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危重新生儿护理常规

2017-09-21 22页 doc 46KB 130阅读

用户头像

is_105949

暂无简介

举报
危重新生儿护理常规危重新生儿护理常规 由于新生儿各个系统未发育完善,病情变化快,死亡率高,对处于生命垂危状态或具有潜在威胁生命疾病的新生儿的护理,显得尤其重要。 (一)评估高危因素 1、母亲疾病史:孕母有严重疾患,包括心,肺,肝,肾疾病,血液病,糖尿病, 结核病,内分泌疾病,遗传性疾病,感染如胃肠道或尿路感染,传染性疾病, 有吸烟、吸毒或酗酒史,母亲为Rh阴性血型,过去有死胎、死产或性传播病 史等。 2、孕母高危因素:如年龄超过40岁或小于16岁;有妊娠并发症如高血压、心 脏病、肺部疾病、糖尿病、贫血、血小板减少;胎盘早剥出血;羊膜早破和...
危重新生儿护理常规
危重新生儿护理常规 由于新生儿各个系统未发育完善,病情变化快,死亡率高,对处于生命垂危状态或具有潜在威胁生命疾病的新生儿的护理,显得尤其重要。 (一)评估高危因素 1、母亲疾病史:孕母有严重疾患,包括心,肺,肝,肾疾病,血液病,糖尿病, 结核病,内分泌疾病,遗传性疾病,感染如胃肠道或尿路感染,传染性疾病, 有吸烟、吸毒或酗酒史,母亲为Rh阴性血型,过去有死胎、死产或性传播病 史等。 2、孕母高危因素:如年龄超过40岁或小于16岁;有妊娠并发症如高血压、心 脏病、肺部疾病、糖尿病、贫血、血小板减少;胎盘早剥出血;羊膜早破和 感染。 3、分娩过程高危因素:如早产或过期产,急产或滞产,胎位不正,先露异常, 羊水粪染,脐带过长(大于70cm)或过短(小于30cm),脐带受压,剖宫产、 分娩过程中使用镇静剂或止痛药物史。 4、胎儿及新生儿高危因素:如窒息、多胎儿、早产儿、小于胎龄儿、巨大儿、 胎儿心率或心律异常,宫内感染和严重先天畸形等。 (二)护理常规 1、执行一般新生儿护理常规。 2、置于远红外辐射台或长颈鹿暖箱中保暖,腋温保持在36.5?-37.5?. 3)呼吸道管理 (1) 及时清理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 (2) 舒适体位 头稍后仰或偏向一侧,肩下垫软枕,避免颈部弯曲,保持气 道平直。 (3) 合理用氧,监测吸入氧浓度,早产儿维持血氧饱和度在88%—92%,以 减少ROP、BPD的发生。 (4) 积极纠正呼吸衰竭,对于?型呼衰,有自主呼吸的患儿给予闭塞式持续 气道正压给氧(CPAP),选择大小适宜的鼻塞,注意保护鼻部及上唇皮 肤,防止压伤;用CPAP病情加重,可采用常频机械通气,做好气管导 管的有效固定,及时倾倒冷凝水,保持气路通畅,密切观察胸廓起伏情 况,注意有无肺出血倾向等,有异常及时医生。 (5) 应用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给药时间越早,效果越好。 4、保持气道固定通畅 a) 胃管 每次注奶前保证胃管在胃内,同时观察有无残存的奶量。 b) 气管导管 气管导管理想位置为支气管隆突以上1-2cm或胸片X片中 第2胸椎水平。在平常护理中,可结合吸痰过程、胸片了解和判断气 管导管顶端位置、通畅度及是否移位。 c) PICC 可以为危重患儿提供中长期的静脉营养支持,管道护理是其关 键,详情 参PICC操作规程。 d) 胸腔闭式引流管 其目的引出胸腔内的液体、气体,重建胸膜腔内负 压,使肺复张,以及平平衡胸膜腔内压力,避免纵膈移位。严格无菌 技术,保持无菌引流,每日更换无菌引流瓶一次,并记录24小时引 流量,颜色,性状等。 5、加强巡视,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1)危重患儿给予无创持续心率、呼吸、血压监测和经皮血氧饱和度监测。 对于病情极危重的患儿可采取侵入式外周动脉或脐动脉插管持续监测血压 和血流动力学,采取不同措施,确保患儿平均动脉压稳定,以维持重要器官 功能 (2)危重新生儿容易发生内环境紊乱,及时监测电解质和血气分析可早期 发现病情变化,对高危新生儿需每天监测血糖,尿量,体重,记录24小时 出入量。 6、保证营养供给,必要时鼻饲或静脉营养。 7、预防感染,严格执行新生儿中心消毒隔离 (1)环境要求:病区独立,室内湿式清扫,每日动态消毒机循环空气消毒,监测空气培养。禁止探望,定时通风换气。 (2)遵守无菌操作规程,护理前后严格洗手(六步洗手法),接触患儿必须戴手套;听诊器,软尺等应一人一物,不得混拿混放。 (3)如有多重耐药患儿,将患者单独置于隔离病室,床旁张贴“接触隔离标识”以示警示,并指定专人护理,其余人员不得进入隔离室。 8、心理护理 因新生儿中心是全托无陪伴病区,患儿进入抢救室后,家属往往表现出焦急,犹郁的情绪,我们应耐心向家属讲解相关疾病知识,对患儿家属的反复提问要耐心倾听、解释、减轻其心理负担。 早产儿护理常规 早产儿是指胎龄小于37周出生的活产婴儿,又称未成熟儿。出生体重多在2500克以下,身长小于47cm。出生体重小于2500克者为低出生体重儿,其中小于1500克者为极低出生体重儿,小于1000克者为超低体重儿。保暖、喂养、维持正常呼吸、预防感染及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是护理早产儿的关键。 一病情评估 1、 了解患儿孕周,根据患儿外表特征,如头、毛发、囟门、耳部、皮肤、胎脂】 乳腺、跖纹、外生殖器(男婴阴囊皱褶少。睾丸未降,女婴大阴唇不能覆盖 小阴唇)等判断胎儿胎龄。 2、 了解患儿基础体温、出生体重日龄等 二护理常规 1、 执行新生儿一般护理常规 2、 保暖 (1) 维持室内温度24-26?,环境相对湿度55,-65,,维持适中温度(见表 1): 不同出生体重新生儿的适中温度(表1) 出生体重(Kg) 35? 34? 33? 32? 1.0~ 10天 10天 3周 5周 1.5~ 10天 10天 3周 2.0~ 2天 2天 3周 2.5~ 2天 2天 (2) 对体温不升或体温较低者,应缓慢复温,根据胎龄、日龄、出生体重选着 箱或辐射台保暖。 不同出生体重新生儿暖箱温度及湿度(表2) 出生体重(Kg) 35? 34? 33? 32? 温度(,) 1.0~ 10天 10天 3周 5周 55~65 1.5~ 10天 10天 4周 2.0~ 2天 2天 3周 2.5~ 2天 2天 超低出生体重儿暖箱温度及湿度(表3) 日龄(d) 1~10 11~20 21~30 ,30 温度 35? 34? 33? 32? 湿度 100, 90, 80, 70, 辐射台保暖温度设置(表4) 出生体重(Kg) 腹壁温度(?) ~1.0 37.0 ~1.5 36.8 ~2.0 36.6 ~2.5 36.4 ,2.5 36.2 3、 喂养 (1) 喂养开始时间:目前多主张早期、足量喂养。体重在1500克以上,无 青紫、窒息及呕吐症状者,于生后2小时开始试喂养等渗(5,)糖水, 无吐呛者可开始喂奶:危重,异常分娩,呼吸,35或,60次/分,体 重在1500克以下,有青紫症状者可适当延缓喂奶时间,由静脉补充营 养。如有应激性溃疡,消化道出血者应禁食。产伤儿延迟3天开奶, 待生理盐水洗胃清亮,大便隐血转阴后酌情开奶。 (2) 喂奶间隔时间:出生体重,1000克者,每小时喂奶一次:1000-1500 克者,每1.5小时喂奶一次:2000克以上者每3小时喂奶一次。 (3) 喂养方法: 首选母乳,若无母乳,应选用早产儿配方奶粉。但对极低出生体重儿, 喂未强化人乳生长速率缓慢,需补充母乳强化剂。 1) 吸吮及吞咽反射良好者,可直接喂母乳或奶瓶喂养。 2) 有吞咽能力,但吸吮力弱者可用滴管滴喂。 3) 若吸吮及吞咽反射差,但胃肠功能正常者,可采用硅胶管鼻饲喂 养,注奶前须回抽胃内容物,了解胃排空情况,酌情调整注入奶量。 鼻饲喂养是否耐受应遵循以下原则: 第一, 观察胃残留量:正常残留量0~2ml/kg,超过正常值应减 量或停喂养一次:胃残留量,正常值或,喂养量的50,或 合并腹胀是检测喂养不耐受的重要指标。 第二, 观察腹胀:间断检测腹围,固定测量部位、时间,腹围 增加1.5cm,应减量或停喂一次。 第三, 呕吐、腹胀胃残余量增加、血便或大便隐血阳性提示 NEC,应暂时停止喂养。 第四, 极低体重儿胃排空时间较长,鼻饲喂奶后出现气急等症 状可采用空肠喂养法。 4、 维持正常呼吸 (1) 保持呼吸道通畅,采用鼻吸气体位(颈肩部垫高2-3cm),奶后取右 侧卧位:及时清理口腔分泌物,防止呕吐窒息;有窒息者即用气管 插管或导管吸出粘液及羊水,并及时吸氧。 (2) 給氧:勿常规使用,仅在患儿出现青紫及呼吸困难症状时才吸氧, 不宜长期持续使用,监测吸入氧浓度,维持血氧饱和度在88,~93, 之间。 (3) 患儿发生呼吸暂停时,应先弹足底,托背等刺激呼吸,如不缓解立 即給氧或用面罩加压给氧使其恢复自主呼吸,并报告医生进行抢救。 5、预防感染:是早产儿护理中极为重要的一项,须做好早产儿室的日常清洁消毒工作。 (1)环境要求:病区独立,室内应湿室清扫,每日动态消毒机循环空气消毒,监测空气培养,禁止探望,定时通风。 (2)工作人员: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护理工作应集中进行,减少侵袭性操作。护理前后严格洗手,解除患儿必须洗手戴手套,每日更换吸氧吸痰装置,每日用1:80的84消毒液擦拭使用中的仪器,护理人员定期做鼻咽试子培养,感染带菌者应调离早产儿室工作。 (3)加强基础护理:保持患儿皮肤清洁干燥,尤其注意腋下、颈部、耳后、腹股沟等皮肤皱褶处,每日行脐部护理、口腔护理、臀部护理等,勤翻身更换体位,体重在2000g以下者,每日用温水床上擦浴,2000g以上者若病情允许,可每日行温水浴,注意观察有无眼分泌物,有无鹅口疮、皮疹、脐炎及黄疸等,及时修剪指甲,保护四肢,防止抓伤。 6、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1)防止低血糖的发生:遵医嘱按时完成补液量,并用输液严格控制输液速度。 (2)勤巡视:每30分巡视患儿一次,及时发现并处理呼吸暂停、呕吐、窒息等症状:使用心电监护仪监护患儿生命体征和氧饱和度,并设定报警参数及有效报警提示音,根据氧饱和度及呼吸情况调节氧流量,改变用氧方式。 (3)预防出血:遵医嘱使用止血药物,观察脐部,口腔黏膜及皮肤有无出血点:如有颅内出血者应减少搬动,动作轻柔。 (4)预防高胆红素血症:避免缺氧、酸中毒、低血糖、低蛋白血症、感染及药物等诱因,定期检测胆红素,及时给与光疗、酶诱导剂、白蛋白等防止胆红素脑病:黄疸较严重可发张为胆红素脑病者应进行换血疗法。 (5)每日测体重:观察患儿生长及营养情况:如有水肿者应严格控制液体量,并监测心率、呼吸及肝脏情况。防止发生心衰及肺水肿:对体重持续不增或减轻者应寻找原因,检查有无感染病调整营养。 7、运用“发展性照顾”模式,促进患儿身心健康发展。 (1)铺垫鸟巢,模拟子宫环境。 (2)保持病区环境安静,减少噪音。 (3)在暖箱上遮盖避光布,减少灯光刺激。 (4)尽量减少不必要的操作,必要操作集中进行。 早产儿用氧规范 早产儿因其肺组织发育不成熟以及各种呼吸系统病易导致低氧血症的发生,常需要长时间吸氧,而用氧过程中又有诸多规范及注意事项,以防止出现视网膜病变等并发症的发生。 (一)早产儿给氧指片及治疗目标 1、早产儿给氧指征:临床上有呼吸窘迫(中度以上)表现,在吸入空气时, )<50mmHg或经皮氧饱和度(TcS02)<85%者。 动脉氧分压(Pa02 2、治疗的目标:维持Pa02 50~80mmHg;或TcS02 85%-~92%。 治疗及呼吸支持方式 (二)、氧疗及呼吸支持方式 1、斗罩、面罩吸氧或改良鼻导管吸氧 (1)有轻度呼吸窘迫的患儿,给氧浓度视病情需要而定,开始时可试用40%左右的氧,10-20分钟后根据Pa02或TcS02调整。需长时间吸入高浓度氧(.40%)才能维持Pa02稳定时,应考虑采用辅助呼吸。 (2)导管给氧,氧流量一般为05-1.5L/min左右。 (3)罩给氧,氧流量一般6-8L/min。 2、鼻塞持续气道正压给氧(ncPAP) (1)早期应用可减少机械通气的需求。压力2~6cmH20,流量3-5L/min。应用装有空气、氧气混合器的CPAP装置,以便调整氧浓度,避免纯氧吸入。 3、机械通气 临床上表现重度呼吸窘迫,吸入氧浓度(Fi02)>0.5时,Pa02<50mmHg、PC02>60或有其他机械通气指征时需给予气管插管机械通气。 (三)给氧原则 1、生后复苏这些紧急状态下,可以给予100% 的氧。如果在复苏后需要持续给氧,则应加温、加湿、并调节供氧浓度。吸入氧浓度必须以氧浓度计持续监测,或者至少每小时监测一次,以最低的氧浓度维持适当的动脉氧分压。 2、正确掌握氧疗指征。 (1)要避免无指征时的预防用氧、吸高沈度氧(一般不超过40%)及避免用鼻管尤其是双鼻管吸氧。 (2)根据疾病考虑不同用氧方式,除急诊外,均须加温湿化,以利分泌物排出。 3、对于<32周早产儿,为了避免过度给氧,可选择。 (1)在复苏时使用空氧混合器(Blender),和脉博血氧饱和度监测仪。 (2)如果开始使用正压通气,可使用从空气到100%的氧,没有任何研究证明开始时使用什么特定的氧浓度是合理的。 (3)逐渐提高或降低氧浓度,使血红蛋白氧合逐渐增加至90%。 (4)如果心率没有迅速增加至>100次/分,则需改善通气策略,用100%氧。 (5)如果没有空氧混合器和脉博血氧饱和度监测仪,也没有足够时间将孕妇转送,可按足月儿来给氧复苏。没有足够的证据证明在复苏时短时间给100%氧可以导致早产儿损害。 (五)停氧指针 氧疗后病情稳定,缺氧及C02潴留改善,心率较前减慢,呼吸较前平稳,呼吸空气30min后,Pa02>70mmHg、PaC02<50mmhg,即可停止氧疗。停氧前应逐渐降低Fi02,早产儿Pa02>70mmHg、TcS02>95%先减少氧流量,观察病情平稳,再逐渐撤除。 (六)注意事项 1、严格掌握氧疗指证,对临床上无紫钳、无呼吸窘迫、Pa02或TcS02正常者不必夕阳。对早产儿呼吸暂停主要针对病因治疗,必要时间断吸氧。 、氧疗过程中,应密切检测Fi02、Pa02、TcS02。在不同的呼吸支持水平,2 都应以最低的氧浓度维持Pa02 50-80mmhg,TcS02 85-92%,,在机械通气时,注0意加温、加湿,以减少对气道的刺激,加湿器的温度一般选于32-34C,湿化器必须用无菌蒸馏水。当患儿病情好转、血气改善后,及时降浓度逐步进步,以免波动过大。 3、如果患儿对氧浓度需求高,长时间吸氧仍无改善,应积极查找原因,重新调整治疗,给以相应治疗。 4、对早产儿尤以极低体重儿用氧时,一定要告知家长早产儿血管不成熟的特点,早产儿用氧的必要性和可能的危害性。 5、凡经过氧疗,执行卫生部指南:符合眼科筛查标准的早产儿,应在出生后4-6周或轿正胎龄32-34周时进行眼科RoR筛查,以防引起视网膜病变,及早发现,早治疗。 6、密切监测,观察紫钳、呼吸装态、呼吸节律、心率及精神状态,同时结合血氧及血氧饱和度,监测血气,及时调整。尤其VLBWI氧疗时必须进行持续血氧或氧饱和度监测,若吸氧后病情改善,神志好转,呼吸幅度加大,频率减慢,呼吸困难好转,心率减慢10次/min以上,说明有效。反之,说明氧疗不当,最好立即作血气分析,以明确诊断,并注意有无氧量浓度过高、过度通气等原因产生呼吸抵制,并采取相应措施。 新生儿窒息与复苏护理常规 窒息是新生儿最常见的症状,也是新生儿最常见的死亡原因。凡是使血氧饱和度降低的任何因素都可引起窒息,各种影响母体与胎儿间血液循环气体交换的原因都会造成胎儿呼吸窘迫。 (一)病情评估 1、了解产妇妊娠史、羊水性状,有无宫内缺氧引起胎心、胎动增快和减慢,甚至停止。 2、Apgar评分情况。 (二)护理常规 1、执行新生儿一般护理常规。 2、高危孕妇有胎儿窘迫,估计娩出时有窒息可能者,应准备负压吸引器、氧气、面罩、复苏囊及气管插管所需喉镜、气管导管等急救物资。 3、病儿一旦发生窒息,立即进行复苏。 1)复苏程序 ( A(Airway):建立畅通的呼吸道 置保暖处:保暖:摆好体位:鼻吸气位;擦干全身:擦干羊水;吸净粘液:应彻底清理呼吸道分泌物,负压50-80mmHg(0.006-0。010Mpa)、吸痰时间?5-1’’。 B(breathing):建立呼吸 触觉刺激:吸净分沁物后如无呼吸给予触觉刺激,可用手拍打或用手指轻弹新生儿足底或摩擦背部;复苏器加压压给氧;无自主呼吸、心率<100次/分、持续性青紫或喘息样呼吸者,频率40~60次/分,氧氧流量5-10升/分,胸廊起伏好,呼吸比1:2;气管插管加压给氧:无自主呼吸或面罩加压给氧无效者。 指征:气管插管正压通30秒后心率<60次/分;方法:?按压点:新生儿胸骨体下1/3(两乳头连线下方);?手法:环抱法和双指法;?、按压频率;胸外按压90次/min;正压呼吸30次/min;?按压深度胸廓下陷;胸廓前后径1/3;?按压与通气之比:3:1。D(drug):药物治疗,纠正酸中毒。 ?建立有效的静脉通路;?静脉或气管内注入1:10000肾上腺素0.1-0.3ml/kg。?纠酸 4用5%碳酸氢钠3-5ml/kg;?产前4-6小时母亲应用吗啡类麻醉或镇静剂者,予纳络酮0.1mg/kg,静脉或气管内注入。 E(evaluation);评价 每完成一个步骤,应予以评价,以决定下一步骤的操作。 (2)复苏后监护 持续床旁心电监护,严密监测病儿生命体征及SPO,观察患儿面色,皮肤2 及甲床颜色的变化,以及神经反射、意识、瞳孔、肌张力、抽搐、吸吮力、颅内压及大小便等情况,并作好记录。 3、家庭支持:耐心讲解病情;帮助家长树立信心。 新生儿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护理常规 新生儿呼吸窘迫征(NRDS)又称新生儿肺透明膜病(HMD),多见于早产儿,是由于肺胞壁缺乏表面活性物质所致。胎龄越小,发病率越高。临床表现为:出生时可正常,但在生后6-12小时内即出现呼吸困难,并进行性加重,青紫,呼气性呻吟,吸气时胸廓凹陷,鼻翼扇动,肌张力低下,呼吸暂停,甚至出现呼吸衰竭。 (一)病情评估 1、了解患儿胎龄、日龄、出生体重、基础体温等。 2、生后有无进行性呼吸困难、呻吟、青紫、口吐白沫。 3、母亲是否患有糖尿病,产前是否使用地塞米松等。 (二)护理常规 1、执行早产儿及新生儿一般护理常规 2、保暖 01)维持室内温度24-26(C,环境相对湿度55%-65%,维持患儿适中温度。 2)对体温不升,体温较低者,应缓慢复温,根据胎龄、日龄、出生体重( 选择暖箱或辐射台保暖。 3、置胃管,常规留取胃液,做胃液泡沫振荡实验。 、保持呼吸道通畅 4 (1)及时清理呼吸道分泌物。 (2)取舒适卧位,头稍后仰,颈下垫软枕,保持气道平直。 (3)避免物品阻挡口鼻腔或按压期胸部。 5、合理用氧,监测吸入氧浓度,维持血氧饱和度在87-95%之间。 (1)头罩用氧:氧流量,5L/分,防止CO潴留在头罩内。病情好转后可逐2 步转为暖箱 吸氧。避免用氧过量导致氧中毒及视网膜病变。 (2)鼻塞CPAP辅助通气:维持PEEP4-5cmH20,选择大小适宜的鼻塞,制作保护垫,注意保护鼻部及上唇皮肤,防止压伤;每1-2小时候定时松解鼻塞,观察鼻中隔,上唇局部皮肤颜色变化,以防坏死。及时倾倒次凝水,保持气路通畅。操作过程中动作轻柔,迅速,避免损伤口、鼻腔粘膜。 (3)机械通气:用CPAP后病情加重,保持呼吸机正常运转,气管插管固定良好,及时清理气道分泌物,及时倾倒冷凝水,保持气路通畅。 6、遵医嘱用碳酸氢钠纠正代谢性酸中毒。 7、PS运用护理 (1)早期给药:每次10mg/kg左右;如Fi02,0.4或MAP,8cmH20,应重复给药,间隔时间约10-12小时。 (2)PS溶解方法:PS应冷藏低温保存,药房取回后,放于手心或预热好辐射台上让其复温蓬松,取无菌注射用水1.5-2ml注入瓶内,松开针头与空针乳头连接处解除瓶内压力,便于溶解。取下针头,将药物稳妥放于药物振荡器上,振荡数分钟直到药物完全学溶解。 (3)给药方法:用PS前先彻底清量呼吸道;将溶解好的PS经从气管导管侧面穿刺缓慢注入,分仰卧位、左、右侧位均等注入,同时借助机械正压通气使PS充分扩散至肺泡。 (4)给药后6小时内尽量不吸痰。 8、严密观察病情:持续24小时心电监护,观察患儿体温、面色、呼吸、心率、肌张力、大小便、胸廓起伏情况,注意有无肺出血倾向。随时观察病情动态变化,定期对患儿进行评估,密切关注检查化验结果,做好护理记录,病情变化及时通知医生。 9、预防感染:保持室内空气新鲜,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遵医嘱给予抗生素防治肺部感染。 、保证营养供给:必要时给予鼻饲或静脉营养。 10 11、行机械通气的患儿按呼吸护理常规。 人工气道护理常规 人工气道是在患儿自身通气和(或)氧合功能出现障碍时运用器械使患儿恢复有效通气并改善氧合的一种技术方法。呼吸机是临床抢救和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呼吸衰竭时不可缺少的重要工具,它能改善通气、换气功能,缓解呼吸肌疲劳,降低呼吸功和氧耗量,然而机械通气又是一项复杂且有一定危险性的治疗措施,使用不当会产生各种严重的并发症,医护人员需正确使用及进行相关护理。 (一)病情评估和观察 1、评估患者病情及生命体征、意识状态。 2、评估气管导管型号、气道通畅与否(包括气道分泌物的性状、颜色及量)、肺部情况以及呼吸机完好情况。 3、评估呼吸机参数设定,报警设定;观察自主呼吸与呼吸机是否同步,呼吸机运转情况。 4、观察患者的氧合状况,包括血氧饱和度水平,血气分析的指标变化。 5、观察呼吸机参数的调节变化,做好撤机评估。 6、随时观察导管固定情况及长外露长度。 7、评估湿化效果、正确把握吸痰时机。 (二)护理常规 1、执行新生儿一般护理常规。 2、导管选择及插入深度 (1)气管导管的选择:新生儿气管插管的型号估算法:内径(mm)=体重(kg)/2+2 体重(g) 气管插管内(mm ) 吸痰管规格 1000 2.5 5F -2500 3.0 6 F -4000 3.5 7 F ,4000 4.0 8 F (2)气管导管置入的深度:T1-T2水平,将深度作为交接内容,防止气管插管意外滑出。 3、气管导管的固定 (1)固定方法 将两条约1.5cm宽的胶布从中间剪开(末端2cm不剪开),剪开的两条胶 布 一宽一窄,未剪开这一端贴于患儿面部;将剪开的宽胶布固定于下颌皮肤, 将窄胶布绕导管成螺旋式的缠绕后固定在导管上,再反方向同理固定另一条胶 布。 (2) 日常维护: 标明插入深度(无刻度时应标明外露长度);对神志不清,躁动者应给与约束或使用镇静;过长外露的导管应该剪掉,以减少死腔,口腔外保留长度以,4cm为宜;预防皮肤压伤。 (二)呼吸机常见报警及矗立方法 1、 气源报警 原因 处理方法 氧气管、压缩空气管有无死折或对应处理 受压,气源接口是否通气 中心供氧压力低 通知控制中心立即检查,维持压力 3-5.5kg/cm3 空氧混合器漏气 氧浓度测定仪暂时替代,通知厂家 压缩机的过滤网堵塞 清洗过滤网 2、 气道压力高压报警 原因 处理方法 气长时间未吸痰,气道内分泌充分湿化,及时正确吸痰,加强翻 道物粘稠不易吸出 身,叩背,行体位引流,应用祛痰 问剂,配合胸部物理疗法 气道痉挛、气道受到刺激 题 管病人气路管道进水 对应处理 路 湿化罐水过高 连 接 呼呼吸机面板开关调节不当对应处理 吸(儿童/成人) 机呼出末端积水瓶的水满后未 问及时倒掉,水反流到呼吸机 题 气路 呼气活瓣堵塞或闭合 雾化吸入引起过滤器药物积 聚 3、 呼出潮气量低于吸入潮气量 原因 处理方法 呼吸机导管与病人气管插管脱离 重新连接 气管插管的位置 调整导管位置,双侧呼吸音对称 病人回路漏气;湿化器、积水瓶、重新衔接好 直角接头 气道漏气;导管内径偏小 必要时更换导管 胸腔导管漏气;支气管膜瘘 请胸外科会诊处理 4、 氧浓度报警 原因 处理方法 氧电池耗尽 氧浓度测定仪暂时测定氧浓度联 系厂家更换电池 空氧混合器不准 更换空氧混合器 管道漏气 检查管路 5、 病人窒息报警 原因 处理方法 在辅助方式机械通气时病人无力根据病人情况可考虑更换通气模 触发、潮气量低、呼吸频率过慢 式 呼吸管道漏气或连接处脱开 重新连接或更换呼吸机管路 6、 湿化器报警 原因 处理方法 加热器低温报警 按亮快速加温 加热线报警 接口处电极位置 加热器不亮 更换保险丝 (三)做好人工通气管理 1、 保持正确体位 (1) 颈肩部垫一小软枕,使头部稍后仰,减轻导管对咽、喉的压迫, 使气道自然伸展,气流畅通 (2) 床头抬高30-40?保持半卧位有效防止胃内容物反流及误吸, 每天在此角度上定时侧向翻身40-60?,适当俯卧位。 (3)适当固定头部及约束肢体,但避免不适及烦躁 2、保持最佳通气状态 (1)保持气流通道畅通 1?、导管固定牢固,随时检查并记录导管插入深度,防止过深,过浅或脱 管。 2?、呼吸机管路连接正确,观察有无漏气及管道扭曲折叠。 3?、掌握适宜的吸痰时机和正确的吸痰方法,彻底清理呼吸道。 (2)保持人机协调性好 1?、机械通气治疗患儿应安静,无挣扎,在排除呼吸机,管路及气道是否 堵塞等原因后可适当镇静,缓解疼痛和烦躁,减轻机械通气带来的不适等。 2?、严密观察,正确评估患儿病情,如自主呼吸,血气等适当修改呼吸机 参数,促进自主呼吸与呼吸机同步。 3)作好机械通气监测 ( 1?、病人生命体征监测,包括神经系统,循环系统,胃肠及肝肾功能监测, 保证水,电解质,营养平衡。 2?、呼吸功能监测,观察气道压,潮气量,SP02及呼气末C02监测,正确 采集血气标本(血气不追求正常值,维持对患者最有利水平),综合评估通气氧合及酸碱状态,同时听诊肺部呼吸音判断气道是否通畅,观察痰液颜色,性状及量,胸部物理治疗,促进排痰和呼吸功能恢复。 3?、呼吸机监测,呼吸机功能,设置,管道连接,导线及传感器有无松动,气道湿化与加温情况,呼吸机报警及时回应,查找原因,排除故障。 3、防止感染等并发症发生 (1)正确洗手,严格无菌操作,如吸痰及穿刺等 (2)插管吸痰动作轻柔,避免损伤黏膜 (3)半卧位,管饲喂养超过幽门,进行声门下分泌物吸引,作好口腔护理,防止胃内容物反流误吸及咽部细菌定植 1?、湿化液应为无菌注射用水,及时清理冷凝水防止反流入气道,积水杯置于呼吸回路最低水平; 2?、进行胸部扣击,翻身拍背,适当体位引流,彻底清理呼吸道; 3?、采用密闭式吸痰,适时更换呼吸机管路; 4?、尽量避免有创通气,提倡无创通气; 5?、创造撤机条件,评估把握撤机时机,缩短机械通气时间; 6?、加强翻身,骨突处进行保护,防压疮。 新生儿休克护理常规 新生儿休克(shock)是指机体受到任何急重症损害导致生命重要器官的微循环灌流量不足,有效循环血量降低及心输出量减少,组织中氧和营养物质的供应降低到细胞可以耐受的临界水平以下,并发生代谢产物积聚,细胞结构和功能损害,最终导致脏器功能不全。新生儿休克是新生儿期常见的急重症,是导致新生儿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病死率仍高达50%。新生儿休克临床表现不典型,病情进展快,容易延误诊治,应予重视。 (一)病情评估 1、首先确定是否存在在休克状态并判断其严重程度。 2、高危新生儿仔细观察微循环障碍的表现,同时监测血压和脉博。 3、微特环障碍的主要临床表现为皮肤颜色苍白或出现花纹、肢端发凉、肢0端与肛门的温度差>1C(正常<0.5)、皮肤毛细血管充盈时间延长。一旦怀颖休克要及时监测血压,如足月儿收缩压<50mmHg,早产儿收缩压(40mmHg为低血压,同时脉压差减小。 4、休克早期血压可以正常,血压下降已属中晚期表现。 5、新生儿休克评分方法 评分 皮肤颜色 皮肤循环 四肢温度 股动脉博动 血压 0 正常 正常 正常 正常 >8Kpa 1 苍白 较慢 发凉 减弱 6-8Kpa 2 花纹 甚慢 发冷 触不到 <6kpa 注:皮肤循环:指压前臂内侧皮肤毛细血管再盈时间,正常<3s,较慢为3~4S,甚慢为>4S。四肢温度:发凉为凉至肘膝关节以下,发冷为凉至肘膝关节以上。[1]新生儿休克评分:轻度为5分,中度为6-8分,重度为9~10分。 [2](二)护理常规 1、执行新生一般护理常规。 2、吸氧,维持有效的通气功能,必要时使用呼吸机辅助通气。 03、保持患儿安静及休克体位(头脚抬高15-20,中间凹的体位),减少不必要的搬动。 4、扩容补液,建立多条静脉通道,合理安排输液顺序(先快后慢、先盐后糖,先晶后胶,见尿补钾)。必要时置中心静脉导管。 5、遵医嘱及时正确给药,使用血管活血药物时应严防药液渗漏。 6、监测脉博、心率、血压、呼吸、血氧饱和度、动脉血气分析以及意识、瞳孔的变化。 7、注意皮肤色泽及肢端温度。如面色苍常表示有大出血,口辱或指甲发钳说明微循环血流不足或淤滞,当胸前或腹壁有出血时,提示有DIC出现,如四肢劂冷表示休克加重应保温。 8、保证营养供给,准确记录出入量,尤其是尿量如果连续8小时<1ml/kg/h应立即报告医生。 9、尽快消除休克原因。 10、安抚家属。 新生儿气胸护理常规 新生儿气胸是指肺部疾病使肺泡及小支气管破裂形成气胸。一般常见于肺部感染,肺出血以及肺组织萎陷。临床表现为呼吸困难、紫绀、气急、双侧或单侧胸廓饱满,呼吸音模糊、不对称或消失。 a) 病情评估 1. 了解患儿胸片结果。 2. 评估患儿呼吸、面色、心率、血氧饱和度监测、呼吸音等。 b) 护理常规 1. 按新生儿疾病护理常规。 2. 取半卧位,头罩给氧,用80%-100%氧吸入,机械通气应选用压力型通 气方式,低压力严重者应使用高频通气治疗。持续监测生命体征,保 证呼吸道通畅。 3. 协助医生根据胸片情况进行胸穿抽气,严密观察患儿双侧胸廓起伏情 况,面色及血氧饱和度,并做好记录。 4. 胸穿抽气后呼吸困难改善不明显者,医生立即行胸穿并安置胸腔闭式 引流管,加强胸腔闭式引流护理。 (1) 保持管道密闭和无菌:操作前检查引流装置是否密封,胸壁伤口引 流管周围,用油纱布包盖严密;更换引流瓶时必须先双重夹闭引流 管,以防空气进入胸膜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防止感染。 (2) 体位:半卧位,以利呼吸和引流。 (3) 维持引流通畅 ?( 水封瓶液面应低于引流管出口平面60cm。保持水封瓶长玻璃管 没入水中3-4cm并直立。引流瓶不可高于病人胸腔,以免引流液逆 流入胸膜腔造成感染。 ?( 定时挤压引流管,30,60分钟1次,以免管口被血凝块堵塞。 挤压方法为:用止血钳夹住排液管下端,两手同时挤压引流管然后 打开止血钳,使引流液流出。检查引流管是否通畅,水柱是否随呼 吸上下波动,一般水柱波动范围为4-6CM,水柱波动反应死腔的大 小和胸膜腔内负压的大小。入水柱无波动,病人出现胸闷气促,气 管向健侧偏移等肺受压症状,应疑为引流管被血块堵塞,立即挤捏 或使用负压间断抽吸引流管,促使引流通畅。
/
本文档为【危重新生儿护理常规】,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