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教育的目的》读后感

《教育的目的》读后感

2018-03-09 3页 doc 13KB 35阅读

用户头像

is_751406

暂无简介

举报
《教育的目的》读后感《教育的目的》读后感 灵源教育办 陈金辉 《教育的目的》这本书是英国19至20世纪杰出的思想家、数学家和哲学家艾尔弗雷德?诺思?怀特海收录了其在日常工作讲演中的六篇稿件及80岁时在哈佛大学写下的一篇自述生平。怀特海老师一生始终浸润于充满人文主义精神的环境中,他根据自己的亲身体验,提出了一系列新颖的独到见解,他那深刻而富有创见的教育思想在欧美教育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该书中仍具现实意义的一些教育思想深深地引起了我的认真思考。 “教育是一种掌握种种细节的需要耐心的过程,一分钟,一小时,日复一日的循环。企图通过一种虚幻的方法做出...
《教育的目的》读后感
《教育的目的》读后感 灵源教育办 陈金辉 《教育的目的》这本书是英国19至20世纪杰出的思想家、数学家和哲学家艾尔弗雷德?诺思?怀特海收录了其在日常工作讲演中的六篇稿件及80岁时在哈佛大学写下的一篇自述生平。怀特海老师一生始终浸润于充满人文主义精神的环境中,他根据自己的亲身体验,提出了一系列新颖的独到见解,他那深刻而富有创见的教育思想在欧美教育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该书中仍具现实意义的一些教育思想深深地引起了我的认真思考。 “教育是一种掌握种种细节的需要耐心的过程,一分钟,一小时,日复一日的循环。企图通过一种虚幻的方法做出高明的概括,学习上绝无此种捷径。我们知道有一句谚语“见树不见林”,这正是我要强调的一点。教育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使学生通过树木看见森林。”在“教育的目的”一章中,怀特海老师提到了这段话,从我个人自己的理解,我想可以概括两点,一是教育是一种慢的艺术,二是教育的核心问题是让学生通过树木见到森林。 首先教育是一种慢的艺术,我认为教育不仅仅是慢的艺术,更是一种运用精雕细刻、行中有为、潜移静化的慢工活。李希贵校长曾在解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时指出,切不可把远期目标当作近期目标,把美好蓝图当成指日可待的现实。教育需要时间,教育改革需要耐心。面对教育理想与宏伟蓝图,我们要学会“慢”下来。这里所说的“慢”,并非不进取、不作为,而是指按照孩子的成长规律办 教育。所以我们要明白教育是服务人的一生的,功利的教学都是短视的,是不关注长远的,不关注正确的教育价值取向的。特别是我们在做教学研究时,也要把研究当成是一种慢的艺术,有所发现,有所用心,慢慢地去做。这个慢,就是让学生感受、体验过程,形成良好的学习方式。这个慢,就是不急于求成,要有足够的期待,足够的耐心,减少教育浮燥与功利,用心做好教育。 其次,教育的核心问题是让学生通过树木见到森林。书中怀特海老师所说的“要根除各科目之间那种致命的分离,因为它扼杀了现代课程的生命力……那时他还没有决定如何将它们合为一体”,P10,,为主讲述了孩子学习课程之间的融合问题,他认为应把课程与课程之间的内在关联及课程中产生的系列问题之间的内在关联融会贯通,就能够“通过树木见到森林”。这与我国经常阐述的一句名言“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含义是相似的。毛泽东主席曾把这句话从哲学上的理解认为它是一种形而上学的观点,即用孤立的眼光看待问题,而词解为比喻只看到局部,看不到整体或全部。确实,远大的眼光和渊博的学识,森林,并非凭空产生的,而是在学习一个个具体问题,树木,的过程中升华出来的。只有当孩子将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合为一体,教育才会达成同一个主题,那就是五彩缤纷的生活。 还有,使学生接受全面的素质教育是当今教育特别提倡,教育家们特别关注的问题。而通过对此书的阅读学习,让我了解到在八十几年前,怀特海在他教育的讲演中就提出了许多独特的见解,如, 他反对向学生灌输知识,提倡引导他们自我发展。曾提到“令人悲哀的是,儿童时代的金色年华却常常笼罩在为应付考试而进行的填鸭 式教学的阴影里”,他认为真正有价值的教育是使学生透彻理解一些普遍的原理,这些原理适用于各种不同的具体事例。还让我们要记住,教育绝不是往行李箱里装物品的过程,而是生物有机体吸收食物的过程。 他还提出了智力发展的节奏性阶段论,将智力发展的过程描述为三个阶段即浪漫阶段、精确阶段和综合运用阶段。认为浪漫阶段覆盖了儿童生活最初的12年,精确阶段包含青少年在中等学校接受教育的整个时期,而综合运用阶段则是青年迈向成人的阶段,指出在浪漫阶段,必须永远侧重于自由,让儿童独自去领会,独自去行动。认为对于正在成长的儿童来说,浪漫阶段的自然发展尚未结束时就对精确性进行训导,必然会妨碍他对知识的吸收,要求要对浪漫应有的地位进行认真的研究。这不正是在小学阶段我们应该教给孩子什么,教会孩子什么的问题吗,我想只有我们明白了,才不会出现“学业过剩”,把更多的时间还给孩子,让孩子“浪漫”成长, 他还重视审美在道德教育中的意义,认为受教育者“如果不能经常目睹伟大崇高,道德教育便无从谈起”,还倡导使受教育者在科学和人文方面全面发展,强调古典文学艺术在学生智力发展和人格培养中的重要性等等。这些精辟的论述,让我们认识到了一位教育思想丰富和教育意识超前的智者对教育的认知。 而至今尚有很多学校还在纠结于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之间,面上、口号上实行的是素质教育,而骨干里、实际教育过程中却还是放不开应试教育的做法,确实是值得我们新一代的教育人深刻思考呀,
/
本文档为【《教育的目的》读后感】,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