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几种乳杆菌协同作用对产生大果沙棘籽油共轭亚油酸的影响

2017-10-23 14页 doc 38KB 27阅读

用户头像

is_496339

暂无简介

举报
几种乳杆菌协同作用对产生大果沙棘籽油共轭亚油酸的影响几种乳杆菌协同作用对产生大果沙棘籽油共轭亚油酸的影响 几种乳杆菌协同作用对产生大果沙棘籽油 共轭亚油酸的影响 第37卷第4期 2009年4月 东北林业大学 JOURNALOFNORTtJEASTFORESTRYUNIVERSITY VolI37No.4 Apr.2009 几种乳杆菌协同作用对产生大果沙棘籽油共轭亚油酸的影响’ 王振宇孙琪 (东北林业大学,哈尔滨,150040) 摘要以乳化的沙棘(HippophaerhamnoidesL.)籽油作为底物加入到试验所制备的复合乳杆菌中,利用乳 杆菌所产生的亚...
几种乳杆菌协同作用对产生大果沙棘籽油共轭亚油酸的影响
几种乳杆菌协同作用对产生大果沙棘籽油共轭亚油酸的影响 几种乳杆菌协同作用对产生大果沙棘籽油 共轭亚油酸的影响 第37卷第4期 2009年4月 东北林业大学 JOURNALOFNORTtJEASTFORESTRYUNIVERSITY VolI37No.4 Apr.2009 几种乳杆菌协同作用对产生大果沙棘籽油共轭亚油酸的影响’ 王振宇孙琪 (东北林业大学,哈尔滨,150040) 摘要以乳化的沙棘(HippophaerhamnoidesL.)籽油作为底物加入到试验所制备的复合乳杆菌中,利用乳 杆菌所产生的亚油酸异构酶使亚油酸(LA)转化为共轭亚油酸(CLA).通过几种乳杆茵不同配比组合的协同试 验,发现不同种乳杆菌的协同转化共轭亚油酸的能力要高于单一茵种.结果明,复合乳杆菌中植物乳杆菌:德式 乳杆菌保加利亚亚种为7:3转化效果最好,其亚油酸异构酶酶活为21.36U/mL,共轭转化率为33.38%,共轭亚油 酸质量浓度为28.83g/L. 关键词复合乳杆菌;协同作用;大果沙棘籽油;亚油酸异构酶;共轭亚 油酸转化率;酶活测定 分类号Ts2:s793.6 EffectofSynergisticActionsofSeveralKindsofLactobacilHonProducingConjugatedLinoleicAcidfromSea? BuckthornSeedOilofLargeBerryCultivars/WangZhenyu,SunQi(SchoolofForestry,NortheastForestryUniversi— tv.Harbin15O04O,P.R.China)//JournalofNortheastForestryUniversity.一 2o09,37(4).一37—39 Emulsiftedseedoilfromlarge.berrycultivarsofsea.buckthom(HippophaerhamnoidesL.)wasaddedintothecom. poundofLactobacillisassubstrate,and1inoleateisomeraseproducedbyBacterilt?ll,lacticumwasusedtoconvertlinoleic acid(LA)intoconjugatedlinoleicacid(CLA).Undertheconditionsofdifferentratiosandcombinations.itwasfoundthat thecompoundLactobacillishadmuchstrongerconversionabilitythanthatofsingleone.Thebestconversioneffectwasob. tainedundertheconditionthattheratioofLactobacillusplantarumtoLactobacillusbu~aricwas7:3.amongwhich.the activityoflinoleateisomerasewas21.36U/mL,theCOnjugatedconversionratiowas33.38%.andtheconcentrationof conjugatedlin0】eicacidwas28.83g/L. KeywordsCompositeLactobaciUi;Synergisticactions;Seed0ilfromlarge. berrycuhivarsofsea—buckthom:Linole. ateisomerase;Conjugatedconversionratios;Enzymeactivityassay 沙棘(Hippophae?m凡oL.)在我国分布范围很广. 沙棘油是通过对沙棘果(FructusHippophae)的深加工,从沙棘 的果肉或种子中提取出的植物油,分别为沙棘果油和沙棘籽 油.沙棘油是沙棘的精华部分,20t沙棘果实提取1t沙棘种 子,可萃取5Okg沙棘籽油,而1t沙棘果肉中仅能提取出2kg 沙棘果油….沙棘果实油脂的多重功能源于存在多种抗氧 化物,脂肪酸和甾醇的结果J.沙棘籽油的成分以脂肪酸为 主,其中不饱和脂肪酸的量占85%,不饱合脂肪酸在受伤组 织的再生中起重要作用. CLA的制备方法一般有2种:一种是化学异构法——亚 油酸的碱法异构化.利用碱性催化剂使富含亚油酸的油脂异 构化,在工业上被广泛采用.另一种是生物异构法——亚 油酸异构酶制备法.CLA的生物合成法生产主要由微生物产 生的亚油酸异构酶转化而来J,一些微生物细胞产生的共轭 亚油酸异构酶可特异性地催化亚油酸(LA)转化为活性共轭 亚油酸(CLA)异构体,近年来倍受关注,因此CLA的生物合 成已成为该领域未来的发展方向J. 乳杆菌可将游离的LA转化为CLA_6.本实验利用菌种 协同作用将几种乳杆菌进行组合培养,运用一定的方法将其 处理,使其释放出亚油酸异构酶,利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对所培 养菌体的酶活进行测定,利用乳杆菌发酵催化亚油酸转化为 共轭亚油酸,使其共轭亚油酸转化率增高.乳杆菌生物转化 LA为CLA奠定理论基础. 1)黑龙江省重大科技攻关项目(GB06B404—1). 第一作者简介:王振字,男,1957年8月生,东北林业大学林学院 和哈尔滨:E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 收稿日期:2008年l2月3日. 责任编辑:张玉. 1材料和方法 1.1试验材料与设备 菌种及主要试剂: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plantarum), 德氏乳杆菌保加利亚亚种(Lactobacillusbulgaricus),嗜酸乳杆 菌(Lactobacillusacidophilus)购于黑龙江省微生物研究所.共 轭亚油酸标品(99%)购于sigma公司;沙棘籽油(不饱和脂肪 酸量/>85%)由高原圣果沙棘制品有限公司提供. 实验设备:PH600A型电热恒温培养箱(天津市泰斯特仪 器有限公司);T6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北京普析通用仪器有 限责任公司);JY92—2D超声波细胞粉碎机(宁波新芝生物 科技股份有限公司);GL一20G—II型高速冷冻离心机(上海 安亭科学仪器厂);高压蒸汽灭菌锅(长春百奥生物仪器有限 公司);HZQ—Xl00震荡培养箱(哈尔滨市东明医疗仪器厂); FJ一200高速分散均质机(上海标本模型厂). 1.2培养基 MRS培养基:蛋白胨10g,葡萄糖20g,乙酸钠5g, K!HPO42g,MnSO?4H2O0.05g,牛肉膏l0g,酵母粉5g,柠 檬酸二胺2g,MgSO4?7H200.2g,Tween801mL,以上药品均 溶于lL蒸馏水中,pH=6.5.121?灭菌15min. 脱脂乳培养基:纯牛奶煮沸5min,冷却至室温,冰箱4? 过夜,除去上层油脂,115?灭菌15rain 1.3复合乳杆菌的培养方法 种子的培养:将保藏于冰箱中的植物乳杆菌,德氏乳杆菌 保加利亚亚种,嗜酸乳杆菌在脱脂乳培养基中活化3次后,将 其各挑出一环转接到100mLMRS液体培养基中,37?培养 24h后,按表1不同乳杆菌配比组合表(组合配比量共1mL) 转接到50mLMRS液体培养基中进行复合菌种的培养,37oC 培养24h. 38东北林业大学第37卷 表1不同乳杆菌配比组合表 组合植物乳杆菌(a)嗜酸乳杆菌(b)德氏乳杆菌保加利亚亚种(c)配比 一 0.3 — 0.5 一 O.7 l:5: 2:l: 2:3: 2:6: 3:3: 3:5: 4:1: 4:3: 4:4: 6:3: 沙棘籽油乳浊液的制备:取沙棘籽油0.5mL,Teewn801 mE,H098.5mL,在冰浴下进行超声波乳化分散(超声波功 率800w,超声波工作时间5s,间歇时间5s,超声工作次数30 次),配制成沙棘油乳浊液,冰箱保存备用. 共轭亚油酸(CLA)的转化培养:在50mL的MRS培养基 中加入5mL沙棘籽油乳浊液,121aC灭菌20rain后接入2% 的种子液(每mL含菌体5×10个左右),37?诱导培养24 h.将培养好的菌体于4?,7000r/rain下冷冻离心20rain 后,弃上清液,收集菌体后用pH为5.6的磷酸氢二钠一柠檬 酸缓冲液洗涤2次,7000r/rain,4?离心20rain,收集菌体. 称取一定量的菌体溶于磷酸二氢钠一柠檬酸缓冲液中(质量 :体积=1:4),均质10min后,冰浴中用超声波破碎仪进行间 歇破碎处理(超声波功率400W,工作3s,间歇8s,80次),再 于4?,12000r/rain冷冻离心20rain,收集上清液,即为共轭 亚油酸粗酶液. 共轭亚油酸的检测:共轭亚油酸在233—234nm之间有 特殊吸收峰,而亚油酸却没有.利用紫外分光光度计,在波长 200—400nm范围内对所购买的共轭亚油酸品进行扫 描,结果在233nm处有最大吸收峰.以环己烷为溶剂,将 CLA标样配制成不同浓度的溶液,以环己烷作参比,在233 nm处测定其吸光值,绘制标准曲线.以不接种的培养基为参 比,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在特征吸收峰233hill处的吸收 值.根据标准曲线计算发酵液中CLA的含量.已知沙棘籽 油中含LA37.5%,通过公式:CLA转化率=(生成CLA的量/ 沙棘籽中含有LA的量)×100%来计算CLA转化率.参比: 培养基中加人与样品同量的沙棘籽油,不接菌种,其它步骤同 样品. 亚油酸异构酶酶活的测定:在50mL三角瓶中加入0.5 mL粗酶液,0.5mL亚油酸和1mLTween80,37?下缓慢振摇 3h后,加入20mL环己烷;200r/rain振摇3h后,l5?,10000 r/rain离心20rain;取环己烷层,用微量进样器取l0于装 有10mL环己烷的刻度试管中;用分光光度计测定233nm处 的吸光值,再对照标准曲线求得共轭亚油酸的含量.一个亚 油酸异构酶活力(单位u)定义为:在上述酶活力测定方法 下,ls内生成1IxgCLA所需的酶量. 酶活力(U?mL)=(g)/(V×t).g为所生成的共 轭亚油酸量(txg);为酶液稀释倍数;V为酶液体积(mL);t 为保温时间(s). 2结果与分析 2.1共轭亚油酸(CLA)紫外吸收标准曲线 CIA紫外吸收标准曲线的线性回归方程为:Y=0.0221+ 0.1167X.X为CLA质量浓度,y为233nm处紫外吸光值. =0.9974;线性范围:0,10g/L. 2.2乳杆菌菌种组合培养测定结果及分析 2种乳杆菌协同作用对亚油酸异构酶的影响:不同乳杆 菌配比组合表(表1)中的2种乳杆菌配比组合培养后,经过 均质和超声波处理制备成粗酶液,以不接种的培养基作参比, 测定亚油酸异构酶的酶活(见表2). 表2复合乳杆菌产生亚油酸异构酶酶活测定 复合乳亚油酸异构酶酶活/u?mII1复合乳亚油酸异构酶酶活/u?mI 杆菌测定值标准差杆菌测定值标准差 b3c720.17l40.0987albsc418.07670.2962 bsc519.75250a2ble719. 33350.9380 bTC318.42590.3456a2b,c18.21640.0494 a3e720.10l60.8393a2b6c216.95960 a3b717.09920.2962a3b3c418.56550.9381 a5e520.24120.1975a3bsc2l5.98210.7899 asb517.86730.3950a4b】0518.07671.2343 7321.35830.0494a4b1c119.124l0.9381 aTb319.19390.3456a4b40221. 07910.4937 a6b3e117.72760.5925 从表2可以看出,2种菌种组合培养所生成的亚油酸异 构酶酶活最高的菌种为a712,亚油酸异构酶酶活为21.36U/ mL,复合乳杆菌组合配比为a7c.复合乳杆菌亚油酸异构酶 酶活最低的菌种为a,,亚油酸异构酶酶活为17.10U/mL. 复合乳杆菌a7c的亚油酸异构酶酶活比ab的酶活高4.26 U/mL.由此可知,植物乳杆菌和德氏乳杆菌保加利亚亚种按 7:3(a7c)比例组合时所制成的复合乳杆菌产生的亚油酸异 构酶的活性最高. 2种乳杆菌协同作用对转化生成共轭亚油酸含量的影 响:复合乳杆菌按一定的配比组合培养后,将沙棘籽油乳浊液 作为底物,分别加入2种菌种组合培养的复合乳杆菌中,使亚 油酸(LA)转化为共轭亚油酸(CLA),测定结果见表3. 表3复合乳杆菌转化亚油酸生成共轭亚油酸含量的测定 复合乳共轭亚油酸转化率/%复合乳共轭亚油酸转化率/% 杆菌测定值标准差杆菌测定值标准差 b3731.52310.1541aIb5428.18080.4624 b5.530.83290a2b,c130.21531.4643 bTC328.83470.5395a2b128.39880.0771 a3e731.34151.3101a2b?.47330 a3b726.65500.4624azb3c~28.980l1.4643 a5e531.63210.3083a3bC224.98381.2331 ash527.85390.6165tt4blC528.18081.9267 a7c333.37590.0771a4b29.88831.4643 aTb330.03360.5395a4bde232.94000.7707 a6b3c27.70850.9248 从表3可以看出,共轭亚油酸转化率最高的复合乳杆菌 为ac,共轭转化率为33.38%,共轭亚油酸质量浓度为 28.83L.其次为a5c5,共轭转化率为31.63%,共轭亚油酸 质量浓度为27.36L.复合乳杆菌a5c比a7c,共轭转化率 753753753 1J51,1J57,1JCJ7 753753一一一4752425321 OOOOOO_一.00OO0OOO0O 7535l3635l343 000OOOOOO0OOO 3573571222334446 OO000OOOOOOO0O0O bbbaaaaaa 第4期王振宇等:几种乳杆菌协同作用对产生大果沙棘籽油共轭亚油酸的影响39 低1.75%.共轭转化率最低的复合乳杆菌为a,b,转化率为 26.66%,共轭亚油酸质量浓度为23.O8L.复合乳杆菌 a7c的共轭转化率比a3b高6.72%.因此可以看出,复合乳 杆菌a7c为2种菌种组合配比时沙棘籽油中亚油酸转化成 共轭亚油酸的最佳复合乳杆菌. 3种乳杆菌协同作用对亚油酸异构酶的影响:不同乳杆 菌配比组合表(表1)中的3种乳杆菌配比组合培养后,与2 种乳杆菌组合培养菌种处理方法相同,测定结果见表2.从 表2可以看出,3种菌种按一定的配比组合培养后,得到的复 合乳杆菌都能够产生亚油酸异构酶,其中a4bC的酶活最高 (21.08U/mL),复合乳杆菌a,b5C所产生的酶活最低(15.98 U/mL).复合乳杆菌a4bC比a3bC所产生的亚油酸异构 酶酶活高5.1U/mL.由此可知,菌种组合实质上是菌群间的 一 种互生和共生关系,但是由于菌种之间也存在着抑制作用, 所以选择适当的组合配比使其显现出更高的活性非常重要. 3种乳杆菌协同作用对转化生成共轭亚油酸含量的影 响:将沙棘籽油乳浊液作为底物,加入到3种乳杆菌组合配比 培养所制成的复合乳杆菌中,培养后进行共轭亚油酸含量的 测定(见表3).由表3可见,复合乳杆菌a4bC的共轭转化 率最高,共轭亚油酸转化率为32.94%,共轭亚油酸质量浓度 为28.46L.共轭转化率最低的复合乳杆菌为a3bC:,共轭 转化率为24.98%,共轭亚油酸质量浓度为21.58L.复合 乳杆菌a4bC:比33bC:的共轭转化率高7.96%.所以,复合 乳杆菌84bC为3种乳杆菌组合培养后,转化沙棘籽油中亚 油酸为共轭亚油酸的最佳复合乳杆菌. 2.32种最佳复合乳杆菌aTc,与a4bC的测定结果比较 将2种菌种组合配比培养所得到的最佳复合菌种a7C 与3种菌种组合培养所得到的最佳复合菌种a4be的亚油酸 异构酶酶活和共轭转化率进行比较(表4),结果发现,2种组 合培养的复合乳杆菌a7c的共轭转化率和亚油酸异构酶酶 活明显高于3种菌种组合培养的复合乳杆菌a4bC,亚油酸 异构酶酶活高0.28U/mL,共轭亚油酸转化率高0.44%.这 表明,3种菌种利用协同作用按一定配比组合后,复合乳杆菌 a7c,为高酶活且高共轭转化率的最佳复合乳杆菌. 表42种最佳复合乳杆菌的比较 3讨论 从试验中可以看出,植物乳杆菌,德氏乳杆菌保加利亚亚 种和嗜酸乳杆菌3种菌种,按适当的比例共同培养制成复合 菌时,能充分发挥群体的联合作用优势.通过自身代谢以及 代谢产物之间的相互作用,调整菌群之间的关系,维持和保证 在微环境中微生物群在这种组合中具有相对稳定性,提高这 种组合在微环境中的一些特性,有利于我们对这种菌群更深 一 层的探索与研究.本文利用菌种的协同作用来提高大果沙 棘籽油中亚油酸转化成共轭亚油酸的含量,从而提高共轭亚 油酸的转化率.由于亚油酸异构酶的酶活和共轭亚油酸的含 量成正比,所以提高亚油酸异构酶的活性并挑选出酶活高的 菌种是IA转化为CLA的关键因素.实验证明,筛选出亚油 酸异构酶酶活高的复合菌株对功能食品的开发和研究具有广 泛的应用前景.由于国内对微生物发酵法合成CLA的研究 较少(尤其是提高亚油酸异构酶的活性方面),本试验着重于 微生物发酵产生亚油酸异构酶,通过菌种的协同作用提高亚 油酸异构酶的活性,并使共轭转化率增加.实验原料选择沙 棘油,虽然沙棘油中的亚油酸含量比较高,但由于沙棘的产地 分布不均匀,并且成本较高,因此在今后的开发实验中可以寻 找一些含亚油酸较为丰富的其它油原料,降低CLA生产的原 料成本.利用微生物发酵法生产CLA,将进一步受到人们的 青睐与重视. 参考文献 [1]薄海波,秦榕.沙棘果油与沙棘籽油脂肪酸成分对比研究[J]. 食品科学,2008,29(5):378—381. [2]YangBR,KalioH.Compositionandphysiologiealeffectsofseabuek- 167. thornlipids[J].TrendsFoodSciTechnol,2OO2,13:160— [3]MarekAdamczak,UweTBornscheuer,WlodzimierzBednarski. Propertiesandbiotechnologicalmethodstoproducelipidscontai— ningconjugatedlinoleicacid[J].EurJLipidSciTechnol,2008, 110:491—504. [4]吴祖芳,石清花,翁佩芳.培养条件对嗜酸乳杆菌发酵产亚油酸 异构酶的影响[J].宁波大学:理工版,2007,20(3):306— 310. [5]王中太,曹健,尹艳丽,等.共轭亚油酸的生物合成及相关酶基 因的克隆与表达[J].化学生物与工程.2008,25(4):7一l1. [6]LinTY,LinCW,WangYJ.Productionofconjugatedlinoleic acidbyenzymeextractofLaetobacillusacidophilusCCRC14097 [J].FoodChem,2003,83(1):27—31. [71凌代文,东秀珠.乳酸细菌分类鉴定及实验方法[M].北京:中 国轻工业出版社,1999. (上接21页) [8]Cant6nFR,Su6rezMF,CdnovasFM.Molecularaspectsofnitro— genmobilizationandrecyclingintrees[J].PhotosynthesisRe— search,2005,83:265—278. 19JMuhammadMaqbool,KentCushman,RitaMoraes.Mulchtype mulchdepthandplantingdepthforfieldgrownmayapple[J]. Hortseienee,2005,40(3):635—639. 110]VinodKumar,ArefAtxtulBaki,JamesDA.eta1.Covercropresi— duesenhancegXowthimproveyieldanddelayleafsenescenceingI’l~2n— house-growntomatoes[Jj.Hortscienee,2O05,4o(5):1307一l311. [11]YinXinhua,ClarkFS,JanetTumer,ela1.Faffectsofpolypropylene groundcoveronsoilniltrientavailabilitysweetcherrynutritionand cashcostsandreturns[J].Hortscience,2007,42(1):147—151. [12]彭福田.氮对苹果果实发育及产量,品质的调控[D].泰安:山 东农业大学,2oo1. [13]顾曼如,束怀瑞,周宏伟.苹果氮素营养研究I,,贮藏N的运 转,分配特性[J].园艺,1986,13(1):25—3O. [14]潘增光,束怀瑞.苹果秋梢类型及其与树体营养状况的关系 [J].果树科学,1996,13(2):75—78. [15]樊红柱,同延安.幼树期富士苹果树体各器官钙定量分析[J]. 中国土壤与肥料,2006(5):53—55. [16]吕志明.根域空间对寒富苹果幼树生长发育影响的研究[D]. 沈阳:沈阳农业大学,2006.
/
本文档为【几种乳杆菌协同作用对产生大果沙棘籽油共轭亚油酸的影响】,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