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青少年手机依赖和健康危险行为、情绪问题的关系

2017-10-17 15页 doc 32KB 41阅读

用户头像

is_321635

暂无简介

举报
青少年手机依赖和健康危险行为、情绪问题的关系青少年手机依赖和健康危险行为、情绪问题的关系 青少年手机依赖和健康危险行为、情绪问题 的关系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 2011年第5期 青少年手机依赖和健康 行为,情绪问题的关 汪婷许颖 (北京师范大学发展心理研究所,北京100875) 危险 系 【摘要】考察手机依赖青少年在吸烟,饮酒,自杀等健康危险行为以及抑 郁,生活和学习满意度等情绪问题上的特点发现,相对于无依赖群体,手机依赖 青少年往往在健康行为上表现出更多的问题,并且体验到更多的抑郁情绪,生 活和学习满意度更低.家庭和学校应高度关注手机依赖青少年的身心状...
青少年手机依赖和健康危险行为、情绪问题的关系
青少年手机依赖和健康危险行为、情绪问题的关系 青少年手机依赖和健康危险行为、情绪问题 的关系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 2011年第5期 青少年手机依赖和健康 行为,情绪问题的关 汪婷许颖 (北京师范大学发展心理研究所,北京100875) 危险 系 【摘要】考察手机依赖青少年在吸烟,饮酒,自杀等健康危险行为以及抑 郁,生活和学习满意度等情绪问题上的特点发现,相对于无依赖群体,手机依赖 青少年往往在健康行为上表现出更多的问题,并且体验到更多的抑郁情绪,生 活和学习满意度更低.家庭和学校应高度关注手机依赖青少年的身心状况,采 取积极有效的干预措施,促进其健康成长. 【关键词】青少年手机依赖健康危险行为情绪问题 近年来随着手机普及率的提高,人们的生活正在被手机文化潜移默化地改变着,手机也以 其便利,多功能,隐秘等特点受到广大青少年的青睐.中学生已日益成为手机使用的重要群体, 据统计,北京地区中学生群体的手机拥有率已经达到61.5%….然而过度的手机使用往往是 手机依赖的危险信号,可能对青少年的生理,心理功能造成损害.国内的一些研究发现青少年 的手机依赖率达到16.7%,27.4%[23,手机依赖情况已成为需要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青少年 健康危险行为之一. 关于手机使用和吸烟,饮酒等其他健康危险行为的关系,存在两种不同的观点.一种观点 认为,手机使用和其他健康危险行为是相互替代的互补型关系,使用手机能够满足吸烟,饮酒 等行为给青少年带来的成熟感,时尚个性和社交性等好处,因此使用手机能减少青少年的健康 危险行为.另一种观点代表了大多数研究者的看法,认为手机使用和其他健康危险行为具有共 生型关系,是同一种生活模式不同表现特征的体现,它们共同满足了青少年的成人体验和自 我提升感.现有的一些研究发现,过度的手机使用往往与吸烟,饮酒等健康危险行为相联系. 如Leena等发现,青少年的吸烟状况,饮酒风格与其手机使用强度呈显着正相关,Martinez等 也发现,曾服用过大麻及其他违禁药物的青少年感知到的手机使用强度分别是没有尝试服用禁 药同伴的1.51倍和1.44倍,这些研究结果更支持手机依赖和其他健康危险行为具有共生型 关系的观点.此外,研究也发现青少年过度使用手机与消极情绪体验有关.如JeeHyunHa等 发现,过度使用手机的高中生体验到更多的抑郁和焦虑情绪,同时,低自尊青少年更倾向于成 为手机依赖者或问题手机使用者.这些结果提示我们,手机依赖与一些情绪体验或情绪适应 也存在一定的共存关系. 近年来,虽然手机依赖领域的研究数量出现不断上升的趋势,但实证研究仍相对不足,而且 收稿日期:2011—06—10 作者简介:汪婷,北京师范大学发展心理研究所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青少年健康 行为和健康心理学; 许颖,北京师范大学发展心理研究所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青少年健康行为和健康心理学. 41 已有的初步性探索也有待进一步分析.特别是在国内研究中,关于手机依赖和健康危险行为以 及情绪适应的关系的研究较为匮乏.同时,国外的研究大多关注大学生和成人的手机依赖问 题,以中学生为对象的研究非常少.因此,关注青少年群体的手机依赖情况,同时探索它与其他 健康危险行为,情绪问题的关系变得极为必要和迫切.本研究探讨了手机依赖与吸烟,饮酒,自 杀意图和自杀行为等健康危险行为以及抑郁,生活和学习满意度等内在情绪体验的关系,假设 手机依赖与这四种健康危险行为存在"共生性"的特点,同时与个体的内在情绪体验存在显着 关系.本研究结果可以促进家庭,学校及社会对手机依赖问题的关注和了解,同时为开发有效 的预防干预提供参考. 一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方便取样的方法选取广西玉林市2所普通初中和2所普通高中,在初二,初三, 高一,高二四个中以班级为单位进行整体施测,共获得932名有效被试.其中,拥有手机的 500名被试(53.7%)成为最终的分析样本.被试的基本信息如下:男生205人(43.3%),女生 280人(57.7%),性别信息缺失15人;初二学生107人(21.4%),初三学生89人(17.8%),高 一 学生154人(30.9%),高二学生148人(29.7%),年级信息缺失2人. 测量工具包括:(1)手机依赖.采用颜正芳等(Yeneta1.)编制的手机依赖问卷中的手机依 赖症状表现分量表,量表包含7个项目,采用"是,否"计分.当存在4种或4种以上症状表现 时,可判定为手机依赖.编制者测得量表各项目的2周重测信度为0.41,0.78.本研究中,量 表的内部一致性信度(Cronbach仅)为0.72.(2)健康危险行为.共4个项目,采用自编的题 目,询问被试迄今为止的吸烟,饮酒行为(为3点量表,分别为"从未,已经戒掉,现在吸或喝") 以及自杀意图和自杀尝试(4点计分,分别为"从不,偶尔,经常,总是").在以上四题中,若被 试回答"从不",则为从没有过吸烟,饮酒,自杀意图和自杀尝试行为,否则为曾有过吸烟,饮酒, 自杀意图和自杀尝试行为.为便于统计,将转换后的四个变量相加获得危险行为的分数,分数 从0,4,分数越高,表明被试出现危险行为的种类越多.(3)抑郁.采用Radloff编制的抑郁量 表,要求被试回答在过去一周内的抑郁状况.为4点记分,1为"没有",4为"总是",共20 题.得分越高表明被试的抑郁程度越高.本问卷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88.(4)生活和学习' 满意度.为自编问卷,共两题.询问被试对现在生活和学习的满意程度,为5点量表,从"非常 不满意"到"非常满意".分数越高,表明被试对生活和学习越满意. 二,调查结果 (一)青少年手机依赖与健康危险行为的关系 1.青少年的健康危险行为 研究结果表明,总体上,曾有过吸烟行为(包括戒掉和现在吸)的青少年占13%,曾有过饮 酒行为(包括戒掉和现在喝)的青少年占34.6%.同时,曾出现过自杀意图和自杀行为的青少 年为33.1%和12.3%.进一步分析发现,男生吸烟(23%),饮酒(49.5%)的人数显着高于女 生(分别为6.5%和23.7%),而有自杀意图的女生(39.9%)显着地多于男生(24.9%),初中生 饮酒人数(37.3%)显着高于高中生(33.1%). 2.青少年手机依赖与健康危险行为的关系 在本样本中,中学生总体手机依赖率为19.8%(N=98).结果表明,手机依赖组青少年吸 42 烟的比例(27.6%)显着高于非依赖组(9.6%),在饮酒(53.6%),自杀意图(50.0%)和自杀行 为(21.4%)上也呈现同样的趋势,显着高于非依赖组(29.5%,29.2%和10.1%).进一步分析 发现,男生手机依赖组的吸烟(50.5%),饮酒(71.7%),自杀意图(41.3%),自杀尝试 (21.7%)的人数比例均显着高于男生非依赖组(分别为15.3%,42.7%,20.3%和8.9%).女 生依赖组的饮酒(37.5%),自杀意图(59.2%)的人数比例显着高于女生非依赖组(20.4%和 35.6%).同时,无论在初中或高中,手机依赖组的吸烟,饮酒,自杀意图,自杀尝试行为的人数 比例均显着高于非依赖组. , 3.性别,年级,有无手机依赖与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的关系 将吸烟,饮酒,自杀意图,自杀尝试行为相加得到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指数,数值越 高表明 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的种类越多.研究结果发现,在所有手机依赖的青少年群体中,有过1项 及以上健康危险行为的学生占73.4%,有2项及以上健康危险行为的学生占45.8%,有3项及 以上健康危险行为的学生占24.4%,4项健康危险行为都有的学生占7.1%.有至少一种健康 危险行为的男生占84.8%,有至少一种健康危险行为的女生占66.7%. 采用2(性别)×2(年级)X2(有无手机依赖)的ANOVA方法考察性别,年级,有无手机依 赖和危险行为的关系.结果发现,在学生性别(F=7.01,P<0.01)和有无手机依赖(F=41.64, P=0.000)上具有显着的主效应,表现为男生的危险行为显着地高于女生(P<0.01); 有手机依 赖青少年的危险行为显着地高于无手机依赖者(P<0.001). 结果还发现,性别和手机依赖的交互作用显着(F=3.88,P=0.05),简单效应检验表明,在 手机依赖组中,男生的危险行为显着高于女生(P<0.05);而在非依赖组中,男女生的危险行为 没有显着差异. (二)性别,年级,有无手机依赖与青少年抑郁和满意度的关系 采用2(性别)×2(初高中)×2(有无手机依赖)的MANOVA方法考察性别,年级,有无手 机依赖和抑郁,生活满意度,学习满意度的关系.结果表明,有无手机依赖的主效应显着(F= 10.17,P<0.001),其他任何交互效应都不显着.进一步分析发现,有手机依赖青少年的抑郁水 平显着高于无手机依赖青少年(F=26.97,P<0.001),而生活满意度(F=12.56,P<0.001), 学习满意度(F=13.13,P<0.001)均显着地低于无手机依赖青少年(见下表). 有无手机依赖与抑郁,生活满意度,学习满意度的关系(M?SD) 三,讨论与启示 (一)青少年手机依赖与健康危险行为的关系 本研究探讨了青少年手机依赖与吸烟,饮酒行为,自杀意图,自杀尝试等健康危险行为的关 系.结果发现,手机依赖组青少年的吸烟,饮酒,出现自杀意图和自杀行为的人数均显着地高于 ,初中,高中等亚群体中也呈现类似的趋势.同时,手机依赖和非依赖组,在男生,女生 健康危险 行为指数的相关分析结果也表明,手机依赖青少年出现l项及以上健康危险行为的人数占 73.4%,有2项及以上健康危险行为的人数占45.8%.此外,84.8%的手机依赖男生和66.7% 的手机依赖女生出现了至少一种健康危险行为.这些结果均表明青少年手机依赖与吸烟,饮 43 酒,自杀意图,自杀尝试等健康危险行为密切相关.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验证了手机依赖和其他 健康危险行为的共生性特点,即手机依赖可能与其他健康危险行为有着相似的发生,发展轨迹. 这一结果也部分验证了Jessor等人提出的问题行为理论,该理论认为青少年的问题行为往往存 在显着的相关,相互间共同影响,吸烟,饮酒等物质滥用行为,违规行为以及过早性行为等多种 问题行为共同受到某些重要的外在环境和个体因素的影响].近年来,一些研究者探讨了青少 年的多种健康危险行为是否共享某些重要的内在影响机制的问题,结果发现,在青少年多种问 题行为和健康危险行为问存在一些共同,关键性的影响因素?,这些关键影响因素包括同伴, 父母的行为和态度,社会联结,青少年的抵制效能感等保护性和危险性因素,它们对青少年的多 种健康危险行为产生着重要且恒定的影响. 在此基础上,一些研究者进一步提出了多种健康危险行为具有"共变性"的观点,即关注行 为的共同改变,认为一种健康危险行为在干预后的积极改变可以提高另一些健康危险行为改变 的可能性,其中后一种健康危险行为可能完全未接受任何干预或只接受最低水平的干预?. 本研究所发现的手机依赖与其他健康危险行为的"共生性"特点,为我们进一步挖掘这些行为 间是否存在"共变性"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未来如果能找出影响手机依赖和其他健康危险行为 的关键影响因素,则可以有的放矢地对多种健康危险行为进行预防和干预,提高干预的有效性, 并降低干预的成本. (二)青少年手机依赖与情绪问题的关系 本研究结果显示,青少年的手机依赖与抑郁,生活和学习满意度之间存在显着相关.与无 依赖群体相比,有手机依赖青少年的抑郁水平更高,生活和学习满意度更低,这与以往的研究结 果相似.也有研究表明,在网络成瘾和病理性赌博中也存在着相同的趋势,即抑郁,低满意 度,低自尊往往与网络成瘾,病理性赌博有显着相关?.这可能是因为抑郁和自我满意度较低 的人往往自尊较低,自我概念更加消极,更倾向于通过各种媒介如手机,网络来逃避恐惧和寻求 自信,这种强烈的需求也更可能出现不恰当的手机或网络使用. 有关手机依赖与自尊,抑郁,焦虑等情绪问题的关系,目前主要存在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 为青少年的情绪问题助长了其手机依赖症.Yen等人的研究发现抑郁的人群更易受手机使用 的影响并发展为手机依赖.抑郁青少年往往在现实生活中受挫并受各种不良情绪的困扰,手机 的短信,游戏,上网等功能恰好为该群体提供了逃避现实问题,增加控制感,寻求安慰的庇 所t4].James等人的研究也发现低自尊能够显着预测青少年过度的手机使用?.另一种观点 则认为,手机依赖症滋生了青少年的情绪问题,造成各种心理健康问题.Kamibeppu&Sugiura 的研究发现,过度的手机使用会干扰青少年正常的生活轨道,尤其是女生更容易依赖短信来维 持人际交流,并造成其生活,学习上的困难与障碍,由此引发或加剧抑郁,焦虑等心理问题?. 由于目前国内相关研究较少,今后的研究应采用追踪设计的方法,探讨手机依赖与情绪问题的 因果关系,以更好地帮助青少年远离手机依赖.同时,未来的研究还要更进一步区分手机依赖 和网络成瘾的区别,网络成瘾者可能是因为孤独和社交焦虑,试图通过网络来打发时间,获得自 信或寻求娱乐.而手机的功能更为多样化,可以用于即时沟通,寻找信息,放松娱乐等多种 形式,手机依赖者可能表现出与网络成瘾者不同的情感需求,如拓展人际关系,加强社会联结 等.只有更深入地探讨手机依赖与网络成瘾在心理需求满足上的共同点和差异,才能更深 入地揭示手机依赖与情绪问题的关系,为后续开展有效的预防干预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启示 研究发现,手机依赖的青少年往往在外部行为上表现出更多的偏差,并出现更多的负面情 绪.这表明手机在给人们带来极大便利的同时,也存在损害青少年身心健康的风险.不恰当地 44 使用手机增加了青少年参与健康危险行为的概率,不利于身心的健康发展.为此,家长,学校应 高度关注青少年的手机使用状况,针对多种健康危险行为的共同影响因素展开积极有效的预防 干预,增强青少年的自我控制能力,避免手机依赖和其他健康危险行为出现"滚雪球"的效应. 帮助青少年树立对手机的正确认识,促使其认清手机依赖的原因及危害,正确引导青少年使用 手机.同时,鉴于男生与女生的健康危险行为聚焦模式有所不同,手机依赖的男生吸烟,饮酒, 自杀意图较为高发;而手机依赖的女生在饮酒和自杀意图上的发生率较高,未来的手机依赖预 防干预研究应注重性别因素,结合不同性别的特点开展有效的预防干预研究.此外,家长与学 校还应充分关注青少年的基本心理需求,通过在现实中满足青少年的心理需求,达到减少情绪 问题,防范手机依赖的目的,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姜赞:《我的地盘我做主——试析手机对青少年私域建构的影响》,载《青年研究》,2006年第1期. [2]LouisLeung,LinkingPsychologicalAttributestoAddictionandImproperUseoftheMob ilePhoneamongAdolescentsinHong Kong.JournalofChildrenandMedia,2008,(2). [3]AnneCharhon,CliveBate.Letter,Declineinteenagesmokingwithriseinmobilephoneownership:hypothesis.BMJ2000,p321. [4][5][18]KoivusiltaLeena,LintonenTomi,eta1.Intensityofmobilephoneuseandhealthcompromisingbehaviors:howisinfor- mationandcommunicationtechnologyconnectedtohealth— relatedlifestyleinadolescence?Journalofadolescent,2005,(1). [6]MercedesS6nchez— Ma~lnez,&AngeOter,FactorsAssociatedwithCellPhoneUseinAdolescentsintheCommunityofMadrid, CyberPsychologyandBehavior,2008,(2). [7][12]JeeHyunHa,BumsuChin,eta1.CharacteristicsofExcessiveCellularPhoneUseinKoreanAdolescents.CyberPsychology andBehavior,2008,(6). [8]AdrianaBianchi&JamesG.Phillips,PsychologicalPredictorsofProblemMobilePhoneUse.CyberPsychologyandBehavior, 2005,(1). [9]DonovanJ.E.,JessorR.&CostaF.M.,SyndromeofProblemBehaviorinAdolescence:AReplication.JournalofConsnhing andClinicalPsychology,1988,(5). [10]林丹华杨阿丽等:《工读学校学生的物质滥用行为及其关键影响因素分析》, 载《心理发展与教育》,2009年第4期. [11]JamesO.Pmehaska,Multiplehealthbehaviorresearchrepresentsthefutureofpreventivemedicine.PreventiveMedicine,2008, (3). [13]RoddaS.,BrownS.L,eta1.Therelationshipbetweenanxiety,smoking,andgamblinginelectronicgamingmachineplayers. JournalofGamblingStudies,2004,(1) [14]Cheng—FangYen,Tze— ChunTang,eda1.Symptomsofproblematiccellularphoneuse,functionalimpairmentandits associa- tionwithdepressionamongadolescentsinSouthernTaiwan.JournalofAdolescence,2009,(4). [15]JamesG.Phillips,SarahButt,ela1.PersonalityandSelf— ReposedUseofMobilePhonesforGames.CyberPsychologyandBe. havior,2006,(6). [16]KamibeppuK.&SugiuraH.,Impactofthemobilephoneonjuniorhighschoolstudents'friendshipsintheTokyometropolitan area.CyberPsychologyandBehavior,2005,(2). [17]ScealyM.,PhillipsJ.G.,eta1.Shynessandanxietyaspredictorsofpatternsofinternetusage.CyberPsychologyandBehavior, 2002,(6). (责任编辑:王俊华) 45
/
本文档为【青少年手机依赖和健康危险行为、情绪问题的关系】,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