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传统文化故事

2017-08-26 18页 doc 36KB 40阅读

用户头像

is_435706

暂无简介

举报
传统文化故事守株待兔 宋国有一个农民,每天在田地里劳动。一年四季,早上天一亮就起床,扛着锄头往田野走;傍晚太阳快落山了,又扛着锄头回家。他实在是很辛苦。 有一天,这个农夫正在地里干活,突然一只野兔从草丛中窜出来。野兔见到有人而受了惊吓。它拼命地奔跑,不料一下子撞到农夫地头的一截树桩子上,折断脖子死了。农夫放下手中的农活,走过去捡起死兔子。他非常庆幸自己的好运气。 晚上回到家,农夫把死兔交给妻子。妻子做了香喷喷的野兔肉,两口子有说有笑美美地吃了一顿。 第二天,农夫照旧到地里干活,可是他再不像以往那么专心了。守株待兔他干一会儿就朝草丛里瞄一...
传统文化故事
守株待兔 宋国有一个农民,每天在田地里劳动。一年四季,早上天一亮就起床,扛着锄头往田野走;傍晚太阳快落山了,又扛着锄头回家。他实在是很辛苦。 有一天,这个农夫正在地里干活,突然一只野兔从草丛中窜出来。野兔见到有人而受了惊吓。它拼命地奔跑,不料一下子撞到农夫地头的一截树桩子上,折断脖子死了。农夫放下手中的农活,走过去捡起死兔子。他非常庆幸自己的好运气。 晚上回到家,农夫把死兔交给妻子。妻子做了香喷喷的野兔肉,两口子有说有笑美美地吃了一顿。 第二天,农夫照旧到地里干活,可是他再不像以往那么专心了。守株待兔他干一会儿就朝草丛里瞄一瞄、听一听,希望再有一只兔子窜出来撞在树桩上。就这样,他心不在焉地干了一天活,该锄的地也没锄完。直到天黑也没见到有兔子出来,他很不甘心地回家了。 第三天,农夫来到地边,已完全无心锄地。他把农具放在一边,自己则坐在树桩旁边的田埂上,专门等待野兔子窜出来。可是又白白地等了一天。 后来,农夫每天就这样守在树桩边,希望再捡到兔子,然而他始终没有再得到。而农夫地里的野草却越长越高,把他的庄稼都淹没了。农夫因此成了宋国人议论的笑柄。 庄周梦蝶 一天,落日时分,庄子梦见自己变成一只蝴蝶。他扑打扑打翅膀,确信自己已经变成一只蝴蝶。这时他十分惬意,飘飘然竟完全忘记了自己是庄子。一会儿醒来,他明白了,那只骄傲的蝴蝶正是梦见自己变成蝴蝶的庄子。或许是蝴蝶做梦自己变成了庄子也未可知。 庄子是蝴蝶?亦或蝴蝶是庄子?这正是所谓的“事物转换”的道理啊! 南柯一梦 在中国唐朝,有个人叫淳于棼。一天他过生日,在门前大槐树下摆下宴席和朋友饮酒作乐,好不快活。喝醉了之后,他便睡着了。迷迷糊糊之中,他突然感觉有两个使者请他上车,马车朝大槐树下一个树洞驶去,驶向“槐安国”。 他发现树洞里另有一番仙境。有许多朱红色的大门,大门里面是华丽的宫殿,周围是亭台楼阁和美丽的花园。 国王非常欣赏淳于棼,封他为“南柯郡太守”。后来,国王还将公主许配给他。淳于棼与公主过得非常幸福以致完全忘了自己的家 乡。淳于棼上任南柯郡太守后,前后二十年的时间,把南柯郡治理得井井有条,还和公主生了五个儿子,两个女儿。 不料,有个国家突然入侵,淳于棼不得不率兵迎击,不过他还是打了败仗。这时公主又不幸去世了。淳于棼决定离开“槐安国”,仍 是由两名使者送行。淳于棼回到家中,突然惊醒过来,原来是一场梦。不过是小睡一会儿,而梦中经历却整整二十年。 淳于棼把梦境告诉朋友,大家感到十分有趣,一齐找到大槐树下,挖出一个很大的蚂蚁洞,旁边有孔,通向南边树枝,那里有一个小蚂 蚁洞。很显然,这就是所谓的“南柯郡”、“槐安国”~ 罔两问影 虚影问影子说:“你先前低着头现在仰起头,先前束着发髻现在披着头发,先前坐着现在站起,先前行走现在停下来,这是什么原因呢?” 影子同答:“你为什么拿这样微不足道的事情烦我呢?我就是这样地随意运动,我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会是这样。我,就如同寒蝉蜕下来的壳、蛇蜕下来的皮,跟那本体事物相似却又不是那事物本身。火光与阳光使我显现,阴暗与黑夜使我隐形。 我依赖有形的事物吗?而有形的事物又依赖什么呢?有形的物体到来我便随之而来,有形的物体离去我也随之而去,有形的物体俳徊不定我就随之不停地运动。这有什么可问的呢?” 唇亡齿寒 晋国的国君想要攻打虢国,但隔着一个虞国,讨伐虢国必须经过虞地。对此,虞国的国君可能会拒绝。晋君一直没能想出个好。一天,大臣荀息献计说:“大王,如果您能将珍宝献给虞国,他不会 不答应借道的。” 晋献公一听有点舍不得,荀息就说:“即使他接受了礼物,也不意味着他就会拥有它们,很快,我们还会把它们拿回来的。您担心什么呢?”晋献公采纳了荀息的计策。 虞国国君见到礼物,当时就满口答应下来。虞国大夫宫之奇听说后,赶快阻止道:“虢国是虞国的近邻,有事可以彼此帮助,我们之间就好像嘴唇和牙齿之间的关系。俗话说:‘唇亡齿亡’,万一虢国灭了,我们虞国也就难保了。如果我们借道给晋国,那么虢国和虞国的灭亡就是旦夕之间的事了。”但虞国国君没有听从宫之奇的劝说,结果不久晋国就灭掉了虢国和虞国。 大公无私 晋平公有一次问大臣祁黄羊说:“南阳县缺个县长,你看,应该派谁去当比较合适呢?” 祁黄羊毫不迟疑地同答说:“解狐。” 平公惊奇地问:“解狐不是你的仇人吗?” 祁黄羊回答说:“是的,但陛下问我谁合适,并没有问谁是我的仇人呀!” 于是,解狐就被派到南阳县上任了。到任后,他确实为百姓办了许多好事。 过了一些日子,当平公需要一个人去指挥军队的时候,祁黄羊说:“祁午能够胜任。” 平公又奇怪起来了,问道:“祁午不是你的儿子吗?” 祁黄羊说:“是的,但这和推荐有什么关系呢?您只问我谁可以胜任,我就达了我的想法。” 平公就派了祁午去做指挥官,他的表现,证明了这是一个最明智的选择。 孔子听到这两件事,十分赞赏祁黄羊“内举不避亲,外举不避仇”的荐才,并且说:“这才够得上‘大公无私’呀!” 一言九鼎 战国时,秦国的军队团团包围了赵国的都城邯郸,形势十分危急,赵国国君派平原君到楚国去求援。平原君打算带领二十名门客前去完成这项使命。已挑了十九名,尚少一个定不下来。这时,毛遂自告奋勇提出要去,平原君虽然对他的能力有所怀疑,但最终还是带着他一起前往了楚国。 平原君到了楚国后,立即与楚王谈及“援赵”之事,谈了半天也毫无结果。这时,毛遂对楚王说:“我们来请你派兵援助,你却一言不发。别忘了,虽然楚国比赵国强大,却连连吃败仗,连国都也丢掉了,依我看,楚国比赵国更需要联合起来抗秦呀!”毛遂的一席话说得楚王心服口服,立即答应出兵援赵。 平原君回到赵国后感慨地说:“毛遂的一席话真是重于九鼎大吕。” 抛砖引玉 唐代有两个诗人,一个叫常健,一个叫赵嘏。 常健很仰慕赵暇的诗才。一次,赵嘏要去苏州。当常健听说他会去灵岩寺时,使先赶到灵岩,在一面显眼的墙上写了两行诗,希望赵嘏看到后能续成一首。不久赵嘏到了灵岩寺,他一眼就看到了墙上不完整的诗,便续上一两行,将诗补充完整。常健的诗没有赵嘏写得好,却能引出赵嘏的佳句。后来的人,就把这种做法叫作“抛砖引玉”,以此比喻用粗浅的意见或文章引发别人发表更高明的见解或作品。 望洋兴叹 秋汛的季节到了,无数条溪流汇入黄河,河水猛涨,河面宽得连对岸的牛马都辨不清。这样一来,河伯就洋洋自得起来了,以为世界上所有壮丽的景色都集中在自己身上了。他顺看河水向东行,一直来到北海,向东一望,一片辽阔的大海,看不见水的边际。这时,河伯才改变了他骄傲的神态,望着海洋感慨地说:“俗话说‘有人的只学到分之一的道理,就以为谁也比不上自己’,我正是这样的人啊~” 道法自然 量体裁衣 传说以前北京城里有个裁缝,在替人做衣服时,除了量身材尺寸外,还要询问对方的性情、年纪以及中举时间等等。人们感到奇怪, 问他为什么要这样。他说:如果是青年中举,必定性情骄傲,走起路 来抬头挺胸,因此衣服要做得前长后短;如果是老年中举,大都没那 么兴奋,走路不免弯腰曲背,衣服就要做得前短后长;性情急躁的,衣服要做得短;性子慢的,衣服应做得长些。后来“量体裁衣”这个成语泛指人们根据具体的情况处理问题。 鲁侯养鸟 从前有只海鸟,在鲁国城门上栖息。因为从来没有人见过这种鸟,所以人们都叫它“神鸟”。 鲁侯命侍从活捉海鸟。侍从将海鸟关在金笼内,并放在太庙里供养。鲁侯视海鸟如国宾。每天都有各式各样的珍馐百味供海鸟 品尝,甚至鲁侯的乐师,也要为海鸟演奏。 可是,海鸟却被这些豪华排场所吓倒,心里既惊慌又悲痛,不敢饮食,过了三天,终于死去。鲁侯以为他款待海鸟已十分周到。可不是吗,他是用对待自己的方法去对待海鸟的。 鹬蚌相争 一只河蚌躺在河滩上张开壳儿晒太阳。河蚌鲜美的肉吸引了一只沿着河岸散步的鹬鸟。 鹬鸟立刻扑过来啄河蚌的肉,蚌灵敏地合拢了自己坚硬的壳,把鹬鸟尖尖的长嘴紧紧夹住。现在,他们都被对方钳制住了,动弹不得。鹬对蚌说:“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你就会晒死。”蚌也对鹬说:“你的嘴今天拔不出,明天拔不出,你就要渴死饿死!” 鹬和蚌就这样争吵咒骂了半天,谁也不肯让步。这时,一个渔翁碰巧打这儿经过,看到这一情景,十分高兴,跑过去毫不费力地把他们都捉住了。 胸有成竹 宋代画家文同,字与可。他画的竹子远近闻名,每天总有许多人登门求画。文同画竹的妙诀在哪里呢?原来,文同在自己家的房前屋后种上了各种竹子。无论春夏秋冬,阴晴风雨,他都经常去观察竹子 的生长变化情况,琢磨竹枝的长短粗细,叶子的形态、颜色。每当有新的感受就回到书房,把心中的印象画在纸上。日积月累,竹子在不 同季节、不同天气、不同时辰的形象都深深地印在他的心中,只要凝神提笔,在画纸前一站,平日观察到的各种形态的竹子立刻浮现在眼 前。所以每次画竹,他都很从容自信,画出的竹子,无不逼真传神。 诗人晁补之对文同的画很有研究,曾写下诗句:“与可画竹,胸中有成竹。” “胸有成竹”比喻做事之前已作好充分准备,对成功十分有把握。 老马识途 春秋时期,齐国国王齐桓公带兵攻打孤竹国。 齐国大军在孤竹国困了整整一年的时间。春去冬来,当齐军终于打败了孤竹国的时候,却发现他们迷失了方向,找不到回齐国的路了。 这时候,大臣管仲想出了个办法。他让士兵牵出几匹老马在前面 带路。大军紧紧地跟在后面,就这样终于走出了孤竹国,回到了故乡。 朽木难雕 孔子是春秋时期一位伟大的教育家。他有一个学生,说起话来头头是道,很有自己的理论和见解。孔子以为这个学生日后会有很大的成就。可不久后,这个学生就暴露出懒惰的毛病。 有一天,孔子在给学生讲课,这个学生却在房间里睡大觉。孔子知道后很难过,他说:“朽烂的木头是不能雕刻的,粪土一样的墙壁是粉刷不了的。那是一个说话与行为不一致的学生。他给了我一个教训:我应该以实际行为而不是言谈来评价学生”。 后来,人们用这个成语“朽木难雕”比喻那难以教化、不能造就成才的人。 大象无形 不可貌相 赵国有个学者名字叫公孙龙。他曾对弟子说:“我不会和没有本领的人交往。”一天,有个衣衫褴褛的人,走上前对他说:“请您收我做徒弟吧! ”公孙龙打量了那人一番,问道:“你有何本领?” 那人回答说:“我有一个洪亮的嗓音,它能传得很远。”公孙龙问弟子道:“你们当中有没有声音洪亮的?”弟子回答说:“没有。”于是公孙龙收那人做徒弟。其他弟子窃窃私语,还嘲笑道:“声音洪亮有 什么用?” 过了几天,公孙龙和弟子们要到燕国去。他们来到一条大河前,可是岸边却没有渡船,只有一艘船停泊在远远的对岸。公孙龙就令新弟了施展其技。新弟子欣然答允,便大喊一声。很快,那艘渡船就划了过求,载他们渡河去。 逆旅二妾 阳子到宋国去,住在旅馆里。旅馆的主人有两个姨太太,一个很美丽,另一个很丑陋。丑的受宠,美的反倒不受宠。阳子问店主为什 么会是这样,店主回答说:“那个美的觉得她自己很美,可是我并不感到她美;那个丑的觉得她自己很丑,可是我并不感到她丑。”阳子说:“徒弟们记住这句话,要是一个人做高尚的事,又没有觉得自己很高尚的心理,那么他到哪儿都会受到欢迎的。” 井底之蛙 一只青蛙住在井里。有一天,青蛙在井边遇上了一只从海里来的大龟。青蛙就对大龟夸口说:“你看,我住在这里多么快乐啊!高兴的时候,可以在井栏边跳跃玩耍;疲倦的时候,就回到井里睡在砖洞里。如果我跳入水中,水流穿过我的腋窝,支撑我的头部。如果我在泥地上走,泥浆便盖过我的脚面。我看看周围的蚯蚓啦、螃蟹啦、还有蝌蚪等,他们哪里能跟我比呢? 我是这个井里的主人,自由自在的好不逍遥快乐! 亲爱的海龟,你常到我的井里来游玩吧!” 大龟试着把它的左脚伸进井里去,但是右腿已经被绊住了。它踟躇着退却下来,对青蛙说: “你见过大海吗?海的广大,何止千里;海的深度,何止千丈。夏朝的时候,每十年中有九年发大水,但是海里的水并不涨;到后来商朝,每八年中有七年大旱,海里的水,也没有少了多少。住在大海里,才是真正的快乐呢!” 青蛙听了海龟的话,吃惊不小,开始认识到自己的浅薄和无知。 愚公移山 太行、王屋两座山,方圆七百里,高数万丈。 北山住着一个名叫愚公的老人,年纪将近九十岁了。他的家门正面对着这两座大山。愚公苦于道路阻塞,出去进来都要绕远路,便召集全家人商量说:“我和你们尽力挖平两座大山,直通到豫州南部,到达汉水南岸,好吗?”大家纷纷表示赞同。 愚公于是带领子孙中能挑担子的三个儿子和孙子们干了起来。凿石头,挖泥土,用畚箕运送到渤海的边上。 住在黄河支流边河曲的一个名字叫智叟的老人笑着阻止愚公说:“你怎么那么傻呀,凭你的有生之年和余力,尚不能毁掉山上的草木,更不用说泥土和石头啦!” 愚公长叹一声说:“即使我死了,还有儿子在呀;儿子又生孙子,孙子又生儿子;子子孙孙没有穷尽的,可是山不会增高加大,何愁挖 不平它们呢?”河曲智叟没有话来回答。 天帝被愚公的诚心感动,命令夸娥氏的两个儿子背走两座山,一座放在朔州的东部,一座放在雍州的南部。从此以后,从豫州的南部,直到汉水的南面,再也没有大山挡路了。 班门弄斧 从古代时起,鲁班被认为是一个建筑与雕塑方面的艺术大师,木匠们把鲁班奉为他们的始祖。据说,他曾经惟妙惟肖地雕刻出一个木凤凰,木凤凰栩栩如生竟然真的在天上飞了三天。谁敢在鲁班面前卖弄使用斧子的技术,也就是说,想在大行家面前显示自己的本领,被 人们认为是十分荒唐可笑的行为。 这个成语用来讽刺那些在专家面前卖弄的人。 东郭先生 东郭先生是一个仁慈的学者,很乐于助人。一天,他背着书袋在路上走着。忽然,从后面跑来一只狼。狼对东郭先生说:“先生, 救救我吧!有人要杀我!” 于是东郭先生倒出口袋里的书,把狼藏了进去。 不一会儿,一个人找了来,问东郭先生:“看见一只狼没有?”东郭先生说:“我 没看见。” 猎人走了,狼在口袋里喊到:“让我出去!”东郭先生把它放了出 来。狼嚷道:“我要饿死了,东郭先生,我要吃了你!” 这时有个农夫走过来。东郭先生急忙把事情的经过告诉他,求他救命。狼却对农夫说:“他把我装进口袋,差点把我闷死。我不应该 吃他吗?” 农夫对狼说:“那么小的口袋怎么能装得下你?”狼说:“好吧,我给你看看是怎么装的。”它让东郭先生再次把它装进口袋。 这时农夫说:“快,把口袋扎紧,用铁锹把它打死。你对狼怎么能讲仁慈? 狼都不是好东西!” 请君入瓮 唐朝女皇武则天,为了镇压反对她的人,任用了一批酷吏。其中两个最为狠毒,一个叫周兴,一个叫来俊臣。有一回,武则天收到一封信,竟是告发周兴与人联络谋反。武则天大怒,责令来俊臣严查此事。 来俊臣知道周兴狡猾奸诈,仅凭一封信,是无法让他说实话的。于是,来俊臣准备了一桌丰盛的酒席,把周兴请到家里。两个人你劝我喝,边喝边聊。来俊臣假装叹气说:“兄弟我平日办案,常遇到一些犯人死不认罪,不知老兄有何办法?”周兴阴笑着说:“你找一个大 瓮,四周用炭火烤热,再让犯人进到瓮里,他还会不招供吗?”来俊 臣连连点头称是,随即命人抬来一口大瓮,按周兴说的那样,在四周点上炭火,然后对周兴说:“宫里有人密告你谋反,上边命我严 查。对不起,现在就请老兄自己钻进瓮里吧。”周兴一听,连连磕头 说:“我有罪,我招供。” 同舟共济 古时候,有两个相邻的国家经常打仗,两国的人民也互相将对方视为仇人。 有一次,两群人乘坐同一条船渡河。船快要开的时候,乘客才发现对方是敌国的人。一时间,两群人都握紧了拳头,互相瞪着对方, 一副要打架的样子。船行驶到河中间时,突然刮起了大风,下起了暴雨。木船在大浪中被抛来抛去,眼看就要翻船了。这时,船上的人 为了保住性命,都顾不得那么多了,完全忘了彼此是敌人,大家一条心紧密配合,在风浪中稳住了船身。在全船人的齐心协力下,船终于 安全到达了河对岸。 于是,人们后来常用“同舟共济”这个成语比喻在危急的环境中,大家同心协力,渡过难关、战胜困难。 运筹帷幄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故事发生在三国时期。有一次,魏国的曹操带了二十万精兵南下攻打吴国和蜀国,准备消灭它们。为了应敌,吴国利蜀国结成同盟国。曹军驻扎在长江北岸。曹操让手下用铁链将战船连在一起,好让曹军渡江攻打南岸的盟军。盟军由吴国将领周瑜带领。他仔细了形势, 最后决定用火烧掉敌人的船。于是,他开始准备一切,当他将一切准 备好时,发现还需要东风。可连续几天都没有东风,周瑜急得病倒了。 这时,蜀国的军师诸葛亮叫人送了一张纸条给他,上面写着: “要赢曹操,须用火攻。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周瑜收到后,立刻向诸葛亮求助。诸葛亮叫周瑜不要着急,两天后,将有东风。果然,两天后,刮起东风。周瑜趁这个机会将曹军的战船烧毁,最后,曹操被打败了。 后来,人们用这个成语来比喻样样都准备好了,只差最后一个重要条件。 偃旗息鼓 三国时代,一次曹操与刘备交战。刘备命令大将赵云、黄忠去抢夺曹操的粮草。曹操带领大军追赶赵云。赵云一直退到营寨前,叫士兵打开营门,放倒军旗,停止擂鼓,在营外设好埋伏。曹军追到,看到这种情景,怀疑有埋伏,就撤退了。 “偃旗息鼓”这个成语现在用来比喻停止攻击或者事情中止。 一鼓作气 春秋时期,齐国派兵攻打鲁国。鲁国的国王鲁庄公带着谋士曹刿指桎作战。 齐军第一次击鼓以后,鲁王准备发起进攻。曹刿却说:“不行,等齐军击鼓三次后再进攻。”齐军三次击鼓以后,曹刿才指挥进攻。结果齐军大败。战斗结束后,鲁庄公问曹刿为什么提出这样奇怪的建 议。曹刿回答说:“打仗要靠勇气。第一次击鼓,士气十分旺盛;第二次击鼓,士气有些衰落;第三次击鼓,士气就消耗尽了。敌人士气耗尽,我们发起进攻,所以取得了胜利。” 后来,“一鼓作气”形容做事情要鼓足勇气,一气呵成。 退避三舍 春秋时期,晋献公听信谗言,杀了太子申生,又派人捉拿申生的弟弟重耳。重耳闻讯,逃出了晋国,在外流亡十几年。经过千辛万苦, 重耳来到楚国。楚成王认为重耳口后必有大作为,就以国君之礼相迎,待他如上宾。 楚成王设宴招待重耳,两人饮酒叙话,气氛十分融洽。忽然楚成王问重耳:“你若有一天回晋国当上国君,该怎么报答我呢?”重耳 笑笑回答道:“要是托您的福,果真能回国当政的话,我愿与贵国友好。假如有一天,晋楚两国之间发生战争,我一定命令军队先退避三 舍,如果还不能得到您的原谅,我再与您交战。” 四年后,重耳如期回到晋国当了国君,即历史上有名的晋文公。晋国在他的治理下日益强大。公元前633年,楚国和晋国的军队在作战时相遇。晋文公为了实现他许下的诺言,下令军队后退二十里,后来反击,大败楚军。 如火如荼 春秋时期,吴王夫差率领大队人马向晋军进军。他命令将士们摆成三个方阵。当中的都穿白色衣服,拿着白色的旗帜,远远望去就 像遍地盛开着白色荼花。左边的穿红色衣服,拿着红色的旗帜,远远望去就像满山燃烧着熊熊火焰。右边的穿黑色衣服,拿着黑色的 旗帜,远远望去就像满天结集着浓密的乌云。夫差想利用这种声势去压倒对方。 “如火如荼”这个成语形容气势旺盛,场面热烈的景象。 四面楚歌 秦朝末年公元前221—206年,楚和汉争夺天下。楚王项羽被汉王刘邦的军队紧紧地围困在垓下这个地方。项羽已身处绝境,粮食几乎吃光了,将士也所剩无几。 夜里,四面包围着的汉军唱起了楚国的民歌。项羽听了,非常吃惊地说:“汉军已经全部占领了整个楚国的土地吗?为什么在汉军中有 这么多的楚国人呢?”说完便带着残余的士兵惊慌地逃走了。项羽看到自己末路途穷,终于在乌江边拔剑自刎。一代英豪以悲剧结束了自己的一生。 “四面楚歌”这个成语比喻四面受到敌人的攻击,处于孤立危急的困境。 以逸待劳 西汉末年,军阀隗嚣脱离刘秀,去投靠在四川称帝的公孙述。刘 秀大怒,派兵去攻打隗嚣,结果反被隗嚣打败。 刘秀重新组织兵力并派爱将冯异前去占领枸邑。隗嚣得到消息,命令部将行巡立刻去枸邑抢占有利地形。冯异的部将们都劝冯异不要和行巡大军作战。冯异斩钉截铁地说:“我们必须抢占枸邑‘以逸待劳’。”冯异命令部队急行军,抢在行巡之前,占领了枸邑。冯异严密封锁消息,紧闭城门,偃旗息鼓,让将士们休整。行巡的部分急匆匆地刚赶到城下,城楼上突然鼓声大作,亮出了冯异的帅旗。行巡的 军队毫无防备,吓得四下逃窜。冯异大开城门,领兵冲出城来,大败敌军。 “以逸待劳”这一成语指让自己的军队养精蓄锐,以等候疲惫赶来的敌军,将其打败。 草木皆兵 东晋时代,秦王苻坚控制了北部中国。公元383年,苻坚率兵攻打晋朝。苻坚得知晋军兵力不足,就想以多胜少,抓住机会,迅速 出击。 谁料,苻坚的部队被晋军击败了,损失惨重,大将被杀,士兵死伤万余。秦军的锐气大挫,军心动摇。此时,苻坚望见晋军队伍严整,士气高昂,山上一草一木都像晋军的士兵一样。他后悔自己过于轻敌了。 出师不利给苻坚心头蒙上了阴影,他最终中箭而逃。晋军以有限的兵力大败敌军,赢取了胜利。 成语“草木皆兵”,形容神经过敏、疑神疑鬼的惊恐心理。 大辩若讷 盲人问日 从前,有一个生来就失明的盲人,从来没有见过太阳。他问别人太阳是什么样子的。 一个人告诉他:“太阳的形状像铜盘。”他敲敲铜盘,听见了铜盘叮叮当当的声音。后来,他听见了庙里的钟声,就以为这是太阳 了。又有一个人告诉他:“太阳像蜡烛一样发光。”他摸摸蜡烛,感受到了它的形状。后来,他摸到了一支短笛,就以为是太阳了。 可是我们知道太阳与钟声或笛子是多么的不同啊!因为盲人从来没有见过太阳,只是听别人描述而已,所以才造成这样的误解。 二童辩日 孔子东游的途中,见到两个小孩在面红耳赤地争论什么,就走上前去,问他们在争论什么。 “我认为太阳在黎明的时候离我们最近,而在正午时离我们最远。”一个小孩儿说。 另一个小孩儿立即争辩说:“我认为太阳在黎明的时候离我们最远,而在正午时离我们最近。” 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时像个大圆车篷,等到正午时像个盘子或盂,这不是远处的小而近处的大的道理吗?” 另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时清凉寒冷,等到了正午,它热得像把手伸向热水里。这不正是距离近的就觉得热,距离远的就觉得凉 的道理吗? ” 孔子不能够断定谁是谁非。两个小孩笑看说:“是谁说你是学多才的人呢?” 濠梁之辩 庄子和朋友惠施在濠水的一座桥梁上散步。庄子看着水里的苍鲦鱼说:“苍鲦鱼在水里悠然自得,这是鱼的快乐啊。” 惠施说:“你不是鱼,怎么知道鱼的快乐呢?” 庄子说:“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的快乐呢?” 惠施说:“我不是你,固然不知道你;你不是鱼,无疑也没法儿知道鱼是不是快乐。” 庄子说:“请回到我们开头的话题。你问‘你怎么知道鱼快乐’,这句话表明你已经肯定了我知道鱼的快乐了,而我则是在濠水的桥上知道鱼儿快乐的。” 亡羊补牢 战国时期,楚襄王十分昏庸无道。楚国有一个大臣,名叫庄辛。有一次他对楚襄王说:“您在宫里面的时候,周侯和夏侯伴您的左右, 您整天想的是吃喝玩乐,却一点也不在乎国家的治理,因此国家已处在危险之中!您如果不信我的话,请允许我到赵国躲一躲,看事情究竟会怎样。” 庄辛到赵国才住了五个月,秦国果然派兵侵楚,这时楚襄王才觉得庄辛的话不错,赶紧派人把庄辛请回来,问他有什么办法。 庄辛回答说:“丢了羊,及时把羊圈修好,不算迟。然后他提出一些好的建议,帮助楚国振兴,收复失地。 今天,我们仍用成语“亡羊补牢”来比喻事情出了差错,有了损失,仍然要及时吸取教训,设法给予补救。 塞翁失马 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位老人,名叫塞翁。一天,他发现他的马走失了。据说有人看见马跑过了边境。邻居们听到这事,都来安慰他。塞翁却显得非常平静,他对来人说:“没关系,也未见得是一件环事。相反,还可能是件好事呢!” 一天晚上,塞翁听到马叫声便起身看个究竟。令他大吃一惊的是他不但见到了自己的马,还见到了另外一匹骏马。很显然是他的马把自己的伙伴带回了家。听到消息后,邻居们都跑来道喜。然而塞翁在与邻居寒暄时显得不仅平静而且若有所思。他说:“我是白得了一匹马,不过还很难说这是福是祸,没准儿是不祥之物。” 谁想到塞翁竟一语成谶。他的儿子特别喜欢那匹骏马。一天骑马时,他不慎从马背上摔落下来,摔断了左腿。从此,他再也不能像 从前那样自由行走了。对此,塞翁却说:“不碍事,没准是件好事情呢!” 一年以后,很多年轻人都被征兵入伍,多数人都死在战场上。塞翁的儿子却因为残疾免除兵役,从而保全了性命。 庄周贷粟 庄子家里穷得没米下锅了,不得不到监河候那哩去借粮。监河候说:“行啊,我即将领到封邑的薪金,打算借给你三百金,可以吗?” 庄子生气得变了脸色,说:“我昨天往你这里来,半路上听到有个声音在呼救,我回头一看,见到车轮碾成的沟里有一条鲋鱼,我问它说:‘你过来,你是干什么的? ’鲋鱼回答说:‘我是东海龙王的信使,你有一斗的水使我活下去吗?’我说:‘行,我将到南方去游说吴越王,让他们把西江的水引过来迎接你,可以吗?’鲋鱼生气地变了脸色,说:‘我失去了正常的生活环境,我没有地方可以活下去了,我只要获得一斗半升的水就能活命了,你竟然这么说,还不如早早地到卖干鱼的集市上去找我。’” 洛阳纸贵 晋代文学家左思,小时候是个非常顽皮、不爱读书的孩子。父亲经常为这事发脾气,可是小左思仍然淘气得很,不肯好好学习。 有一天,左思的父亲与朋友们聊天,朋友们羡慕他有个聪明可爱的儿子。左思的父亲叹口气说:“快别提他了,小儿左思的学习,还 不如我小时候,看来没有多大的出息了。”这一切都被小左思看到听到了,他非常难过,觉得自己不好好念书确实很没出息。于是,他暗暗下决心,一定要刻苦学习。 左思渐渐长大了,由于他坚持不懈地发奋读书,终于成为一位学识渊博的人,文章也写得非常好。他用了十年时间撰写成了文学巨著 《三都赋》。由于当时还没有发明印刷术,喜爱《三都赋》的人只能争相抄阅,因为抄写的人太多,洛阳的纸张供不应求,一时间纸价大幅上升。 成语“洛阳纸贵”用于称颂杰出的作品风行一时。 春秋时期,有一位著名军事学家名叫孙武。为了检验一下他的实际军事才能,吴王让他在宫内训练一百八十名宫女。孙武将她们分为两队,分别用吴王宠爱的两个宫姬担任队长。孙武反复向她们解释,听到命令后应该怎么做。他警告说:“在军队里,决不可违抗命令,没有谁能例外。你们要注意!”但是军令一下,宫女们却你望我,我望你,然后哈哈大笑,她们觉得这一切挺好玩。 孙武见状说:“交代不明是我的错,现在我将刚才一番话再解释一次。”最后,他严厉地警告她们说:“命令可不是开玩笑的事情,人人都必须遵守。否则,一定会后悔的,你们千万记住了!” 然后,又开始训练。命令传达下去,可是,宫女们仍然没有把他的语当回事,互相开着玩笑。孙武立刻沉下脸来,严厉地说:“号令 已经交代清楚,你们竟敢又一次违命!来人,把两个队长推出去斩首!” 吴王听说孙武要斩他的爱姬,急忙派人向孙武讲情,可是孙武说:“将在军中,君命有所不受!”遂命左右将两女队长斩了。至 此,宫女们人人严守军纪,不敢有丝毫的松懈。
/
本文档为【传统文化故事】,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