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7、单位距离间的气压差叫做气压梯度

7、单位距离间的气压差叫做气压梯度

2017-12-26 25页 doc 283KB 153阅读

用户头像

is_601191

暂无简介

举报
7、单位距离间的气压差叫做气压梯度7、单位距离间的气压差叫做气压梯度 1.1宇宙中的地球 1、天体:宇宙中各种物质的存在形式。最基本的天体:恒星和星云 2、天体系统:宇宙中的各种天体之间相互吸引、相互绕转。 层次: 地球 地月系 月球 太阳系 其他行星系 银河系 其他恒星系 总星系 河外星系 ?月球是地球惟一的天然卫星,也是离地球最近的天体。地月平均距离:38.4万千米。 ?日地平均距离:1.5亿千米,太阳系与银河系中心的距离:3万光年。 3、一颗普通的行星 八大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小行星带)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八大行星运动...
7、单位距离间的气压差叫做气压梯度
7、单位距离间的气压差叫做气压梯度 1.1宇宙中的地球 1、天体:宇宙中各种物质的存在形式。最基本的天体:恒星和星云 2、天体系统:宇宙中的各种天体之间相互吸引、相互绕转。 层次: 地球 地月系 月球 太阳系 其他行星系 银河系 其他恒星系 总星系 河外星系 ?月球是地球惟一的天然卫星,也是离地球最近的天体。地月平均距离:38.4万千米。 ?日地平均距离:1.5亿千米,太阳系与银河系中心的距离:3万光年。 3、一颗普通的行星 八大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小行星带)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八大行星运动特征:同向性、近圆性、共面性 按距日远近、质量、体积,分为:类地行星(水、金、地、火),巨行星(木、土),远日行星(天、海)。其中质量和体积最小的是水星,最大:木星。 4、地球特殊之处——存在生命 条件:?地球与太阳的距离适中 适宜的温度 ?地球具有适中的体积与质量 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 ?液态水 1.2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1、 太阳是个巨大炽热的气体球,主要成分:氢和氦,表面温度:6000K 2、 太阳辐射:太阳源源不断地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四周放射能量。(仅二十二亿分之一到达 地球) 来源:太阳内部的核聚变反应 影响:为地球提供光热资源,维持生物生存;维持地表温度,促进地球上水、大气、 生物活动;为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提供能量。 太阳大气层由里向外:光球、色球、日冕(图1.10) 3、 4、 太阳活动:太阳大气经常发生大规模的运动。 重要标志:黑子和耀斑, ?黑子:光球表面常出现一些黑斑点。原因:温度比光球表面其他地方低。是太阳活 动强弱的标志。活动周期:11年。 ?耀斑:色球的某些区域有时会出现大而亮的斑块,又叫色球爆发。是太阳活动最激 烈的显示。活动周期:11年。 耀斑随黑子的变化同步起落,体现了太阳活动的整体性。 对地球的影响:?引起电离层扰动,使无线电短波通讯受影响,甚至中断。(电磁波) ?扰乱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高能带电粒子) ?两极产生美丽的极光。(高能带电粒子) ?一起自然灾害,如地震、水旱灾害。 地轴的倾斜方向:左倾左冬,右倾右冬 1.3地球的运动 空间位置:地轴北端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 比较项目 地球自转 地球公转 示意图 概念 地球绕其自转轴的运动。 地球绕太阳的运动。 1 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看呈逆时针,从南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看呈逆时针,从南极方向 极上空看呈顺时针。 上空看呈顺时针。 (1)23时56分4秒(恒星日)(真正周期) 一年,其长度为:365日6时9分10秒(一周期 (2) 24小时(太阳日) 个恒星年) (1)角速度,除极点为0外,其它各点均为(1)角速度:近日点61′/d, 远日点57′/d。 0/小时。 (2)线速度:近日点 30.3km/s,远日点15速度 (2)线速度,自赤道向南北两极逐渐减小29.3km/s。 为,两极为0。 (近日点快,远日点慢) 公转轨迹:地球公转的轨道。是近似正圆的椭圆形轨道,太阳位于椭圆的一个焦点上。 近日点:1月初,远日点:7月初 地轴与黄道面的夹角:66?34′ 黄赤交角:23?26′ 地球自转的平面叫赤道平面,地球公转的平面叫黄道平面。 2、昼夜现象产生的条件:地球是一个既不发光、也不透明的球体。 交替产生的条件:地球自转。 晨昏线(圈):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分界线(圈)。把经过的纬线分为昼弧和夜弧。(要会判断) 昼夜交替的周期:1个太阳日(24小时) 意义:影响人类的起居作息,因此太阳日被用作基本的时间单位。 3、地方时(成因:地球自西向东自转) 特点:同一经度,地方时相等;东边地点的时刻总是早于西边;经度每隔15度,地方时相差1小时;经度经度每隔1度,地方时相差4分钟。 4、全球分为24个时区,每个时区东西跨15个经度。每个时区都以本时区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作为本区的区时。相邻两个时区区时差1小时。 2 美国由东到西包括西5区、西6区、西7区、西8区,分别采用东部时间、中部时间、山岳时间和太平洋时间。 中国:“北京时间”北京所在的东8区的区时(即东经120?的地方时)(北京所在经度116?E) 05、东12区比西12区多24个小时,即1天。国际上规定,把东、西12区之间的180经0线作为国际日期变更线,现称国际日界线。日界线并不与180经线完全吻合,它是一条折线。 6、地球自转的平面叫赤道平面,地球公转的平面叫黄道平面。黄赤交角:23?26′。 地表接受太阳直射的点,简称太阳直射点。 赤道0?,北回归线23?26′N,南回归线23?26′S,北极圈66?34′N,南极圈66?34′S北极点90?N,南极点90?S 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地球上的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作周年回归运动,周期为一个回归年(365日5时48分46秒)。 7、促使物体水平运动方向产生偏转的力,称为地转偏向力。(北半球左偏,南半球右偏,赤道上不偏转) 7、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图1.25) ?同一纬度,昼夜长短相等。 ?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夏至日):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纬度越高,昼越长;北极圈及其以北出现极昼。南半球反之。 ?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冬至日):南北球昼最长,夜最短;纬度越高,昼越长;南极圈及其以南出现极昼。北半球反之。 ?太阳直射赤道(春分或秋分):全球各地昼夜等长,各为12小时。 ?赤道上总是昼夜平分,各为12小时(晨线和赤道交点是6点,昏线和赤道交点是18点。) 8、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 ?同一纬度,正午太阳高度相等。 ?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北回归线极其以北,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大值。南半球各纬度,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小值。 ?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南回归线极其以南,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大值。北半球各纬度,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小值。 ?春分日和秋分日,正午太阳高度由赤道向两极递减。 计算公式:H=90?-?当地纬度—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当地纬度即所求纬线的纬度,太阳直射点的纬度春、秋分为0?,夏至日23?26′N,冬至日23?26′S) 9、四季: 3 ?天文四季:夏季是一年内白昼最长、太阳高度最高的季节,也是获得太阳辐射最多的季节。冬季是一年内白昼最短、太阳高度最低的季节,也是获得太阳辐射最少的季节。春季、秋季获得的太阳辐射居中。 ?北温带的许多国家:3、4、5春季,6、7、8夏季,9、10、11秋季,12、1、2冬季 ?中国传统是以立春、立夏、立秋、立冬为起点,划分春、夏、秋、东四季。 若黄赤交角变大,则热带、寒带变大,温带变小;若黄赤交角变小,则热带、寒带变小,温带变大。 1.4地球的圈层结构 1、内部圈层 ?地震波:是一种弹性波。 ?分类: 名称 速度 通过介质 相同点 纵波(P波) 快 固、液、气 都随通过物质的性质而变化 横波(S波) 慢 固 ?不连续面:波速发生突然变化的面(图1.26) 莫霍界面:地下平均33千米处(指大陆部分)纵波、横波传播速度明显增加。 古登堡界面:地下平均2900千米处 纵波传播速度突然下降,横波完全消失。 位于莫霍界面以上,一层薄薄的,由岩石组成的坚硬外壳;厚薄地壳 不一,大陆厚、大洋薄,平均17km。 地幔 分为上地幔和下地幔,上地幔的上部有一软流层(可能是岩浆的内部圈层 (2800多主要发源地)。软流层以上的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被称为岩石圈。 千米厚) 地核(3400地核外核和内核组成,外核呈液态或熔融状态,内核呈固态。 多千米厚) 地核特点;温度很高,压力和密度很大。 ?外部圈层:(图1.28) 大气圈:由气体和悬浮物组成,主要成分氮、氧。 水圈:由地球表层水体构成的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 生物圈:地球表层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称,占有大气圈底部、水圈的全部和岩石圈的上部,是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的结果。 2.1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1、 大气辐射能是地球大气最重要的能量来源 2、 大气(反射、吸收) 太阳短波辐射 地面 地面长波辐射 太阳 大气 大气逆辐射 保温作用 3、近地面是大气主要、直接的热源 4、太阳辐射的纬度分布不均,造成各纬度间温度的差异,这是引起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 5、热力环流是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它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高空气压升高,等压面向上凸起;空气下沉使高空气压降低,等压面向下凹陷。高压、低压是同一水平面比原来受热均匀时的增加或减小,而在同一地点的垂直方向上,海拔越高气压始终越低。) 6、在自然界中,常见的热力环流形式有山谷风、海陆风、城市风等 7、单位距离间的气压差叫做气压梯度。 8、水平气压梯度力是形成风的直接原因。 风向:?仅受气压梯度力作用,风向与等压线垂直。 4 (图2.5、?高空中,受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作用,风向与等压线平行。 2.6、2.7)?近地面,受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作用,风向与等压线成一夹角。 促使水平运动物体方向发生偏离的力叫地转偏向力。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 2.2气压带和风带 1、 大气环流:全球性有规律的大气运动。原因:高低纬度间获得的太阳辐射不同。 2、 假设地表均匀,地球不自转,引起大气运动的因素是高低纬度间受热不均,形成单圈环 流。 3、 三圈环流: 假设地表均匀,引起大气运动的因素是高低纬度间受热不均和地转偏向力。(图2.10) 低纬环流:赤道低气压带、副热带高气压带、(南半球:东南信风带、北半球:东北信风带) 中纬环流:副热带高气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带、盛行西风带(风向:南半球西北风、北半球西南风) 高纬环流:副极地低气压带、极地高气压带、极地东风带(风向:南半球东南风、北半球东北风) 全球共有七个气压带,成因:(热力因素:赤道低气压带、极地高气压带;动力因素:副 热带高气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带)六大风带。 4、气压带和风带全球的气压带和风带随着太阳直射点的季节移动而移动,就北半球而言,大致是夏季偏北,冬季偏南。(图2.11)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气压带呈块状分布 海陆相间分布 5、北半球: 夏季,大陆增温比海洋快,大陆上形成低压,副热带高气压带被切割,保留在海洋上。 冬季,大陆降温比海洋快,大陆上形成高压,副极地低气压带被切割,保留在海洋上。 名称:7月份亚欧大陆上形成亚洲低压(又称印度低压)。 1月份亚欧大陆上形成亚洲高压(又称蒙古——西伯利亚高压)。 6、冬季的蒙古——西伯利亚高压的冷空气的源地之一,对我国影响:寒冷干燥。 夏季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是暖空气的源地之一,对我国影响:高温多雨。 5 7、东亚季风:范围:我国东部,朝鲜半岛和日本等地区。 风向:冬季西北风,夏季东南风。成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南亚季风:范围:印度地区,我国的西南地区。 风向:冬季 东北风,夏季西南风。成因:夏季风主要成因:气压带风带的季节性移动和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冬季风主要成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属于南亚夏季风移动的是? ? ? ? ? (东亚位于世界最大的大陆——亚欧大陆的东部,面临世界上最大的大洋——太平洋,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最为显著。季风环流最典型。) 8、热带雨林气候 成因:受赤道低气压带的控制,盛行上升气流。特点:全年高温多雨。分布:赤道极其南北两侧,如亚马孙平原、非洲刚果盆地、马来群岛。 9、温带海洋性气候 成因:全年盛行西风。特点:终年湿润,东不冷,夏不热。(或全年温和多雨)。分布:40?—60?大陆西岸,如欧洲大西洋沿岸、美洲太平洋沿岸。 10、地中海气候 成因:夏季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炎热干燥;冬季盛行西风控制,暖湿多雨。分布:30?—40?大陆西岸,如地中海沿岸、北美加利福尼亚沿海、南美智利中部、非洲南端好望角。(图2.16) 2.3常见的天气系统 1、 气团:水平方向上温度、湿度等物理性质分布比较均一的大范围空气。冷空气冷而重, 暖空气暖而轻。 2、 冷暖气团相遇时出现一个倾斜的交界面,叫锋面。锋面与地面相交的线,叫锋线。锋 面与锋线统称为锋。 锋面结构特点:?锋面自地面向高空冷气团一侧倾斜。?总是冷气团在锋面下,暖气 团在锋面以上。?锋面附近常伴有云、雨、大风、降水等天气。 6 3、 分类:冷锋(一年四季都有,尤其是冬半年)、暖锋(东北地区、长江中下游地区活动 频繁)、准静止锋(冷暖气团势力相当,使锋面来回摆动的锋。如长江中下游的“梅雨”) 4、 冷锋和暖锋 冷锋 暖锋 概念 冷气团主动向暖气团移动的锋 暖气团主动向冷气团移动的锋 暖气团上升情况 被迫抬升 徐徐爬升 天气图 图示 符号图 锋后 锋后 暖气团 冷气团 锋前 锋前 暖气团 冷气团 气温高、气压低、天气晴朗(暖气温低、气压高、天气晴朗(冷过境前 气团控制) 气团控制) 天气特过境时 云、雨雪、大风、降温 连续性降水或雾 征 气温下降,气压上升,天气转气温上升,气压下降,天气转晴。 过境后 好。 (暖气团控制) (冷气团控制) 东北地区和长江中下游活动频影响时间或地区 一年四季都有,尤其在冬半年 繁 雨区 锋后 锋前 沙尘暴、冬季寒潮、北方夏季举例 一场春雨一场暖 的暴雨 5、气旋、反气旋是对天气系统气流状况的描述,低压、高压是对天气系统气压状况的描述。实际上气旋就是低压系统,反气旋就是高压系统。 名称 气旋 反气旋 图示 (北半球) 中心气压 低压 高压 气流 水平 由四周向中心旋转辐合(北逆南顺) 由中心向四周旋转辐散(北顺南逆) 垂直 上升(降温) 下沉(增温) 天气 阴雨天气为主 晴朗天气为主 7 举例 台风、飓风 伏旱、秋高气爽 从高压延伸出来的狭长区域,叫做高压脊。 从低压延伸出来的狭长区域,叫做低压槽。 5、在西北太平洋上,中心附近最大风力在12级以上的热带气旋,称为台风。 台风眼处是晴朗、无风的天气。 西北太平洋是全球台风发生频率最高、强度最大的海域。其他海域叫飓风。我国是世界上受台风影响最大的国家之一。台风灾害由狂风、暴雨、风暴潮造成。 6、寒潮是冬半年大范围的强冷空气。(气温在24小时内下降10?以上,最低气温降至5?以下。) 2.4全球气候变化 1、 气候变化是长时期大气状态变化的一种反映。主要表现为不同时间尺度的冷暖和干湿 变化。 2、 按时间尺度,时间跨度最大,变化周期最长的气候变化:地质时期的气候变化。 最近一二百年有气象观测记录时期的气候变化:近代气候变化(全球气候虽然有波动,但总的趋势在变暖。20世纪气温升高0.4~0.8?。) 3、 全球气温升高是就全球平均状况而言。(北方增温明显,长江流域上升不明显,甚至下 降。) 4、 引起近现代全球气温升高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大气中二氧化碳等气体浓度的增加。(二 氧化碳能吸收地面长波辐射,使气温升高。) 5、 全球气候变暖是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之一。 最明显的后果之一:海平面上升(冰川融化、海水热膨胀),沿海低地被淹没。 农业:积温增加,生长期延长,作物增产;干旱加重,供水不足,作物减产;就地区 而言:低纬度(大部分为发展中国家)作物减产,高纬度农业增产。 影响水循环:蒸发加大,改变区域降水量和降水分布格局,增加降水极端异常事件的 发生,导致洪涝、干旱灾害的频次和强度增加,以及地表径流发生变化,从而将加剧 水资源的不稳定性与供需矛盾。 6、 适应对策:多使用清洁能源、植树种草、减少消费,减少废气物的排放,尽可能使用 公共交通工具,防止森林火灾。 3.1自然界的水循环 1、 存在形态:气态(数量最少,分布最广)、液态(数量最大)、固态(仅在高纬、高山 或特殊条件下才能存在) 2、 存在空间:海洋水(地球上最主要的水体,占96.53%);陆地水:类型(冰川水是淡 水主体),具有水源相互补给关系;大气水。 3、 水圈:连续但不规则。 4、 水循环是指自然界的水在水圈、大气圈、生物圈四大圈层中通过各个环节连续运动的 过程。发生的领域有:海洋与陆地上空之间(海陆间循环)、陆地与陆地上空之间(陆 地内循环)、海洋与海洋上空之间(海上内循环) 台风登陆属水汽输送环节,江河入海属地表径流环节,跨流域调水是人类改变了地表径流。外流河参与了海陆间循环,内流河(如塔里木河)只参与了陆地内循环。人类影响最大的是地表径流 5、意义:维持全球动态平衡、更新陆地水体、调节全球热量平衡、促进海陆间能量交换和物质转移、塑造地表形态。 8 3.2世界洋流分布规律及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 洋流:海洋中的海水,常年比较稳定地沿着一定方向做大规模的流动。 2、 按性质:暖流(从温高的海区流向水温低的海区的洋流)、寒流(从水温低的海区流向 水温高的海区的洋流) 3、主要动力:盛行风 4、其他影响因素:陆地形状的限制和地转偏向力。 5、洋流分布规律: ?南北半球中低纬度海区形成以副热带高压为中心的大洋环流,北半球为顺时针,南半球为逆时针(大陆东岸为暖流,大陆西岸为寒流); ?北半球中高纬度海区形成以副极地海区为中心的气旋型大洋环流(大陆东岸寒流,西岸暖流); ?南纬40?附近海域形成大规模西风漂流。 ?北印度洋海区形成季风洋流,冬季东北风吹拂下逆时针流动,夏季西南风吹拂下顺时针 ? ? ? ? 流动 5、 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促进高、低纬度间热量的输送和交换,维持全球热量平衡。 9 ?对气候:暖流对沿岸地区气候起增温增湿作用,(如北大西洋暖流与西北欧气候)寒流则起降温减湿的作用。(如秘鲁寒流使南美大陆西岸形成世界上南北延伸最长、最靠近赤道的热带荒漠,气候干旱、温度较低) ?对海洋生物资源和渔场分布:?北海道渔场(日本暖流、千岛寒流)、?北海渔场(北大西洋暖流、东格陵兰寒流)、?纽芬兰渔场(墨西哥湾暖流、拉布拉多寒流)?秘鲁渔场(离岸的东南信风影响,深层海水上涌,把营养物质带到海洋表层或写“上升补偿流”) ?对航行:顺流节约燃料,加快速度如郑和利用风力,冬季启航,夏季返航;寒暖流交汇,形成海雾,不利于航行。 ?对污染物:有利于污染物的扩散,加快净化速度,其他海域受到污染,使污染范围扩大。 7、 厄尔尼诺现象:某些年份,赤道附近太平洋中东部的海面温度异常升高的现象。 8、 拉尼娜现象:指赤道太平洋东部和中部海表温度大范围持续异常变冷的现象,也称“反 厄尔尼诺现象”。 3.3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1、水资源 ?广义:水圈内的水量总体。 ?狭义:陆地上的淡水资源。 ?人类容易利用的主要有河流水、淡水湖泊水和浅层地下水。(十万分之七) 2、分布不均 原因:降水量空间分布不均。一般规律:降水量大、水循环活跃的地区,水资源丰富;降水量小、水循环不活跃的地区,水资源贫乏。 丰歉程度:多年平均径流总量。 表现:大洲(除南极洲)亚洲最多,其次南美洲,大洋州最少。国家:巴西最多,其次俄罗斯,我国第六(27000亿立方米) 我国特点:南多北少,东多西少;夏秋多,冬春少。 3、水资源的数量影响经济活动规模的大小。水资源的质量影响一个地区经济活动的效益。从人类发展历史看,不同生产力条件下,水资源的数量、质量对人类社会的影响程度不同:科技落后时代,沿河、沿湖发展;科技发达时代,人类生存和发展空间大大拓展。(如以色列) 4、水资源危机——数量:需求量大,质量:水体污染,可用水资源减少。 6、 合理利用:开源、节流(P65) 华北地区水资源短缺的原因及措施 自然原因:地处温带季风气候,降水不多,且降水集中夏季,降水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大,春季易出现春旱河流径流量较小,水资源较贫乏。 人为原因:工农业生产发达,工业用水和农业用水量大,人口稠密,生活用水量大 措施:?南水北调;? 修建水库;? 控制人口数量,提高素质;? 减少水污染;减少浪费,提高利用率;? 限制高耗水工业的发展;? 发展节水农业,采用滴灌、喷灌技术,提高利用率;? 实行水价调节,树立节水意识;? 海水淡化等 自然灾害及其防治 (1)了解自然灾害的基本概念。 自然灾害是指在自然界发生的,对人类生命和财产构成危害的事件。对人类影响较大的自然灾害包括台风、洪水、干旱、地震、火山、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严重影响 生产和生活的正常秩序,威胁人类和的安全。 (2)以某种自然灾害为例,说明其发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并了解对该灾害的监测和防治措施。 以洪灾为例 ?洪灾的形成原因 强降水、冰雪融化、冰凌阻塞河道;滑坡、泥石流阻塞河道;自然或认为原因导致的堤坝溃决;流域的汇水速度和河道的排水速度;人类不恰当的经济活动等。 10 ?洪灾的危害 直接损失:工业、农业的财产损失;人畜的伤亡;瘟疫和传染病的暴发等 间接损失:水、电力、交通、能源等供应中断;城乡商业活动的停止;生活秩序混乱等 ?.洪灾的防治措施 工程措施:兴建水库,退耕还湖,提高对洪水的调蓄能力;修筑堤坝;防止洪水漫溢;疏浚河道,加快排洪速度;开辟分洪区,降低洪水水位等。 非工程措施:增强人们对灾害问题的认识,提高人们防灾减灾的意识;严格控制滥砍乱伐,提高森林覆盖率,减少水土流失等。 4.1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1、内力作用能量来自地球内部,主要是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的热能。表现:地壳运动(如喜马拉雅山的形成)、岩浆活动(如基拉韦厄火山爆发)、变质作用。 2、地壳运动——塑造地表形态的主要方式 按方向、性质,分为?水平运动:使岩层水平位移和弯曲变形,常在地表形成绵长的断裂带和巨大的褶皱山脉?垂直运动(上升或下降运动):使岩层隆起或凹陷,引起地势起伏和海陆变迁。(水平运动为主,垂直运动为辅) 3、 内力作用总的趋势:使地表变得高低不平。 4、 外力作用:地球表面的风、流水、冰川、生物等也可以引起地表形态的变化。能量来自地球外部,主要是太阳辐射能。 表现形式:?风化作用:温度、水、生物影响下,岩石崩解、破碎,形成碎块或沙粒。影响:为其他外力作用创造了条件。?侵蚀作用:水、冰川、空气等在运动状态下使地表岩石及其风化产物进行破坏。形式:流水侵蚀,如长江三峡、黄土高原千沟万壑;风力侵蚀,如风蚀蘑菇;波浪侵蚀,如海蚀陡崖;冰川侵蚀,如冰斗、角峰。?搬运作用:风化或侵蚀的产物在风、流水、冰川作用下从一个地方移到另一个地方。(为堆积地貌的发育输送大量物质)?堆积作用:在搬运过程中,如果外力减弱或遇到障碍物,被搬运的物质堆积下来,形成堆积地貌。形式:风力堆积,如新月型沙丘、黄土高原黄土堆积;流水堆积,如三角洲、河漫滩平原、冲积扇;海浪堆积,如沙滩。 外力作用总的趋势:使地表起伏状况趋于平缓。 5、 6、 地壳内部物质循环 ?岩石圈的三大类岩石 ?岩浆岩:在地球内部压力下,岩浆沿岩石圈薄弱地带侵入上部或喷出地表,冷却凝固形成。 ?沉积岩:裸露地表的岩石,在外力作用下崩解为碎屑物质,经过固结成岩作用形成。?变质岩:岩石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发生变质作用形成。 ?地壳内部物质循环过程 ?冷却凝固 ?外力作用 ?变质作用 ? ?重熔再生 4.2山岳的形成 1、山岳又称山地,的陆地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是陆地的骨架,与内力作用有关。 2、褶皱:在地壳产生的强大挤压作用下,岩层会发生塑性变形,产生一系列波状弯曲。 基本单位:褶曲,有两种基本形态:?背斜 一般岩层向上拱起,有时发育为山岭。?向斜 一般岩层向下弯曲,有时发育成谷地。特殊情况:背斜顶部受到张力被侵蚀成谷地;向斜槽部受挤压岩性坚硬不易被侵蚀反而成山岭。背斜找石油、天然气,修隧道(类似拱形构造,岩层中心老较坚固,不利于地下水汇聚);向斜找地下水。 11 判断依据:背斜岩层中心老,两翼新;向斜岩层中心新,两翼老。 褶皱山:横贯亚欧大陆中部的阿尔卑斯——喜马拉雅山系,纵贯南北美洲的科迪勒拉山系。 侵蚀后 未侵蚀 3、断层:当地壳运动产生的强大压力和张力,超过了岩石的承受能力,岩体就会破裂,如果两侧岩体沿断裂面发生明显位移,就形成断层。 水平位移:错断原有地貌或在断层附近派生出若干地貌。 垂直位移:相对上升的岩块:山岭或高地,如华山、泰山、庐山;相对下降的岩块:谷地或低地,如渭河平原、汾河谷地。 4、处于地下深处的岩浆,在巨大的压力作用下,有时候会沿着地表的薄弱地带喷出地表。沿地壳的线装裂隙喷出,形成宽广的熔岩高原,如东非高原;如沿地壳的中央喷出口或管道喷出,会形成火山,如我国的长白山主峰、日本富士山。 5、火山:分为?火山口:地下岩浆上涌喷出地表的出口。没有破坏的形成封闭的洼地,如长白山天池。?火山锥 6、山岳对交通运输方式的选择,交通运输线路的分布和延伸方向影响比较大。山岳交通线路分布在地势相对和缓的山间盆地和河谷地带。铁路对坡度要求高,在山区工程量大、造价高,所以山区先修公路,再修铁路。 ?公路选线考虑地形、河流、沼泽等,公路在山谷中穿行时呈“之”字形弯曲,尽量避开陡坡,跨越河流时需修桥,避开沼泽地。?公路尽可能多地联系居民点,方便人们出行,说明还受人口和聚落分布的影响。 4.3河流地貌的发育 1、典型地貌:河谷(P77)初期:河流侵蚀以向下和向源头侵蚀为主,使河谷不断加深和延长,河谷横剖面呈形;“V”型河谷形成后,河流向下的侵蚀作用减弱,向河谷两岸的侵蚀作用加强,河流在凹岸侵蚀,凸岸堆积,横剖面呈宽而浅的“U”型。 3、堆积地貌:冲积平原,组成?洪积——冲积平原(发育于山前):由多个洪积扇或冲积扇连接而成。?河漫滩平原(中下游):河流凹岸侵蚀、凸岸堆积形成水下堆积体,枯水季节露出水面形成河漫滩,多个河漫滩平原连接。?三角洲平原(入海的口外海滨地区)多个三角洲连在一起。 5、 洪积扇、冲积扇、河漫滩平原、三角洲平原对河流流经地区的聚落分布均有比较明显 的影响。 12 5、河流的冲积平原为聚落的分布提供了多方面的有利条件。河流为聚落提供充足的生产、生活用水。河流作为交通运输通道,方便聚落的对外联系和运输。河流的冲击平原地势平坦,土壤肥沃,利于耕作,可为聚落提供丰富的农副产品。(P81活动) 5.1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1、地理要素:大气、水、岩石、生物、土壤。通过水循环、生物循环、岩石圈物质循环进行物质迁移、能量交换。 2、生物在自然地理环境形成与演化中的作用:?早期大气成分: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甲烷、氨,现今大气中的氧来自植物的光合作用,氮,一部分来自生物的作用。?生物在新陈代谢过程中吸收某些化学元素和化合物,改变陆地水的化学成分;绿色植物参与水循环,改善陆地水分状况。?沉积岩在生物参与下形成的,有一部分是生物残骸堆积而成,如煤、石油;陆上生物加快岩石风化,促进土壤的形成。 3、生物既是自然地理环境的产物,又是自然地理环境的创造者,归根结底是由于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生物循环把自然界无机界和有机界联系起来。 4、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生产功能:自然地理环境具有合成有机物的能力(整体功能)主要依赖:光合作用。?平衡功能:各自然地理要素通过物质和能量交换,使自然地理要素的性质保持稳定的能力(各要素本身不具备)如藏羚羊数量在西藏可可西里保持基本恒定。 5、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是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重要表现形式。 某一自然地理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及整个地理环境状态的改变。如植被的破坏。人类活动比较容易导致生物发生变化,并由此带动其他要素发生变化。如水容易受人干扰,岩石受人直接影响较小。 5.2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1、按空间尺度:全球性的地域分异,如温度带分异、海陆分异。区域性的全球分异,如陆地环境的地域分异。 2、纬度位置、海陆位置不同,水热组合不同,形成不同的气候类型。不同的气候类型,又对应了与之统一的植被类型和土壤类型,形成具有一定宽度、呈带状分布的陆地自然带。 分布规律 主要分布地分异规律 形成基础 影响因素 含义 图式 区典型事例 纬线延伸,纬 度更替(东西非洲沿东经由赤道向太阳辐射(纬延伸,南北更20?经线,南 两极的地主导:热量 度位置) 替),低、高北方向自然域分异 纬度地区明带的变化 显 亚欧大陆中经线延伸,经纬度地区从从沿海向度更替(南北海陆分布(海沿海向内陆内陆的地主导:水分 延伸,东西更陆位置) 依次为:森林域分异 替),中纬度—草原—荒地区明显 漠 由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表现:横穿整个大陆的自然带:苔原带、针叶林带、热带雨林带。中纬度(受海分布影响)大陆东岸: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与针阔混交林带;大陆西岸: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大陆内部:中部的亚热带和温带荒漠带,两侧的热带草原和温带草原带。 3、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原因:海拔的变化。基础:水热状况差异。规律:自然景观随高度呈现垂直分布规律。表现:山麓与水平带一致,垂直带谱与其所在纬度向较高纬度方向上的水平地带谱相似。与纬度、高度密切相关,即山地所在纬度越低,海拔越高,垂直带数目越多,垂直带谱越完整。如非洲乞力马扎罗山山麓为热带,带谱较完整。(P98活动) 13 14
/
本文档为【7、单位距离间的气压差叫做气压梯度】,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