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学年论文 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

2017-09-05 7页 doc 21KB 15阅读

用户头像

is_591137

暂无简介

举报
学年论文 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浅析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 10思政 钟明 摘要:留守儿童是社会主义社会不断发展的产物,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同时也显得尤为突出。当下留守儿童的存在学习成绩较差,心理较孤僻,对他人冷漠,生活习惯较差,缺乏安全保障等教育现状。引起这些现状的原因是多的方面,包括家庭,学校,社会等方面。对于留守儿童存在的教育现状,应该采取一些措施予以解决,包括:从心理着手,矫正他们扭曲的心理;教师要引导留守儿童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政府部门要做好关爱保护留守儿童工作;家庭要努力履责;学校要强化教育;发展社区教育,加强对外出务工人员的教育和...
学年论文 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
浅析留守儿童的教育问 10思政 钟明 摘要:留守儿童是社会主义社会不断发展的产物,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同时也显得尤为突出。当下留守儿童的存在学习成绩较差,心理较孤僻,对他人冷漠,生活习惯较差,缺乏安全保障等教育现状。引起这些现状的原因是多的方面,包括家庭,学校,社会等方面。对于留守儿童存在的教育现状,应该采取一些措施予以解决,包括:从心理着手,矫正他们扭曲的心理;教师要引导留守儿童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政府部门要做好关爱保护留守儿童工作;家庭要努力履责;学校要强化教育;发展社区教育,加强对外出务工人员的教育和相关法律的宣传;以解决农村“留守儿童”教育保护为契机,促进农村教育的整体改革与发展。 关键词:留守儿童 教育问题 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20世纪90年代以来,以农村劳动力为主的跨区域流动无论在流动速度和流动规模上都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伴随着大批青壮年劳动力背土离乡,中国农村出现了一个特殊群体:因父母双亲或单亲外出务工,一大批14岁以下子女被留守在家,成为“留守儿童”。父母不在身边,他们的教育面临诸多困难,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变得十分突出。建立健全“留守儿童”的教育保护机制,促进农村“留守儿童”健康成长,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城乡协调发展的重要任务。 一、 留守儿童的教育现状 (一)学习成绩较差,作业不认真完成,无心向学。由于父母外出务工,有的致使家务甚至是一些农活都在了留守儿童身上,同时由于缺乏父母的监督,孩子自身控制力比较弱,严重地影响到孩子们的正常学习,导致学习成绩下降。 (二)“缺失父母”对农村留守儿童的成长带来巨大困惑,情感孤寂成为留守儿童巨大的心理障碍。留守儿童由于长期得不到家庭的温暖和父母的关爱照顾,委托监护的难以到位,使他们在家都是以自我为中心,无论做什么事,做好无人鼓励,做错无人指教,与外界的接触沟通很少,容易造成他们心理孤独、离群和自我封闭,这对他们以后的人际交往、学业发展、心理性格等都将产生不良影响。 (三)不关心班集体,经常违反纪律且屡教不改,对待他人冷漠,我行我素。在儿童的成长过程中,家长的言传身教、潜移默化有着重要的引导作用。而留守儿童由于家庭教育的缺失,一般难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 (四)生活状况较差。与其他的孩子相比,留守儿童由于大都跟年迈的祖辈们或其他亲友生活在一起,缺少父母悉心的照顾,常常只能是埋饱肚子就不错了,在营养状况和卫生健康方面难以得到完全保障,此外,由于缺乏正常的引导,一些孩子也容易出现很多不良的生活习惯。 (五)缺乏安保障。由于缺乏正常的家庭保护环境,得不到家庭和父母的有效监管,农村留守儿童的安全问题日益突出,近年来,农村 留守儿童因得不到家庭和父母的有效监管而溺水、触电、车祸、自杀、小病拖成大病等意外伤亡事故不断发生。父母对留守儿童安全监护的缺失,使农村留守儿童存在更多的安全问题和潜心的安全隐患。 二、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产生的原因 (一)父母长期在外,缺乏家庭教育。家庭是孩子出生后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他们以其启蒙性、长期性、个体性、灵活性、感染性和权威性等特点弥补着学校教育的不足。家庭教育通常是以父母的言传身教给孩子施加影响,对孩子性格的形成、品格的培养以及理想抱负都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失去家庭教育的孩子就像一匹没有缰绳的野马,无拘无束,我行我素,无人看管。一个学生犯了错误或者成绩倒退,在学校有老师管教,可是回到家便没人管了。可见,没有父母的教育而单靠学校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 (二)隔代教育或上代教育的不足。 多数留守儿童是被托付给其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的,形成隔代教育。他们文化素质和思想觉悟都很低,多采用溺爱的方式,较多地给予物质上的满足,对孩子宽容、放任。其中有不少年老体弱的监护人认为:能让孩子吃饱、穿暖、健康就行了,而对于他们的学习、日常行为、心理状况根本没有办法去管教。而留守儿童由其叔、伯、姨等亲属监护则称为上代教育。作为临时的监护人,他们有所顾虑:不是亲生儿女,不好严格管教。这很容易养成儿童任性的心理行为。同时,留守儿童与监护人难以形成情感、语言上的沟通,从而造成性格孤僻。 (三)学校对留守儿童的教育不到位。由于留守儿童是我国社会 转型期特殊的社会群体,学校、老师对他们的家庭背景、心理状况没有作全面的、深层次的分析,对他们的认识几乎也是一片空白。由于认识不足,教育不当,很容易打击学生的自尊心,从而加重了他们的叛逆心理。再加上老师与家长之间的沟通难以实现,对问题儿童难以管理,造成一些老师对他们失去信心,干脆把责任又推给孩子父母的身上,对他们放任不管。 (四)社会教育较缺乏。由于农村留守儿童所处的特殊环境,社会教育往往被忽略,具体现为:留守儿童社会活动方式单调。由于农村缺乏相应的活动设施,因此对倡导留守儿童参加有益社会活动造成限制。农村环境对留守儿童存在着不利影响。赌博、游手好闲等社会环境往往深刻影响留守儿童,使他们放弃学业,整天在外游荡,甚至参与赌博、盗窃等不良社会活动,走上违法犯罪道路。 三、解决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措施 (一)从心理着手,矫正他们扭曲的心理。留守儿童的根本问题就是心理问题,这得从心理入手。1、教师要做好学生的心理辅导工作,成为他们的知心朋友。要对本班的留守儿童有充分的了解,知道他们的家庭背景、人际关系、性格特征、行为习惯、道德品质、学习动机和态度。为他们建立起心理健康卡,留意每个学生的心理变化,并作详细记录,对他们不正常的行为表现及时干预,正确引导,并进行有关心理辅导,给他们更多的心灵关怀。2、留守儿童因父母的远离,使得他们普遍缺少了和父母的沟通,缺少父母的赏识,缺少了来自父母的压力,自律能力相对差,内心孤独。对于留守儿童和父母之 间的这种情感空白,教师应更多地从情感入手加以弥补。这就需要我们深入到学生当中去,到学生的家庭里中去,经常和这些学生进行情感和语言上的交流,以填补他们缺少父母呵护的空白。3、爱是教育的基石。教师要经常利用休息的时间去家访,了解、关心他们的生活,对生活困难的学生要及时给予帮助。同时和他们的监护人互相沟通,使其积极配合学校共同教育:每天要督促孩子完成学习任务,要经常和孩子进行情感、语言上的交流,帮助他们树立远大的理想,建立学习目标,激发学习动机。4、教师和监护人是代替不了父母的,我们要让孩子感到父母无时不在自己的身边,满足他们安全感。因此,教师要教会学生经常以书信、电话的方式来加强同父母的情感交流,指导他们学会把生活和学习中的苦乐告诉父母,使情感得以抒发。 我相信有了父母给予精神上的鼓励和行为上的约束,有了学校的温暖关怀和帮助,孩子一定会对学习和生活树起信心。 (二)教师要引导留守儿童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教师在和他们交流过程中要正确引导他们理解父母外出打工的艰辛,让他们懂得穷人的孩子早当家的道理,珍惜现在难得的学习机会,努力学习。增强他们是非观、判断力和责任感,使他们对父母的理解转化为学习的动力。在长期的生活中,他们的意志变得坚强起来,思想变得成熟起来,学习也很用功。而这些品质是其他孩子所没有具备的。每个孩子都希望得到别人的赏识。教师要善于发掘留守孩子身上的优点,对他们吃苦耐劳、自立自强的精神加以表扬,鼓励他们将这些生活事例以作文或者主题班会的形式把自己的心里话倾诉出来,号 召同学们向他们学习。 (三)政府部门要做好关爱保护留守儿童工作。不断加大农村小学基础建设投资的力度,建立寄宿制学校,吸收留守儿童住校。乡镇政府要发挥爱心超市作用,把留守儿童列入帮扶对象,切实解决他们生活上的问题,鼓励他们自立自强、努力学习,让孩子们感受到社会大家庭的温暖。明确政府责任,加强相关职能部门的沟通协调,统筹解决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保护工作。农村“留守儿童”数量大,在未来一段时期还可能逐步增加,这个相对弱势群体能否健康成长关系到农村的未来和国家的长治久安。“留守儿童”教育保护工作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仅靠教师的责任心、妇联的爱心难以整合社会资源共同参与,必须依靠政府行政力量组织实施。政府主要职能部门应权责相称,能够协调相关部门行动一致统筹实施“留守儿童”教育保护工作。 (四)家庭要努力履责。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是事关孩子们健康成长的重要教育渠道,因此,父母应努力履行起家庭教育的。做到经常与委托监护人及留守孩子联系,多渠道多方式地对留守孩子的学习、生活、思想等方面状况加以关心和教育,最大程度地保证对孩子委托监护的到位。同时,外出务工的父母也应加强与留守孩子学校的班主任和任课老师的联系,及时掌握孩子在学校各方面的情况和表现,力求配合好学校教育,激励孩子要能吃苦耐劳、勤奋好学、拼搏向上,用学习和知识谋求人生发展,让他们的下一代结束留守生活。 (五)学校要强化教育。 1、建立帮辅小组。在学校之间开展手拉手结对。在生活上可以给贫穷的留守儿童募捐, 可以捐助资金,也可以捐助衣物等东西,只要能够帮助到这些儿童的都可以。在学习上也以老师“一帮一”,学生“二帮一”的形式,帮助成绩不怎么好的学生,帮他们树立学习的信心,为“留守孩子”构筑温暖大家庭。爱是教育的基石。教师要经常利用休息的时间去家访,了解、关心他们的生活,对生活困难的学生要及时给予帮助。同时和他们的监护人互相沟通,使其积极配合学校共同教育:每天要督促孩子完成学习任务,要经常和孩子进行情感、语言上的交流,帮助他们树立远大的理想,建立学习目标,激发学习动机。此外,教师还要多与学生家长电话沟通,在思想上去掉他们那种教育孩子是学校的事情不正确的思想,重视子女的教育,平时要多对孩子进行电话教育。我相信有了父母给予精神上的鼓励和行为上的约束,有了学校的温暖关怀和帮助,孩子一定会对学习和生活树起信心。教师要善于发掘留守孩子身上的优点,对他们吃苦耐劳、自立自强的精神加以表扬,鼓励他们将这些生活事例以作文或者主题班会的形式把自己的心里话倾诉出来,号召同学们向他们学习。这些学生当得到老师和同学们的认可后就会增强对学习的信心,有了正确的学习动机后,就能极大地促进学习。 2、以班队、少先队等集体活动为载体,紧紧围绕“关爱、责任、诚实”,加强学生的道德品质教育,尤其要让“留守孩子”在社会实践中体验做人做事的道理。留守儿童因父母的远离,使得他们普遍缺 少了和父母的沟通,缺少父母的赏识,缺少了来自父母的压力,自律能力相对差,内心孤独。对于留守儿童和父母之间的这种情感空白,教师应更多地从情感入手加以弥补。这就需要我们深入到学生当中去,到学生的家庭里中去,经常和这些学生进行情感和语言上的交流,以填补他们缺少父母呵护的空白。同时,经常开展以班队、少先队等集体活动为载体形式多样的集体活动。 3、深入调查,建立留守学生档案。教师要做好学生的心理辅导工作,成为他们的知心朋友。要对本班的留守儿童有充分的了解,知道他们的家庭背景、人际关系、性格特征、行为习惯、道德品质、学习动机和态度。为他们建立起成长档案袋,留意每个学生的心理变化,并作详细记录,对他们不正常的行为表现及时干预,正确引导,并进行有关心理辅导,给他们更多的心灵关怀。 (六)发展社区教育,加强对外出务工人员的教育和相关法律的宣传。解决“留守儿童”的根本途径是发展本地经济,让外出打工的父母都能在本地就业,而这对于经济落后的西部地区来说,在相当长一段时期都难以实行。在“留守儿童”现象将长期存在的现实背景下,一方面需要加强对外出打工家长的辅导和,增强他们对子女监护的责任意识,并帮助发展他们的远程监护能力(如对子女学习、生活指导及与子女的沟通技能等),这需要在劳务输出地和输入地积极发展针对外出打工父母的社区教育和援助中心。另一方面,要加大《未成年人保护法》、《义务教育法》等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和执行力度,对侵害“留守儿童”合法权益的责任人、尤其是家长应追究责任,切实 保护好“留守儿童”的权益。 (七)以解决农村“留守儿童”教育保护为契机,促进农村教育的整体改革与发展。“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与农村教育尤其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留守儿童”身上出现的问题,“非留守儿童”也可能发生,针对“留守儿童”教育保护的诸多措施也适用于“非留守儿童”,如亲情活动室、心理咨询室、寄宿制教育等。“留守儿童”教育保护中遇到的困难,如教师缺编、心理教师素质急需提高、寄宿制学校建设等涉及到整个农村教育的发展与改革。而集学习、娱乐和党建于一体的亲情活动室则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社区教育的有益尝试。我们建议以“留守儿童”教育保护为切入点,以社会主义新农村教育为蓝图,整合“留守儿童”教育保护及西部农村建设中的诸多资源,对西部农村教育发展做出整体规划与部署。 参考文献: [1]邹先云.农村留守子女教育问题研究.中国农村教育,2006,35-37. [2]谭寒.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研究.科技创新导报,2008,213-214. [3]王江荷.农村留守儿童现状及教育问题对策研究.黑龙江教育学院 学报,2009,(1).
/
本文档为【学年论文 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