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赴新加坡考察学习报告6

2017-09-17 18页 doc 39KB 52阅读

用户头像

is_435706

暂无简介

举报
赴新加坡考察学习报告6赴新加坡考察学习报告6 新加坡城市考察报告 ——XX市政府赴新加坡城市规划建设管理考察学习组 4月16日到21日,XX市政府考察学习组对新加坡开展了为期5天的考察活动。期间,我们聆听了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刘云华博士关于城市规划与管理的讲座、周卫国教授关于城市发展经验研究的讲座、万华博士关于国情与政府架构的讲座、崔东红博士关于创新社会管理的讲座,实地参观了新加坡建设局、重建局、证券交易所等部门以及组屋区建设,亲身感受了精英治国、廉政立国、人才兴国、高效强国的治国理念,对新加坡的经济社会发展,尤其是城市建设管理与服务有了全面深...
赴新加坡考察学习报告6
赴新加坡考察学习报告6 新加坡城市考察报告 ——XX市政府赴新加坡城市规划建设管理考察学习组 4月16日到21日,XX市政府考察学习组对新加坡开展了为期5天的考察活动。期间,我们聆听了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刘云华博士关于城市规划与管理的讲座、周卫国教授关于城市发展研究的讲座、万华博士关于国情与政府架构的讲座、崔东红博士关于创新社会管理的讲座,实地参观了新加坡建设局、重建局、证券交易所等部门以及组屋区建设,亲身感受了精英治国、廉政立国、人才兴国、高效强国的治国理念,对新加坡的经济社会发展,尤其是城市建设管理与服务有了全面深刻的认识,感触很深,受益匪浅,虽然新加坡与我们在政治体制、社会制度、基本情况不同,新加坡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的成功模式和经验很难全盘复制,但其先进的管理经验和方法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一、新加坡基本情况 新加坡被称为“狮城”,是梵语“狮城”的谐音,位于马来半岛南端、马六甲海峡东口,是由本岛和63个岛屿组成的狭小岛国,总面积714平方公里,常住人口518万,人口密度高达7255人/平方公里,城市化水平高达100%。新加坡属热带海洋性气候,常年高温潮湿多雨,处处花团锦簇,被誉为“世界花园城市”。新加坡是多种族国家,其中华人占74.1%,马 - 1 - 来人占13.4%,印度人占9.2%,其他民族占3.3%。1965年独立后,历经劳动密集型、经济密集型、资本密集型、科技密集型、知识密集型5个转型阶段,经过20多年的治理建设,成为亚洲经济的“四小龙”之一。2011年,新加坡人均GDP 4.9万美元,人均国民收入4.8万美元,人均外汇储备5.9万美元,是世界上最大的电脑硬盘生产国,第二大钻井平台生产基地、集装箱码头,第三大炼油中心,第四大乙烯生产中心、外汇交易中心,第五生命科技制造中心,第六大游戏动漫产业中心,是世界五大金融中心之一和六大会展中心之一,2010年列全球国家竞争力首位,连续10年被评为亚洲最适合人居住的城市第一名。 二、新加坡的先进经验 (一)工作理念。确立符合城市自身建设发展的目标是城市发展的前提。新加坡国土狭小,自然资源匮乏,甚至连淡水、填海的泥石都需要进口,他们确立了把建设宜居宜业城市作为发展方向,主打“六张牌”,提升城市核心竞争力。 一是生态牌,彰显城市个性魅力。新加坡独立后,就把建设“花园城市”作为指导思想,贯穿于城市发展的全过程。这个目标实现后,又提出建设“花园中的城市”,从将城市建成花园到将城市臵于花园之中,立意更深,境界更高,体现了更加注重生态环境的整体打造,更加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在新加坡的高速公路上,你可以看到不少设计独特的天桥,有的不是行人用的,而是专门为动物而设的通道,由此可见一斑。 - 2 - 二是服务牌,提升城市发展活力。坚持依法治国的理念,强调以人为本,服务为先,法治保障,制定了400余种法律,建立了科学严谨的公务员管理制度,廉洁高效的政务服务被世界很多国家和机构评为“最具效能的政府”。特别是拥有世界上少有的低税率、低利息、低行政收费制度,各项制度公开透明,令投资者经营者称心、放心,使新加坡成为名副其实的法制化国家。为吸引外资,政府对跨 国公司实行了“超国民待遇”的优惠政策,目前拥有大小工业园区38个,7000多家跨国企业和科技伙伴在新加坡落户,创造的GDP占全国的42,,其中区域总部发展到4000家。同时,还建有世界一流的机场、港口等基础设施,1975年建设的樟宜国际机场已成为国际航空枢纽,是全球第19、亚洲第5繁忙的机场;新加坡港是亚太地区最大的转口港,也是世界最大的集装箱港口之一。 三是整合牌,培植产业支撑实力。充分发挥比较优势,积极推进对外开放,放眼全球整合产业资源,大力发展工业,加快各类工业园建设,严格遵循上下游产业链关系,推进园区集中治污等基础设施建设。目前,新加坡80%的工业企业集中在30多个园区,裕廊工业园是新加坡最主要的工业园区,早期以化工为主导,近年来产业不断多元化,主要由五大部分组成:?石化工业园,位于裕廊岛,占地面积40平方公里,有90多家大型石化企业入驻,是全球十大石化中心之一、三大炼油中心之一、三大石油贸易中枢之一。?商业园,主要满足高科技行业需求,综合了商业、工业和办事处三项功能。?晶片园, - 3 - 分布在3个水质好、污染小的区域,是全球著名的晶园生产基地。(晶片主要用于电脑和数码产品的屏幕,是高科技产品。)?生物医药园,占地200公顷,集工业、生活、娱乐、学习功能于一体的生物医药科学基地。?物流园,在新加坡机场自由贸易区内,是亚洲一流的物流基地。 四是精品牌,提升城市形象品位。新加坡较为完美地演绎了城市意象理论,(城市意向的定义是由于环境对居民的影响而使居民产生的对环境直接或间接的经验认识,是居民头脑中的“主观环境”,也就是人对建筑或环境的宏观感受)城市设计虽没有太多宏大豪华建筑,但都努力追求经典、力求完美。他们严格按照城市规划?总体设计?建筑设计?景观设计的步骤进行,建立了从规划设计、施工组织到质量保证一整套的管理体系。例如,莱佛士大厦(由美籍华人建筑师贝聿铭设计,被誉为“现代建筑的最后大师”,曾获普利兹克奖)、金融大厦(日本著名建筑师丹下健三设计,曾获普利兹克建筑奖,东京奥运会主会场就是他的杰作)等少数标志性建筑群体起到了重音和强调符的作用,使整个城市建筑群形成有机整体,通过丰富的天际线和竖向轮廓给人错落有致的感觉。高度重视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如英国人以前建造的总督府和高等法院、拉福尔大饭店老楼、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乌节路、牛车水都得到了很好的保护和弘扬,使新加坡成为东西方文化的交汇地。为确保工程质量,政府投资工程采用国际招标的方式,选择本行业中世界前五强参与设计及施工。施工过程中更加注重实用性,在 - 4 - 建设速度与质量的关系处理上,都能从长远着眼,制定合理的建设周期,确保工程质量。 五是集约牌,发挥土地综合效益。新加坡立足国情,走出一条从花园城市到宜居城市高度集约化的城市化道路,是世界上土地利用率最高的国家。在城市建设的空间结构上,采取多中心组团式开发模式,把人口和城市建筑有机分散到中心城区和各新镇之中,既有区域功能分工,又有适度的综合发展;既充分利用了有限的土地资源,又避免了过度的交通需求问,有效防止了“城市病”的产生。许多住宅区在组团环境设计时,强调合理分布内部的配套设施,充分考虑机动车和行人的进出口,突出自然与人文的景观轴线,注重建筑物与空间的虚实结合,利用不同的建筑宽度与高度,把整个组团打造成环境艺术品。在居住和产业空间布局上,采取高层高密度的组屋居住小区开发模式和集约式的产业园区模式,全国 建有55个居民小区,每个小区10万人,一般由相对交通封闭的若干组5-10栋20-30多层的楼宇集中布局(其中一层为架空的公共空间,居民可做一些公共活动),有效节约了土地资源。新加坡市区重建局对外规划招标前,充分考虑了基础配套、业态布局、公共服务等,综合平衡测算经济效益和公共利益后,形成多套规划设计,供投标人选择使用,进一步增强了规划的可行性。形成了此外,他们还十分重视水资源的集约利用,实施了雨水蓄积工程、生活污水深度处理项目等水资源开发项目、建立了先进的上下水系统,都实现了一举多得的目的。 - 5 - 六是人才牌,实施人才兴国战略。新加坡坚持把教育为本、精英治国作为基本国策,把发展教育、开发人力资源作为增强核心竞争力的战略措施。在全民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基础上,政府制订行政协理,重点地培养和造就一批善于治党治国的精英人才,从最优秀的大学毕业生选拔进入公职行列,经过10年的实际锻炼和轮岗交流,再安排到相对稳定的工作岗位上,并承担相应的责任。同时,根据学生天赋和兴趣,积极培养各层次专门人才,重视技能人才的培养,让少量学生上大学、多数人进入各类职业院校学习,建立了庞大的技工培训体系,为新兴产业发展提供了大量的技术工人。 (二)城市规划。新加坡政府认为,城市规划是研究如何合理地规划土地的使用,从而使整个城市能够和谐高效地运作,提高城市运行的综合效率;主要包括合理的工业、商业和住宅区的布局,顺畅的交通,整洁优美的环境,以及具有历史文化特色的市容;核心是布局人口、交通、产业3个要素,解决交通拥挤和环境污染2个问题。新加坡政府高度重视城市规划,把规划作为发展城市的战略、建设城市的纲领、管理城市的依据,真正做到了以规划统领城市发展的方向,以建设提升城市发展水平,以管理保障城市高效运行。新加坡规划法规体系主要由规划法及其从属法规构成,规划法明确国家发展部主管规划,具体职能部门是市区重建局;授权国家发展部部长行使与规划有关的各种职责,包括制定规划法的实施条例和细则,任命规划机构主要官员、审批总体规划。同时,还设臵了 - 6 - 总体规划委员会,由有关部门的专家和负责人组成,形成了部门协调、动态修订、联合审查、法定完善的规划工作机制。新加坡城市规划包括概念规划、总体规划、项目发展的管制等3个层次:概念规划主要是根据新加坡国家发展的长期愿景,明确未来城市发展的方向以及土地利用的长期策略,为产业分布、市区中心和卫星城体系设臵以及交通设臵提供指导;总执行委员会作为城市规划的决策机构,每10年对概念性规划图进行一次修订。总体规划主要是根据概念规划的宏观架构和策略,为每个地段或区域制订总规划图或详规图;项目发展的管制是对发展项目的具体管理,通过招标的方式公开出售各类用途的规划土地,主要包括土地的分割、改变土地使用目的、土地工程、增加更改产业和建造、更改、铲除建筑物等,如出现不同项目之间用地的矛盾或与规划用地不协调的用地要求,则负责调整解决。新加坡的城市规划具有五个方面的特点: 1、科学性。新加坡城市概念性发展规划1967年由联合国专家历时4年帮助制订,以此为总纲,编制了城市总体规划、城市分区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为城市空间布局、产业发展提供了战略指导。新加坡的各类规划都充分体现了先进的理念,较好运用了区域生态经济、城市意象等规划理论,实现了城市特色的塑造。例如:概念规划中的新加坡城呈环状发展,环的核心是水源生态保护区,禁止任 何开发行为;城市中心在南海岸踣,规划定位为国际性的经济、金融、商业和旅游中心;沿快速交通走廊形成新镇,分设布局合理的居民住宅区、高科 - 7 - 技研发中心和基本无污染的轻型工业;一般工业集中在西部的裕廊工业区,火力发电、石油化工更是远离本岛。又如:按照市中心?次中心?副中心的结构将新加坡划分为55个小区建设,组团和小区布局合理、功能齐全,兼有就业、交通、休闲、居住等功能,居民就近就业、消费,尽可能减少对城市中心交通压力。凡城市副中心、大型组屋区、地铁交汇处点,一般都建有大型换乘中心,体现多种功能的整合。再如:新加坡的商业网点发展规划是城市发展规划的亮点,共分5级,除中央商务区外,还有区域中心,距离市中心13公里,共规划4个;再有小型中心距离市中心6公里,共规划5个;还有边缘中心,距离市中心2.5公里,共规划6个;以及邻里中心,分布在各住宅区内。五级商业中心都有明确的功能定位,对网点的选址、布局、规模具体到卖何类商品均有细则规定,而且新增商业设施不能影响己有商业设施的经营。所以新加坡的商务、商业设施虽十分集中,车辆川流不息,但给人的感觉是秩序井井有条。 2、权威性。不论是城市概念规划,还是城市总体规划都具有一定的刚性,一旦经过法定程序批准,都不得随意修改。新加坡政府在管理整个社会中,直接管到基层的具体的事很少,而对城市的规划则特别强调高度集中统一,基本上做到了规划一张图、审批一支笔、建设一盘棋。在规划的调整上,采用稳定概念性规划、定期调整总体规划的策略,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新加坡概念性规划期 -50年,每10年调整一次;城市总体规划期限为10-15年,每5年调整限为40 一次,必 - 8 - 要时可随时修改,既保证了规划的稳定性、连续性,又体现了与时俱进的特征。 3、前瞻性。新加坡注重用发展的眼光谋划城市未来,努力满足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例如,新加坡在城市规划中,考虑城市发展的阶段性特点,规划师不可能预见到一切情况,在城市规划中常有“留白”空间,即将部分城市土地暂时“闲臵”起来,既可防备相邻城市片区长远发展或新增功能的需要,又可为规划失误因采取补救措施而提供用地空间,甚至还因土地储备而增值。在新加坡多数街道是用很宽的绿化带隔开,这也是为以后建设高架桥预留的用地,有了这些超前的规划,就减少了以后征地拆迁的麻烦。 4、和谐性。新加坡的规划特别注重非建设空间的管制,处处体现对自然的保护和对人的关怀。例如,在环保基础设施建设上,实行废水的统一处理和回收利用,先后建成6座污水处理厂,日处理废水能力107万立方米,处理率达100,,水资源管理水平居世界领先;实施了严格的垃圾分类回收、分类处理,年垃圾产量500万吨,其中回收247万吨,处理255万吨,回收率达到49,,现有4座焚化炉垃圾处理能力达8000吨以上,可处理所有的可焚烧垃圾,另外1处投资10亿新元、设计寿命47年的外岛垃圾场正在建设。又如:为保护岛屿的自然风光,将3000公顷的树林、候鸟栖息地、沼泽地规划为自然保护区,以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从武吉知马热带雨林保护区到那些散布于公路旁的鸟类庇护所,充分体现了尊重自然 - 9 - 的思想。再如,凡是有山的建筑都依山就势、保持山景的完整,凡是临水住宅,都拥有大片的休闲区的亲水平台,使市民生活在其中感到心旷神怡、倍感温馨。 5、透明性。新加坡政府认为,城市规划是理性推进的过程,也是一个民主决策的过程。在规划的制订和实施中,新加坡主管部门积极鼓励公众参与,将规划制成丰富多彩的小册子,向公众征求意见;部长深入民间,召开交流会议,听取群众呼声;城市重建局定期收集专业团体、企业和开发商的意见,并充分采纳,真正做到了集思广益、以民为本,公开科学的规划过程使市民对规划和执行政策的公平性建立了信心。 (三)住房建设。新加坡十分重视解决国民的保障性住房问题,大力推行“居者有其屋”计划,将有关的房地产政策和制度不仅作为经济问题,更重要的是作为政治问题和社会问题通盘考虑。政府设立专门机构建屋发展局具体负责,出台了一整套组屋的规划、建设、交易、管理制度,由政府投资兴建,以低廉价格出售给中低收入阶层。组屋面积一般为60—115平方米(使用面积),申请购买组屋须具备3个条件:?夫妻双方有一方是新加坡公民,另一方至少是永久居民;?年满21岁;?家庭总收入不超过8000新元,多代同堂的不超过1.2万新元。为让居民买得起房屋,规范房屋买卖行为,政策还规定:一是提供最长达25年的贷款,居民每月只需拿出工资的20%即可偿还,大幅度减轻了住房负担。二是对家庭总收入不超过4000新元的低收入购房者,政府额外提供3万新元的住 - 10 - 房补贴。三是国民在购买组屋后,1年内不得整房出租,,年内不得转让,更不能用于商业性经营。四是房龄超过18年的组屋,只要有75%的居民投票赞成,即由政府进行翻新,居民只需分担5%到12.5%的费用。五是对距离父母居住地2公里内购买组屋的,政府给予1到4万新元的补贴,促进家庭成员和谐相处。在过去40多年里,新加坡政府用全国土地的15%,兴建了近百万套组屋,为83%的居民提供了保障性住房,另有17%的居民购臵了商品房,高实现了“居者有其屋”的目标,成为全球惟一拥屋率接近全覆盖的国家。 (四)绿化建设。新加坡把建设花园城市作为基本国策,严格控制绿线,不断推进城市绿化。成立了由总理直接领导的花园城市行动委员会,专门推进绿化工作,经历了绿化?美化?多样化?艺术化的发展过程,目前全国共建有公园337个,绿地率达到46.5%。 1、规划先行、滚动推进。新加坡城市规划中专门设有绿色和蓝色规划,相当于我国的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对绿化提出了人均8平方米以上的要求。坚持把园林绿化指标作为规划许可的强制标准,全面推行道路绿化带、小区绿地和开放空间等各类绿地建设,持续推进垂直绿化、室内绿化、广场绿化、街道绿化,真正做到了见缝插绿、土不露天,形成了点、线、面相结合的网络化的空间布局。同时,积极鼓励发展阳台绿化和屋顶花园,例如,向在高楼楼顶建造花园的开发商颁发“城市花园奖”,放宽对阳台空间的限制,使屋主可以创造“空中花 - 11 - 园”。高大的乔木、低矮的灌木、如茵的草地相互辉映;楼房的立面绿化、立交桥和高架桥的垂直绿化相得益彰,营造了美好的绿色世界。 2、法令保障、令行禁止。新加坡对绿化要求极为严格,制订了公园与树木法令、公园与树木保护法令等法律法规,要求任何部门都要承担绿化的责任,没有绿化规划,任何工程不得开工;任何人不得随意砍树,包括自家土地上的老树;住宅小区的绿化必须达到总用地的30%-40%,住宅楼须距马路15米以上;在规划管理中,要求报审的施工图增加园林绿化设计;1年内不开工的土地必须绿化。 对有花园的住宅不筑围墙,让花木供路人欣赏,可予减缴房地产税。对公寓型的房地产开发项目,建筑用地要低于总用地的40%,绿化面积则不低于40%,每个镇区都要有1个10公顷的公园,500米范围内要有1个 1.5公顷的公园。对住宅区、办公区、工业区、休闲区的树木构成和植物肥料、农药的使用都作出了明确的要求。注重严格依法管理,对损坏绿化,包括损坏城市空间立体绿化的行为严厉处罚,例如,在公共绿地攀枝折花将以破坏公物罪处罚,罚款不少于5000新元,同时处以一定时限的人身强制。 3、市场运作,社会参与。所有绿化都作为项目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按规划实施验收合格后移交绿化部门管理。对于大面积的绿化建设养护,积极推广承包商制度,把割草、修剪树木、移植树木、打扫公园等园艺工作交给私人承包商负责,以公开招投标方式邀请私人机构参与园艺养护作业,规定承包 - 12 - 商必须采用机械取代人工,进一步提高了经济效益。目前90%的园艺养护作业由承包商负责。利用先进的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建立了完善的园林绿化电子档案制度,对每棵树的地点、种类、年龄和每段时间的施肥、修剪、喷药情况掌握得一清二楚,并由专业的植物师实施科学管理。新加坡政府要求社会公众从我做起,从政府工作人员到普通市民,都要坚持参加一年一度的植树运动;各社区、学校、企业都有自己养护的绿地,所有的绿化工程都征求市民的意见和建议;积极推行全民管理方式,鼓励市民承包或租赁公共绿地、花木、公园设施,形成了全社会共同养护,政府、单位、群众同心协力绿化美化城市的机制。在土地资源极为稀缺的情况下,新加坡还把3000公顷的森林、候鸟栖息地、沼泽地和其他自然地带规划建设为自然保护区,居民住宅区每隔500米有一个1.5公顷(22.5亩)的公园;把花草种满了城市的每个角落,拿出52公顷珍贵的土地建设了植物园,目前拥有许多珍稀植物品种,是新加坡植物和园林的研究中心。完善的城市绿化系统不仅创造了凉爽遮荫的环境,而且弱化了空间钢筋混凝土架构和玻璃幕墙僵硬的线条,增强了城市的色彩。 (五)城市管理。新加坡城市管理强调以人为本、服务在先、法制保障,建立了标准细、要求严、惩罚重的城市管理机制,成为用制度、法规管人的典范。 1、健全了权责明确的城市规划、建设、管理运转体系。坚持“建管分离”的原则,规划、建设、管理由不同的相互独 - 13 - 立的部门承担。城市的总体规划由城市重建局负责,为城市的建设和管理制定宏观的框架;城市建筑的单体设计和建设是由建屋发展局负责;城市管理职能主要是由国家发展部下属的公园及康乐局和市镇理事会以及环境部下属的环境卫生局行使,其中的环境卫生署和公园及康乐局属于政府部门,分别负责公共卫生和园林绿化管理,市镇理事会是城管的主体,负责新加坡城市管理中绝大多数日常管理工作,类似于城市社区物业管理。各部门除定期交流外,一般相互不干涉各自的职权范围。 2、形成了完善的城市管理法律法规体系。这些法律法规具有标准细、要求严、惩罚重、可操作性强,没有任何的回旋余地。突出完整性,对城市管理的立法达400多种,基本做到了“无事不立法”,使城管执法人员每项工作都有法可依。突出可操作性,对建筑物、广告牌、环境卫生、公共绿化、公共厕所等硬环境都作了具体要求,对违反规定的内容都提出了明确的惩罚标准和措施,例如:随地吐痰最高罚款1000新元,在电梯里抽烟罚款500新元,在公共汽车里抽烟罚款1000 新元,上公共厕所后不冲水罚款500新元,过马路闯红灯罚款200新元等。执法中坚持先教育、后执法,凸显了制度的人性化。突出处罚重,设计了以罚款或按劳改法令坐牢等2套处罚方式,你有钱而飞扬跋扈,我可以罚到你破产;你有权,我可以让你坐牢;你有权有钱,我就两者兼施,牢牢地掌握了处罚权。对乱扔垃圾者罚款500新元,相当于1/4的月薪;累犯者要被处以3至12小时的劳役, - 14 - 还要穿上写有“我是垃圾虫”字样 的特别服装,打扫公共卫生,并在媒体上曝光。环卫管理人员在执法中如遇到不配合者,可报警强制执行;警察对违反环境卫生法规的行为人,可以进行处罚或逮捕,移送法庭判决。 3、建立了严格的城市管理考评制度。形成了科学的考评项目体系, 主要包括城市硬件设施的维护管理和城市清洁管理两大类,涵盖建筑物、城市道路、公共绿化、环境卫生、电梯、娱乐设施、开敞空间等方面,每项指标都有具体的评分标准,减少了考评的人为主观因素。通过定期考评,积极开展最清洁组屋区比赛,调动了城管人员和居民参与城管的积极性。 4、实行了“空地一体化”的环卫管理模式。新加坡无论大街小巷、公共车站、码头,还是天桥、地下通道,到处干干净净,很难见到暴露垃圾,也很少见到环卫工人,主要得益于“空地一体化”的环卫管理模式,?道路清扫保洁实行机械化,保洁标准高,现有市政道路能机械化清扫的都实现了机械化清扫,无法实行机械清扫的地方才由人工清扫。?建成了先进的垃圾处理系统,目前共有4座垃圾焚烧厂、1座垃圾填埋场及1座配套的海上转运站,均由政府投资建设和运行管理。?注重对建筑物立面的卫生管理,不仅仅局限于地面卫生,还包括建筑物外墙清洗、粉刷等立面卫生。?全面放开了公厕建设与管理,凡有公众出入的场所都必须由业主或经营者配套建设,包括餐馆、酒吧、会议中心等。 5、拓宽了城市管理的融资渠道。新加坡特别注重对城市管理资金的经营,市镇理事会的主要经费来源是按月收取居民 - 15 - 的杂费,占总费用的70%-80%,政府根据收取杂费的20%-30%进行补贴。市镇理事会对管理资金的运营合理高效,大部分直接投入到日常城市管理中,其余一小部分投资商业经营,通过市场化运作,使资金增值,用于解决城市管理经费不足的问题。 6、调动了全社会参与城市管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新加坡积极鼓励公民参与城市管理,市镇理事会有从国会议员和居民中选出来的社区基层领袖,每2个月召开一次会议,与居民共同商讨城市管理的具体问题。通过市镇理事会这种组织形式,使公民真正以主人翁的责任感参与城市管理,实现了与城市管理的互动互促。充分利用大众传媒,进行广泛的清洁、绿化美化家园教育,为法律法规执行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六)交通管理。随着近年来新加坡国民出行量与汽车拥有量的不断攀升,城市面临巨大的交通压力。为此,新加坡政府积极作为,采取抑制私人交通、发展公共交通、利用市场调节等多种手段,较好地解决了交通拥堵问题,形成了15—30—45分钟的舒适大众交通体系(市区点与点15分钟,市区点到全国任何点30分钟、全国任何意两点之间45分钟),交通顺畅程度居世界第三。一是强力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新加坡注重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以超前的魄力,将土地面积的15%用于道路建设,尤其是在全长不到36公里的泛岛快速公路上,就 建有13座立交桥和5座汽车天桥,提高了运输效率。积极推行“地下管廊”,把管线系统与道路工程同步规划、同步建设、一次到位,避免了后来各类管线铺设带来的道路重复开挖 - 16 - 和对城市交通的负面影响。二是构筑了由地铁系统、轻轨系统、普通公路和城市快速路组成,体系完整、方式多样、覆盖面广、快捷高效的四级交通体系。大运量的地铁系统将主要卫星城与中心区连成整体,每天运送客流量100万人次以上。轻轨系统有效扩大了地铁系统的服务范围,高效而无噪声污染。公共汽车系统是公共交通系统中服务范围最广的部分,200余条线路和3000余辆公共汽车覆盖了全国的每个街区,目前公交出行分担率高达70,,在全世界都是少有的。新加坡住宅区入口步行5分钟可达公交站,步行10分钟可达地铁站。三是采取控制车辆增长和限制用路相结合的措施,使车辆增长速度与道路容纳能力相适应。在新加坡,购买新车必须投标购买一张有效期为10年的“拥车证”,10年期满后,驾车者无论是继续用车还是另购新车,都必须另外支付一笔费用,,张“拥车证”至少需5万新币,有的车型甚至高达10万新币,高昂的价格使许多人放弃了购车的想法。此外,进入市中心繁华区域的各条道路上都建有电子收费闸门,不同路段、不同时段费用不同,起到了减少拥堵、调节车流的作用。四是人车分流的设计和智能交通系统的运用确保了交通顺畅。为实现人车分流,各交通节点上几乎都建有过街天桥,既保证了行人过街的安全舒适,又加快了车流的速度。各主要道路上都安装了摄像头,随时监控交通情况,驾车者可实时查询。智能化交通信号系统能根据车流情况自动调节信号灯的转换和持续时间,优化了行车路线,缩短了行车时间。 - 17 - (七)社会管理。新加坡作为城市国家,构建了政府、基层组织、公民共同管理的“一级政府、三级管理”的行政体系。基层社会管理的政府部门是社会发展、青年及体育部,负责社区发展的政策制订、职能策划;下辖人民协会、社区发展理事会(CDC)、市镇理事会(TC)等3个指导机构。从职能上区分,人民协会是法定机构,重视社区基层组织管理,直接统管全国各区基层组织,在组屋居住区设立居委会,在私人商品房住宅区设立邻里委员会,为执政党奠定了深厚的社会基础;社会发展理事会承担社区福利工作,偏重于公共职能,定位是社团组织而非公共机构;市镇理事会为社团法人,是非政府组织,承担市政物业管理职能。所有公民和永久居民都编入社区,必须参加社区活动,做到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全面覆盖、不留死角。新加坡确立了“政府主导、强化组织,统一指导、民主自治,以人为本,积极参与”的社区管理模式,主要有四个方面的特点:一是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90,的社区基础设施建设费用和50,的日常运作费用均由政府负担。社区发展及体育部负责制订社区发展计划和评估标准,并根据居民反馈意见及时修订完善;按照社区服务的标准,评估服务机构的业绩,下拨活动经费。为营造各民族和各阶层间和谐共处的局面,新加坡确立了“国家至上、社会为先,家庭为根、社会为本,关怀扶助、尊重个人,求同存异、协商共识,种族和谐、宗教宽容”的五大价值观,具体制定了三项原则:?种族同处原则。按照规定,在城市居住区建设时,房地产开发商要大体按照国 - 18 - 家种族的比例出售房屋,使居民区基本保持多种族,以此促进种族间在共同的 生活中增进了解、和睦共处。?贫富互助原则。新加坡政府让富有者与贫困户共同居住在一个社区,鼓励邻里之间互帮互助,特别是通过举办慈善活动、建立慈善基金,促进以富帮贫。?家庭和谐原则。新加坡政府积极倡导“四世同堂”,对于几代人同居一个单元的,在购房时政府给予优惠政策,形成了各民族、各阶层水乳交融、友好共处、相互尊重的良好局面。二是合理确定社区管理范围,社区以市镇为单位划分,市镇理事会为社区管理机构,受政府委托,负责实施本区域的社区预算项目。社区结构有三个层次:?邻里组团中心,一般由4至8栋组屋组成,约1000至2000户,设有儿童游乐场和小型商店等;?邻里中心,一般含6至7个邻里组团,约6000至9000户,建有一栋综合楼,面积在5000至10000平方米,并设有购物场地、银行、邮政、诊疗所等;?市镇中心,含有5至8个邻里中心,约4万至10万户,配套的公共设施集中在市镇中心及其周围,主要有学校、商店、娱乐场所、图书馆、邮政、诊疗所、民众俱乐部、安老院、体育场馆、游泳中心、公园等。三是注重沟通联系。新加坡人民行动党作为执政党,倡导了以促进国家福利和人民幸福为宗旨的共同价值观,强化人们对国家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前总理李光耀1959年曾指出,假如我们掌握政权时,不为人民争取更好的生活而奋斗,只是填饱几个人的腰包,我们一定会灭亡。我们的立场是消除过去制度的罪恶,保留良好的东西。政府是根据人民的 - 19 - 愿望,把一切需求,勇敢地摆放在个人的利益之上。为充分了解民情,行动党规定党的国会议员必须利用业余时间同本选区民众见面,从多方面关注和解决民生问题。市镇理事会实行议员联系民众制度,每周定期接待群众来访,听取群众意见,指定有关部门处理,重大问题由议员亲自协调解决。四是积极发挥民间组织的力量,新加坡有很多自愿福利团体参与社会福利、社会救助工作(如家庭服务中心),这些自愿福利团体通过高素质的服务承接政府招标的各种服务项目,开展一系列的辅导服务、咨询与转介、青少年活动、乐龄活动等。积极培育了一批社区基层领袖和义工队伍,他们深入社区一线,不计报酬,组织开展各类求知、求乐、求健和社会互助活动;居委会没有全职工作人员,主要在业余时间组织和开展活动。目前,新加坡义工数量占总人口的15,,反映了新加坡人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服务社会、服务民众的守望相助的奉献精神。 三、目前我市存在的主要问题 对比新加坡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的先进经验,我市城市建设和发展中还存在着以下的突出问题: (一)工作理念方面的问题。思想观念陈旧,没有从城市化发展的高度来抓城市建设,城市建设还停留在就项目抓项目、就工作抓工作,缺乏在更高层次上、更宽领域上整体谋划城市建设的理念。经营运作城市的思路不宽,致使一些城市建设困难重重。 (二)工作推进方式方面的问题。在工程和项目建设上, - 20 - 存有抢时间、追进度的问题,影响了工程质量。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由于受资金等方面的制约,存有凑乎、应付的现象,有些项目为自求平衡,任意降低标准,造成了城市建设的一些败笔。经营 (三)城市规划方面的问题。规划的科学性、前瞻性不强,规划执行还不够严,个别项目乱改规划、随意降低配套标准。个别人只把城市总体规划和不同层级的详细规划当作建设的蓝图,没有真正在工作中去执行实施,规划的法制观念淡薄, 随意性、人情性严重。 (四)城市管理方面的问题。由于近年来我市城市面积迅速扩大,城市人口剧增,造成城市配套设施严重短缺,中心城区“脏、乱、差”现象突出。 (五)城市绿化方面的问题。城市绿化设计缺乏系统性整体规划,绿化管理的长效机制尚未建立。 四、下一步对策和措施 新一届市委、市政府提出了建设区域性中心城市的目标,这是我市立足新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点作出的重要战略决策。学习借鉴好新加坡城市建设管理的先进经验,必须紧紧围绕建设区域性中心城市这一目标,牢固树立“五种”理念,打造自然和谐、生态宜居、民生幸福的现代化城市。 (一)在思想境界上,要牢固树立“城市意识”的理念。城市是现代经济的重要载体。当前,我国正处在工业化、城镇化的加速期,城镇化的道路还很漫长,可以说,任重而道远, - 21 - 这就迫切需要各级领导干部要学习城市建设、规划建设管理的有关知识,切实强化城市意识,掌握现代城市建设发展的基本规律和特征,努力用先进的城市建设理论和工作理念来指导推进城市建设。 (二)在城市规划中,要牢固树立“规划即法”的理念。规划是城市建设的先导。规划一经批准,就具有了法律效力,各项建设活动都必须无条件服从和执行城市规划。新加坡的城市规划包括具体建设详规,很切合发展实际,26年都没有变过,即使有些微调,也要经过总理的签字批准,这就是新加坡城市发展得好、发展得漂亮、发展得档次高的一个重要原因。全市上下要切实强化“规划即法”、“一张蓝图管到底”的理念,把城市规划管理提升到全新的高度,任何人都不得随意变更规划、干扰规划的实施,切实增强规划的强制性、法律性和权威性。 (三)在城市建设中,要牢固树立“打造精品”的理念。高标准的城市规划需要高质量的建筑精品来体现。没有城市精品的完美组合,城市形象就难以提高、品位就难以提升。我市的城市建设有地标性工程,也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下一步,必须深入贯彻打造精品的理念,规划设计要博采众家之长,建设施工要严格质量标准,通过一流的设计、一流的施工、一流的质量,建造具有城市人文特征和时代气息的地标性建筑,真正做到建设一项工程、增加一个精品、留下一个亮点。 (四)在城市管理中,要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 - 22 - 整洁的市容环境,良好的城市秩序,是城市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新加坡的城市管理让人耳目一新,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就是人性化和严管重罚的有机结合。我市城市氛围不浓、文明程度不高,要想短期内扭转这一局面,必须牢固树立为人民管理城市的理念,一方面要切实增强群众城市主人翁责任感,提高自我约束、自我管理的能力,教育引导广大市民逐步实现由“他律”走向“自律”的转变,构建城市管理的长效机制;另一方面,严格管理各种不文明现象,坚决打击各种违法违规行为,加大处罚力度,实现以罚促改、以罚促管,通过强有力的措施,产生巨大的震慑作用,促进市民文明素质的提升。 (五)在城市运作中,要牢固树立“经营城市”的理念。城市的规划、建设、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投入大量资金去推动运作。近年来,我市加大城建资金筹措力度,发行了城建债券,实现了城市建设的长足发展,但离城市建设发展对资金的需求还有一定的差距。要解决这一矛盾,必须牢固树立“经营城市”的理念, 把城市资源作为最大的国有资产来经营,积极探索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多元化投资的新路子,通过对城市资产的经营运作,搭建融资平台,融通更多的资金。要做好土地增值的文章,严格执行招拍挂制度,加强土地市场的管理,努力实现“以城养城、滚动发展”。 - 23 -
/
本文档为【赴新加坡考察学习报告6】,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