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诗歌表现手法

2017-10-07 30页 doc 67KB 29阅读

用户头像

is_633808

暂无简介

举报
诗歌表现手法诗歌表现手法 第 1 页 共 43 页 诗歌表现手法 太原十九中 杨武平 【常见手法】 1. 反衬 2. 反衬的其他手法:(1)以动写静(2)以乐景写悲情 3.动静结合 4. 侧面烘托 5. 细节描写(动作描写) 6. 对比 7. 托物言志 8. 虚(想象)实结合(着眼于全词) 9.以虚写实(一般着眼于词的下阕) 10. 修辞手法 比喻、夸张、拟人、对偶、双关 【抒情方法】(情与景关系) (一)情景交融,借景抒情(万能答案) (二)先写景,后抒情,借景抒情 (三)寓情于景,一句一景 (四)先抒情,...
诗歌表现手法
诗歌表现手法 第 1 页 共 43 页 诗歌表现手法 太原十九中 杨武平 【常见手法】 1. 反衬 2. 反衬的其他手法:(1)以动写静(2)以乐景写悲情 3.动静结合 4. 侧面烘托 5. 细节描写(动作描写) 6. 对比 7. 托物言志 8. 虚(想象)实结合(着眼于全词) 9.以虚写实(一般着眼于词的下阕) 10. 修辞手法 比喻、夸张、拟人、对偶、双关 【抒情方法】(情与景关系) (一)情景交融,借景抒情(万能) (二)先写景,后抒情,借景抒情 (三)寓情于景,一句一景 (四)先抒情,后写景(以景结情) 【常用意境语】 冷清类:幽深孤寂 空寂清冷 孤寂凄清 萧瑟凄清 迷蒙凄冷 第 2 页 共 43 页 阔远类:雄浑苍凉 壮阔苍凉 明朗开阔 雄浑广阔 中和类:清幽明丽 宁静幽深 热烈类:明媚灿烂 生机盎然 一、一般手法 (一)反衬 【例1】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6分) 孤 雁 杜甫 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 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野鸦无意绪~鸣噪自纷纷。 (1)这首诗描写了失群的孤雁叫唤、追赶雁群的形象,其形可悯,其志可嘉。试以第二、四联中任意一联为例,分析其表现手法与艺术效果。(3分) (2)全诗通过孤雁这一形象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答:(1)(3分)颔联用反衬的手法,"一片影"形容其形单影只,"万重云"形容道路辽远,构成极大的反差,极言其"孤";凝聚了诗人对孤雁的怜悯之情,突出了孤雁的执着与勇敢。(也可以说,作者以"一片影"自喻。在那动荡不安的年月里,诗人流落他乡,亲朋离散,天各一方。这孤零零的雁儿,就是诗人自己的影子,诗人借此寄托了惶急、焦虑、迷茫的 第 3 页 共 43 页 心情。) 尾联用对比(反衬)手法,以野鸦的平庸鸣噪突出了孤雁的高远追求。(也可以说,使用了陪衬的写法。孤雁念群之情那么迫切,它那么痛苦劳累;而野鸦们却全然不懂不顾,它们纷纷然鸣噪不停、自得其乐。表现了杜甫对亲朋知己的思念,对一些俗客庸夫的厌恶。) (2)(3分)诗人以孤雁比喻自己,表达了对漂泊生涯的苍凉感慨;对故乡亲人的思念;有不坠青云之志的高远追求。(答出两点即可) 反衬的其他手法: (1)以动写静 1.课内例: 《山居秋暝》“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以动衬山之幽寂空静。 2.课外例: 【例1】鸟鸣涧 王维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解析】诗以“人闲”、“花落”、“夜静”、“山空”的闲适恬 然尽状其宁静;又以月出鸟惊而鸣于涧反衬其寂静。因此,诗描绘了春山之夜的清幽自然而恬美。 【例2】滁州西涧 韦应物 第 4 页 共 43 页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解析】诗刻画了一幅涧边清丽幽静的风景画。 诗首句以幽入题,接着以“鸣”反衬“幽”,以声衬静。最后以“自”点睛入意,用“野”、“无”、“自横”绘幽,尽显野兴天趣,闲适无限,充分体现了诗人遣词造句的功力。 【例3】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6分) 幽居初夏 陆游 湖山胜处放翁家~槐柳阴中野径斜。水满有时观下鹭~草深无处不鸣蛙。 箨龙已过头番笋~木笔犹开第一花。[注]叹息老来交旧尽~睡来谁共午瓯茶。 [注]箨龙,就是笋。木笔,又名辛夷花。两者都是初夏常见之物。 (1)诗人写景是从哪几方面突出表现一个“幽”字的,试作简要分析。 (2)这首诗抒发了诗人哪些复杂的思想感情, 【答案】(1)?以景写“幽”(“湖山胜处”“槐柳阴”“野径斜”“水满”“草深”等意象写出环境之幽静、初夏景色之幽美)?以动衬“幽”(“下鹭”)?以声衬“幽”(“鸣蛙”) (2)?前六句借“幽居初夏”之景,抒发了怡然自得之乐 第 5 页 共 43 页 (闲适之情)。(1分)?尾联“叹息”,一是叹志士空老,报 国无成;二是叹往日旧交零落殆尽,顿感寂寞惆怅。(2分,每点1分) (2)以乐景写悲情 1.课内例: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蜀相》。 2.课外例: 【例1】绝句两首(其二) 杜甫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解析】首联色彩丰富的四种景象 江碧、鸟白 反衬以乐景衬哀情 山青、花艳 漂泊的感伤 思乡的情怀 【例2】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春思 贾至 草色青青柳色黄~桃花历乱李花香。 东风不为吹愁去~春日偏能惹恨长。 (1)诗的第一、二句,写出了春天景色的什么特点, 第 6 页 共 43 页 (2)有人认为,全诗侧重表现了诗人对春天的喜爱之情。你认为是这样吗,诗歌中的景物描写对抒情起到了什么作用,试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1)明媚动人,生机盎然。(语意相同即可) (2)不是。全诗侧重表现诗人内心的愁思。?景物描写是抒情的基础和依据。诗歌前两句,诗人选取春天景物进行描绘,着意渲染春天的绚烂风光;三、四句抒情,转写愁思,东风不能吹愁,春日却能兴恨,前咏美好之景,全成了春恨之铺垫。?用美好景色反衬内心的愁恨(乐景写哀),情感表达婉曲深刻。 【例3】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6分) 谢亭送别 许浑 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日落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注:劳歌~送别歌的代称。, (1)作者在诗中抒发了怎样的情感,(2分) (2)有人认为第二句“红叶青山”的色调与全诗的情感基调不和谐,你如何看待这个问题,(4分) 答:本诗抒发的的是作者离别之愁。(2分)红叶青山色彩艳丽,乍看似不协调,实际上恰恰是对离愁的有力反衬。景色优美,越觉离别的难堪。这是典型的“乐景写哀”的手法。 第 7 页 共 43 页 (答出反衬2分,答出“乐景写哀”2分) (二)动静结合 1.课内例 2.课外例: 【例1】2008全国卷I《江间作四首》(其三)“沙明拳宿鹭,天阔退飞鸿”。 (三)侧面烘托 【例1】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雨过山村 王建 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妇姑相唤浴蚕去~闲着中庭栀子花。 注:浴蚕~指古代时用盐水选蚕种。 前人这样评论这首诗的末句:“心思之巧,词句之秀,最易启人聪颖。”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请作简要赏析。(80字左右) 【答案】要点:(1)侧面落笔,以“闲”写忙,兴味尤绕。(2)牵入栀子花,丰富了诗意。雨浥栀子,意象甚美。(3)含蓄不发,摇曳生姿。(6分。要求扣住前人评述的“心思巧词句秀”进行赏析,表达简明通顺。有欠缺酌扣。若另有创见且合理,酌情给分) 第 8 页 共 43 页 (四)细节描写(动作描写) 1.课内例 2.课外例 【例1】,四川卷,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夜归》 周密 夜深归客依筇行~冷磷依萤聚土塍。 村店月昏泥径滑~竹窗斜漏补衣灯。 [注]筇:此代指竹杖。 (1)本诗是怎样以“夜归”统摄全篇的,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2)“竹窗斜漏补衣灯”这一耐人寻味的画面中蕴含了哪些感情,请简要赏析。 【答案】(1)本诗写景扣住“夜”字,写情扣住“归”字。首句直接点明“夜深”,刻画出“归客”拄杖而行的疲惫之态。随后,诗人以“冷磷”、“萤”、“月”等意象渲染夜色的凄凉,以夜深仍在田塍、泥径中孤身前行的艰难表现出归家的心切。而最末一句以深夜犹见“补衣灯”的感人画面收束全诗,与先前的艰难和凄清形成反差,更烘托出游子深夜归家的复杂心情,意味深长。 (2)这幅画面描绘的是诗人想象(见到)的情景:竹篱茅舍中,一缕昏黄的灯光从竹窗里斜漏出来。青灯之下,诗人 第 9 页 共 43 页 日思夜盼的妻子(母亲)正在一针一线地缝补着衣服。诗人那怀乡思归的急切心情,家中亲人对游子的关切和思念之情,正从这幅画面中流溢出来。 【例2】(2008山东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8分) 画堂春 秦观 落红铺径水平池,弄晴小雨霏霏。杏园憔悴杜鹃啼,无奈春归。 柳外画楼独上,凭栏手捻(1)花枝,放花无语对斜晖,此恨谁知, 【注】(1)捻(niǎn):持取,捻弄 (1)上阙的景物描写是如何表现无奈之情的,请作简要分析。(4分) (2)“凭栏手捻花枝”“ 放花无语对斜晖”两句主要使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现了词中人物怎样的感情变化,(4分) 【答案】 (1)上阙通过描写铺径之落红、弄晴之小雨、憔悴之杏园、哀啼之杜鹃等残春景象,表现伤春(惜春)的无奈之情。 第 10 页 共 43 页 (2)这两句词主要的表现手法是:细节描写。写动作描写也可。用捻花、放花两个细节(动作)表现了词中人物由爱春、伤春(惜春)到无奈春归的感情变化。如果逐句分析,只要能答出由爱春、伤春(惜春)到无奈的感情变化也可。 【例3】阅读下边一首诗,完成(1)—(2)题。 秋 思 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1)秋风本无形,诗人为什么用“见”,请说说你的理解。 (2)“行人临发又开封”这是一个成功的细节描写。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这一细节描写的成功之处。 【答案】(1)秋风无形,但它可使草木枯黄,百花凋零,给自然带来秋光秋色,因此虽无形却可见。用“见”可将秋风及其带来的秋景联系起来,给读者以暗示和联想。 (2)这一细节看似平常,但它既照应了“意万重”,又紧承“复恐”,刻画出心有千言万语惟恐言之不尽的复杂而微妙的心理。能让读者体味其中浓浓的乡思之情。 (五)对比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杜甫 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高适《燕歌行》 第 11 页 共 43 页 【例1】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1)(2)两题(6分) 清平乐 李清照 年年雪里~常插梅花醉。 挼尽梅花无好意~赢得满衣清泪。 今年海角天涯~萧萧两鬓生华。看取晚来风势~故应难看梅花。 [注]挼~读ruó~“揉搓”之意。 (1)这首词处处跳动着词人生活的脉搏。词人对“赏梅”的感受因生活阶段不同而不同,请结合词句说明写了哪几个阶段的怎样感受,(3分)。 (2)这首词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来表现赏梅的不同感受。请选择其中一种手法来说明。(3分) 【答案】(1)写了三个阶段的生活感受:“常插梅花醉”写了词人早年陶醉于赏梅;“赢得满衣清泪”写了词人中年在赏梅时伤心流泪;“故应难看梅花”则写了词人晚年没有心思赏梅。 (2)例如:采用了对比的手法,把早年因生活的欢乐闲适而陶醉于赏梅、中年因生活的幽怨而在赏梅时伤心流泪以及晚年因生活的沦落飘零而没有心思赏梅这三个不同阶段的不同感受形成鲜明的对比,表现了词人生活的巨大变化和飘零沦落饱经磨难的忧郁心情。 第 12 页 共 43 页 运用了衬托的手法,上阕写过去,下阕写现在,以昔衬今,表现出当时作者飘零沦落、衰老孤苦的处境和饱经磨难的忧郁心情。(今昔之感和家国之忧) 【例2】阅读下面的词,完成后面的问题。(6分) 昭君怨 郑域 道是春来花未~道是雪来香异。竹外一枝斜~野人家。 冷落竹篱茅舍~富贵玉堂琼榭。两地不同栽~一般开。 (1)这首词上阕吟诵的具体是什么,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的, (2)这首词下阕 ,用了什么手法,表现了什么思想, 答:(1)梅。两个“道是”句写花开的季节在冬春之际,花色如雪,香气高雅不同一般,花枝旁逸,花栽种在农家院内。 (2) 用对比的手法。明写梅花不择环境“一般开”,暗赞贫贱不移、富贵不淫的高洁品格。 【例4】阅读下边一首诗,完成(1)—(2)题。 画眉鸟 欧阳修 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 (1)这首诗写了几种画眉鸟,是怎样写画眉鸟的, 第 13 页 共 43 页 (2)作者写画眉鸟,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1)这首诗写了两种画眉鸟,一是林中的,一是笼中的。作者用对比的手法写画眉鸟。前者在林中“随意移”、“自在啼”,自由自在;后者锁于金笼之中,完全没有自由。 (2)这首诗借鸟咏怀,表达了对自由的赞美之情和对束缚个性、窒息性灵的憎恶之意。 (六)托物言志 【例1】(安徽卷)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 ?小孤山,宋,谢枋得 ?人言此是海门关~海眼无涯骇众观。天地偶然留砥柱~江山有此障狂澜。 坚如猛士敌场立~危似孤臣末世难。明日登峰须造极~渺观宇宙我心宽。 ,注,?小孤山:位于安徽宿松县城南65公里的长江之中~四无依傍~地势险要~是南宋军事要地。?谢枋得:宋弋阳,今属江西,人~以忠义自任~曾率军抗元。兵败后隐 第 14 页 共 43 页 居福建一带~后被元人胁迫至燕京~绝食而死。?海眼:急 (1 (2)简析“危似孤臣末世难”中“孤”字的妙处 【答案】 (1)此诗托小孤山以言志,表达了诗人尽管身为孤臣,身处末世,也要勇猛坚毅、杀敌报国的壮烈情怀,以及自己能够力挽狂澜、取得抗元胜利的坚定信念。 (2)?小孤山的“孤”与孤臣的“孤”,字面相应,联想自然。 ?小孤山砥柱中流的地理特征与诗人砥柱中流的壮士情怀相应,托物而言志。 ?偶尔存留的孤山与没世仅存的孤臣相应,暗指南宋末年抗元将帅严重匮乏,比喻贴切。 (七)虚(想象)实结合 第 15 页 共 43 页 【例1】《雨霖铃》上阙写分别情形,为实;下想象分手后情景,为虚。 【例2】《扬州慢》 ?【例3】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送魏二,唐,王昌龄 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 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 (1)第二句中的“凉”字用得好,好在哪里, (2)这首诗在艺术构思上虚实结合,请对这种艺术手法及其作用作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1)“凉”不仅写出了秋风秋雨中身体上感受到的寒冷,更写出了此时因朋友分离而倍感凄凉的内心感受。 (2)这首诗的第一、二句写在一个空中飘散着橘柚香气的清秋的日子里,诗人在靠江的高楼上设宴为朋友送别,然后在秋风秋雨中送友人上船。这两句是写眼前实景。后两句诗人以“忆”字为行人虚构了一个典型的旅夜孤寂的场景:在不久的将来,朋友夜泊潇湘之上,一轮孤月高照,恐 第 16 页 共 43 页 难成眠,即使诗暂时入梦,两岸猿啼也会一声一声闯入梦境,使他无法摆脱愁绪。这两句是虚拟,月夜泊舟已是幻景,梦中听猿,更是幻中有幻。这样整首诗虚实结合,借助想象,拓展了表现空间,扩大了意境,使诗更具朦胧之美,深化了主题,更有助于表现惆怅别情。 以虚写实 (八) 【例1】《江城子?记梦》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魂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例2】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按要求回答问题。(8分) 临江仙 徐昌图 饮散离亭西去~浮生常恨飘蓬。回头烟柳渐重重。淡云孤雁远~寒日暮天红。 今夜画船何处,潮平淮月朦胧。酒醒人静奈愁浓。残灯孤枕梦~轻浪五更风。 (1)词中所用“孤雁”“寒日”,其妙处何在,请简要分析。(4分) 第 17 页 共 43 页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2)请描述下阕最后三句的大意,并指出下阕用了什么表现手法。(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云淡天高,晚霞叶红,本是丽景。但是在流浪人眼中看来,却是红光惨淡,透出寒意。(2分)诗人移情于景,用“孤雁”、“寒日”极写浪迹天涯的孤单之情和凄清之感。(2分) (2)酒消人醒之后,万籁俱寂之时,往事难省,前途难测,种种感触,伴随别意离忧,齐涌心头,化为浓愁,更兼其时残灯明灭,孤枕梦浅,五更风起,暗浪拍船,——此时此境,此种苦味,又当如何排解啊~(2分)下阕运用虚写手法,虚境实写,化虚为实,从别时写到别后,思绪延长,推想到途中旅况,尽吐漂泊者胸中郁积之闷。(2分) (九)修辞手法 比喻、夸张、拟人、对偶、双关。 1.比喻 【例1】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第 18 页 共 43 页 在 狱 咏 蝉 骆宾王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不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注】这首诗是骆宾王任侍御史时,因上书纵论天下大事,得罪了武则天,蒙冤下狱后作。?西陆:指秋天。 ?南冠:楚冠,这里是囚徒的意思。? 玄鬓:指蝉的黑色翅膀,这里比喻自己正当盛年。 (1) 诗中的“南冠客思深”一句中的“深”字,有的版本写作“侵”。你认为哪一字更妙,为什么?(2分) 答: (2)试赏析颈联在表达主旨方面的艺术技巧。(4分) 答: 【答案】(1)“深”字好。“深”字与上一句的“唱”构成因果关系,更能表现作者遭囚禁之后客思的程度之深,而“侵”字在表现情感方面就没有这样的表现力。或:“侵” 第 19 页 共 43 页 字好。与上一句的对仗更工整,“侵”字更富有动感,令人有蝉声渐渐侵入“南冠客思”的伤痛。 (2)颈联主要采用了比喻的手法。“露重”“风多”比喻环境的恶劣,“难进”“易沉”,比喻处境的艰难(“难进”比喻政治的不得意,“易沉”比喻言论上受压制)。 【例2】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登金陵凤凰台? 李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此诗系作者于天宝年间,被排挤离开长安,南游金陵时所作。 (1)结合颔联分析,诗中的“凤去台空”有什么意味,(3分) (2)分析尾联的修辞效果及所表达的思想感情。(3分) 答:(1)作者用凤凰的飞去象征六朝的繁华不复存在,表达了昔盛今衰的感慨。三、四句是说吴国昔时繁华的宫廷已经荒芜,东晋的一代风流人物也早已进了坟墓,这是对凤去台空之意的进一步书写。 (2)“日”喻帝王,“浮云”喻小人,比喻修辞的运用含蓄 第 20 页 共 43 页 地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表达了皇帝被奸邪蒙蔽,而自己报国无门的伤痛,抒发了忧国伤时的情怀。 2.夸张 3.拟人 ?【例1】1、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移家别湖上亭 戎昱 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1)作者是采用什么样的艺术手法来表达他对湖上亭依恋难舍的深厚感情?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答:作者采用拟人化的手法,赋予柳条藤蔓、黄莺以人的情感,并使主客移位,巧妙而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湖上亭的依恋之情。(或:借景抒情。通过柳条、藤蔓、黄莺的描写,表现惜别之情。) (2)古人写诗很讲究炼字,诗中的“系”和“啼”两个动词就用得准确传神,请分别予以简要分析。 答:用“系”字既切合柳条藤蔓修长柔软的特点,又写出了柳条藤蔓牵衣拉裾的动作,表现它们依恋主人不忍主人离去的深情。用“啼”字既符合黄莺鸣叫的特点,又似殷殷挽留、凄凄惜别,让人联想到离别的眼泪。 【例2】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题(6分) 第 21 页 共 43 页 晚春 韩愈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本诗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请找出几个表达拟人的关键词语进行赏析。(3分) ?《晚春》是韩愈诗中颇富情趣的小品,人们对诗意的理解诸说不一。请对第三、四句中“杨花榆荚”的形象做分析,谈谈你的看法。(3分) 参考答案:?知春:赏析中应突出其消息灵通的特点。斗芳菲:赏析中应突出其互相比赛的特点。惟解:只知道。赏析中应突出其诚实可爱的特点。(言之成理即可。一词语一分。) ?A、劝勉说:劝人珍惜光阴,抓紧时间多读书,以免像“杨花榆荚”那样白首无成。 B、揶揄说:故意嘲弄“杨花榆荚”没有红紫美艳的花,一如人之无才华,写不出有文采的篇章。 第 22 页 共 43 页 C、怜惜说:“杨花榆荚”也是花。虽无大红大紫,亦有其可称道之处。 D、哲理说:诗有寓意。韩愈为“文起八代之衰”的宗师,他欣赏“杨花榆荚”的勇气,刻意在诗中描画出一个“杨花榆荚”的形象,以鼓励“无才思”者应有不甘落后,敢于创造的精神。“杨花榆荚”不因“无才思”而藏拙,不畏班 4.对偶 5.双关 二、抒情方法(情与景关系) (一)情景交融,借景抒情(万能答案) (二)先写景,后抒情,借景抒情 例1.画堂春 秦观 落红铺径水平池,弄晴小雨霏霏。杏园憔悴杜鹃啼,无奈春归。 柳外画楼独上,凭栏手捻花枝,放花无语对斜晖,此恨谁知, 例2.月考题 例3.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后面的问题。(6分) 倦 夜 杜甫 竹凉侵卧内,野月满庭隅。重露成涓滴,稀星乍有 第 23 页 共 43 页 无。 暗飞萤自照,水宿鸟相呼。万事干戈里,空悲清夜徂。 (1)从抒情方式看,前六句和后两句的抒情方式有什么不同?"万事干戈里,空悲清夜徂"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2)诗歌是从哪几个方面来体现"倦'意的?(2分) 答:(1)前六句是借景抒情,后两句是直抒胸臆。忧国忧时,报国无门。(2)自月升到月落,诗人不曾合眼,身倦;诗人心事重重,彻夜难眠,心倦。 【答案】 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送魏万之京李颀 朝闻游子唱离歌,昨夜微霜初渡河。 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 关城树色催寒近,御衣砧声向晚多。 莫见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 注:离歌:离别之歌。关城:潼关、函谷关。御苑:皇家的宫苑。 第 24 页 共 43 页 砧声:捣制寒衣的声音。 (1)首联、颔联哪几个词表达了季节的怎样的特征(离别的环境),从中又表达出诗人送别的什么情绪, (2)尾联用什么艺术手法表达出怎样的思想内容, 【答案】(1)“微霜”“鸿雁”点出了送别时深秋时节萧瑟的气氛,从中表达出诗人送别的悲愁难抑,黯然神伤的情绪。 (2)尾联直抒胸臆,以长者的口吻表达了对魏万的劝勉:莫把长安当作行乐之地而虚度大好时光。这是一般送别诗最常见的做法。 (三)寓情于景,一句一景 【例1】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做答。 春行即兴 李华 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 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1)三四句用了哪种修辞手法,请具体说明。 (2)古人在谈到诗歌创作时曾说“作诗不过情景二端”。请从景和情的角度来赏析这首诗。 第 25 页 共 43 页 [答案](1)对偶。“芳草”对“春山”,“花”对“鸟”“自落”对“空啼”。 (2)这首诗写了作者春行时的所见所闻,有草有水,有树有山有花有鸟,可谓一句一景,且每个画面都有特色。但诗又不是纯粹写景,而是景中含情, 情景交融。诗中“花自落”“鸟空啼”之景都显出了山中的宁静,从中更透出一丝伤春、凄凉之情。 (四)先抒情,后写景(以景结情) 例1.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后面的题目。 从军行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1)“总是”二字在诗中起什么作用, (2)有人说“高高秋月照长城”一句是“神来之笔”,你是否也这样认为,请谈谈你的理由。 参考答案:(1)起到转折的作用,不管琵琶的声调、曲子如何变换,但变来变去都离不开思乡别离的内容,从而表明思乡别离之情难以排遣。 第 26 页 共 43 页 (2)一般的诗总是先写景再抒情,而这首诗却是前三句抒情,到最后再写景。用景物描写进一步突出思乡之情,使全诗显得意境悲壮开阔。 三、练字题 1.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2003年全国高考试卷) 过香积寺 王 维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注释] ?安禅,佛家语,指闭目静坐,不生杂念;毒龙世俗欲念。 古人评诗时常用“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往往是指一句诗中最精练传神的一个字,你认为这首诗第三联两句诗的“诗眼”分别是哪一个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结合全诗赏析时可从不同的角度切入,请看下面的答卷: 第 27 页 共 43 页 例一: 第三联上下两句的诗眼分别是“咽”和“冷”。喧闹的泉声遇“危石”而哽咽,温暖的日色因树林的幽深而变冷。这“咽”和“冷”充分点明和突出了深山的特点,烘托出幽静、悠远的冷清气氛。作者融情于景,借景抒情,表现愿意远离世俗欲念的隐士情怀。 【此答案从表现手法的角度分析其妙处】 例二: 第三联上下两句的诗眼分别是“咽”和“冷”。因为“咽”用拟人的手法写泉流之声,以动写静,突出禅寺之静,生动而传神地写出泉流过高石时,水声急变,形象而生动;“冷”字不仅写出日色下青松的色调,更突出了香积寺环境的清幽、静谧,这一禅院寂静空灵之感由这一“冷”字表现出来。 【此答案从修辞和表现手法的角度分析其妙处】 2.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2007年全国二卷(8分) 新晴野望 王维 新晴原野旷,极目无氛垢。郭门临渡头,村树连溪口。 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 注:尘垢:尘埃。 (1)第三联上下两句中最精炼传神的分别是哪 一个字,请简要分析。 (2)尾联描写了一幅什么样的图景,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第 28 页 共 43 页 【答案】(1)分别是“明”和“出”,充分显示出雨后的“新晴”,诗人极目“野望”所见的景色:田野外河水上涨,在阳光照射下“白水”波光鄰鄰,比平时更加明亮夺目;雨水冲洗后的群山,在太阳照耀下“碧峰”秀出,更加富有层次。 (2)尾联写了农忙时节,农人全家在农田里忙于耕作的景 象。作者这样写的好处是:再一次突出表现“新晴”这一诗题,因为“新晴”人才能看到农人们“倾家事南亩”的景象。给前面所绘的一幅表态画面平添无限生机,使整修画面活了起来。 四、综合题 1. 阅读下面一首词,然后回答问题。(6分) 踏 莎 行 欧阳修 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阑倚。平芜近处是青山~行人更在青山外。 ?这首词表现了什么人的什么情感,(3分) ?文字以少胜多,用一字而神态毕现,境界全出,叫炼字;使思想出众,句意警人,叫炼意。古人评诗,有“炼字不如炼意”的说法。请选出词中炼字或炼意的一个例子并作简析。(3分) 【答案】?远行客子的思乡之情。(“远行客子”1分,写 第 29 页 共 43 页 “离人”“行人”“旅人”均可,“思乡”2分,共3分) ??“候馆梅残,溪桥柳细”中的“残”“细”可谓炼字精品,既写出了时令特点,又把满眼春光写得凄楚动人。?“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用比喻手法把抽象的感情变成了具体的形象,让人更容易感受到行人因路程加长、时间变久而产生的离愁;?“寸寸柔肠,盈盈粉泪”,用叠字渲染出女性居者对男性行者的思念之深,离愁无限;?“平芜近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用对比、衬托手法,写出春山已远,而行人更在春山之外,将情景融为一体,景在想象中扩大了范围,情也在想象中增加了容量,层层深入,增加了情感的震撼力量。(找对句子给1分,分析出了句子的作用给2分,共3分) 2.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登高(唐)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1)这首诗的首联用了什么描写景物的艺术手法,请作分析。 第 30 页 共 43 页 (2)请简要分析这首诗的写景和抒情是怎样紧密结合的。 【答案】(1)这两句从秋风、高天写到江水、沙洲,俯仰结合,视野高远阔大;猿猴哀啸,飞鸟回旋,秋水清湛,沙洲灰白,动静相映,声色并茂,气韵生动。六种景物构成一幅苍茫寥廓的秋江山水图。 (2)前四句描写了苍茫辽远,萧瑟衰飒的深秋景象,烘托诗人长年漂泊,老病孤苦,忧国伤时的情怀,情与景和谐统一,创造出沉郁悲凉的意境。 ?3. 比较下面两首古诗,完成后面二题。(6分) 春夜喜雨 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春 雨 周邦彦 耕人扶耒语林丘~花外时时落一鸥。欲验春来多少雨,野塘漫水可回舟。 (1)这两首诗都表现了诗人对“春雨‘的喜爱之情。请用自己的话概括两位诗人喜爱“春雨”的理由。(3分) 第 31 页 共 43 页 杜诗: 周诗: (2)虽然这两首诗抒发的情感相近,但在艺术表现上却有很多不同之处。你喜欢哪一首,请自选一个角度略作分析,说说自己偏爱其的理由。(3分) 答:(1)杜诗:?春雨来得及时;?春雨默默地滋润万物。 周诗:?春雨有利于农人耕作;?春雨水量可观。 (2)杜诗要点:?直抒胸臆的抒情风格(“好雨知时节”);?借住拟人修辞塑造形象(“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展开想像,寄托情感(“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虚实结合,富于变化(以时间为线,眼见与想像相结合);?言有尽而意无穷(由“红湿”、“花重”联想到滋润万物) 周诗要点:?含蓄委婉的抒情风格(全诗不见一个“喜”字); ?侧面描写的表达效果(“耕人”、“花”、|“鸥”的作用);?结构布局的变化性(先言他物,侧面表现,后见主体,正面突出“春雨”,前后呼应,彼此补充) 4. 阅读下面的组词,回答问题。(6分)(选自宜昌市2005届高三年级5月份模拟语文试题) 忆江南 白居易 第 32 页 共 43 页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江南好~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 江南好~其次忆吴宫。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早晚复相逢, (1)白居易把情看作诗歌的“根”,认为作诗谱歌,应力图以浓郁的真情实感动人心魄,这是他后人的最宝贵的艺术经验。这三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2分) 答: (2)从艺术特色的角度,任选一个点作一点赏析。(4分) 答: 【答案】(1)洋溢于整组词的,是对于江南的赞美之情和忆恋(怀恋)之情。 (2)可以整组词为对象。?三首词各以问句结尾,层层深入。第一首泛忆江南,第二首选择最具代表性的杭州景色,第三首回忆苏州往事,以三个问句结尾,形式上构成反 第 33 页 共 43 页 复,内容上层层深入,从而表达了作者内心炽烈的情感。?三首词各自独立,又构成整体。各首词之间,通过句式、内容、结构的相似而前后照应,脉络贯通,构成有机整体。在组词中,这种艺术技巧很高明。 也可以一首词为对象。?写景善于着色。春天百花盛开,经阳光照射,显得更红。春江水绿,红艳艳的阳光洒在上面,更显得波光粼粼。江花红、江水绿,二者互为背景,色调明朗。?善于炼字。如“寻”字用得好。碧空明月,月光中的山寺,寺中的桂子,婆娑月影,一切都很美。着一“寻”字,则一切景物都通过主人公的心灵而变成有情之物,诗中有人,景中有情,情景交融。?写景动静结合。再如这一句从动态的“寻”观静态的景,下一句以静态的“看”观动态的静,动静相生,含蕴无穷。?善用比喻。如“红胜火”、“绿如蓝”这两句以贴切的比喻,写出了春光的明媚与活力。以“醉”字形容“芙蓉”,又以“醉芙蓉”形容“吴娃”的美丽,比喻更为贴切,让读者产生丰富的联想。?情景交融的抒情方式。如第一首泛写江南春景,第二首描写杭州月夜之景和钱塘潮,都在写景中融注了对江南强烈的怀念之情。(其它答案能自圆其说就可给分,如扣白居易诗歌的语言风格分析等。) 5.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 分) 第 34 页 共 43 页 春山夜月 于良史 春山多胜事~赏玩夜忘归。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兴来无远近~欲去借芳菲。南望鸣钟处~楼台深翠微。 有人说诗中三、四句是全诗精神所在,是神来之笔。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答: 【答案】第一、从结构上看,“掬水”句承第二句的“夜”,“弄花”句承首句的“春” ,笔笔紧扣,自然圆到。同时为下文赏玩忘归作伏笔。第二、写山中胜事,物我交融。既见山水清夜与月白花香,又从“掬水”“弄”的动作中显出诗人的童心不灭与逸兴悠长。第三,虚实结合,妙趣横生。“掬水”句将明月与泉水合而为一,“弄花”句将花香衣香浑为一体,意境鲜明。第四,精于炼字“掬”“弄”两字既写景又写人,既写实又传神,确为神来之笔。(每个要点2 分,答对3个要点即可) ?6.阅读下面的唐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 夜泊牛渚怀古 李白 牛渚西江液~青天无片云。登舟望秋月~空忆谢将军。 余亦能高咏~斯人不可闻。明朝挂帆去~枫叶落纷 第 35 页 共 43 页 纷。 ,注,谢将军:东晋谢尚~官镇西将烟。镇守牛渚时曾于秋夜泛舟赏月~遇袁宏诵诗听后大为赞赏~邀袁过船长谈达旦~从此袁宏名声大著。 以前两联为例,谈谈“空”字是怎样把写景和抒情联系在一起的?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复杂情感? 答:第一联写诗人夜宿牛渚,江夜寂寥,天水一空,这种秋江空寂之景很自然地使李白想到谢尚对袁宏的提携。第二联正面写怀古,一个“空”字使作者知音难觅、怀才不遇之情和上联的空寂之景交融在一起。这首诗既表达了作者怀才不遇、大志难酬的孤独和寂寞,也表达了自信、旷达、洒脱、豪放之情。 7(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题破山寺后禅院 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声。 注:?高林:佛家称僧徒聚集之处~此指禅院。?人心:指尘心~俗念。?万籁:指一切响声。 ?这首诗着眼于表现禅寺后院 的环境,主要运用了 的手法。 第 36 页 共 43 页 答:这首诗着眼于表现禅寺后院幽静、寂静的环境;主要运用了以动写静的手法。 ?末联表面上是进一步写禅院的幽静,实际上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答:末联表面上是进一步写禅院的幽静,实际上是以声静来衬写自己的心静,抒发自己万念俱寂的出世的思想感情。 ?古人评诗常用“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往往是指一句诗中最精炼传神的一个字。你认为这首诗第三联两句中的“诗眼”分别是那一个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答:“诗眼”分别是“悦”“空”。“悦”是说秀美的山中景色使鸟的性情欢悦。“空”是说潭水清澈,临潭顾影,使人心中的俗念(或杂念)消除净尽。“悦”“空”两字表现了环境的幽静,写出了人的心情与山光水色相应。(不脱离文本,言之成理即可) ?8(阅读元代王冕的一首诗,回答问题 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忽然一夜清风起~散作乾坤万里春。 (1)在这首诗中,作者塑造的主要形象是什么,突出了它的哪些特征, 第 37 页 共 43 页 (2)作者主要运用了哪些写作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作者塑造的主要形象是梅花;突出了它耐寒(冰雪林中著此身)、清高(不同桃李混芳尘)、报春(散作乾坤万里春)的特征。 主要运用了衬托(用冰雪衬托梅之坚毅)、对比(用桃李对比以显示梅之高洁守志)的手法;表达了坚持理想操守,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思想感情。 ?9.阅读下面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落日怅望 马戴 孤云与归鸟~千里片时间。念我何留滞~辞家久未还。 微阳下乔木~远烧入秋山。临水不敢照~恐惊平昔颜。 (1)本诗以“落日怅望”为题,从全诗内容看,作者惆怅的原因是什么,(2分) (2)请从语言、表达技巧方面任选一个角度,写一段50字左右的鉴赏文字。(4分) 答:(1)A客中久滞、思乡情切,可从颔联得到答案;B年华渐老、感时伤逝,可从尾联得到答案。(2分,每点1分) (2)角度举例: A、作者见景生情,由“孤云”“归鸟”疾速飞去,想到自己 第 38 页 共 43 页 的久滞不归;由夕阳落山,想到自己年华老去。联想自然,抒情真切感人。 B、对比,云、鸟行去之快于自己留滞之久形成对比,表达对家乡的深深的思念。 C、比兴,首联、颈联既兴且比,“孤云”“归鸟”既引起乡情,又是自比;由夕阳引出年老,又是以夕阳自喻。表现了自己离家的孤寂与老去的伤感。 D、炼字潜词形象传神,“孤云”“归鸟”“微阳”“秋山”营造了秋日傍晚的萧瑟与清冷,寄托着作者的伤感之情。“烧”字的使用,是静中有动;“远”字又写出了意境的空阔,增强了对孤寂之情的表现。 E、“不敢照”的心理描写,明抑暗扬。照了才愁,是原本无愁;不照已知,表明愁思深重。 F、情景分写,层次鲜明。一、三句景,二、四句情,相间写来,诗情就被分成两步递进:先是落日时云去鸟飞的景象勾起乡“念”,继而是夕阳下山回光返照的情景唤起迟暮之“惊”。有曲达其意之妙。 (角度选对2分,结合诗句分析到位2分) 10.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宿甘露寺 曾公亮 枕中云气千峰近~床底松声万壑哀。要看银海拍天浪~开窗放入大江来。 第 39 页 共 43 页 (1)前人评价这首诗中“放入”一词最显气魄,你同意吗,请作简要分析。 答: 同意。它使通常开窗赏景的行为转化为拥抱江河的壮举,表现出豪迈的胸襟和气慨。 (2)这首诗在表达技巧的运用上很有特色,请就感受最深的一点作出评价。 答:第一、虚实结合。前两句写弥漫山颠的云气直入枕中,让人觉得好象千峰在侧;松涛就在床下轰鸣,让人觉得如临万壑之中。在这里千峰、万壑都是虚写,却给人艺术体验之真,把人带入惊心动魄的艺术境界之中。第二、诗歌后两句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塑造出一种豪壮、崇高之美。为了欣赏那银山般的浪涛壮观,领略那拍天而来的江河气势,索性打开窗子放长江入室,以荡涤心胸。第三、寄情于景,全诗写云气、松涛和水浪,融入了诗人豪迈的胸襟和壮美的情感。 11(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6分) 天仙子•送春 „北宋?张先 《水调》数声持酒听~午醉醒来愁未醒。送春春去几时回,临晚镜~伤流景~往事后期空记省。 沙上并禽池上瞑~云破月来花弄影。重重帘幕密遮灯~风不定~人初静~明日落红应满径。 这是诗人暮年伤春之作,上阕直接抒情,下阕即景生情,其 第 40 页 共 43 页 中“云破月来花弄影”一句,向为前人称道,请你说说其中哪两个字最见诗人的描写功夫,为什么, 答:?其中的“破”“弄”二字,生动形象地写出天上,云在流;地下,花移影动的意境。?这一句生动细致的描写出云散月开,原来未必尽情显现的花的丰姿神采此时在月光映照下婆娑弄影,摇曳生姿的景致;相对于上半阕的伤感,衬出了作者流连光景不胜情的淡淡哀愁中闪烁出的一星快乐的火花。?而另一方面,这两个字又都暗示出有风,为下文的“遮灯”“满径”埋下伏笔。 要求:三点,写出情感上对上文的衬托2分,写出对下文的呼应2分,对“破”“弄”二字写景内容的准确把握2分。 ?12.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台 城 韦庄 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鹿 柴 王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台城》中“鸟空啼”的“空”字历来为人所称道,你能品出其中的滋味吗,它与《鹿柴》中的“空”字所表现的意境是否相同,请加以赏析。 第 41 页 共 43 页 【答案】?这两个“空”字表现的意境不同。?“鸟空啼”的“空”是“白白地”、“徒劳地”的意思;既衬托出梦一般的景色,又暗含了诗人对历史兴衰的感慨:台城历经变迁,已经面目全非,但不解情的大自然却一年一度春色,连鸟儿也无谓地在啼鸣。这与杜甫的“隔叶黄鹂空好音”有异曲同工之妙。于乐景中注入哀情,反衬自然无情人有情,传达出诗人心灵深处的忧伤。 《鹿柴》中的“空”是“空旷”之意,展现的是大山幽静、不闻人语的情境,表现宁静幽深的境界。 13.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溪居即事 崔道融 篱外谁家不系船~春风吹入钓余湾。 小童疑是有村客~急向柴门去却关。 这首诗纯用白描,不做作,不涂饰,朴素自然,平淡疏野,诗人在给我们展现一幅素淡的水乡风景画的同时成功摄取了一个农村儿童的形象,试对该形象加以具体分析。 [答案]作者用“疑”、“急”二字,把儿童那种好奇、兴奋、粗疏、急切的心理状态,描绘得惟妙惟肖,十分传神。 第 42 页 共 43 页 诗人捕捉住这一刹那间极富情趣的小镜头,成功地勾画了一个热情纯朴、天真可爱的农村儿童的形象。 ??14.江城子 苏轼 湖上与张先同赋,时闻弹筝。 凤凰山下雨初晴,水风清,晚霞明。一朵芙蕖,开过尚盈盈。何处飞来双白鹭,如有意,慕娉婷。 忽闻江上弄哀筝,苦含情,谴谁听!烟敛云收,依约是湘灵。欲待曲终寻问取,人不见,数峰青。 ?开头三句写景,其主要作用是什么? (2分) ?上片运用多种手法描写弹筝女,请择其一种作具体分析。(3分) ?下片重在写音乐,最后三小句诗意味深长,试作简要评析。(3分) 【答案】?写美丽的山色湖光是为人物设置背景,使人物与 第 43 页 共 43 页 自然景物相映成趣味。或:写山色湖光为人物出场交代背景,以景的美丽衬托人的美丽。 ?比喻、双关——“一朵芙蕖,开过尚盈盈”,写花的美丽轻盈,其实是借出水芙蓉比喻弹筝的美人,一语双关;衬托 何处飞来双白鹭,如有意,慕娉婷”,将白鹭人格化,——“ 或许是因为仰慕美人,或许是因为音乐动听而停息,以此衬托弹筝女的美丽或音乐的美妙。 (答案只要合情合理即可,不必拘泥于文字。) ?最后三小句采用侧面烘托的手法,未正面写人、写音乐,反而写曲终人散,只见青翠的山峰仍静静地立在湖边,仿佛那哀怨的音乐仍荡漾在山水之间,萦绕在人的心头,言有尽而意无穷。(要扣信音乐评论,点到“言有尽而意无穷”之意。)
/
本文档为【诗歌表现手法】,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