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心理学课程标准

2017-09-26 17页 doc 35KB 143阅读

用户头像

is_531654

暂无简介

举报
心理学课程标准心理学课程标准 《心理学》课程标准 教育学教研室 第一部分 前言 一、课程性质 《心理学》是师范院校开设的一门公共必修课程,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揭示心理规律的一门科学。是阐述心理学基本原理、原则,实施要领与细则的一门基础理论课程。 二、课程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是心理学原理中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的心理现象以及心理学的基本规律,以及对基本原理规律的应用,难点是运用所学的心理学原理规律对心理现象的解释与运用。 三、基本理念 ? 面向全体学生,本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注重素质教育。课程特别强调要关注每个学生的情...
心理学课程标准
心理学课程 《心理学》课程标准 教育学教研室 第一部分 前言 一、课程性质 《心理学》是师范院校开设的一门公共必修课程,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揭示心理规律的一门科学。是阐述心理学基本原理、,实施要领与细则的一门基础理论课程。 二、课程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是心理学原理中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的心理现象以及心理学的基本规律,以及对基本原理规律的应用,难点是运用所学的心理学原理规律对心理现象的解释与运用。 三、基本理念 ? 面向全体学生,本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注重素质教育。课程特别强调要关注每个学生的情感,注重素质教育 激发他们学习心理学的兴趣,帮助他们建立学习的成就感和自信心,使他们在 学习过程中了解、理解、掌握心理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具有一定分析儿童心理 现象,解决儿童心理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整体设计目标,本课程的目标是以学生已有的日常心理学知识为基础,以学生已有的情感态体现灵活开放 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的发展为背景,培养学生分析儿童心理现象,解决儿 童心理问题的能力。课程目标设定为三个维度的目标,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同时,课程从学生日常生活与学习出发,关注与中 小学教育教学的联系,强化学生运用心理学知识服务今后教育教学的意识。 ?突出学生主体,促进学生的发展是课程的出发点和归宿。本课程在目标设定、教学过程、课程尊重个体差异 评价和教学资源的开发等方面都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课程实施应成为学 生在教师指导下构建知识、提高技能、磨砺意志、活跃思维、展现个性、发展 心智和拓展视野的过程。 ?采用活动途径,本课程倡导任务型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感知、体验、实倡导体验参与 践、参与和合作等方式,实现任务的目标,感受成功。在学习过程中进行情感 和策略调整,以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使学生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 教育理论素养与教育教学技能的提高。 ?注重过程评价,建立能激励学生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发展的评价体系。该评价体系由形成促进学生发展 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构成。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应以形成性评价为主,注重培养 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信心。终结性评价应着重检测学生基础知识与技 能的学习情况,使学生具有根据儿童心理规律,解决教育问题的能力。评价要 有利于促进学生教育综合运用能力的形成和学生健康人格的发展;促进教师不 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促进本课程的不断发展与完善。 1 ?开发课程资源,本课程要力求合理利用和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给学生提供贴近学生实际、贴近拓展学用渠道 生活、贴近时代的内容健康和丰富的课程资源;要积极利用音像、电视、刊 杂志、网络信息等丰富的教学资源,拓展学生学习和运用心理学知识的渠道; 结合教育见习,积极鼓励和支持学生主动参与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四、设计思路 1、心理学课程注重与学生生活实际相结合,要求学生在了解、理解、分析儿童心理现象与事实的基础上,逐步学会运用基本的心理学原理探究儿童教育过程及其规律等。 2、课程内容的设计以可持续发展为指导思想,全面体现心理学课程的基本理念。 3、课程由课堂教学和教学实践活动构成,以课堂教学为主,教学实践活动为辅。课程的设计注意其结构的相对完整性,教学内容新颖、充实,使课程具有较强的基础性和时代性。 第二部分 课程目标 本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的从事中小学教育教学工作的综合运用能力。这种综合运用能力的形是建立在学生基本心理学理论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素养整体发展的基础上。心理成 学知识是综合教育运用能力的基础,文化意识直接影响问题解决的水平。情感态度是影响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重要因素,学习策略是提高学习效率、发展自主学习能力的保证。这几个方面共同促进教育综合运用能力的形成。本课程目标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来表述,这三个维度在实施过程中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一、课程教学目标与要求: (一)使学生了解心理学所研究的主要心理现象发生发展过程,掌握正常人的心理活动一般规律,从理论上弄清人的心理本质和在各种实践活动中充分发挥人的因素的作用。 (二)使学生能针对心理现象做出客观分析,运用基本的心理学原理与规律去指导自己的学习和以后的工作。 (三)从师范院校各专业本科培养目标出发,使学生具有运用心理学知识去探索教育教学工作学生的心理特点的初步能力,力求将有关规律应用于中小学教育教学实践,同时为以后学好教育理论做准备 二、课程的三维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 通过教学,使学生识记并理解心理学中的主要术语、概念和观点 结合实际,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心理学的基本原理与知识 ? 通过教学实践活动使学生学会与人合作、交流,学会倾听别人的观点,具备相应的人际交往知 识。 ? 结合教育见习,使学生具有现代中小学教育教学工作的基本理念,懂得学校的常规要求,能结 合所学理论知识解决学校中实际问题。 ? 通过学生自学阅读相关学习材料,使学生能用自己的话表达有关的心理观、教育观念与理念, 表达自己的学习的体会、看法,并能够与别人交流,完善问题。 2 (二)过程与方法 ? 结合课堂教学教师的讲授,掌握有关基本概念与原理 ? 通过谈话与讨论,重点理解心理现象与心理问题 ? 通过小组讨论,能够运用分析、比较、综合等方法了解并解释常见的儿童心理问题,具备教 育的基本能力。培养学生合作与交流的能力。 ? 结合教育见习,强化心理学的基本理论,能运用心理学知识分析儿童心理特点,能进行课堂 教学的心理分析。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教学中强化学生对儿童问题的关注,能结合生活中的家庭教育问题进行思考 ? 培养学习相关教育学科知识的兴趣,增强对专业的情感,对教育对象的了解与热爱,逐步形 成责任感与使命感。 ? 具有积极参与心理与教育活动的动机与兴趣,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 热爱中小学教育事业,热爱儿童,具有与儿童一起活动、分享的童心与爱心 ? 使学生具有积极关注和参与各种社会机构组织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热情,在学习的过程中 形成尊重他人、善于合作、不断进取的态度。 第三部分 内容标准 一、教学内容的层次要求 学习层次水平 教学要求水平 了解水平 知道名词、概念、知识的基本内容 领会基本概念和原理,能解释有关概念和原理的区别与联系,它是在 理解水平 “了解”基础上的提高了的能力要求 掌握水平 能运用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分析和阐述有关的理论和实际问题。它是 在“理解”基础上更高一层的能力要求 二、课程内容、内容标准及其教学建议 课题一 绪论 学习目标:1、理解心理学研究对象与内容 2、了解心理学理论的建立与发展及其主要流派 3、理解并掌握心理学学习的意义与研究方法 主要内容 内容标准 教学建议 第一节 心理学研究一、 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联系日常生活对学前教育的了解进的对象与内容 二、 心理现象包括的内容 行谈话加以理解有关知识 3 第二节 心理学理论的一、 心理学的建立与发展 教师提出问题,学生阅读教材内容, 建立与发展 二、 心理学的流派 通过师生谈话学习相关知识 第三节 学习心理学的一、学习心理学的意义 在学生自学阅读有关知识的基础上,意义与方法 二、学习心理学的方法 教师系统讲授、谈话进行教学 课题二 心理的实质 学习目标:1、了解历史上的心理观 2、领会和理解心理的实质问题: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能动的反映。 主要内容 内容标准 教学建议 第一节 心理是一、脑的结构(神经系统的结构:神讲解与讨论相结合,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脑的机能,脑是经元、脑的结构、三沟四叶等) 解决问题 心理的器官 二、脑的机能(神经系统的功能:反 射与反射弧 、反射的种类等) 第二节 客观现一、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 教师引导学生学习有关知识,对存在加以分实是心理活动的二、客观现实是心理活动的源泉 析讨论,学习新知识 源泉与内容 第三节 心理一、心理的主观性 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教师提出问题提供学生具有主观能动性 二、心理的能动性 思考并解决问题 第四节 心理是一、心理是在实践活动中产生 案例分析进行教学活动 在实践活动中产二、心理是在实践活动中发展 生和发展的 课题三 注意 学习目标:1、学生掌握注意的基本概况 2、重点理解注意的分类与注意的品质 3、学习难点是注意规律在教学中的运用 主要内容 内容标准 教学建议 第一节 一、注意及其特点、功能 教师结合有关内容补充说明问题 注意的概述 二、注意的外部表现 三、注意的种类 第二节 注意的一、注意的范围(广度) 学生自学阅读教材找出问题,师生谈话品质 二、注意的稳定性 对问题进行理解,教师归纳总结加以说 三、注意的分配 明 四、注意的转移 第三节 注意规律一、无意注意在教学中的运用 通过启发讲授,谈话、自学阅读等方式 4 在教学中的运用 二、有意注意在教学中的运用 理解教材内容 三、无意注意与有意注意在教学中交替 进行 课题四 感觉与知觉 学习目标:1、了解并掌握感觉与知觉的基本知识 2、重点理解感觉与知觉的概念、规律及其在教学中的运用 主要内容 内容标准 教学建议 一、感知觉的概念 学生结合教材有关内容阅读学习,第一节 感知觉的概述 (一)感觉的概念 并由学生提出理解问题的重点,教 (二)知觉的概念 师根据学生的解释与理解,补充说 二、感知觉的种类 明问题 一、感觉的规律 1、学生自学阅读教材找出问题,第二节 感知觉的规律(一)感受性与感觉阈限概念 教师提供心理现象加以说明问题,及其运用 (二)感受性与感觉阈限关系 2、师生谈话对问题进行理解,教 二、感觉适应规律 师归纳总结加以说明 (一)感觉适应及其规律 (二)感觉的相互作用 三、知觉的特征 课题五 记忆 学习目标:1、了解记忆的基本知识 2、重点理解记忆过程 3、掌握记忆的规律,并能加以运用 主要内容 内容标准 教学建议 第一节 记忆的概述 一、记忆及其过程 通过启发讲授,谈话、等方式理解教材 二、记忆的意义 内容 三、记忆的分类 第三节 记忆过程分一、识记与保持 学生自学阅读教材找出问题,师生谈话析 二、再认与回忆 对问题进行理解,教师归纳总结加以说 明 第三节 记忆保持的一、遗忘及其规律 教师结合有关内容补充说明问题 基本规律 二、遗忘的原因 5 三、影响遗忘的因素 课题六 思维 学习目标:1、理解思维及其特点 2、重点掌握思维的过程与形式 3、理解并掌握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 4、树立科学的思维观与方法论 主要内容 内容标准 教学建议 第一节 思维的概述 一、思维的概念 通过启发讲授,谈话、等方式理解教材 二、思维的特征 内容 三、思维与感知的关系 二、思维的种类 第二节 思维的过程一、思维的过程 学生自学阅读教材找出问题,师生谈话与形式 二、思维的形式 对问题进行理解,教师归纳总结加以说 明 第三节 思维的品质 一、思维的广阔性 教师启发讲授,结合有关内容补充说明 二、思维的批判性 问题 三、思维的深刻性 四、思维的灵活性或敏捷性 第四节 解决问题一、问题解决及其实验研究介绍 教师启发讲授,结合有关内容补充说明的思维过程 二、解决问题的阶段 问题 三、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 课题七 想象 学习目标:1、掌握想象的概况 2、理解想象的种类 主要内容 内容标准 教学建议 第一节 想象的概一、想象与表象的概念 学生自学阅读教材找出问题,师生谈述 二、想象与表象的关系 话对问题进行理解,教师归纳总结加 以说明 6 第二节 想象的种一、表象的种类 通过启发讲授,谈话、等方式理解教类 二、想象的种类 材内容 三、想象活动中的认知加工 学法建议 由于本课时需要理解掌握的内容不多,以 了解性知识为主,教学中应该充分体现使 学生自主学习的氛围,通过教师指导,学 生自学阅读的方式,培养学生的自学能 力。 课题八 情绪与情感 学习目标:1、理解并掌握情绪与情感在儿童生活与发展中的作用 2、掌握情绪与情感的概念及其关系 3、理解并掌握情绪与情感的分类 4、树立积极的、良好的情感观 主要内容 内容标准 教学建议 1、学生自学阅读教材找出问题,师生 一、情绪与情感的概念 谈话对问题进行理解,教师归纳总结加第一节 情绪与情感二、情绪与情感的关系 以说明 的概述 三、情绪与情感的两极性 2、通过启发讲授,谈话、等方式理解 教材内容 第二节 情绪与情感的一、调节行动的功能 学生自学为主,教师指导为辅 功能 二、信号交际的功能 一、按情绪状态分类 结合时代要求,补充有关内容(如情商第三节 情绪与情感二、按社会内容分类 等)并加以说明 的种类 三、情绪与情感在教育中的运用 课题九 意志 学习目标:1、学生理解并掌握意志的基本概况 2、了解并理解意志的品质表现 3、理解并强化学生培养儿童意志品质的意识和能力 主要内容 内容标准 教学建议 7 1、学生结合生活实际提出问题,师生第一节意志的概述 一、意志与意志行动得概念 谈话对问题进行理解,教师帮助学生扩 二、意志的特点 充有关知识。 三、意志行动及其心理过程分析 第二节 意志品质与一、意志品质的概念 教师指导下学习有关知识,学生提出问培养 二、意志的品质(自觉性、果断性、题进行讨论 自制力、坚持性) 三、意志品质的培养 课题十 个性及其倾向性 学习目标:1、学生理解并掌握个性的基本概况 2、了解并理解个性倾向性及其内容 3、强化个性倾向性在儿童人格发展的积极作用 4、引导学生关注自身心理教育问题 主要内容 内容标准 教学建议 学生自学阅读教材找出问题,师生谈话第一节 个性的概述 一、个性及其特点 对问题进行理解,教师归纳总结加以说 二、个性的结构及其内容 明 第二节 个性倾向性 一、需要 教师指导下学习有关知识,学生提出问 二、动机 题进行讨论 三、兴趣 四、理想、信念、世界观等 课题十一 个性心理特征(能力) 学习目标:1、学生理解并掌握能力及其有关理论 2、了解并理解影响能力发展的因素 3、理解并掌握智力测验的基本知识和初步方法 4、使学生能判断儿童能力发展状况,具有初步培养儿童能力的技巧 主要内容 内容标准 教学建议 学生自学阅读教材找出问题,师生谈话第一节 能力的概述 一、什么是能力 对问题进行理解,教师归纳总结加以说 二、能力与知识 明 三、能力的种类 第二节 智力与智力一、什么是智力 教师指导下学习并补充有关知识,学生结构 二、智力结构理论 提出问题进行讨论 8 第三节 能力的个别一、能力类型的差异 教师讲授为主,学生进行一定程度的理差异与测量 二、能力水平的差异 解与操作 三、能力表现早晚差异 四、能力测量(智力测验) 课题十二 个性心理特征(气质) 学习目标:1、学生理解并掌握气质的概念 2、了解并理解气质类型及其表现 3、理解气质的稳定性与可塑性 4、理解并掌握气质的生理机制及其相关学说 5、能对儿童进行气质判断,并能在教育教学中实施因材施教 主要内容 内容标准 教学建议 第一节 气质的概述 一、气质的概念 通过启发讲授,谈话、等方式理解教材 二、气质类型及其表现 内容 三、气质的稳定性与可塑性 第二节 气质在教育一、气质对智力的影响 教师指导下学习有关知识,学生提出问实践中的作用 二、气质对教育工作的意义 题进行讨论 三、气质对职业选择的意义 第三节 气质的测量 一、观察法 教师讲授为主,学生进行一定程度的自 二、测验法 学 课题十三 个性心理特征(性格) 学习目标:1、学生理解并掌握性格的概念 2、理解气质与性格的关系 3、了解并理解性格的结构及其表现 4、理解并掌握性格的相关学说 5、能对儿童进行性格判断,并能在教育教学中实施因材施教、 主要内容 内容标准 教学建议 学生自学阅读教材找出问题,师生谈话第一节 性格的概述 一、性格的概念 对问题进行理解,教师归纳总结加以说 二、气质与性格的关系(区别与联系) 明 第二节 性格的结构一、性格的态度特征 教师指导下学习有关知识,学生提出问(性格特征分析) 二、性格的情绪特征 题进行讨论 三、性格的意志特征 四、性格的理智特征 9 第三节 性格理论(介一、性格的类型理论 教师讲授为主,学生进行一定程度的自绍) 二、性格的特质理论 学 课题十四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概述) 学习目标:1、学生理解并掌握心理健康、心理健康教育、心理辅导等概念 2、了解并理解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 3、理解心理健康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 4、介绍学校中常见的心理问题及其教育问题 主要内容 内容标准 教学建议 一、心理健康与心理健康教育等概念 通过启发讲授,谈话、等方式理解教第一节 心理健康教育二、心理健康的标准 材内容 概述 三、心理健康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 第二节 学校中常见的一、学校心理辅导 教师指导下学习有关知识,学生提出心理问题与辅导 二、学校中常见的心理问题与辅导 问题进行讨论 第四部分 教学实施与评价建议 一、教学实施建议 (一) 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教学设计要符合学生生理和心理特点,遵循学习的规律,力求满足不同类型和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使每个学生的身心得到健康的发展。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注意: 1、鼓励学生大胆地使用英语,对他们学习过程中的失误和错误采取宽容的态度;2、要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和相互交流的机会以及充分表现和自我发展的空间;3、鼓励学生通过体验、实践、讨论、合作、探究等方式,发展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创造条件让学生能够探究他们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并自主解决问题。 (二)关注学生的情感,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 。在教学中教师应该自始至终关注学生的情感,努力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 教师要做到: 1、尊重每个学生,积极鼓励他们在学习中的尝试,保护他们的自尊心和积极性;2、创设各种合作学习的活动,促使学生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体验集体荣誉感和成就感,发展合作精神; 3、特别关注性格内向或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尽可能多地为他们创造实践的机会; 4、建立融洽、民主的师生交流渠道,经常和学生一起反思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互相鼓励和帮助,做到教学相长。 二、教学评价建议 (一) 体现学生在评价中的主体地位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无论是教学还是评价都应以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发展为出发点。评价应有益于学生认识自我、树立自信;应有助于学生反思和调控自己的学习过程,从而促进学生能力的不断发展。教师应使学生认识到自我评价对于学习能力发展的意义,并学会自我评价的方法。在各类评价活动中,学生都应是积极的参与者和合作者。评价应是教学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通过评价使学生学会分析自己的成绩与不足,明确努力的方向。 10 (二)注重形成性评价对学生发展的作用 。形成性评价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推动因素。形成性评价的任务是对学生日常学习过程中的表现、所取得的成绩以及所反映出的情感、态度、策略等方面的发展做出评价。其目的是激励学生学习,帮助学生有效调控自己的学习过程,使学生获得成就感,增强自信心,培养合作精神。形成性评价的形式可有多种,如课堂学习活动评比、学习效果自评、平时测验等。 无论何种方式,都应注意评价的正面鼓励和激励作用。教师要根据评价结果与学生进行不同形式的交流,充分肯定学生的进步,鼓励学生自我反思、自我提高。 (三)注意评价方法的多样性和灵活性 。教师应注意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学习风格的差异采取适当的评价方式。在日常的形成性评价中,应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特长或优势选择适合自己的评价方式。 (四) 注意处理教学与评价的关系 。进行评价时,应当考虑评价活动占课堂整体教学时间的比例。要注重评价的实际效果。要避免使用过于烦琐的评价程序,占用过多的教学时间进行评价。不能为评价而评价或以评价为目标进行教学。 三、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课程资源是形成课程要素来源以及实施课程的必要而直接的条件,教学中要最大限度地利用学校内部的资源,同时,还要较强对校外课程资源的利用,帮助学生开发并运用学校以外环境中的资源。 本课程主要的文本资源:教材、相关书籍;实物资源:图书馆等;人力资源:学院的教师与学生;网络资源;乡土资源。 参考教材: 《普通心理学》王雁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 参考书目: [1]《心理学》 叶奕乾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心理学》 张厚粲主编,南开大学出版社 [3]《教育心理学纲要》 韩进之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 [4]《普通心理学》 叶奕乾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5]《普通心理学》 彭聃玲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6]《社会心理学》 时蓉华编著 上海人民出版社 [7]《现代心理学》 张春兴 上海人民出版社 [8]《发展心理学》 林崇德 人民教育出版社 [9]《小学生心理学》王耘等著 浙江教育出版社 四、 教材编写建议 1、充分考虑并突出实践性环节。 2、增加学生的直接经验,将学生的学习情况作为课程资源融入教学中。 11
/
本文档为【心理学课程标准】,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