人身左右两侧,故此左右穴位的捻转补泻法不同。泻左侧穴,大拇指向前为泻;泻右侧穴,则大拇指向后捻针为泻。补左侧穴,次指向前搓针柄为补;补右侧穴位,则大拇指向前捻针为补。 补泻又要识迎随,随则为补迎为泻。 古人补泻左右分,今人乃为男女别。 男女经脉一般生,昼夜循环无暂歇, 两手阳经上走头,阴经胸走手指辍, 两足阳经头走足,阴经上走腹中结。 随则针头随经行,迎则针头迎经夺。 迎随补泻法,针刺时针尖斜向顺经脉走行的方向为补,针尖斜向逆经脉走行的方向称为迎,是泻法。古时针灸师迎随补泻也按身之左右有分别,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现时按男女性别手法不同。但是男女经脉是一样的,都是昼夜循环不止,手三阳经从手走头,手三阴经从胸走手,足三阳经从头走足,足三阴经从足走腹的,因此不应不同。总之,随顺着经脉走行进针的即为补法,逆着经脉走行进针的即为泻法。 更为补泻定吸呼,吸泻呼补真奇绝, 补则呼出却入针。 呼吸补泻法首先定患者的呼吸,吸气进针,呼气出针为泻法;呼气进针,吸气出针为补法。 要知针用三飞法,气至出针吸气入, 疾而一退急扪穴。泻则吸气方入针, 要知阻气通身达,气至出针呼气出, 徐而三退穴开禁。 要知道进针和出针也分补泻,名三飞法。吸气时进针,得气后即出针,快速出针并急扪穴孔是补。吸气人针,得气后在呼气时出针,针慢慢地分三次退出,不扪针孔是泻。 在《金针赋》中也有提到补虚泻实的原则: 观夫针道,捷法最奇,须要明于补泻,方可起于倾危。先分病之上下,次定穴之高低。头有病而足取之,左有病而右取之。男子之气,早在上而晚在下,取之必明其理;女子之气,早在下而晚在上,用之必识其时。午前为早属阳,午后为晚属阴,男女上下,凭腰分之。 针灸的方法简便,收效快。但须明白针灸补泻的道理,才能使病人转危为安。根据病位的上下,决定穴位的上下。头部有病,取足部的穴位,身体左边有病取右边的穴位。男子的气机,午前在腰以上,午后在腰以下,针刺时须明白这个道理;女子的气机,午前在腰以下,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午后在腰以上,针刺时要根据时间选穴。午前为早,属阳,午后为晚,属阴,男女阴阳气机是根据腰部分上下的。 手足三阳,手走头而头走足;手足三阴,足走腹而胸走手,阴升阳降,出入之机。逆之者为泻为迎;顺之者为补为随。春夏刺浅者以瘦,秋冬刺深者以肥。更观元气厚薄,浅深之刺犹宜。 手三阳由手走头,足三阳由头走足;手三阴由胸走手,足三阴由足走腹,两肢上举时,六条阴经由下而上,六条阳经由上而下,阴升阳降,是气机出入的通路。逆着经络针刺为泻法,为迎;顺着经络针刺为补法,为随。春夏季节与瘦人宜刺浅,秋冬季节与肥人宜刺深,更须根据元气的厚薄,决定针刺的深浅。 原夫补泻之法,妙在呼吸手指。男子者,大指进前左转,呼之为补,退后右转,吸之为泻,提针为热,插针为寒;女子者,大指退后右转,吸之为补,进前左转,呼之为泻,插针为热,提针为寒。左与右各异,胸与背不同,午前者如此,午后者反之。 补泻的效果,在于讲究呼吸的配合和手指的功力。针男性,大指向前针左转,患者呼气时进针,为补法;大指向后针右转,患者吸气时进针,为泻法;提针会产生热感,插针会产生凉感。针女性,大指向后针右转,患者吸气时进针为补;大指向前针左转,患者呼气时进针为泻;插针会产生热感,提针会产生凉感。针刺左与右是不同的,胸与背是不同的,午前针刺方法是这样的,午后针刺,方法相反。 总的来说针灸补虚主要通过补其本经、补其表里经和虚则补其母的方法选穴配伍,并结合针刺手法之“补法”施用,达到“补”的目的。如果某脏腑的虚证,尚未涉及其他脏腑者,均可选用本经腧穴,施用补法治疗。例如:肺虚可取肺经腧穴,大肠虚可选用大肠经腧穴 等。若涉及与之相表里的脏腑,均可选用与其相表里脏腑经脉的腧穴。 而针灸泻实主要通过采取泻其本经、泻其表里经和实则泻其子的方法选穴配伍,并结合针灸手法之“泻法”施用,达到“泻实”的目的。某脏腑实证,如果尚未涉及其他脏腑者,均可选取本经腧穴,施以泻法治疗。例如:肝实者选取肝经腧穴以泻之,胆实者选取胆经腧穴以泻之等。泻其本经,一般多取本经合穴和本腑募穴;急症属实者,可取本经郄穴和井穴。如若涉及与之相表里的脏腑,可选取相表里脏腑经脉的腧穴,并施以泻法治疗。 三、三因制宜 三因制宜,是指因时、因地、因人制宜。即根据季节、时辰、地理环境和治疗对象等不同情况而制定适宜的治疗方法。 因时制宜即根据不同季节、时辰的特点,制定出适宜的治疗方法。 因地制宜即根据不同的地理环境特点制定适宜的治疗方法。 因人制宜即根据患者的性别、年龄、体质等的不同特点制定适宜的治疗方法。 在针灸歌赋中,这条原则显得尤为重要,而且变化无穷。 《行针总要歌》云:黄帝金针法最奇,短长肥瘦在临时, 但将他手横纹处,分寸寻求审用之。 针灸是非常奇妙的方法,医者应根据不同高矮肥瘦类型的病人分别进行治疗,利用患者手指同身寸的长度作为尺寸,度量取穴后针灸。 身体心胸或是短,身体心胸或是长, 求穴看纹还有理,医工此理要推详。 不同患者的形体胖瘦各不相同,因此取穴时应因人而异。医生要明白这个道理,才能取准穴位。 定穴行针须细认,瘦肥短小岂同群, 肥人针入三分半,瘦体须当用二分, 不肥不瘦不相同,如此之人但着中, 只在二三分内取,用之无失且收功。 取穴行针需要仔细分辨,不同的病人因为形体高矮肥瘦不同而取穴并不相同,形体肥胖宜深刺,消瘦宜浅刺,不胖不瘦则取中,针二、三分,既不深又不浅,便可取得疗效。 《标幽赋》中也有提到:拯救之法,妙用者针。察岁时于夫道,定形气于予心。春夏瘦而刺浅,秋冬肥而刺深。 救治疾病的方法,针刺有绝妙的效果。医者要明察天时、自然界的变化,确定病人的形体和气质分类。在春夏季节和对瘦人应浅刺,在秋冬季节和对肥胖的人应深刺。 总之,疾病的发生、发展与转归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如时令气候、地理环境、体质强弱、年龄大小等。因而在治疗上须依据疾病与气候、地理、病人三者之间的关系,制定相适宜的治疗方法,才能取得预期的治疗效果,这是针灸学的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在治疗上的体现。 除了针灸原则,针灸宜忌也是非常重要的。 针灸宜忌是指不宜针刺的情形,如色脉不顺、大饥、大饱、大劳等,大致可以分为4种情况。即施术部位的宜忌、患者体质的宜忌、病情性质的宜忌、刺灸时间的宜忌。 施术部位的宜忌:避开要害部位,如内脏、重要血管筋骨等;禁刺、禁灸穴位操作时小心谨慎等。 患者体质的宜忌:不同的体质、年龄采用不同的刺灸量等。 病情性质的宜忌:危重病候不宜针刺;暂时现象不要急于施针;不同性质的疾病,采用不同的刺灸方法。 刺灸时间的宜忌:留针的久暂应根据具体情况而定;施针的时刻和时令等。 《行针总要歌》云: 大饥大饱宜避忌,大风大雨亦须容, 饥伤荣气饱伤腑,更看入神俱避之。 大怒、过饱、饥饿时不宜针刺,大风大雨之时也不宜针刺。饥饿可伤及荣气,过饱可伤及脏腑,使机体损伤,所以不宜针刺。
/
本文档为【针灸歌赋中的针灸原则及针灸宜忌】,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热门搜索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