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环保工业园区

2013-03-13 25页 doc 154KB 42阅读

用户头像

is_769014

暂无简介

举报
环保工业园区在中国走循环经济的趋势下,如何建设专业性的环保工业园区 How to build a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industry park in the trend of the cycle economic in China [摘要]在我国经济增长辉煌的背后,面临这许多严峻的问题。具体说,有两个因素严重地制约着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第一是粗放型增长方式,第二个资源供需矛盾。循环经济是应对我国经济发展两大制约因素提出来的。建立生态或环保工业园区是发展循环经济的普遍做法。如今,生态或环保工业园已经遍地开花,...
环保工业园区
在中国走循环经济的趋势下,如何建设专业性的环保工业园区 How to build a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industry park in the trend of the cycle economic in China [摘要]在我国经济增长辉煌的背后,面临这许多严峻的问题。具体说,有两个因素严重地制约着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第一是粗放型增长方式,第二个资源供需矛盾。循环经济是应对我国经济发展两大制约因素提出来的。建立生态或环保工业园区是发展循环经济的普遍做法。如今,生态或环保工业园已经遍地开花,越来越多的地区开始建立起了形形色色的生态或环保工业园, 各园区在规划和建设上良莠不齐,存在着很多问题。本文通过国内外的循环经济发展现状和专业环保园区的建设和发展介绍,分析中国循环经济发展状况,主要围绕国内各地循环经济工业园区规划和建设存在的问题以及环保工业园区的发展机会进行详细考察,最后结合广东清远建设环保工业园的实践,探讨在发展循环经济的趋势下,如何建设专业性的环保经济园区。 [Abstract] Behind the brilliant economic growth in China, there are several problems. Specifically, two factors seriously constrain China's economic development: the first is the extensive growth mode; the second is the contradiction between supply and demand of resources. Cycle economic is put forward to solve two constraints of China's economic development. The establishment of ecological or environmental industrial park is the common practice in the cycle economic. Today, ecological or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industrial park has been blossom everywhere, and more and more places started to establish many kinds of ecological or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industry parks, there are a lot of problems in the planning and construction of parks.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development of cycle economic at home and abroad, professional status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park development, focus on the domestic economic cycle and the industrial park planning, the paper discussed problems in the construction of ecological or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industry parks. At last, according to detailed inspection of Qingyuan Industrial Park, the author gives some answers on how to build professional environmental economic zone in the development cycle of economic trends. [关键词] 循环经济 环保 生态工业园 [key words] Cycle Economic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Eco-Industrial Park 序言 一、问题的提出 二、全球循环经济与环保工业园区发展 2.1全球循环经济发展 2.2世界各地环保生态工业园区介绍与分析 2.2.1各国生态工业园概况 2.2.2生态或环保工业园的三种模式 2.2.3国外生态环保园区管理 2.2.4国外生态工业园成功运转的因素 三、中国的循环经济发展与生态环保工业园建设 3.1我国政府大力推动循环经济发展 3.2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机遇 3.3中国循环经济发展现状 3.3.1积极推行清洁生产 3.3.2推进生态工业园建设 3.4我国环保生态工业园区发展 3.4.1我国主要的环保生态工业园区 3.4.2我国环保生态工业园区的管理 四、中国环保生态工业园建设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4.1 我国环保生态工业园建设存在的问题 4.1.1“产业链”存在的问题 4.1.2环保技术上的障碍 4.1.3制度规则的缺乏 4.1.4管理体制的不完善 4.2建设专业性的环保生态工业园区的解决方案 4.2.1政府要大力支持环保生态工业园建设 4.2.2、建立生态工业园建设指南、评价指标体系和信息服务系统 4.2.3改造重构原有工业园区及高新技术园区 4.2.4发展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环保技术,构建“企业链” 4.2.5建立完善的市场调控体系 4.2.6完善循环经济工业园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和服务建设 4.2.7严格环保执法,强化环境监督管理 附 案例研究:清远再生资源集散市场国家循环经济试点项目 序言 发展循环经济是人类对自身发展模式反思的结果。人类对自身发展模式的反思经历了一个过程。第一次产业革命前,人类影响自然界的能力较低,对环境的污染和生态系统造成的破坏只是局部性的、小规模的、不明显的,其影响也是十分有限的。但随着工业革命以来,社会生产力取得了迅猛的发展,加之人口的急剧膨胀,使得人类社会活动的规模不断扩大,因此人类征服自然的能力和影响环境的能力也越来越大,这导致资源消耗速度加快,废弃物排放量急剧上,加上我们对外部自然缺乏认识和主观意识的不作为,致使环境污染问题愈演愈烈,恶性污染时间事件频繁爆发,对人类生活与社会经济发展造成了很大的威胁。 由此可见,循环经济的产生是人类对自身发展模式深刻反思的结果,也是人类对自身、环境、资源三者关系深刻认识做出的选择。循环经济打破了传统经济发展理论把经济和环境系统人为割裂的弊端,要求把经济发展建立在自然生态规律的基础上,促使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和大量废弃的传统工业体系转轨到物质的合理使用和不断循环利用的经济体系,为传统经济转向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提供了新的理论范式,可从根本上解决长期以来环境与发展之间的矛盾与冲突。 循环经济是一种以资源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以3R(即减量化reduce、再使用reuse、再循环recycle)为操作原则,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经济增长模式,是对“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传统增长模式的根本变革。循环经济在发展理念上就是要改变重开发、轻节约,片面追求GDP增长;重速度、轻效益;重外延扩张、轻内涵提高的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把传统的依赖资源消耗的线形增长的经济,转变为依靠生态型资源循环来发展的经济。既是一种新的经济增长方式,也是一种新的污染治理模式,同时又是经济发展、资源节约与环境保护的一体化战略。 建立生态或环保工业园区是发展循环经济的普遍做法。生态或者环保工业园区通过实践新型工业化道路,将循环经济这一内涵宽泛的概念变得清晰。 环保或生态工业园,通过园区工业体系中不同工业流程和不同行业间的横向共生和资源共享关系,构建工业生态系统的“食物链”和“食物网”,为每一个企业的废弃物找到下游的“分解者”,最大限度地在系统内部形成闭环物质循环,实现资源节约、经济效益和环境保护的“三赢”。 一、问题的提出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可以说融入了世界经济发展的大潮,实现了经济的高速增长,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成就。今天,我们已经成为世界上一个重要的经济体,而且这一巨大的经济体还在以10%的速度向前奔跑。 然而,机遇与挑战并存,在我国经济增长辉煌的背后,面临这许多严峻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已经严重制约到我国经济高速列车的运行。具体说,有两个因素严重地制约着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第一是粗放型增长方式,第二个资源供需矛盾。经济增长方式粗放主要表现在高投入、高消耗,低效益、低效率。粗放型的增长模式重要的一个指标的就是单位GDP的能耗,我们能耗的水平比发达国家高许多,主要工业产品单位能耗比国际平均水平高出40%。第二是我们资源的供需矛盾非常大,我们资源的约束显得越来越短缺、紧张。四大主要资源、水、能源、矿产、耕地,目前已经出现了全面紧张状态。我们人均淡水资源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我国668座城市有400座城市缺水,影响工业产值2000亿元以上,涉及到人口4000万。 我们能源、矿产全面紧张,人均矿产资源、人均能源拥有量非常少,比方说天然储量只有世界平均水平4%,石油消费要依靠国外进口,对外依存度已经超过40%,而且资源的短缺还在加剧。为了解决这两个问题,我国政府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强调经济增长不能简单追求GDP增长,还要协调经济发展与环境、资源的关系。要实现科学发展,就要保护环境、珍惜资源,建立节约型社会,发展循环经济。因此,我们可以说,循环经济是应对我国经济发展两大制约因素提出来的。 如何发展循环经济?第一就是国家要合理布局、优化产业结构,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促进传统经济结构向节约型经济结构发展;第二就是在企业内部鼓励节约,同时要做好废旧物资的循环使用;第三,建设生态或环保工业园区,组织合理的工业链,实现物资的循环和充分利用;第四,在全社会培养节约和循环利用观念,实现废旧物品回收和再循环。第一项措施是从宏观层面促进循环经济的发展,第二项措施是在微观层面发展循环经济,第四项则是为循环经济发展培育社会氛围和环境。而建设生态或环保工业园,即能将宏观层面的政府政策真正落到实处,又弥补了微观层面企业内部物资循环的局限,因此,生态或环保工业园的建设,是循环经济的一个重要的实现途径。 在国外,建立生态或环保工业园区是发展循环经济的普遍做法。最有名的循环经济生态工业园区是丹麦的卡伦堡生态工业园区。卡伦堡生态工业园是一种区域层面上的模式,被称为企业之间的循环经济。其方式是把不同的工厂联结起来,形成共享资源和互换副产品的产业共生组合,使得一家工厂的废气、废热、废水、废渣等成为另一家工厂的原料和能源。卡伦堡工业园区是目前世界上工业生态系统运行最为典型的代表,这个工业园区的主体企业是电厂、炼油厂、制药厂和石膏板生产厂,它以这四个企业为核心,通过贸易方式,利用对方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或副产品,作为自己生产中的原料,不仅减少了废物产生量和处理的费用,还产生了很好的经济效益,形成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良性循环。卡伦堡生态工业园还进行了水资源的循环使用。炼油厂的废水经过生物净化处理,通过管道向电厂输送,每年输送电厂70万立方米的冷却水。整个工业园区由于进行水的循环使用,每年减少25%的需水量。 1999年以来,国家环保总局将发展循环经济、建立生态工业园区作为提高区域环境质量、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实现区域经济和环填“双蠃”的一个重要举措,积极试点,稳步推广,从宣传、技术研究、理论探索、政策引导和试点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各地在多个层次上逐渐展开生态工业园区的实践探索,著名的有北京市重点环保产业工程项目的中关村环保科技示范园、上海市环保三年规划中的吴淞、桃浦、吴泾三个工业园区以及广西贵港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和广东华南环保科技产业园区等。 如今,生态或环保工业园已经遍地开花,越来越多的地区开始建立起了形形色色的生态或环保工业园。截止2007年5月,仅批准建立的国家级生态工业示范园就达到26个、国家级环保科技园区有8个, 而各省、市级别的生态环保园区数目更多。其中,一些园区在规划和建设上良莠不齐,存在着很多问题。因此,本文通过国内外的循环经济发展现状和专业环保园区的建设和发展介绍,分析中国循环经济发展状况,主要围绕国内各地循环经济工业园区规划和建设存在的问题以及环保工业园区的发展机会进行详细考察,最后结合广东清远建设环保工业园的实践,探讨在发展循环经济的趋势下,如何建设专业性的环保经济园区。 本采取理论和案例分析相结合,通过大量收集世界各地和中国的环保工业园区的相关资料,进行对比研究。目的是为中国建设一批高高质量的专业性环保园区提供一些理论支持,从而能够使中国成为清洁环保的世界加工工厂。 二、全球循环经济与环保工业园区发展 循环经济是人类对自身发展模式反思的结果。人类对自身发展模式的反思经历了一个过程。 1962年,美国生物学家卡逊发表了《寂静的春天》一书,用触目惊心的案例、栩栩如生的语言讲述了大量使用杀虫剂对人与环境产生的危害,敲响了工业社会环境危机的警钟。 1970年4月22日,美国举行了要求保护地球环境的大规模游行,标志着人类开始高度关注地球环境问题。1972年,由科学家、经济学家和企业家组成的民间学术组织——罗马俱乐部发表了《增长的极限》研究报告,报告系统地考察经济增长与人口、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和科学技术进步之间的关系,向全世界发出了100年后经济增长将会因资源短缺和环境污染而停滞的警告。尽管罗马俱乐部这一研究报告中的观点有些片面和悲观,但其中提出的自然资源供给与环境容量无法满足外延式增长的观点,却深深打动了人们。同年,联合国发表了《人类环境宣言》,郑重声明只有一个地球,人类在开发利用自然的同时,也承担着维护自然的义务。 在现实层面,20世纪70年代两次世界性能源危机造成的经济增长与资源短缺之间的突出矛盾,现代大规模的工业化生产带来的对全球性资源的掠夺性开发,造成了大量不可再生自然资源的短缺和枯竭。于是,人类开始反思以往的经济增长模式,循环经济思想应运而生。 循环经济思想源于环境保护思潮,1962年,美国经济学家鲍尔丁提出的“宇宙飞船理论”,被看作是循环经济思想的萌芽。当时,环境保护运动在全球刚刚兴起,鲍尔丁以经济学家的敏锐视觉觉察到:必须从经济发展角度来思考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源。他将人类生活的地球比做太空中的宇宙飞船,要靠不断消耗自身有限的资源而生存。如果不能合理开发资源、善待环境,地球就会和宇宙飞船一样,最终因资源消耗而走向毁灭。因此,只有循环利用资源,才能够做到可持续的发展。 由此可见,循环经济的产生是人类对自身发展模式深刻反思的结果,也是人类对自身、环境、资源三者关系深刻认识做出的选择。循环经济打破了传统经济发展理论把经济和环境系统人为割裂的弊端,要求把经济发展建立在自然生态规律的基础上,促使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和大量废弃的传统工业体系转轨到物质的合理使用和不断循环利用的经济体系,为传统经济转向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提供了新的理论范式,可从根本上解决长期以来环境与发展之间的矛盾与冲突。 那么,什么是循环经济呢?循环经济是基于生态经济原理和系统集成战略的减物质化经济模式,是一种以资源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以3R(即减量化reduce、再使用reuse、再循环recycle)为操作原则,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经济增长模式,是对“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传统增长模式的根本变革。[1]p63 20世纪90年代以来,循环经济和知识经济一起,成为国际社会的两大趋势。发达国家正在把发展循环经济、建立循环型社会看作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途径和实现方式。循环经济已经在一些发达国家中已经取得了初步成功。这些发达国家通过以下途径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1. 政府支持。 (1)国家通过立法推进循环经济发展。[2]各国都十分重视建立和完善各项与循环经济相关的法律法规,为发展循环经济提供法律依据,尤以德国和日木最为典型。 德国拥有一套严格完善的垃圾回收及处理的法规和制度,循环经济立法层次分明,体系完备。在《循环经济和垃圾处理法》的框架下,德国根据各个行业的不同情况,制定了促进各行业垃圾再利用的法规条例,如《废旧汽车处理条例》、《关于处理电了废物和电力设备的条例》、《关于市政垃圾的填埋条例》和《关于废木材的处理条例》。国家通过立法规定垃圾处理和回收业的具体细节,乡镇、县市是负责清除垃圾的基层的国家机构,近一半的地方当局利用自己的员工清运垃圾,其余的则委托私人废物处理企业收集和运输民用生活垃圾,这此企业是德国废物处理工业协会的法定会员。市政当局向这此负责收集居民生活垃圾的私人废物处理企业支付费用,并向居民征收垃圾费。法律规定所有居民必须参加市政当局的垃圾 清运体系,原则上任何人无权以其他方式清除自己的垃圾。 日本建立了最完善的循环经济法律体系,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对进口资源的依赖,变垃圾为可利用的再生资源,建设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循环型社会。日本的循环经济法律体系以《推进建立循环型社会基本法》为第一层次,以《固体废弃物管理和公共清洁法》和《促进资源有效利用法》为第二层次,以《促进容器与包装分类回收法》、《家用电器回收法》、《绿色采购法》、《建筑材料回收法》等为第二层次,这些法律从根本上促进了循环经济的快速发展。据统计,通过实施《家电循环法》,有60万吨垃圾变废为宝;《汽车循环法案》使几百万吨的垃圾变成再生资源。在日本每年7 000万吨垃圾中占相当比重的建设工地废弃物也按照《建设循环法》得到适当的再循环利用。日本政府通过各项措施的实施,到2010年将使垃圾掩埋量从现在的7400万吨减少到3700万吨,2050年减少到370万吨,并最终达到垃圾零排放。 美国在1976年颁布了《固体废弃物处置法》,目前很多州已经制定了不同形式的再生循环法规。欧洲其他发达国家也已经制定或正在着手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 (2)政府通过财政、科研和税收支持循环经济发展。在德国,发展循环经济的资金主要来源于政府拨款和企业投资。在日本,政府多年来一直积极支持循环利用项目,制定了各种资金投入和优惠税收制度来支持循环经济的发展。在瑞典,公众和企业的循环经济意识较强,成立于1966年的瑞典环境科学院,其经费一半来自政府,一半来自企业。法国专门成立了环境与能源控制署,每年拿出两三亿欧元的预算资金,组织和协调政府、企业及公民从行政管理、科技投入等方向采取措施。在韩国,如果生产者回收和循环利用的废旧品达不到一定比例,政府将对相关企业课以罚款。韩国还成立了一家名为“资源再生公社”的公营企业,专门负责管理和监督“废弃物再利用责任制”的实施。在日本、德国等国家,政府对产生废弃物的企业和个人征收废弃物处理费用,集中起来设立专项基金,补贴给处理废弃物的企业。 政府鼓励科研院所进行循环经济技术研发。目前德国研究开发已成体系,联邦政府、各大学和民间的研究机构都参与其中,形成科研的不同层次。日本在2001年9月综合科学技术会议上通过了“分领域促进战略”,选择了零垃圾型、资源循环型技术作为环境领域今后五年内应该重点努力研究的领域之一,有关机构和大学,围绕着循环经济的主题,进行了大量具体的研究工作和技术开发,这些研究的成果极大的推动了日本循环经济型社会的发展。政府通过税收优惠鼓励循环经济发展。日本政府对废塑料制品类再生处理设备,在使用年度内除了普通退税外,还按取得价格的14%进行特别退税。美国对有利于循环经济发展的投资也采取了许多优惠:如亚利桑纳州1999年颁布的有关法规中,对分期付款购买回用再生资源及污染控制型设备的企业可减税(销售税)10%。德国对排除或减少环境危害的产品,可以免交销售税,而只需缴纳所得税即可。 2.企业积极参与。 (1)企业内部实现循环发展。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是杜邦公司模式,这是在企业的层面上建立的小循环模式。杜邦公司模式是一种在企业层面上建立的小循环模式。其方式是实施厂内各工艺之间的物料循环。20世纪80年代末,杜邦公司的研究人员把工厂当作试验新的循环经济理念的实验室,创造性地把循环经济三原则发展成为与化学工业相结合的“3R制造法”,以达到少排放甚至零排放的环境保护目标。他们通过放弃使用某些环境有害型的化学物质、减少一些化学物质的使用量以及发明回收本公司产品的新工艺,到1994年,这种工艺已经使该公司生产造成的废弃塑料物减少了 25%,空气污染物排放量减少了70%。 除杜邦公司外,很多跨国企业都很重视物资的循环利用。例如,美国沃尔玛百货重视回收循环废旧物资,将其作为公司日常经营管理的基本思路。公司所有的沃尔玛连锁企业,包括购物广场、会员店、配送中心、家用品及办公用品店等,都对纸箱纸板、塑料购物袋等进行回收。沃尔玛在商店的顾客服务中心设立了废旧电池回收箱,一年回收的废旧电池高达1800万节。德国的宝马汽车制造商,他们生产的汽车,从阶段就贯彻“循环经济”理念,从零部件的可拆性、互换性和装配性进行研发,即使报废了的汽车,还有70%的零件可以返用。近年,宝马还提出要达到90%以上零件能够“返用”的新目标。 (2)发展循环经济新产业。这以日本的“静脉产业”模式为代表。在日本,人们形象地把转换废弃物为再生资源的企业归入“静脉产业”。日本“静脉产业”已初步形成了二个发展方向,即把生活垃圾转换成家畜饲料、有机肥料或转化成燃料电池的燃料。北海道二机循环公司建立的札幌市生活垃圾处理中心,由于成功地采用了全新的技术将食品废弃物转换成饲料,因而引起人们的极大关注。目前,札幌市这家日生活垃圾循环中心已进入正常运转阶段,每年可生产饲料中间产品约1. 5万吨。将生活垃圾制成饲料和肥料,为越来越多的日本企业提供了新的商机。日本生态农业等公司把食品废弃物制造者,如城市中的食品加工厂、食品店、饭店、超市等,与养殖公司和农户等饲料、肥料使用者联系在起,组成食品资源循环利用网和生态社区,已取得了可观的效益。 另外,还有一些日本公司正在开发把生活垃圾转换为甲烷的技术。用这种方法制取的氢气,可以作为燃料电池的燃料。艾克西公司是这一新技术的佼佼者,该公司已研制出相应的系统,可设置在城市住宅区的地下等场所。艾克西公司计划利用新系统在日本国内和海外分别建设生活垃圾发电站。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世界上主要发达国家的再生资源回收总值已达到一年2500亿美元,并且以每年15%~20%的速度增长。全世界钢产量的45%、铜产量的62%、铝产量的22%、铅产量的40%、锌产量的30%、纸制品的35%来自于再生资源的回收利用。 3.全社会共同推动。 实施循环经济不仅需要政府的提倡和支持,企业的广泛参与,更需要政府、企业、公众的通力合作,需要全社会的参与。通常发达国家重视运用各种舆论传媒开展社会宣传活动,以提高市民对建设循环型社会的意识。日本就常常利用各种手段和媒体宣传加强公众对实现零排放或低排放社会的意识。一些国家甚至将将垃圾减量等环保理念纳入各级学校教育。 日本在社会层面上发展循环经济效果较好。由于土地狭小,资源有限,日本所以特别注重资源的再利用,尤其强调建立循环型社会,其资源再生系统由三个子系统形成:废物回收系统,废物拆解利用系统以及无害化处理系统。通过这三大子系统实现了循环经济的“三R”原则。在日本,消费者必须为废弃家电的回收利用承担部分费用,消费者在废弃大件家电时,都会打电话给家电经销商,由他们负责收回废弃家电。家电经销商将废弃家电集中起来,并送到主要由家电生产厂家出资设立的“废弃家电处理中心”,将其分解,并按资源类别进行循环利用。 瑞典工商界各行业协会和一些大包装公司成立了5家专门的包装回收公司,还共同组建了REPA 公司作为其业务的服务机构。会员企业交纳的回收费和回收包装再利用的销售所得,被用于在全国建立和维持一个完善的分类回收体系以及开展包装回收知识宣传等活动。在德国,各地都有提供垃圾再利用服务的公司,它们一方面向企业提供专业这方面的技术咨询,帮助企业建立自己的垃圾处理系统;一方面为其提供垃圾回收或再利用的服务。 在韩国首尔,为了加强对生活废弃物和垃圾的管理,推行法定卫生塑料袋,实施一种叫“垃圾终量制”的措施。每个区政府都分别组织生产卫生塑料袋,并印有本区的标记,通过商店销售给居民家庭。居民使用本区的卫生塑料袋为法定义务。 在芬兰,根据1994颁布的垃圾法,垃圾制造者必须将垃圾进行分类,然后由垃圾车送到垃圾处理)进行分类处理和回收利用。首都垃圾管理局根据垃圾法又制定具体规定。垃圾管理局印制的《家庭垃圾指南》小册子,专门指导居民如何对垃圾进行分类和回收。在各个城镇的居民区和购物中心,都设有不同颜色的废品分类回收箱。芬兰人外出时习惯将家里积攒起来的旧报纸、空玻璃瓶和旧衣服顺手放到分类回收箱,或直接将垃圾送到赫尔辛基地区两个垃圾处理中心的废品分类回收点。 4.建立循环经济环保或生态工业园。 这是在区域的层面上发展循环经济,以丹麦卡伦堡生态工业园区模式为代表。丹麦的卡伦堡生态工业园区模式是一种区域层面上的模式,被称为企业之间的循环经济。其方式是把不同的工厂联结起来,形成共享资源和互换副产品的产业共生组合,使得一家工厂的废气、废热、废水、废渣等成为另一家工厂的原料和能源。卡伦堡工业园区是目前世界上工业生态系统运行最为典型的代表。这个工业园区的主体企业是电厂、炼油厂、制药厂和石膏板生产厂,它以这四个企业为核心,通过贸易方式,利用对方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或副产品,作为自己生产中的原料,不仅减少了废物产生量和处理的费用,还产生了很好的经济效益,形成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良性循环。卡伦堡生态工业园还进行了水资源的循环使用。炼油厂的废水经过生物净化处理,通过管道向电厂输送,每年输送电厂70万立方米的冷却水。整个工业园区由于进行水的循环使用,每年减少25%的需水量。[3] 2.2世界各地环保生态工业园区介绍与分析 生态工业园则是依据循环经济理念、清洁生产要求和工业生态学原理而设计建立的一种新型工业园区。它通过物流或能流传递等方式把不同工厂或企业连接起来,形成共享资源和互换副产品的产业共生组合。 循环经济工业园是利用工业生态学与循环经济理论设计或改造形成的一种新工业组织形态,是继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园区之后的第三代工业园区形态。循环经济工业园与产业集群具有许多类似的地方,可以看作为一种特殊形态的产业集群。循环经济工业园的建立可以借鉴产业集群理论甚至可以依托于已经成型的产业集群。与产业集群一样,循环经济工业园要持续发展必须要培养自身的市场竞争力并形成园内企业之间的竞争、合作关系和灵活的进入、退出机制。 简单说,生态工业园和循环经济工业园都实行清洁生产、废弃物循环利用,追求的环境目标都是“零排放”,因此也被称为环保工业园区。在这个意义上,本文将这三个概念统一起来使用。 生态或环保工业园从工业园区的实际出发,依据循环经济理念和工业生态学原理,优化园区结构与产业布局,构建生态产业群,通过机制改革、制度创新,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和环境管理体系,改进生产工艺,设计建立好一种新型工业组织形态,尽量减少废物,通过贸易方式将园区内一个工厂或企业产生的副产品用作另一个工厂的投入或原材料,模拟自然系统,通过废物交换、循环利用、清洁生产等手段,寻求物质闭环循环、能量多级利用和废物产生的最小化,提高园区的积聚效应,实现区域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具体做法则是通过政策引导和技术扶持等手段,提高园区产业关联度,形成产业间的横向耦合、纵向闭合的共生关系。由于园区内企业之间形成物质、能量、信息的共生关联,因而提高了物质、能量、信息的利用程度和生态效率。因此,园区必须是从原料、中间产物、废物到产品的物质循环,达到资源、能源、投资的最佳利用和园区内整体发展的集合效益,而不仅仅是单个企业的最佳效益。 1992年美国Indigo发展研究所首次提出生态工业园(Eco-Industrial Park,EIP)概念。[4]此后,生态工业园已经在世界各国迅速开花结果。丹麦创建世界上第一个生态工业园区取得良好的经济和生态环保效益。美国、加拿大、荷兰德国、日本等国和地区有不少生态工业园区成功运作的。 2.2.1各国生态工业园概况 欧盟是生态工业园区的发源地,丹麦的卡伦堡共生体系是世界上最早的生态工业园区。欧盟的生态工业园区建设得到欧盟的政策和资金的支持。欧盟生态工业园区发展可分为规划建设与自发形成两大类。丹麦卡伦堡工业共生体系是自发形成的典型案例;荷兰、芬兰、法国、英国等欧盟国家则采取政府规划方式建设生态工业园区。同时欧盟各国民间自发规划方式也逐渐成为生态工业园区发展的主要力量。在民间规划中,政府、非政府公共部门以及科研部门不占主导地位,只承担间接管理、协调和咨询服务等职责。民间规划有利于企业根据自身需求以及市场形势灵活地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活动,取得了很好的生态和经济效益。欧盟各国居民的环保意识高,也积极投身到生态工业园区的建设和管理中。可以看出,欧盟的生态工业园区的管理主体多元化,生态工业园区的管理主体多由融资方组成,但它们很少参与园区内部管理,当地居民正逐渐参与生态工业园区建设,派出代表参与园区内部管理。 丹麦的卡伦堡生态工业园是欧盟生态工业园的典型代表。 卡伦堡是丹麦的一个滨海小镇,是世界上工业生态系统运行最为成功的典范。所谓工业生态系统,是指将生态学中动植物在一个系统内共存共生的原理应用于工业活动中,形成一个企业“链”。在卡伦堡生态工业园中,不同的企业通过“废弃物变原料”的贸易被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卡伦堡生态工业园中的主体工业企业是电厂、炼油厂、制药厂和石膏板厂。以这四个企业为核心,将生产过程中的废弃物或副产品,通过贸易形式供其他企业作原料使用,或替代部分原材料;在这个企业链中,还有大棚养殖场、养鱼场、硫酸厂、供热站、水泥厂、农场等。 在丹麦卡伦堡生态工业园内,阿斯内斯火力发电厂是该园区产业链的核心。电厂向斯塔托伊尔炼油厂和诺沃诺迪斯克制药厂供应发电过程中产生的蒸汽,使炼油厂和制药厂获得生 产所需的热能:通过地下管道向卡伦堡全镇居民供热,由此关闭了镇上3500座燃烧油渣的炉了,减少了大量的烟尘排放:供应中低温循环热水,帮助大棚生产绿色蔬菜:余热放到水池中用于养鱼,实现了热能的多级使用。炼油厂也实施综合利用,炼油厂产生的火焰气通过管道供给石膏厂,用于石膏板生产的干燥,减少了火焰气的排放,其中一个车间进行酸气脱硫生产的稀硫酸供给附近一家硫酸厂;炼油厂的燃料气则供给电厂燃烧。同样,电厂将粉煤灰提供给土壤修复公司用于生产水泥和筑路,济普洛克石膏板厂用电厂的脱硫石膏做原料造石膏板。生态工业园还综合利用了水资源。由于卡伦堡镇淡水资源稀缺,因此,在卡伦堡生态工业园内实现水的重复利用。 通过废弃物综合利用,该生态工业园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1)节水。炼油厂每年节约用水120万立方米,药厂废水处理后有90万立方米可替代淡水。 (2)节材。电厂使用炼油厂的排空气节煤3万吨(约占其物料投入的2%),节油1.9万吨。制药厂有机残渣用来制造有机料相当于节约氮素800吨,磷400吨;2800吨硫和8万吨石膏也在综合利用中被节省出来。 (3)减少了废弃物排放。电厂减少了20万吨的粉煤灰及8万吨除尘渣的填埋;炼油厂产生的2800吨的硫不排到空气中;制药厂100万立方 米的水处理废渣不需填埋或填海而作为有机肥。此外,由于煤和油的替代,避免产生约2000吨二氧化硫和13万吨二氧化碳的排放。 日本从1997年就开始规划和建设生态工业园区,并把它作为建设循环型社会的重要举措。日本生态工业园区在园区管理和运作模式上形成了产学官一体化的模式,建设以地方自治体为主体,国家和地方政府共同辅助和管理,企业、研究机构、行政部门积极参与。日本生态工业园区建设和管理主要由环境省和经产省共同负责,实行双重管理制。环境省负责废弃物的合理处理工作,而经产省主要从产业方面进行管理,负责对可回收资源的管理工作。日本政府对生态工业园区建设进行直接的财政支持或补助的力度不够,因此,日本的生态工业园区由民间自主投资、自己经营。日本两个发展最好的生态工业园区都是民间自主投资、自主经营。例如,藤泽生态工业园区由EBARA公司独立投资和独立经营,整个园区由EBARA公司拥有和管理,所有的废物交换都在EBARA公司下属企业之间进行,整个流程为EBARA公司所管理。 日本的生态城镇建设。 日本的生态城镇,相当于我国的再生资源产业园区。在2000年前,日本有18个市开展生态城镇建设,到2004年生态城镇已经达到24个。我们以川崎生态城镇的建设为例,简单介绍有关情况。川崎生态城镇是规划建设于川崎市临海地区的一个工业区,其目标是建设成一个环境协调型的工业区,按照规划,建设过程分几步走: 1997年,对产业界进行调查,了解其对生态工业园建设的兴趣,评价该地区对建设工业园区的适合性,制定计划,建设数据库;1998年,建立工业企业之间的联系,对工业园进行详细设计;1999年,进行工业园的基础设施的建设;2000年及之后,进行工厂建设,建设工业废弃物弃置和循环利用设施。 川崎生态城的总体建设目标,是使其对环境的影响降至最小,工业活动与环境相协调,成为可持续的园区。其具体目标是,所有的工业企业要在其整个活动中,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包括产品的生产和废弃物的弃置,有效地实行废弃物的循环利用,这种循环利用不仅在企业内部实现,也将通过企业之间的合作实现。 川崎生态城建设中提出了“零排放”的思想,其核心是实现废弃物的循环利用,每个企业不仅要减少自己的污染物排放,并且要充分利用其他企业所排放出来的废弃物,能源利用效率也必须得到提高。为实现这一目标,川崎市为工业企业提供不同方面的帮助,如提供必要的信息和协调方面的服务等。此外,川崎市还为中小企业提供财政、技术和人力资源上的帮助,以协助其实现零排放的目标。 自1997年以来,川崎生态城镇的建设得到了日本通产省的帮助,该市已经制定了许多具体的行动计划和政策,以实现这一目标。主要的政策包括:(1)促进工业企业努力实现环境友好生产。为此,要建设一个零排放试点企业,在这一企业中,开发一个环境管理系统,取得废水和废弃物零排放的目标,并采用环境友好运输系统。(2)制定园区建设计划,以实现零排放的要求。为此,要建立具体的环境目标,企业要取得IS014000认证,园区内要建立绿化带体系,采用环境友好车辆进行运输,实现企业之间的废弃物循环利用。(3)开展科研活动,以促进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为此要开展研究有效地利用能源建立循环体系。(4)建立信息系统获得环境技术以及工业生态园区建设等有关方面的信息,建设一个生态城中心作为有关的培训和交流基地。 美国生态工业园区的管理主体包括政府和私人部门,包括城市政府、城镇政府或它们的开发组织、地方经济发展公司、私人产业和其他的社会组织。生态工业园区具体管理上涉及物业管理者和社区管理者两个管理主体。管理实践中,物业管理者和社区管理者各司其职,但由于物业管理公司的优先关注园区投资者的利益,而社区管理机构关注的则是整个社区的健康发展和各个成员单位的利益。为协调不同主体的利益,一些生态工业园区在组织建设时,通过物业管理和社区管理机构互设代表来解决这些问题。物业管理者多为生态工业园区的开发者,主要是保持生态工业园区的商业绩效,保持园区的稳定以及园区对于进驻企业的吸引力,同时,为社区和进驻企业提供一些具体的服务;社区管理者是维持社区企业的凝聚力,主要是沟通企业间的创新性项目,有效利用社区内企业的资源,降低社区内企业的成本等。 澳大利亚布里斯班生态工业园。上世纪60年代,澳大利亚制造业和装配业迅速发展,昆士兰州政府在布里斯班的西边开始发展一个名叫Carole的大型工业园,占地大约1635英亩。然而,80年代以后澳大利亚工业不断滑坡,澳大利亚制造业的用地需求开始减少。在80年代和90年代,很多澳大利亚的制造企业破产关闭,但Carole工业园区的服务仓储业和小规模制造业的用地需求还在稳步增长,有关部门积极地寻求办法促进这块工业园区的发展。1996年,当地政府准备打算在靠近布里斯班国际机场的布里斯班河口地区发展一块生态工业园,但由于种种原因,这个项目被迫终止。但在1997年,在Carole工业园区的另一项发展计划诞生了,这项计划的主题紧紧围绕着环境保护和工业废物的利用。1998年,当地政府和一个私人企业联手开始了在Carole园区发展一项占地37公顷生态园区的计划。Synergy工业园项目在1998年正式开始实施。 为了开始Synergy生态园区的发展,该项目的信托人雇佣在食品加工业上有潜力的投资者,有兴趣进行基础设施和垃圾回收与管理的股东以及其他有志于从事生态工业园发展的投资者。Synergy生态园区的规划有着严格的计划以及明确的发展理念。首先是信托人对项目建设有着长远的规划;第二个主要的观念是土地和建筑物的使用问题,生产者可以使用他们自己的设备,也可以租赁信托人的设备,这给企业在资金使用上提供了很大的灵活性;第三个主要的观念就是园区的规划,已经被写进了布里斯班市的发展计划。主要的条款就是Synergy生态园区是致力于生产食品、饮料、药品等服务产业,并且所有的计划都以促成这些产业的产业集群形成为目的。园区的特色是要提供自助餐厅,全天候的医疗中心,良好的训练设施等配套服务。Synergy生态园区的一个重要发展理念就是要减少建设和操作成本,形成后勤管理系统、能量供应系统、污水处理系统的规模经济效应,从而促成园区整体规模经济效应的形成。 2.2.2生态或环保工业园的三种模式 全新规划型:美国的Choctaw生态工业园区[5] 全新规划型园区在良好规划和设计的基础上从无到有的进行建设,创建良好的基础设施,吸引具有“绿色制造技术”的企业入园,逐步构建产业链。这一类园区的建设投资较大,对园区成员的要求较高。 Choctaw生态工业园区是依据当地废旧资源进行全新规划的生态工业园典型。该工业园区充分利用了以废轮胎为主的较为丰富的废物资源,衍生了多种产业链,形成了以废轮胎、废塑料、空墨盒、城市污水为核心的生态工业网。如图所示: 全新规划型:以美国的Choctaw生态工业园区为代表。 全新规划型园区在良好规划和设计的基础上从无到有的进行建设,创建良好的基础设施,吸引具有“绿色制造技术”的企业入园,逐步构建产业链。这一类园区的建设投资较大,对园区成员的要求较高。 Choctaw生态工业园区是依据当地废旧资源进行全新规划的生态工业园典型。该工业园区充分利用了以废轮胎为主的较为丰富的废物资源,衍生了多种产业链,形成了以废轮胎、废塑料、空墨盒、城市污水为核心的生态工业网。如图所示: 现有改造型:以加拿大的Burnside生态工业园为代表。 现有改造型生态工业园是指已经具备一定规模的园区,通过对园区企业通过适当的技术改造,在园区内部建立物质和能量的循环链。 Burnside生态工业园是加拿大最大工业园之一,占地1300 多亩,有1300多家企业,涉及数十个行业。这一类的典型。园区在工业生态学专家的领导下于1995年成立了清洁生产中心,对园区进行统一规划和管理。该清洁生产中心得到了加拿大联邦、省政府的支持,在推动该生态园区1200多家公司的“绿色化”,通过审计推动物质与能量的高效利用、为园区内公司成员寻求高效的资源使用技术、通过废物审计帮助包装废物的减少、确定公司成员间可能的物质和能量联系、创造废物交换增进成员间的工业生态学联系等六方面加强生态工业园区的建设。 虚拟型:以美国Brownsville生态工业园为代表。 虚拟型生态工业园不严格要求其成员在同一地区,它通过建立计算机模型和数据库,在计算机上建立起了成员企业间的物料或能量联系,然后再在现实中通过供需合同加以实施,这样园区内企业可以和园区外企业发生联系。虚拟EIP可以省去一般建园所需的昂贵的购地费用,避免进行困难的工厂迁址工作,避免建立复杂的园区管道等网络系统,并且可以根据市场变化灵活选择合作伙伴,减少市场风险的冲击,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其缺点是可能要承担较高的运输费用。 美国的Brownsville生态工业园区是虚拟生态工业园的典型。靛蓝开发公司(Indigo Development)及三角研究所(RTI)组成专案工作团队,通过调查生态工业园的潜在成员,利用计算机模型分析工厂之间潜在的物质能量交流,目的在于建构一个经济环境模型以模拟生态工业园的成本效益,最后确定在Brownsville港口一带。园区主要成员为发电厂、炼油厂(这两者也是丹麦卡伦堡工业共生体中的两种关键产业)、以及柏油工厂。电厂使用来自炼油厂的瓦斯,并提供蒸汽作为交换,柏油工场利用炼油厂剩余油料及电厂的蒸汽,渔场利用电厂产生的蒸汽,同时引入废油、废溶剂回收厂担当“补链”角色。 2.2.3国外生态环保园区管理 国外的生态工业园区既有自发形成的也有政府规划的,园区的形成方式多样,园区的管理主体也呈现多样化。美国生态工业园区的管理主体包括政府和私人部门,包括城市政府、城镇政府或它们的开发组织、地方经济发展公司、私人产业和其他的社会组织;欧盟的生态工业园区的管理主体多元化,生态工业园区的管理主体多由融资方组成,但它们很少参与园区内部管理,当地居民正逐渐参与生态工业园区建设,同时派出代表参与园区内部管理;日本生态工业园区建设以地方自治体为主体,国家和地方政府共同辅助和管理,企业、研究机构、行政部门积极参与,形成了产学官一体化的园区管理和运作模式。可以看出,这些国家的生态工业园区的管理主体包括政府、投资方、社会组织、企业、当地居民,管理主体多样化。多样化的管理主体有利于根据自身需求以及市场形势灵活地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活动,提高信息的透明度,保证生态工业园区内企业和居民的参与园区管理和和建设的积极性,较好的协调了各方利益,提高了整个园区的管理绩效。[6] 2.2.4国外生态工业园成功运转的因素 生态工业园要取得成功,除宏观层面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外,在微观层面,有以下因素是非常重要的。 (1)企业“链”存在。企业布局和交易成本是企业“链”形成的基础,起支配作用的是经济利益。企业经营的最大目的就是为了获取最大的利润,相邻企业之间以很少资金投入就可以使用对方的副产品或废弃物。 (2)技术因素。一方面,相邻企业的设备能够尽量相联,以避免交通运输中的能耗、物耗;另一方面,废弃物在物质成分上有被回收利用的价值,如各种制药厂或酒厂发酵物的副产品或残渣,或者农业和林业上的废弃物,其化学成分一般为有机物,可以用作为生产中的原料,有综合利用的价值。此外,副产品不应含有毒物质,成分稳定,更是下游用户的基本要求。 (3)伙伴关系。企业间的合作是建立在相互依赖和信任基础之上的。由于企业的产权明确,而且都谋求最大的经济效益,或减少废物处理费用,因此,企业的副产品都严格按合同要求保证质量。伙伴关系是企业将长期目标与近期发展相结合、注重信誉、谋求长期互惠互利的最佳选择。 三、中国的循环经济发展与生态环保工业园建设 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大国,人口众多,资源相对贫乏,生态环境十分脆弱。我国的资源存量和环境承载能力都已经负担不起传统经济形式下高强度的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加之我国企业的总体科技水平不够,对资源的消耗和浪费严重。因此,对我国而言,现阶段经济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的矛盾十分突出。我国国情决定了我们必须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发展循环经济。如果继续走传统经济发展之路,沿用“三高”(高消耗、高能耗、高污染)粗放型模式,以末端处理为环境保护的主要手段,那么只能造成经济的不可持续性。走循环经济之路,已成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模式的必然选择。 在我国循环经济不仅成为了理论界的研究重点,而且也进入了各级决策层的视野,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前国家环保总局局长解振华很早就指出,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是传统经济不可避免的突出矛盾,要从根本上解决深层矛盾,就要实现发展方式从传统经济向循环经济的转变。 发展循环经济,创建“节约型社会”,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选择。在2003年到2005年连续三年的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上,胡锦涛总书记都提出了发展循环经济问题,指出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大力发展循环经济,逐步构建节约型的产业结构和消费结构,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节约型发展道路”,“增强全民节约意识,大力节约能源和重要资源,加快发展循环经济”,“要加快调整不合理的经济结构,彻底转变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使经济增长建立在提高人口素质、高效利用资源、减少环境污染、注重质量效益的基础上,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党的十七大对此提出了明确要求:我们不但要建设生态文明,而且循环经济要形成规模。这样的部署不仅对做好当前经济工作具有重要指导作用,而且对我国长远发展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因此,发展循环经济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是落实十七大精神的战略性选择。 3.1我国政府大力推动循环经济发展 我国政府从法律法规、政策、标准等方面,出台约束和激励措施构建有利于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制度环境。 一是法律法规不断完善。2003年1月1日正式实施的《清洁生产促进法》,第九条提出:“调整产业结构,发展循环经济,促进企业在资源和废物综合利用等领域进行合作,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使用。”《节约能源法》、《环境影响评价法》、《可再生能源法》等,均提出了发展循环经济相关方面的要求。2004年修订的《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第三条提出:“国家对固体废物污染环境的防治,实行减少固体废物的产生量和危害性、充分合理利用固体废物和无害化处置固体废物的原则,促进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发展”。国家还出台了节能中长期规划。《废旧家电及电子产品回收处理管理条例》、《清洁生产审核办法》、《中国节水技术大纲》等法规相继出台。各地也出台了地方性法规,到2003年,陕西、辽宁、江苏等省及沈阳、太原等城市先后制订了地方清洁生产政策和法规。贵阳市颁布并实施了《贵阳市建设循环经济生态城市条例》。这些均为各地依法推进循环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是通过优惠政策激励企业发展循环经济。作为循环经济的重要内容,资源综合利用、废旧物资回收、环保产业等,一直是国家鼓励和支持的工作。为调动企业开展资源综合利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国家制定并实施了一系列鼓励开展资源综合利用的优惠政策。例如,1996年国务院批转的国家经贸委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开展资源综合利用的意见》(国发〔1996〕36号),将资源综合利用确定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一项长远的战略方针。根据国务院36号文,原国家经贸委制定了两批《当前国家重点鼓励发展的产业、产品和技术目录》,并与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等部门联合发布了有关的优惠政策,对“利废”企业和产品实行税收减免优惠政策。 此外,国家有关部门组织开展了大量理论和实践研究。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在2004年重大课题研究中,设立了“循环经济在我国资源战略中的地位与举措”研究。国家发改委委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开展循环经济政策、发展循环经济和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十一五”规划思路研究。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开展了“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的专项研究。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战略研究中,将生态建设、环境保护与循环经济科技问题被列为专题。科技部立项支持、国家环保总局开展了循环经济的技术支撑体系软科学研究等。中国发展循环经济也引起了国际社会的高度重视,循环经济成为国际合作项目的优先领域。例如,世界银行支持全国人大开展循环经济的立法框架研究、支持国家环保总局开展循环经济的政策研究;德国支持贵阳循环经济的实践等。所有这些,将为中国循环经济的发展奠定基础。 同时,政府加大了推进循环经济的力度。 一是加强宣传。循环经济作为一个新的理念,有一个逐步认识和深化的过程。近年来,国家有关部门、新闻单位加强了对循环经济概念、思想的宣传,为循环经济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社会氛围。同时,绿色服务业(第三
/
本文档为【环保工业园区】,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