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爱尔眼科1800万美元收购美国医院医药海外并购继续提速-21世纪经济报道

2017-11-11 5页 doc 41KB 15阅读

用户头像

is_358746

暂无简介

举报
爱尔眼科1800万美元收购美国医院医药海外并购继续提速-21世纪经济报道爱尔眼科1800万美元收购美国医院医药海外并购继续提速-21世纪经济报道 本报记者 陈红霞 武汉报道 导读 此前爱尔眼科的专家体系中大部分是中国眼科界医生,国际专科医生的加入,可将美国专科医院的管理、运营模式及学术带进中国,后期对公司形成利好。 2017年中国医疗服务海外并购第一单出炉。 日前,爱尔眼科医院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下称“爱尔眼科”)全资子公司爱尔(美国)国际控股有限责任公司(下称“美国爱尔”)拟以1800万美元收购Dr.Ming Wang持有的AW Healthcare Management,LLC75%...
爱尔眼科1800万美元收购美国医院医药海外并购继续提速-21世纪经济报道
爱尔眼科1800万美元收购美国医院医药海外并购继续提速-21世纪经济报道 本报记者 陈红霞 武汉报道 导读 此前爱尔眼科的专家体系中大部分是中国眼科界医生,国际专科医生的加入,可将美国专科医院的管理、运营模式及学术带进中国,后期对公司形成利好。 2017年中国医疗服务海外并购第一单出炉。 日前,爱尔眼科医院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下称“爱尔眼科”)全资子公司爱尔(美国)国际控股有限责任公司(下称“美国爱尔”)拟以1800万美元收购Dr.Ming Wang持有的AW Healthcare Management,LLC75%股权。 按照最新汇率折算,这笔股权交易作价人民币1.22亿元左右,虽然并购金额并不算很大,但对爱尔眼科来说,这是其国际化战略的首次落地。 “爱尔收购美国医院在短期内对整体业务的协同作用相对较小。”1月5日,一位医药行业研究员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但从长远来看,收获了学术和国际专家资源,对企业后续的管理和学术水平提升更加明显。 爱尔眼科的并购只是医药行业的一个缩影。刚刚过去的2016年,医药行业并购再度提速,复星医药海外并购创下交易规模的历史之最,国内其他企业也加速出海。“国内医药产业增速放缓,中国药企需要寻找新的盈利点,”上述医药行业研究员表示,而在我国医保控费、一致性评价及创新能力不足的局面下,海外并购成为中国药企突围的重要方式。 国际化落地 2016年11月,爱尔眼科对外公布,将投资设立美国全资子公司,2016年12月8日,美国爱尔注册成立。“时隔两个月就宣布收购,这说明美国爱尔的设立主要是为了这次收购,”上述行业研究员指出,而美国爱尔设立后,也将利于爱尔眼科在国际市场的摸索和实践。 资料显示,Dr.Ming Wang是国际著名屈光手术和角膜病治疗专家,他拥有多项美国视觉恢复领域的生物技术专利,并成功主刀世界首例人工角膜激光植入术,也是美国植入新Intacs治疗晚期圆锥角膜的第一人,成功进行了世界首例人工角膜激光植入术、首例角膜基质环植入治疗圆锥角膜手术。 AW Healthcare Management,LLC是由Dr. Ming Wang于2002年4月创建的,主要业务为屈光手术和白内障手术,占总收入的85%左右,其中屈光手术占35%,白内障手术占50%。 “这种专家资源对爱尔眼科是很大的补充。”上述研究员指出,此前爱尔眼科的专家体系中,大部分是中国眼科界医生,而这类国际专科医生的加入,可将美国专科医院的管理和运营模式及学术带进中国,后期 能对公司形成利好。 借助这次收购,爱尔眼科首度实现出海。爱尔眼科董事长陈邦,在加速全球规模扩张同时,未来爱尔眼科还将寻找优质眼科医疗资源,与全球著名眼科机构合作。而与Dr.Ming Wang的合作,正是这一战略落地的开始。 借此,爱尔眼科建立世界级科研、人才、技术创新平台,将爱尔眼科的市场从国内拓展到国际。“不过,当前爱尔眼科的并购还属于摸索期。”上述研究员坦言,未来要形成真正的业绩贡献,还需要继续培育。 海外并购提速 爱尔眼科出海并购不是行业特例。 一组不完全统计数据显示,2016年,中国医药生物上市公司的并购案例至少达到70起。其中,海外并购至少达到20起,占比28%左右。而此前中国药企海外并购的比例还不到10%。 “去年中国药企的海外并购确实提速不少。”上述券商研究员也表示,中国医药企业并购标的的选择,主要从利润端来衡量,但当前中国5000多家药企中,规模和体量不错的非上市企业基本上都已经被筛选完毕,这些企业要么不愿意被并购,要么估值太高,但在海外市场,同等规模和体量药企的PE值一般在10倍左右甚至更低,国内药企的PE值至少需要20到30倍。 国际上,为避免公司和单品的天花板,大型药企需要不断推陈出新,出售可能存在天花板的老产品积累资金后,为新的重磅产品上市铺垫资金。而创新类药企研发进展到一定阶段后,需要寻找到市场,才能促进产品上市销售,因此,他们也愿意与中国企业合作。 在全球医药资产腾挪中,美国、以色列和欧洲的医药资产是中国药企关注的重点,“美国医药技术全球领先,”上述研究员说,以色列的优势是医疗器械,而欧洲则主要集中在医疗服务类企业。 中国药企加速出海的另一原因是国内医药政策和市场天花板的倒逼。 上述研究员也指出,中国医药产业当前已经历了活跃期和繁荣期,行业增速从20%-30%左右下降到10%-20%之间。中国医药政策频出,一组不完全统计的数据显示,2015年度,我国医药行业有关的国家级文件出台531项,而2016年度出台文件1488项。政策频出、门槛提升、费用控制的背景下,药企盈利空间大幅压缩,业内普遍将2015年和2016年视为医药行业谷底。 这种影响在后续还在加速,“未来,仿制药一致性评价、控制医院用药比例、两票制推行、开展GMP认证等措施实施后,国内医药企业的盈利空间将大幅减小。”上述研究员说,预计未来3-5年,行业增速仍然保持在10%左右。 以影响最为深远的一致性评价政策为例。光大证券的一份研报中透露,目前我国有药品批准文号17 万个,其中10万个批文为化学药品,这里面仿制药占比95%,口服固体制剂占比70%,也就是说,未来需做仿制药一致性评价的批文达6万-7万个,假设这个政策的执行率为20%,按照每个药品500万元的花费计算,一致性评价做完差不多需要花费600亿到700亿,约占2015年我国医药制造业整体净利润的25%,而这部分花费将转移为企业成本,降低企业利润,中国药企需要寻找新的盈利点。 诸多政策引导的核心是加速中国医药企业的原创研发能力。“医药产业的发展路径本身就是研发推动企业发展的模式,”上述研究员认为,对比原研新药上市长达10年的周期,更多企业选择在技术更为先进的海外市场,通过并购方式进行高效创新。 不过,对比以往全球医药资产并购,中国药企的并购专业性已大幅提升。 “此前,中国药企海外并购中失败比例很大,”上述研究员回忆,收购失败的原因主要是对国外市场不了解,“且以前的收购渠道太少,大都是通过简单的人际关系撮合,失败概率大。”但如今,走出去的大都是中国龙头医药企业,这些企业自身已经在布局新药研发,其团队对全 球医药领域特别是专注的市场都十分了解。再加上专业化并购渠道通畅后,“一般不是企业故意为之,无论是在学术还是在国内市场的协同上,中国药企的海外并购成功概率都较大。”上述研究员指出,不少企业在海外设立海外文化中心,研究当地文化,这也逐步解决了并购后企业融合中的管理难题。(编辑:陆宇)
/
本文档为【爱尔眼科1800万美元收购美国医院医药海外并购继续提速-21世纪经济报道】,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