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非宁静无以致远

2017-08-31 3页 doc 13KB 10阅读

用户头像

is_697316

暂无简介

举报
非宁静无以致远非宁静无以致远 还记得当上教师的第一堂公开课,上的是朱自清先生的美文《荷塘月色》,上课之前我听取了前辈们的意见,公开课就是要“精彩”要“热闹”,绝对不能冷场,所以我事先跟学生一起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并且还给了学生设计好的问题和答案。课堂情况可想而知,课程内容进行地非常顺利,课堂气氛异常活跃,学生积极参与踊跃发言,对我的每一个问题都是对答如流且都是非常好的“标准答案”。整堂课我都自我感觉良好,看到听课的领导和同事们那赞许的目光,我也是沾沾自喜。 而今,好几年过去了,又一次上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又一次带领学生品味那“淡淡的...
非宁静无以致远
非宁静无以致远 还记得当上教师的第一堂公开课,上的是朱自清先生的美文《荷塘月色》,上课之前我听取了前辈们的意见,公开课就是要“精彩”要“热闹”,绝对不能冷场,所以我事先跟学生一起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并且还给了学生设计好的问题和答案。课堂情况可想而知,课程内容进行地非常顺利,课堂气氛异常活跃,学生积极参与踊跃发言,对我的每一个问题都是对答如流且都是非常好的“标准答案”。整堂课我都自我感觉良好,看到听课的领导和同事们那赞许的目光,我也是沾沾自喜。 而今,好几年过去了,又一次上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又一次带领学生品味那“淡淡的喜悦”和“淡淡的哀愁”,我却突然感觉到了自己曾经的幼稚和无知,一味追求热闹的课堂,除了“表演”,除了“作秀”,除了对文本空洞和肤浅的理解,我还带给了学生什么呢,学生到底学到了什么,领悟了到了什么呢,其实课堂需要“热闹”,需要生机和活力,但有时更需要“静思默想”。学语文多是阅读沉思的事,闹闹嚷嚷的课堂根本无法让学生深入地思考细细地品味,所谓“文武之道,一张一弛”,所以,我们还是应该在该静的时候让课堂静下来。 当然,语文课堂的“静”,不是静止的“静”。“静”只是表象,在“静”的状态下,是学生对文本的独立研读,是学生在进行着独立思考。在“静”中,学生把握学习的主动权,发挥主观能动性,这也是对学生的尊重和信任,也是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静”中,学生的心是在动的,他们始终处于主动学习,主动发现中,并逐渐由文本之外走进文本之内,从对文本的表面认识深入到对其思想和主题的全面解读。也只有在静心思考的过程中,学生才可能去挖掘文本的深层次情感内涵,与作者产生心与心的交流,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并与 ”自己的心灵形成共鸣或碰撞,在接受和排斥中达到对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静的过程也是学生的智慧萌芽、思维发展的过程,是学生“语文素养”逐步培养和形成的过程。所以古人云“静能生慧”,苏霍姆林斯基也曾说:“教室里一片寂静,学生都在聚精会神地进行紧张的思考,教师要珍视这样的时刻,课堂上应当经常出现这样的寂静。” 那么,怎样实现语文课堂的有效的“宁静”呢, 首先,教师要让自己的心变得“宁静”,要相信“润物细无声”。 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应该明白,语文课堂应该是润泽生命的殿堂,不是我们自己用来表演和作秀的舞台。我们应该抛弃浮华,抛开功利,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 作为语文教师,我们更承担着育人的责任。身处红尘,我们也不能太过世俗;需要物质,我们也要保持心灵的“宁静”。一味追求“热闹”的课堂的确能够赢得一片叫好,但却无益于学生能力的培养;多媒体的“有声有色”的确能够增添课堂的精彩,但却不一定能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我们应该做的,是把学生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不上过分的“表演课”“作秀课”,脚踏实地地落实好教学内容,切实履行一个语文教师的职责。相信在“无声”中我们更能润泽一个个自由的生命。 其次,要在适当的时候营造一种静谧的课堂氛围,要相信有时“无声胜有声”。 我们都知道,读书需要一种心境。心境摇曳不可读书,功利浮躁不可读书,灵魂纷乱不可读书。读书需要静下心来,心无旁骛。我们要让学生在语文课的学习中“受到美的熏陶,培养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审美感知和审美创造的能力”“具有一定的探究能力”“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在阅读的时候,在思考的时候,在交流的时候,在创造性写作的时候,我们就应该给学生营造一种静谧的课堂氛围。 只有让学生带着安详的心绪阅读,才能带领他们进入那种既恍惚空灵又旖旎美妙的语文境界中去,使他们用心去感受屈原的忧愁,去体会李白的豪放,去思考《我有一个梦想》。 只有留足时间让学生在安静中沉思品悟,才能让每一位学生的头脑都动起来,使学生 养成独立思考、质疑探究的习惯,增强思维的严密性、深刻性和批判性。 只有“用心地相互倾听的课堂”,才能让各种思考和情感相互交流,才能使师生之间、师生和文本之间有着心灵的絮语,有着自然的默契,有着随机的暗示,有着会心的微笑,才能让学生学得知识,培养情感,提高能力。 只有静心地全身心地投入写作,才能使学生调动所有的感官集中注意力,才能有着创造性的新颖的表达,也才能切实地提高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 这样的课堂,“无声胜有声”,这样的语文课堂才能“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个性发展奠定基础”,才能“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 诸葛亮在《诫子书》中说:“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大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学须静也”,只有静才能学得进去,学得深入,学得扎实。“非宁静无以致远”,不能平静安详全神贯注地学习,就不能实现远大的目标。同样,语文课堂没有应有的“宁静”,就不能达到语文教学的目标。所以,为了我们的学生展现自由的个性,为了我们的学生得以健康地成长,让我们的语文课堂多一点“宁静”吧~
/
本文档为【非宁静无以致远】,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