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骨781盆专题

2017-11-15 50页 doc 136KB 14阅读

用户头像

is_713593

暂无简介

举报
骨781盆专题骨781盆专题 骨 盆 专 题 骨盆骨折的分类诊断和治疗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创伤骨科 王钢 骨盆骨折是一严重的创伤,常合并致命的并发症, 死亡率可高达10.2%,临床处理极为棘手。既往多采用保守治疗:骨牵引、骨盆悬吊、石膏固定,骨盆严重畸形及致残率 ——可高达50% 左右。80年代以来重度骨盆骨折救治效果不断得到改善,主要有赖于3个方面的进展:尽早固定不稳定骨盆骨折,控制出血,救治休克;多学科(包括SICU或TICU)协同救治有重度骨盆骨折的多发伤者;手术复位和固定有明显移位的不稳定型骨盆环骨折。休克、高龄、高能量...
骨781盆专题
骨781盆专题 骨 盆 专 题 骨盆骨折的分类诊断和治疗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创伤骨科 王钢 骨盆骨折是一严重的创伤,常合并致命的并发症, 死亡率可高达10.2%,临床处理极为棘手。既往多采用保守治疗:骨牵引、骨盆悬吊、石膏固定,骨盆严重畸形及致残率 ——可高达50% 左右。80年代以来重度骨盆骨折救治效果不断得到改善,主要有赖于3个方面的进展:尽早固定不稳定骨盆骨折,控制出血,救治休克;多学科(包括SICU或TICU)协同救治有重度骨盆骨折的多发伤者;手术复位和固定有明显移位的不稳定型骨盆环骨折。休克、高龄、高能量损伤等是骨盆骨折高死亡率的危险因素。文献显示:休克是高死亡率的重要指标。将收缩压 < 90mm Hg定义为休克,该组病人的死亡率达44 - 57% ,老年人出现骨盆损伤意味着病情危重,55,60岁的患者死亡率可高达21 - 28%。高能量损伤:CM 的死亡率为23 - 30%,APC-III的死亡率为31 - 43%,LC-III的死亡率为13 - 35%,VS的死亡率为15%。病人的输血量也可以预测死亡率,1 单位RBC:死亡率9%,而6 单位RBC的死亡率达43%。 80年代后期,骨盆骨折内固定技术得到了较大的发展,为垂直不稳定性骨盆骨折提供了可靠的治疗手段。内固定手术的时机以伤后5~7天为宜,内固定的指征为:1、垂直不稳定性骨折(绝对手术指征);2、合并髋臼骨折;3、外固定后残存移位;4、明确韧带损伤致骨盆失稳;5、闭合复位失败;6、骨盆后环结构损伤移位超过1cm者或耻骨移位并骨盆后侧失稳。另外,对于B1和B2型骨折出现下列任意情况者,也需进行内固定手术治疗:1、患侧下肢短缩?1.5cm ;2、下肢内旋畸形导致外旋障碍?30?;3、下肢外旋畸形造成内旋障碍者。 前环的骨盆骨折采用钢板或长螺钉固定;耻骨联合分离和耻骨支骨折的取耻骨联合上横切口,用4孔重建钢板固定;髋臼前柱骨折合并耻骨联合分离则采用一块长重建钢板一并固定;对于骨盆前后环合并髋臼骨折,首先复位固定耻骨联合分离和前柱骨折,用长钢板固定,然后复位骶髂关节,最后以3孔钢板+拉力螺钉固定;对骶髂关节脱位采用后路固定,先用钢板固定髂骨骨折,然后以2枚拉力螺钉固定骶髂关节。 由于对骨盆骨折所致出血、复杂的合并症及手术创伤等方面的顾虑,限制了急诊开放复位固定手术的应用,随着术中影像学设备的不断发展,骨盆生物力学研究的进一步深入,使经皮固定骨盆环成为早期稳定骨盆的一种理想的微创手术。 骨盆骨折的早期控制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骨科 罗从风 目的 对于骨盆骨折早期处理新的原则临床结果的分析 回顾性研究自2003年-2007年间共167例骨盆骨折病人。患者病例直接从本院病史室获得。整个研究在大学附属教学医院完成。所选病例的诊断必须包括骨盆骨折,合并出血性休克的病例是研究的重点。所有病例均经过仔细分析。 结果 从2003-2007年,共167例满足本次研究。这些患者均从病史上了解到使用了新的治疗原则后控制情况。死亡率降低,二次手术成功率增高。2例患者因多发脏器衰竭死亡。8例患者因家属要求未行固定术只做简单牵引。119名患者在内固定前由外固定支架固定。35名患者住院期间只行了外固定术。3例患者行了骨盆填塞。统计计算,死亡率为1.2% 结论 对于骨盆骨折早期处理的新原则是非常重要的骨科创伤控制 骨盆及髋臼骨折术中医源性损伤的预防 辽宁省葫芦岛市中心医院 辽宁省葫芦岛市骨科研究所 辽宁医学院教学医院 王文孝 薛震 随着交通建设行业的不断发展,骨盆骨折日渐增多,虽然治疗方法不断改进,但因损伤能量愈来愈大,死亡率仍在10%左右。因车祸等高能量创伤引起的骨盆骨折多为不稳定型骨折。现国内外学者均主张对不稳定型骨盆骨折应行手术治疗,早期切开复位内固定有助于 [1,2]功能康复,降低死亡率,减少出血量及晚期并发症。本文就骨盆骨折术中医源性损伤的预防作一探讨分析。 一、骨盆骨折的分类和手术入路的选择 Tile分类法是目前最常用的分类法。Tile分类法综合了骨盆骨折的稳定性和受伤机制, [3]借以判断预后和供临床医生选择诊疗,临床上更具有合理性和科学性。根据外力作用方向、结构的完整性和垂直面的稳定性分为A 、B 、C 三型,并进一步分成若干亚型。A型:稳定骨折。A1型,无损于骨盆环完整的骨折,如坐骨结节、髂前上嵴和髂骨翼骨折等;A2型,稳定移位较小的骨折,如耻骨支或坐骨支单侧或双侧骨折等;A3型,骶尾骨的横断骨折,不波及骨盆环。B型:旋转不稳定,垂直稳定性骨折。B1型,开书型骨折,前后方向挤压暴力或外旋暴力作用在骨盆上,造成耻骨联合分离,使得骨盆象开着的书本;B2型,骨盆侧方挤压损伤或髂骨旋转损伤;B3型,双侧B型损伤。C型:不稳定性骨折,旋转及垂直方向均不稳定 。C1型,单侧损伤,后部损伤可能为髂骨骨折,骶髂关节无损伤;也可能为骶髂关节单纯脱位或合并骨折;或骶骨骨折,半侧骨盆移向上方;C2型,对侧损伤,受力侧髂骨后部和耻骨支骨折。对侧骶髂后韧带、骶棘和骶结节韧带损伤,髂骨外旋,骶髂关节脱位;C3型,合并髖臼骨折。 Tile于1988年总结了骨盆骨折手术治疗的指征:(1)垂直不稳定性骨折;(2)合并髖臼骨折;(3)外固定术后残存移位;(4)闭合复位失败;(5)耻骨骨折分离大于2.5cm;(6)骨盆严重内旋或外旋畸形导致下肢内旋或外旋功能丧失;(7)骨盆后环结构损伤移位>1cm,或耻骨移位并骨盆后侧失稳,患肢短缩>1.5cm;(8)无会阴污染的开发性后部损伤。 目前对于是经前方(髂腹股沟入路)还是后方入路(Kocher-Langenbeck入路)治疗骨 [4,5]盆环损伤仍存在争议,但多数学者认为, 前方入路适用于:(1)骶髂关节垂直剪力损伤(2)髂骨骨折偏前方与骶髂关节损伤并存(3)后方软组织损伤严重的情况(4)骶髂关节脱位(相对适应征) ;后方入路适用于:Tile分类中的C型损伤,移位大于1cm,后方软组织损伤严重的情况。 二、髂腹股沟入路医源性损伤的预防 1、股神经、股外侧皮神经损伤:(1)切口的后部要足够长,至少达髂嵴的中部以后,这样可以保证充分的游离髂腰肌,应将髂腰肌连同股神经和股外侧皮神经一同牵开,尽量不 采用切断髂腰肌单独游离股神经并牵开的方法以获得显露。(2)沿腹股沟韧带切开腹内斜肌、腹横肌及腹横筋膜时,可将一血管钳从腹内斜肌和腹横肌的联合腱的下面向内插入进入腹膜外间隙,并将腹内斜肌、腹横肌挑起,然后再切开,这样可以避免损伤腹股沟韧带下的股神经和髂外血管。(3)在切至髂前上棘附近时,注意避免损伤从腹股沟韧带下方穿出的股外侧皮神经,可将股外侧皮神经向下游离一段距离以后与髂腰肌一同向内牵开。 2、骶丛神经损伤:骶髂关节前路钢板植入术中,减少神经医源性损伤尤为重要,虽然局部血肿和组织移位可使神经有轻度移位松弛,但L5神经、腰骶干基本紧贴骶骨翼表面下行, [6]仅隔一层骨膜,钢板植入无疑会影响正常的神经走行,钢板应放在骶髂关节的中下1/3。 3、髂外动静脉的损伤:在游离髂血管时,应将髂外动静脉一同游离,避免分别游离髂外动静脉,以免损伤在髂外动脉表面走行的淋巴管,术后出现淋巴水肿和淋巴漏。在腹股沟处,髂外动静脉因受腹壁下血管、旋髂深血管以及与闭孔动脉的交通支的限制,牵开范围可能不够,应结扎与闭孔动脉的交通支,如果向内牵拉时受到限制,可以结扎腹壁下血管。 4、“死亡冠动脉”损伤的预防:“死亡冠”是指腹壁下动脉和闭孔动脉之间的异常交通支。一旦术中被误断或残端缩回到耻骨后可以造成难以控制的大出血,这种解剖变异的发生率为25,。如果遇到这种变异的动脉交通支可以钳夹结扎后切断,防止大出血。 5、钉板固定并发症的预防:(1)骨折复位不理想:骨折复位不理想的因素很多,后果很严重,因此必须解剖复位和按要求固定。(2)防止螺钉进入关节:钢板塑形后应沿骨盆的界线放置,这时最大的危险是螺丝钉进入髋关节,因此必须要清楚髋关节在髋骨内侧面的投影才能避免此并发症,对于定位髋关节最有价值的骨性标志为髂前下棘和髂耻隆起,髂前下棘向下作骨盆界线的垂线恰好将髋关节分为前后两部分。在界线上,髋关节的前界为髂耻隆起中心的前方1.6cm处,后界为髂耻隆起中心的后方2.5cm处。在髋关节的区域内,安放螺丝钉时,螺钉的最大长度为12-14mm,因为此区域前柱的最薄处厚度仅有15mm。 6、内脏损伤:在进行手术时一定要轻柔操作,保护好临近的内脏,比如膀胱和精索等,做到骨折解剖位复位内固定,防止骨折复位不良造成的内脏损伤。 三、Kocher-Langenbeck入路医源性损伤的预防 1、坐骨神经损伤:将切断的短外旋肌群翻向内侧来保护坐骨神经,除非术前有坐骨神经损伤,不必游离坐骨神经。骨折复位和固定时应始终保持髋关节伸直位和膝关节屈曲位,以防止坐骨神经的牵拉损伤。 2、臀上动脉和臀上神经损伤:(1)如果骨折线在坐骨大切迹之上,切断梨状肌和短外旋肌肌腱不能获得良好显露,应行大转子截骨,如果试图通过强力牵拉臀中肌来达到显露更加充分的目的,可能会撕裂臀上动脉,造成难以处理的大出血,或牵拉损伤臀上神经,造成髋外展肌的永久性瘫痪,这时应果断的行大转子截骨。(2)行螺丝钉内固定时,不可能在直视下复位,应通过手指触摸坐骨大切迹来评估复位的程度,要避免损伤邻近的臀上动脉。 3、骶丛神经损伤:(1)在将螺丝钉拧入骶骨体时,应避免伤及骶神经根。Moed[7]等主张在术中行体感诱发电位或肌电图监测可以避免神经根的损伤。Routt等[8]根椐骶骨的解剖特点提出:在骶骨倾斜的皮质前界与骶神经根孔之间为骶髂螺丝钉进入1[9,10,11]骶椎体的“安全区”。Keating和Tonetti 等认为经皮骶髂螺丝钉固定是1 一种治疗不稳定骨盆骨折的有效方法。为获得满意效果,术中应反复进行骨盆正位、入口位和出口位透视以防螺丝钉进入骶管或骶神经孔。(2)骶骨棒的横向加压不需要太紧,且可在骶骨棒双侧髂后上棘内侧加用阻挡螺帽,以避免骶神经的损伤。对垂直移位不多,骶骨翼骨折的骶髂关节脱位且合并伤严重的患者采用双侧髂后上棘小切口骶骨棒固定。但骶骨棒对经过骶孔及其内侧的骶骨纵形骨折不能应用,因其有损伤或加重损伤骶神经根的可能。(3)在骨盆骨折中 伴有骶神经损伤的患者应根据MRI(水成像)片判断损伤部位和损伤程度,固定后对受累的神经根进行松解;有马尾神经断裂的尽可能一期端端吻合。 4、防止螺钉进入关节:应尽量避免在后柱的中部拧入螺丝钉,因为这个区域非常薄,螺丝钉很容易刺入关节内,在骨折线的上下方至少各拧入2枚螺钉,最下方的螺钉应拧入坐骨结节内,长度可达5cm,以加强固定的稳定性。拧入螺钉时,螺钉的方向应背离关节面,防止螺钉进入关节。 5、股骨头坏死:在骨折显露时必须注意避免解剖股方肌,以免损伤旋股内侧动脉的上升支导致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大转子截骨以后用骨钩钩在转子窝内牵引,使股骨头脱位并维持之,也有的医生在手术中使股骨头脱位以后,用一个纱布条套在股骨颈上,用纱布条来牵引,这种做法是错误的,因为股骨头的血运主要来源于股骨颈处的滑膜与骨皮质之间走行的支持带动脉,这种做法无疑破坏了滑膜下走行的支持带动脉,会导致股骨头的缺血性坏死。 6、髋关节脱位:复位固定完毕后冲洗关节腔,向各个方向活动髋关节,若髋关节稳定,此时可依次缝合关节囊和短外旋肌群,有助于防止脱位的发生。 骨盆骨折是一种较为复杂的骨折,手术造成的医源性损伤很多见。只有熟悉手术入路,多做临床解剖学研究才能把医源性损伤发生的机率降到最低。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髋臼骨折 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骨科 江苏南京市 210002 郭亭 赵建宁 周利武 吴苏稼 陆维举 张俊 施鑫 目的 探讨一期关节置换选择性治疗髋臼骨折的方法及临床效果。 方法 在掌握手术指征的基础上,对12例髋臼骨折患者一期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术中通过固定骨折、颗粒状松质骨植骨、金属钛网的使用等方式来重建髋臼。 结果 治疗优良率达75%,仅1例患者需要再次翻修手术,无感染、关节脱位等并发症发生。 结论 部分髋臼骨折的患者可以通过假体置换手术,恢复关节功能,早日下床活动,避免了关节病残及继发的骨性关节炎的发生。 老年人髋臼骨折(附32例报告) 山东省立医院创伤骨科 济南市经五纬七路324号 250021 周东生 王先泉 李连欣 王伯珉 王鲁博 目的 探讨老年人髋臼骨折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 方法 回顾性分析32例老年人髋臼骨折的治疗方法及临床结果。 结果 30例获得随访,经过半年,3年(平均1.3年)的随访,临床结果评价采用改良d’Aubigne和Postel髋关节评分,优22例,良5例,可2例,差1例,优良率为90.00%。 结论 老年人髋臼骨折的临床特点为粉碎严重,压缩严重,复位困难。手术时要严格控制手术适应症,术中不追求解剖复位,关节面塌陷要植骨。 经皮加压螺钉治疗耻骨联合漂浮损伤 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 浙江温州325027 郭晓山 杨雷 池永龙 目的 本研究主要回顾分析经皮加压螺钉固定治疗耻骨联合漂浮损伤。 方法 固定前应用C臂透视机结合导针或者预固定螺钉进行撬拔复位,术中应用不同角度的透视引导使用直径6.5mm空心加压螺钉固定治疗耻骨联合漂浮损伤。 结果 48例患者中41例取得良好的复位和固定,7例复位欠佳。术后3,6个月骨折全部愈合,未见感染、骨不连、血管神经及脏器损伤。术后当天可自由翻身,如不伴有后环不稳定损伤,术后3天可扶拐下地。 结论 经皮加压螺钉治疗耻骨联合漂浮损伤可减少开放手术所导致的手术创伤,手术时间短、并发症少,对伴有腹、盆腔脏器损伤的病人尤为有利。 髋臼骨折术后异位骨化的手术治疗 北京积水潭医院创伤骨科 吴新宝 杨明辉 王满宜 目的 探讨髋臼骨折术后严重异位骨化形成手术切除治疗的效果。 方法 从2005年10月至2007年4月,共收治髋臼骨折术后严重异位骨化患者5例,均为男性,平均年龄34岁(22-45岁),髋臼骨折手术后平均14.2个月(3-30月),5例患者均有内固定。除1例患者患者髋臼周围异位骨化为?级(Brooker)外,其余均为?级。1例患者髋关节有40?活动范围(屈30?,内旋10?),其余患者的关节均为僵直。术前髋关节平均活动范围8?。无股骨头缺血坏死;1例术前CT证实已经发生股骨头和髋臼之间的骨性融合。术前AKP检查有3例患者由增高转变为正常,1例患者为连续下降但未达到正常,1例术后11个月的患者为连续轻度增高。除1例患者为术后24小时内接受单次7Gy的放疗外,其余4例患者均在术前4小时内接受单次8Gy放疗,照射部位为同侧髋关节。所有患者均取Kocher-Langenbeck 入路,术中均使用神经探测仪,以便在异位骨化中判辨坐骨神经。逐层凿除异位骨化骨,所有原内固定物均取出,头臼融合的患者术中发生股骨颈骨折,行全 ºº髋关节置换术。所有患者术中松解后都达到髋关节屈曲超过90,伸直0 ,内外旋均超过º30 。手术平均用时208分钟(110—400分钟);术中平均出血2380 ml(800—4000ml);输异体血1520 ml(800—2600 ml);自体血液回输1013 ml(360—1815 ml)。术后口服引哚美辛,25mg/tid。置放麻醉止痛装置,于术后第二天即开始练习髋关节活动。 结果 对所有患者进行了随访,平均随访6个月(2—20月),X线平片显示无异位骨化发生。所有患者对治疗结果均感满意。 结论 对于髋臼骨折术后严重异位骨化形成导致关节活动受限的患者,采用手术切除附加放射治疗可取得满意的效果。异位骨化形成影响关节活动的患者,应尽早手术,以防止关节融合,影响疗效。 复杂性髋臼骨折合并同侧股骨颈骨折及多处骨折的治疗与对策 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 上海 200433 张春才 许硕贵 禹宝庆 牛云飞 王家林 苏佳灿 张鹏 目的 探索复杂性髋臼骨折(complex acetabular fractures,CAF)合并同侧股骨颈骨折及多处骨折的治疗方法与对策。 方法 2000年8月至2005年3月,收治复杂性髋臼骨折合并同侧股骨颈及多处骨折12例,男7例,女5例;年龄24~51岁,平均37.5岁,皆系高能量损伤。12例复杂性髋臼骨折均合并同侧股骨颈骨折,合并其它部位的骨折平均2.6处。采用改良髋臼入路,应用髋臼三维记忆内固定系统(ATMFS)、空心加压螺钉、Richard钉、交锁髓内钉、天鹅记忆接骨器(SMC)等固定骶髂关节分离,复杂性髋臼骨折,股骨颈、股骨干、胫骨干、肱骨、尺桡骨的骨折。 结果 术后随访6~31个月,平均13.5个月。12例复杂性髋臼骨折均获解剖复位并达骨性愈合。同侧股骨颈骨折也获解剖性复位,10例股骨颈骨性愈合,术后3~7个月,平均4.6个月,髋关节功能达到健侧水平;1例出现股骨头缺血性坏死行关节置换;1例股骨头坏死合并异位骨化导致关节骨性融合。4例骶髂关节分离获解剖复位;其他23处骨折,均获骨愈合。 结论 采用改良髋臼入路、应用髋臼三维记忆内固定系统固定髋臼骨折,同时固定股骨颈骨折及合并的多处骨折,配合术后早期的功能锻炼,可以使髋关节获得良好的功能。 结肠、膀胱造瘘、褥疮或入路附近皮肤挫伤感染期间其髋臼骨折的治疗与对策 第二军医大学 上海长海医院骨科 上海长海医院麻醉科 张春才 牛云飞 许硕贵 苏佳灿 禹宝庆 王家林 朱克明 马宇 王家让 王愉思 湖南省人民医院 王振昊 刘文德 郑州解放军153医院 胡小鹏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 附属宝钢医院 目的 探讨髋臼骨折合并结肠、膀胱造瘘、褥疮或入路附近皮肤挫伤感染的围手术期处理及手术方法,为争取髋臼的解剖重建,降低致残率及挽救髋关节功能提供经验。 方法 1997年8月~2006年5月,收治髋臼骨折患者114例,其中9例合并有结肠、膀胱造瘘、褥疮或入路附近皮肤挫伤感染等并发症,男5例,女4例,平均年龄26.7岁。术前经严格的围手术期处理,采用髋臼三维记忆内固定系统(ATMFS)行髋臼解剖性重建内固定。 结果 9例患者术后随访9~86个月,平均27.3个月。所有病例受损髋臼均得到解剖性重建,术后未出现深层感染,多器官功能衰竭等严重并发症,术后平均6.4月患者髋关节功能达健侧水平。 结论 髋臼骨折合并结肠、膀胱造瘘、褥疮或入路附近皮肤挫伤感染病历中的某些类型,并非手术的绝对禁忌症,经合理的围手术期处理,达到髋臼骨折的解剖复位与ATMFS固定,为此类患者避免髋关节病废,提供了新的思路与方法。 CT引导下经皮空心螺钉固定治疗骶髂复合体损伤的临床研究 中国医科大学盛京医院脊柱创伤骨科 杨军 李建军 张泽 娄德全 张钰 目的 探讨CT引导下经皮空心螺钉固定治疗骶髂复合体损伤的临床疗效。 方法 中国医科大学盛京医院脊柱创伤骨科于2006年5月至2007年3月采用CT引导下经皮空心螺钉固定治疗骶髂复合体损伤23例,本组男16例,女7例,年龄23岁-62岁,平均年龄38岁。交通事故伤11例,重物砸伤7例,高处坠落伤5例,Tile分型B1型4例,B2型11例,B3型2例,C1型2例,C2型1例,C3型3例;9例合并骶神经损伤,骶髂关节完全脱位5例,骶骨骨折Denis?型7例,Denis?型11例。14例先行前环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4例行骶神经根管探查减压术,5例骶髂关节分离纵向移位者,术前先行患肢骨牵引,经CR复查确认垂直纵向移位完全纠正后,再行骶髂螺钉内固定,本组患者平均伤后第7天行骶髂空心钉内固定。本组患者术前均完善骨盆正位、入口位、出口位CR及骨盆三维CT重建。手术方法:患者卧于CT检查,术区铺放体表定位纸,经CT平扫确定进针点测量进针角度,常规消毒铺单,切开皮肤,钝性分离至髂骨,在CT引导下打入导针,空心钻钻孔,将空心拉力螺钉固定在骶骨椎体上,冲洗缝合。 结果 手术时间30-100分钟,平均手术时间47分钟,术中失血15-35ml,平均20ml。术后随访3-12个月,影像学疗效评价优15例,良7例,差2例;临床疗效评价优18例,良4例,差1例。无医源性神经损伤,切口感染及内固定物断裂等并发症。 结论 CT引导下经皮空心螺钉固定治疗骶髂复合体损伤可取得满意疗效,并且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创伤小、无需输血;在CT引导下准确定位,及时调整进针方向;术后住院时间相对较短,并发症少,康复快;中心性内固定,强度超过钢板等优点。 冲击载荷作用下骨盆三维有限元分析及其生物力学意义 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骨科 上海市200433 同济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上海市200092 图美克医学软件科技研究所 上海市200433 苏佳灿 管华鹏 张春才 陈学强 王保华 吴建国 丁祖泉 目的 探讨骨盆受到冲击载荷作用后的力学行为特征,为临床分析及判断骨盆骨折类型、力学分布、冲击载荷影响提供力学基础。 方法 采用计算机仿真模拟方法,将所构建骨盆三维实体模型导入三维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7.0,计算单侧髂前上棘和单侧髂骨正后方部位冲击载荷作用下骨盆的力学行为表现,冲击载荷为0,8000N,峰值8000N,时间从0,40ms,分析主应力值、应力分布情况以及主应力方向上骨盆单元的位移。 结果 冲击载荷作用于单侧髂前上棘时,0~10ms主要的应力沿髂后上棘到髂前上棘分布,在冲击后期10ms以后骶髂关节、髋臼和耻骨支都会产生较大的应力分布;作用于单侧髂骨部位,0~20ms主要的应力沿髂骨纵行传导,应力分布并没有在冲击峰值10ms时达到最大,而是从20ms之后,应力开始向骶髂关节、双侧耻骨支、坐骨支以及髋臼等部位传导并可见到明显的应力分布。 结论 分析冲击载荷作用下骨盆各部位应力分布以及骨盆各个单元在应力作用下的位移变化,有助于临床上进行骨盆损伤内固定力点的选择以及进一步明确骨盆内在应力值分布。 四种步态负载下ATMFS治疗髋臼后壁骨折的三维有限元分析 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骨科 上海200433 汪光晔 张春才 禹宝庆 王家林 许硕贵 苏佳灿 牛云飞 张鹏 目的 运用三维有限元法分析髋臼后壁骨折ATMFS内固定在4种步态负载情况下的应力分布和骨折段移位及头臼接触应力与接触面积变化,为髋臼后壁骨折的ATMFS内固定治疗提供参考。 方法 利用PATRAN2005R2 软件建立包含头臼作用力及所有跨髋肌肉收缩力的完整髋臼、后壁骨折及ATMFS坚强内固定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在模型上对髋臼后壁骨折在4种步态负载情况下(脚跟着地相、单腿站立位开始相、 单腿站立位中期相、单腿站立位结束相),对ATMFS固定及无固定2种方法的工作情况进行有限元分析,并以完整髋臼为对照,分析四种步态下骨折断面的应力、骨折段移位、头臼接触应力及接触面积,评价ATMFS内固定方法固定的效果。 结果 (1)骨折未固定时接触面积最小, 并在骨折边缘形成应力集中(峰值10.9MPa);随着骨折复位ATMFS固定,接触面积增大,接触压力随之减小 ,应力集中趋于缓和; (2) ATMFS -6-5所产生的记忆聚合应力,致髋臼软骨下骨发生收缩变形(1.93×10,3.48×10m),使髋臼的负重顶区更多地参与了头臼之间接触; (3) ATMFS固定时4步态生理负载下,骨折段移位分别为0.0319 、0.0477、0.0372、0.0289 mm,所有移位均在安全范围内;(4) ATMFS固定时,各步态中骨折断面主要为记忆压力,接近于生理载荷,仅近髋臼窝边缘处骨折面表现为张应力。 结论 髋臼后壁骨折ATMFS固定牢固可靠,能有效地降低头臼间的接触应力与增加接触面积,维持骨折断面接近正常生理载荷的记忆应力,能有效促进骨折愈合,是临床中值得推广的一种新方法。 改良联合入路治疗复杂性髋臼骨折 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骨科 上海 200433 禹宝庆 张春才 苏佳灿 王家林 孙建伟 许硕贵 胡海波 刘辉 髋臼骨折一直是骨折治疗中的难点,随着髋臼骨折患者的增多和对髋臼骨折认识的提高,髋臼手术的技巧不断提升。我们自1999年起,对108例复杂性髋臼骨折(按照Letournel髋臼骨折分类)的患者采用改良的前后联合手术入路,取得了良好效果。 讨论 髋臼部位由于解剖形态的不规则,加之受伤机制的不同,骨折的表现也比较复杂,一般认为,髋臼骨折手术效果与解剖复位的程度密切相关,能否达到解剖复位则与手术中骨折的显露是否充分密切相关,而显露充分的前提是选择正确的手术入路。单一入路很难很好的解决髋臼双柱骨折的显露、复位及固定问题,生物力学研究表明,采用单一入路时,选取拉力 〔3〕螺钉固定无法显露的髋臼前柱或后柱,其固定强度低于钢板螺钉。尽管在髋臼负重区域的 〔4〕构成方面,前柱并没有后柱重要,然而在骨盆环的稳定方面前柱的作用大于后柱。因此,对于年轻患者,应当尽可能使双柱均达到解剖复位,使患者进行早期的功能锻炼。联合入路可以更充分的显露骨折,可以直视下对髂骨翼,骶髂关节,髋臼前柱、前壁、后柱、后壁进 行复位,甚至对于方区也可以进行观察和触摸,使复位、固定更加方便,从而提高了内固定的可靠性。同扩展的入路相比,尽管联合入路在术中需要变换体位,但是一次消毒铺单仍然可以节约不少的手术时间;联合入路表面看两个切口,但是实际的软组织损伤要小于扩展切口,涉及髋的动力性肌肉较少,由于很少进行大面积的肌肉剥离和切断,避免了髂骨缺血后可能发生的并发症,还可以允许患者进行早期的功能锻炼,有利于骨折特别是关节软骨的愈合。国内外的文献报道,联合入路的异位骨化的发生率远远低于扩展入路。 在经典的髋臼手术入路的基础上,我们改良的髂腹股沟入路,由于最初的切口比较靠近腹部中线,方便了腹膜外结扎髂内动脉。手术中结扎髂内动脉,可以使锐性出血减少50%,是有效的止血措施。由于该区域侧支循环丰富,术后的组织供血很快恢复,不会造成盆腔组织器官、臀肌坏死和性功能障碍;后续的切口与髂嵴保持一定的距离,避免了由于术后肿胀,造成髂嵴对切口局部的皮肤产生压迫,对预防髂嵴处的感染与髂嵴的骨外露,十分有效。改良髋关节外后侧入路,扩大了手术显露的视野,特别行后半大转子截骨,减少了对臀部肌肉 [5,6]的剥离和切断,降低了异位骨化的发生,有利于患者的功能康复。 我们认为,改良的入路不但能满足新鲜复杂髋臼骨折的显露与固定,还能满足陈旧的复杂性髋臼骨折的松解、显露、复位与固定。患侧髂内动脉结扎在减少松解时的出血,起到了积极作用。 应用髋臼钉减少全髋关节置换术中坐骨神经损伤 第三军医大学附属大坪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全军战创伤中心骨创伤科 王子明 杜全印 吴思宇 赵玉峰 唐颖 王爱民 目的 探讨髋臼钉等手术技术在全髋关节置换术中与坐骨神经损伤的关系。 方法 回顾总结我院2001,2006年所施行的397个全髋关节置换,全部采用后外侧切 口,进行髋臼置换时应用髋臼钉和/或髋臼拉构暴露髋臼,比较应用和不应用髋臼钉坐 骨神经损伤的情况。 结果 187髋应用髋臼钉无坐骨神经损伤,210髋不用髋臼钉共有4例坐骨神经损伤, 两者统计学差异显著。术后平均随访17月,2例坐骨神经挫伤完全恢复,1例部分神经切断和1例神经缝扎遗留严重的肢体功能障碍。 结论 全髋关节置换中坐骨神经损伤并不常见,但属于非常严重的并发症。神经损伤多发生在显露和植入髋臼假体时,应用髋臼钉可以清楚显露髋臼,减少坐骨神经损伤。 缝匠肌骨瓣修复髖臼节段型缺损的全髋关节置换术(附5例报告) 第三军医大学大坪附属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全军战创中心骨创伤科 解放军第251医院骨科 王爱民 王晓军 郭庆山 王子明 吴思宇 目的 探讨非感染性髋臼节段性骨缺损的人工髋关节置换术(THR)经验。 方法 回顾分析5例非感染性髋臼节段型骨缺损的髋关节置换经验,研究带缝匠肌髂骨瓣植骨、固定、髋臼置换和功能康复的新方法。本组男4例,女1例;年龄47,73岁,平均57.3岁。根据美国骨科学会(AAOS)的分类方法5例均为节段型骨缺损。 结果 本组手术全部成功,术后无感染发生。手术后均随访,随访时间6,60个月,平均24.3个月,随访时关节无疼痛,关节功能较术前明显改善,对手术结果满意。 结论 (1) 使用带缝匠肌髂骨瓣植入修复髋臼节段型缺损为活骨移植,成骨效果良好。 (2) 对于节段型骨缺损,植骨时应辅以颗粒骨,并尽量选用较稳固的钉板系统固定。 骨盆骨折并发症的治疗回顾性分析 辽宁省葫芦岛市中心医院 辽宁省葫芦岛市骨科研究所 辽宁医学院教学医院 王文孝 薛震 目的 探讨骨盆骨折并发症的诊治方法。 方法 回顾性研究我科1990年至2005年37例骨盆骨折并发症的的诊治情况。 结果 本组37例患者,4例因休克时间过长导致死亡外,3例失访,30例均获得了良好的疗效。 结论 骨盆骨折其危险性主要为顽固性出血和某些并发症,死亡率高,但只要早期诊断,及时正确治疗,绝大多数会获得满意的疗效。 髋臼三维记忆内固定系统对犬骨盆弓状线部骨折端?型胶原表达的影响 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骨科 上海 200433 牛云飞 王家林 张春才 许硕贵 张 鹏 目的 探讨髋臼三维记忆内固定系统(ATMFS)固定对犬骨盆弓状线部骨折端?型胶原表达的影响。 方法 选用10只成年杂种家犬,双侧髋臼臼顶上方1.5cm处横形截骨,分别采用ATMFS前柱固定器和5孔重建钢板内固定,于术后2、4、6、8、12 周处死动物取材,行HE染色、?型胶原免疫组织化学检查,图像分析?型胶原表达阳性积分光密度值。 结果 I型胶原术后早期表达量较低,随着术后骨折愈合时间延长,表达量逐渐升高,4周后表达急剧上升,术后6、8、12周,ATMFS侧骨折端?型胶原表达阳性积分光密度值明显大于钢板侧(P<0.05)。 结论 ATMFS固定后于骨折端产生的持续顺应生理力线的压应力能够刺激骨折端?型胶原的表达,有利于骨折早期愈合。 髂骨供骨后骨缺损的重建及供区并发症的预防 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骨科 牛云飞 王家林 张春才 禹宝庆 许硕贵 苏佳灿 张 鹏 刘欣伟 目的 探讨同种异体大块髂骨重建自体大块髂骨供骨后骨缺损的治疗方法及临床效果。 方法 2004年11月,2006年1月,采用同种异体大块髂骨修补自体大块髂骨供骨后骨 缺损20例,男9例,女11例,年龄19-56岁,平均34岁,共用22块髂骨;同种异体髂骨块为全厚或半厚,大小6cm×5cm,5cm×4cm,4cm×3c三种规格;其中19块采用空心钉固定,2块采用空心钉结合克氏针固定,1块单独采用克氏针固定。 结果 20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8,20个月,平均13.5个月。19例切口一期愈合,1例发生皮肤浅表感染,经换药二期愈合。所有患者手术前后供骨区髂部外形保持完整,未发生植骨块移位、植入物松动、断裂、免疫排斥反应等并发症。术后6月复查未发现供骨区慢性疼痛、系腰带痛及行走痛。所有患者对髂部外形表示满意。 结论 同种异体大块髂骨用于修补自体大块髂骨供骨后骨缺损,可有效重建髂部的完美外型,是预防供区并发症的一种有效方法。 髋臼三柱概念与髋臼骨折浮动分类及临床意义 第二军医大学 上海长海医院骨科 张春才 苏佳灿 许硕贵 等 图1. 髋臼C类浮动C2型:二或三柱/壁骨折;单侧骶髂关节分离和耻骨联合分离。 (1)二或三柱/壁骨折: a、b、c箭头系标志髋臼前柱的髂耻线和髋臼后柱的髂坐线;d、e、f箭头系标志髋臼中柱的髂顶线;均显示多处中断与变位。提示髋臼的前、中、后柱粉碎性骨折并严重移位。 (2)骶髂关节分离:g箭头示骶髂关节横向轻度分离。 (3)耻骨联合分离:h箭头示耻骨联合分离与轻度变位。 如果应用骨盆与髋臼的整体观点,我们发现顺时针的1、2、3、4、5、6的解剖区域,分别因同侧骶髂关节分离、耻骨联合分离和三柱的粉碎性骨折与变位,导致了真、假骨盆环与髋臼的结构,失去了解剖的连续性,变成了6个浮动区。图中分别可见,2、3浮动区向外向下翻转;浮动区4类似髋关节中心脱位;浮动区5向内向前旋转移位,等等。显然,对此的了解与掌握,在恢复“头臼对应”的解剖关系上,起到了有序地指导与决策作用。比如,首先整复与固定1、2、3浮动区,涉及骶髂关节、髋臼中柱和部分髂翼;然后复位固定4、5、6浮动区,涉及髋臼前柱(弓状线)、耻骨联合和髋臼后柱。 图2. 髋臼C类浮动C3型:二或三柱/壁骨折;双侧骶髂关节分离和耻骨联合分离。 (1)左侧二或三柱/壁骨折:a、b、c、d箭头系标志髋臼前柱的髂耻线和髋臼后柱的髂坐线;e箭头系标志髋臼中柱的髂顶线;均显示1-2处的中断与变位。提示髋臼的前、中、后柱粉碎性骨折与明显移位。 (2)双侧骶髂关节分离:f所示的双向箭头,系双侧骶髂关节比较明显的分离。 (3)耻骨联合分离:g箭头显示耻骨联合严重分离与上下变位。图中所表示耻骨梳的左右白色弧线,失去了正常的解剖对应关系。 (4)右侧h箭头示髂耻线轻度变形;i箭头示耻骨下支骨折,但无明显移位。观察髋臼的头臼对应关系,基本正常。 如果从骨盆和髋臼的整体观点为视角,我们发现:因为左侧髋臼前、中、后柱壁的变位性骨折和双骶髂关节分离及耻骨联合分离,致使髋臼与骨盆分别变成了7个非解剖形态的“浮动区”。可以看出,在治疗方面,如果这7个浮动区得不到解剖性重建,则难以想象:会实现“头臼对应”的解剖关系。复位与固定顺序,参考图1。 图3. 髋臼D类浮动D2型:二柱/壁骨折;股骨头骨折/股骨颈骨折;骶髂关节分离。 (1)二柱/壁骨折:a、b箭头系标志髋臼前柱的髂耻线和髋臼后柱的髂坐线;均显示中断与变位,提示髋臼前、后柱骨折与明显移位。c箭头显示髋臼后壁骨折与向后上方翻转移位。 (2)股骨颈骨折:d箭头示股骨颈粉碎性骨折与变位,同时涉及股骨大转子的骨折。(3) 骶髂关节分离:e箭头示骶髂关节呈横向分离。 如果应用骨盆与髋臼的整体观点和“头臼对应”的系统概念,观察与分析这类髋臼骨折,发现1、2、3的解剖区域,因失去解剖的连续性,而变成了3个“浮动区”。如欲达到“头臼对应”的系统的解剖关系,就必须重建这3个解剖区域的连续性。当然,在治疗顺序上,我们建议:首先整复2、3浮动区,涉及股骨头、颈、大转子及股骨干之间的复位与固定;然后处理1浮动区,涉及复位固定骶髂关节、髋臼前柱(弓状线)、髋臼后柱壁。 图4. 髋臼D类浮动D3型:二柱/壁骨折;股骨头、颈及大小转子骨折;骶髂关节分离。 (1)二柱/壁骨折:a、b箭头系标志髋臼前柱的髂耻线和髋臼后柱的髂坐线;均显示中断,其中断的髂耻线远端,向内后变位,但不明显;髂坐线轻度移位。提示髋臼前、后柱骨折。细辨双侧髋臼的形态,发现右侧髋臼业已发生变形。 (2)股骨头、颈及大小转子骨折:c箭头示股骨头骨折,球面向下翻转90度以上。d箭头示股骨颈粉碎性骨折与严重变位。e箭头示股骨大小转子骨折。 (3)骶髂关节分离:f箭头示骶髂关节轻度分离。 运用骨盆与髋臼的整体观点和“头臼对应”的系统概念,发现4个失去解剖连续性 的浮动区。显然,整复与固定2、3、4浮动区是主要矛盾,涉及从股骨头、颈、大小转子至股骨干的解剖形态之重建;次之,才是骶髂关节、髋臼前柱(弓状线)的复位与固定。 髋臼前壁厚度的解剖学测量及其意义 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骨科 牛云飞 王家林 张春才 目的 研究正常成人髋臼前壁的解剖厚度,为髋臼前柱前壁骨折术中预防内固定进入关节提供依据。 方法 解剖男女各8例成人新鲜冷冻尸体骨盆标本,对髋臼前柱壁采用“3-6”分割法, 于交点处垂直于髋臼前壁逐个钻孔,分别测量不同分割点髋臼前壁厚度以及髋臼前柱壁宽度、髋臼直径及深度。 结果 根据“3-6”分割法,髋臼前壁内1/3各分割点厚度波动于:男(24.09?2.69,15.38?2.58)mm,女(22.99?2.16,14.77?1.82)mm;前壁外1/3各分割点厚度波动于:男(20.44?2.28,10.50?1.08)mm,女:(19.84?2.03,10.39?0.99)mm。 结论 根据“三-六”分割法便于估计髋臼前壁不同进针点的厚度,对于髋臼前壁骨折重建术中避免内固定物进入关节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髋臼后壁厚度的解剖学测量及其意义 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骨科 上海 200433 牛云飞 许硕贵 张春才 目的 研究正常成人髋臼后壁的解剖厚度,为后壁后柱骨折的解剖重建提供依据。 方法 解剖男女各8例成人新鲜冷冻尸体骨盆标本,对髋臼后壁后柱采用“4-6”分割法,分别测量不同分割点后壁厚度以及后柱壁宽度、髋臼直径和深度。 结果 根据“4-6”分割法,髋臼后壁两侧厚度较中间高,中点厚度最低。髋臼后壁外1/4分割线厚度为:男(12.78?1.87,8.25?1.14)mm,女(11.90?0.61,7.99?1.01)mm;1/2分割线厚度为:男(25.15?3.40,19.03?3.22)mm,女(24.24?1.12,19.00?2.40)mm;内1/4分割线上下各两个钉道不入关节,中间3点厚度为:男(30.66?2.24, 29.87?1.94)mm,女(30.13?2.09,29.72?3.63)mm。 结论 根据“4-6”分割法便于估计髋臼后壁不同进针点的厚度,对于后柱壁骨折重建术中避免内固定物进入关节有重要指导意义。 垂直不稳定骨盆骨折内固定初始稳定性的生物力学研究 浙江省乐清市人民医院骨科 浙江 乐清325600 南方医科大学解剖学教研室 广州 510515 温州医学院附属二院骨科 浙江 温州 325000 金建华 郭晓山 万曲桥 王向阳 随着交通运输、建筑等项业的迅速发展,不稳定性骨盆骨折成为越来越多见的严重创伤之一。其常合并有其它部位损伤,病残率、病死率等均较高。为减少并发症,促进病人早期康复,目前对垂直不稳定骨盆骨折已逐渐开展各种外固定以及内固定手术治疗。目前有关不稳定骨盆骨折生物力学研究较少,在研究中所采用的不同内固定方法以及尸体骨盆的小样本 [1]性和非标准化使得有关骨盆骨折的基础研究缺乏标准化和可重复性。本研究探讨垂直不稳定骨盆骨折临床上常用的前后环内固定的生物力学稳定性,为临床工作中选择合理内固定提供依据。 耻骨联合损伤分型及临床意义探讨 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骨科 浙江温州 325027 郭晓山 池永龙 随着现代交通事业的发展,高能量损伤所致的骨盆骨折愈来越多。其中耻骨联合部位的损伤也越来越多。由于伤力的不同,出现了各种损伤状态。以前我们常以耻骨联合分离来描述耻骨联合的损伤,不能详细描述同伤力所致的不同形态的耻骨联合损伤。目前尚未见到有关耻骨联合损伤分型的报道。我们通过对耻骨联合损伤状态的研究,提出了我们的分型,并试图通过此分型说明损伤与暴力的关系,提示骨盆环的状态,并对治疗方法的选择提供依据。 讨论 在耻骨联合开书样改变,骶骨前方损伤大,骨盆的稳定性不良,因而主张前后环联合固定。耻骨联合闭书样损伤者,多为骶骨压缩骨折,此时前环复位固定后骨盆环可获稳定,不必再行后环固定,如耻骨联合闭书样损伤者骨盆后环损伤为髂骨后部骨折,也应行前后环联合固定。垂直剪切损伤或垂直剪切伴开书样或闭书样改变者,由于其后环都会出现极度不稳定,因而都需前后环联合固定。 髋臼骨折手术并发症的防治 山东省立医院创伤骨科 250021 周东生 邹德波 穆卫东 王伯珉 王鲁博 王永会 目的 探讨髋臼骨折手术治疗时并发症的发生原因及防治措施。 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自1994年1月至2005年10月238例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的髋臼骨折病例,对手术方法及患者术后功能结果和主要并发症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238例髋臼骨折手术中,采用Kocker-Langenbeck入路130例, 髂腹股沟入路22例,髂股入路16例,扩展髂股入路14例,前后联合入路56例。术后平均随访25.3月(6月,5年) 。根据Matta的复位标准和X线结果,以及改良的d’Aubigne和Postel髋关节评分标准对临床结果进行评估。复位结果:满意复位211例,不满意复位27例,X线结果:优异134例,良好73例,一般21例,差10例;临床结果:优异146例,良好64例,一般15例,差13例。优良率为88.6%。主要并发症为:坐骨神经损伤8例(3.36% ) ,原因为手术中牵拉伤,表现为坐骨神经支配区感觉异常,肌力下降,1例患者足下垂,经神经营养治疗后,7例恢复正常,1例无改善后期功能行重建手术;股神经牵拉伤5例(3.6%),经神经营养及支持治疗后恢复;臀上血管损伤3例(1.3%),予以结扎;股静脉破裂6例(2.5% ),系创伤及手术中分离所致,行手术修复;深静脉血栓及静脉炎9例(3.9%),药物治疗后缓解;股骨头缺血坏死8例(3.7%) ,5例处于?期,给予髓芯减压,3例处于?期,行全髋关节置换术;异位骨化27例(11.4%) ,多发生于K-L入路和联合入路手术后,其中1例骨化严重,影响髋关节功能,手术取出异生骨后功能改善,其余16例对功能未造成显著影响;创伤性关节炎28例(11.8%) ,多发生于骨折复位不良及陈旧性骨折的病人,晚期行全髋关节置换术;髋臼骨折骨不连1例 (0.4% ),再次手术植骨治愈;急性感染3例(1.3%),发生于开放性骨折的病人,应用抗生素和关节持续灌洗,2例治愈,1例行关节融合术。有1例病人术后死亡,为严重多发伤病人,急救过程中发生失血性休克肾功能衰竭。未发生脂肪栓塞、淋巴漏、腹股沟疝等并发症。 结论 髋臼骨折属于关节内骨折,复位和固定要求高,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疗效良好。髋臼手术后可发生并发症,但通过良好的术前评估和术前准备、选择最佳的入路、减少手术创伤、注意保护好重要的血管神经、良好复位和妥善固定、术后加强护理和恰当的功能锻炼, 可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髋臼骨折手术治疗的并发症 山东大学山东省立医院创伤科 济南 250021 周东生 目的 探讨髋臼骨折手术后并发症发生的原因及其预防措施。 方法 1996年1月一2006年1月,我院行髋臼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280例。术后行骨牵引3一4周,术后3d开始髋关节被动活动和股四头肌功能锻炼, 8一16周逐渐扶拐下地行走,16,24周逐步进行负重活动。有坐骨神经损伤的患者,给子神经营养药对症处理。为预防下肢血栓性静脉炎,对老年及高危患者术后预防性使用肝素等抗凝剂。 结果 本组 优197例,良41例,一般35例,差7例,优良率为85%。木组病例中3例(1.3%)发生深部感染; 27例(11.4%)术后发生异位骨化; 术前13例(6.96%)合并坐骨神经损伤的患者有11例有不同程度的恢复; 本组有9例(3.9%)合并下肢血栓性静脉炎, 经抗凝剂治疗8例已完全康复; 本组有8例(3.7%)出现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其中有6例已行人下髓关节置换术;创伤性关节炎28例(11.8)。 结论 对于绝人多数移位的髋臼骨折应以手术治疗为主,但应注意并发症的防治。 成人高位先天性髋脱位的分次手术治疗 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 骨科 全军骨科研究所 北京 100037 张伟佳 侯树勋 吴克俭 王富 目的 探讨在不截骨的情况下分次手术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疗效。 方法 自2001年2月—2006年12月对12例成人高位先天性髋关节脱位患者采取一期手术松解,股骨髁上骨牵引。平均牵引重量18、5Kg,牵引2—4周(平均18天)待脱位股骨头牵至髋臼水平后,二期行全髋关节置换术。 结果 随访6月—5年,平均40月。术后伤口均?期愈合,双下肢全部恢复等长,除一例出现轻度坐骨神经牵拉伤外,其余病例均无血管神经损伤等并发症,术后和随访中未发现脱位及假体松动。功能平分(Harris平分)由术前41、6分提高到91、7分。 结论 成人高位先天性髋脱位的病理改变复杂,手术难度大,并发症多。采用分期手术治疗,一期松解牵引,二期关节置换的方法是避免股骨截骨、减少并发症、恢复肢体长度的良好方法。 陈旧性骨盆骨折的外科治疗 解放军总医院骨科 唐佩福 目的 探讨陈旧性骨盆骨折的外科治疗方案并对初期的手术疗效进行分析。 方法 总结2005年7月,2007年1月我院收治的陈旧性骨盆骨折的患者13例,其中男9例,女4例,年龄22,45岁,平均28.5岁。受伤至手术时间4周,36周,平均11.5周。其中5例采取术前漂浮导管临时阻断髂内血管,减少术中出血;除一例患者有局部造瘘口未采用自体血回输外,其余患者术中均采用自体血回输,根据临床手术需要选择不同手术切口,采取“葫芦板”、锁定板、拉力钉等内固定器材进行内固定,部分患者术后辅以骨盆外固定架。术中彻底清除骨折断端瘢痕,解剖复位骨折,坚强固定骨折。 结果 13例全部获得随访,平均7.6个月(4,13个月)。X线显示骨折均一期愈合,平均愈合时间为19周。其中1例病例伤口感染,经过换药愈合,1例术后一侧肢体肿胀,经保守治疗后缓解。术后功能康复时间20,54周,平均24.5周。 结论 对于陈旧性骨盆骨折的患者采取外科手术治疗,恢复正常的骨盆解剖结构,进行坚强的内固定,注意围手术期的处理,减少术中出血,绝大多数患者可以获得满意的治疗效果。 外固定架结合骶骨拉力钉治疗复杂骨盆骨折 解放军总医院骨科 崔赓 陶笙 唐佩福 目的 总结2001年5月至2007年1月我院收治的复杂C2、C3型骨盆骨折63例。采用外固定架结合经皮骶骨拉力钉技术治疗所有病人,取得满意效果。 方法 63例病人中,男性46例,女性17例。AO分型C2型25例,C3型38例。全部合并有腹部空腔内脏伤、生殖系损伤、泌尿道损伤或局部软组织损伤。手术时机在伤后7,25天,平均12.3天。先期均行合并损伤处理。63例病人全部随访,随访时间6,18个月,平均10.7个月。25例病人合并坐骨神经损伤。手术时间1,2小时左右,出血在50ml左右。 结果 63例病人经治疗后骨折全部愈合,总共行156枚拉力钉固定,63例外固定架。1例病人感染。外固定架去除时间在术后3,5个月。平均4.3个月。3例病人术后取出骶骨拉力钉,1例为感染,2例为出现对侧坐骨神经症状。25例坐骨神经损伤患者有17例得到缓解。25例C2型骨折患者13例存在前后移位矫正不良,畸形愈合。全部63例患者中22例遗留患侧骶髂关节行走痛,含上述全部13例C2畸形愈合患者。 结论 复杂骨盆骨折同时合并盆腔脏器损伤患者采用外固定架结合经皮骶骨拉力钉固定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固定方法。手术方法简单,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均明显减少。骨折愈合良好。 编者按:大地涵藏万物,孕育生命,被誉为人类的母亲。但是,近年来,伴随我国工业化的快速发展,大地不断遭到各种污染的伤害。仅仅因土壤污染防治不足、环境监管乏力,导致的食品药品安全事件就频频发生,2008年以来,全国已发生百余起重大污染事故。目前我国大地污染现状严峻,成因十分复杂,形成令人扼腕的“大地之殇”。《经济参考报》以此为主题,探寻大地污染背后所触及的我国农业、工业、城市化进程中关于生存与发展的一系列深层矛盾与两难抉择,并以“大地之殇”系列报道的形式在“深度”版推出,敬请关注。 大地之殇一?黑土地之悲 占全国粮食总产五分之一的东北黑土区是我国最重要的商品粮基地,但一个并不为多数 人了解的严峻事实是,支撑粮食产量的黑土层却在过去半个多世纪里减少了50%,并在继续变薄,几百年才形成一厘米的黑土层正以每年近一厘米的速度消失。照此速度,部分黑土层或将在几十年后消失殆尽,东北这一中国最大粮仓的产能也将遭受无法挽回的损失。 ?记者 孙彬 管建涛 连振祥 吉哲鹏 娄辰 李松 南京 哈尔滨 兰州 昆明 济南 重庆报道 毒土:GDP至上的恶果 当前,我国土壤污染出现了有毒化工和重金属污染由工业向农业转移、由城区向农村转移、由地表向地下转移、由上游向下游转移、由水土污染向食品链转移的趋势,逐步积累的污染正在演变成污染事故的频繁爆发。 日益加剧的污染趋势可能还要持续30年 “目前,我国土壤污染呈日趋加剧的态势,防治形势十分严峻。”多年来,中国土壤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员张维理教授一直关注我国土壤污染问题“我国土壤污染呈现一种十分复杂的特点,呈现新老污染物并存、无机有机污染混合的局面。” “现在我国土壤污染比各国都要严重,日益加剧的污染趋势可能还要持续30年。”中国土壤学专家,南京农业大学教授潘根兴告诉《经济参考报》记者,这些污染包括随经济发展日益普遍的重金属污染、以点状为主的化工污染、塑料电子废弃物污染及农业污染等。 国土资源部统计表明,目前全国耕种土地面积的10%以上已受重金属污染。环保部南京环科所研究员单艳红说,华南部分城市约有一半的耕地遭受镉、砷、汞等有毒重金属和石油类有机物污染;长三角有的城市连片的农田受多种重金属污染,致使10%的土壤基本丧失生产力,成为“毒土”。 农药化肥污染同样严重。张维理说,我国农药使用量达130万吨,是世界平均水平的2.5倍。黑龙江农业监测站杜桂德站长说:“目前,农药和化肥的实际利用率不到30%,其余70%以上都污染环境了。”云南农业大学测算,每年大量使用的农药仅有0.1%左右可以作用于目标病虫,99.9%的农药则进入生态系统,造成大量土壤重金属、激素的有机污染。 “不仅污染加重,而且还在转移扩散。”潘根兴说,当前,我国土壤污染还出现了有毒化工和重金属污染由工业向农业转移、由城区向农村转移、由地表向地下转移、由上游向下游转移、由水土污染向食品链转移的趋势,逐步积累的污染正在演变成污染事故的频繁爆发。 2008年以来,全国已发生百余起重大污染事故,包括砷、镉、铅等重金属污染事故达30多起。其中浏阳镉污染事件不仅污染了厂区周边的农田和林地,还造成2人死亡,500余人镉超标。 频繁爆发的污染事故损失惨重,不仅增加了环境保护治理成本,也使社会稳定成本大增,而土壤污染修复所需的费用更是天价。常州农药厂土壤修复需2亿元,无锡胡埭电镀厂重金 属铬污染修复费用890万元,苏州化工厂需数亿至数十亿元。 每年因土壤污染致粮食减产100亿公斤 污染的加剧导致土壤中的有益菌大量减少,土壤质量下降,自净能力减弱,影响农作物的产量与品质,危害人体健康,甚至出现环境报复风险。 潘根兴教授说“许多土壤污染地区已超过土壤的自净能力,没有外来的治理干预,千百年后土壤也无法自净,有的地块永远都无法自净,甚至出现环境报复。” 一是生态关系失衡,引起生态环境恶化。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在长江三角洲等地调查的主要农产品,农药残留超标率高达16%以上,致使稻田生物多样性不断减少,系统稳定性不断降低。 “吃土吐土,净化土壤,作为土壤的„义工?,蚯蚓的存在是土壤重要的环境指标,对土壤具有重大意义。”令潘根兴教授忧心的是,现在,土壤中的蚯蚓、土鳖及各种有益菌等大量消失,农作物害虫的天敌青蛙的数量大减,自然生态面临危机。 云南农业大学副教授周江鸿等人在湖北、安徽等地的农田里发现,杀虫剂的使用对稻田节肢动物物种有损害作用,使得稻田天敌和害虫的平衡关系被打破。 二是土壤质量下降,使农作物减产降质。 重金属污染的增加,农药、化肥的大量使用,造成土壤有机质含量下降,土壤板结,导致农产品产量与品质下降。农业部全国农技推广中心高级农艺师陈志群认为,由于农药、化肥和工业导致的土壤污染,我国粮食每年因此减产100亿公斤。 环保部门估算,全国每年因重金属污染的粮食高达1200万吨,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超过200亿元。 三是重金属病开始出现,人们身体健康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构成严重威胁。 汞、镉、铅、铬、砷五种重金属被称为重金属的“五毒”,对人有致命的危害。苏州环境科学研究所所长杨积德说“这些污染严重影响儿童发育,使人致病、致癌,危及人体生命健康。”上世纪70年代,日本曾出现“痛痛病”,是镉对人类生活环境的污染而引起的,影响面很广,受害者众多,所以被公认为是“公害病”。 潘根兴教授在全国各地市场上进行的调查也显示,约有10%的大米存在重金属镉超标。他说:“这些镉米对自产自食的农民来说无疑是致命的风险。”令人担忧的是,一些“痛痛病”初期症状已开始在我国南方部分地区出现“土壤污染导致的疾病将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最终危害中华民族的子孙未来。” “宁愿毒死也要GDP”,产业模式亟待反思 土壤污染如隐形“杀手”,难以察觉却可能直接危害人体健康,特别是重金属在蔬菜、粮食中的累积,将处于食物链顶端的人类置于危险境地,甚至产生环境报复。“土壤污染的加剧原因有天灾,但更多是人祸,不科学的发展是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南京农业大学教授潘根兴认为,土壤污染主要一来自矿山采冶、工业“三废”、污灌、固废堆放等,基本上都属于人为因素,表明近年来的产业发展模式亟待反思。 当前,令人忧心的是各地以追求G D P为核心的政绩观,不科学的产业发展模式和大量违法排污、超量排污。记者在调研中发现,一些地方发展心切,抱着“宁愿毒死也要G D P”的心态,有意无意地忽视环境保护,导致“引进企业就是引进污染,发展经济就是破坏环境”的恶果。 面对企业违法排污,一些地方政府成为企业的保护伞,通过变通政策打擦边球,甚至开绿灯,最终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保护环境不被污染,是各级政府的法定职责。污染事件暴露了各地环保意识薄弱,政府监督缺失,是整个社会的耻辱。 “不断发生的污染事件告诉人们,缺乏对自然环境的敬畏与呵护,对公共利益和公众生命漠不关心,暴露出企业环境意识薄弱和地方政府责任缺失。”江苏省小康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江苏省委党校教授冯治指出,必须反思高歌猛进的产业发展模式,真正落实转变发展方式的政策,实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黑土层流失 危及中国最大粮仓 黑土层变薄,是指黑土地的有效耕层变薄,直接导致支撑粮食产能的有机质含量降低,土壤肥力下降。然而,农业科技进步和高产作物增加作用下的粮食增产,在一定程度上“掩盖”了黑土层日渐变薄、耕地质量下降的严峻现实,导致农民和相关部门放松对耕地质量的保护。有关专家建议,应尽早完善耕地质量建设法规,扩大保护性耕作技术应用,用最小代价守住我国最大“粮仓”的产粮之本。 “一两黑土换二两油”的日子再不会有了 “以前挖两锹深还是黑土,现在一锹后就基本看不到了。”黑龙江省依兰县三道岗镇三道岗村农民程先粟从自己地里抓起一把黑土,“你瞅瞅,黑土都不太„黑?了,„一两黑土换二两油?的日子再也不会有了。” 作为世界三大黑土区之一,东北黑土区总面积约3523.3万公顷,分布在黑龙江、吉林、辽宁省和内蒙古自治区境内,粮食年产量约占全国五分之一,是我国重要的玉米、粳稻等商品粮供应地,粮食商品量、调出量均居全国首位。 由中国科学院、东北农业大学、吉林省农业科学院等院所专家联合调研形成的“东北黑土资源利用现状及发展战略研究”指出,东北黑土地初垦时黑土厚度一般在60至80厘米,开垦20年的黑土层则减至60至70厘米,开垦70至80年的黑土层只剩下20至30厘米。 “建国初期,黑龙江省黑土层大都一米多厚,现在找半米深的都难了,水土流失严重地 区只剩下表皮薄薄一层,颜色也由黑变黄。”黑龙江省土肥管理站站长胡瑞轩有些感慨,形成1厘米的熟化黑土层大约需要50年,半米就得上千年,而现在东北黑土区平均每年流失0.3至1厘米的黑土层。有专家担心,“如果不及早治理,部分黑土层或将在几十年后消失殆尽。” “黑土层变薄,就是指黑土地的有效耕层变薄,直接导致支撑粮食产能的有机质含量降低,土壤肥力下降。”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研究员韩晓增断言,这势必影响我国粮食安全。 黑龙江省土肥管理站对肇东、讷河等县市区的耕地检测显示,从1982年第二次土壤普查到2007年的25年间,耕地土壤有机质已相对下降两成,严重地区下降六成。 地越来越没劲儿,想增产就得大量用化肥。最近几年,45岁的张艳峰感觉自家水稻田患上了“化肥依赖症”。老张是吉林省前郭县平凤乡黑岗子村农民,“10年前一亩水稻就用60多斤肥,如今已经翻番到120斤了,不施肥就得减产一半”。老张还有些担心,现在能靠化肥增产,这地要是越来越没劲儿,以后可能化肥也无能为力了。 据了解,吉林省位于东北黑土区中部“十一五”期间完成小流域综合治理840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5600多平方公里,但黑土地水土流失还没有得到有效控制,全省仍有3.15万平方公里的水土流失面积亟须治理。 “几年后就不是自己的地了,谁还愿意投入保护,” 《经济参考报》记者在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粮食主产区了解到,当地一些土地已连续十几年种玉米、水稻等同一种作物,吸收养分单一,加上盲目施肥普遍,土壤养分失衡加剧。由于土地分散,不少农民常年使用小型农机具耕作,耕层越来越浅板结严重“晴天硬邦邦,雨天不渗汤”就是真实写照。 由于高产作物面积增加、农田水利设施不断完善,特别是化肥使用量大增等因素支撑,在黑土层日渐变薄的同时,东北黑土区粮食产量仍然稳中有升。但专家指出,恰恰是粮食增产在一定程度上“掩盖”了黑土层变薄、耕地质量下降的严峻现实,这反倒容易导致农民和有关部门放松对耕地质量的保护。东北部分黑土区在发展粮食生产过程中已透支耕地产出能力,黑土层变薄的风险性被粮食增产淡化,严重性正在人为和自然因素的“合谋”影响下加剧。 “最重要的是耕地质量保护法规不完善,作为耕地使用主体的农民缺乏保护耕地质量的主动性。”中国农科院土壤肥料研究所副所长、中国土壤学会副理事长张维理一语道破黑土质量下降的玄机,我国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农村耕地转化为一家一户的经营方式,耕地管理单元变小,使用权变更频繁,农民保护耕地积极性不足“种几年后就不是自己的地了,谁还愿意投入保护,” “技术层面上也落后,没有有效的监测体系就无法及时发现耕地质量变化的最新情况,不能制定准确的修复方案。”张维理认为,耕地质量测试指标和方法陈旧,比如我国对地力的评价通常采用土壤有机质含量,但实际测定的却是有机物质全量,而不是活性有机质,这样的测试结果根本无法准确反映耕地地力和土壤演变。 此外,地方在建设桥梁、道路时会占用优质的黑土农田,补回来的却多是相对贫瘠的土地,“这就不仅是黑土层流失问题,占一亩就少一亩。”即便新增土地具备改造成黑土地的条件,还需要大量人力、物力。黑龙江省国土资源厅土地开法整理处处长任百会说,耕地占补平衡中对新增土地的整理费用每亩在10万元左右。 生源地说明: 1、由应届本科生考入硕士研究生的,生源地区指考入本科前的生源省区; 2、由应届本科生考入硕士研究生又由硕士研究生考入博士研究生的,生源地区指考入本科前的生源省区; 3、由非应届本科生考入硕士研究生又由硕士研究生考入博士研究生的,生源地区指考入硕士前的生源省区; 4、由非应届本科生考入硕士研究生或博士研究生的,生源地区指入学前的户口及档案所在省区。 2、签三方就业程序 (1)收到有用人指标(能解决毕业生户口和档案关系)的用人单位接收函或录用或毕业生就业推荐表回执,本人经慎重考虑,同意到该单位工作,开始进入签约程序。 (2)凭用人单位的接收证明到研究生部领取《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毕业研究生就业协议书》(简称“三方协议书”,签署后培养单位、用人单位和毕业生三方各留存一份)。(注:“三方协议书”每人只有一份,请慎重考虑后签约)。 (3)毕业生个人签字。需要毕业生准确填写个人相关资料,并签字确认。 (4)用人单位签字盖章。用人单位填写单位相关资料并签字盖章,如果本单位无人事权,还需该单位的上级单位(具有人事接收权)签字盖章。 个别用人单位需要《毕业生就业推荐表》,《毕业生就业推荐表》可以到所网站“教育园地,研究生,下载表格”栏自行下载,填好后到研究生部盖章。 注意:用人单位签字盖章后,视为协议生效,一经确定不能随意更改,否则将视为违约。 (5)到研究生部签字、盖章。 (6)广东省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确认。 (7)领取就业报到证。 根据广东省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的安排,1月底左右集中办理春季毕业生的就业报到证,6月底前后集中办理夏季毕业生的就业报到证。如果在1月20日 之前或6月20日之前完成《就业协议书》签约程序的毕业生,可在办理毕业离所手续时领到《就业报到证》。过此期限后(含寒暑假期间),研究生部将根据广东省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的工作安排和规定时间内办理《就业报到证》,毕业生到研究生部领取就业报到证。 (8)办理户口和档案关系(必须办理离所手续)。 领取就业报到证后,凭就业报到证到所综合办公室户籍管理工作人员借户口卡,再到广州市天河区公安分局办理户口迁移手续;凭就业报到证到研究生部办理档案转移手续。 3、户档派回原籍程序 (1)毕业时未落实去向(如出国、考研、签三方协议),可向研究生部提交户口和档案派回原籍的申请书,申请书中应写明派遣单位(可派到生源省就业主管部门或市、县人事局)。由研究生部将按派回生源地信息上报广东省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 (2)由广东省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办理派回生源地的就业报到证。毕业生在研究生部领取报到证。 (3)凭就业报到证到所综合办公室户籍管理工作人员办理户口迁移手续,凭就业报到证下联到研究生部办理档案转移手续。 编者按:大地涵藏万物,孕育生命,被誉为人类的母亲。但是,近年来,伴随我国工业化的快速发展,大地不断遭到各种污染的伤害。仅仅因土壤污染防治不足、环境监管乏力,导致的食品药品安全事件就频频发生,2008年以来,全国已发生百余起重大污染事故。目前我国大地污染现状严峻,成因十分复杂,形成令人扼腕的“大地之殇”。《经济参考报》以此为主题,探寻大地污染背后所触及的我国农业、工业、城市化进程中关于生存与发展的一系列深层矛盾与两难抉择,并以“大地之殇”系列报道的形式在“深度”版推出,敬请关注。 大地之殇一?黑土地之悲 占全国粮食总产五分之一的东北黑土区是我国最重要的商品粮基地,但一个并不为多数人了解的严峻事实是,支撑粮食产量的黑土层却在过去半个多世纪里减少了50%,并在继续变薄,几百年才形成一厘米的黑土层正以每年近一厘米的速度消失。照此速度,部分黑土层或将在几十年后消失殆尽,东北这一中国最大粮仓的产能也将遭受无法挽回的损失。 ?记者 孙彬 管建涛 连振祥 吉哲鹏 娄辰 李松 南京 哈尔滨 兰州 昆明 济南 重庆报道 毒土:GDP至上的恶果 当前,我国土壤污染出现了有毒化工和重金属污染由工业向农业转移、由城区向农村转移、由地表向地下转移、由上游向下游转移、由水土污染向食品链转移的趋势,逐步积累的污染正在演变成污染事故的频繁爆发。 日益加剧的污染趋势可能还要持续30年 “目前,我国土壤污染呈日趋加剧的态势,防治形势十分严峻。”多年来,中国土壤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员张维理教授一直关注我国土壤污染问题“我国土壤污染呈现一种十分复杂的特点,呈现新老污染物并存、无机有机污染混合的局面。” “现在我国土壤污染比各国都要严重,日益加剧的污染趋势可能还要持续30年。”中国土壤学专家,南京农业大学教授潘根兴告诉《经济参考报》记者,这些污染包括随经济发展日益普遍的重金属污染、以点状为主的化工污染、塑料电子废弃物污染及农业污染等。 国土资源部统计表明,目前全国耕种土地面积的10%以上已受重金属污染。环保部南京环科所研究员单艳红说,华南部分城市约有一半的耕地遭受镉、砷、汞等有毒重金属和石油类有机物污染;长三角有的城市连片的农田受多种重金属污染,致使10%的土壤基本丧失生产力,成为“毒土”。 农药化肥污染同样严重。张维理说,我国农药使用量达130万吨,是世界平均水平的2.5倍。黑龙江农业监测站杜桂德站长说:“目前,农药和化肥的实际利用率不到30%,其余70%以上都污染环境了。”云南农业大学测算,每年大量使用的农药仅有0.1%左右可以作用于目标病虫,99.9%的农药则进入生态系统,造成大量土壤重金属、激素的有机污染。 “不仅污染加重,而且还在转移扩散。”潘根兴说,当前,我国土壤污染还出现了有毒化工和重金属污染由工业向农业转移、由城区向农村转移、由地表向地下转移、由上游向下游转移、由水土污染向食品链转移的趋势,逐步积累的污染正在演变成污染事故的频繁爆发。 2008年以来,全国已发生百余起重大污染事故,包括砷、镉、铅等重金属污染事故达30多起。其中浏阳镉污染事件不仅污染了厂区周边的农田和林地,还造成2人死亡,500余人镉超标。 频繁爆发的污染事故损失惨重,不仅增加了环境保护治理成本,也使社会稳定成本大增,而土壤污染修复所需的费用更是天价。常州农药厂土壤修复需2亿元,无锡胡埭电镀厂重金属铬污染修复费用890万元,苏州化工厂需数亿至数十亿元。 每年因土壤污染致粮食减产100亿公斤 污染的加剧导致土壤中的有益菌大量减少,土壤质量下降,自净能力减弱,影响农作物的产量与品质,危害人体健康,甚至出现环境报复风险。 潘根兴教授说“许多土壤污染地区已超过土壤的自净能力,没有外来的治理干预,千百年后土壤也无法自净,有的地块永远都无法自净,甚至出现环境报复。” 一是生态关系失衡,引起生态环境恶化。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在长江三角洲等地调查的主要农产品,农药残留超标率高达16%以上,致使稻田生物多样性不断减少,系统稳定性不断降低。 “吃土吐土,净化土壤,作为土壤的„义工?,蚯蚓的存在是土壤重要的环境指标,对土壤具有重大意义。”令潘根兴教授忧心的是,现在,土壤中的蚯蚓、土鳖及各种有益菌等大量消失,农作物害虫的天敌青蛙的数量大减,自然生态面临危机。 云南农业大学副教授周江鸿等人在湖北、安徽等地的农田里发现,杀虫剂的使用对稻田节肢动物物种有损害作用,使得稻田天敌和害虫的平衡关系被打破。 二是土壤质量下降,使农作物减产降质。 重金属污染的增加,农药、化肥的大量使用,造成土壤有机质含量下降,土壤板结,导致农产品产量与品质下降。农业部全国农技推广中心高级农艺师陈志群认为,由于农药、化肥和工业导致的土壤污染,我国粮食每年因此减产100亿公斤。 环保部门估算,全国每年因重金属污染的粮食高达1200万吨,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超过200亿元。 三是重金属病开始出现,人们身体健康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构成严重威胁。 汞、镉、铅、铬、砷五种重金属被称为重金属的“五毒”,对人有致命的危害。苏州环境科学研究所所长杨积德说“这些污染严重影响儿童发育,使人致病、致癌,危及人体生命健康。”上世纪70年代,日本曾出现“痛痛病”,是镉对人类生活环境的污染而引起的,影响面很广,受害者众多,所以被公认为是“公害病”。 潘根兴教授在全国各地市场上进行的调查也显示,约有10%的大米存在重金属镉超标。他说:“这些镉米对自产自食的农民来说无疑是致命的风险。”令人担忧的是,一些“痛痛病”初期症状已开始在我国南方部分地区出现“土壤污染导致的疾病将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最终危害中华民族的子孙未来。” “宁愿毒死也要GDP”,产业模式亟待反思 土壤污染如隐形“杀手”,难以察觉却可能直接危害人体健康,特别是重金属在蔬菜、粮食中的累积,将处于食物链顶端的人类置于危险境地,甚至产生环境报复。“土壤污染的加剧原因有天灾,但更多是人祸,不科学的发展是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南京农业大学教授潘根兴认为,土壤污染主要一来自矿山采冶、工业“三废”、污灌、固废堆放等,基本上都属于人为因素,表明近年来的产业发展模式亟待反思。 当前,令人忧心的是各地以追求G D P为核心的政绩观,不科学的产业发展模式和大量违法排污、超量排污。记者在调研中发现,一些地方发展心切,抱着“宁愿毒死也要G D P”的心态,有意无意地忽视环境保护,导致“引进企业就是引进污染,发展经济就是破坏环境”的恶果。 面对企业违法排污,一些地方政府成为企业的保护伞,通过变通政策打擦边球,甚至开绿灯,最终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保护环境不被污染,是各级政府的法定职责。污染事件暴露了各地环保意识薄弱,政府监督缺失,是整个社会的耻辱。 “不断发生的污染事件告诉人们,缺乏对自然环境的敬畏与呵护,对公共利益和公众生命漠不关心,暴露出企业环境意识薄弱和地方政府责任缺失。”江苏省小康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江苏省委党校教授冯治指出,必须反思高歌猛进的产业发展模式,真正落实转变发展方式的政策,实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黑土层流失 危及中国最大粮仓 黑土层变薄,是指黑土地的有效耕层变薄,直接导致支撑粮食产能的有机质含量降低,土壤肥力下降。然而,农业科技进步和高产作物增加作用下的粮食增产,在一定程度上“掩盖”了黑土层日渐变薄、耕地质量下降的严峻现实,导致农民和相关部门放松对耕地质量的保护。有关专家建议,应尽早完善耕地质量建设法规,扩大保护性耕作技术应用,用最小代价守住我国最大“粮仓”的产粮之本。 “一两黑土换二两油”的日子再不会有了 “以前挖两锹深还是黑土,现在一锹后就基本看不到了。”黑龙江省依兰县三道岗镇三道岗村农民程先粟从自己地里抓起一把黑土,“你瞅瞅,黑土都不太„黑?了,„一两黑土换二两油?的日子再也不会有了。” 作为世界三大黑土区之一,东北黑土区总面积约3523.3万公顷,分布在黑龙江、吉林、辽宁省和内蒙古自治区境内,粮食年产量约占全国五分之一,是我国重要的玉米、粳稻等商品粮供应地,粮食商品量、调出量均居全国首位。 由中国科学院、东北农业大学、吉林省农业科学院等院所专家联合调研形成的“东北黑土资源利用现状及发展战略研究”指出,东北黑土地初垦时黑土厚度一般在60至80厘米,开垦20年的黑土层则减至60至70厘米,开垦70至80年的黑土层只剩下20至30厘米。 “建国初期,黑龙江省黑土层大都一米多厚,现在找半米深的都难了,水土流失严重地区只剩下表皮薄薄一层,颜色也由黑变黄。”黑龙江省土肥管理站站长胡瑞轩有些感慨,形成1厘米的熟化黑土层大约需要50年,半米就得上千年,而现在东北黑土区平均每年流失0.3至1厘米的黑土层。有专家担心,“如果不及早治理,部分黑土层或将在几十年后消失殆尽。” “黑土层变薄,就是指黑土地的有效耕层变薄,直接导致支撑粮食产能的有机质含量降低,土壤肥力下降。”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研究员韩晓增断言,这势必影 响我国粮食安全。 黑龙江省土肥管理站对肇东、讷河等县市区的耕地检测显示,从1982年第二次土壤普查到2007年的25年间,耕地土壤有机质已相对下降两成,严重地区下降六成。 地越来越没劲儿,想增产就得大量用化肥。最近几年,45岁的张艳峰感觉自家水稻田患上了“化肥依赖症”。老张是吉林省前郭县平凤乡黑岗子村农民,“10年前一亩水稻就用60多斤肥,如今已经翻番到120斤了,不施肥就得减产一半”。老张还有些担心,现在能靠化肥增产,这地要是越来越没劲儿,以后可能化肥也无能为力了。 据了解,吉林省位于东北黑土区中部“十一五”期间完成小流域综合治理840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5600多平方公里,但黑土地水土流失还没有得到有效控制,全省仍有3.15万平方公里的水土流失面积亟须治理。 “几年后就不是自己的地了,谁还愿意投入保护,” 《经济参考报》记者在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粮食主产区了解到,当地一些土地已连续十几年种玉米、水稻等同一种作物,吸收养分单一,加上盲目施肥普遍,土壤养分失衡加剧。由于土地分散,不少农民常年使用小型农机具耕作,耕层越来越浅板结严重“晴天硬邦邦,雨天不渗汤”就是真实写照。 由于高产作物面积增加、农田水利设施不断完善,特别是化肥使用量大增等因素支撑,在黑土层日渐变薄的同时,东北黑土区粮食产量仍然稳中有升。但专家指出,恰恰是粮食增产在一定程度上“掩盖”了黑土层变薄、耕地质量下降的严峻现实,这反倒容易导致农民和有关部门放松对耕地质量的保护。东北部分黑土区在发展粮食生产过程中已透支耕地产出能力,黑土层变薄的风险性被粮食增产淡化,严重性正在人为和自然因素的“合谋”影响下加剧。 “最重要的是耕地质量保护法规不完善,作为耕地使用主体的农民缺乏保护耕地质量的主动性。”中国农科院土壤肥料研究所副所长、中国土壤学会副理事长张维理一语道破黑土质量下降的玄机,我国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农村耕地转化为一家一户的经营方式,耕地管理单元变小,使用权变更频繁,农民保护耕地积极性不足“种几年后就不是自己的地了,谁还愿意投入保护,” “技术层面上也落后,没有有效的监测体系就无法及时发现耕地质量变化的最新情况,不能制定准确的修复方案。”张维理认为,耕地质量测试指标和方法陈旧,比如我国对地力的评价通常采用土壤有机质含量,但实际测定的却是有机物质全量,而不是活性有机质,这样的测试结果根本无法准确反映耕地地力和土壤演变。 此外,地方在建设桥梁、道路时会占用优质的黑土农田,补回来的却多是相对贫瘠的土地,“这就不仅是黑土层流失问题,占一亩就少一亩。”即便新增土地具备改造成黑土地的条件,还需要大量人力、物力。黑龙江省国土资源厅土地开法整理处处长任百会说,耕地占补平衡中对新增土地的整理费用每亩在10万元左右。 生源地说明: 1、由应届本科生考入硕士研究生的,生源地区指考入本科前的生源省区; 2、由应届本科生考入硕士研究生又由硕士研究生考入博士研究生的,生源地区指考入本科前的生源省区; 3、由非应届本科生考入硕士研究生又由硕士研究生考入博士研究生的,生源地区指考入硕士前的生源省区; 4、由非应届本科生考入硕士研究生或博士研究生的,生源地区指入学前的户口及档案所在省区。 2、签三方就业协议程序 (1)收到有用人指标(能解决毕业生户口和档案关系)的用人单位接收函或录用通知或毕业生就业推荐表回执,本人经慎重考虑,同意到该单位工作,开始进入签约程序。 (2)凭用人单位的接收证明到研究生部领取《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毕业研究生就业协议书》(简称“三方协议书”,签署后培养单位、用人单位和毕业生三方各留存一份)。(注:“三方协议书”每人只有一份,请慎重考虑后签约)。 (3)毕业生个人签字。需要毕业生准确填写个人相关资料,并签字确认。 (4)用人单位签字盖章。用人单位填写单位相关资料并签字盖章,如果本单位无人事权,还需该单位的上级单位(具有人事接收权)签字盖章。 个别用人单位需要《毕业生就业推荐表》,《毕业生就业推荐表》可以到所网站“教育园地,研究生,下载表格”栏自行下载,填好后到研究生部盖章。 注意:用人单位签字盖章后,视为协议生效,一经确定不能随意更改,否则将视为违约。 (5)到研究生部签字、盖章。 (6)广东省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确认。 (7)领取就业报到证。 根据广东省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的安排,1月底左右集中办理春季毕业生的就业报到证,6月底前后集中办理夏季毕业生的就业报到证。如果在1月20日之前或6月20日之前完成《就业协议书》签约程序的毕业生,可在办理毕业离所手续时领到《就业报到证》。过此期限后(含寒暑假期间),研究生部将根据广东省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的工作安排和规定时间内办理《就业报到证》,毕业生 到研究生部领取就业报到证。 (8)办理户口和档案关系(必须办理离所手续)。 领取就业报到证后,凭就业报到证到所综合办公室户籍管理工作人员借户口卡,再到广州市天河区公安分局办理户口迁移手续;凭就业报到证到研究生部办理档案转移手续。 3、户档派回原籍程序 (1)毕业时未落实去向(如出国、考研、签三方协议),可向研究生部提交户口和档案派回原籍的申请书,申请书中应写明派遣单位(可派到生源省就业主管部门或市、县人事局)。由研究生部将按派回生源地信息上报广东省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 (2)由广东省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办理派回生源地的就业报到证。毕业生在研究生部领取报到证。 (3)凭就业报到证到所综合办公室户籍管理工作人员办理户口迁移手续,凭就业报到证下联到研究生部办理档案转移手续。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说:“劳动和土地,是财富两个原始的形成要素。”恩格斯的定义是:“其实,劳动和自然界在一起它才是一切财富的源泉,自然界为劳动提供材料,劳动把材料转变为财富。”(《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四卷,第373页,1995年6月第2版。)马克思、恩格斯的定义,既指出了自然资源的客观存在,又把人(包括劳动力和技术)的因素视为财富的另一不可或缺的来源。可见,资源的来源及组成,不仅是自然资源,而且还包括人类劳动的社会、经济、技术等因素,还包括人力、人才、智力(信息、知识)等资源。据此,所谓资源指的是一切可被人类开发和利用的物质、能量和信息的总称,它广泛地存在于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是一种自然存在物或能够给人类带来财富的财富。或者说,资源就是指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一种可以用以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具有一定量的积累的客观存在形态,如土地资源、矿产资源、森林资源、海洋资源、石油资源、人力资源、信息资源等。 资源是一切可被人类开发和利用的客观存在。资源一般可分为经济资源与非经济资源两大类。经济学研究的资源是不同于地理资源(非经济资源)的经济资源,它具有使用价值,可以为人类开发和利用。 《经济学解说》(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将“资源”定义为“生产过程中所使用的投入”,这一定义很好地反映了“资源”一词的经济学内涵,资源从本质上讲就是生产要素的代名词。“按照常见的划分方法,资源被划分为自然资源、人力资源和加工资源。”(《经济学解说》,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编辑本段人类对资源的认识概述 对自然资源的看法,历来都是以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为基础的。从技术进步和生产力发展的角度来看,经济发展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劳力经济阶段、自然经济阶段和知识经济阶段。 劳力经济阶段 劳力经济是指经济发展主要取决于劳力资源的占有和配置。由于科学技术不发达,人类开发自然资源的能力很低。对多数资源来说,短缺问题并不突出生产的分配主要是按劳力资 源的占有来进行,劳动生产率主要取决于劳动者的体力。相对于农业经济时期。 自然经济阶段 传统经济学往往把农业经济叫做自然经济。从资源学的角度,所谓自然经济就是指工业经济,即经济发展主要取决于自然资源的占有和配置。由于科学技术不断发展,人类开发自然资源的能力不断增强,使得大多数可认识资源都成为短缺资源。尽管19世纪以来工业革命的完成使生产效率大大提高,但铁矿石和煤、石油等发展机器生产的主要资源很快成为短缺资源,开始制约经济发展,因此,这一阶段的经济发展主要取决于自然资源的占有,生产的分配主要按自然资源的占有来进行。 知识经济阶段 知识经济是以知识产业为基础产业的经济,其经济发展主要取决于智力资源的占有和配置。随着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科学成果转化为产品的速度大大加快,形成知识形态生产力的物化,人类认识资源的能力、开发富有资源替代短缺资源的能力大大增强。因此,自然资源的作用退居次要地位,科学技术成为经济发展的决定因素。 在经济社会发展的这三个阶段中,人与自然的关系经历了天命论、决定论、或然论、征服论等多种认识阶段与相应的处理方式,才进入到协调论的现代,即人、自然和技术这个大系统应该处于动态平衡状态。在工业时代,人类对资源采取耗竭式的占有和使用方式,不断使人与自然这个大系统产生强大震动。人与自然不能协调发展,使得经济不能持续发展,不断出现能源危机,导致人类生活不能稳步提高,时常出现巨幅涨落。进入到现代,人们逐渐悟出,人类只不过是人与自然这个大系统中的一个要素,必须和其它要素协调发展,力争在发展过程中始终处于动态平衡状态,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在于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自然与经济的关系。编辑本段新的资源观定义 在知识经济条件下对某种资源利用的时候,必须充分利用科学技术知识来考虑利用资源的层次问题,在对不同种类的资源进行不同层次的利用的时候,又必须考虑地区配置和综合利用问题。这就是“新资源观”,是在知识经济条件下解决资源问题的认识基础。 资源系统观 资源系统观是资源观中最核心的观点。只有当人类充分认识到自己是人与自然大系统的一部分的时候,才可能真正实施与自然协调发展。而且,也只有当人类把各种资源都看成人与自然这个大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并正确处理这个资源子系统与其它子系统之间的关系时,人类才能高效利用这种资源。 资源辩证观 以新的资源观看待资源问题时,我们应当正确处理几个重要的资源矛盾关系: 1(资源的有限性与无限性问题 自然资源就其物质性而言是有限的,然而人类认识、利用资源的潜在能力是无限的。片面的悲观和盲目乐观都是不正确的。 2(资源大国与资源小国问题 分析一国的资源情况既要看到宏观上综合经济潜力巨大的因素,又要清醒的认识到在微观上人均可利用资源限度的现实问题。 3(资源的有用性与有害性问题。 4(资源的量与质问题。 资源层次观 资源是相对于人类认识和利用的水平来区分层次的,材料,,能源,,信息是现实世界三项可供利用的宝贵资源,而整个人类的文明又可根据人类对这三项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划分层次。 人类社会的发展是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发展决定的。起初,人类最先学会了利用材料来加工制作简单的生产工具,提高劳动生产力,但仅用材料来制作的工具是一种“死的工具”,要靠人力来驱动和操作,这大体是农业——手工业时代生产力的情形;后来人类进一步学会了利用能量资源,把材料和能量结合在一起制造新型生产工具,使原来“死的工具”变成了“活的工具”,但这种工具还是要靠人来驾驭和操纵,劳动生产力的提 高仍受到人的身体因素的限制,这大体是工业时代的社会生产力的情形。到了现代,人类逐渐学会开发和利用信息资源,并把材料和能量同信息有机地结合起来,创造了不仅具有动力驱逐而且具有智能控制的先进工具系统,为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开辟了无限广阔的前景。在传统经济中,人们对资源的争夺主要表现在占有土地、矿藏和石油等。而今天,信息资源日益成为人们争夺的重点。这大体是信息时代生产力的情形。 总之,人类从学会利用材料资源再到能量资源到信息资源,推动了人类社会从农业时代向工业时代再向信息时代的不断迈进,材料枣能源枣信息“三位一体”成为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宝贵资源,只有全面地开发和综合利用三大资源,才能不断地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 资源开放观 知识经济是世界一体化的经济,资源的开放观是从地区到全球,从微观到宏观,从局部到整体,在不同层次上都要确立的一种基本观点。我国地区差别很大,资源组合错位,地区间的资源具有很强的互补性和动态交流的必然性。以资源的开放观为指导,就是要打破地区经济封锁以实现产业结构动态优化,合理配置资源。 资源动态平衡观 资源动态平衡观是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基础。在人与自然大系统中,人的发展变化要依靠开发利用自然资源,而自然资源系统由于自身动因和人的作用也在发展变化,在发展过程中人与自然要达到动态平衡,同时也需要地区间的资源互补和动态交流,防止资源组合错位的差距。 今天我们对自然资源保证的估计,必须考虑高技术因素的影响。以智力资源为主要依托的知识经济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是不以人们的主观意识为转移的。以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技术及新材料技术为核心的高技术将极大地改变世界面貌和人类生活。盲目的资源悲观论是没有根据的,但是如不从现在起就下大力气实抓基础研究、可能有所突破的应用研究和高技术产业化,将来就可能制约人的发展。因此,在知识经济发展的条件下,所谓资源保证,关键在于这些高技术的科学应用,可以达到商用阶段,以便在经济生活中用富有资源替代短缺资源。目前的最新研究及实际发展成果表明,绝大多数高技术的应用期的预测都是提前的,这也证实了科学技术的加速发展趋势。因此,我们对前景持谨慎的乐观态度是有道理的。编辑本段资源系统及其分类 在人类经济活动中,各种各样的资源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形成一个结构复杂的资源系统。每一种资源内部又有自己的子系统。资源系统可从性质、用途等不同角度进行不同的分类。 按资源性质分类 1(自然资源 自然资源一般是指一切物质资源和自然过程,通常是指在一定技术经济环境条件下对人类有益的资源。 自然资源可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类。 从资源的再生性角度可划分为再生资源和非再生资源: 再生资源:即在人类参与下可以重新产生的资源,如农田,如果耕作得当,可以使地力常新,不断为人类提供新的农产品。再生资源有两类:一类是可以循环利用的资源,如太阳能、空气、雨水、风和水能、潮汐能等;一类是生物资源。 非再生资源:(或耗竭性资源),这类资源的储量、体积可以测算出来,其质量也可以通过化学成分的百分比来反映,如矿产资源。 再生资源和非再生资源的区分是相对的,如石油、煤炭是非再生资源,但它们却是古生物(古代动、植物)遗赅在地层中物理、化学的长期作用变化的结果,这又说明二者之间可以转化,是物质不灭及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的表现。 从资源利用的可控性程度,可划分为专有资源和共享资源。 专有资源:如国家控制、管辖内的资源。 共享资源:如公海、太空、信息资源等。 2(社会经济资源和技术资源 自然资源、社会经济资源、技术资源通常被称为人类社会的三大类资源。社会经济资源又称社会人文资源,是直接或间接对生产发生作用的社会经济因素。其中人口、劳动力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条件。 技术资源广义上也属于社会人文资源,其在经济发展中愈益起着重大作用。技术是自然科学知识在生产过程中的应用,是直接的生 产力,是改造客观世界的方法、手段。技术对社会经济发展最直接的表现就是生产工具的改进,不同时代生产力的标尺是不同的生产工具,主要是由科学技术来决定的。在当代,科学技术对生产力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集中表现在邓小平的论断“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按资源用途分类 1(农业资源 2(工业资源 3(信息资源(含服务性资源) 按资源可利用状况分类 A、现实资源:即已经被认识和开发的资源。 B、潜在资源:即尚未被认识,或虽已认识却因技术等条件不具备还不能被开发利用的资源。 C、废物资源:即传统被认为是废物,而由于科学技术的使用,又使其转化为可被开发利用的资源。编辑本段资源系统的特点自然资源系统的特点 根据人类对自然资源的认知度,其主要特点是: 自然资源分布的不平衡性和规律性; 自然资源的有限性和无限性(现实资源是有限的,但开发利用及转化是无限的); 自然资源的多功能性; 自然资源的系统性;等。 社会资源系统的特点 社会资源同自然资源相比较,具有以下突出特点: 1(社会性。人类本身的生存、劳动、发展都是在一定的社会形态、社会交往、社会活动中实现的。劳动力资源、技术资源、经济资源、信息资源等社会资源无一例外。社会资源的社会性主要表现在: (1)不同的社会生产方式产生不同种类、不同数量、不同质量的社会资源。 (2)社会资源是可超越国界、超越种族关系的,谁都可以掌握和利用它创造社会财富。 2(继承性。社会资源的继承性特点使得社会资源不断积累、扩充、发展。知识经济时代就是人类社会知识积累到一定阶段和一定程度的产物,就是积累到"知识爆炸",使社会经济发展以知识为基础,这种积累使人类经济时代发生了一种质变,即从传统的经济时代(包括农业经济、工业经济,农业经济到工业经济有局部质变)飞跃到知识经济时代,这是信息革命、知识共享必然的结果。社会资源的继承性主要通过以下途径实现; (1)人力资源通过人类的遗传密码继承、延续、发展。 (2)通过载带信息的载体长期保存、继承下来。人类社会通过书籍、音像、磁带和教育手段等,继承人类的精神财富。 (3)劳动创造了人本身,人又把生产劳动中学会的知识、技能物化在劳动的结果,,物质财富上而继承下来。 社会资源的继承性,使人类社会的每一代人在开始社会生活的时候,都不是从零开始,而是从前人创造的基础上迈步的。 在社会经济活动中,人类一方面把前人创造的财富继承下来,另一方面又创造了新的财富。也正因为这样,科技知识不断发展,一代胜过一代,并向生产要素中渗透,使劳动者素质不断提高,生产设备不断更新,科研设备得到改进,并提高经营管理水平。社会财富的积累、反过来又加速了科技的发展。 3(主导性 社会资源的主导性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社会资源决定资源的利用、发展的方向。 (2)把社会资源变为社会财富的过程中,它表现、贯彻了社会资源的主体,,人的愿望、意志和目的。这就是马克思讲的“最蹩脚的建筑师从一开始就比灵巧的蜜蜂高明的地方。”(《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202页。) 4(流动性。 社会资源流动性的主要表现是: (1)劳动力可以从甲地迁到乙地。 (2)技术可以传播到各地。 (3)资料可以交换,学术可以交流,商品可以贸易。 利用社会资源的流动性,不发达国家可以通过相应的政策和手段,把他国的技术、人才、资金引进到自己的国家。我国改革开放、开发特区的理论依据也含有这方面的内容。 5(不均衡性。 社会资源的这种不均衡性是由以下原因形成的: (1)自然资源分布的不平衡性。 (2)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性。 (3)管理体制、经营方式的差异性。 (4)社会制度对人才、智力、科技发展的影响作用的不同。 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都是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必不可少的投入。 网络资源是网络上互连起来的计算机提供给各用户分 享的信息。这些信息放在各自的计算机上(www服务器、ftp服务器、bbs服务器、vod服务器等),因为有网络互连,大家都能通过internet访问到。编辑本段中国资源状况 中国水资源总量占世界水资源总量的7%,居第6位。但人均占有量仅有2400立方米,为世界人均水量的25%,居世界第119位,是全球13个贫水国之一; 中国森林面积为15894.1万公顷,全国森林覆盖率达到16.55%,森林蓄积量112.7亿立方米。全国除香港、澳门、台湾地区外,人工林面积4666.7万公顷,居世界首位; 中国石油资源量约为1040亿吨,天然气资源量约47万亿立方米。通过对不同类型盆地油气勘查,新增储量规律和各种方法的 分析,测算出中国石油可采资源量为150亿,160亿吨,天然气可采资源为10万,14万立方米。按照国际上(油气富集程度)通常的分类标准,中国在世界103个产油国中,属于油气资源“比较丰富”的国家; 煤的资源总量稳居世界第一,而且如果全世界都只烧煤的话,我国的煤的储量可功全世界的人烧大约100年。编辑本段中国的资源问题 中国资源总量丰富,但人均占有量少,总体质量不高,分布不均(概括出的特点:总量大、人均少、开发程度和利用率低)。表现:?资源危机、水危机 ?因使用不当造成浪费和环境污染。 解决方法:“开源”与“节流”——用可再生资源代替非可再生资源,解决矿产资源用一点就少一点的问题;努力发掘新资源,研制新材料;大力发展“废弃物资源化”;跨区域调配——南水北调、西气东输;立法保护——《土地管理法》、《草原法》、《森林法》等。编辑本段资源应用 许多资源在其原始形式的情况下是无法消费或者说使用的。为了将其转变化更加方便可用的商品,就必须对它们予以加工处理。这就是所谓的资源开发。例如,将原油变为汽油。随着全球范围内人口的增多,对于资源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然而,不同国家或地区之间的资源分布情况各不相同。发达国家所使用的资源要多于发展中国家。 与资源之过度消费相关的需求上涨已经造出了若干的问题: 资源枯竭 资源在少数人手中的积累 环境退化 公地悲剧 资源诅咒
/
本文档为【骨781盆专题】,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